论我国合同法上的严格责任原则.docx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我国合同法上的严格责任原则

合同责任是合同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而合同责任的归责原则则是该制

度的核心内容。新《合同法》第 107 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

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

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该规定即是关于合同责任归责原则的规定。与 1993 年修订的《经济合同法》相比,该条删去了有关过错归责

的内容,从而使我国合同责任的确立不再以过错为基本要

件,学者称之为严格责任。(注:梁慧星:《从过错责任到严格责任》,

载《民商法论丛》第 8 卷,法律出版社 1997 年版,第 4—5 页。)严格

责任归责原则的确立,是合同法的一个重大举措,它使得我国合同责任

制度有了根本的改变。如何正确理解严格责任并在司法实践中正确适用之,是目前急需探讨的问题,笔者仅对此作一初步分析。

一、严格责任含义的界定

在合同法上,严格责任是与过错责任相对立的一种归责形式。一般

认为,大陆法系沿袭了罗马法后期的传统过错原则,强调要有债务不履

行的归责事由(即过错)才承担合同责任,因不可归责于债务人的事由

导致债务不履行时,债务人可免除责任;而英美法系则奉行严格责任

原则,认为只要没有法定的免责事由,当事人违约后即要负损害赔偿责任,主观上无过错并不能成为抗辩事由。我国学者虽大都认为《合同法》第 107 条采用的是严格责任原则,但在对严格责任的理解上则见解不

一,有的认为严格责任是一种无过错责任,有的则认为是绝对责任。

对严格责任认识的不统一,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人们

对其的不理解甚至排斥心理,因而有必要厘清严格责任与其他归责原则的关系。依笔者浅见,严格责任是一种既不同于绝对责任又不同于无过错责任的一种独立的归责形式,与其他归责原则相比,其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严格责任的成立以债务不履行以及该行为与违约后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为要件,而并非以债务人的过错为要件,这是其区别于过错责任的最根本的特征。因而在严格责任下,债权人没有对债务人有无过错进行举证的责任,而债务人以自己主观上无过错并不能阻碍责任归加。在这一点上,似乎有理由认为严格责任与过错责任中的举证责任倒置 - 过错推定相一致。但是,过错推定的目的在于确定违约当事人的过错,而严格责任考虑的则是因果关系而并非违约方的过

错。例如,在严格责任下第三人的原因导致违约并不能免除债务人的

违约责任,而此种情形无论如何不能推定债务人存在过错。因此,二

者仍是存在一定区别的。

第二,严格责任虽不以债务人的过错为承担责任的要件,但并非完全排斥过错。一方面,它最大限度地容纳了行为人的过错,当然也

包括了无过错的情况;另一方面,它虽然不考虑债务人的过错,但并

非不考虑债权人的过错。如果因债权人的原因导致合同不履行,则往往成为债务人得以免责或减轻责任的事由。可见,虽然严格责任往往被我国学者称为“无过错责任”,但其与侵权行为法中既不考虑加害

人的过错,也不考虑受害人的过错(过失)的无过错责任是存在一定

区别的。

第三,严格责任虽然严格,但并非绝对。这一点使之与绝对责任

区别开来。所谓绝对责任,是指债务人对其债务应绝对地负责,而不

管其是否有过错或是否由于外来原因。严格责任在19 世纪英美古典

合同理论中也曾经是绝对责任,发展及至后来,出现了诸如后发不能

之类的免责事由,因而出现了严格但不绝对的严格责任。在严格责任下,并非表示债务人就其债务不履行行为所生之损害在任何情况下均

应负责,债务人得依法律规定提出特定之抗辩或免责事由(例如不可

抗力等)。

二、严格责任原则在合同法上的合理性

严格责任原则作为一种区别于其他归责原则的归责形式,意味着

其能够在合同法中独立地存在,事实上,这种归责形式不仅为英美法系国家所采用,而且也为国际公约所采用。《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国际商事合同通则》以及《欧洲合同法规则》均采纳了该原则,以至有的学者指出严格责任是合同法的发展趋势。(注:梁慧星:《从过错责任到严格责任》,载《民商法论丛》第 8 卷,法律出版

社 1997 年版,第 4—5 页。)那么,这种归责形式在我国合同法上是否有其适用的余地呢?众所周知,我国在合同立法上长期以来坚持过错责任原则,例如 1993 年的《经济合同法》第 29 条规定:“由于当事人一方的过错,造成经济合同不能履行或者不能完全履行,由有过错的一

方承担违约责任,如属双方的过错,根据实际情况,由双方分别承担各

自应负的违约责任。”这种归责形式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那

样已深深地渗透到人们的观念中去。(注:崔建远:《严格责任?过错责任?》,载《民商法论丛》第 11 卷,法律出版社 1997年版,第 190—197 页。)我国合同法放弃过错责任原则改采严格责任,是否有其合理性呢?对这个至今尚存在争议的问题,笔者持肯定态度,理由如下:

(一)严格责任原则更符合合同责任的本质。过错责任取代结果责任体现了自主行为,自负其责的私法理念。无过错即无责任,不仅划定了行为自由的界限,从而也保障了行动自由,这在侵权行为法上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法律规定,每一个人都负有不得损害他人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的义务,否则即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这是出于维护社会秩序的要求。但是,在社会生活中,各人都在为追求自己的利益而行动,发生冲突在所难免,若使每个人都对其在任何情况下所致的损害负责,就必然使个人动辄得咎,行为自由受到限制,在此意义上,侵权行为法确立过错责任原则是很有必要的;而合同责任则与侵权责任大不相同。合同责任的基础在于违反了合同,而合同从本质上讲是双方合意的产物,也是当事人允诺的一种体现。因而,违约行为并非如侵权行为那样违反了法定义务,而是违反了自己与他人约定的义务,这种义务本身当事人自愿同意为自己设定或创制的,其理应受其允诺的意思表示的拘束,这也是诚实信用原则的要求。合同责任作为违反这种义务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理应比侵权责任更为严格。在民事责任领域,“本应出现的有秩序有规则的图像是:合同责任是严格责任,而侵权责任则基于过错。”(注:韩世远:《违约损害赔偿研究》,法律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70、130、93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