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常见猪病的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季常见猪病的防治措施
猪病的种类繁多,包括传染病、寄生虫病、内科病、外科病及产科病等,而危害最严重的是传染病,其次是寄生虫病、中毒性疾病和营养缺乏病(含代谢障碍病),这些病如果预防不好,会给猪场造成无法估量损失。

因此必须实行饲养管理规范化、科学化、防疫措施制度化、经常化,才能更好地控制疾病的发生。

要控制猪病的发生,则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科学饲养管理
(1)实行分群饲养;
(2)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3)加强哺乳期母猪和仔猪的饲养管理。

2.自繁自养;
3.引进种猪时,要做好检疫;
4.制订合理的防疫制度;
5.严格执行消毒制度;
6.认真按免疫接种方案做好免疫工作;
7.有计划地进行药物预防。

一、猪瘟
病原:病原体为该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存在于病猪的全身和体液中,其中淋巴结、脾和血液中含毒量最多。

病毒对不利因素作用的抵抗力弱,在干燥环境和一些消毒药作用下易于死亡。

发病猪舍及污染的环境在干燥和较高温度下,经1~3周即失去传染性。

2%~3%火碱经30分钟可使病毒失去活性,5%漂白粉经1小时可将病毒杀灭。

流行病学:各品种、年龄、性别的猪都易感,野猪也易感,病猪和带毒猪是传染源,通过粪、尿和各种分泌物排出病毒。

感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和呼吸道。

侵入门户是扁桃体,后进入血液循环。

此病具高度传染性,发病无季节性。

临床症状:潜伏期一般为5~10天。

最急性型:突然发病,症状急剧,体温升高到42度,精神极度沉郁,卧地不起,病猪皮肤粘膜紫绀,出血。

急性型:本型最多见,突然发病,病程1~2周,少食或不食,体温持续高热在40~42 度,病猪寒战,鸣叫,喜喝冷水,结
膜潮红发炎,有些病猪有神经症状,震颤、痉挛抽搐,病程初期粪便呈干球状,后期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

亚急性和慢性型:病程较缓和,病程可达20~30天以上,妊娠母猪感染后可能不表现症状,但病毒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引起流产、死胎、畸形、胎儿木乃伊化,或产下的仔猪体质虚弱,出现震颤,最后死亡。

病理变化:全身淋巴结肿大,暗紫色,切面周边出血,呈大理石样,会厌软骨和喉头粘膜、膀胱粘膜、心外膜、肺膜、肠浆膜、腹膜及皮下等处有大小不一的出血点或血斑;肾呈土黄色,表面散有小红点,脾有梗死灶,慢性猪瘟大肠粘膜有出血和坏死,在回音瓣附近和盲肠、结肠粘膜上,可见大小不一的扣状溃疡,突出于粘膜表面。

防治:无特效药物,加强预防工作,严格执行疫苗接种程序。

二、猪细小病毒病
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引起的,其特征:猪细小病毒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猪群,易感猪在怀孕早期感染猪细小病毒时可导致胎儿死亡、胚胎重吸收和胎儿木乃伊化,偶有流产,而母猪本身无明显症状。

流行病学:几乎所有猪群都感染此病,不同品种、性别、年龄的猪都易感,后备母猪比经产母猪易感染,传染源是带毒的公猪和母猪,流产和死胎、活胎及子宫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毒,而带毒猪所产的活猪可能带毒排毒时间很长甚至终生。

本病原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可在被污染的猪舍生存数月之久,易造成长期连续传播。

临床症状:猪群爆发此病时,时常与木乃伊、窝仔数减少、母猪难产和重复配种等临床表现有关。

在怀孕早期30~50天感染,胚胎死亡或被吸收,使母猪不孕和不规则地反复发情。

怀孕中期50~60天感染,胎儿死亡之后,形成木乃伊,怀孕后期60~70天以上的胎儿有自免疫能力,能够抵抗病毒感染,则大多数胎儿能存活下来,但可长期带毒。

防治:严格执行卫生防疫制度,在污染的猪场应用疫苗接种或采取自然感染结合,推迟初配日龄的方法。

疫苗接种:目前有两种疫苗,一种是疡毒苗,适用于未怀孕的初产母猪;另一种是灭活油乳苗,适用于各种猪。

灭活油乳苗在配种前2个月左右注射。

三、猪乙型脑炎
病因:1948~1950年日本学者先后从猪流产胎儿和母猪脑组织中分离出日本脑炎病毒,并用病毒感染怀孕母猪引起死亡和流产。

临床病状:猪突然发病,发烧40~41度,呈稽留热,持续几天或十几天以上。

精神不振,食欲减少或不食,粪便干燥呈球形,表面常附有灰白色粘液,有的呈关节炎状。

妊娠母猪主要症状是流产或早产,胎儿多是死胎,大小不等或为木乃伊胎。

公猪睾丸肿胀,多是一侧性。

病猪精神食欲无大变化,一般转归良好。

预防:在疫区或疫场曾试用日本乙型脑炎病毒疫苗,于流行期前一个月免疫,4日龄以上至2岁的后备母猪都可注射,免疫后一个月产生坚强的免疫力,可防止妊娠后的流产或公猪患睾丸炎而造成的生精机能障碍。

四、猪丹毒
病原:此病原体为猪丹毒菌,是一种纤细、形直或微弯的小杆菌。

该菌对自然抵抗力较强,但对某些药物敏感,如1%漂白粉,1%氢氧化钠,10%石灰乳均可在5~15分钟杀死病原。

流行特点:此病传染途径有4种,主要是通过消化道传染,猪吃了病猪的排泄物(粪尿)或病猪血液所污染的饲料和饮水;其次是皮肤的创伤处接触到丹毒杆菌;第三是内源性感染;第四种是吸血虫吸了病猪的血液而带给了健康猪,从而造成了病菌传播。

临床症状:
急性型:急性型的临床症状随着日龄和免疫状态而不同。

仔猪,精神沉郁,食欲废绝,高烧(41~42 度),皮肤和耳朵发红并有红色斑点,大猪,食欲废绝,发烧。

临床症状表现为在于24~45小时内皮肤上形成钻石斑,随着病情发展,能触摸到。

白毛猪皮肤呈紫红颜色。

妊娠母猪流产,公猪发烧,使母猪返情增加。

慢性型:
(1)慢性型猪可以康复,皮肤结节坏死并且发黑,耳尖也可能烂掉。

(2)导致关节炎,病程经过2~3周时,关节肿胀,僵硬。

(3)慢性型猪如发展到心脏上,往往引起心脏杂音,突然衰竭而死。

预防:此病菌广泛地存在于环境中,加强饲养管理和卫生防疫,定期预防接种猪丹毒弱毒菌和灭活菌苗。

发生疫情时认真消毒,隔离病猪,单独饲养治疗。

首选青霉素类药,并且加大剂量,每千克体重4万iu,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每天2次。

五、仔猪白痢
病原:病原体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是一种革蓝氏阴性、无芽胞、不形成荚膜的短杆菌。

该菌外界环境抵抗力不强,常用消毒药和消毒方法即可达到消毒目的。

流行特点:本病主要发生于7~30日的仔猪,7~20日龄居多。

此病菌常存在于猪的肠道内,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引起发病。

当猪舍卫生不好,气候骤变,母猪的奶汁过稀或过浓,造成仔猪抵抗力降低时,就会发病。

此病高度传染,一窝小猪中有1头下痢,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就很快传播。

临床症状:下痢,排白色、糊状、腥臭味稀便,肛门周围被稀便污染,喜欢钻进垫草里卧睡,慢慢消瘦而死亡。

病死率的高低与饲养管理及治疗情况有直接关系。

治疗:口服或注射抗菌素、电解质和高免血清可加强抗菌素的治疗。

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三甲氧二苄氨嘧啶(tmp)等药物通常最有效。

预防:
l 对怀孕的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采取合理的免疫程序。

l 产房的卫生、温暖和干燥特别重要。

l 要使新生仔猪从免疫良好的母猪上吸取足够的初乳。

六、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仔猪先表现严重的打喷嚏,有鼾声,鼻孔流出少量浆液性或粘脓性分泌物,随着病程的发展,出现鼾甲骨萎缩和鼻中隔歪曲,有时还伴随着上颌变短和扭曲等症状。

病死率低,此病普遍发生在集约化养猪场中。

临床症状:仔猪首先表现严重的打喷嚏。

随病程的发展,出现上颌变短或扭曲。

感染猪,打喷嚏是短暂的,生长不好和饲料转化率不高引起鼻甲骨萎缩。

病因:本病的病原主要是支气管败血布氏杆菌的病菌,其次是产毒素的多杀
性巴氏杆菌(主要是口型)所引起的。

防治措施:
l、用抗生素药物早期预防可以降低此病发生,一般仔猪在此3天、7天和14天时给仔猪注射四环素,断奶仔猪在饲料中加抗生素,连喂几周可以预防此病。

2、注射疫苗可以预防此病的发生。

3、管理上做到全进全出,良好的卫生条件,也能消灭病因。

七、蓝耳病
1989年美国出现了一种新的疾病在养猪场迅速蔓延。

此病特点为母猪怀孕后期流产,死胎,生下仔猪体弱,各种年龄的猪表现呼吸道症状。

当时把此病称为"神秘症"大约在相同时间,类似的疾病横扫欧洲。

在英国称为"蓝耳病",母猪会有这种临床症状。

这个病先后有几个不同的名字,猪不授精子呼吸综合症,猪流行性流产与呼吸综合症,现在公认的猪繁殖障碍与呼吸综合症等。

病原:美国的病毒株称为sius病毒,荷兰则称lelystad病毒。

繁殖障碍:流产、死胎、木乃伊、产仔体弱,有的生后几天死亡。

呼吸道症状:初生和哺乳期猪表现快速、困难的呼吸症状,感染猪群生长性能下降。

不会有其他症状,如鼻炎、肺炎和细菌感染等。

急性呼吸综合症病例因产下的仔猪断奶平均率非常低,常常每窝低于1头,因此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控制:一旦在一个猪场已诊断发生呼吸综合症,要想改变此病的过程是难以做到的,通常繁殖障碍过程要持续2~4个月,此后母猪将会产生对呼吸综合症的免疫力。

这种免疫力保持的程度和持续时间目前还不清楚。

经1~4个月呼吸道症状可平静下来,但是在连续流水式生长育肥设施的猪场,易感哺乳仔猪会不断从较大的仔猪处获得感染。

按猪龄隔离饲养,最好是全进全出饲养方式,这是减少该病临床症状最好的饲养管理程序。

八、猪布氏杆菌病
布氏杆菌病又称传染性流产,是由猪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人、畜共患的传染病,病原体主要存在于猪子宫阴道排出的分泌物、胎衣和胎儿中,其
他组织则少,各种年龄猪都有易感性,以性成熟猪易感性最大。

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生殖道和皮肤粘模、消化道,经常由交配时感染。

可引起母猪流产、不孕、公猪睾丸炎,是严重危害种猪生产的一种疾病。

症状和病变:病猪通常在妊娠中期、后期流产,流产的前兆症状常见病猪精神沉郁,阴唇和乳房肿胀,发生阴道炎或子宫炎,阴道流出粘性或粘脓性腥臭分泌物,排出的胎儿多为死胎,极少出现木乃伊,流产后经常伴有体温升高。

公猪常发生睾丸炎和附睾丸炎,表现为一侧或两侧无痛性肿大,性欲减退,失去配种能力。

新感染本病的猪场个别病猪症状较急,局部热痛,并伴有全身症状。

病猪有时可见关节炎、跛行或出现后躯麻痹,在皮下各处形成脓肿,呈消耗性慢性疾病,流产胎儿皮下、肌间出血性、浆液性浸润;胸腔、腹内有纤维性渗出物;胃、肠粘膜有出血点;胎衣水肿、充血出血,流产母猪子宫粘膜上有多个黄白色、芝麻大小的坏死结节。

本病无明显的季节性。

防治:
1、全场猪群应定期采血进行血清学监测,场内可用虎红平板凝集法,该方法操作简单,敏感度高,发现阳性可疑血清进行补全结合反应试验,若为阳性,立即隔离及早处理。

2、坚持自繁自养,引进种猪时要严格隔离1~3个月,经检疫确认为阴性后,才可投入生产群使用。

3、加强消毒工作,保持猪舍卫生清洁,如果猪群发生流产,应立即隔离流产母猪,流产母猪经血清学检验为阳性者应及时扑杀,并作无害化处理。

流产的胎儿、胎衣、羊水以及阴道分泌物作消毒处理后再废弃,已污染的环境要进行认真彻底消毒。

4、曾经发生过该病的阳性猪场可口服"布氏杆菌猪型二号"弱毒冻干苗进行预防免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