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 选修课 论文
关于孙子兵法的论文

从小到大,无论是语文课上还是历史课上,老师都曾经提到过我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家孙子,还有他伟大的军事著作《孙子兵法》。
碰巧,工大的选修课有这门,我也持着一种好奇心,报了这门课,想要更加深入的了解下其中的奥妙与精髓。
首先先是对孙子兵法的一些介绍。
孙子兵法一共十三篇,偏偏都是精华。
《孙子兵法》是中国最古老、最杰出的一部兵书,历来备受推崇,研习者辈出。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可能包括孙武后学弟子们写作的内容,也可能有很多篇已佚失),但司马迁《史记》亦有记载,(孙武)以兵法见於吴王阖庐。
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一般称《孙子兵法》都是说有十三篇。
《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为著名的三大兵书之一。
《孙子兵法》中有一句话道出了整部书的核心思想,乃“不战而屈人之兵”!讲的就是不需要战争就迫使敌人屈服。
以下是《孙子兵法》全部内容的主要归纳:《始计篇》第一、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
《作战篇》第二、讲的是庙算后的战争动员及取用于敌,胜敌益强。
《谋攻篇》第三、讲的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
前三说的是战略运筹。
《军形篇》第四、讲的是具有客观、稳定、易见等性质的因素,如战斗力的弱、战争的物质准备。
《兵势篇》第五、讲的是指主观、易变、带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气的勇怯。
《虚实篇》第六、讲的是如何通过分散集结、包围迂回,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以多胜少。
此三是作战指挥。
《军争篇》第七、讲的是如何“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夺取会战的先机之利。
《九变篇》第八、讲的是将军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
《行军篇》第九、讲的是如何在行军中宿营和观察敌情。
此四是战场机变。
《地形篇》第十、讲的是六种不同的作战地形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九地篇》第十一、讲的是依“主客”形势和深入敌方的程度等划分的九种作战环境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孙子兵法结课论文

那件事如果发生在现在我就不会那么处理了对于11月29号晚上的那件事,我现在想起来非常后悔。
虽然后悔,但是我必须接受事实,勇敢的承担起来,我确实是错了。
如果上天还能给我一个重新在来的机会,那件事我一定不会那么处理了。
那一天我旷课了,旷了一节孙子兵法选修课。
我错了,受了党和人民的这么多年教育培养,我还是管不住自己,我不应该旷课,我错了,我不是一个诚实守信的大学生。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是当代大学生理应具备的品质,是……我旷课了一节课,虽然仅仅一节课,可反映的问题可不少啊!单从我上的孙子兵法选修课来说,我愧对自己选修了这门课。
在孙子兵法中,孙子提倡的道与信其实就是教导人们如何诚实守信,如何取信于民,这与当今社会提出的诚信是相辅相成的,在商战如火如荼的今天,尤如一车二轮,缺失任何一方将难以生存难以为继。
若缺失诡道,不讲究出其不意、出奇制胜,则很难在人海中、在商战中立足;若缺失诚信,事事处处行尔虞我诈之术行坑蒙拐骗之法,则必为人所不齿,必将众叛亲离为世所淘汰。
而我却无视了这一切,做出不诚实守信的举动:逃课,还是逃的是孙子兵法课---一门讲过道与信的课程。
我深知了自己的错误,那件事如果发生在现在我绝对就不会那么处理了,绝对不会让自己成为一个不遵道和信的大学生。
其实当时旷课后,同学就批评我说我不诚信。
而我当时当然是很不服气的啦。
反驳了一句咱上的孙子兵法课讲的兵者诡道也不就是与诚信是相矛盾的,我逃课是为了实践兵者诡道也,看看自己是否掌握自己所学的。
(当然这不是理由,是我为自己逃课找的借口)。
而他却说你这个问题反驳的很好,随后他语重心长的解释道:诡道和诚信是两个不同领域的问题,在军事上就得讲究诡道,在做人上就得讲究诚信。
我们也应该看到,孙子在论及兵法时,提出的“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孙子兵法大论文

孙子兵法——学后感《孙子兵法》是从战国时期起就风靡流传的军事著作,古今中外的军事家们都使用其中论述的军事理论来指导战争,而且,其中论述的基本理论和思想还被运用到了现代经营决策和社会管理方面。
它是我国的经典名著,它不仅像四大名著一样是在精神上影响、感悟我们。
还可以融入我们的生活中,体现在每一个小事之中。
选修了这样一门课,我觉得很荣幸,也很庆幸,因为报的人还是很多的,而且明年大四我也没有时间在报选修课了。
孙子兵法不仅是中国的兵书,在中国取得了很大成就,国外对于它的评价也很高。
欧洲学者对孙子的评价,涉及到军事战略、人文哲学、商业竞争、体育竞技、人才开发、社会生活,乃至情报反恐等各个领域,尤其是对《孙子兵法》的现代意义给予极高的评价。
英国战略大师李德哈特指出,《孙子兵法》是对战争艺术“这个主题”的最早著作,但在其了解的综合性和深度上却无人能及。
那也许可称之为对战争指导的智慧精华。
它是眼光较清晰、见识较深远,而且更有永恒的新意。
英国空军元帅约翰·斯莱瑟在《中国的军事箴言》所言,《孙子兵法》引人入胜的地方,是他的思想多么惊人的“时新”——把一切辞句稍加变换,他的箴言就像昨天刚写出来的。
英国学者布劳表示,《孙子兵法》这一部书,可以说是世界史中研究战略战术原理的第一部著作。
但是书里面所载的许多学理,确是非常适于现代的应用。
而在某一点上,显示出和我们现代的著作有着密切的联系。
胜雅律还说,《圣经》是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书籍,而在全世界发行量和影响力大的书籍中,只有《孙子兵法》能与它媲美。
《孙子兵法》是谋略学的《圣经》,超越了战略,超越了计划,超越了西方人的思维。
如今,孙子在全球受宠,西方人更喜欢《孙子兵法》,与《战争论》比较,孙子更受西方人的欢迎。
《孙子兵法》的魅力,实际上反映了中国谋略与智慧的魅力。
如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个最高境界,是东西方认可度最高的。
自从学习了孙子兵法,我觉得我在计谋方面虽然没有达到打通任督二脉的地步,但是也小有了些成绩。
孙子兵法论文5篇范文

孙子兵法论文5篇范文第一篇:孙子兵法论文课次一、二节班级、学号《孙子兵法》研读结课论文姓名:授课老师:院系名称:专业名称:2011年5月22日《孙子兵法》对立与统一论文摘要:《孙子兵法》作为一部世界著名的军事著作,其价值不仅在军事领域,它博大精深的思想还蕴含着丰富的伦理价值,主要表现在对矛盾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上。
对其深入挖掘,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文关键词:《孙子兵法》统一。
一、义与利的统一:就是说战争这个东西肯定不好玩,要死人的,从道德的意义上讲、从人道的意义上讲,战争是不应该有的,但是从历史发展角度讲、从实际的利益来讲,战争又是不可以没有的。
那么孙子他要解决的问题,他的思想的一个困惑,或者他设法解决的这个问题,就是如何使道德和功利取得一个平衡点,找到一个结合点,统一起来。
我们一直以为孙子光讲功利,是,孙子特别强调利。
他一开始就讲了,“兵以诈立,以利动”,就是说军队打仗,就是根据利益的大小来决定要不要打,或者怎么打。
那么他讲“非利不动”,就是没有利益就不要打,得不到好处就不要动,不到威胁的时候,不要动用军队。
他首先关注的是一个利,他说“合于利而动”,就是说符合利益,有利益可取,军队打;“不合于利,而止”就停下来不要打,他确实是个功利主义这个立场。
但是孙子难道就不讲道德?孙子是很讲道德的,孙子他要“上兵伐谋”,他就是要用最小的损失来取得最大的战争效果。
他本身就是人道的做法,他要提倡“伐谋”“伐交”,就是说要打外交战,要谋略打败敌人,而反对“伐兵”,就是公开打仗,他最反对的是“攻城”,认为攻城是下策,那么他也是考虑到人员伤亡,要减轻伤亡,他本身也是有道德的含义在里面。
那么这个就是说,他是找一种平衡点,既要讲道德,实际上它给我们一个什么启发呢?就是说游戏要有规则,道德要有底线。
做什么事情我认为都是既要讲究利,又要讲究义,道义跟功利应该有机地统一起来。
二、力量实力跟谋略的统一。
《孙子兵法》不仅仅是讲谋略的,它非常注重实力,它跟《三十六计》最大的不同,就是《三十六计》是玩空手道,做无本生意的事情。
《孙子兵法》选读课论文

从《孙子兵法》借鉴智慧——谈谈《孙子兵法》与我们的大学生活《孙子兵法》是一部2500多年前的军事著作,它在世界军事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被世人在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运用,使诸多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企业家如鱼得水,如虎添翼。
目前,许多高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开设了《孙子兵法》课。
那么,它在当今生活中,同时在对我们自身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能起到哪些作用呢?《孙子兵法》通篇以智慧为本质特征,孙子的每一句话都是智的凝聚,谋的浓缩。
人们可以从《孙子兵法》的深邃哲理和智谋中,领略观察事物的辩证思维原理,树立战胜对手的竞争意识,学到处理人事百端的策略手段,掌握摆脱困境的行为方法。
而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我们应当从中获得力量来与困难做斗争,从中获取方向来培养和提升自己的素质。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处于和平年代的我们,虽没有短兵相接、没有血流成河,但很多时候没有硝烟的战争也是很残酷的。
学习是我们年轻人的首要大事,如何利用大学时间来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与人文素质,是这四年里的头等大事,在人才济济的校园里、残酷竞争的社会里,生存之道、成功之道,不得不察也,我们不得不好好学习这生存之道、成功之道。
孙子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
"(《地形篇》)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了解对方,了解自己,争取胜利就不会有危险;懂得天时,懂得地利,胜利就可保万全。
借用孙子这一用兵思想,我们可以说,真正懂得人生的人,也绝不会在人生道路上迷失方向。
柳青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而我们现如今就处在大学这么一个人生的关键时期。
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
在大学里,将会面临许许多多选择,走错一步,可以影响整个大学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所以说,一个人最悲惨的莫过于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
孙子兵法选修课论文

孙子兵法选修课论文《孙子兵法》选修课论文哈哈08级会计本科四班李曼《孙子兵法》不应该被只看做兵法,而是一部教人解决问题的书籍。
可以这样讲,世界上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通过《孙子兵法》解决。
我读《孙子兵法》也不是很久,暂时只理解了一部分“知”《孙子兵法》很强调“知”,而且其理论也都是围绕“知”而展开的,有了“知”,才能有“谋”,而有了“谋”才能有“行”。
如果没有“知”,就不能“谋”,不能“谋”谈何“行”。
《孙子兵法》里的“知”有几个意思:第一是知道事情的各个方面的情况,知道了事情的各个方面情况,你才能根据这些情况针对性的采取行动。
第二是知道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一件事情,普通人只能看表面,聪敏人看第二层,智慧的人看第三层,境界越高,看的越深,就越能见到很多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而这些地方都是胜利的根本。
(一支股票涨了一块钱,一般的人只看到这股票涨,就跑去跟买,老股民知道这股票上涨的空间很小了,到了卖的时候。
资深股民知道这股票脱离了市场本质,已经被操纵了。
别的庄家知道这股票被操纵了,还知道操纵的手法,知道什么时候跌什么时候涨。
如果没有足够深刻的见地认识,你能赢吗?)第三是知道事情发展的规律,很多事情虽然很复杂,但很多事情都有其大致的规律的,这就是老子说的“道”,孙子说,知道事情的发展规律,能避免,能提前应对,能正确的处理,所以,对事情的发展要有足够预见力。
第四是知道自己,无论你处理事情,你和别人对弈,无论你做什么,这里面都有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就是“自己”,在这些里面,“自己”始终都是一分子,所以说,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是成功的第一步,知道自己能做什么,适合做《孙子兵法》选修课论文什么,缺点什么,才能正确的将自己的才能展示出来。
除去这些外,《孙子兵法》还有一些很深刻的理论,都是很有意思的话,也有很深邃的智慧,如果你不能将整本书都仔细研究的话,也可以根据你的情况,挑出这些话,有空的时候琢磨一两句,也是很有益处的。
最新《孙子兵法释读》期末论文

最新《孙子兵法释读》期末论文最新《孙子兵法释读》期末论文《孙子兵法释读》期末不管是历史剧还是现代剧,不管是书本上还是日常生活中,我总是能听到孙子兵法的大名,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听说带领我们走向新中国的毛主席在抗战时期床头就一直放着《孙子兵法》,每晚研究拜读,带领我们走向胜利。
但是,每次寻找有关《孙子兵法》有关信息时,都只是简短的作者介绍和“《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理论著作,也是中国古籍在世界影响最大、最为广泛的著作之一。
它所阐述的谋略思想和哲学思想,被广泛地运用于军事、政治、经济等各领域中。
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
”这样概括性的话,或者满篇的文言文,让我一直感觉太深奥难懂,所以一直望而止步。
于是,在听说校选修课有《孙子兵法释读》这门课时,我便在大三这个选中选修课机会大的时候选择了这门课程,并有幸选中。
最后,在老师、同学生动形象讲解和自己动手深入查找相关内容后,我不负初衷对《孙子兵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受益匪浅。
但是因为只有九变篇是真的由自己动手查找,弄明白然后想给同学们讲清楚,而其他部分只在课堂上因为上课不足够认真比较粗略的听了一下,所以我仅仅对孙子兵法全篇有一定了解,然后对九变篇有较深刻的了解。
《孙子兵法》六千多字,全世界公认的最古老的兵学经典,被尊奉为:“兵学圣典”、“东方兵学的鼻祖”、“武经的冠冕”。
全书共十三篇,《始计》是全书的纲领,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
《作战》主要是庙算后的战争动员。
《谋攻》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
《形》、《势》讲决定战争胜负的两种基本因素:“形”指具有客观、稳定、易见等性质的因素,如战斗力的强弱、战争的物质准备;“势”指主观、易变、带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气的勇怯。
三十六计孙子兵法的关系

三十六计孙子兵法的关系
三十六计与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兵法经典之一,两者有着密切的关系。
孙子兵法是用于战争指挥的兵书,约成于公元前5世纪。
孙子兵法强调了战争决策和策略的重要性。
其中最著名的思想就是“全副武装、声东击西”、“十倍于敌、攻其一点”,这些都是非常实用的战争指导思想。
而三十六计则是从中国古代名将、军师的经验总结中衍生而来。
三十六计更精细、更实用,可以让在战场上的士兵更加灵活地应对各种复杂情况。
三十六计的发展也更为活跃。
它的思想既可以用于军事战争,也可用于政治、商业、外交等领域的竞争。
三十六计和孙子兵法之间也有着相互借鉴的关系。
三十六计虽以实用为主,但在某些思想上也与孙子兵法相通。
比如,“凿壁偷光”可以视为孙子兵法的“声东击西”之变形;“反客为主”可以视为孙子兵法的“以战待战”之变形。
总之,三十六计和孙子兵法都是中国古代兵法经典,有着相似而互通的思想。
虽已经历数千年,其中的思想却仍然亘古不变,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孙子兵法选修课论文

选修课结课论文论现代中外战争中孙子兵法思想的运用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班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208班学号:201207010806姓名:杜逍二零一三年六月摘要《孙子兵法》是我国兵家的经典著作,它在冷兵器时期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指导了许多军事家完成了无数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那么《孙子兵法》放在今天是否就显得过时了?在现代战争中这部兵家宝典是否还能发挥它的作用呢?其实《孙子兵法》时至今日仍有极强的战略指导意义,在现代战争中依旧可以找到它的影子,而其的宝贵思想如今依然在现代战场上散发着迷人的光芒,关键词:孙子兵法;军事;现代战争;战略指导目录摘要 (2)第一章绪论 (4)第二章战例 (7)2.1 《孙子兵法》在国内战争中的应用 (7)2.2 孙子思想在国际战场上的体现 (10)结论 (11)参考文献 (12)第一章绪论《孙子兵法》在古今中外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推崇,并经历千年传世而不衰。
《孙子兵法》不仅仅是一本研究具体战役的兵书和军事理论著作,而是结合了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诸多方面为一体的战略指导纲领。
《孙子兵法》成书于2500年前,但是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代;无论是在中原大地,还是在异域他乡,《孙子兵法》都已经成为了战略决策者们不可或缺的重要决策依据。
如今,再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线代战争中,它在作战方针、作战形式,以及作战指导方面,仍体现出极其珍贵的科学价值。
在国内,从鸦片战争到解放战争,在数百年积贫积弱的中国大地上,有许许多多的有识之士拿起《孙子兵法》的利器,或与外敌,或为中国的明天而战斗。
例如,开国领袖毛泽东就对《孙子兵法》厚爱有加。
毛泽东不仅在其著作中多次引用《孙子兵法》,而且在1960年代与英国元帅蒙哥马利交谈中更是十分推许《孙子兵法》。
蒙哥马利对毛泽东说,我看过你的军事著作,觉得很好。
毛泽东讲:“我不认为多么好,你没有看过两千年以前我国的《孙子兵法》吧?里面很有些好东西。
孙子兵法选修课 论文

孙子兵法的军事哲学[摘要]《孙子兵法》建立了中国古代军事哲学的基本体系,深刻揭示了军事斗争的本质。
通过查阅孙子兵法相关论文,我尝试从概念范畴和全篇线索的角度对其作出解读。
[关键词]孙子兵法,军事谋略学,决策原则,理论体系一.概念范畴(一)理论体系对于《孙子兵法》的体系构造,学界存在不同的观点,有从“胜”的角度建立的1,也有依据哲学“知行观”建立的2,还有凭“道”与“势”生发的理论。
个人认为下面的三分法较合理:(一)先胜(力量准备):先知,尽知,积形,庙算;(二)全胜(力量威慑):伐谋,伐交,伐兵,因变;(三)战胜(力量使用):致人而不致于人(主动权,支配位),仁诡(辩证统一),任势,避实击虚,奇正,专分,久速,迂直,攻守,生死(士兵心理)等。
(二)核心思想“慎战”思想是孙子军事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其主要内容包括慎重决策和慎重谋划两部分,其宗旨是“安国全军”。
围绕着战争决策,孙子提出了限制战争的三个原则,即“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旨在使决策者对战争保持克制和理性,以降低战争发生的频率,其着眼点则在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
如果战争成为不可避免的对抗形1 吴如嵩在《倘佯兵学长河·门墙谈兵》(2002)中提出一个观点,孙子的概念范畴体系主要是两个层面:一是知胜之道,二是致胜之道。
简而言之,要点如下:知胜之道:利害、慎战、庙算、知胜;致胜之道:全破、先胜、速久、形势、主客、示形、虚实、专分、奇正、因敌制胜。
2 张晓军,许嘉在《“知”与<孙子兵法>的理论体系》(2001)中认为《孙子兵法》的总体理论体系包括:(一)认识法则:关于“知”的理论,即以知己、知彼、知天、知地为内容,知常、知变、尽知、先知为要求,料敌、动敌、用间、较计、索情为手段,以确知、先知、尽知为目的;(二)行动法则:关于“行”的理论,即以伐谋、伐交、野战、攻城为内容,以攻守、分合、奇正、示形、造势、诡道为方式,以出其不意、攻其无备、避实击虚为原则,以克敌制胜——其最高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即力争以最小的代价(“兵不钝”)获取全胜(“必以全争天下”)为目的。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 选修课 论文

《三十六计》虽然有其确定的条文在上面,却不能不能生搬硬套,否则还会适得其反,要想熟练的运用它就要潜心琢磨,灵活应用. 踏入商海,做个全局的掌舵者,不但能使你在商场上深谋远虑,进退自如,见风使舵,抓住一个个商机,还能使你掌握现代经营管理技能,成为最能创造效益和利益的人。
经商同作战一样,也不能侥幸获利,而必须在赚钱之前分的准备。谋算对手势力的变化,弄清对手是防备周全、集中强大、情况分明,还是初陷困境、危机四伏、指挥无度。分清敌我情况后,要区别对待。在充分掌握自己所处领域内的要求、结构、现状及趋势占有对策的基础上,对经营的目标、树立什么样的自我形象等等,都要有一个总体的设计。利用三十六计中的方法和技巧展开经营活动,方可蒙蔽对手、战胜对手,达到经营赚钱的目的。
通过解析、分类与统计《三十六计》中每条计策的谋略主体,可以发现,谋略主体不外乎三类:己方,敌方,友方。难怪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一开篇就直接写道:“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是革命成功的首要问题。”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

《孙子兵法》或“三十六计”在现代战争中的运用--以伊拉克战争为例摘要:伊拉克战争是一场经典的现代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大量的现代科技以及军事武器被投入使用,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作战思想的运用。
在伊拉克战争中,我们可以看到《孙子兵法》贯穿始终。
海湾战争中的一则消息称“尽管中国在这里没有派驻一兵一卒,有一个神秘的中国人却亲临前线,操纵着作战行动,他就是2500多年前的孙子”,这句话对伊拉克战争依旧适用。
本文就从《孙子兵法》的角度,分析一下孙子兵法在伊拉克战争中的运用,以及其起到的巨大作用。
关键词:《孙子兵法》伊拉克战争全胜思想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战略战术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也愈加重要。
正确的战略思想能够帮助指挥官一场战争的胜利,当然,错误的战争思想只能葬送掉一场战争。
《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著名杰出军事家孙武的智慧结晶。
《孙子兵法》全书只有十三篇约5900字,论述了军事学的主要问题,对当时的战争经验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一些著名的军事命题,并且揭示了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军事规律。
该书包含了重要的指导性军事思想,是一部揭示军事领域内部联系与规律的杰出军事著作。
虽然《孙子兵法》是古代著作,但是其中包含的战略思想与现代却是相通相融的,在现代战争中依然有用,对战争的决策者具有启迪意义和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国司令就称自己的作战理论是根据《孙子兵法》提出的。
有一篇题目为“孙子出现在伊拉克战场”的法新社的文章说:“中国著名的军事思想家去世将近2500年之后,正在深刻地影响着在伊拉克战场上英美战地指挥官们的思维和行动方式”。
下面我们就通过现代战争中经典的伊拉克战争来简单分析一下《孙子兵法》在这场战争中的应用以及其所起到的作用。
一、道虽然我们说伊拉克战争是一场非正义的战争,但是在美军看来确实一场正义的战争。
孙武在《孙子兵法》中把“道”放在战争胜负的诸多因素的首位,认为它在战争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俗话说不能“出师无名”,为了实现“道”的战争,美国首先要编织出一些借口,正是美国对伊开战的理由:萨达姆政权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及伊拉克政府践踏人权的行径。
孙子兵法论文8篇完美版

《孙子兵法论文》孙子兵法论文(一):论《孙子兵法》蕴含的伦理思想论文关键词:《孙子兵法》;军事伦理;伦理思想;管理伦理论文摘要:《孙子兵法》作为一部世界著名的军事著作,其价值不仅仅在军事领域,它博大精深的思想还蕴含着丰富的伦理价值,主要表此刻与中国传统伦理有密切的关系,在军事伦理、管理伦理上有丰富的思想资料。
对其深入挖掘,既有重要的理论好处,又有重要的现实好处。
孙子名武,字长卿,也称孙武子,春秋末期齐国人。
孙子的著作《孙子兵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价值不仅仅在于军事领域,它博大精深的思想还蕴含着深刻的伦理价值。
一、《孙子兵法》与管理伦理管理者应具备的道德素质,《计篇》总结为: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即将帅要有智谋才能,要赏罚有信,要爱护下属,要勇敢果断,要军纪严明。
其中的前三个方面智、信、仁是普遍的道德要求,后两者勇、严是对军事管理者提出的特殊要求。
智、信、仁、勇、严,是将帅务必具备的五德,既是素质要求,更是道德要求。
智即智慧,在中外伦理思想史上,都是作为一种重要的道德品质,那里主要是说将帅要足智多谋。
《九变篇》日: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
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就是说,聪明的将帅,总是能兼顾到利和害两个方面。
在有利的状况下思考到不利的方面,事情就能够顺利进行;在不利的状况下思考到有利的方面,祸患就能够解除。
信主要指将帅要取信于下属,主要表现即《计篇》所说的赏罚孰明,将帅赏罚无度甚至失度,就是道德上的失当甚至失德,必然失信于部下。
仁如前所述,包括仁爱、义恨和大仁。
勇即要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敢于勇往直前,能够视死如归。
那种胆小如鼠、临阵怯战的人最为军人所不屑,也被认为是最不道德的军人。
勇务必是与大仁、大智相联系的大勇,而非匹夫之勇。
严主要表现有三:一是将帅要有威严,能够令行禁止;二是要治军严格,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日乱(《地形篇》);三是要严于律己。
36计征文

36计征文引言中国的36计是一套智慧的战略策略,源自中国古代的《三十六计》典籍。
这套计谋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不仅限于战争,也可以用于商业、政治、个人生活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36计的起源和背景,并逐一分析其中的每个计策。
36计的起源和背景《三十六计》是一本古代兵书,作者不详,但被广泛认为是中国古代军事家苏轼所著。
这本书记录了古代军事家们在战争中使用的各种计谋。
36计的出现是为了应对战争中的各种情况,它们是由古代智慧和经验总结而来的。
36计分为攻、守、混、用四大类,每类下面有九个计策,共计36个。
每个计策都有其独特的用途和特点,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策来应对。
攻计攻计是指在战争中主动进攻对方的计策,其中包括:1. 瞒天过海瞒天过海是指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以迷惑对方。
这可以通过虚张声势、故意泄漏假情报等手段来实现。
这个计策适用于对强敌进行远程攻击,或者在情报战中迷惑对方。
2. 围魏救赵围魏救赵是指利用战争中的形势,消灭敌人的援军,以达到救援自己的目的。
这个计策适用于在战争中迅速转移敌人的注意力,从而争取到喘息的时间。
3. 借刀杀人借刀杀人是指利用第三方的力量来消灭敌人。
这个计策适用于在战争中找到敌人的弱点,并利用其他势力来消灭敌人。
4. 以逸待劳以逸待劳是指利用敌人的疲劳和松懈来发动攻击。
这个计策适用于在战争中等待敌人疲惫后再发动攻击,以取得更大的优势。
5. 趁火打劫趁火打劫是指在敌人困境时趁机发起攻击。
这个计策适用于在战争中利用敌人的内乱或其他困难来发动攻击,以取得更大的战果。
6. 无中生有无中生有是指制造假象来迷惑敌人。
这个计策适用于在战争中利用虚假信息来引导敌人的行动,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7. 暗渡陈仓暗渡陈仓是指通过隐秘的方式渡过敌人的防线。
这个计策适用于在战争中利用地形或其他手段,迅速渡过敌人的防线,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8. 隔岸观火隔岸观火是指观察敌人的行动,等待时机发动攻击。
这个计策适用于在战争中观察敌人的弱点和行动,等待最佳的时机来发动攻击。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论文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孙子兵法》,这部流传千年的兵法奇书,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早年就对他的神奇感到十分震惊与好奇。
近日,通过“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这门选修课对它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在此,先浅谈一下对孙子兵法的认识。
孙子兵法里可分为计篇﹑作战篇﹑谋功篇﹑形篇……每篇文章都有讲作战的重要因素。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战争想要大获全胜必须具备天者,阴阳﹑寒暑﹑时制。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
将军也应该具备,智﹑信﹑仁﹑勇﹑严。
也应该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
意思是哪一方得国君政治清明,哪一方占得天时﹑地利,哪一方的军队武器装备﹑物资保障更好。
三十六计可分为六套战计。
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
(摘于互联网)不管是孙子兵法,还是三十六计,都是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精华。
虽然在选这门课前,我已经读过介绍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的书了,但是读后仍然不太能理解,比如假痴不癫,上屋抽梯,静不露机等等不容易懂。
然而,在课上,通过观看《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连续剧以及倾听老师深刻的讲解,却让我在轻轻松松中理解到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的妙用。
作为一部不错的连续剧,《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借用两千多年来广为流传的战国著名谋略家孙膑和庞涓二人斗智斗谋的故事,将《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融为一体,形象地演绎了《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的内容。
全剧一计一集,计计相连,环环相扣,故事跌宕起伏,悬念层出不穷,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小故事来叙述三十六计中的每一计在战国时期是如何被孙膑巧妙运用的。
如今的时代已非昔日可比,人类文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科技的发展速度大大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时代,我们仍然越来越来认识到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的重要,正如德皇威廉二世被黜后曾叹息说:若能早二十年读《孙子兵法》,就绝不会遭受亡国的痛苦了。
孙子兵法课论文浅析诸葛亮之谋略运用

《孙子兵法》论文浅析诸葛亮之谋略运用浅析诸葛亮之谋略运用摘要: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其政治才能、军事才能、谋略才能得到了后世的高度评价和赞扬。
《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诸多计策均在诸葛亮之谋略运用中有所体现。
本文选取四个诸葛亮之传奇事件,从中分析其谋略运用的高明之处。
关键词:诸葛亮;谋略运用;孙子兵法;三十六计1 诸葛亮简介诸葛亮(181.7.23——234.8.28),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成都有武侯祠,后来的东晋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其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
2 诸葛亮之谋略浅析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其政治才能、军事才能、谋略才能得到了后世的高度评价和赞扬。
要谈论诸葛亮的谋略,就要首先弄清谋略的定义和特征。
谋略是竞争对抗的产物,中国古代把谋略称为“方”、“术”、“道”、“法”等。
国外称东方权谋是“以巧制胜的科学”。
谋略本质属性是诡道、巧诈,是在竞争过程中的巧妙而系统的策划。
对于诸葛亮之谋略运用,笔者选取四个传奇事件,从中简要分析其谋略运用:2.1 诸葛亮谋略运用之一:反客为主,统揽全局,联吴抗曹三十六计里的反客为主,用在军事上,是指在战争中,要努力变被动为主动,争取掌握战争主动权的谋略。
尽量想办法钻空子,插脚进去,控制它的首脑机关或者要害部位,抓住有利时机,兼并或者控制他人。
古人使用本计,多是对于盟友的,往往是借援助盟军的机会,先站稳脚跟,然后步步为营,取而代之。
在建兴元年(223年)刘备去世,43岁的诸葛亮便承担起治理蜀国恢复汉室的重大使命。
然而刘禅继位后不久便传出少数名族首领起兵反攻的消息。
此时东方的孙权,虽显出友好的慰问,但是与其说孙权想与蜀中复归和好,倒不如说是前来探询蜀中情势的。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作文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作文咱们先来说说这“瞒天过海”计。
就像是你要偷偷干点大事儿,还不能让别人发现,咋办呢?你就大摇大摆地,装作没事儿人一样。
就好比在一群人眼皮子底下偷运一块大蛋糕,你把蛋糕伪装成一个大盒子,上面写着“易碎品,小心轻放”,别人一看,以为是啥瓷器之类的,谁能想到里面是美味的蛋糕呢?这就是瞒天过海的妙处,让敌人或者对手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被你牵着鼻子走。
再讲讲“围魏救赵”。
想象一下,你的小伙伴被一个恶霸堵在墙角欺负呢,你要是直接上去和恶霸硬刚,说不定自己也得挂彩。
这时候就可以用围魏救赵啦。
你跑去恶霸的老窝,制造点动静,比如说把他家门口的花盆全打翻,或者在他家墙上画个大花脸。
恶霸一听,这还了得,自己的地盘被人弄成这样,赶紧往回跑,这样你的小伙伴就得救了。
这一计就是告诉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要只盯着眼前的麻烦,换个角度,去攻击敌人的要害之处,让他不得不从原本占优势的地方撤兵。
还有那“借刀杀人”,这可有点小狡猾哦。
你看,假如你和另一个人都讨厌一个共同的对手,但是你又不想自己出面去得罪人。
这时候你就可以在那个人面前说点坏话,添油加醋地描述这个对手有多坏,多可恶,激起他的怒火。
就像两只斗牛,你在中间稍微挑拨一下,他们就自己斗起来了,而你呢,就坐在旁边看好戏,还不沾一点血腥。
这一计得用得巧妙,不然很容易被人看穿你的小心思。
“以逸待劳”就很舒服啦。
就像长跑比赛,你先找个阴凉地儿休息好,保存好体力。
而你的对手呢,傻乎乎地在那里跑来跑去消耗能量。
等他累得气喘吁吁的时候,你再慢悠悠地出发,轻松地超过他。
在生活里也是这样,有时候不要急着去做一件事,先让对手或者困难自己折腾折腾,等他们疲惫了,我们再出手,就容易得多了。
“趁火打劫”虽然听起来不太厚道,但是在竞争中也是一种策略。
就好比一个商店突然着火了,里面的东西乱七八糟的,老板正忙得焦头烂额。
这时候你要是能趁机用低价买到一些受损不严重的好货,那就是趁火打劫。
当然啦,这不是让我们去做坏事,而是说在对手处于困境的时候,我们要善于发现机会,合理地利用这个时机来获取利益。
选修-孙子兵法与36计

我看“三十六计”之树上开花本学期,通过选修《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这门课,我对孙子兵法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孙子兵法作为战争谋略,对于国防有着重要的意义。
而作为人类社会的一员,我们总是处于与他人交流、接触的状态,孙子兵法的适时运用,则有利于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取得事业的成功。
仅通过本文谈谈我对“树上开花”这一计策的理解。
树上开花,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树上开满花朵。
本来不开花的树,经过丝绸的装点打扮,如同五颜六色的鲜花挂满枝头,远远看上去,如同真的开满鲜花一样。
将这一手法延伸到军事上,就是设臵假情况,巧布迷魂阵,以虚张声势,威慑敌人。
“树上开花”在军事上的运用源于对《孙子兵法〃计篇》中“能而示之不能”思想的逆向运用。
兵法原文为: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也。
意思是说:借助已有的局面部署自己的势力,虽然己方力量暂时弱小,但仍可形成强大的威势。
鸿雁在高空远飞,列成整齐的队伍,全凭着羽毛丰满的双翼助长气势。
两军对垒时,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为了创造和等待战机,防止被敌人吞并,睿智的指挥员往往能够借助别人的力量来虚张声势,示强于敌,造成敌人在判断上的错误,使之不敢贸然来犯,并以此从心理上慑服敌人。
大业十一年(615)8月,荒淫无道、好大喜功的隋炀帝两次巡视北方边塞,向北方少数民族炫耀武力。
不曾想,不仅炫耀武力的目的没有达到,反而遭到了突厥骑兵的突然袭击。
当时,突厥族始毕可汗得知护卫隋炀帝北巡的兵力不多,便调集数十万骑兵将隋炀帝围困在雁门关。
雁门一带41座城池,有39座被突厥攻占。
隋炀帝龟缩于雁门,城中兵民15万,仅有20余天的粮食,形势十分危急。
隋炀帝根据臣下的建议,把求救的诏书系在木头上,投入滚滚的汾水,让其顺流而下,希望沿岸得到消息后能派出援兵迅速赴援。
这时,年仅18岁、正在屯卫将军云定兴手下服役的李世民,在得知消息后,提出了一个解围的建议:“始毕敢举兵围天子,必定以为我仓促不能赴援,事实上也是这样。
【完整版】孙子兵法论文--- 学习《孙子兵法》的收获

学习《孙子兵法》的收获
关键字:《孙子兵法》,收获,心得
摘要:《孙子兵法的谋略思想与运用》、《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
内容:
《孙子兵法》这部两千多年前的博大精深的中国兵书,描述了中国古代军事上用兵的谋略和战争的艺术,而对我现在而言,它已经突破了战争军事的范畴,无论是在政治外交上,文化哲学上,乃至经济管理,体育竞赛等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和价值。
面对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人才标准的范畴在丰富,单一的知识技术人才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社会的需要,时代在呼唤具有创新能力、开拓性的人才,综合能力已成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
所以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更应该学习一点用兵的方法和谋略艺术,对我们提高自身的能动意识和决策能力是有一定帮助的。
初读《孙子兵法》,感觉晦涩,再读《孙子兵法》感觉深刻,深读《孙子兵法》发现收获颇多。
现在我就谈谈我的收获:
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的人生道路,但是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并不是平平坦坦的。
在人生旅途中,既有坎坷,也有坦途;即有荆棘,也有鲜花;既有眼泪,也有歌声;既有痛苦,也有幸福;即有陷阱,也有成功……但是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而且我们应该如何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坎坷,这是摆在每个人面前严峻的人生课题。
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更是应该思考的问题,面对当今激烈的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十六计中的第一计便有很博大的学问。这一计讲究虚虚实实,虚实兼备。虚在于内,而实在于表。用真实的表现麻痹敌人造成对方疏忽。在商业中,当双方同时招标一个项目,互为对手时,为了取得较高的利润,可以事先散布谣言蒙蔽对方。可以请对方老总出来,互相谈谈条件,在酒桌之上坚决不能松口,但是几个小时之后,借着酒醉,隐约透露出你无意于此项工程的想法,那么对方会产生怀疑。之后便在内部造成一种印象,你对此项工程不感兴趣,或者公司资金出了问题,无意于此项工程,当对方通过他的内线得到此消息同时你又在内部造成一种影响时基本上计策已接近尾声,这时你需要做的只是等待,等待你的对手放松警惕,最后不要忘记和你的员工解释这一切。说话要诚恳,告诉他们原因,那样你的形象会提升很高,同时你的威信也会提升,对于提高整个团队的凝聚力也有帮助。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然而此法也有缺点,缺点在于使用人前期要有很高得表演天赋,同时还要故做低姿态,同时在员工心理上造成一种无能何挫败得感觉。但是十天之后你得形象会有很大得转变。这就是商人的智慧,瞒天过海蒙蔽对手还体现出了自己的睿智与能力。
参考文献:《三十六计与商战实例》(张广明)
《三十六计》虽然有其确定的条文在上面,却不能不能生搬硬套,否则还会适得其反,要想熟练的运用它就要潜心琢磨,灵活应用. 踏入商海,做个全局的掌舵者,不但能使你在商场上深谋远虑,进退自如,见风使舵,抓住一个个商机,还能使你掌握现代经营管理技能,成为最能创造效益和利益的人。
经商同作战一样,也不能侥幸获利,而必须在赚钱之前分的准备。谋算对手势力的变化,弄清对手是防备周全、集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大、情况分明,还是初陷困境、危机四伏、指挥无度。分清敌我情况后,要区别对待。在充分掌握自己所处领域内的要求、结构、现状及趋势占有对策的基础上,对经营的目标、树立什么样的自我形象等等,都要有一个总体的设计。利用三十六计中的方法和技巧展开经营活动,方可蒙蔽对手、战胜对手,达到经营赚钱的目的。
三十六计总共由六套计策组成,依次为胜战计、敌战计、攻占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每套计策都归在一个字的名义之下,六套计策就归在六个字的名义之下。六字依次为:胜、敌、攻、混、并、败。 其实,这六个字就是六大核心原则。从根本上看,这些原则是对战略形势的高度抽象与概括。这六大原则系贯穿《三十六计》始末的一条思维主线,它不仅稳定了《三十六计》的宏观结构,而且还是《三十六计》微观结构排布的内在线索。总而言之,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既是一本军事奇书,又是一本商战典据,作为后人,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精心的去研读它、发扬它,希望有朝一日当我们中的任何一个处于商业竞争中时,都能想到当年我们曾选修的这门课,都能想到老师当年的详细讲解和各种实例,真正应用它到我们的生活中去,用计策得来的成功绝不卑鄙,因为无论是战争还是商业竞争,都在考验我们的智慧,都是大脑的一次博弈,胜败在于你能不能看穿全局,掌握主动权。
2011级信息学院电信五班
张雪琦
201100120115
本学期我选修了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这门课,课上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关于三十六计的一些知识并且看了一部非常经典的电视剧。电视剧浅显易懂,但是过后回顾细细品味,发觉这些计谋策略是建立在相当的内心修养之上,就如第一计瞒天过海,在计成之前需付巨大的忍耐和耻辱。深刻的看完此剧,必叹一句修心之路何等漫长,古人智慧何等博大精深。
通过解析、分类与统计《三十六计》中每条计策的谋略主体,可以发现,谋略主体不外乎三类:己方,敌方,友方。难怪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一开篇就直接写道:“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是革命成功的首要问题。”
同样,对于企业家而言,分清谁是敌人谁是朋友,堪称为企业发展的首要战略问题。因为不管商界风云如何变幻,也不论企管理论如何层出不穷,己、敌、友永远都是用来对商业主体进行区分的标签。这三者都是战略思维框架中万变不离其宗的主体因素。在全球商界,围绕着己、敌、友,一幕幕商业喜剧在上演,一幕幕商业悲歌在落幕。说到底,商务就是如何处理己、敌、友三者之间的交易··关系,尽管有时看上去并不总是表现为三者之间的关系,而只是两者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