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美国崛起的原因及对中国的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崛起的原因
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学院:商学院
班级:10级国际经济与贸易
姓名:***
学号:*********
摘要:十九世纪中后期以来,美国的高速发展使之成为世界第一大国。
在分析美国崛起的原因同时找出一些共同点给予中国发展以启示。
关键字:美国崛起原因中国启示
分析美国崛起的原因
综述:美国的崛起是一个历史过程,个中原因,包括很复杂的政治经济关系,也有其自身在国际关系的不断调整中发展的关系,当然,不可否认的还有其独特的地理环境等因素。
1.外因
长期以来,媒体中流传着“战争造就了美国”这一观点。
我不同意这种看法。
因为大量的事实表明,美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在战争之前就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走过了两次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美国无论是在,国内市场,还是经济实力、民族凝聚都是一派欣欣向荣。
在南北战争后,美国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工农业进入迅猛发展的新时期。
到1894年,美国工业生产已跃居世界首位。
1900年,美国的工业产值约占世界工业产值的30%。
当然,“一战”不可避免的给美国带来了更大的的发展机遇。
它不仅因为远离欧洲主战场而几乎没受什么损失,更重要的是,它借战争之机,大作交战双方的军火生意,借以扩充自己的经济实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美国是参战国,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美国的参战,已经是在大战后期了。
虽然在太平洋战场上,珍珠港事件几乎摧毁其太平洋舰队,但是,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在战争结束后,美国迅速复原,并引领世界的发展。
在冷战当中,美苏两级对抗,美国最终以其坚实的经济基础,拖垮了竞争对手。
准确的说,美国在“一战”前就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了,但成为政治大国,或政治强国,确却是在“一战”后的华盛顿体系上确立的。
新的国际关系确立了新的利益的划分,而美国和日本是“一战”之后的最大的获益者。
尤其是美国,获得了与英国平起平坐的地位。
开始在世界的政治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不可忽视的作用。
与此同时的是传统的主宰世界的欧洲霸权地位的衰落,两次世界大战,使本已伤痕累累的欧洲更是雪上加霜。
“二战”后,欧洲的总体工业产值还不及美国的三分之一,正如丘吉尔所说,战争带给他们的是,“胜利与悲剧”。
战后,英国的国民财富减少了四分之一,对外贸易削减了三分之二,外债由1939年的4.76亿英镑增至1945年的33.55亿英镑。
而同时期的法国也好不到哪里去。
战争中法国的铁路运输大部遭到破坏,约50万建筑物被毁,战争结束后,面临的是严重的财政危机,货币贬值,物资贫乏,总之,“二战”后的欧洲已经是更大程度的衰落了(同美国相比)。
至于战败国,德国,日本,等国家,本身还需要美援。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美国的外交政策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而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美国从建国初期的不干涉主义,到“门罗主义”,再到“一战”时的“大棒政策”、“金元外交”,以及“二战”后的杜鲁门主义,一方面是美国国家利益的变化的放映,同时,也是其综合国力不断上升的表现,当然,无论是“大
棒政策”,还是“金元外交”,他们都带有强权政治的烙印,在国际关系史上都扮演着不光彩的角色。
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美国的强势地位的不可扭转。
“二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及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成立,证明了这一事实。
2.内因
在1775年之前,我们现在所谓的美国只是英国当时在北美的13个殖民地。
但是就在这一年,北美的英属殖民地爆发了独立战争,北美人民组成大陆军,在华盛顿的领导下,打败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建立了共和国。
从此以后,美国的发展伴随着领土的扩张、制度的变革与更新、资本主义的深化等等。
我认为,美国崛起的内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美国的地理位置优越。
美国地处美洲大陆,两面朝海,这使得它的外部安全比较容易受到保障,不易受到攻击。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基本上都是在海外作战,远离战场,使美国的现代化进程不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而被迫中断。
同时,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钾盐、磷酸盐、硫磺等矿物储量均居世界前列,其它矿物有铝、铜、铅、锌、钨、钼、铀、铋等。
煤总储量3 6 0 0 0 亿吨,原油储量2 7 0 亿桶,天然气储量5 6 0 0 0 亿立方米。
阿巴拉契亚山脉蕴藏有丰富的煤、铁和有色金属,石油和天然气主要分布在中部大平原。
森林面积2 0 5 万平方千米。
草地与山地牧场占全国总面积的2 8 %,水力蕴藏量约1 3 0 0 0 万千瓦。
运转中的核反应堆有1 1 0 多座。
这些,为其工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2)移民的影响。
包括在生产中提供劳动力和技术资金等,另外还行成了独特的移民文化而较少受到封建因素或是专制主义的制约。
美国是个移民国家,这一点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据统计,从1820年到1920年的100年间,美国一共接纳了大约3350万移民,形成美国持续百年的移民潮。
被美国历史学家称之为“伟大的人类迁徙运动”的第一次移民高潮发生在1820年至1860年,这期间移民总数高达500万。
移民主要来自西欧和北欧,其中爱尔兰人大约200万,德国人大约170万,还有大量被贩卖到美国的非洲黑奴。
同时,移民中也有少数来自亚洲,主要是来美国淘金的中国人。
第二次移民高潮是从1861年到1880年,约有500万移民来到美国。
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迎来了工业化的高峰期,对劳动力需求旺盛。
为了吸引欧洲移民来美国。
第三次高潮从1881年到1920年,移民人数猛增到2350万。
移民顶峰是1907年,达到128.5万人。
这一阶段,美国政府多次立法,限制欧洲移民,排斥亚洲移民。
来自英国、德国、瑞典等西北欧国家的“老移民”增长有限,但来自意大利、俄国等东南欧国家的“新移民”却增长迅速。
经过这三次移民高潮,1920年美国的人口总数首次超过1亿。
在1820到1920年的100年间,移民数量占美国人口年增长数的20%以上。
移民改变了美国的命运美国历史上的这三次移民潮不但对美利坚民族性格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使得美国在短短一百多年里能够迅速崛起,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大国,并为以后成为世界超级大国打下基础。
(3)几次工业革命的作用。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是英国领先,但是这一情况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发生了变化。
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如英法受国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并未及时的更新设备,追赶世界的潮流,而是停留在既得利益的基础上裹足不前,而这却为后期的国家如美德赶超他们提供了机会。
在“一战”前,各
个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实力对比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变: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德国次之,而英法则已经落后。
在第三次工业浪潮中,美国更是以“信息高速公路”的数字化理念作为国家发展的重头戏,深化改革,在各国中一路遥遥领先。
(4)人才的引进,及对科技、教育的高度重视。
教育方面,先是采用了英国的兰卡斯特导生制,后来又引进德国的教育制度。
并完善相应的教育立法。
在南北战争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当时的口号是:"中等教育为所有适龄青年敞开大门",到1918年时美国高中已发展到2万多所。
这些为美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数以万计的技术人才。
可以看到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垄断着世界大约70%左右的专利发明,70%以上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奥运会奖牌总数第一并不是偶然的。
(5)民主制度的形成和完善。
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从开始的建立到一会的逐步完善为美国的崛起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在1929—1933年的大萧条之中的美国,法西斯并未上台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民主制度的完善。
富兰克林·罗斯福的上台为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注入了新的活力。
正如希尔斯曼(Hilsman)在其《美国是如何治理的》,“从任何角度看,美国的政治过程都远远不算完善。
但却有其长处,更重要的是这一政治过程有可能得到改善。
由于人类知识有限,难以估计社会、经济和政治机构的改革将产生何种效果,因此,缓慢地进行改革是比较明智的。
”
分析美国的崛起,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发展是复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上各点只能是我们分析的诸多因素中的一个方面罢了(相对于一个国家的各方面)。
事实上,美国崛起的过程还有许多未点到的重要问题,我们这儿所谈的不过是这些因素当中比较重要的几个方面。
至于美国爆发的几次经济危机、国家统一当中的许多东西我们都未涉及,但是对本文的论述主题却有很大关系。
二.对于中国的启示
1、美国务实的国策。
当美国独立战争后,年轻的美国政府并没有过多的参与国际争端,因为英国恨他。
当时的英国还是第一强国。
2、选择好目标。
经过100年的发展,美国在不断扩大疆土打击西班牙在美洲的势力,他选对了目标。
而且他的做法很高明,没引起其它大国的干预。
当然他得宜与英法之争。
3、掌握时代的脉搏。
在这100年间美国还完成了一件以后可以让其它列强接受他的事情,就是容入西方世界。
同时学习西方世界的经济、文化、科技。
日本为什麽加入西方七国集团同理。
4、以我为中心一切为了国家的利益。
对加拿大的态度是美国高明的对外政策的一个缩写:安全的后院、互补的经济、关键时刻的支持,多完美的强强联合。
省去的边防军,少了多少开支。
但美国可并没高喊解放加拿大人民的口号为加拿大去打仗,去得罪其它强国。
哪怕在美国独立后,加拿大仍然是英国殖民地时。
5、先立足本国的资源发展工业。
利用欧洲列强全世界乱抢殖民地的大气侯用铁血占领印地安人在西部的土地,开发了西部丰富的矿产也解决了民族问题这个绊脚石。
19世纪末一战到来前美国的生产总值已于欧洲列强任何一个相当。
6、马不得夜草不肥。
19世纪末美国开始加入欧洲列强殖民者的队伍,尽管他是个小弟。
不过其他被殖民的国家可会拿他当大哥。
不用说这时的美国象个半大小子一样,有力气,有拳头,但只缺机会。
7、善于等待。
一战的爆发使美国有了加入争霸世界的机会,但他很聪明战争初期美国并没参战,而是在协约国与同盟国双方拼得筋疲力尽时加入了协约国一方,很快成为了战胜国,并分得了胜利的果实。
8、见好就收。
本来一战后美国想取得世界的领导地位,因为此时的美国的生产总值已达到世界第一,而且战争没给他本土任何伤害。
但传统强国英、法反对,美国见好就收,势力马上退回美洲。
英、法当然明白对美国在美洲的作为不再干涉。
巴拿马运河应运而生。
t/ ]
9、审时度势。
二战中美国的做法更为高明,战争初期的军火商,使他赚足了钱。
战争中在合适的时候加入国家多的一方,打着反法西斯的旗号解放了亚、非、欧许多国家。
成为了救世主的角色。
10、独领风骚。
利用强大的经济影响力、生活方式、媒体的灌输让全世界以美国模式为方向。
美国似乎成为了极乐世界、天堂,大量的科学家、艺术家、资本涌向美国使他长盛不败。
苏联的解体更保证了美国的一极霸主地位无法撼动。
看到美国政府保护美国人在海外的利益时,使我联想到2000年前----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能达到这样强盛的程度,如果不是内部出现问题或使用失败的领导人一般会独领风骚数百年。
参考文献:1.《美国的崛起》作者:(美)艾伦著,高国伟译
2.贾根良美国经济崛起之前排斥外国直接投资原因解析[J];广东商
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3.《美国崛起三部曲》作者:弗雷德里克·L·艾伦 (作者), 高国
伟 (译者)
4.《大国崛起解说词 -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