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做高分子复合材料比较好的课题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做高分子(树脂基)复合材料比较好的课题组作者:扈艳红
最近登录的一个学生学术网站,有篇帖子讨论了国内的做复合材料比较好的课题组,整理了一下,希望对我的小朋友们有点用处。
大家若有更多信息,可以跟帖哦。
詹茂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高分子复合材料系
研究方向:1.磁场环境功能复合材料; 2.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3.塑料合金与加工关键技术。
简介: 2004年-2005年兼任东京都立大学客座教授。
中国复合材料学会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分会副主任,中国塑料加工协会专家,日本高分子学会正会员,《塑料》编委,北京塑料工业协会理事。
承担了各类基金科研项目,以及其他重要项目。
译著3部,合著3部,申请发明专利12项,部级2等奖和3等奖共4项,5项研究成果实现了产业化。
张佐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教授
研究方向: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功能复合材料与高分子材料(防弹、电磁波、摩擦)
简介:兼任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塑料加工协会理事,全国纤维增强塑料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复合材料学报》副主编,《工程塑料应用》、《新型碳材料》编委等学术职务。
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合作编著书2部,获得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国家专利5项。
川大的傅强教授,研究聚烯烃复合材料的加工成型方向;
中大的章明秋教授,以前做聚丙烯,现在做环氧树脂,学术水平很高,
北化的张立群教授,主要是橡胶复合材料,年轻有为,人也很好;
如果不限压力大就去化学所或应化所了。
北理工
刘吉平教授,博导,学科带头人,2009年中科院院士北理工唯一申报者,现在手下只有一两个博士,急缺人!
这是个好机会啊~
北理工
杨荣杰教授博导副院长国内含能材料权威
对学生特别好,还给介绍工作~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殷敬华
天津工业大学李嘉禄正在申请院士主要研究三维纺织复合材料
化学所杨士勇
哈工大航天学院的杜善义中科院院士
薛奇
1945年1月出生,1983年获得美国凯斯西方储留大学(Case Western Reser ve University)高分子科学系博士学位。
1988年起在本院高分子系及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担任教授,曾任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系主任。
薛奇教授1994年发表的S CI论文排名全国第一。
近年来主持的项目《有机杂环化合物在金属表面的化学及电化学聚合》获得2004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他指导的学生金士、周东山曾获20 01年和2005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
苏州大学梁国正顾爱娟教授(原西工大浙大教授)课题组
益小苏,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联邦德国工学硕士(Dipl.-Ing.,1982)及工学博士(Dr.-Ing., 1986)。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科技委主任,先进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社会兼职包括国际先进材料与工艺技术学会(SAMPE)北京分会主席,亚-澳复合材料理事会(ACCM Council)理事,世界粘接技术学会(WRCAP)常务理事(IOC-member),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航空学会材料工程专业分会副主任等。
出版论著《先进复合材料技术研究与发展》,《复合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功能原理》,《高分子材料的制备与加工》,《叠层胶粘复合材料概论》和《Beitrag zum structurabhaengigen mechanischen Verhalten von Klebstoffschichten》(德国DVS出版社)等约10本;发表学术论文250余篇,被SCI,EI等收录400次以上。
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国防科工委,2006),国家863计划个人重大贡献奖(国家科技部,2001),中航总(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1998),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甲类)(国家教委,1992),全国科教十杰青年(全国青联/团中央,1989),中国首届青年科技奖/青年科学家奖(中国科协/中组部/劳动人事部,1988),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全国青联/团中央,1987)。
获国际、国家和国防发明专利约20项。
曹镛,男,1941年10月生,1959年高中毕业于湖南长沙一中, 1965年毕业于原苏联列宁格勒大学化学系,化学学士。
1979-1981,大学日本东京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黑田研进修, 1987年获东京大学理学博士。
1966年至1988年任职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1988年至1990年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高分子及有机固体研究所资深研究员。
1990年至1998年美国加州圣巴巴拉UNIAX公司资深研究员, Fellow。
1998年至今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教授, 200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8年前主要在钱人元先生,黑田晴雄教授及A.J. Heeger教授指导下从事有机固体,导电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能关系及发光材料与器件研究,曾合作提出了“对阴离子诱导加工性”新概念,实现了使高导聚苯胺从非极性有机溶剂或通用高分子熔体中加工成高导电材料; 首次在国际上实现可弯曲的大面积塑料发光二极管;通过对发光高分子材料与金属电极界面特性的研究,改进了器件的长期工作稳定性;提出在聚合物发光二极管中电荧光量子效率有可能突破25%的量子统计规则.,1998年后加入华南理工大学成立化学与物理,材料与器件交叉学科的确高分子光电材料与器件研究所.主要参与合成一系列新型(含硒,含硅)等窄带隙光电高分子材料及单链白光材料,新型三线态材料与器件的研究等;首次实现用银胶做阴极的全印刷发光器件;报道了
一种能量转换效率可以达到5%的异质结聚合物太阳电池新型给体材料.
在光电高分子材料及器件研究方面据ISI检索(据SCI-EXPANDED 数据库, Citat ion report 2008-8-4 检索报告), 共发表有关论文398篇,他人引用总计超过6000余次, h-因子55;作为CO-INVENTOR已获得授权美国专利21项,中国专利2项.。
参与获得1988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
长春应化所王震研究员,做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做的很好
武汉理工的张超灿教授,熊传溪教授,都是高分子复材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