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社会网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社会网络
社会网络由各种社会关系构成。
社会网络无处不在,我们都深陷一张看不见的网,彼此相连。
搞好各方面的“关系”是中国人的生活哲学之一。
关系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
Sec1 社会网络概述
一、什么是社会网络
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是相互联系的社会行动者之间构成的稳定的关系结构。
社会行动者可以是任何社会实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组织、国家。
二、社会网络的分类
1.两种社会网络
(1)个体中心网
个体中心网(ego-centered network)是以某个社会行动者为中心,关注个人与其他社会行动者所发生的社会联系。
(2)整体网(whole network)
整体网分析关注一定边界内的所有社会行动者之间的社会关系,特别适合用于网络结构的分析,如国际贸易网就是典型的整体网。
2.社会网络的构成要素
(1)社会行动者
1模网络:社会行动者有一类社会实体构成的网络(国际贸易网络中只有国家);
2模网络:社会行动者有二类或多类的社会实体构成(3个教授服务于多个学术团体);
多模网络: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社会实体组成。
(2)社会关系(方向、数值)
方向性:有向网络(对称网络)、无向网络(非对称网络);
数值:非权重网络(存在与否“1”“0”)、加权网络(关系强度等)。
三、社会网络与社会学
社会网络分析对社会学的意义是在方法和工具层面,是在理论层面。
1.方法和工具
社会网络分析是社会学研究中处理关系数据的重要分析工具和手段。
(1)属性数据
属性数据(attribute data)是关于社会行动者的特征、属性、观点和行为等方面的数据。
这类数据适合用各种统计方法进行“变量分析”。
(2)观念数据
观念数据(ideational data)描述了意义、动机、定义和类型本身。
这类数据适合“类型学”分析。
(3)关系数据
关系数据(relational data)是关于社会行动者之间的联系、接触和关联等方面的数据。
关系不是单个行动者的属性,而是整个系统的行动者共有的属性,最适合的分析方法是“网络分析”。
2.理论层面
从社会网络角度分析社会结构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社会结构研究范式。
(1)属性研究及其不足
过去的社会学研究者依据个体行动者的属性确定行动者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进而试图去解释或预测行动者的行为模式,即“属性研究”。
属性研究的局限性显而易见。
它没有考虑社会行动者之间形成的关系结构对其行为的制约,假设社会行动者之间没有关系,具有任意性,偏离实际情况。
格兰诺维特认为,在这种过度社会化的观点中,社会对个人行为的影响过于机械化。
文化的影响不是在一段时间后就停止变化,而是一直在变化,在社会活动中不断被建构和重构。
甚至文化本身也会受到人与人之间社会交往的影响。
(2)社会网络分析的意义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为社会结构提供了新的分析工具,使得社会结构的分析更加精致。
在研究中可以既考察属性变量对行为模式的影响,也可以同时考察网络结构对行动者模式的作用。
Sec2 社会网络与身体健康
大量研究表明,个人的社会关系,即社会网络,会对人的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一、个体网视角
关于社会网络与人的健康的研究可以追溯到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的研究中。
1.配偶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鳏寡效应、护理负担效应。
2.非配偶关系也会对人的健康产生影响
(1)父母与子女
父母的身心健康会影响子女的身心健康;孩子的健康也会对父母产生影响。
(2)朋友
朋友或同伴的吸烟行为对吸烟行为的发生、持续和戒断有重要影响。
肥胖和减肥行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二、整体网视角
1.肥胖
有学者通过整体网络分析发现,一个人变胖可能会受到他或她的社会关系的影响。
肥胖是可以通过社会网络“传染”的。
初肥胖之外,其他许多影响健康的行为(如吸烟、饮酒、吸毒、饮食和锻炼)都会通过社会网络进行传播。
2.疾病的传播
有证据表明,乐观、快乐、抑郁和自杀倾向等一些与健康相关的情绪可以通过社交网络传播。
3.社会网络与健康干预
一个人的疾病、残疾、健康行为、保健和死亡,都可能导致其他很多人与他有社会联系,因此需要从社会网络的角度考虑健康干预。
Sec3 社会网络与地位获得
1.地位获得
地位获得是个体通过资源的动员和投资在社会经济地位上获得回报的过程。
在研究中,经常通过职业、收入、晋升和奖金等方面来测量地位获得。
2.个人资源、社会资源
我们把类似于受教育程度这样的由个体行动者所有,个人可以使用、转移和处置的资源称为个人资源。
社会资源是指个体行动者通过社会网络或社会关系获得的资源。
社会资本,指嵌入在社会行动者的社会网络中的资源叫作社会资本。
3.社会网络对社会行动的影响
社会资本理论认为,社会网络对社会行动的影响主要来自社会网络所具有的信息、影响、社会信用和强化等四种效用。
(1)信息
社会网络提供了信息流动的媒介,可以为个人提供不完全市场中的机会和选择的有用信息。
(2)影响
行动者通过社会关系可以对代理人施加影响,有时找人“说句话”就能使行动者如愿以偿。
(3)社会信用
个人所具有的社会关系可以被组织或代理人看作个人社会信用(social credentials)的证明,社会信用部分反映了个人通过社会网络与社会关系获取资源的能力。
(4)强化
社会关系可以强化身份认同和认同感,社会网络为个人对某些资源权利的诉求提供了公众认同。
一、社会资本理论
南林构建了系统的社会资本理论。
1.社会资源
(1)概述
在大多数社会中,宝贵的资源往往表现为财富、权力和声望。
处于等级制金字塔顶层的人数很少,他们不仅控制着最多的、最有价值的资源,也因此拥有关于资源位置的最全面的信息。
(2)社会资源质量的衡量
达高性:通过社会关系动员到最好的、处于社会金字塔顶端的资源;
纵向异质性:认识不同地位的社会成员将扩大网络的纵向异质性,从而提高动员不同层级社会资源的能力。
横向广泛性:社会资源的多样性程度。
2.地位强度
社会行动者的初始的结构性位置越好,越能获取或使用好的社会资源。
也就是说,行动者自身所处的社会地位会影响行动者的社会网络中所嵌入的资源的质量。
3.关系强度
根据双方的互动频率、情感强度、亲密程度和互惠程度,将人际关系分为强关系、弱关系和无关系三类。
(1)强关系、弱关系、无关系
强关系,指那些互动频率比较高、行动者之间感情比较好、互相信任、互惠共利的关系,一般指“朋友”关系。
弱关系,与强关系相对,在上述几个方面表现不是太突出的关系,一般指“熟人”关系。
无关系,既指无任何关系,也指虽然有一定关系但毫不重要的关系。
(2)社会行动的划分(动机不同)
表达性行动(expressive action)指那些旨在维护或保持现有资源的行动。
工具性行动(instrumental action)指那些旨在获取有价值的资源的行动。
(3)关系强度与社会行动
在表达行动上,利用强关系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在工具性行动中,运用弱关系可以使社会行动者获得良好的行动效果。
4.网络位置
社会行动者在社会网络中的位置与其能够提供的社会资本的质量密切相关,可以创造优势。
(1)“桥”
“桥”是指在网络中为两个节点提供唯一一条路径(path)的一条线。
(2)“结构洞”
“结构洞”(structual hole)指“两个社会行动者之间的唯一的、非多余关系。
”
结构洞的存在使得不同社会圈子的信息或资源的流动成为可能。
由于结构洞往往代表着不同社会圈子之间的弱关系连接,因此在实际研究中,在没有对网络全貌有清楚的认识的时候,可以通过弱关系来间接测量结构洞。
二、社会资本的测量
1.潜在社会资本、实际使用的社会资本
潜在社会资本:“如果您现在换一份工作,都有谁可能会帮助您。
”
实际使用的社会资本:“在您获得目前这份工作的时候,都有谁帮助过您。
”
2.对潜在社会资本的测量
(1)定名法
定名法(name generators),一般以某个事件为依托,请行动者回答在事件中涉及的人与自己的关系及他们的一些信息。
用命名法测量社会资本存在一些问题。
收集到的数据往往不能完全反映行动者所拥有的社会资本,往往反映的是强关系而忽略了弱关系。
(2)定位法
定位法由林南和他的同事首先提出来,仅要求行动者指出自己是否与社会中的某些结构位置上的人认识或有交往。
定位法测量了一个人的社会网络中的社会关系在等级制社会结构中的分布情况。
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对社会资本的达高性、异质性和广泛性进行测量。
3.对实际使用的社会资本的测量
可以通过为社会行动者提供帮助的社会关系的相关信息来测量社会资本。
普遍使用的测量工具是求职网。
4.社会资本的负面作用
(1)社会排斥
对非网络内的成员形成了排斥,有损社会公平,“走后门”。
(2)限制自由
紧密而封闭的社会网络限制了个人的隐私和自由。
(3)向下水平规范(downward leveling norms)
由于自身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有许多青少年卷入卖淫、赌博和帮派活动。
Sec4 华人“关系”网
一、华人“关系”网的特点
1.黄光国的分类
黄光国将华人关系分为三类,即情感关系、工具性关系、混合性关系,认为华人关系的特殊性就表现在混合性关系的存在。
(1)情感性关系
情感性关系(expressive tie),是相对长久和稳定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可以使个人从中感受到爱、温暖、安全和依恋。
这种关系大部分存在于初级群体(首属群体)中,互动规范遵守“需求法则”:资源在群体内“按需分配”,而不考虑个体对群体的贡献多少。
(2)工具性关系
当一个人想要实现某种物质目标时,他必须与家庭之外的其他人建立一种工具性的关系来实现这一目标。
工具性关系的互动规范遵守“公平法则”,即资源在群体内依据个体贡献的多少进行分配。
(3)混合性关系
也叫“特殊关系”,这种关系是在个体试图通过“人情”和“面子”影响他人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关系。
双方相互认识,他们的关系中也有一些情感成分,但这种情感的强度永远达不到一段情感关系中成员自由表达自己真实行为的程度。
2.罗家德的“差序格局下的华人关系网络”
罗家德将费孝通和黄光国的观点结合了起来:
混合性关系强调特殊性及个人性,这种关系内部的互动法则为“人情法则”。
双方在互动过程中心中都有一本“人情账”,虽不要求立即回报,但长久来看付出方又是希望受益方在将来的可能的“回报”的投资。
否则,受益方会在双方的关系圈子中丢面子,从而影响其“人缘2”进而影响其现有关系的维护和潜在关系的构建。
二、华人“关系”网的理论模型
边燕杰提出了中国社会的关系主义现象,认为其本质特征是“利益本位、个人导向”,行为准则是熟、亲、信,个体基本行为准则是“划圈子”,居于核心的是熟、亲、信等特征兼具的圈子。
边燕杰梳理了三种对中国“关系”的内涵和本质分析的理论模型:
1.家庭亲情伦理的社会延伸
代表人物是梁漱溟、费孝通、杨庆堃、金耀基,该理论将关系看作是家庭义务延伸而形成的网络,主要观点为:
关系交往的基础是家庭或“类家庭”;关系资本的来源是因履行家庭或类家庭的道德义务而获得的声望;若个体与别人情感深厚且关系亲密,那么个体就能从别人那里赢得面子;将家庭亲情关系准则延伸到所有的社会关系中,是关系资本的积累策略。
2.特殊主义的工具性关系
它是由美国学者魏提出并得到广泛认可的。
强调中国人之间能达到关系认同的根本点是工具性的实惠互换,中国人是使用了熟人交往和陌生人交往的两套法则,并且是交替融合使用的。
3.非对称性的社会交换关系
由林南提出,基本观点包括:社会交换强调周期的长期性和每一次具体交换的非对称性;否定和排斥赤裸裸的工具性的对等交换;人情双方是共赢的。
结论是,相对主义的工具交换只是手段,目的是维护、加强和扩大交换关系本身。
第三种理论模式虽然也承认中国人关系的双重性,但在情感和工具性的相互关注上,与前两种完全不同。
三、华人“关系”网的测量
边燕杰根据中国国情提出了“拜年网”和“餐饮网”等富有中国特色的测量方法。
1.拜年网
(1)概述
边燕杰等采用定位法来测量中国城市居民的关系网络,被称为“拜年网”,后将其扩展为“重要节日网”。
(2)原因
无论是春节还是其他重要的传统民族节日,都是人们社交活动最为频繁的一个时段,是社会交往的热点时期。
(3)方法
“拜年网”的测量以春节为事件切入点,记录人们在春节期间互相拜年的社交行为,并以此来测量其社会网络。
2.餐饮网
(1)原因
在中国社会中,有助于互惠交往的人际关系往往是通过聚餐——和他人一起吃饭——发展和维持起来的。
(2)方法
边燕杰认为通过“餐饮网”考察个人成为宴会主人、客人或陪吃的频率为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的社会资本的度量提供了便利,是测量中国人社会资本的合理指标。
四、社会转型与华人“关系”网
1.信息不对称
市场经济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社会关系网络的存在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弥补这个不足。
在市场经济中,社会网络对职业流动的作用的本质不是人情交换,而是信息沟通。
信息不对称是再分配经济(计划经济)的本质特征。
2.社会转型与社会网络
(1)变化趋势
在经济结构由再分配经济、转型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社会网络的影响力会逐渐提高,然后再落到原来的水平,即在转型经济中,社会网络的使用率最高。
(2)宏观经济结构
社会网络的功能空间与中国的宏观经济结构有关,可以从市场竞争程度、构成的不确定性和关系主义的规范性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3)强、弱关系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后,强关系的作用大于弱关系。
90年代中后期特别是在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强关系的作用在减弱,弱关系的作用在增强。
3.中国社会关系的作用
(1)正向作用
为行动者获取有限的信息和资源提供了便利,有利于信任的建立,降低了交易成本。
(2)负向作用
它还限制了那些与资源没有关系的人获得信息和资源,导致裙带关系和腐败。
(3)如何看待
随着各种制度的完善以及法制化社会进程的加强,中国社会中的关系将主要在信息上发挥作用,不合法的“人情”的作用将得到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