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名老中医唐启盛中医治疗抽动症方法

合集下载

抽动症药膳治疗

抽动症药膳治疗

饮食因素与儿童抽动症的关系是密切的,对于不同部位抽动症患儿,有常用的药膳处方。

一、眼部症状明显的患儿1.桑菊薄竹饮原料:桑叶、菊花各5g,苦竹叶、白茅根各30g,薄荷3g做法:将洗净的桑叶、菊花、苦竹叶、白茅根和薄荷放入茶壶内,用沸水冲泡温浸10分钟‘频饮也可以放冷后做饮料大量饮用功效:疏风、清热、解毒、明目,可以治疗清嗓子、喉中吭吭声等以眼部、发声症状为主的患儿。

2.青葙子速溶饮原料:青葙子300g,白糖300g做法:青葙子先以冷水泡透,加水适量,煎煮。

每20分钟取药液一次,加水再剪,共煎3次,最后去渣,合并煎液,再继续以小火浓缩到稍稠黏将要干锅时,停火。

待凉后,加入干燥的白糖,混匀,晒干,压碎,装瓶备用。

每次10g,以沸水冲化饮用。

功效:清肝明目。

可以治疗以眨眼、挤眼等眼部症状为主的患儿。

3.枸杞猪肝原料:猪肝500g,枸杞子100g做法:将猪肝洗净,切片裹上水淀粉,放入热油锅内爆炒,烹入料酒、酱油、糖、盐;至嫩熟时,撒入洗净的枸杞子,翻炒几下,淋油即可出锅。

功效:有滋补肝肾、明目的功效。

尤其适合挤眉弄眼,五心烦热,睡眠不安,大便偏干,舌质红少津,苔少或花剥,脉细数或弦细无力的患儿。

二、喉部症状明显患儿1.五汁饮原料:鲜芦根、梨、荸荠、鲜藕、鲜麦冬适量做法:洗净的鲜芦根,梨去皮核,荸荠去皮,鲜藕去节和鲜麦冬切碎或剪碎,绞挤取汁。

不拘量,冷饮,亦可温饮。

功效:清热利咽、尤其适用于以发声性抽动为主的患儿。

也可以治疗热病,口渴、咽干、烦躁等。

2.无花果冰糖水原料:无花果(干品)50g,冰糖适量。

做法:加水煮食。

每天一次。

功效:有祛痰理气,润喉的功效。

可以治疗以发声性抽动为主的患儿。

3.罗汉果猪肺汤原料:罗汉果半个,猪肺250g做法:先将猪肺切成小块,洗净挤出泡沫,与罗汉果一起加水适量,煮汤。

调味,饮汤食猪肺。

功效:有清热化痰、利咽的功效。

可以治疗发声性抽动为主的患儿。

4.胖大海冰糖茶原料:胖大海3枚,冰糖适量。

小儿抽动症的中医治疗

小儿抽动症的中医治疗

小儿抽动症的中医治疗小儿抽动症临床称为“小儿秽语抽动症”,该病病程长,病情波动,少数至青春期自行缓解,部分患儿的病情可延续到成年至终生。

因其对患者学习、生活、社交活动和就业造成的影响,是家庭的沉重和心理负担。

近 20年来,小儿抽动症的患病率与日俱增,日益引起国内外医务工作者及儿童家长的广泛关注。

主要为不自主动作,影响部位及持续时间因人而异,最多见的是一种突然、短暂、重复、刻板的一群肌肉或数群肌肉的小抽动,表现为眨眼、挤眉、呲牙、做怪相、耸肩、转颈、点头、摇头、转动躯体、甩动手臂等运动性抽动,也可为类似咳嗽声、清嗓声等发声性抽动。

一般情绪紧张时加剧,精神集中时减少,睡眠时消失。

在某一个时期内常以同一个症状为主,有时可转换为另一群肌肉的抽动,即症状的变化性。

患儿常伴有多动、注意力集中困难、睡眠差等心理问题。

儿童抽动症以肌肉抽动和发声抽动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其特点多以快速的几组肌肉抽动同时出现。

眼部肌肉抽动:表现为扬眉、皱眉、眨眼、斜眼、翻白眼、凝视等;面部肌肉抽动:表现为咧嘴、撅嘴、缩鼻、扮怪相等;颈部肌肉抽动:表现为点头、摇头、扭脖子、耸肩等;上肢抽动症状:表现为甩手、举臂、扭臂、搓手指、握拳;下肢抽动症状:表现为抖腿、踢腿、踮脚、旋转,甚至危姿走路、步态异常等;躯干抽动症状:表现为挺胸、扭腰、身体扭转;腹肌抽动不容易被家长发现;喉部发声抽动:表现为异常声音,如干咳声、清嗓子、吼叫声、或不停地吐唾沫、或口吃、语节、重音不当,不自主的秽语、骂人、说脏话等;其他行为异常:有重复、刻板的语言和动作,强迫性行为,刺戳动作、冲动性触接动作,甚至模仿别人、猥亵举动或控制不住的下流动作;也可能发生自伤或伤人行为,如撞头、反复咬破嘴唇、咬铅笔、吮指头、挖破皮肤,破坏物品、侵犯别人等。

以上各组症状,或同时出现,或先有一组症状,一段时间后换一组状,或症状交替出现。

抽动发作时意识清楚,用意识可以短暂控制,入睡后症状消失,心情紧张时加重。

有癫痫找中医!名老中医唐启盛助你摆脱癫痫

有癫痫找中医!名老中医唐启盛助你摆脱癫痫

有癫痫找中医!名老中医唐启盛助你摆脱癫痫很多人对癫痫的印象就是“左右六右手七,左脚点地右脚踢”。

实则早在两千二百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所记载。

相信人们对这种疾病并不会很陌生,常常被人们通俗的称为"抽风"。

中医认为癫痫的发生是由风、火、痰、瘀为患,导致心、肝、脾、肾、脏气失调,肝肾阴虚、阴虚则阳亢、阳亢则肝风内动、亢而热盛、热盛化火、火极生风、风火相助为患,另脾虚失运、清气不升、浊气下降则痰涎内结、痰迷心窍、心血不遂而瘀、瘀则经络不通、痰阻血瘀上扰清窍,终致癫痫发作。

明经堂中医馆唐启盛院长告诉你,在中医的角度看癫痫的发生是由风、火、痰、瘀为患,导致心、肝、脾、肾、脏气失调,肝肾阴虚、阴虚则阳亢、阳亢则肝风内动、亢而热盛、热盛化火、火极生风、风火相助为患,另脾虚失运、清气不升、浊气下降则痰涎内结、痰迷心窍、心。

中医认为癫痫病是一种痰症:1、首先,中医认为:脑为至清至粹至纯之腑,为真气所聚,协调内外,维系经络,以主元神。

脑清则神识清明,主持有度;脑为髓海,水谷精微及肾精所藏。

清灵之脏腑喜静谧而恶动扰,易虚易实,是故神伤窍闭为其病理基础。

清窍被扰。

神机散乱,元神失控,则昏仆抽搐;髓海不充,致恍惚不安,元神失养,脑神乏机,目光呆滞等。

2、其次,中医认为:心藏神,肾藏精主髓,脾运中焦,肝主疏泄而调畅气机,可见脑与心、肝、肾、脾诸脏功能相关。

先天因素命门伏邪,或由于父母禀赋或孕产调养不当,胎气受损,或者脏气不平,或者气机逆乱,脏腑功能失调。

脾肾虚而生痰,肝气旺而生风。

3、最后,中医认为:痰浊内生饮食不节,脾失健运,过食醇酒肥甘,损伤脾胃,聚湿生痰;或气郁化火,一遇诱因,火邪炼津成痰,积痰内伏,痰浊或随气逆,或因火炎,或随风动,蒙蔽心神清窍,发为痫证,故有“无痰不作痫”说。

虫阻脑窍,不洁饮食,因虫而致风动,也是引发痫证之因。

最后明经堂中医馆唐启盛院长告诉各位朋友,中医治疗癫痫病是要长期坚持的,只要是多方面的治疗还是有希望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治疗儿童抽动症的经验方

治疗儿童抽动症的经验方

治疗儿童抽动症的经验方公众号组成:炒僵蚕6克,蝉蜕6克,广姜黄6克,制白附子3克,全蝎3克,生白芍12克,穿山龙9克,莲子心3克,生大黄3克,甘草6克。

以上为5~7岁小儿用量,临证可随年龄、视病情增减。

功效:升清降浊,化痰熄风。

主治:儿童多发性抽动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饭后1小时服。

或用中药配方颗粒,每日一剂,分早、晚2次温开水化服。

方解:该方为郑启仲治疗儿童抽动症的经验方郑启仲认为,抽动症的病位在肝脾,病因为痰邪,病机为升降失常,肝风内动。

其依据有三:症多怪异,当责之痰:发病无明确病因,发作无明显诱因,抽动无一定规律;临床所见症状如眨眼、举眉、耸肩、努嘴、撞头、抖肩、怪声、秽语、咒骂、以及不自禁自残行为等,怪症百出,为痰作祟。

脾常不足,多痰之源:小儿“脾常不足”,易为饮食所伤,尤其在城市“洋餐”日多,膏粱厚味,常致积滞,聚湿生痰;小儿“阳常有余”,患病易从热化,而用药多寒凉,损伤脾胃,痰浊内生。

升降失常,抽动乃作:小儿“肝常有余”,家长望子成才,学习压力持续,日久则肝气郁滞,克脾碍胃,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痰引肝风,抽动乃作。

郑启仲把抽动症的病机概括为“痰邪内扰,气机失调,升降失常,肝风内动”。

治疗当以“升清降浊,平肝熄风,化痰止痉”为要。

在此观点指导下创拟了“升清降浊制动汤”,简称“升降制动汤”。

升降制动汤由升降散、牵正散、芍药甘草汤化裁而成。

升降散中僵蚕清热解郁,化痰息风,为治风痰之圣药;蝉蜕甘寒无毒,祛风止痉;姜黄辛苦性温,破瘀血而行气,理肝脾而散郁;大黄荡涤瘀浊,四药合用,僵蚕、蝉蜕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降阴中之浊阴,一升一降,肝疏脾运,气机调畅,痰化浊清,风自息焉。

正如杨栗山在描述升降散的所治证候中说“如肉瞤筋惕者……苦笑无常,目不能闭者;如手舞足蹈,见神见鬼,似疯癫狂祟者……但服此散,无不取效。

”抽动症首发症状多起于面,牵正散中白附子祛风化痰,善治头面游走之风;全蝎搜风通络,与僵蚕、蝉蜕、白附子相伍,化痰通络,祛风止痉之力益彰。

一种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的中药

一种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的中药

一种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的中药,由以下成分构成:白芍、天麻、石菖蒲、珍珠母、远志,其成分的重量配比为:白芍2-8份、天麻1-7份、石菖蒲2-8份、珍珠母2-10份、远志1-7份。

本发明具有平肝熄风、豁痰开窍的功能,疗效显著、治愈后不复发,特别适用于治疗多发性抽动症。

归芪木瓜鸽肉汤配方:当归lOg,黄芪20g,木瓜20g,鸽2只,姜lOg,葱15g,盐4g,绍酒25g。

制作:当归、黄芪洗净切片;木瓜洗净切片;鸽宰杀后,去毛内脏及爪;姜切片,葱切段。

鸽肉、当归、黄芪、姜、葱、盐,同放炖杯内,加水300ml。

炖杯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炖煮50分钟即成。

食法:每日2次,每次吃鸽肉50g,喝汤。

功效:滋肾益气,祛风补血。

用于多发性神经炎患者。

木瓜蒸鹌鹑配方:木瓜20g,鹌鹑4只,姜10g,葱15g,盐4g,绍酒20g。

制作:木瓜洗净切片;鹌鹑宰杀后,去毛、内脏及爪;姜切片,葱切段。

鹌鹑、木瓜、姜、葱、盐、料酒,放人炖杯内注入清水250ml。

炖杯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炖煮50分钟即成。

食法:每日1次,每次吃半只,喝汤佐餐食用。

功效:补五脏,利湿热。

用于多发性神经炎患者。

干姜羊肉粥配方:干姜10g,羊肉50g,大米250g,盐3g。

制作:干姜切细丝,羊肉洗净,切丝;大米淘洗净去泥沙。

干姜、羊肉、大米、盐,同放炖锅内,置武火烧沸,再用文火煮45分钟即成。

食法:每日1次,早餐食用。

功效:温中逐寒,回阳通脉。

用于面神经炎风寒型患者。

牛奶生地牡蛎饮配方:生地15g,牛奶250g,牡蛎100g,白糖20g。

制作:生地切片,牡蛎肉洗净切片。

生地、牡蛎,同放炖杯内,加入白糖,注人清水200ml。

置武火上烧沸,用文火煮25分钟,再加入牛奶即成。

食法:每日1杯,喝牛奶吃牡蛎肉。

功效:平肝潜阳,软坚散结。

用于面部神经炎患者。

天麻蒸乳鸽配方:天麻10g,红花6g,桃仁6g,乳鸽2只,姜10g,葱15g,盐4g。

制作:天麻润透切片;红花、桃仁洗净;乳鸽宰杀后去毛、内脏及爪;姜切片、葱切段。

老中医分型治疗儿童抽动症

老中医分型治疗儿童抽动症

老中医分型治疗儿童抽动症儿童抽动症又称抽动一秽语综合征,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常见于3~15岁儿童,男多于女,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眨眼,面部肌肉抽动,缩鼻子,摇头,耸肩,秽语,喉内发声以及腹部及肢体不自主抽动等等。

一、分型治疗根据患儿临床表现,陈老认为本病属于中医学“风证”、“痰证”的范畴,祛风化痰为其治疗大法。

陈老临床常分四型。

1.肝郁化火,肝风内动:此型患儿除眨眼、摇头或肢体抽动外,常伴情绪不稳定,烦躁易怒,舌质红,脉弦。

治宜清肝泻火,息风止痉。

处方:珍珠母 30克,黄芩、栀子、泽泻、柴胡、钩藤、菊花、僵蚕、石决明、白蒺藜各8 克,天麻6克,青黛3克。

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2.肝肾阴虚,虚风内动:常见自幼体弱多病,形体消瘦,多动不安,常以眨眼频繁、摇头为主,伴唇舌红赤,双眼干涩,盗汗,手足心烦热。

治宜滋补肝肾,养血熄风。

处方:生龙骨、生牡蛎、龟板各30克,生地、熟地、枸杞子、白芍、沙参、麦冬各10克,当归3 克。

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3.肝气不舒,痰浊阻络:此型患儿一般较胖,喜食肥甘厚味,不好动,性情郁闷易怒,同时并见部分运动肌抽动,如手指末端不自主抽动,眨眼,口角抽动等。

治宜疏肝理气,化痰开窍。

处方:制半夏、胆南星、瓜蒌、石菖蒲、茯苓各8克,郁金、白附子、枳实、竹茹各5克,陈皮3克。

每日1 剂,水煎分3次服。

4.心脾两虚,风痰闭窍:此型除各种抽动症状外,多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喉中痰鸣发声,或有秽语,精神倦怠,面色无华,眠差多梦,饮食欠佳,出汗多,舌淡苔白,脉无力或沉细等。

治宜补益心脾,祛风化痰。

处方:煅龙骨、煅牡蛎、黄芪各30克,党参、白术、薏苡仁、山药、茯苓各10克,扁豆、远志、酸枣仁各6克,当归3 克。

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二、典型病例刘某,男性,8岁。

不自主眨眼、耸鼻、面部肌肉抽动2年余,近半年多来出现频繁点头,有时咽部发出吭吭声音,曾在当地医院作脑电图、cT等检查均正常,先后服用泰必利、氟哌啶醇和安坦等西药治疗,效果不明显。

中医医案——抽搐

中医医案——抽搐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疏肝泄热、化痰熄风法治愈抽搐病案:王某,男,27岁。

初诊:1984年12月16日。

主诉及病史:5年前因感受风寒之邪而发生抽搐,初发病时正于行走间,开始发作时自感下肢活动困难,随之不能行走,逐渐延至手臂。

抽搐时无角弓反张及口吐涎沫症状,意识清楚。

以往半月左右发作1次,持续1~2小时,近1年发作频繁,3~5天发作1次,持续半小时左右。

发病前自觉心胸满闷压抑,随之发病。

曾做脑电图,未见异常。

诊查:舌紫苔腻,脉沉。

辨证:为风寒之邪深入经隧,筋脉失养。

治法:治宜温经通阳,驱风散寒,以小续命汤化裁。

处方:桂枝20g 附子10g 川芎15g 麻黄10g 党参15g 白芍15g 杏仁15g 防己15g 防风10g 黄芪30g 甘草10g 僵虫15g 二诊:12月23日。

服前方药6剂,抽搐减轻,1周内只发作1次,但时间延长到1小时左右。

此外邪得除,经脉稍通之兆。

苔腻、脉沉弦。

乃邪气内郁肝胆,肝风与痰热交阻,宜疏肝化痰、泄热熄风之剂。

1处方:桂枝20g 白芍20g 柴胡15g 龙骨20g 牡蛎20g 大黄7.5g 半夏15g 黄芩15g 甘草15g 丹参15g 僵虫15g三诊:1985年1月13日。

服前方药12剂,自觉症状大为好转,抽搐时间明显缩短,约10~15分钟。

近2日自觉稍有胸闷不适,但未抽搐,手足厥冷。

舌紫、苔白、脉弦细。

此肝经血虚寒凝,不能充达四末所致,治以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处方:桂枝15g 白芍20g 当归20g 细辛5g 甘草10g 木通10g 大枣8枚红花15g 赤芍15g 丹参20g 鸡血藤30g半年后其亲属告知,服上方药后一直未发病。

按语抽搐,又名瘛疭,常见于热病过程中,为风火相煽、热灼津液、筋脉失养所致。

除此之外,风寒湿邪外中亦可发生瘛疭,由于风寒湿邪外中,深入经隧,经脉痹阻,筋脉失养而致。

抽动症小儿中医推拿

抽动症小儿中医推拿

推拿治疗小儿抽动症一、治法止(局部)抽搐,止秽语为治标之法,可通过镇肝熄风、滋阴潜阳、宁心安神、看惊掐惊、豁痰开窍而实现。

调补阴阳、调和气血为治本之法,可通过滋养肝肾、补益心脾等而实现。

实证、热证、阳亢以方1为主,方2为辅;虚证、寒证、清阳不升以方2为主,方1为辅。

二、基本方处方1心肝同清(3~5分钟)头面四大手法(开天门1分钟内;推坎宫1~2分钟;揉或运太阳2~3分钟;耳背高骨3揉1掐50~60次)头部三振按(拇指指腹或掌根振按百会,每振5~8秒,停顿片刻,再振,共操作约1分钟;两手食、中、无名三指并拢分别置于两目上眶,3揉1振,2~3分钟;两掌相对置于两太阳穴,对称向中央挤按;后一手掌置于前额,另一掌置于后枕部亦对称向中央挤按;每挤按3~5秒,振1次,操作2~3分钟,名振按头四方)三阴交操作(两手拇指端分别置于三阴交,先点10次,后以拇指指腹振按30~40秒,再上下搓擦令热)处方2补脾经(3~5分钟)补肾经(3~5分钟)揉二马(2~3分钟)揉内劳宫(1~2分钟)捏脊(3~20遍)丹田操作(以三指或全掌摩小腹约1分钟;揉2~3分钟;每振3~5秒,放松,再振,约1分钟;横擦令热)三、辨证论治(一)阴虚风动证候:频繁眨眼,面肌抽搐,头摇摆不定,咽喉不利,清嗓频频,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头晕,目斜视,听力下降,舌红少苔,脉细数,指纹浮红。

治法:滋阴潜阳止痉处方:方1配合方2。

加水底捞月(30~40次,滋阴清热潜阳),点攒竹(10~20次,镇静安神),点四白(10次,止面肌痉挛及频繁眨眼),推桥弓(左右各5~8次,平肝潜阳降逆),下推天柱骨(令局部潮红,平肝降逆),拿太溪(10次,滋补肾阴),摩涌泉(20圈,引火归元)。

(二)心肝火旺证候:四肢躁扰,瞬目不止,睡中磨牙,挖鼻挠耳,面红目赤,心烦易怒,口吃频作,夜啼不安,口舌生疮,烦渴引饮,舌红降,脉弦数有力,指纹色紫。

治法:清心除烦,平肝镇静处方:以方1为主。

儿童抽动症中医诊疗

儿童抽动症中医诊疗

儿童抽动症中医诊疗
最近发现自己的孩子总是不由自主的抽动,我陪他去医院做了全面的检查,得知他患有少儿抽动症,;请问儿童抽动症中医诊疗
网友建议:五步四维疗法是一套集测、诊、医、调、辅五步,中医、生物、物理、心理四维的系统化、个性化诊疗方案。

由于儿童多动症、抽动症发病原因尚未明确,且临床分型较多,查准病因并开展全面治疗,成为攻克疾病的关键。

网友建议:食物疗法⑴动物脑子及骨髓:蒸煮均可,常食可益肾填髓,提高注意力及记忆力。

⑵鲜鱼清蒸:鱼类含有许多有益于智力开发的物质,清蒸食用,成分破坏少,有益智作用。

⑶莲子百合粥:上两药加粳米共煮成粥,每晨1次,有补脾肾、安心神之功。

⑷茯苓山药粥:茯苓粉与鲜山药共煮加玉米面适量熬成粥,可健脾助运,网友建议:儿童抽动症表现为短暂、快速、突然、程度不同的不随意运动,开始为频繁的眨眼、挤眉、吸鼻、噘嘴、张口、伸舌、点头、拧脖子等。

随着病情进展,抽动逐渐多样化,轮替出现如耸肩、扭颈、摇头、踢腿、甩手或四肢抽动等,常在情绪紧张或焦虑时症状更明显,入睡后症状消失。

抽动症-平衡控抽疗法

抽动症-平衡控抽疗法

抽动症——平衡控抽疗法中医: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五志过极、风痰内蕴而引发。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风胜则动。

”所以,抽动症的病位主要在肝,与心、脾、肾密切相关。

1、情志因素:五志过极化火生风而致肝亢风动。

肝体阴而用阳,主藏血,喜条达而主疏泄,其声为呼,其变动为握,为风木之脏,风性善动而数变。

小儿肝常有余,若过于娇惯,纵其所欲,任其所为,稍不顺其心,则使小儿心情不畅,肝气郁结,或劳神太过,五志过极,化火生风,而致肝风内动,风邪上扰,伤及头面,故伸头缩脑、张口噘嘴,皱眉眨眼,怪象丛生,肝风内动欲畅其性,以呼叫为快,故口中异声秽语。

2、外感因素:小儿为纯阳之体,外感六淫之邪后极易热化,火热炼液成痰,痰热互结,上扰心神,心神不宁,则呼叫不安。

痰火流窜经络则摇头耸肩,步态不稳。

3、饮食因素:小儿脾常不足,由于饮食不节或后天失养,致脾虚失运,而痰浊内生,痰阻清窍,络脉痹滞,则发为抽动、呼叫。

肝强脾弱,肝乘脾则噘嘴,口唇蠕动。

脾虚气血无以化生,血虚生风,经脉失养,则见不自由的扭颈、耸肩、腹部抽动、手足徐徐颤动、肌肉抽动无常、面黄形瘦诸症。

4、先天因素:先天禀赋不足,肝肾阴亏,水不涵木,经脉失养,故虚风内动而抽动。

若素体相火内炽,痰随火升,循经上逆,痹阻咽喉,木火刑金,金鸣异常,故口出怪声。

西医:1、遗传方面:据许多调查资料表明,抽动障碍与遗传因素有关,双生子同病率也比较高,抽动障碍患儿的一二级亲属中患抽动症。

一般认为遗传方式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多基因遗传。

2、体质因素:某些精神类型的儿童发生本病,比如:神经质、胆怯、多动、情绪不稳,对人对事敏感,有固执倾向者,而且常伴有不明原因头痛、腹痛、便秘,遗尿。

3、精神因素:某些精神刺激可诱发本病。

例如对学习要求过高,责备过多,家庭不和,感情上受到忽视,或环境中某些气氛紧张等,这些因素均可使小儿产生矛盾心理、抽动行为,即是心理上矛盾突出的外在表现,另外过分限制儿童活动也可为本病的诱因。

抽动障碍中医辨治

抽动障碍中医辨治

期刊 中与抽 动障碍 相关文献 统计分 析, 对抽动 障碍 的辨 证分 型 以肝风 内动 、痰浊 内扰为 首, 分别 占 8 % 8 ;治法以平 2 、4 % 肝熄风 、豁痰 开窍为 多, 分别 占 9% 6 ;使 用频 率较高的 2 、5 %
药 物 为 祛 除风 、痰 之 品 , 中 以钩 藤 、 白芍 居 前 , 二 味 皆 入 其 此 肝 经 。

中, 体 、 舌 苔和 皮 损 的颜 色 也 会 产 生 相应 的变 化 。 一般 情 况 舌 下 , 苔 由薄 变 厚 说 明邪 由表 入 里 ; 白转 黄 , 病邪 入里 化 热 舌 由 是
辨证, 而且要密切观察皮肤病发展过程中皮损颜色 的动态变
的征象。舌体的颜 色由浅变深, 示病情加重 ;由深变浅, 示病情 稳定好转。 皮损的颜色也有其变化规律, 一般情况下, 病程短者 皮损颜色 由鲜红逐渐变成淡 红而愈 ;病程长者, 皮损颜色 由鲜
关 键 词 :抽 动 障碍 ;肝 风 ;痰 风 ; 中 医疗 法
D I 1 . 9 9 j i . 0 — 4 2 1 . 7 0 9 O : 3 6 / . n 1 5 5 0 . 0 0 . 4 0 S s 0 3 0
中图 分 类 号 :R 7 . 49 2 29 . 7 3
文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号 : 10 —3 42 1 )70 9 —2 0 55 0 (0 00 —0 40 现 代 医 家 也 提 出抽 动 障 碍 病 理 因 素 主 要 为 肝 风 与 痰 火 , 出 指
抽 动 障 碍 是 一种 复 杂 的 慢 性神 经 精 神 障 碍 , 医 尚无 理 想 西
热 邪 伏 于 体 内, 势 利 导 , 之 发 泄 , 因 使 临证 用 药 应 顺 肝 之 条 达 畅

中医辨证治疗儿童抽动症

中医辨证治疗儿童抽动症

中医认为儿童抽动症是脏腑失调,阴阳偏亢。

原因多为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所致。

在心则为心气不足,心神失守;在肝则为肝阴不足,肝阳偏亢;在脾则为脾虚失运,生痰化热;在肾则为髓海不充,脑失所养。

以上病变导致肝肾阴虚、心脾不足、痰热内扰,引生一系列神志相应的病变。

(一)中医辨证治疗
1.肝肾阴虚,潜阳安神。

主证:神思涣散,烦急易怒,多说多动,口干唇红,五心烦热,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滋养肝肾。

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味。

干地黄10 克,淮山12 克,萸肉8 克,丹皮8 克,茯苓10 克,泽泻10克,知母8 克,黄柏6 克,白芍10 克,麦冬10 克,龟板15 克。

方解:知柏地黄丸滋养肝肾泻相火,加龟板、麦冬、白芍以助潜降痰火,安定神志。

2.心脾不足。

主证:神疲面黄、食少便溏、多言而声调不高昂,多动而不暴烈,兴趣多而神思涣散,追忆前事而易于健忘。

舌淡、脉懦散或细弱。

治法:养心健脾,安神定志。

方药:归脾汤。

3.痰热内扰。

主证:躁扰不宁,烦急易怒,多语多动,脘痞纳呆或呕恶痰多,口渴引饮,尿黄便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开窍宁神。

方药:清热化痰汤(验方)。

竹黄6 克,胆星8 克,黄芩10 克,郁金6 克,菖蒲5 克,山枝8 克,竹茹10 克,川连3 克,川贝3 克。

方解:黄芩、川连、山枝清热降火,竹黄、川贝、竹茹清化痰热,郁金、菖蒲化痰开窍。

中医治疗抽动症的方法介绍

中医治疗抽动症的方法介绍

中医治疗抽动症的方法介绍
其实在平时的时候大家对于抽动症这个疾病不算太陌生,这种疾病多发于小孩子的身上,患上这种疾病的孩子来说家长应该是非常的着急,而且还很担心,因为用了很多种药都没有办法去治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医治疗抽动症的方法。

治疗方法:
小儿抽动症在中医认为主要是肝肾不足,肝失疏泄,
气机失调,肾精不足,不能濡养所致的症状。

主要表现为眨眼、摇头、挤眉、耸肩、甩胳膊、扭动肢体、躯干等行为。

中医治疗往往通过辨证分型,然后给予合理的中药配
伍使用,达到治疗效果,同时可以配合适当的中医针灸,有益于巩固疗效。

所以如果需要中医治疗,那么请您带宝贝到医院中医科就诊,辨证施治。

另外对于宝贝的情况,最好是配合西医的心理治疗、行为治疗以及饮食治疗,就是说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往往比单一的疗法要好一些。

如果西药都没有彻底控制的,中药肯定无效,因为中
药仅对良性抽动有效,而良性抽动一般不会超过一年就可以消失。

硫必利、维思通都是治疗的良药,如果仍然不太好,可能是剂量不足,请在医生指导下加量。

同时注意,不要让孩子看电视、电子书,不能吃含有添加剂的饮料、食品,家长也不要训斥他。

一般正规用药加上年龄的增长,脑子发育追上正常儿童的可能是存在的,大多数到18岁前可以好起来。

以上这篇文章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了中医治疗抽动症的方法,相信大家已经有了一些了解了,其实中药的副作用肯定是要比西药的副作用要小很多的,所以对于小儿来说中药是一种绝佳的选择,可以从内到外的调理身体。

抽动症按摩方法

抽动症按摩方法

小儿抽动症:根据中医理论,可能是属于肝经和肾经的热引起的抽动,所以要按摩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的相应穴位。

肝经的穴位有:太冲穴,章门,期门。

太冲在大脚指与第二脚指结合部的凹陷处取之。

章门:在十一肋端取之(腋窝下面小肋上端)期门:乳下二肋间取之。

肾经的穴位:太溪穴、照海穴、涌泉穴涌泉穴:足底(除开脚趾)前三分之一处,脚掌向下弯曲时,呈凹陷处太溪穴:内踝后缘与跟腱之间,平内踝尖取之。

照海穴:内踝尖直下,跟骨下缘取之。

以上是肝经和肾经的主要穴位。

手法有:压、(食指、中指、无名指按在穴位上,由轻到重按压(小孩不要按重了,但要有一定的力度,根据小孩自身的情况而定)。

搓:手指在穴位上下运动。

揉:在穴位上做旋转运动(从颈部开始一直到脚跟)捶:由颈部开始到脚跟,用空掌往下拍。

以上穴位每天按摩坚持15-20分钟,我孙女以前一直在重庆市儿科医院吃了八个月的药,又有其它中医药,又有其它土方法,但都没有一点效果。

反而还越来越严重。

到六月初的时候已无法正常学习,其中:眨眼厉害、单脚跳、喉咙里发出声音(比如“嗯”和青蛙叫声),手抖动厉害,写字把本子都凿烂了,整页都是小黑点,吃饭时筷子都把饭都抖到外面,平时手和身体都抽动厉害。

说话也是结巴,一句话无法一时说完整。

我们从6月16日开始按摩,每天坚持15至20分钟,才开始是早晚各一次,这两月间,我换了大坪三军医院的程专家看神内科,开了脑肽胶囊和硫必利,和静灵口服液。

脑肽胶囊早晚各一粒,硫必利早晚各半片,静灵口服液早上一支,就是这三种药结合在一起吃再加上以上的按摩,一个月效果就非常明显,两个月后症状全部消失。

现在基本和以前一样了。

前段时间已停用硫必利(因为这药有一定的副作用)目前脑肽胶囊还有二十多天的药就结束,我准备这个药用完后就停药了。

以上仅仅是我孙女用以上方法治好了,仅供你们参考。

也许会因人而异。

以下是脚掌按摩图:。

中医治疗抽动症的方法

中医治疗抽动症的方法

中医治疗抽动症的方法
中医治疗抽动症的方法主要包括针灸、中草药和按摩疗法。

1. 针灸:针灸是中医治疗抽动症常用的方法,通过针灸可以调节身体的气血,平衡脏腑功能,从而缓解抽动症状。

2. 中草药: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开具适合的中草药方剂,通过服用中草药来调理身体内部的失衡,从而减轻抽动症状。

3. 按摩疗法:中医按摩疗法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和经络,调节气血循环,舒缓神经系统,从而减轻抽动症状。

此外,中医还注重调整患者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建议患者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疲劳,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有助于减轻抽动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抽动症需要个体化,因此患者应该寻求专业的中医医师进行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名老中医唐启盛中医治疗抽动症方法
抽动症也被称作为叫抽动秽语综合征,这个疾病暂时还没有特别明确的发病病因,大多数由于遗传、神经、环境等因素导致的该疾病,一般患有这种病的孩子都会出现比如眨眼、撅嘴、摇头、耸肩、缩颈、伸臂、甩臂、挺胸、弯腰、旋转躯体等。

发声性抽动则表现为喉鸣音、吼叫声,可逐渐转变为刻板式咒骂、陈述污秽词语等。

有些患儿在不自主抽动后,逐渐产生语言运动障碍,部分患儿还可产生模仿语言、模仿动作、模仿表情等行为。

那么得了抽动症之后能治好吗?到底应该怎么治疗呢?下面我们列举了一个国家名老中医唐启盛教授中医药治疗抽动症的医案供大家参考,帮助大家有效的治疗。

患者王X,男孩6岁,去年10月份的时候在放学路上突然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伴随着轻微抽动,持续1分钟左右便自行缓解了,当时没有太注意;当今年5月26日和6月2日王晓陆续两次出现了夜间睡眠状态下发作,均较10月份比明显加重了,出现了四肢抽搐,牙关咬紧,双目上视,口中发出异响的症状,情况持续1分钟左右才得到缓解,发作后的王晓开始精神欠佳和嗜睡的症状,这时候家长在引起注意,通过当地医院检查,确诊为抽动秽语综合征。

家长担心西医治疗会给孩子带来副作用,于是采取了中药治疗,通过电视媒体找到了北京的国家级名老中医唐启盛教授,第一次来到泰和国医找唐启盛院长看诊时经过院长一番长达半个小时的问诊得知患儿生产时有产道挤压头颅产生包块。

爷爷和父亲在幼儿时发热有惊厥史。

天麻浙贝母白芍炒僵蚕刺五加天竺黄醋鸡内金焦山楂焦麦焦神曲莲子心青礞石黄柏瓜蒌酒萸肉等各味道地药材
2019月6月20日复诊2,服上方7付后,服药期间未见癫痫大发作,仍可见频繁一过性躯体惊颤,均在觉醒状态下发生,每次从放学至入睡前发作约5-6次。

大便水样,褐色,气味正常,小便可。

2019年7月4日复诊3,王晓因服药期间出现发烧,顾停药五天,EP发作缓解。

之前大发作都是睡着之后。

二便调唐启盛院长根据王晓的情况有对药方进行了调整。

焦神曲天麻地龙蜜款冬花天竺黄麸炒山药瓜蒌煅紫石英醋五味子炒僵蚕刺五加白芍焦麦芽蜜桑白皮陈皮醋鸡内金浙贝母等各味道地药材
2019年7月18日复诊4,当王晓来看了四诊未见癫痫大发作,小发作减少至2次左右,但仍可见频繁一过性躯体惊颤。

2019年9月19日复诊8,当王晓坚第八次看诊时,诸症状缓解,患者状态佳,并且家长说未服用西药,继续中药治疗。

通过半年的中药治疗之后,孩子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发病时间短,治疗及时,方法正确,康复会很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