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论文
精选启发式教学作文800字三篇
苏格拉底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慢慢品味这句至理名言,更觉自己要学、要做的还有很多。
(以教育名言开篇,为引出论点做准备)教育不是灌输,也就是不能把学生当作物,我们应把他们看成是不断地处于动态发展中的富有生命活力的个体。
教育就是生命体之间的对话过程,其间充满着爱与恨、喜与悲、信任与怀疑、果断与犹豫、顺利和挫折。
教师作为对话的参与者,在不同的情境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在很多场合,教师因其独特的社会身份需要扮演点火者的角色。
而点火者是要讲究一点技巧的。
既要把握好点火的时机,又要把握好点火的程度。
其实很关键的一条是要充满智慧地点火,以自己的智慧之火来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从最初的星星之火,不断增加“理性和感性之合金”类燃料,使其成燎原之势,让每个学生感受其魅力,唤起其沉睡的或清醒的细胞,提高其活性,积极参与对话,不断观照自己的人生发展之路。
(继续借助名言,直接在比喻的大背景下,将教师比作“点火者”,其实就是所谓的“启发式教学”。
而后继续用“点火者”比喻,对如何实施“启发式教学”进行说明)现代的学习观指出,“人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
(继续借用与“点火者”相关的名言进行论述)而哲学的本质并不在于对真理的掌握,而在于“对真理的探究,哲学就意味着追求”。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的哲学教学要具有生命力和吸引力,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老师不愧对“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光荣称号,从求知出发,与智慧同行,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的哲学教学,就是要在完成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三位一体”的基本任务的同时,让她充满着对人文精神积极的追求,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同自己的心灵对话,培养“健康而丰富的情感”;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就需要我们从自身做起,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摆脱哲学教法定势化的束缚,以提高人的生命价值为目标,让学生成长为有智慧、有幸福感的人。
启发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启发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
本文将探讨启发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并分析其优势和注意事项。
一、启发式教学法的概念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启发学生思维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它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启发式教学法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参与,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是“学生的主人”,教师则充当着“学习的引导者”。
二、1. 创设情境: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场景让学生产生兴趣。
例如,在讲解课文时,可以先向学生介绍故事情节,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然后再引导他们积极参与阅读和讨论。
2. 提问引导: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提问引导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通过自主思考和合作探讨寻找解决方法。
对于某些问题,教师可以提供多个答案供学生选择,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
3. 激发创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创意。
例如,在写作训练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主题,让他们自由发挥,写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4. 小组合作:学生之间的合作对于启发式教学法非常重要。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相互借鉴,共同探讨问题,激发彼此的思维火花。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例如小组讨论、小组演讲等,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
三、启发式教学法的优势1.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式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他们积极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启发式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使他们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提出新颖的见解和想法。
3. 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通过启发式教学法,学生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批判性地思考和分析,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还能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和改变。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正逐渐走进我们的视野,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那么,究竟什么是启发式教学?它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本文将围绕这两个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一、启发式教学的内涵与价值启发式教学,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启发学生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方法。
它主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启发式教学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 以学生为本。
启发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注重思维过程。
启发式教学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 倡导合作学习。
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这种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使学生在互动中不断成长。
4. 强调实践性。
启发式教学主张理论联系实际,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启发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一)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导入环节尤为重要。
教师可以运用启发式教学,通过设置有趣的问题、悬念、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二)阅读理解环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理解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可以运用启发式教学,指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与同学展开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三)写作环节: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小学语文教育论文001小学语文高效课堂(8篇)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8篇)第一篇:如何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一、语文教师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高效课堂的打造离不开教师生动的教学方法,教师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
时代在改变,时光在流逝,万物都在改变,人更是不能一成不变的,学生的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教师就不能用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来对待当今学生。
以往的教学模式就是“满堂灌”和“一言堂”,这已不适合当今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要对传统模式“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勇敢进行创新,结合当今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能力、学习思维模式等,进行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
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中结合游戏的模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如成语接龙、词语找朋友、开火车等,使学生喜欢语文课堂,自动融入课堂。
二、打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的课堂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造高效课堂的重点所在,课堂中的师生关系必须是平等和睦的,教师要勇于淡化自己的教师角色,在当今的课堂中学生才是教学中的主体,教师不过是其中的引导者,而不是实施者,要正确认清自己的身份地位。
教师和学生在平等的大舞台上才能进行正确的对话,只有平等的舞台上才能营造轻松活跃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进行教学效率是更高的。
教师要增加与学生的沟通,亲近学生,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调动学生与教师一起打造高效课堂。
三、结语总而言之,高效课堂的构建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教师切记不要急于求成,学生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人物,不要对其进行忽视,只要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努力,构建小学语文的高效课堂是势在必行的。
我相信,教师和学生的完美配合,小学语文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一定会取得效果。
作者:游步春单位: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河埠乡田南小学第二篇: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一、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有效设问1.课堂设问必须明确有效首先,小学语文课堂设问必须立足教材实际,在明确教学目标、强化设问的目的性、厘清教学的重难点的基础上,激起学生的思考。
其次,创设的问题能体现思考价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独立思考,从而加快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浅谈小学语文“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
小学语文“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它能够通过让学生参
与到课堂中来,积极地探究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这种教
学方式中,教师不是直接传授知识,而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发掘知识,让学生真正
做到知行合一。
首先是“启发式教学”,它是指以引导、启发学生自主探究,从而发现和创造知识为
中心的教学方式。
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主要发挥引导和促进学习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
观察、实践、体验等多种途径,探究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相比于传统
的讲授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形
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运用到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中。
例如,在阅
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看图说话、思维导图等活动,通过活跃的互动形式来引导学
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思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写作
情境、写作游戏等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动笔能力,让学生在写作中不断地反思、探索,从而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其次是“讨论式教学”,它是一种以讨论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在集体讨论的
过程中获得信息,发挥团结合作、自主合理思考等能力,从而达到知识传递和交流的目的。
在讨论式教学中,教师则是扮演着引导者和管理者的角色,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的思考和分析,以此加强学生的认知和理解。
语文课堂教学应追求实效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应追求实效作为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常常以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来勉励自己,鞭策自己努力在短短的课堂40分钟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取得更大的收获,达到更大的实效。
这种责任心的驱使,让我在教学实践中摸着石头过河,尽管在黑暗中摸索,但毕竟有所经历,经历就是财富。
以下是我在实践中总结的三点看法:一、适度: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按照语文课程标准制定的三维目标去设定我们一堂课的标准。
但在预设目标的时候,不能机械地去套用标准。
应该结合每堂课的具体内容,以过程与方法为主线,然后将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地渗透在其中。
三维目标不是三维分立,而是三维统一。
当然,能力的目标、情感态度的目标,不是某一节课就可以实现的,需要在每一节课中有机地渗透。
现在常见的问题是,有些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忽略了学生的认知水平。
例如:有些老师要求学生默读时,既没有明确的目标,又缺少方法的指导。
实际上语文课程标准针对不同的学段,给我们提出了非常明确的目标。
教师应研读课程标准,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确立目标,选择教学方法,提出适合的要求。
教师要不断追求教育的合理性,常常追问自己我这样安排教学符合课程标准吗?这样安排教学符合学生掌握知识和身心发展的规律吗?这些知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吗?我为什么要达到这一目标?等问题,并将这些观念运用到教学中去。
二、适当:教学方法要适当,采取恰当的方式,提出合适的要求教师要深钻教材,把教材放到学生的整个发展的过程中去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要知道,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大胆置疑传统的教学设计,追求清一色的标准答案。
衡量教学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教学变成没问题,让学生没问题地走出教室。
其实知识的价值就在于问题的存在,过去的课堂教学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没问题。
对于学生的置疑,老师的态度应该是鼓励、引导,通过鼓励使学生从不敢提问到敢于提问;通过引导,使学生做到善于提问。
如何教好小学语文论文
如何教好小学语文论文一、引言小学语文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具有重要地位,不仅关系到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更影响着思维品质、审美情感等方面的发展。
因此,探讨如何教好小学语文具有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如汉字、词语、句子、段落等;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道德品质。
三、教学内容1. 汉字教学:重视笔画、笔顺、偏旁部首等基础知识的讲解,通过趣味性强的练习,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
2. 词语教学: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注重词语的搭配和运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阅读教学:选取适合小学生的优秀文章,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
4. 写作教学:从句子、段落入手,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注重作文的构思和表达。
5. 口语交际: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交流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交际习惯。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情境教学: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2. 终结性评价:定期进行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自我反思,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4. 家长评价: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情况,加强家校合作。
六、教学建议1.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5. 家校共育,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七、结语教好小学语文,需要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启发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实践
启发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实践引言启发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激发学生的思维与创造力来促进学习。
尤其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启发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启发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启发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与自主学习。
通过提问、讨论、合作等多种方式,教师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发现知识,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和深度。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实践案例案例一:阅读理解在阅读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的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
例如,在讲解《小王子》时,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你认为小王子代表了什么?”“书中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到触动,为什么?”通过这样的提问,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看法,教师则在其中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讨论,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案例二:写作训练在写作课上,教师可以使用头脑风暴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创意。
例如,在主题为“我的家乡”的作文写作中,教师可以先进行分组讨论,并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你的家乡有哪些特别的地方?”“在家乡,你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学生在讨论中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见解和经历,这不仅丰富了他们的写作素材,还帮助他们理清思路,提高写作能力。
案例三:诗词学习在诗词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分析诗句的意境来引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静夜思》时,可以先问学生:“你晚上躺在床上,想到什么时,怎样的情景会让你感到思乡?”这样的提问能够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进而引导他们更好地理解诗的内涵,同时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情感共鸣。
启发式教学的实施策略创建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运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和兴趣。
关注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各类学生的学习需求。
及时反馈与激励:教师应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赞赏他们的探索与努力,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
浅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启发式的教学
浅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启发式的教学首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当清楚启发与提问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启发的根本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未知知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进而能够调整和提升学生的学习状态与精神面貌,而提问只是针对具体的某节课堂,对某位学生某个具体问题的询问,以反馈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知识的掌握程度。
同时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还应当知道,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启发,一是要在学生需要启发的具体情境之下,及时进行启发,过了特定的情境设置与课堂氛围,再对学生进行启发就已经失去了启发的具体意义;还有适时的启发一定要巧妙,选择巧妙的时机,巧妙地利用现有课堂资源,对学生进行巧妙的启发,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效果,彰显启发式教学的真正精髓。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我们可以运用以下几类启发方式来提高课堂效率。
一、摆正教与学的关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启发”二字源于“不愤不启,不悱不启,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出”。
这是孔子的一句名言。
“愤”,从心理学上看是指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迫切想弄通但又弄不通,而要奋发攻关的情绪状态;“悱”就是迫切想谈清楚但又谈不清楚,而决意非谈清不可的情绪。
孔子认为教师应当在学生达到这种状态时加以启发,使学生在启发后进行积极思维,以举一反三。
探究式学习也正是要求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进行适当的引导、启发,再通过学习的集体活动、小组讨论或个别学习等多种形式和手段,积极探索问题。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把探究式学习和启发式教学结合起来,也就是怎样处理好课堂中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关系,这要求我们摆正教与学的关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
1.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与启发式教学的主旨正相吻合。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必须意识到课堂的主体应该是学生本身,而不是我们教师自己,我们的存在意义就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以一种健康向上、不屈不挠的精神状态去应对学习,去迎接课堂。
启发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运用
浅谈启发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启发性教学起源于我国大教育家孔子。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反二隅反,则不复矣。
”其意是:当学生还没有搞通问题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明确思路,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也就是说,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未达到“愤”和“悱”的状态,教师不能越俎代庖。
只有在“心愤口悱”的情况下,教师才能启而发之,并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孔子这一论述,言简意赅,生动地描述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状态精湛地阐述了教与学的关系,精辟地揭示出学习知识与发展智力地规律,明确地提出了启发式教学法的概念,是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教学原则.那么启发式教学法如何得到更好地运用呢?下面就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大家谈一谈.一、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来看需要运用启发性教学小学生在调整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心理状态怎么样,将决定其接受语文知识的效果,在小学语文活动中教师有目的地进行启发式教学,对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注意、思维、记忆,想象等会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注意注意是掌握知识必备的条件。
教师进行教学,必须运用注意的规律,组织好学生的注意,防止注意涣散,这高课堂教学效果.。
小学生的注意不稳定,不持久,很难长时间的注意同一事物,容量为上些新奇的事物所吸引,凡是生动形象化事物,形式新颖的对象都比较容易引起小学生的兴趣,并吸引他们的注意.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运用灵活多样的启发式教学,把教材讲得明白易懂,生动有趣,使小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想学,这样就能提高他们他们注意的稳定性,持久性。
2.思维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是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积极,敏捷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不断发展,使他们能够举一反三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生的思维的主要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慢慢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具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到这一点,采取符合学生这一特点的教学方法,地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启发式教学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
重要 的一环 ,是检验 学生知识 掌握度 和加强
师 生 互 动 交 流 的 重 要 手 段 。 课 堂提 问 同时 也 是 一 门 艺 术 ,如 何 问得 妙 、 问得 巧 ,也 是 体
现教师教 师教 学水平的一 个考量标准。笔者 根据 多年教 学经验与 实践,总结 出物理课 堂 提 问的几 个要 点 ,力求表现 出物理课 堂提 问 的 艺术 性 和 实 用 性 ,望 与 其 他 教 职 工 作 者 探
为了完成某一教学 目 ・ 譬
【 摘
要】 在物理课 堂教 学 中,提 问是 子能捞到水中的月亮吗? ( 4) 提出问题要 由简到难 ,逐步加深 ( 层 次 性)。课堂提问设计问题难度的循 序渐进 , 由简到难。引领学生一步步认识事物的内在规 律。将较难 的问题分解为几个比较容易的问题, 让学生回答每一小问之后都能够离成功更进一 步。 ( 5 )提出的问题要开放思维 ( 延伸性 )。 教师可适时的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 , 与 自然 、 人文 , 地理 ,生物等相关 ,没有标准答案 ,合 理即可,这种提问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 的重要意义 ,促进学生能力 的全面发展 ,延伸 课堂知识 。 二、课堂提问的时机把握 子 曰: “ 不 愤不咎 ,不悱 不发。举一隅 不 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这是古代教育先贤 孔 子的思想 ,其表达 的意思是不赞成教师一言 句 的传授知识 ,而是让学生 自己去琢磨。这 恰恰符合现代的教育理念 , 这种理念 同 样适用 于课 堂提问当中。比如在初中阶段的物理学科 是启蒙时期 , 很多知识是为了将来更加深入的 学习打基础。到了这个阶段 ,有些知识甚至推 翻了初中物理的定理 ,这是因为当时学生刚接 触物理,不能接受太深的物理知识 ,所 以很多 初中物理的定理都是阶段性的。这阶段学生们 在学习到这部分知识时,对他们造成了很大的 冲击性,这时正是教师提问的最佳时机 。 三、创设 交流情境 为 学生营造积极 、愉悦 的交流情境 是他 们有效参与问题讨论的必备条件 。首先,教师 应 当用友善 、信任 的态度 引导他们积极交流 , 及时与学生沟通 , 做学生讨论问题 的组织者 、 引导者 , 尊重 、爱护每一位学生 , 让学生能够 体会到教师的鼓励与支持。其次 , 教师应当尊 重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 ,不用绝对 的语言否定 他们的思维,维护他们的 自 尊心。然后 , 教师 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 让学
启发性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启发性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意思是,不到学生尽力想弄懂而不得的程度不去开导学生,不到学生心里清楚却不能完美表达出来的程度不去启发学生。
假如学生不能够做到举一反三,你就不要再给学生举更多例子了。
孔子这个言简意赅的论述,明确地表述了启发式教学的概念。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近些年来,温家宝总理也在多个场合多次强调课堂上要用启发式教学。
课堂教学是我国目前小学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小学语文教学也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形式进行,语文课堂上能否运用启发式教学将直接影响教学效率、教学成绩和学生的成长,因此,它定将成为我们小学语文老师长期不断探究永不过时的课题。
通过小学语文启发式教学的探索,不难发现在教无定法的表象之下定有那固定不变的东西,即:学生的主体性、兴趣是好老师、质疑要控火候、释疑要给环境和时间。
教学中如能很好地把握这些东西,灵活应用启发式教学原则,定会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小学语文课上要对学生主体实施启发式引导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只起主导作用,是参与者引导者;学生是求学者,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的教学引导只是外因,学生的自主求学才是内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产生动力。
学生是能动学习者,课堂教学活动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为前提。
只有通过启发教学激起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效果才会好。
否则,就不会有好的效果。
尤其是小学生,自制力不强,语文课堂上,你不把他当成主体对待,他就会心不在焉、就会开小差,就会做小动作,甚至会把自己当局外人和老师搞对抗。
二、小学语文课上启发式教学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学记》中有这样一句话:“道而弗牵,强而弗抑。
”它肯定了教师的引导、激励作用,否定了牵着学生鼻子走的做法。
引导、激励实际上就是启发,受到了启发、激励学习才会有兴趣和动力。
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论文(3篇)
第1篇摘要: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结合教学案例,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过分析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有益的教学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创新教学;语文素养一、引言语文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新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
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分析,探讨创新教学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方面的作用。
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 教学内容单一,缺乏趣味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培养。
教学内容单一,缺乏趣味性,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2. 教学方法陈旧,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3. 评价方式单一,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评价方式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跨学科融合不足,影响学生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但在实际教学中,跨学科融合不足,导致学生难以形成全面的知识体系。
三、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探索与创新1. 创设趣味性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元素,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小蝌蚪的成长过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度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扮演诸葛亮、周瑜等角色,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小学语文课堂启发式教学的运用
小学语文课堂启发式教学的运用作者:宋洁来源:《新一代》2013年第10期摘要: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较为优势的教学手段,可以使学生在知识积累与运用、学生思维发展方面达到一个崭新的层次。
最终达到激发学生潜能,从而促进学生对于学习的能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0-0316-01教学方法是指为实现既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共同活动传授、接受教育的方式、手段、办法的总称。
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是提高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
良好的教学方法即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一种良效方法,也是学生接受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积极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
一、联系实际,感知理解从教材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对新知识进行饶有兴趣的讲解,提供生动通俗的事例,以诱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感知、理解新知识,从而获得具体、明白、正确的认识,主要做法有:1.提供范例。
为了完成某一教学目标,先提供与此相关的知识或训练项目,给学生以启迪,让他们在思维过程中触类旁通。
如教学《小猫种鱼》这篇课文,要让学生明白:种树、种菜、种庄稼,都是有收获的,但小猫种鱼不可能有收获。
明白这一道理学生有困难,因此教师先举出学生所熟悉的种树、种菜、种庄稼的实例作说明,再引导学生想想:鱼要生存离不开哪些条件,之后让他们讨论:(1)小猫真的会收到很多鱼吗?(2)你观察过吗,小鱼生长在哪里?(3)谁能帮助小猫找到收到很多鱼的办法呢?接下来,再引导学生说说还有什么不能种,难点自然迎刃而解。
2.画简笔画。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课文内容有的理解很难,这时适时地画简笔画来启发学生思维,是行之有效的。
如教学《挑山工》这篇课文,上课开始,教师在黑板上画上两幅简笔画,一幅是单斜线,一幅是之字形线,让学生比较一下这两条路线,哪条长?让你分别走这两条路线,哪条花的时间长?然后让大家认真读课文,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方法8篇
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方法8篇第1篇示例:小学语文是学生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堂的高效构建对于学生语文水平的提升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构建一节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呢?本文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明确教学目标构建一堂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首要的一点是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应该清楚地知道本节课想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什么,以及如何让学生在这节课中获得最大的收获。
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课程要求,设定合理的目标,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构建小学语文课堂的高效方法之一是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传统的语文课堂往往是以讲解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现在,我们应该引入更多互动式的教学活动,比如问题解答、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参与积极思考和表达,从而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是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重要方法之一。
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只要教师能够善于引导,就能让他们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比如通过讲述有趣的故事、进行趣味性的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四、合理安排时间和任务在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过程中,合理安排时间和任务也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要根据课时长度和学生学习情况,合理安排每个环节的时间,确保每个任务都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也要注意任务的难易程度,适当调整任务难度,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五、及时进行评估和反馈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方法还包括及时进行评估和反馈。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看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及时纠正错误,提高学习效率。
也要鼓励学生多向教师反馈,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构建一堂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需要教师在教学目标、教学活动设计、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时间和任务的合理安排以及及时进行评估和反馈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考虑和布局。
小学语文论文一等奖
小学语文论文一等奖一、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小学语文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
为此,本文从多个角度探讨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以期为提高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二、研究内容1. 分析小学生语文学习特点(1)认知特点:小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阶段,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有限,需要通过具体、形象的事物进行学习。
(2)兴趣特点:小学生对新奇事物充满好奇,兴趣是激发他们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
(3)情感特点:小学生情感丰富,需要得到教师的关注和鼓励,以增强自信心。
2. 探讨小学语文教学策略(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具体、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分层教学法: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制定分层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课外活动拓展: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综合素质。
三、实施与效果评估1. 实施步骤(1)在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分层教学法,观察学生的学习反应和教学效果。
(2)定期进行课外活动,记录学生的参与情况和收获。
(3)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反馈意见。
2. 效果评估(1)学生语文成绩提高情况。
(2)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包括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
(3)教师、家长和学生的满意度。
四、结论1. 针对小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情感特点,运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分层教学法可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2. 课外活动对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积极作用。
3. 教师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语文学习中取得进步。
4. 进一步加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摘要: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规律采取各种有效手段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推动学生积极思维,以获取新知识的语文教学方法体系,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瑰宝,也是现代教学论的一个重要课题。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规律采取各种有效手段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推动学生积极思维,以获取新知识的语文教学方法体系,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瑰宝,也是现代教学论的一个重要课题。
自春秋时期,孔子初创时期,启发式教学思想就展示着无与伦比强大的生命力并且备受教育界的倡导和重视,日趋发展成为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影响并指导着当今的教学实践活动。
小学语文是一门具有思想性和工具性的复杂学科,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是一门基础性教育学科,探索启发式教学思想的历史渊源与发展,汲取其精要,对当前转变教育观点,改进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持续提升语文教学效果,促动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启发式教学源远流长,有人曾给启发式教学这样的定义: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为提升教学效果而遵循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
在中国“启发”一词源于古代教育家孔丘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解释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谓达其辞。
”;孔子以后《学记》的作者提出:“道而费牵,强而费柳,开而费达,”进一步阐发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但不硬牵着他们走,严格要求学生,但不施加压力,知名学习的路,但不代替他们达成结论。
现代教学论中得启发式教学思想,是在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解指导下,批判的继承了过去的教学理论遗产,在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起来的。
规律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教学经验的积累在内容上持续地进步和完善,其内容有三:第一是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实现教学主导与学生的积极性相结合;众所周知小学是一个特殊的学习群体,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十分有限,作为一名农村二年级语文老师我发现,我们班的孩子没有定性,不管男生,女生,都像是得了多动症,超乎成人想象的活泼与调皮。
以问题为导向的启发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
以问题为导向的启发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摘要:以问题为导向的启发式教学法主要是将问题作为载体贯穿于整个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和意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启发式教学应该注重教学内容前置,引导学生通过自学独立解决部分内容,然后在课堂中通过部分释疑的方式展开教学,从而全面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升。
关键词:以问题为导向;启发式教学;小学语文引言问题导向、启发式的继续教育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始于50年代初的海外。
当时,美国教育行业发现,学生往往是通过努力学习而不考虑学习和独立思考的形成。
为了提高教育水平,培养学生识别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969年,巴罗教授开发了一种面向主题的教学模式。
大多数发达国家目前在多学科教育中采用以主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并已进入成效评估阶段。
我国越来越多的学校学习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激励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因此,本文对以问题为导向的启发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以问题为导向的启发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改强调了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教学中的引导者,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于未知的事物更具有探索求知的欲望。
但是,他们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不知道如何下手进行探究。
这时候,教师就需要借助问题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在教师问题的指引下一步步探究知识,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获得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另一方面,促进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是否科学,是否能够通过问题开启有效的教学,都直接体现着一个教师的功底和知识的储备量。
因此,问题式教学法的实施其实也是对教师的一种考验。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能力特点和认知规律,并结合教学的内容设计问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意识。
启发式教学方法及实践(3篇)
第1篇摘要: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文首先阐述了启发式教学法的理论基础,然后从教学设计、课堂实践和评价体系三个方面探讨了启发式教学的具体实践方法,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启发式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启发式教学法逐渐受到教育界的重视。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启发式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文旨在探讨启发式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以及其在教学设计、课堂实践和评价体系方面的具体实践方法。
二、启发式教学法的理论基础1. 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通过与他人互动、与环境的互动以及与自身的互动,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启发式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与建构主义理论相契合。
2. 布鲁姆认知层次理论布鲁姆认知层次理论将认知分为六个层次:知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
启发式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逐步提升其认知层次。
3. 转化学习理论转化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仅发生在学校,还发生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实践中。
启发式教学法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
三、启发式教学法的实践方法1. 教学设计(1)确定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
(2)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具有启发性的教学内容。
(3)设计教学活动: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讨论、探究、案例分析等,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4)创设情境:创设真实、生动、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2. 课堂实践(1)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启发式教学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而语文课程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要通过语文课堂来完成。
课堂是一个特定的时空,课堂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而构成课堂教学的基本元素是学生、教材和教师,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阵地。
在这个特定的时空内,学生、教材和教师这三个基本元素之间经历了一个由相互矛盾对立归于协调统一的过程,对于教师来说,在课堂教学中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对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课堂效率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启发,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原则。
启发的特点:一是及时,即在学生需要时,及时予以引导、鼓励、启迪;二是巧妙,即运用教学技巧诱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而提问是启发的主要手段。
教师提出问题,可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我们可以运用以下几类启发方式来提高课堂效率。
一、感性启发
从教材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对新知识进行饶有兴趣的讲解,提供生动通俗的事例,以诱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感知、
理解新知识,从而获得具体、明白、正确的认识,主要做法有:1.提供范例。
为了完成某一教学目标,先提供与此相关的知识或训练项目,给学生以启迪,让他们在思维过程中触类旁通。
如教学《小猫种鱼》这篇课文,要让学生明白:种树、种菜、种庄稼,都是有收获的,但小猫种鱼不可能有收获。
明白这一道理学生有困难,因此教师先举出学生所熟悉的种树、种菜、种庄稼的实例作说明,再引导学生想想:鱼要生存离不开哪些条件,之后让他们讨论:(1)小猫真的会收到很多鱼吗?(2)你观察过吗,小鱼生长在哪里?(3)谁能帮助小猫找到收到很多鱼的办法呢?接下来,再引导学生说说还有什么不能种,难点自然迎刃而解。
2.画简笔画。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课文内容有的理解很难,这时适时地画简笔画来启发学生思维,是行之有效的。
如教学《挑山工》这篇课文,上课开始,教师在黑板上画上两幅简笔画,一幅是单斜线,一幅是之字形线,让学生比较一下这两条路线,哪条长?让你分别走这两条路线,哪条花的时间长?然后让大家认真读课文,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3.利用教具。
有些课文的内容较为复杂,仅靠图画还是难以让学生理解,这时便可以结合运用直观教具,例如教学《小马过河》这篇课文,在黑板上画一条小河,事先准备好老牛和小松鼠的图画模型,把他们依次放到“河水”中,教师不用多讲,学生就会明白为什么在同样的水中,老牛和小松鼠进去会有不同的结果。
再如在教学《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时,学生借助教师的实验,很容易就明
白乌鸦开始为什么喝不到水,后来是怎么喝到水的。
二、理性启发
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激起学生与学习材料之间的感情交流,形成学习兴趣、良好的心境、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入境入情”,触发联想和想象。
主要做法有:
1.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
在课文讲读的适当环节,选择优美精彩的语段,把学生引入到生动形象的情景之中,激起他们情感的共鸣和表达欲望。
如教古诗《鹅》,在学生初步理解的基础上,教师作如下描述:读了骆宾王七岁时做的小诗《鹅》,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多么美的画面:一只鹅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着,它正弯曲着脖子朝着天空叫,好像在唱歌。
你看鹅的羽毛洁白,浮在绿色的水面上,红色的脚掌拨动着清水,水清得能看见鹅那红色的脚掌在水中拨动。
这只鹅是多么美丽可爱呀!这样把学生带入到诗的意境中,启发了学生的审美活动。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课堂学习气氛作为学生认知活动必备的“情绪背景”,对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有着“相互示范效应”。
如教学《鸟的天堂》这篇课文,教师在出示课题后组织讨论“天堂指什么地方?”在学生发言后小结:鸟的天堂又是指哪里?为什么说是鸟的天堂呢?这样因势利导揭示矛盾,有效地激起了学生的积极情绪,强化了他们探求答案的需要倾向。
三、问答性启发
问即为教师有目的地设疑提问,在教材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
“不协调”,为学生提供“研究问题的情境”,答是教师合理处理学生的质疑,这样使问与答都成为刺激学生思维与创造的动力。
提问要考虑以下方面:
1.精心创设各种问题。
提出的问题要突出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用巧妙的提问给学生导出思维的方向和寻找答案的途径。
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篇课文,为什么邱少云在烈火烧身时一动也不动?为什么他的战友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战友活活被火烧死
而不能去救?这些都要联系到战斗任务的重要,联系潜伏条件的艰巨,联系当时环境的险恶,才能有深切的感受。
为了启发学生由表及里地进行思维,教学中还要注意设计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的问题串。
如教学《捞铁牛》这篇课文,可以设计这样一组提问:谁决定捞铁牛?他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他是怎样把铁牛一只只捞起来的?他是谁?这样逐层理解问题,有利于引导学生的思维由表及里,引导学生推事及人,对怀丙的智慧才能也会由衷的敬佩。
2.考虑提问的对象。
学生程度是参差不齐的,因此我们要因人而问,力求让各类学生的思维都运转起来。
一般情况下先提问中等生,再让优等生作补充,或帮助解难点,简单的问题多让后进生来答,偶尔也让他们试试难题。
这样提问面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投入。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自觉地获得知识,学会自己动脑筋,离不开教师对思维训练的重视。
在教学中教师要密切注意学生是怎样思考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并让他们
自己去探索,启迪他们的智慧,相信我们的课堂效率也会因此而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