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油气成藏过程分析

合集下载

泌阳凹陷油气田形成,保存,破坏的古水文地质分析

泌阳凹陷油气田形成,保存,破坏的古水文地质分析

泌阳凹陷油气田形成,保存,破坏的古水文地质分析
周留记;王文斌
【期刊名称】《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2(014)002
【摘要】本文在论述了泌阳凹陷地质背景、石油地质特征及古水文地质分期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油气生成的时期及之后沉积水动力场特征及其与油气聚集的关系,分析了油气田形成之后淋滤—渗入水对油气田保存和破坏。

最后提出了油气聚集区段的分布规律,预测了石油勘探有利地段。

实践证明,用古水文地质方法研究油气田是行之有效的。

【总页数】13页(P17-29)
【作者】周留记;王文斌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34
【相关文献】
1.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核桃园组岩相古地理及时空演化 [J], 吕奇奇;罗顺社;罗家群;尚飞;淡卫东;庞锦莲
2.基于古应力场模拟的多期区域构造裂缝分布预测评价技术——以中国泌阳凹陷安棚油田为例 [J], 肖睿;邓虎成;彭先锋;欧浩淼
3.岩溶区凹陷式开采石灰岩矿坑的水文地质分析方法简析 [J], 魏国灵
4.泌阳凹陷核桃园组优质烃源岩发育古环境特征及地质意义 [J], 石正勇;金芸芸;罗
家群
5.泌阳凹陷核桃园组优质烃源岩发育古环境特征及地质意义 [J], 石正勇;金芸芸;罗家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油气成藏体系及资源潜力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油气成藏体系及资源潜力
成都地质学院物探专业 , 主要从事石 油勘探 研究 工作 , 现
为中 国 地 质 大 学 ( 京 ) 士 研 究 生 。电 话 : 0 0 北 博 (1)
8 35 6 ( 3 7) 33 4 4 E — m i ygnmig8@ 2 l9 4, 0 7 6 87 6 , al uog n8 :
为, 下一 步应 重视 深层 系和 浅层 系的 油 气勘探 。
关键 词
泌 阳凹陷
油 气成 藏
成藏模 式
资 源潜 力 由于其南 陡北 缓 的古地 形 , 成 了多 个 不 同方 向 形 的沉积体 系。 凹陷 主 要 断 陷期 , 部 大 断裂 陡坡 南
泌 阳凹陷是 南 襄 盆 地 一个 次 级 凹陷 , 积 约 面
大 喉道 半 径 1— m, 2 具有 以 细喉 道 和微 喉道 为
范 畴 ; 源岩 的 干酪根 类 型 以 Ia型 为 主 ,I型和 烃 I Ib型次 之 ( 图 1 。根 据 云 1 泌 29等 l 口 I 见 ) 、 3 4 井8 8块 样 品 镜 质 体 反 射 率 检 测 结 果 , 深 度 为 在
2 1 地质 条件 .
1 地 质 背 景
1 1 凹陷演 化简 史 .
从油气成藏条件和存 在特征看 , 构成油气成 藏体 系的要素包括流体 ( 气 、 )和围岩 ( 油、 水 烃 源岩 、 储层及盖层 ) 两部分 , 但从成藏 机理分析 , 油气藏的形成必须具备物质来源 、 输送途径和存 在空 间 3个 方 面 J 。泌 阳 凹陷东 南部 的深 凹 区是
维普资讯

第 l 第 1期 4卷
块 月
F L.I C I AU TB | K O L& G SFE D 0 A I L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层序地层学与隐蔽油气藏研究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层序地层学与隐蔽油气藏研究

文章编号:1001-6112(2008)01-0047-05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层序地层学与隐蔽油气藏研究李海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51)摘要:运用T )R 旋回基本理论,结合地震剖面反射特征和层序地层学以及区域连井剖面层序地层学解释,建立了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古近系3级层序地层格架,将该区古近系核桃园组)廖庄组划分为1个Ñ级T )R 旋回和4个Ò级T )R 旋回,并将核桃园组进一步划分为9个Ó级T )R 旋回,并进一步分析了泌阳凹陷T )R 旋回层序中的沉积体系与沉积层序模式。

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对泌阳凹陷隐蔽油气藏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发现其分布受凹陷地质构造与沉积特征控制,具有明显的分带性。

同时结合本地区的生、储、盖组合,对泌阳凹陷油气藏进行了综合评价,指出了有利区带和有利勘探方向。

关键词:T )R 旋回;层序地层学;沉积体系;隐蔽油气藏;泌阳凹陷;南襄盆地中图分类号:T E121.3 文献标识码:ASTUDY OF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SUBTLERESERVOIRS IN THE BIYANG SAG OF THE NANXIANG BASINLi H aihua(Wux i Resear ch I nstitute of Petr oleum Geology ,R esearch I nstitute of Petr oleum Ex p lor ationand P ro duction,SI N OPEC,Wux i ,J iangsu 214151,China)Abstract:Based on T -R cy cle theor y,combined w ith seismic pro file reflec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se -quence stratig raphic analysis as well as local w ell pro file sequence stratig raphic analy sis,it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e 3-g rade sequence str atigr aphic framew orks in the Low er T er tiary,the Biyang Sag,the Nanx iang Basin.The H etaoy uan and Liaozhuang Fo rmatio ns of the Low er T er tiary in the Biyang Sag ar e divided into 1Ñ-grade T -R cy cle and 4Ò-grade T -R cy cles.The H etaoy uan Fo rmation is subd-i v ided into 9Ó-g rade T -R cy cles.Sedimentary system and sedim entary sequence patterns in T-R cy -cles in the Biyang Sag ar e analyzed.Studies of the distributio n pattern of subtle reser voirs in the Biyang Sag indicate that,subtle reser voirs ar e zo ned controlled by g eo logic structure and sedimentary character -istics.T 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of o il g eneratio n,accum ulation and ov er lying for matio n in the region,the favorable exploration targets in the sag are predicted.Key words:T -R cycle;sequence stratig raphy;sedimentary system;subtle reserv oir;the Biyang Sag;the Nanxiang Basin泌阳凹陷属南襄盆地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位于河南省南部的唐河县和泌阳县境内,南部和东部紧靠桐柏山,北邻社旗断凸,西以唐河低断凸与南阳凹陷分隔,东北部毗连伏牛山,平面上呈扇形展布,面积约1000km 2。

第六章油气分布规律及成藏模式研究

第六章油气分布规律及成藏模式研究

6 油气分布规律及成藏模式研究多年来,泌阳凹陷作为“小而肥”的典型而广为人知,各方面的基础研究工作比较充分,但是随着油气成藏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油田的勘探方向不断改变。

目前,在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寻找陡坡砂砾岩体形成的各类岩性油气藏成为该带的主要方向,与整个凹陷相比较,这一区带的成藏主控因素研究并不成熟,油气分布规律并不十分清楚,还没有一个成熟的油气成藏模式指导该区带的勘探,所以,分析这一区带的油气成藏规律,是指导下一步陡坡带油气勘探的关键。

6.1 成藏条件6.1.1储层发育特征6.1.1.1.储层概述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自西向东发现双河油田、赵凹—安棚油田和下二门油田。

双河油田、赵凹—安棚油田储层主要为核三段扇三角洲砂体,下二门油田储层主要为核二段侯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

双河油田储层为平氏扇三角洲砂体,纵向上基本包括了核三段所有砂组。

具有岩性粗、分选差、成熟度低、横向变化大、非均质强的特点。

靠近边界断裂的扇三角洲近源水下分支河道为块状砂砾和泥质的混杂堆积,泥岩隔层薄,储集性能差,含油情况不好。

扇体中部为远源水下分支河道和河道间沉积,岩性主要为砾状砂岩,储集物性变化较大:孔隙度33.71~0.97%,平均18.34%,渗透率0.01~15.8×10-3μm2,平均0.9658×10-3μm2。

扇端砂岩厚度变薄,岩性以细砂岩为主,物性较好,孔隙度15~20%,渗透率0.14~2.0×10-3μm2。

赵凹—安棚油田物源为平氏扇三角洲和栗园扇三角洲砂体,西北部赵凹地区储层主要为中深度层系的平氏扇三角洲砂体,岩性和物性与双河油田东部相似,南部安棚油田储层主要是栗园扇三角洲砂体,主要发育在核三下亚段,垂向上,随着时代的更新(从大仓房组至核三上亚段),石英含量由41.00%增加到68.49%,岩屑含量由39.90%减少到13.24%,长石含量相对比较稳定(15%~20%)。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油气藏形成条件及聚集规律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油气藏形成条件及聚集规律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油气藏形成条件及聚集规律
王敏;秦伟军;赵追;余培湘
【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年(卷),期】2001(022)002
【摘要】泌阳凹陷是南襄盆地中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为一南断北超式箕状凹陷。

核桃园组沉积时期为凹陷的主要断陷期,深凹区形成了巨厚的生储盖组合及3大
类9亚类油气藏。

目前发现的油气藏均围绕生油凹陷呈环状分布,由浅至深,分
别为稠油、正常油和凝析气藏。

因凹陷北部为一长期抬升的继承性斜坡,为油气大规模运移的指向区,所以该区为油气的主要富集区。

区内的两组断裂为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遮挡条件,有利于形成断鼻、断块油藏。

核桃园组三段的厚层泥岩为该凹陷的区域性盖层,油气藏均分布于此泥岩段之下
【总页数】4页(P169-172)
【作者】王敏;秦伟军;赵追;余培湘
【作者单位】河南石油勘探局,;河南石油勘探局,;河南石油勘探局,;河南石油勘探局,【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2.3+1
【相关文献】
1.缝网压裂液体系现场应用比较——以南襄盆地泌阳凹陷页岩油气藏压裂改造为例[J], 黄朝阳;胡小琴;孙国辉
2.南襄盆地泌阳凹陷陆相页岩气形成条件研究 [J], 陈祥;严永新;章新文;刘洪涛;薛
秀丽;罗曦
3.南襄盆地泌阳凹陷隐蔽油气藏模式与富集规律 [J], 蔡佳;罗家群;甘华军;陈少平
4.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层序地层学与隐蔽油气藏研究 [J], 李海华
5.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隐蔽油气藏形成与分布 [J], 温志新;王红漫;陈春强;胡咏;李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泌阳凹陷深层系油气成藏样式

泌阳凹陷深层系油气成藏样式

泌阳凹陷深层系油气成藏样式
罗家群
【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年(卷),期】2003(024)001
【摘要】泌阳凹陷深层系油气藏主要发育于该凹陷东南部深凹区的核桃园组三段下亚段,其成藏样式可分为安棚-赵凹型和下二门型两种主要类型.安棚-赵凹型油气藏样式的最大特点是油气具3期充注过程,且以中、晚期为主成藏期.下二门型油气藏的形成经历了形成破坏再形成的过程,核桃园组一段和廖庄组沉积时期形成早期背斜油气藏,但在廖庄组沉积末期,因构造运动的影响油气藏遭受改造或破坏,至上寺组沉积末期,形成现今油气藏格局.除上述两种主要样式外,该区还可能存在砂岩透镜体岩性油气藏和深盆油气藏.
【总页数】3页(P55-57)
【作者】罗家群
【作者单位】河南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河南南阳,4731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12.41
【相关文献】
1.泌阳凹陷深层系油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方向分析 [J], 程学峰;曾小阳;吕金博;王新颖
2.南襄盆地泌阳凹陷油气成藏作用及成藏模式 [J], 秦伟军;林社卿;程哲;金晓辉;徐
向华;朱又红
3.南襄盆地泌阳凹陷赵凹安棚油田深盆油(气)藏 [J], 胡望水;李宗贤;黄玉欣;邱荣华;王敏;杨道庆;夏东领
4.泌阳凹陷古城油田油气成藏模式研究 [J], 黄艳辉;高先志;刘震;林社卿;罗家群;朱颜
5.泌阳凹陷梨树凹区块油气成藏期次与成藏过程 [J], 罗家群;蒲洪果;李丽娟;朱伟鸿;钟家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河南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油气藏特征及勘探技术

河南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油气藏特征及勘探技术

河南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油气藏特征及勘探技术全杰【摘要】河南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平行于边界断裂,北边紧邻深凹生油区,油源丰富.该带发育有岩性侧缘尖灭圈闭、扇内小型岩性圈闭、断层+岩性圈闭以及基岩内幕圈闭;实钻在砂砾岩体、基岩层发现油气显示,并试获工业油流,砂砾岩层厚度大、有效厚度薄、物性差、油层产量低;从北向南油层埋藏深度逐渐变浅,原油性质相应变差,南边有稠油油藏.准确落实圈闭分布,综合研究砂砾岩体、基岩层油气聚集规律是勘探成功的关键.不断完善的三维地震构造解释、测井、现场录井、井筒及油气层保护等技术,提高了南部陡坡带油气勘探效益.【期刊名称】《四川地质学报》【年(卷),期】2010(030)001【总页数】3页(P101-103)【关键词】圈闭;油气藏特征;勘探技术;河南泌阳凹陷【作者】全杰【作者单位】中石化东北油气分公司,长春13006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0.2泌阳凹陷基地为秦岭褶皱带元古界变质岩,沉积盖层主要为新生界,厚约8 000m,地层自下而上为玉皇顶组、大仓房组、核桃园组、廖庄组、上第三系上寺组、第四系平原组。

其中,下第三系构成一个完整的沉积旋回,其中部的核桃园组是主要含油气目的层。

根据沉积构造、油气藏分布特征以及现今的构造格局,泌阳凹陷可划分为南部陡坡带、中部深凹带、北部斜坡带,南部陡坡带勘探程度相对较低,是近年勘探的重点。

1 南部陡坡带石油地质特征南部陡坡带北边紧邻深凹生油区,油源丰富,边界断裂以及发育的同生断层是油气的主要运移通道,运移距离近,有圈闭即可成藏。

陡坡带北缘曾布井钻探,南边多为新钻探井,实钻岩性较粗、分选差,多为细砂岩、含砾砂岩、砂状砾岩,胶结致密。

岩屑录井油气显示以荧光、油迹、油斑为主,含油岩屑占定名岩屑含量一般不超过30%,荧光颜色多黄色、暗黄色;气测录井有异常,异常绝对值不高,但相对幅度能到3倍以上,组分齐全,槽面无油花和气泡;地化录井分析数据Pg小于12mg/g,TPI在0.5~0.8之间变化。

泌阳凹陷下二门油田烃类包裹体特征及油气成藏期次分析

泌阳凹陷下二门油田烃类包裹体特征及油气成藏期次分析

主矿 物 的矿 物 岩 石 学 分析 及 其他 成 藏 期 次 分析 方法 结 合使 用 ,才 能 使 分 析 结果 更 客 观 可 信 。
[ 键 词 ] 烃 类包 裹 体 ;成 藏期 次 ; 油 气 成 藏 ; 泌 阳 凹 陷 ; 下 二 门油 田 关 [ 图分类号]T l21 中 E 2 . [ 献标识码]A 文 [ 章 编 号 ] 1 0 9 5 (0 0 6 0 0— 5 文 0 0— 7 2 2 1 )O —04 0
泌 阳 凹 陷 下 二 门 油 田烃 类 包 裹 体 特 征 及 油 气 成 藏 期 次 分 析
吕 明久 ( 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勘探事业部, 中 河南 南阳433) 712
[ 要 ] 通 过 采 集 泌 阳 凹 陷下 二 门 油 田古 近 系核 三段 岩 心 样 品 ,对 其 中烃 类 包 裹 体 进 行 了岩 矿 分 析 、荧 光 分 摘
1 8 1个 ( 8 5 。包 裹体样 品采 集 的是新 鲜 、未经 风化 的岩石 、矿 物 、单 矿 物标 本 。根据所 测项 目 9 井 2 0 m) 不 同 ,磨制 了两 套薄 片 。普通 薄片 标 准厚 度 3 u 0 m,这 是 因 为 大 多数 包 裹 体 小 于 1 u 0 m,所 以 可 以充 分 利用 薄片光 学性 质进 行宿 主矿 物 、包裹 体岩 相学 的观 察研 究 。此外 ,为 了进 行荧 光 观察 ,粘 薄片采 用 了 无 机胶 。显 微测 温两 面抛 光 片 ,厚 度 主 要 由宿 主矿 物 的透 明度 决 定 ,一 般 在 0 1 1 0 . ~ . mm 之 间 ,石 英
砂岩 片较 厚些 ( 1 约 mm) 。
流体包 裹体 偏 光 、荧 光特 征观 察 、均一 温度 测定 是 在 核 工业 部 北 京 地质 研 究 所进 行 ,使 用 了 L i ec a D MR X HC研 究级 透一 射光 荧光 显微镜 和 Ln a THMS G6 0型泠 热 台 ( 度分 辨率 0 1 反 ik m — 0 温 . ℃) 上进行 的 ,均一 温度 法测 温精 度 ±1 。分析 方 法 和依 据 为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行 业 标 准 E / 1 5 1 9 矿 物 流 ℃ J T1 0 ~ 9 9《 体包 裹体 温度 的测 定 》 。

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核三段砂体沉积和油气分布特征

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核三段砂体沉积和油气分布特征

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核三段砂体沉积和油气分布特征摘要: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核三段发育有三种不同类型的沉积砂体:扇三角洲砂体,辨状河三角洲砂体,曲流河三角洲砂体。

不同类型的砂体分布在凹陷区域的不同位置,受物源等地质条件的影响,其砂体沉积特征及储集性能和油气的分布均具有明显的差异。

本文通过岩石组成、层理类型、内部相带的发育情况等方面阐述了三种类型的沉积砂体特征,并进一步对三种沉积砂岩的储集性能及其油气分布做了论述。

论文关键词:泌阳凹陷,砂体沉积,储集性能,油气分布泌阳凹陷是南襄盆地的一个次级凹陷,位于河南省南部唐河与泌阳县之间,其基底属于秦岭褶皱带的褶皱基底,新生代由于受南部北西西向的唐河—栗园断裂和东部北东向的泌阳—栗园断裂的共同作用,形成了南陡北缓的扇形箕状断陷盆地。

凹陷总面积1000 km2,有效勘探面积800km2,中、新生界沉积岩厚度达8000m,其中油源岩的最大厚度为2200m。

根据凹陷的古构造地貌特征和现今构造格局,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带:南部陡坡带、中部深凹带和北部斜坡带(图1)。

2 砂体分布特征泌阳凹陷属于断陷湖盆,因其南缘和东缘长期受北西向及北东向断裂张性活动控制,形成南深北浅的箕状,沉降中心和沉积中心偏向东南部安棚—安店一带。

核三段时期,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沿边界断裂带下盘一侧发育了平氏,杨桥,侯庄,古城,井楼,长桥,桂岸等一系列的不同类型的砂体。

通过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根据录井资料、测井资料、地震资料、分析化验资料和古生物资料的分析,对该地区的砂体类型可以归纳为以下3种:扇三角洲砂体,辨状河三角洲砂体,曲流河三角洲砂体。

扇三角洲砂体扇三角洲主要发育于靠近南部边界断层的陡坡带,如井楼,长桥,桂岸,平氏,杨桥形成扇三角洲群,在东部边界断层梨树凹,下二门一带也有扇三角洲分布。

其中平氏扇三角洲沉积规模最大,相带发育比较完整,且双河,赵凹等主力油田也与该砂体的储性有关系。

该地区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前缘和前扇三角洲亚相,扇三角洲平原亚相不发育,根据钻井资料揭示只有泌150井核三段V砂组底部基岩不整合面之上见有一套厚约40m的扇三角洲平原块状砾岩沉积【1】。

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核三段砂体沉积和油气分布特征分析

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核三段砂体沉积和油气分布特征分析
况等 的分 析 , 阐述 了 3种 类 型 沉 积 砂体 的 特 征 ,并 进 一 步 对 3种 沉 积 砂 岩 的储 集 性 能 及 其 油 气 分 布 进 行 论 述 ,从 而 为该 地 区的 油 气 勘 探 开 发提 供 依 据 。
[ 关键 词 ] 砂 体 沉 积 ;储 集 性 能 ;油 气 分 布 ; 泌 阳 凹 陷
泌 阳 凹 陷南 部 陡坡 带核 三段 砂体 沉 积 和油气 分 布 特征 分 析
刘 良 刚 ,罗 顺 社 ,刘 启亮 ,伍 媛 (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 学院, 湖北削州442) 30 3
[ 要 ] 泌 阳 凹 陷 南部 陡坡 带 核 三 段 发 育 了 3种 不 同 类 型 的 沉 积 砂 体 :扇 三 角 洲砂 体 、 辫 状 河 三 角 洲 砂 摘 体 、 曲流 河 三 角 洲 砂体 。 不 同类 型 的 砂 体 分 布 在 凹 陷 区域 的 不 同位 置 , 受 物 源 等 地 质 条 件 的 影 响 ,其 砂 体 沉 积 特 征 及 储 集 性 能和 油气 的分 布 均 有 明 显 的 差 异 。 通 过 对 岩 石 组 成 、 层 理 类 型 、 内 部 相 带 的 发 育 情
水 下分流 河道沉积 、水下 分流河 道间沉 积及河 口砂坝 、席 状砂沉 积组成 。碎 屑流为平 原环境 中灾害事 件 形 成 的泥 石流在水 下 的延 伸 ,其沉 积特征 类似 于泥 石流沉 积 ,但颜 色 多 为浅灰 一 色 。其 由砾岩 、砂砾 灰 岩 构成 ,砾石大小 不等 ,分选差 ,含 量在 4 %~6 左右 ,其 填 隙物 为不 等粒 砂 级颗 粒 及 泥质 。水 下 0 O
2 1 扇 三 角 洲 砂 体 .
扇 三角洲 主要发 育于靠近 南部边界 断层 的陡坡 带 ,如井 楼 、长桥 、桂 岸 、平 氏和杨 桥扇 三 角洲 群 ,

泌阳凹陷深凹区成藏条件分析

泌阳凹陷深凹区成藏条件分析

泌阳凹陷深凹区成藏条件分析摘要本文在分析河南油田2009年重点勘探区块毕店——张厂地区录井及电性显示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录井异常显示层的划分标准以及常规地质录井、气测、地化、电性等适应本区特点一些解释评价方法。

关键词毕店;解释;显示级别;地化0 引言泌阳凹陷位于河南省南部的唐河县与泌阳县境内,是南襄盆地中的一个中新生代富含油气的次级小型断陷,面积约1 000km2。

凹陷被北西向栗园—唐河断裂和北东向栗园—泌阳断裂所挟持,形成南深北浅的箕状形态。

构造格局大体可划分为南部陡坡带、中部深凹区、北部斜坡带3部分,局部构造以鼻状构造为主,背斜构造较少。

经过30年的勘探,已相继发现了双河、下二门、赵凹、井楼、王集、新庄、古城等油田,但这些油田主要集中在陡坡带和斜坡区。

虽然泌阳凹资源探明率达到72.1%,但近年的勘探不断有新的发现,并且中部深凹区不论井网密度很低,尚未有大的发现,因此泌阳凹陷中部深凹区成为河南油田希望之所在。

本文对深凹区成藏匿条件进行简单的探讨,望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1 成藏条件分析1.1 油源条件分析1.1.1 生烃条件良好泌阳凹陷深凹区既是沉降中心,也是沉积中心,同时又是生油中心,沉积了一套巨厚的烃源岩系。

这套巨厚的烃源岩系最厚达350m,分布面积达860km2,有机质丰度高(有机碳平均含量为1.77%,氯仿沥青“A”平均含量为0.2167%),母质类型好(干酪根类型以Ⅰ型和Ⅱa型为主,Ⅱb型次之,而Ⅲ型者极少),地温梯度高(平均为 4.1℃/100m),生油门限浅(1 600m),因此具有十分优越的生油条件,油源十分丰富。

1.1.2 油气显示良好1)岩屑录井显示良好统计本区三口探索井,共发现显示187.5m/25层,其中油浸级4.0m/1层,油斑级32.8m/13层,油迹级18.5m/8层,荧光级13.0m/4层。

2)钻井过程中槽面油气显示活跃本区多井在钻井过程槽面均见到油花气泡。

其中BD井气测异常:∑C:6.43%↑99.83%,C1:1.202%↑84.54%,该层钻井液静止时间18h,计算油气上窜速度19.6m/h。

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隐蔽油气藏形成条件与勘探技术

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隐蔽油气藏形成条件与勘探技术

早期构造的隆起幅度 ,同时又形成 了一 系列 后期 反转 构造 ,如栗 园 、梨树 凹、老 高店 鼻状 构造 。与前 述 同沉积 构造相
比 .此 类 构 造 规 模 较 小 ,且 仅 发 育 在 核 二 段 以上 地 层 。
由此可见 ,在多期构造运动体系 中 ,沿南部陡坡带 形成 了多种类型 的局部构造 ,而局部构 造 的发育部位 也是陡坡砂
[ 关键词]泌 阳凹陷;隐蔽油气藏 ;勘探 技术;构造演化 ;输导体 系;圈闭识别 [ 中图分类号]T l 2 3 E 3 . [ E 2. ;T l 2 1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 0 —9 5 (0 7 5 0 3 3 0 0 7 2 2 0 )0 —0 6 —0
泌 阳 凹 陷 位 于南 襄 盆 地 东 部 ,为 一 单 断 箕 状 扇 型 凹 陷 ,具 有 多 物 源 、沉 积 一 沉 降 中心 继 承 性 发 育 的 沉 积 格 局 和 演 变 历 史 .核 桃 园组 优 质 烃 源岩 持 续 发 育 ,油 气 藏 的 形 成 与 分 布 复 杂 且 具 有 多 样 性 ,在 造 就 了 油 气 富 集 、勘 探 潜 力 巨大 等有
维普资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石油 天然 气 学 报 ( 江汉 石 油 学 院 学 报 ) 20 年 1 月 第 2 卷 第 5 07 0 9 期 Jun l f ]a dG sT cn lg (. P) O t20 V 1 9 N . o ra o I n a eh o y J J I 0 o c.07 o 2 o5 .
利地 质条件的同 时,也 决定 了复 杂 和 隐蔽 油 气 藏 勘 探认 识 的深 化 上存 在 着 较 大 难 度 ,对 此前 人 也 进 行 了积 极 的探 索 。近年来 ,以隐蔽油气 藏形 成机制为代 表的勘探理论 的发展 ,以及 以高分辨 率三维 地震 和隐蔽油 气藏识别技 术为 代表 的勘探配套技 术的进步 ,较好地解决 了现阶段 隐蔽 油气 藏勘探 的认 识和手段问题 ,并 在泌 阳凹 陷南 部陡坡带 隐蔽 油

泌阳凹陷古城油田油气成藏过程分析及勘探方向

泌阳凹陷古城油田油气成藏过程分析及勘探方向
; 中国石油勘探 20 年第3 06 期 3 0
维普资讯
戈系 I
箍甚垃造{i 条件 々 . 域盖 仨 断曷一 和棚7 封 r 生挡 f 共 曲成 1 占城 汕…f 越的封 遮 条什 1 凤 . J c . 』 镇组 为区域・. 1 箍展 .. j斜址浅 层} 械得以 像仃 匈成 I h 的 城J 计盖条 件,北尔 北 向 组断 的笈 宵为汕 藏的嘭戍提供 J良好1 f] 越 条件 另外 , '  ̄向 6l Ji 凹陷的北
维普资讯
泌阳凹陷古城油田油气成藏过程分析及勘探方向
贾庆 素 尹 伟 夏东领 金 辉。
(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 究院 ,北京 10 8 ;2 1 0 0 3 河南 油田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河南省南阳市 433 ; 7 12 3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 公司第一采油厂油 田地质研 究所 ,河北省任丘市 0 2 5 ) 6 5 2


口l { h i s 1d r io l i sn c
嗣 j 带地晨剥蚀 厄均严 程, 藏遭受破坏 . 地提 斜坡 t I 油 受
水的氧化 物 降解怍川 i 变硼 从而 斜坡边缘 形 h i 成特 有1 椭油#f 条什 勺 堵 t 戍械 条件厦其 问 配 是系分析挂础 } 乖史 l - .
抖蝌包裹体样品洲 式 粜计汕气成瘟蛐次世行 r 析 4 结 廿 时 结 台烃 等 烃 唑艇拟 、 汕源对比 I 构造 演化 它
苛析结 .分{汕 ( 移 屯 方 .削忻油 气成域J 开 武 』
程,建立汕气成蔽模 J 此 蛙 { 埘 勘探潜 /. 七 L. 3 ̄ i f 分析,指 5 r 下步 勘探宵干j _
古油藏的破坏和核三上亚段生成 的成熟油气大规模快速充注,驱替核三下亚段生成的油气 , 形成 了大量断块 、断鼻油气 藏 ,奠定 了现今古城油田油气分布格局 ( 第二期充注成藏 ) ;晚喜马拉雅期 ( 新近纪凤凰镇末期)构造运动导致第一、第 二期形成油气藏 的调整和少量高成熟油气的再 次充注 ,形成 了现今的古城油 田 ( 第三期充注成藏 ) 。

泌阳凹陷陆相页岩油气成藏条件_陈祥

泌阳凹陷陆相页岩油气成藏条件_陈祥
石油毛天然戈比欢
第3 2 卷 第4 期
OI L & G A S G E O LO G Y
2011 年 8 月
文章编号 : 0253 一 9985 (2011)04 一 0568 一 09
泌 阳凹陷陆相 页岩油气成藏条件
陈 祥, 王 敏, 严永 新, 章 新文, 罗 曦 ,张 永华
( 中国石化 河南油田分公 司 , 河南 南阳 4 7 313 2 )
A c cu m u l a tion co n d iti ons f o r co n tin en tal sh a le 0 11 a n d ga s i n th e B iy an g D eP ressio n
C h e n X ia n g , W a n g M in , Y an Y on g x i n , Z hang X i n w en , L u o X i an d Z h an g Y o n g h u a
sy m b iotie w it h g as . T h e d ata g ath e red f o m g eolo g i r e al ex p e rim e n t s , w ell l o g gin g , ete . , a r e
u sed to an a lyze
sh a le d istr i b u tio n , o rg an i e g eo eh e m ie al f e a tu r e s , re ser v oi r e h araete r i sti e s a n d se alin g eo n d ition s of A S I . R esu lts
that the D epression has great shale 01 1 and gas explorati on potential (about 0 .54 billi on tons of sh ale 01 1&

泌阳凹陷安棚深层系储层特征及油气分布规律

泌阳凹陷安棚深层系储层特征及油气分布规律

第( ,卷第 ,期
邱荣华等 ’ 泌阳凹陷安棚深层系储层特征及油气分布规律
E4 E
加上埋藏较深 ! 经历了长期的压实作用 ! 成岩作用强烈 ! 形成了较为致密的低孔低渗储层 " 但是 ! 扇三 角洲的有利储集相带 # 成岩后期的压溶作用 # 构造裂缝的发育以及烃类流体较早进入储层孔隙等均对储 层物性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 能够有效地改善储层物性 " 同时 ! 油气性质好 ! 使安棚深层系低孔低渗油 气藏成为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工业油气藏 "
邱荣华 ! 陈 祥 ! 伏卫东
河南石油勘探局 ! 河南 南阳 # " $ % & % ’ (
余培湘 ! 孙凤华 ! 陈代林
摘要 *安棚地区位于泌阳凹陷东南部 !来自南部陡坡的扇三角洲砂体由南向北展布 !与继承性发育的鼻状 ) 构造背景配置形成砂岩上倾尖灭圈闭 + 深层系储层经历了强烈的成岩作用 ! 成岩演化阶段进入晚成岩 ,期 !
@ 地质概况
泌阳凹陷是在东秦岭褶皱带上发育起来的一个下第三系箕状断陷 ! 以下第三系核桃园组为主要勘探 目的层 ! 已发现双河 : 下二门等 4个油气田 + 安棚地区位于凹陷东南部 ! 深层系主要指该区核桃园组核 埋深一般大于 03 核三上亚段 (为已经发现并投入 三下亚段至大仓房组上部目的层 " 3 38( !在其上部 " 开 发的赵凹 安棚油田 " 图2 ( +该区早期发育的赵凹 安棚鼻状构造由西北向东南倾没 !来自南部陡坡带 的 栗 园 和平 氏 扇 三 角 洲 砂 体 由 南 向 北 展 布 ! 逐 渐 减 薄尖灭!与鼻 状 构 造 相 配 置 形 成 砂 岩 上 倾 尖 灭 圈闭 +同时 !该区位于或紧邻凹陷生烃中心 !烃源 条件 好 ! 近 源 捕 捉 油 气 形 成 砂 岩 上 倾 尖 灭 油 气

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局部构造及其演化

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局部构造及其演化

泌 阳凹陷是 我 国东部 地 区南 襄盆 地 中的一 个 南 陡北 缓 的 扇形 箕 状 断 陷[ ] 】 ,凹陷 总 面积 1 0 k , 0 0 m。 中 、新 生界 沉积 岩厚 度达 8 0 I 自下 而上 由玉 皇顶组 ( y 、大仓房 组 ( d 、核桃 园组 ( h 和廖 0 0I。 T E ) E ) E )
石油天然 气学报 ( 江汉 石 油 学 院 学报 ) 21 年 1 月 第 3 卷 第 6 00 2 2 期 J u n l f i a dG s eh oo y ( . P ) D c 2 1 V 1 2 N . o r a o l n a c n l O T g JJ I e.0 0 o 3 o 6 .
[ 键 词 ] 泌 阳 凹 陷 ;南 部 陡坡 带 ;鼻 状 构 造 ;构 造 演 化 ;成 藏 模 式 关 [ 中图 分 类 号 ] T 2. El2 3 [ 献标识码]A 文 [ 文章 编 号 ] 10 —9 5 (0 0 6 2 0 4 0 0 7 2 2 1 )0 —0 0 —0
泌 阳 凹 陷 南 部 陡 坡 带 局 部 构 造 及 其 演 化
吴 官 生 ( 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 河南 南阳 433) 712
[ 要 ] 泌 阳凹 陷 中南 部 是 河 南油 田主 力 含 油 区 , 而 南部 陡坡 带 是 近 几 年 勘 探 的重 点地 区。 为 了预 测 该 带 摘
双河 鼻 状构 造 及演 化
双河 鼻状 构造 位于 泌 阳 凹陷西南 部 ,构造形 态 为一 幅度平 缓 由西北 向东 南倾 伏 的鼻状 构造 ,西北 抬 起为 单斜 ,区 内只发育 北东 与西 北 东 两组 断 层 ,构 造 走 向为 NE向 ,鼻 状 构 造 的轴 向为 Nww 向,构 造面 积约 5 k 0 i ,最 大 闭合 高度 4 0 n 5 m。双 河 鼻状 构 造 总体 为 受 唐 河一 园 边界 断裂 控 制 的 滚 动背 斜 构 栗 造 ,鼻状 构造 倾没 端断 层 比较发 育 ,有 2 0多条 正断 层 ,长度 在 2 0 2 5 m, 目前 已发现 油气 主要 聚集 0 70 在鼻 状构 造 、断鼻 和砂 岩上倾 尖 灭复 合 圈闭 中 。从 新采 集 三 维地 震 资料 成 图 分析 ,从 H。 Ⅳ砂 组 至浅 层 具有 背 斜构造 形 态 ,北 翼 宽缓 、南翼 较 陡 ,构 造顶 部 和翼部 为一 系列 伴生 断层 复杂 化 。该 构造 样式 易形 成构 造 与岩性 油 藏 j 。

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油气勘探实例分析

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油气勘探实例分析
维普资讯
-5 Leabharlann 气化 天20 0 7年 1 0月
第2 8卷
第 5期
O L& G SG 0 0 Y I A E L G
文章 编 号 :2 3— 9 5 20 )5— 6 5— 5 0 5 9 8 (0 7 0 0 0 0
泌 阳 凹 陷南 部 陡坡 带 油 气 勘 探 实例 分 析
b u a y ful hr u h s im i r c s i g, n o a c ra n n e re o r p pr sa k d p h m ir to r — o nd r a t t o g es c p o e sn a d lw s e i me td g e fta s, e t c e t g ai n p o s t
A a e s u f hy o a b n e p o a i n i he s ut r c s t dy o dr c r o x l r to n t o he n se p so o e o he Bi a g De e so t e l pe z n f t y n pr s i n
c s ig a d s b l r p ie tf a in a e c rid o tb i g t e r — c u r d 3D e s c d t l a n o t e d s e sn n u t ta d n ii t r a re u y usn h e a q ie s imi aa,e dig t h i— e c o
e n se p so e z n r te l p o e; Bia g De r s in y n p e so
泌 阳凹陷是 在东秦 岭褶 皱上形 成 的一个 中 、 新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隐蔽油气藏模式与富集规律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隐蔽油气藏模式与富集规律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隐蔽油气藏模式与富集规律蔡佳;罗家群;甘华军;陈少平【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09(031)003【摘要】南襄盆地泌阳凹陷的形成和发展受控于南部2组深大断裂;优越的生油条件提供了丰富的油源,砂体发育,储集条件良好,有利的生储盖组合与多种圈闭模式配置关系良好,成藏条件十分优越.其隐蔽油气藏类型繁多,可划分为5类19种.平面上,受生油凹陷控制,呈环带状分布;纵向上,受温度、压力控制.其油气富集规律特点有:边界大断裂位移变换段是寻找大规模砂岩上倾尖灭油气藏的有利地区;继承性的沉积-构造斜坡是油气大规模运移的指向区,鼻状隆起是油气富集带;深凹区有利于寻找低位扇、白云岩油气藏和深盆油气藏;边界大断裂的两端受其几何样式影响,易形成滚动背斜油气藏.【总页数】6页(P244-248,252)【作者】蔡佳;罗家群;甘华军;陈少平【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研究院,河南,南阳,473132;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武汉,430074;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研究中心,北京,1000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3【相关文献】1.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层序地层学与隐蔽油气藏研究 [J], 李海华2.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隐蔽油气藏形成与分布 [J], 温志新;王红漫;陈春强;胡咏;李辉3.南襄盆地泌阳凹陷油气成藏作用及成藏模式 [J], 秦伟军;林社卿;程哲;金晓辉;徐向华;朱又红4.南襄盆地泌阳凹陷与南阳凹陷油气地质特征类比及勘探启示 [J], 李智;张志业;何登发;李岩;黎腾5.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和南阳凹陷油气勘探历程与启示 [J], 袁玉哲;罗家群;朱颜;刘桂兰;李磊;余梦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泌阳凹陷安棚地区油气成藏条件及富集主控因素

泌阳凹陷安棚地区油气成藏条件及富集主控因素

泌阳凹陷安棚地区油气成藏条件及富集主控因素蔡佳;王华;罗家群【摘要】泌阳凹陷为—东秦岭褶皱带上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箕状断陷.安棚地区位于该凹陷东南部,来自南部陡坡带的扇三角洲砂体与安棚鼻状构造配置形成以砂岩上倾尖灭为主要圈闭类型的油气藏.油气储层成岩演化阶段进入晚成岩B期,成岩作用较强,储层物性较差,具低孔低渗特征.但沿鼻状构造的轴部微裂缝较发育,改善了储层储集性能.研究认为,丰富的油源,良好的构造背景,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早期形成的圈闭等地质条件是安棚地区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期刊名称】《四川地质学报》【年(卷),期】2011(031)004【总页数】6页(P402-407)【关键词】泌阳凹陷;油气成藏条件;富集主控因素;安棚地区【作者】蔡佳;王华;罗家群【作者单位】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100027;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中国石化河南油田研究院,河南南阳4731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图1 泌阳凹陷安棚地区位置图泌阳凹陷位于豫西南的唐河县与泌阳县之间,属南襄盆地的一个次级凹陷,面积约1 000km2。

它是在东秦岭褶皱带上发育起来的一个中新生代断陷湖盆,其形成演化受控于凹陷南部北西西向的唐河—栗园断裂和北北东向的栗园—泌阳断裂,平面上为扇形,纵向上为南深北浅的箕状。

据其构造特征将其自北而南划分为三个带:南部陡坡带、中部深凹带和北部斜坡带。

主要勘探目的层系下第三系,沉积最大厚度达8 000m。

其自下而上划分为玉皇顶组—大仓房组、核桃园组及廖庄组。

其中核桃园组是晚始新世湖盆稳定沉积阶段的产物,以较深湖相灰色泥岩、砂岩为主,夹白云岩,为凹陷的主要含油气层段。

生油层最大厚度为2 000m,各项生油指标具一类凹陷特征,属含油气丰富的小型凹陷。

目前共发现9个油田,累计探明储量约2.0×108t,曾以“小而肥”著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 n 2 l u ..O O
南襄盆地泌 阳 凹陷南部 陡坡带油气成藏 过程分析
夏 东领 。 尹 伟 李 治。 , ,
( . 国石 油化 工 股 份 有 限公 司 石 油 勘 探 开 发 研 究 院 , 京 1中 北 108 ; 0 0 3 2 中 国石 油 大 学 , 京 1 2 2 ; . 京 能 源 之 星 科 技 有 限 公 司 , 京 1 0 8 ) . 北 0203北 北 0 0 5
2 C ia U iest f Perl m ,B iig 1 2 2 ,C ia;3 Be igEnr y Sa eh,L d , iig 10 8 , ia) . hn nv ri o y toe u ejn 0 2 0 hn . in j eg trTc t . Bejn 00 5 Chn
关 键 词 : 藏 期 次 ; 藏 过 程 ; 部 陡 坡 带 ; 阳 凹 陷 ; 襄 盆 地 成 成 南 泌 南
中图 分 类 号 : El 2 3 T 2 . 文献标识码 : A
H YDRoCARBoN ACCUM ULATI oN PRoCES N SI
S oUTH TEEP LoPE ,BI S S YANG AG ,NANXI S ANG BAS N I
X i a Don i ,Y i e , LiZhi glng nW i 。
( . N OPEC 1 SI Expl r to n o ci n Re e r h I s i t ,Bej n 0 0 3 o a i n a d Pr du to sa c n tt e u i i g 1 0 8 ,C i a; hn
摘 要 : 源 岩 及 构 造 演 化 历 史 控 制 了南 襄 盆 地 泌 阳 凹 陷 南 部 陡 坡 带 油 气 的 成 藏 与 演 化 。古 近 系 核 桃 园组 核 二 段 沉 积 时 期 一 核 一 烃 段 沉 积 末 期 , 气 小 规 模 充 注 , 成 早期 古 油 藏 ; 庄 组 沉 积 末 期 , 造 抬 升 , 气 大 规 模 充 注 , 成 中期 南 部 陡 坡 油 气 聚集 带 , 油 形 廖 构 油 形 是 南 部 陡坡 带 核 三 段 原 生 油 气 藏 的 主要 成 藏 期 ; 近 系 凤 凰 镇 组 沉 积 末 期 , 喜 马 拉 雅 期 构 造 运 动 导 致 部 分 早 、 期 古 油 藏 遭 受 破 新 晚 中
a e s rbu i n o l o r s r is du o lt i a a n t c o c m o e e tl t e e e I — nd r dit i to fpae — e e vo r e t a e H m l ya e t ni v m nt a a e N og n . n ge ne a1 i i hee ry a i dl plfs d i a eEh r . t st a l nd m d e u it urng l t 一 Eh fPa e ge 。o l o ne whih c nt o i a a C U— c o r lo l nd g s a C
rng s a e ofe ry Pa e ge . The s lo s c d r i a a e e v i s a e f r e b e t u ton i t g a l l o ne ha l w e on a y o l nd g s r s r o r r o m d y d s r c i
Absr c t a t:Ev u i n h s or yd oc r o o c oc nd t c on c m i a e dr c r on a c ol to i t y ofh r a b n s ur e r ks a e t i sdo n t shy o a b c um u a l— to n t ou h s e p s o ft y ng Sa i n i he s t t e l pe o heBi a g,t nx a g Basn I he s o ,e ry pae — e e v r he Na i n i . n t l pe a l l o r s r ois a e f r d by s a ls a e hy o a b ha gi rng t e l t 一 Eh fPa e ge e r o me m l c l dr c r on c r ng du i h a e Eh — o l o n .The mi l y dd eke
第 3 2卷 第 3期 21 0 0年 6月
文 章 编 号 :0 1 6 1 (0 0 0 - 0 4 -0 1 0 — 1 2 2 1 j32 7 5
石 油 雾 驺 惦 届
PETROLEUM GEoLoGY & EXPERI ENT M
Vo. 1 32. No. 3
r s r ois o e e v r f Eh。a ef r e ea i e y l r rv l m eofhy oc r n c r i rng t a e Elupl — r o m d by r l tv l a ge o u dr a bo ha g ng du i hel t i f
坏 与 调 整 , 形 成 浅层 次 生 油气 藏 的 时期 。 总 体 而 言 , 、 期 隆 起 背 景 控 制 南 部 陡坡 带 的 油 气 富 集 , 期 构 造 调 整 决 定 南 部 陡 是 早 中 晚 坡 带 的油 气 分 布 。南 部 陡 坡 带浅 层 系发 育 的 小规 模 隆起 构造 、 型 隆 起 构 造 翼 部 发 育 的 岩 性 圈 闭 及 基 岩 裂 缝 型 圈 闭 , 下 一 步 大 是 油 气 勘 探 值 得 重 视 的 目标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