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害虫防治原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害虫防治原理
第三、潜在性害虫(植食性中占80-90%)
第四、迁移性害虫 第五、非害虫
三、虫害形成的条件
环境
(1)虫源。 (2)一定的害虫种群数量(适宜环境)。
虫害
(3)适宜的寄主和敏感的生育期。
害虫
寄主
第二节 害虫防治的生态学原理
一、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 ecosystem(也称自然生态系统)
同一受害水平在不同作wenku.baidu.com品种、不同生育阶段、不同环境条件 下,产量损失可能不同。
一种作物有多种害虫同时危害时,相互作用会更加复杂。
四、经济阈值(Economic threshold,ET)—行动阈值或防治指标
(1)概念 采取防治措施防止害虫种群增长到经济受害允许水平的密度。
通常情况下,经济阈值在红线范围内,是一个区间,其大小 取决于措施的速效程度、防治效果和生态因素的控制力。
第四节 农业昆虫(螨)的调查与预测预报
农业昆虫调查即对某地一定时间的虫情和虫害状况进行实 地调查。它是一切农业昆虫研究的基础,最终目的是为害虫防 治的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一、农业昆虫的调查内容与方法
一、昆虫田间分布型和调查方法 1、昆虫田间分布型
昆虫种群分布型包括田间的水平和垂直分布。
它是昆虫对生态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它和寄主作物种类 及播种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是决定选用何种取样方法的基础。 只有采用正确的取样方法调查昆虫种群,才能获得较准确的结 果。
第三、r和k类生态对策害虫的一般特征
2、害虫生态对策在防治上的意义
A、r-类害虫(种群数量变动特点、自然控制程度、防治方法) B、k-类害虫 C、中间型害虫
第三节 害虫防治的经济学原理
一、害虫对作物的经济为害 (一)害虫为害的主要方式 (二)与害虫为害程度有关的因素 (1)害虫的种类及种群密度 (2)作物的种类及危害部位
1、害虫对作物收获部分的危害(直接危害)见下图:
当害虫直接为害作物的收 获部位时,往往呈现右图的情 况,作物损失与害虫为害呈近 似直线关系。
如当饲料作物受害虫为害 时,摄食量即减产量,为害量 和减产量呈直线关系。类似的 还有蛀果害虫桃小等,食叶害 虫菜青虫等。
事实上害虫和作物的种类很多,害虫的为害特性和作物的受害生理 都比较复杂,而且它们都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害虫为害和作物损 失间的关系要复杂得多。
植物
蚜虫
瓢虫
简单食物链
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
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 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2、生物种群与生物群落
生物种群:一定生活环境内生活的同种生物所 有个体的总称。
生物群落:一定生活环境内生活的各种生物种 群的总称。
1、影响害虫种群增长的环境因素 可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也可根据与密度是否有关分为:密度制约型和非密度制约型
影响害虫种群增长的环境因素
七、害虫的生态对策 1、生态对策的类型及特征 第一、生态对策的概念:昆虫在生境中,经自然选择,获得的 对不同环境条件的适应方式。
第二、生态对策的类型 A、r-类害虫 B、k-类害虫 C、中间型害虫
分解者:微生物的消费和分解,分解或
腐化动植物遗体或排泄物
五、农业生态系统 agro-ecosystem 第一、概念:是指人们从事农业活动而形成的物质与能量动态的生 态系统。
第二、特点: A、植物相单一化,群体数量增大 B、与作物相关的食物链成为了食物网中的优势食物链 C、由于农产品的收获,系统需不断补充能量 D、作物的种植和管理常引起农田生物群落演替,系统的稳定 性大大降低
(1)随机分布
昆虫在田间呈较均匀、稀疏、个体间距离不等的分布状态。 如玉米螟卵块、菜粉蝶的卵的田间分布即属此类。多用五点取 样、对角线等取样法(样点数少,样点大)。
(2)核心分布
昆虫个体形成多个大小相同或不相同的密集集团或核心,并向四 周作放射性扩散蔓延,核心间是随机分布,个体间不是随机分布。此
4、生态系统有多个营养级组成 5、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
三、生态系统中的相关概念
1、食物链与食物网的概念, 食物链food chain: 动、植物通过取食与被取食所形成的锁链 式营养联系。
它通常以植物开始,终止于肉食动物。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直 链,而是一个复杂直链的网状结构。
食物网food web :多个食物链通过复杂的营养联系所组成的网 状结构。
概念: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通过物 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联系等而构成相互作用的总体。
生态系统 ecosystem
二、生态系统的特性 1、生态系统是生态学上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 2、生态系统内部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3、能量流动、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两大功能(通过食物链和 食物网)
时多采用棋盘式或隔行式随机取样方法(样点数多,样点小) 。玉
米螟和甘蓝夜蛾的初孵幼虫的田间分布当属此类。
(3)嵌纹分布
昆虫在田间的分布呈疏密相间,密集程度极不均匀的嵌纹状, 通常是由多个密度不同的随机分布混合而成。这种分布中由于 各个体在样点内出现的几率不同,此时多采用“Z”形或棋盘式 随机取样方法(样点数多,样点小) 。正向棉田转移、侵入的 棉叶螨。
另一方面是非生物环境(包括空气、阳光、水、土壤等) 保持相对稳定,但平衡是相对的 。
随系统内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变化,生态系统 始终处在动态变化中。如果发生激烈变化,就是群落演替。
四、系统的主要组成及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过程
非生物环境:
生产者:植物的生长(储存、放氧)
消费者:
第一、初级消费者: 以植物为生的草食性动物(昆 虫),植物被消费和分解,动物储存、放二氧化碳和 消耗还原 第二、次级消费者:吃动物的肉食性动物(昆虫天 敌),植食性动物被消费和分解 第三、第四……
3、生态平衡与群落演替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种群数量围绕各自的平衡 密度或波动中心波动的现象。
群落演替:群落经一定时间的发展或环境条件的改变,使 之从一个类型向另一个类型的转变。
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因素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 即处于生态平衡。
稳定包括:
一方面是生物种类(即生物、植物、微生物)的组成和数 量比例相对稳定;
第三、潜在性害虫(植食性中占80-90%)
第四、迁移性害虫 第五、非害虫
三、虫害形成的条件
环境
(1)虫源。 (2)一定的害虫种群数量(适宜环境)。
虫害
(3)适宜的寄主和敏感的生育期。
害虫
寄主
第二节 害虫防治的生态学原理
一、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 ecosystem(也称自然生态系统)
同一受害水平在不同作wenku.baidu.com品种、不同生育阶段、不同环境条件 下,产量损失可能不同。
一种作物有多种害虫同时危害时,相互作用会更加复杂。
四、经济阈值(Economic threshold,ET)—行动阈值或防治指标
(1)概念 采取防治措施防止害虫种群增长到经济受害允许水平的密度。
通常情况下,经济阈值在红线范围内,是一个区间,其大小 取决于措施的速效程度、防治效果和生态因素的控制力。
第四节 农业昆虫(螨)的调查与预测预报
农业昆虫调查即对某地一定时间的虫情和虫害状况进行实 地调查。它是一切农业昆虫研究的基础,最终目的是为害虫防 治的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一、农业昆虫的调查内容与方法
一、昆虫田间分布型和调查方法 1、昆虫田间分布型
昆虫种群分布型包括田间的水平和垂直分布。
它是昆虫对生态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它和寄主作物种类 及播种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是决定选用何种取样方法的基础。 只有采用正确的取样方法调查昆虫种群,才能获得较准确的结 果。
第三、r和k类生态对策害虫的一般特征
2、害虫生态对策在防治上的意义
A、r-类害虫(种群数量变动特点、自然控制程度、防治方法) B、k-类害虫 C、中间型害虫
第三节 害虫防治的经济学原理
一、害虫对作物的经济为害 (一)害虫为害的主要方式 (二)与害虫为害程度有关的因素 (1)害虫的种类及种群密度 (2)作物的种类及危害部位
1、害虫对作物收获部分的危害(直接危害)见下图:
当害虫直接为害作物的收 获部位时,往往呈现右图的情 况,作物损失与害虫为害呈近 似直线关系。
如当饲料作物受害虫为害 时,摄食量即减产量,为害量 和减产量呈直线关系。类似的 还有蛀果害虫桃小等,食叶害 虫菜青虫等。
事实上害虫和作物的种类很多,害虫的为害特性和作物的受害生理 都比较复杂,而且它们都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害虫为害和作物损 失间的关系要复杂得多。
植物
蚜虫
瓢虫
简单食物链
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
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 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2、生物种群与生物群落
生物种群:一定生活环境内生活的同种生物所 有个体的总称。
生物群落:一定生活环境内生活的各种生物种 群的总称。
1、影响害虫种群增长的环境因素 可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也可根据与密度是否有关分为:密度制约型和非密度制约型
影响害虫种群增长的环境因素
七、害虫的生态对策 1、生态对策的类型及特征 第一、生态对策的概念:昆虫在生境中,经自然选择,获得的 对不同环境条件的适应方式。
第二、生态对策的类型 A、r-类害虫 B、k-类害虫 C、中间型害虫
分解者:微生物的消费和分解,分解或
腐化动植物遗体或排泄物
五、农业生态系统 agro-ecosystem 第一、概念:是指人们从事农业活动而形成的物质与能量动态的生 态系统。
第二、特点: A、植物相单一化,群体数量增大 B、与作物相关的食物链成为了食物网中的优势食物链 C、由于农产品的收获,系统需不断补充能量 D、作物的种植和管理常引起农田生物群落演替,系统的稳定 性大大降低
(1)随机分布
昆虫在田间呈较均匀、稀疏、个体间距离不等的分布状态。 如玉米螟卵块、菜粉蝶的卵的田间分布即属此类。多用五点取 样、对角线等取样法(样点数少,样点大)。
(2)核心分布
昆虫个体形成多个大小相同或不相同的密集集团或核心,并向四 周作放射性扩散蔓延,核心间是随机分布,个体间不是随机分布。此
4、生态系统有多个营养级组成 5、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
三、生态系统中的相关概念
1、食物链与食物网的概念, 食物链food chain: 动、植物通过取食与被取食所形成的锁链 式营养联系。
它通常以植物开始,终止于肉食动物。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直 链,而是一个复杂直链的网状结构。
食物网food web :多个食物链通过复杂的营养联系所组成的网 状结构。
概念: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通过物 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联系等而构成相互作用的总体。
生态系统 ecosystem
二、生态系统的特性 1、生态系统是生态学上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 2、生态系统内部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3、能量流动、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两大功能(通过食物链和 食物网)
时多采用棋盘式或隔行式随机取样方法(样点数多,样点小) 。玉
米螟和甘蓝夜蛾的初孵幼虫的田间分布当属此类。
(3)嵌纹分布
昆虫在田间的分布呈疏密相间,密集程度极不均匀的嵌纹状, 通常是由多个密度不同的随机分布混合而成。这种分布中由于 各个体在样点内出现的几率不同,此时多采用“Z”形或棋盘式 随机取样方法(样点数多,样点小) 。正向棉田转移、侵入的 棉叶螨。
另一方面是非生物环境(包括空气、阳光、水、土壤等) 保持相对稳定,但平衡是相对的 。
随系统内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变化,生态系统 始终处在动态变化中。如果发生激烈变化,就是群落演替。
四、系统的主要组成及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过程
非生物环境:
生产者:植物的生长(储存、放氧)
消费者:
第一、初级消费者: 以植物为生的草食性动物(昆 虫),植物被消费和分解,动物储存、放二氧化碳和 消耗还原 第二、次级消费者:吃动物的肉食性动物(昆虫天 敌),植食性动物被消费和分解 第三、第四……
3、生态平衡与群落演替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种群数量围绕各自的平衡 密度或波动中心波动的现象。
群落演替:群落经一定时间的发展或环境条件的改变,使 之从一个类型向另一个类型的转变。
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因素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 即处于生态平衡。
稳定包括:
一方面是生物种类(即生物、植物、微生物)的组成和数 量比例相对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