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明上河图》说课稿
吴家山第三小学万亚军
一、说教材
阅读教学旨在引领学生品文字、会意韵、激情感、悟方法,最终成其语感。

鄂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14课《清明上河图》一课的教学正是基于这一思路逐层展开的。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绘制的不朽杰作,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

这是一篇描写生动,带着作者情感体温的纯美说明文,详尽地介绍了我国古代一幅极其珍贵的绘画作品的内容、特点及重要价值。

画美、文美、情真是这篇课文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魅力之处。

结合新课标针对第三学段提出的阅读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习课文第二、第三部分,理解《清明上河图》画面的内容、特点。

2、凭借课文描述内容,想象美好的画面,学习作者生动有序地描述画面的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图文对照,感悟表达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描述的情境,感情朗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文本的解读,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感悟我国古代人民的艺术才能。

综观全文,由于作者对《清明上河图》的画面内容描述全面、生动,而对画的艺术、历史价值概括简约,所以,感悟《清明上河图》的内容、特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而了解《清明上河图》的艺术、历史价值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六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待完善,在教学本课时我充分运用多媒体直观法,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境,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寓教于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小学生的情感是伴随着清晰的表象和正确的理解不断深化的。

教学中,我给足时间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感悟文本的美。

利用文本信息,凭借联想,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库存、生活积累、阅读积累,将语言文字还原成语言形象,再现课文中描述的情景,使学生主动地获取这种感受,体验这种情感。

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多想象,在阅读中见文生义,见义生情,借助生活经历中类似的感情经验去感受,读出感情。

学习作者粗笔勾勒“画”与精笔细描“点”相结合的生动描述的方法,学习作者有序观察、自然过渡的技巧和凝练流畅、充满感情及用数据说明的写作方法。

三、说学法
俗话说“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

”教师要成为“善教者”,就必须进行学法指导,根据本课特点,着重指导学生运用以下方法学习课文:
1、通过图文结合,赏画学文、默读等训练形式来读懂文中重点词句,感悟《清明上河图》的内容、特点。

2、通过想象自己就是图中人物,体验感受自己的心情和神请,再带着这种感觉读句子,做到入情入境,真切感人。

3、继续学习有效合作、探究的方法,发展合作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围绕以上确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这样设计本课的教学过程
(一)激趣开课:播放《清明上河图》配乐课件
师(悠扬):思悠悠,梦悠悠,往事慢悠悠如水流。

流流去去,去去流流,流不走一副《清明上河图》。

现在,我们所欣赏的,就是被称为我国古代绘画中极其珍贵的代表作品,在世界艺术长廊中也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清明上河图》。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通过课件呈现画面,激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形成阅读期待。

(二)复习提问:
课文《清明上河图》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艺术价值画面内容特点历史价值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从整体入手,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印象。

(三)品读赏析
师:我们知道这件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享誉古今中外的传世杰作是宋代画家张择端的作品。

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将这幅名画呈现在我们面前的?
指名说,师板书:郊外田野卞河两岸市井街道
1、课件出示第一幅内容:自由读,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什么?有什么感受?
○1指名回答
○2理解词语“萌动”“掩映”
○3指导学生朗读
过渡:我们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欣赏了清晰优美的郊外田野。

顺着波光粼粼的汴河展卷看去,画面进入第二部分。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汴河两岸描绘了怎样的景象?用一个词概括?从哪里看出?
2、品析第二幅内容: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理解词语“车水马龙”“人声鼎沸”(想象有些什么声音,什么情况下会“人声鼎沸”,并用之说一句话。


○3还从哪里看出热闹非凡?引导学生想象此时此刻自己就是桥上的行人或过桥的船工,体验、感受自己的心情和神情。

○4看课件图画,怎样读出这样的热闹非凡?
○5为了让我们感受到这样热闹非凡?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
师:我们运用学习上面两个自然段的学习方法,抓住关键词边读边想象学习第三部分内容。

○1指名说第三部分描绘的景象,从哪里看出?
○2理解词语“鳞次栉比”
句子“百家艺伎向春售,千里农商喧日昼”。

a、用文中语言理解。

b、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c、自由读句子。

○3师生接读。

○4想象:画面到此戛然而止,给观众留下想象的余地。

你想到会画些什么?(学生想象)
师:这会成为一个永久的谜团。

据考证:《清明上河图》前面应还有一段远郊山水,并有宋徽宗的签题和印记,可能后来被裁去,不见了。

后半部不应该在刚到开封城便戛然而止,而应画到金明池为止。

3、完整随课件画面,朗读课文第二部分,你有什么感受?
师小结过渡:课文就是这样按照画卷的结构顺序,先写清晰优美的郊外田野,再写热闹非凡的汴河两岸,最后写繁荣昌盛的市井街道。

4、默读第三部分,这段主要写了《清明上河图》什么特点?
1、学生回答,师板:浩大繁复惟妙惟肖
○1理解“浩大繁复”(引导联系上下文)妥帖
师引导深入理解:两丈——6米(528.7cm),一尺——0.3米(24.8cm)
人物——大不足3cm,小者如豆粒,仔细品察,个个行神毕备,毫纤俱现,极富情趣。

○2看图想象
○3再读此段
师:如此丰富多彩的内容,为历代古画中所罕见。

画中每个人物、景象、细节,都安排得合情合理、疏密、繁简、动静、聚散等画面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达到繁而不杂,多而不乱。

5、齐读最后一部分。

○1看课件,比句子,哪句好?好在哪里?
原文“《清明上河图》不仅……形象资料。


改后句子“《清明上河图》具有重要的美术地位和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这一环节的设计,遵循了这样的理念:阅读教学要实现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多次的情感朗读中,入情入境,以读导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学习作者粗笔勾勒“画”与精笔细描“点”相结合的生动描述的方法,学习作者有序观察、自然过渡的技巧和凝练流畅、充满感情及用数据说明的写作方法。

了解《清明上河图》的艺术、历史价值
(四)拓展提高:
1、课件出示历代对《清明上河图》的评价。

学生自读,加深理解。

2、小结提升: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不仅对《清明上河图》的内容、特点、价值有了较清晰的了解,而且学到了作者介绍艺术作品的方法。

《清明上河图》是我国艺术史上的瑰宝,让世人惊叹折服。

而你们今天在课堂上的表现也同样让老师折服。

这一环节的设计由整体入手,到部分品读,最后回到整体。

五、说板书设计
14.
清艺术价值
明一、郊外田野清晰优美浩大繁复
上画面内容二、汴河两岸热闹非凡
河三、街道市井繁荣昌盛惟妙惟肖
图历史价值
我的板书力求达到简明扼要,抓住课文重要内容,直奔中心,有利于学生理解文本主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