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现状调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自然气象因素
1、风象
(1)风向 风向频率:一定时期内,各个风向所发生的次数。 (2)风速 (3)风玫瑰图
包括风向玫瑰和风速玫瑰。(阅《城市规划 原理》P.73,表4-2-3,图4-2-17)
(4)污染系数
表示自然状态下的可能污染程度
污染系数与风向频率成正比,与平均风速成反比

(5)静风
山谷风
自然环境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一、自然地理因素
1、地理位置 2、地理环境
3、地形地貌
4、地质
(1)地质构造
(2)地质现象

黄土——湿陷大孔性土壤;
滑坡
喀斯特现象——石灰岩溶洞;
冲沟
沼泽地、泥石流、砂丘等
(3)地震 成因:①构造地震;②火山地震;③陷落地震
震级:地震强度大小的等级
60%
21.4% 18.6%
上海: 1982年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5.68% 51.05% 23.27% 1990年 12.43% 58.02% 29.55% 变动状况 -13.25% +6.97% +6.28%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指标体系:
第一产业包括:农林牧渔;
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包括:地质普查和勘探业;交通运输邮 电通讯;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房 地产管理、公用事业、居民服务和咨询服务业
淡薄的关系所形成的,其成员只表现其个性的
某一方面。 最典型的次属群体是各种组织。 企事业:以赢利为目的 公共机构:非赢利性的,如教育、医疗、政府机 构,以及水、电、消防、保安等。
2、社会结构的组织
(1)社会上
社会阶层:以财富、权力和声望的获取机会为标 准的社会地位的排列模式。 通常以职业和收入来划分,在多民族不平等的城 市中,种族也是一重要因素。
中心城(建成区)人口: 7,396,793人。
人口密度:上海全市平均2,104人/KM2, 是北京的3.3倍;
天津的2.7倍。
各区最高,静安区,64,283人 / KM2; 各街道最高,南市区露香园路街道,达13.64万 人 / KM2,(近似于7.3 M2 / 人)。
(2)机械增长 来源: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
烈度:地震后受震地区地面影响和破坏的强烈程
度。
(4)地基承载力——地耐力
指地基单位面积上容许承受的荷重,在此荷重下
,地基不会发生大的变形和破坏。 (5)矿藏
5、水文和水文地质 (1)地面水
包括由城市用地范围外流来的河流泾流量以及城
市范围内降雨形成的地面水。
城市水源的选择
洪水
百年内洪水发生的状况,及河段的变化情况
(4)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一年内的(出生人口数-死亡 人口数)/ 年初总人口数 按照国家计划生育控制要求,各省市的年人口自
然增长率控制在9‰。
2、人口迁移变动 (1)人口地域分布 以上海为例(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 全市人口: 市区人口: 13,341,896人; 8,214,436人;
三、城镇体系分析的层次性
经济区域——市(县)域——城市规划区
对不同类型的城市,选择不同范围的宏观、中观
、微观分析的框架。
四、区域环境联系程度的量化分析
1、引力模型
F=CM1M2 / R2
其中:F=城市间的吸引力 M1、M2=城市实力 R=城市间距离 C=修正系数
2、信息流模型
第三节 历史环境的调查研究
绘出洪水的淹没线图
(2)地下水 分为①上层滞水;②潜水;③承压水。
地下水的大量开采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甚至枯
竭。
长期大量抽取地下水,会引起地面下沉,对防洪
、排水、市政工程带来问题。
6、建设用地适用性评定 以用地为基础,综合各项用地自然条件以及整备
用地的工程措施的可能性与经济性,对用地质
量进行的评价。 用地适用性评定将用地分为三类用地(参阅《城 市规划原理》P.78-80): 一类用地:适合建设用地; 二类用地:需采取一定工程措施; 三类用地:不适宜修建用地。
(2)地域上
社区:在一定地域内围绕某种相互作用模式而由 多个群体组合而成的实体。 个体——(群体)家庭——邻里——社区
3、人类空间行为
人类的空间行为与对空间的认知有关。 空间组织要素(Kevin Lynch): 路径(path); 边缘(edge); 节点(node); 区(district);
地标(landmark)。
每一个城市由于其历史、文化、经济、宗教等方面的
原因,在其发展过程中都能形成自己的特色。
城市历史特色与风貌主要表现在:

自然环境的特色:地形、地貌、河道……
文物古迹的特色:历史遗址…… 城市格局的特色,如北京,构图方正,轴线分明等 ; 城市轮廓景观,主要建筑物和绿化空间的特色;



建筑风格;
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最优质的建筑材料建造,
在表现形式上,应综合考虑过去、现在和未来
”。
“世界名胜和古迹理事会”(ICOMOS)1987年10 月发表了一份《保护城镇历史地区的宪章》。
提出:“为了彻底实施法规(威尼斯法规),
保护历史城镇必须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与城
镇各级计划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第四节 自然环境的调查研究

递推法:参照以往城镇人口发展情况推算;
参照国内外同类型城市人口增长速度推算; 按国民生产总值发展速度推算; 按商品粮增长的可供量估算; 按农村人口转化的数量和可能推算; 按城市建设投资推算;等。
二、城镇体系与网络
1、城镇体系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镇体系是指
“一定区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

一般而言,大城市作用大,影响地区范围大,数
量少,仅分布在少数地点;
小城市作用小,影响地区范围小,数量多,分布
比较普遍。
3、我国城市发展的基本方针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严格控制大
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
4、城镇网络 以城市为中心结点,以交通线为骨架,以 城镇体系为内容,以城乡之间交往为基 础而形成的网状式空间实体。
五、调查研究的成果
一套城市现状图;
一套现状基础资料报告。
并成为规划过程的出发点。
第二节 区域环境的调查研究
一、城市化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化是指“人 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 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 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辞海》认为,城市化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城市数量增加或城市规模扩大的过程。 ……表现为城市人口在社会总人口中的比重逐 渐上升”; 二是“将城市的某些特征向周围的郊区传播扩展 ,使当地原有的文化模式逐渐改变的过程”。
海陆风
城市风(见《城市规划原理》P.75)
2、温度 (1)气温
平均温度(年、月);
最高和最低温度;
昼夜平均温度差;
霜期(始、终); 冻期(始、终)及最大冻土深度等。 (2)热岛效应 (3)逆温层
3、降水
包括雨水、雪量。
降水量及降水强度影响突出。
暴雨量公式。
4、湿度
5、太阳辐射(日照)
三、自然生态因素
部门(单位)调查
居民调查
3、访谈和座谈
运用于两种情况:
历史状况描述,无文字记载的内容;
解决某些问题和对未来发展的设想与愿望

4、文献查阅
5、类比
四、研究方法
1、分析:就是要把问题一个问题一层一层地分
解下去,直至可以具体操作。
通过分析,更深入地了解事物的各个方面及其本
质。
2、综合:就是把分析后的成果进行汇总,重新 还原成一个整体。 综合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特征,是规划师的最基本 能力。
行为空间:空间、时间、事件和行动共同组成的对其中 活动者构成有意义的环境。
第六节 经济环境的调查研究
一、聚集经济
城市活动的聚集性是城市经济的根本特征之一。 规模经济:随着生产规模的增加,生产单位产品的 成本呈下降趋势。 城市化经济:当城市地区总产出增加时,不同类型
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
2、调查是研究城市的前提
二、调查的内容
1、城市活动:社会、经济、政治活动…… 2、城市土地使用状况(已用和可用) 3、各类社会的、市政的基础设施 4、市民生活方式和使用者的意见与要求 5、城市财政原则、政府体制结构
三、调查方法
1、现场踏勘 这是城市规划调查的最基本手段 2、发表格调查 抽样调查的最重要方法 在总体规划阶段的两种主要形式:
劳动的人口总数。
(3)人口的文化构成 (4)人口的民族构成
二、社会结构
1、人群
人群是构成社会的最基本单元。
人群指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他们有相同的
身份或某种团结感,有共同的目标和期待。
首属群体:较小的多目的群体,以感情为基础,
有强烈的群体认同感。
最典型的首属群体是家庭。
次属群体:为实现实际的目标而形成的专门团体 ,由一种专门化的、相对来说非个人的和感情
生态圈:地球上一切有生命的有机体和维持他 们生存的各种系统的统一。

生物资源


野生动植物种类与分布
植被
城市废弃物的处置
可持续发展
第五节 社会环境的调查研究
《雅典宪章》:“对于从事于城市规划的工作者,
人的需要和以人为出发点的价值衡量是一切建设 工作成功的关键”。
《马丘比丘宪章》:“人与人相互作用与交往是城
物质和精神方面的特色,如土特产、工艺美术,民 俗、风情等。
(★参阅:阮仪三,历史传统的发掘与探求,《城市规划汇刊》,1984/2)
三、城市特色的保护与改造
城市特色是城市未来发展的依据之一。
城市要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适应人民生活水平
提高和生活方式变革的要求,改造和创新是必
然趋势。 “国际保护建筑物遗迹会议”指出:“在具有丰 富历史文化建筑群的城市中,创造新的时代建 筑,不能单纯模仿过去的样式,而应该用现代
;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教育、文化艺术
和广播电视事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事
业;金融、保险业;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
会团体。
(2)人口的劳动构成
基本人口:指在工业、交通运输以及其他不属地方性的行
政、财经、文教等单位的职工总数; 服务人口:为当地服务的企业、行政机关、文化和商业服 务机构中的职工总数; 被抚养人口:指未成年人、老年人、没有劳动力或未参加
市存在的基本依据”。
“一般来讲,规划过程……必
须对人类的各种需求作出解释和反应”。
一、人口
1、人口的自然变动
(1)人口年龄结构

人口百岁图
(见《城市规划原理》P.178,图5-3-1)

年龄组划分
(2)人口性别构成 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人口数为100,男性人
口数与女性人口数的比例。
(3)人口年龄中位数 指从零岁起依次将各年龄人口数累积,当累积数 达到总人口数的一半时的年龄。
一、研究城市形成、发展过程及其动力
TEAM 10:“任何新的东西都是在旧机体中生长出来
的,每一代人仅能选择对整个城市结构最有影响
的方面进行规划和建设,而不是重新组织整个城 市”。
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是影响城市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把握影响城市发展的真正原因。
二、研究城市历史特色与风貌
城市是文化中心,是历史文化遗产积累较多的地方。
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
城镇体系的内容包括三方面:

城市职能:不同职能城市的数量和组合特征; 城市规模,不同规模的城市数量和组合; 各类各级城市的地理分布,相互关系等。
2、我国城镇体系的划分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依规
模划分:

大城市 (城市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50万 以上); 中等城市(20—50万人口); 小城市(20万人口以下)。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调查与研究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调查研究的目的与方法 区域环境的调查研究 历史环境的调查研究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自然环境的调查研究
社会环境的调查研究 经济环境的调查研究
第一节 调查研究的目的与方法
一、调查的目的
1、调查是认识城市的手段
城市现状基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是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间人口的迁移。
机械增长率=一年内(迁入人口数-迁出人口
数)/ 年初总人口数。
3、人口的社会变动
(1)部门构成——人口就业的产业结构
中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法国
6.8%
30.4% 62.9%
英国
2.2%
29.4% 68.3%
美国
2.9%
26.9% 70.2%
日本
7.9%
34.1% 58.0%
2、城市化水平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化水平是“衡量
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 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 我国城市化水平的统计标准: 城市化水平(=城镇非农业人口 / 总人口) =城镇居住人口/总人口
3、城市化水平的预测 (1)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显著相关
(2)农业生产率提高,在我国尤其是粮食增加 速度 (3)预测城市化水平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