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1840~1900)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1840~1900)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1840~1900)中国近代史大事一览表一、屈辱史(列强侵略中国):1、鸦片战争(1840-1842):(1)根本原因:英国为夺取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扩张;(2)经过:①1840年六月,英国舰队驶进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进行挑衅,鸦片战争开始;②1841年初,英军扩大侵华战争;③1842年8月,英国军舰驶抵南京下关江面,列队架炮,扬言攻城。

清政府屈服求和,鸦片战争宣告结束;(3)影响:①1842年8月,英国侵略者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a.割香港岛给英国(割地);b.赔款2100万银元(赔款);c.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开关);d.出口货物交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商税);②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a.英国从中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特权;③1844年,美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望厦条约》:a.享有《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一切特权;b.美国兵船可任意到中国各通商港口“巡察贸易”;c.美国人有权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④1844年冬,法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黄埔条约》:a.法国享有《望厦条约》中的一切特权;b.允许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修建坟地,清朝地方政府负责保护教堂和坟地;⑤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⑥社会矛盾的变化: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⑦革命任务的变化:中国人民从此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从此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综上所述: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1)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利益;(2)经过:①1856年秋,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悍然出动军舰袭击广州城;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同意和英国共同出兵;②1857年,英法联军到达中国;③1857年底,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城,广东巡抚柏贵投降;④英法联军成立了联军委员会,柏贵仍任原职,替外国侵略者维持殖民统治;⑤1860年,英法联军再度攻占天津,一路烧杀抢劫,进逼北京;(3)影响:①1858年俄、美、英、法四国先后和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b.增开牛庄、淡水、汉口、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c.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d.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②中英、中法签订《北京条约》:a.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b.增开天津为商埠;c.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d.准许华工出国;e.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③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a.在政治上,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b.在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3、列强早期资本输出的表现:(1)办洋行: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商人开始在中国投资办洋行;(2)开银行:随着洋行的发展,适应贸易需要,方面汇兑,列强开始在中国开办银行;(3)经营*船公司:*船是国际贸易的主要运输工具;(4)设工厂:为了掠夺中国的资源和剥削廉价的劳动力,外商创办了各种加工厂;4、中日甲午海战:(1)原因:①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国力逐渐强盛;②国内市场狭小,人民起义不断,日本统治集团继续从对外侵略扩张中寻求出路;③列强默许或纵容的态度,成为日本实施侵略计划的有利条件;(2)经过:①第一阶段(1894.7-9):a.1894年,日本海军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中国的运兵船,不宣而战;同年8月,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b.平壤战役:驻守平壤的清军执行李鸿章“先定守局,再图进取”的命令,贻误了战机;日军最终占领平壤;c.黄海战役:日舰受到重创,北洋水师主力尚存;李鸿章命令北洋舰队不许巡海迎敌,日本取得了黄海海域的制海权;②第二阶段(1894.10-1895.4):a.日军分两路进攻中国,占领九莲池与大连、旅顺等地;b.1895年,日军进犯北洋海军基地威海卫;日军最终占领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3)影响:①1895年4月,清政府与日本政府在日本马关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a.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辆;c.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港口;d.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②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③巨额的赔款,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负担;④新的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⑤允许日本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5、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19世纪末):(1)争做中国的债主:①向中国施加政治压力,英国迫使清政府声明长江沿岸地方“中国断不让与或租给他国”;②通过借款控制中国的海关与财政;③以借款作为长期控制中国主权的重要手段;(2)抢夺路矿和办厂权:①法国、俄国先后抢夺了穿越中国心脏地带的几条铁路的修筑权;②列强纷纷在中国建立了资金充足、规模大、技术新、管理先进、产量高、成本低的厂矿企业,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3)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国面临着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4)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①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得干涉;②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③各国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其暴行:(1)经过:①1900年6月初,英、法、俄、德、美、日、意、奥八国组成侵略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②6月中旬,大批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攻陷大沽炮台,像天津进犯,7月14日,天津沦陷;③8月初,八国联军由天津进犯北京,不久,北京沦陷;④八国联军在北京实行分区占领;(2)影响:①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同英、法、俄、德等11国签订《辛丑条约》:a.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b.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c.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d.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不力的官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e.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f.修订商约,清政府同意将各条约中通商行船的内容加以修订,以便利帝国主义扩大对中国的侵略;②巨额的赔款,使人民生活更加贫困,社会经济更加凋敝;③清政府完全出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便于侵略者直接派兵*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④清朝官吏严厉*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的帮凶;⑤改设外务部的规定,便于清政府能够按照外国侵略者的意志实行卖国的外交政策;《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了!7、日本侵占山东:(1)一战后,日本趁机加紧对华侵略,企图独占中国;(2)日本已对德宣战为名,与大战爆发后派海军两万余人,在山东登陆,侵占山东许多地方;(3)接着,英日联军攻占青岛;(4)最终,中国的胶州湾就从德国转到日本手里;【意义&影响】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四、十年内战
南昌起义创建军队 井冈山会师(朱德毛泽东) 秋收起义建立根据地
共产党发展壮大
长征
国民党围剿
西安事变 内战基本结束
一、南昌起义:1927、8、1 (八一建军节由来) 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标志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 主要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 二、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 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三、井冈山会师:1928 年4月,朱德、毛泽东, 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 意义: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基础
六、渡江战役(“百万雄师过大江”):
1949年4月21—23日
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 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1)共产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主要原因) (2)广大解放军战士英勇善战
(3)党中央正确的战略战术
(4)国民党发动内战,大失民心;国民党指挥不当
四.新文化运动1915 1、时间:1915年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3、口号(旗帜):“民主”“科学”的旗帜 4、刊物:陈独秀在上海《新青年》 5、内容后期:1918年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 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颂扬十月 革命 6、性质: 中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7、影响: 积极: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七七事变(全面爆发)
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共产党敌后
平型关大捷 百团大战
国民党正面 台儿庄战役
抗 日 胜 利
美国原子弹 世界反法西斯帮助 苏联进军东北
一、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 日军有预谋地制造了柳条湖事件, 炮轰沈阳城,九· 一八事变爆发了。

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什么事件

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什么事件

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什么事件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1840年鸦片战争。

中国近代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1840年鸦片战争。

中国近代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中国近代史的分界此时期从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开场,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为中国由独立的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在此后的一百余年,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标,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后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但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在整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革命对象和任务性质。

在近代史上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有两个: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而前者为最主要矛盾。

但两大主要矛盾在历史的进程中,呈现出错综复杂关系和起伏状态,两大主要矛盾规定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就是要推翻外国资本—帝国主义,摆脱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争取民族解放、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

或者说,近代中国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彻底反帝反封建和实现国家近代化,改变中国近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中国近代史的人物1、梁启超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

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戊戌变法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2、孙中山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载之,号日新。

中国近代史理解

中国近代史理解

中国近代史理解
中国近代史是指 1840 年鸦片战争至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个时期的历史,是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追求国家独立和民族复兴的历史。

这段历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 年)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 年)。

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遭受了列强的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的束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同时,中国人民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抗斗争,如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但都以失败告终。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血泪和抗争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和前进的历史。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近代史事件过程简述

中国近代史事件过程简述

中国近代史事件过程简述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而动荡的时期,涉及了许多重大事件和过程。

本文将对中国近代史的一些重要事件和过程进行简述。

一、鸦片战争(1839年-1842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与西方列强的第一次冲突。

由于英国对中国大规模走私鸦片,中国政府禁止鸦片贸易,引发了与英国的战争。

战争结束后,中国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开放五个通商口岸,赔款等。

二、太平天国起义(1850年-1864年)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由洪秀全领导,目标是建立一个平等富裕的天国。

太平天国军队迅速壮大,攻占南京,建立太平天国政权。

然而,由于内部腐败和外部压力,太平天国最终失败,导致了数百万人的伤亡。

三、戊戌变法(1898年)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改革尝试。

在清朝内部,一些改革派推动了一系列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改革措施,意图挽救清朝的衰败。

然而,由于保守势力的反对和外国列强的干涉,戊戌变法最终失败,改革派被迫辞职或被革职,改革进程中断。

四、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革命事件之一,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的终结。

在辛亥革命中,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宣布建立中华民国。

这一事件对中国的政治、社会、经济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新篇章。

五、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爱国革命运动。

在巴黎和会上,中国的领土和权益未能得到满足,引发了全国范围的抗议潮。

五四运动的参与者主张反对帝国主义、民主与科学,倡导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中国的思想解放和文化进步。

五四运动对中国共产党的形成和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六、抗日战争(1937年-1945年)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艰苦卓越的民族解放战争。

由于日本侵略者的侵华行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领导的抗日联军奋起抵抗。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付出了巨大牺牲,但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和支持。

中国近代史目录

中国近代史目录

第三章 新的屈辱与现代化的起点
➢ 第一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辛酉政变 ➢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起与现代化第一步 ➢ 第三节 现代化的艰难推进
第四章 同光时期的中外关系和 中外战争
➢ 第一节 中国外交现代化的起步与边疆危机 ➢ 第二节 中法战争 Biblioteka 第三节 中日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五章 民族危机与现代化进程的继续
第一章 鸦片战争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西方 ➢ 第二节 鸦片的泛滥与清政府的禁烟 ➢ 第三节 英国发动侵略战争和中国军民的抵抗 ➢ 第四节 中国封闭的国门被西方殖民者打开
第二章 咸同年间的农民战争
➢ 第一节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 第二节 太平天国运动的理论与实践 ➢ 第三节 天京事变与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 ➢ 第四节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与反思
➢ 第一节 空前的民族危机与民族工业的兴起 ➢ 第二节 从传统到现代与维新运动的激荡 ➢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高涨与百日维新 ➢ 第四节 戊戌政变与中国第一次政治现代化努力的失败
第六章 基督教的传播与中国人民 的反抗斗争
➢第一节 传教士来华与基督教的传播 ➢第二节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第三节 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与中国的战败 ➢第四节 《辛丑条约》的签订与义和团运动的失败
第七章 从新政到预备立宪
➢第一节 清末“新政”与现代化的深入 ➢第二节 列强侵华的加剧与人民大众的抗争 ➢第三节 预备仿行立宪与新政改革的深入 ➢第四节 保路风潮
第八章 辛亥革命与清王朝的覆亡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现代化力量的增强 ➢第二节 革命派与立宪派的对峙 ➢第三节 辛亥革命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一、引言中国近代史,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个时期的历史。

这是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追求国家独立和民族复兴的历史。

二、主要事件和时期1.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鸦片战争是1840年至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次侵略战争,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

战后,中国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让领土,开放通商口岸,赔偿巨额赔款,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洋务运动与自强运动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

虽然最终未能实现自强,但它为中国近代化奠定了基础。

3.戊戌变法与百日维新戊戌变法是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

百日维新是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建立君主立宪制,经济上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一次尝试。

然而,由于守旧派的反对,最终失败了。

4.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是1911年(农历辛亥年)在中国爆发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

这场革命最终导致了中华民国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点。

5.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五四运动是一场由学生发起的反对不平等条约和封建专制的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青年对传统观念的挑战和对新思想的追求。

同时,这次运动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始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

6.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抗日战争是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场战争最终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

解放战争则是国共内战的一部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最终战胜了国民党军队,建立了新中国。

三、结论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挑战和变革的历史。

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变革和政治动荡,但中国人民始终保持着对自由、平等和独立的追求。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抗日战争(1937— 1945)
1938年12月
1939 年1月 1940年3月 1940年8月至12月 1941年 1941年12月 1942年5月 1945年4月 1945年8月15日 1945年8月 1945年 1945年10月25日
解放战争(1945— 1949)
1946年 1946年5月4 日 1946年6月26日 1947年7月至9月 1948年9月12日 1948年11月
1901年
1903年 1904年开始 1901年~1911年 1905年
1906年 1908年 1910年 1911年5月 1911年10月10日 1912年1月1日 1912年 1912年2月12日 1912年3月
1912年8月 1913年 1914年初 1914年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 1914年秋 、北洋军阀时期(1912- 1915年5月9日 1919) 1915年12月25日 1915年 1916年3月22日 1916年 1917年初 1918年 1918年5月 1919年
解放战争(1945— 1949)
1948 年 11 月 ~1949 年 1 月 1949年3月 1949年4月21日 1949年4月23日 1949年5月27日 1949年6月30日 1949年9月 1949年10月1日
重要事件 英军发动鸦片战争 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1)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洋银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 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须与英国协商。 →《南京条约》影响: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开创了列强以 条约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国的恶例;2)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3)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演变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主要矛 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4)反侵略反封建成为中国人民肩负的两大历史任务;5)中国逐渐 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签订;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两广自然灾害 洪秀全金田村发动起义 ,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3月,占领南京,定为首都,改名天京,正式宣告太平天 国农民政权的建立。颁布《天朝天亩制度》、天平军北伐 英国利用“亚罗号事件”、法国利用“马神甫事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京事变,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阶段 1、 清政府与英、法、俄、美签订《天津条约》:1)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汉口、九江、南京等10处 为通商口岸; 2 )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 3 )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自由航 行;4)外国公使驻京,并可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馆;5)赔偿英国白银400万两,法国200万两。 2、 太平军第二次攻破江北大营、三河镇大捷 洪仁圩提出了一个统筹全局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 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阶段 1、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清政府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1)《天津条约》完全有效; 2)增开天津为商埠;3)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即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归入英属香港界内;4)赔 偿英、法军费各增至白银800万两。 →《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影响: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二批不平等条约,进一步打开了中国的门 户,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太平军第二次攻破江南大营、进军苏南、上海近郊、退回苏州 1、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无产阶级诞生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兴起早期维新思想:王韬、郑观应 3、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一场洋务运动 洋务派以“师夷长技以自强”相标榜,开展历时30多年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 生和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洋务派办洋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他们只是零星 地学习西方的一些科学技术和工艺制造,却不愿意改革封建政体,不可能实现富强的目标。此外,洋务 企业在经营管理上也存在着很多弊端。 辛酉政变、曾国藩被命为四省总督、洋务运动开始 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由奕担任总理大臣 总理衙门设立京师同文馆 清军围攻天京、安庆陷落 天京被湘军攻破,太平天国起义失败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1840~1900)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1840~1900)

中国近代史大事一览表一、屈辱史(列强侵略中国):1、鸦片战争(1840-1842):(1)根本原因:英国为夺取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扩张;(2)经过:①1840年六月,英国舰队驶进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进行挑衅,鸦片战争开始;②1841年初,英军扩大侵华战争;③1842年8月,英国军舰驶抵南京下关江面,列队架炮,扬言攻城。

清政府屈服求和,鸦片战争宣告结束;(3)影响:①1842年8月,英国侵略者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a.割香港岛给英国(割地);b.赔款2100万银元(赔款);c.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开关);d.出口货物交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商税);②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a.英国从中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特权;③1844年,美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望厦条约》:a.享有《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一切特权;b.美国兵船可任意到中国各通商港口“巡察贸易”;c.美国人有权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④1844年冬,法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黄埔条约》:a.法国享有《望厦条约》中的一切特权;b.允许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修建坟地,清朝地方政府负责保护教堂和坟地;⑤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⑥社会矛盾的变化: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⑦革命任务的变化:中国人民从此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从此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综上所述: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1)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利益;(2)经过:①1856年秋,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悍然出动军舰袭击广州城;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同意和英国共同出兵;②1857年,英法联军到达中国;③1857年底,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城,广东巡抚柏贵投降;④英法联军成立了联军委员会,柏贵仍任原职,替外国侵略者维持殖民统治;⑤1860年,英法联军再度攻占天津,一路烧杀抢劫,进逼北京;(3)影响:①1858年俄、美、英、法四国先后和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b.增开牛庄、淡水、汉口、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c.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d.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②中英、中法签订《北京条约》:a.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b.增开天津为商埠;c.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d.准许华工出国;e.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③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a.在政治上,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b.在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3、列强早期资本输出的表现:(1)办洋行: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商人开始在中国投资办洋行;(2)开银行:随着洋行的发展,适应贸易需要,方面汇兑,列强开始在中国开办银行;(3)经营*船公司:*船是国际贸易的主要运输工具;(4)设工厂:为了掠夺中国的资源和剥削廉价的劳动力,外商创办了各种加工厂;4、中日甲午海战:(1)原因:①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国力逐渐强盛;②国内市场狭小,人民起义不断,日本统治集团继续从对外侵略扩张中寻求出路;③列强默许或纵容的态度,成为日本实施侵略计划的有利条件;(2)经过:①第一阶段(1894.7-9):a.1894年,日本海军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中国的运兵船,不宣而战;同年8月,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b.平壤战役:驻守平壤的清军执行李鸿章“先定守局,再图进取”的命令,贻误了战机;日军最终占领平壤;c.黄海战役:日舰受到重创,北洋水师主力尚存;李鸿章命令北洋舰队不许巡海迎敌,日本取得了黄海海域的制海权;②第二阶段(1894.10-1895.4):a.日军分两路进攻中国,占领九莲池与大连、旅顺等地;b.1895年,日军进犯北洋海军基地威海卫;日军最终占领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3)影响:①1895年4月,清政府与日本政府在日本马关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a.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辆;c.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港口;d.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②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③巨额的赔款,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负担;④新的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⑤允许日本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5、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19世纪末):(1)争做中国的债主:①向中国施加政治压力,英国迫使清政府声明长江沿岸地方“中国断不让与或租给他国”;②通过借款控制中国的海关与财政;③以借款作为长期控制中国主权的重要手段;(2)抢夺路矿和办厂权:①法国、俄国先后抢夺了穿越中国心脏地带的几条铁路的修筑权;②列强纷纷在中国建立了资金充足、规模大、技术新、管理先进、产量高、成本低的厂矿企业,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3)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国面临着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4)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①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得干涉;②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③各国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其暴行:(1)经过:①1900年6月初,英、法、俄、德、美、日、意、奥八国组成侵略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②6月中旬,大批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攻陷大沽炮台,像天津进犯,7月14日,天津沦陷;③8月初,八国联军由天津进犯北京,不久,北京沦陷;④八国联军在北京实行分区占领;(2)影响:①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同英、法、俄、德等11国签订《辛丑条约》:a.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b.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c.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d.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不力的官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e.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f.修订商约,清政府同意将各条约中通商行船的内容加以修订,以便利帝国主义扩大对中国的侵略;②巨额的赔款,使人民生活更加贫困,社会经济更加凋敝;③清政府完全出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便于侵略者直接派兵*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④清朝官吏严厉*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的帮凶;⑤改设外务部的规定,便于清政府能够按照外国侵略者的意志实行卖国的外交政策;《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了!7、日本侵占山东:(1)一战后,日本趁机加紧对华侵略,企图独占中国;(2)日本已对德宣战为名,与大战爆发后派海军两万余人,在山东登陆,侵占山东许多地方;(3)接着,英日联军攻占青岛;(4)最终,中国的胶州湾就从德国转到日本手里;【意义&影响】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内容概括

中国近代史内容概括

中国近代史内容概括中国近代史内容概括一、近代前期历史发展概况(1840-1919年)1.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天国运动(1840年-19世纪60年代),这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段。

1840年,蓄谋已久的英国政府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了侵华战争。

中国人民和清军的爱国将领对英国侵略军进行了英勇抵抗。

腐败的清政府最终屈膝投降,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先进的知识分子林则徐、魏源开始学习西方,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太平天国是长期积累起来的阶级矛盾,在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下迅速加剧,汇聚成的社会矛盾的大爆发,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两大对抗力量展开了殊死的搏斗。

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

英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扩大在华利益。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这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2.民族危机的加深,资本主义的产生,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阶段。

面对西方的坚船利炮,在中体西用的指导下,地主阶级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引进西方先进科技,掀起了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部分商人、地主和官僚开始投资于近代工业,标志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产生了最早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经过明治维新的日本,竭力向外扩张,企图侵占朝鲜,进而侵略中国,1894年挑起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

《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近代史时间轴详细

近代史时间轴详细

近代史时间轴详细
中国近代史的时间轴如下:
-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

- 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

-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 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分别签订;洋务运动开始。

- 1898年,戊戌变法。

-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

-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洋务运动失败。

-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 1911年,辛亥革命。

- 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

- 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 1922年,第一次国共合作。

- 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沦陷。

- 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第二次国共合作。

- 1945年,抗争胜利。

- 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

中国近代史指什么时候

中国近代史指什么时候

中国近代史指什么时候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史学界争论颇多目前仍在探索的问题。

中国近代史指什么时候?本文是店铺整理中国近代史指什么时候的资料,仅供参考。

中国近代史指什么时候中国近代史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到新中国成立(1949)为止。

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的革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的抗争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

第一次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这就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近代史从1840年到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一,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使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近代史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到1949年为止。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为实现现代化而斗争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两大阶段中国近代史可以分为以下两大历史阶段:;第一阶段: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第一小阶段:从鸦片战争到太平天国失败(1840-;第二小阶段,从太平天国失败后到义和团运动(186;第三小阶段:从义和团运动失败到辛亥革命(1901;第四小阶段:从辛亥革命失败后到五四运动(1912;也有人把近代史概括为:“两个过程”(“帝国主义和;第二阶段:从1919年中国近代史可以分为以下两大历史阶段:第一阶段: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为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第一小阶段:从鸦片战争到太平天国失败(1840-1864)。

中国近代史简单概括

中国近代史简单概括

中国近代史简单概括1、中国近代史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到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

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

中国近代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此时期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

2、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为中国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在此后的近一百年间,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标,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后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但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

在整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革命对象和任务性质。

3、在近代史上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有两个: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而前者为最主要矛盾。

但两大主要矛盾在历史的进程中,呈现出错综复杂关系和起伏状态,两大主要矛盾规定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就是要推翻外国资本-帝国主义,该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争取民族解放,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或者说,近代中国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彻底反帝反封建和实现国家近代化,改变中国近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4、前期综述(1840-1919年),此时期又称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其性质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外国侵略和该国的封建统治,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为政治目的;以发展资本主义为最终目标的革命,其中辛亥革命是比较完整意义的一次旧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国革命史

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国革命史

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国革命史
中国近代史是指从1840 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时期,主要包括晚清时期、辛亥革命、北洋政府、国共内战等历史事件。

中国现代史是指从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历史时期,主要包括社会主义改造、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历史事件。

中国革命史是指从1840 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时期中,中国人民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进行的一系列革命斗争的历史。

这三个概念在时间上有重叠的部分,但侧重点不同。

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主要强调历史时期的划分,而中国革命史则强调中国人民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进行的革命斗争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详细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详细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详细摘要:一、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概述二、1840-1842 年:鸦片战争三、19 世纪40-50 年代:中国无产阶级产生四、1851 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五、1856-1860 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六、19 世纪60-70 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七、19 世纪60-90 年代:洋务运动八、1883-1885 年:中法战争九、1894-1895 年:甲午中日战争十、19 世纪90 年代: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十一、1898 年:戊戌变法十二、1900 年:义和团运动高潮十三、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十四、1901 年:《辛丑条约》签定十五、1905 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十六、1911 年:黄花岗起义十七、1911 年:保路运动十八、1911 年10 月10 日:武昌起义十九、1912 年(民国元年):中华民国成立二十、1912 年:清帝退位二十一、1913 年:二次革命二十二、1915 年:护国运动开始二十三、1915 年:新文化运动开始二十四、1916 年: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二十五、1917 年:张勋复辟失败二十六、1917 年:护法运动开始二十七、1919 年5 月4 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二十八、1921 年7 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二十九、1922 年初:香港中国海员大罢工三十、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正文:一、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概述中国近代史是指从鸦片战争开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这段历史时期。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社会经历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到新民主主义的转变。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详细记录了这一时期内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

二、1840-1842 年:鸦片战争1840 年6 月,鸦片战争爆发,英军从广州转攻厦门,攻陷定海,北犯天津。

鸦片战争后,中国少数人有了民族觉醒的意识。

1841 年1 月,琦善同英国签订《穿鼻草约》,道光帝不满,派奕山到广州主持军事,对英作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论一、早期有关中国近代史的著作,尤其注意陈光宪、李鼎声等人的著作1.陈光宪:《中国近世史》北京汉英图书馆1909年影印版2.李泰棻:《中国最近世史》(2册)《中国近百年史》(3册)3.李鼎声:《中国近代史》上海光明书局4.写了同名《中国近代史》的人还有蒋廷黻、郭廷以、范文澜、陈恭禄5.何干之:《近代中国启蒙运动史》6.韩启农:《中国近代史讲话》二、描述阶段中国社会性质,注意概念的创制者和跟进者1、列宁先提出“半殖民地”的概念《社会主义与战争》《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2、恩格斯先使用“半封建”《德国的革命与反革命》列宁在《中国的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中跟进三、关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史料1、尤其关注中国史学会主编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19世纪50年代的,共13种《鸦片战争》6册《太平天国》8册《第二次鸦片战争》6册《洋务运动》8册《回民起义》4册《捻军》6册《中法战争》7册《中日战争》7册《戊戌变法》4册《义和团》4册《辛亥革命》8册《北洋军阀》6册《抗日战争》11册B、《中国近代史论著目录》《中国近代史必备文献书目》《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一章一、学术界对鸦片战争爆发时间的不同认识,记住各种说法的时间和标志性事件1、1839年9月4日的九龙之战牟安世问题:1839.10.1 英内阁才决定对华用兵2、1840年6月下旬英舰封锁珠江口提法含糊,具有不确切性3、6月28日懿律宣布封锁珠江口A.封锁与宣战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概念B.早在1月8日,英舰“窝拉疑”号舰长士密就宣布封锁广州口岸C.英军远征舰队来华以后,在广州或广东沿海没有进行过任何战斗行动4、1840年7月5日英军进攻定海炎明二、“扬威将军”的基本情况课本28页浙东三城接连失陷,清廷震惊。

10月中旬,道光帝任命协办大学士、宗室奕经为“扬威将军”,前赴浙江“办理军务。

奕经身肩重担,面对危机局势,却一路游山玩水,搜刮财物,历史三个多月,于1842年1月下旬抵达浙江嘉兴。

奕经到浙江后不认真备战,企图侥幸取胜。

最终失败。

清代有三种“将军“的名称2、临时出征的统帅:扬威将军、靖逆将军3、宗室爵号之一:镇国将军、辅国将军4、驻防各地的八旗最高长官,由满人充任三、梁廷木丹(1796-1861)及其著作广东顺德人,参与过禁烟运动、抗英战争和战后的反入城等活动。

他致力“采集海外旧闻“和各种报章、西人著述中的有关资料,探索西方“岛屿强弱,古今分合之由”。

1844年后,陆续撰成介绍美国的《合省国说》4卷介绍英国的《兰伦偶说》4卷记录清前期对外交往的《粤道贡国说》6卷叙述基督教及其传入中国简史的《耶稣教难入中国说》1卷1846年将以上作品合刊为《海国四说》,开创了近代中国人变写国别史的先例。

四、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从政治、经济、社会矛盾、革命任务4方面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1、社会性质的变化。

在政治上,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鸦片战争后,通过不平等条约,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的破坏。

在经济上,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社会矛盾的变化。

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3、革命任务的变化。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的封建统治。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

结论:中国从此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二章一、太平天国概况与重要事件1、太平天国爆发背景列强入侵,灾难深重多重压迫,百姓遭殃人多地少,游民遍地灾害频仍,民不聊生揭竿而起,反抗不断2、为何在广西爆发A、地瘠民贫,租赋繁重,农民大量破产B、土地高度集中,贫者无立锥之地C、粤、闽流民涌入,加剧人地矛盾D、民族隔阂,来土斗争激烈E、会党起义接二连三F、清朝统治力量薄弱G、洪秀全、冯云山点播火种3、金田起事在何时A、罗尔纲1937年提出1850年12月13日道光三十年十一月初十日B、简又文1940年提出1851.1.11 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日1942年以后罗尔纲接受此观点C、茅家绮1979年道光三十年十月俞政、姜涛同意此说D、荣孟源1981年1850.11.4道光三十年十月初一4、太平天国发展A、天王登极1851.3.23 武宣东乡洪秀全登极B、永安建制洪秀全(天王)杨秀清(东王)萧朝贵(西王)、冯云山(南王)、韦昌辉(北王)、石达开(翼王)颁行天历,否定清朝纪年,整顿军纪,刊刻颁行太平天国官方文书,进行思想教育使太平天国政权初具规模C、进军天京D、北伐与西征i.北伐(1853.5-1855.5)将领:林凤祥、李开芳ii.西征(1853.5-1864.4)将领:胡以晃、赖汉英5、太平天国由盛转衰A、天京内乱杨秀清“逼封万岁”韦昌辉杀杨秀清,血洗天京,洪秀全杀韦昌辉,石达开出走B、重整朝纲重建领导核心,洪自任军师,处理朝政:罢免两兄洪仁发、洪仁达职务,削去其王爵恢复无菌主将制:前陈玉成后李秀成左李世贤右韦志俊中蒙得恩封洪仁玕为赶往,总理朝政,颁布《资政新篇》C、振作士气D、损兵失地E、都城陷落F、余部斗争G、捻军覆灭天国朝纲《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历法中改动的地支:丑——好卯——荣亥——开二、洪仁玕对太平天国的作用(注意可能考人物的评价)洪仁玕是太平天囯领导层中对西方见识较广的一位,提出的《资政新篇》是具有发展资本主义主张的政治纲领,在当时的中国算是相当先进的思想。

《资政新篇》是洪仁玕向洪秀全提出的统筹全局的方案。

政治上,主张用人的当,反对“结党联盟”;经济上,主张效法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近代交通运输事业,发展金融事业,主张鼓励民间开矿,制造火轮车、轮船及其他“器皿技艺”;思想文化风俗习惯方面,主张设学馆、医院,举办福利事业,废除封建迷信和封建陋俗;在外交方面,主张同资本主义国家自由通商,进行文化交流,但外人不得干涉太平天国的内政。

《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比起农民原有的平均主义理想,是一大进步。

在向西方学习问题上,洪仁玕的认识超过了同时代的知识分子。

但洪仁玕的思想不是农民战争实践的产物,没有反应农民当时最迫切的利益和要求,加上战争环境,在当时没有真正的贯彻实施。

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实烧三山五园三山: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五园:清漪园、圆明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第三章一、洋务运动的涵义与称谓洋务运动是由何干之于1937年提出,范文澜及多数海外学者称为“自强新政”,还有人称为“同治中兴”“同光新政”“地主阶级的运动”洋务运动的时间是十九世纪60-90年代,以富国强兵为目的,自上而下的形式,做法是:引进西方的军事设备,机器生产,科学技术,包括制造枪炮船舰,编练新式海陆军,兴办近代工矿交通,举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等。

二、洋务运动的内容和评价1、内容A、创办军事工业(自强)①1861-1890年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企业20多家,主要以“局”命名,初有“所”,后有“厂”。

规模不一,有大中小之分;遍布全国,沿海尤其著名。

②安庆内军械所(1861),曾国藩创办,为抵御外来侵略,镇压人民起义。

主要产品:子弹,火药,炸炮,劈山炮,轮船。

特点:规模小,手工生产,成效不大,全用汉人。

李鸿章:洋炮局、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中国第一个正规的新式军工企业)、金陵机器局(主要供应淮军,但产品质量低劣)左宗棠:福建船政局(也叫福州船政局、马尾船厂)军工企业特点一是官府发起创办,二是由官府直接委派官员负责官办企业,三是由官府调拨资金作为企业的建设和生产经费,四是由官府决定生产计划,五是由官府调拨全部或绝大部分产品,不做商用。

具有一定程度资本主义因素:采用机器生产方式,逐渐采用雇佣劳动方式,逐步实行成本核算。

但仍带有浓厚封建因素每个企业是独立的衙门,不仅受地方政府管辖,也要受总理衙门节制。

局厂的管理人员都是官员。

B、建立新式陆海军神机营洋枪队。

扩大对绿营兵训练①建立“练军”(军事近代化的组成部分)练军变分散为集中,无缺额,军饷提高,热兵器比例提高。

②整顿海防,筹建新式海军计划筹建北洋、东洋、南洋三支外洋水师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初步建成北洋水师、南洋水师、福建水师、广东水师、浙江水师。

重点建设北洋水师。

C、创办民用工业(求富)形式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李鸿章: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电报总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张之洞:汉阳铁厂民用工业涉及航运、采矿、电信、铁路、纺织、冶炼等D、兴办教育事业同文馆是第一个培养洋务人才的信使文化教育机构。

上海方言馆等,还有各类军事学校,以海军学堂为多,电报局建立。

派遣留学生,创办近代报刊《万国公报》《申报》《格致汇编》《字林西报》,译编和出版西学书籍。

E、修筑铁路2、评价洋务运动的评价问题改革开放之前,学术界基本的观点是,洋务运动是一场反动卖国的,并以军事为中心的运动。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洋务运动研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即“基本肯定说”和“基本否定说”。

基本肯定者认为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具有进步性的运动,它揭开了近代中国采用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序幕,促进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反映了新兴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持相反观点的人认为:洋务运动总体上是适应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需要,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和买办性,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的发展。

但同时也承认洋务派兴办工业,客观上对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刺激和推动的作用。

高中新教材的表述基本持肯定的态度,如,认为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企业的出现,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等。

三、洋务运动的内容和代表人物代表人物恭亲王奕 、醇亲王奕譞、湘系集团:曾国藩曾国荃和刘坤一(扩建湘军,支持海军建设)、左宗棠(创办福建船政局、甘肃机器制造局、兰州机器织呢局、徐州利国驿煤铁矿)沈葆桢(福建船政局主办者)淮系集团:李鸿章张树声(练兵、造船、用器)丁日昌(主持上海洋炮局、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刘铭传(在台湾开煤矿、修铁路)盛宣怀(参与创办轮船招商局,此后历办湖北煤铁矿、中国电报局、华盛纺织总厂)后期:张之洞(卢汉铁路、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湖北织布局)第四章一、两次对外战争(中法、中日)的主要事件及对近代中国的影响中法战争主要事件:爆发1883年底第一阶段1883年底——1884年夏越南北部第二阶段1884年5月——1885年越南与中国海战马尾海战惨败1884年夏台湾军民鸡腿法军招宝山重创法军陆战镇南关大捷1885 决定性战役——茹费理内阁倒台临洮大捷(1885)另参考:山西之役(1883.12.14-16)——北宁之役(1884.3.12)——法军从北宁北上,占领太原(3.19)——法军从山西北上,占领兴化(4.12)——改组军机处(4月)——签订《李福协定》(5.11)——观音桥事件(6.23)——基隆之役(8.9月)——马尾之役(8.23)——淡水之役(10.2-8)——镇南关-谅山之役(1885.2-3)——法国茹费理内阁结束(3.30)——《中法新约》签订(6.8)对近代中国的影响:1886~1888年,清政府又被迫与法国签订了《中法越南边界通商章程》、《中法界务条约》、《中法续议商务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法国又得到很多权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