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导学案-教科版(2017)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这一章节的第5课《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主要介绍了一袋空气的质量问题。
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引导学生了解空气的重要性以及空气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了解空气的重要性以及它的特点。
- 掌握空气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 理解空气的质量可以通过称重来确定。
2.能力目标:- 能够观察、实验和记录数据。
- 能够进行简单的推理和总结。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
-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记录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空气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 空气质量的确定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和记录的能力。
-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推理和总结。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但对于科学知识的抽象概念理解能力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生活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入话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空气对我们来说重要吗?为什么?- 你们知道空气有质量吗?怎么知道的?第二环节:概念讲解-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引导学生了解空气的特点和重要性。
- 解释空气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并引导学生思考: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例子1:比较两个气球老师拿出两个气球,一个充满了空气,一个没有充气。
让学生观察两个气球的重量,引导他们思考:两个气球的重量是否一样?为什么?例子2:比较空气和水的重量老师拿出一个装满水的瓶子和一个装满空气的气球,让学生比较两者的重量。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的重量比空气重?第三环节:实验探究- 准备一袋气球和一个天平。
- 让学生预测一袋空气的质量,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
- 让学生依次将气球放在天平上,观察并记录气球的质量。
-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很轻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新三年级上册科学2.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教案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会到生活中可以用不同标准物来测量空气的质量。
2、生活中各样的物体,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重点
一定量的空气有一定的质量,质量的多少可以用常用的物体作为称量。
难点
能够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空气的质量,并使用恰当的方式进行记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后来科学家用精确的实验测得:在接近地面处,1升空气(约2个500毫升空饮料瓶中的空气)的质量约为1.29克,相当于3枚回形针的质量。
了解人类认识空气质量的历史。
科学探索求真知,细心实验解疑难。
研讨探究
一、在打入100筒空气后,这袋空气的质量大约是多少?我们是如何知道这袋空气的质量的?
将打入100筒空气的袋子放在天平一端,另一端放入同它质量相当的轻质物品,使天平平衡。根据天平平衡的原理,这袋空气的质量等于这些轻质物品的质量。所以,只要称出这些轻质物品的质量,即可知道这袋空气的质量。这袋打入100筒空气的袋子的质量约为15克,相当于6个乒乓球的质量。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空气的质量,并使用恰当的方式进行记录。
目标解读
可以通过测量和简单的数学计算,结合上节课的方法,将空气的质量与生活中常见的轻质物品进行比较,从而形成对空气质量的直观认识。
2、能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和经验解决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如何测量较轻物体的质量?
播放视频《称象》
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做出回答。
温故知新勤思考,聚集焦点解新疑。
新知探究
新教科版科学小学新三年级上册科学2.5 《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上2.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案
实验结果:20筒空气的质量=3颗绿豆的质量(以实际测量为准)
结论:当天平平衡时,打入20筒空气的质量等于增加的回形针或绿豆等轻质物品的质量。
三、研讨一:打入100筒空气,这袋空气质量多少?展示课件
图文结合,得出结论:100筒空气的质量=5×20筒空气的质量=5×3颗绿豆的质量
四、实验探索二:相同质量的物品的比较
展示一袋空气、15颗绿豆和5个回形针的PPT课件,提出问题:
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100筒空气的质量=15颗绿豆的质量=5枚回形针的质量,那么同学们仔细观看空气、绿豆和回形针,有没有什么发现?
教师引导:
它们的质量是一样的,在大小方面是不是不一样?
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质量的多少可以用常用的物体作为衡量
空气的体积要比同它质量相当的物品大的多。
教科版(2024秋)三年级上册科学2.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案
- 环保意识在学生中逐渐形成,但需要通过具体实例来加强。
4. 行为习惯:
-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高,但部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注意力分散的情况。
- 部分学生对于实验操作的安全意识较弱,需要在实验前进行安全教育。
- 学生在记录数据和整理实验报告时,可能存在粗心大意的问题。
4. ④学生小组讨论
- 重点知识点:空气质量主题讨论、现状、挑战、解决方案
- 关键词:主题讨论、现状、挑战、解决方案
- 重点语句:“学生分组讨论空气质量相关主题,分析现状、挑战并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5. ⑤课堂展示与点评
- 重点知识点:学生展示、提问与点评、总结与建议
- 关键词:展示、提问、点评、总结、建议
3. 实验器材:
- 准备足够数量的天平,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实验中亲手操作。
- 准备实验所需的密封袋、尺子、剪刀等辅助工具。
- 检查所有实验器材的安全性,确保无损坏,避免实验过程中发生意外。
4. 教室布置:
- 在教室前方设置讲台区域,用于教师讲解和演示。
- 在教室后方或侧边设置实验操作台,便于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同时保证课堂秩序。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 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空气质量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空气质量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空气质量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关注空气质量问题,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单元的第5课。
本单元以空气为研究对象,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测量等方法,认识空气的特征和性质。
在前面的课程中,学生已经对空气的存在、空气的流动等有了初步的认识。
本课通过探究一袋空气的质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空气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
(二)教材内容结构本课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聚焦:提出问题“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引发学生的思考。
2.探索:通过比较一袋空气和一些物品的质量,让学生感受空气有质量,并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
3.研讨:围绕“如何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空气的质量和相同体积的回形针、绿豆相比怎么样”等问题进行讨论,加深学生对空气质量的理解。
4.拓展:介绍利用天平测量空气质量的方法,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
二、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目标1.学生知道空气是有质量的。
2.学生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空气的质量。
(二)科学探究目标1.学生能运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如天平、简易天平、掂量等。
2.学生能使用简单的工具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并记录实验结果。
3.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测量空气质量的实验进行分析和讨论,得出结论。
(三)科学态度目标1.学生对探究空气的质量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2.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认真观察、如实记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学生了解测量空气质量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气象观测、空气质量监测等。
2.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自然。
三、教学重点1.让学生认识到空气是有质量的。
2.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
四、教学难点1.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测量空气的质量。
2.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五、教学策略1.探究式教学: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解决问题,获取知识。
第5课 《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案(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5课《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上节课,学生通过探究已经知道了空气是有质量的,运用豆子这种对比物,也直观了解了20筒空气的质量大概是多少。
本课课题提出“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的问题,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需要学生厘清问题,确认一袋空气的体积,然后分步进行解决问题。
本课需要学生应用上节课的方法,来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感受一定量空气究竟有多重,进一步确认空气是有质量的。
同时,本课用多种物体作为参照物去测量20筒空气的质量,希望学生通过对比,观察到相同质量的物体有不同的体积,从而对物体密度有一个直观的感知,为以后学习密度概念积累经验。
【学情分析】不少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已经知道了大概20筒空气的质量等于3-5颗绿豆的质量(当然打气筒的大小以及绿豆的大小也会导致具体数据发生浮动),感受到了空气有多重。
但他们是否能以此类推出100筒空气的质量还是需要本节课去体验。
同时,学生脑海中已架构起的是空气质量与绿豆质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他们还无法进一步用其他物体去衡量空气的质量,这也是这节课需要去体验的。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知道一定量的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质量的多少可以用常用的物体作为衡量。
科学探究目标1.学生通过教师指导,能够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空气质量,并使用恰当的方式进行记录。
2.学生通过教师指导,能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和经验解决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
科学态度目标1.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2.学生通过实验操作,体会细致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体会到生活中可以用不同标准物来测量空气的质量。
2.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了解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体,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教学重点】通过简易天平,用不同的标准物来测量空气的质量。
【教学难点】通过简易天平,用不同的标准物来测量空气的质量。
三年级【科学(教科版)】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1教案
三年级【科学(教科版)】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1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知空气的质量,并运用科学知识进行探究。
教科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他们对空气有一定的认识,知道空气的存在,但可能对空气的质量没有直观的感受。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空气的质量,并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进行探究。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知空气的质量,理解空气也有质量。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进行探究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空气的质量的感知。
2.运用科学知识进行探究。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
2.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感知空气的质量。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袋空气,让学生感知空气的质量。
2.准备称重工具,用于测量空气的质量。
3.准备实践活动指南,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空气吗?你们觉得空气有没有质量呢?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袋空气,让学生直观地感知空气的质量。
然后,使用称重工具测量空气的质量,让学生对空气的质量有更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根据实践活动指南,运用科学知识进行探究。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践活动成果,分享探究过程和心得。
教师对学生的成果进行点评,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质量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呢?我们可以如何保护空气的质量呢?从而进行拓展学习。
6.小结(5分钟)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空气的质量的概念,以及保护空气的质量的重要性。
小学科学2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小学科学2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案: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的质量是如何衡量的。
2. 明确一袋空气的质量与重量的概念。
3. 掌握使用天平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的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袋空气(可以用透明塑料袋封装),天平。
2. 板书: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学过程:Step 1:引入话题1. 教师出示一袋空气,问学生这是什么?2. 学生回答是一袋空气。
3. 提问:一袋空气有质量吗?质量是多少呢?Step 2:讨论空气的质量1. 向学生解释空气是由分子和气体组成的,因此它有质量。
2.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那么我们如何知道一袋空气的质量呢?Step 3: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1. 教师将一袋空气放在天平上进行测量,并记录读数。
2. 向学生解释天平的作用是用来测量物体质量的。
3. 提问: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请同学们通过测量结果回答。
Step 4:讨论与总结1. 学生报告自己测量的结果,并与其他同学进行比较。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3. 教师板书:“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Step 5:实践活动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拿到一袋空气和天平。
2. 要求学生自己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Step 6:展示和讨论1. 学生报告自己测量的结果。
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不同小组测量的结果会有差异?3. 引导学生思考测量时可能出现的误差,并讨论如何减小误差。
Step 7:归纳总结1. 教师总结一袋空气的质量与重量的概念,并与学生共同归纳。
2. 学生将归纳的内容记录在笔记本上。
Step 8:拓展延伸1. 提问:我们除了使用天平来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外,还有哪些方法可以用来确定一袋空气的质量?Step 9:作业1. 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温度对空气的质量是否有影响,并将实验过程、结果写成实验报告。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空气有质量的概念,并学会使用天平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案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案一. 教材分析《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这一课的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了解和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能力。
在教材中,学生需要通过实验来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实验操作能力,对于实验的流程和基本操作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测量空气中质量的实验,可能还是第一次接触,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了解和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实验,理解空气的质量是不固定的,受到体积和密度的影响。
四. 教学重难点1.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2.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科学的规律。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一袋空气,天平,砝码,细线,吸管等。
2.实验材料:纸袋,记录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空气有质量吗?空气的质量是多少呢?”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实验器材,并简要介绍实验的目的是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操作进行指导,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4.巩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空气的质量与体积、密度之间的关系。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用这种方法测量空气的质量,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呢?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的收获,巩固实验的知识。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测量家里空气的质量。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实验的步骤和结果,进行板书,总结空气的质量与体积、密度之间的关系。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2.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2.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案一. 教材分析《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了解和掌握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以及气体的质量。
教科书通过提供实验器材和指导,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但是对于气体的质量这一概念可能比较抽象,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具体的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气体的质量。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成分和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了解和掌握气体的质量。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空气的成分和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如何通过实验的方式,了解和掌握气体的质量。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动手实验、观察现象、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气体的质量。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器材:气压计、水槽、气球、细线、称等。
2.准备教学课件和教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大家知道空气是由哪些气体组成的吗?这些气体的体积分数又是怎样的呢?2.呈现(5分钟)通过课件或者教科书,呈现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气压计、水槽、气球、细线、称等器材,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
让学生加深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实验中用到的方法,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测量气体的质量吗?让学生发挥想象,培养创新思维。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以及测量气体质量的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实验测量家庭环境中空气的质量。
2.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空气的质量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空气的质量重点,强调空气的质量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空气的质量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五、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空气的质量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空气的质量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空气的质量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1)空气的组成和性质:介绍空气的组成元素,如氮气、氧气、氩气等,以及空气的物理性质,如空气的密度、温度、湿度等。
(2)空气的质量测量方法:介绍空气质量的其他测量方法,如电子天平、电子气压计等,以及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场合。
(3)空气污染与空气质量:介绍空气污染的类型、原因和影响,以及如何改善空气质量的方法,如植树造林、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等。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2单元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2单元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案教学设计第2单元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空气有一定的重量,但是重量很轻。
过程与方法:在称量的过程中,了解一些因素会影响称量结果,产生误差,学习准确称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及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知道并能设计实验证明空气有重量,但很轻;通过对石头、水、空气的三者比较,初步建立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概念体系。
三、教学难点:设计多种方法,重复验证空气有重量,但很轻。
四、教学准备:给每个小组准备:1根长细木条(或竹条)、3根细线、1块橡皮泥、1个气球、1个皮球、1个托盘天平。
演示实验材料:1个皮球、1个托盘天平。
给每个学生准备:石头、水、空气的比较表格。
五、教学过程:(一)空气有重量吗?1.师:水有重量,石头有重量,空气有重量吗?有什么办法证明?2.生讨论交流,提出采用自制的小天平来证实空气是否有重量。
并讨论自制小天平的方法。
3.指导学生自制小天平。
(建议:天平上的图钉教师可在课前帮学生固定好。
)4.小天平调平。
(先将气球挂上,另一端挂上重物,想办法使小天平平衡)5.给气球充气,观察并记录小天平的变化。
(分组实验)6.全班交流小天平的变化情况,思考:所有小组的实验结果都一致吗?可能是哪些原因引起实验结果不同?有什么办法改进实验,使效果更明显,结果更精确?(二)改进小天平的测量效果1.讨论交流改进小天平测量的方法。
a:同时将两个充足气的气球挂在小天平的两端,并调整天平,使小天平保持平衡,再将其中一个气球的气放掉,观察小天平的变化方法。
b:同时将两个充足气的气球挂在小天平的两端,并调整天平,使小天平保持平衡,在天平的一端再挂上一个或几个充足气的气球,观察小天平的变化。
2.生选择方法进行实践,并讨论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
(三)天平称量皮球的重量1.师:为了让我们的实验结果更精确,更有说服力,我们可以利用实验室的天平称来进行研究。
三年级上册科教版第二单元第5课《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三上2.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案1.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知道一定量的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质量的多少可以用常用的物体作为衡量。
科学探究目标1.学生通过教师指导,能够使用筒单的仪器测量空气质量,并使用恰当的方式进行记录。
学习2.学生通过教师指导,能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和经验解决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
目标科学态度目标1.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2.学生通过实验操作,体会细致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体会到生活中可以用不同标准物来测量空气的质量。
2.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了解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体,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重点:通过剪易天平,用不同的标准物来测量空气的质量。
难点:通过简易天平,用不同的标准物来测量空气的质量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聚焦PPT课件,引导并提出问题: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用绿豆来衡量20筒空气的质量,那今天我用打气筒给-一个袋子打入一定量的空气,你能估计一下,这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呢? (或者用一个扎好的空气袋,展示给同学们,谁能预测一下老师手中这一袋空气的质量相当于多少颗绿豆吗?)学生思考、猜测一袋空气的质量,并记录下猜测的数据。
展示PPT课件(第3页)如果是这些物品(乒乓球、回形针、小泡沫球)作为衡量物,结果又会是怎样呢?讲授新课一、找方法同学们,那你们知道怎么称量这一袋空气的质量吗?展示PPT课件(第4页)根据上一节课的实验,我们已经能够用绿豆来衡量20筒空气的质量,现在如果我们把袋子里面打入100筒的空气,若称出一份20筒空气的质量相当于8枚回形针的质量,那100筒空气有多重?100筒-20筒X5100筒空气的质量-8枚X 5=40枚二、实验探索一:大致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观看实验视频《测量--袋空气的质量》同学们看完视频,对这次实验应该是有了一个大致的印象概念,现在我们自己动手操作。
实验材料:简易天平、皮球、小桶、回形针(或绿豆)、乒乓球、空心塑料块、打气筒(1)使用上节课的方法,先将一个皮球放在天平的一端,再把回形针或绿豆放在另一端,调整使天平达到平衡。
小学科学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案)学年三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
小学科学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案)学年三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引言:科学的发展使我们更加了解到空气的重要性,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掌握一些基本的空气知识非常重要。
本文将围绕小学科学5的教材内容《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通过教案的形式,为教师提供一种教学的指导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
一、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的重要性和性质,认识空气的质量无法直接量化;2. 掌握利用简单实验方法检测气体存在的方法,并理解实验证据和结论的关系;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材:小学科学5上册2. 实验器材:一个透明的塑料袋、一本教材、一个空气泵。
3. 实验材料:气压示范瓶、氛围词语卡片。
三、教学过程【引入】1. 导入现象:向学生出示一本厚重的教材,询问学生认为这本书的质量是多少?为什么?2. 讨论引导:引导学生思考质量的具体概念和测量方式,引出如何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
【实践操作】1. 准备:将一个透明的塑料袋放在桌上,让学生观察袋子内部,问学生袋子里有什么?2. 观察实验:老师用气压示范瓶向袋子内抽气,让学生观察袋子里的变化,并解释袋子内的对象到哪里去了。
3. 提问引导:通过观察实验,学生是否找到了测量一袋空气质量的方法?请学生思考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4. 实验操作:老师示范如何用空气泵向袋子中充气,然后让学生按照示范操作,充满袋子。
5. 结论总结:强调无法直接量化空气的质量,只能借助其他对象进行测量,如使用过充满空气的袋子与没有充气的袋子进行比较。
【拓展实践】1. 讨论探究:将氛围词语卡片散布在教室中,让学生分组观察卡片上的词语,思考词语的共同特点,并归纳总结。
2. 学生实地观察:带领学生外出参观校园环境,观察空气存在的现象和影响。
【课堂小结】1. 老师总结:再次强调空气的重要性,重申不能直接测量空气质量的原因。
2. 学生总结:梳理本次课的重点知识和难点,并进行小结。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科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空气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空气的基本概念及组成:使学生掌握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了解其主要成分及其所占比例。
举例: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组成及其在空气中的比例。
(2)空气质量的影响因素:让学生了解影响空气质量的各种因素,如污染物的种类、浓度等。
举例:工厂排放、汽车尾气、燃煤等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也让我看到了学生们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围绕空气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开讨论,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想法。但在引导讨论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发言不够积极,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主题不够熟悉或者缺乏自信。为此,我会在以后的课堂中更加注重鼓励和激发这些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讨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举例:空气质量对健康、植物生长等方面的影响。
(3)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能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引导和讲解。
举例:如何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图表,以及如何根据数据进行分析和推理。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教师应采取以下措施:
1.运用生动的例子、形象的语言讲解空气的基本概念和组成,帮助学生理解;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科版
一、教学内容
《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本章节内容涉及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中关于空气质量的探究。主要内容包括:1.空气的概念及其组成;2.空气的质量及其影响因素;3.实践活动: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4.空气质量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空气的基本特性,认识空气质量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观察思考的能力。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2.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导学案
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学习目标】1、一定量的空气有一定的质量,可以用不同的物体来衡量。
2、能用简易天平和不同物体来衡量一袋空气的质量。
3、能尝试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一个相对复杂的事情。
【学习重点】选择轻重、大小合适的物体来衡量一袋空气的质量。
【学习难点】理解质量相同的物体体积可能不同,初步感知密度。
【学习准备】简易天平、打气筒、皮球、豆子、回形针、绿豆、乒乓球、小泡沫块、棉签等轻小物品。
【学习过程】1、用橡皮筋将塑料袋口与打气针扎紧,估计一下我们能打入多少筒空气?2、塑料袋鼓胀以后,里面的空气大约有多重?3、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用什么物品来衡量这袋空气的重量。
我们在上节课中已经有类似的探索经验。
活动指导: 1、使用上节课的方法,先将一个皮球放在天平的一端,再把回形针或绿豆放在另一端来调节平衡。
2、将小桶中的皮球取下,打入20筒空气,放回天平。
4、按照上面的方法,用打气筒给一个不漏气的袋子打入100筒空气,扎紧袋口,然后分别与同这袋空气质量相当的物品进行比较。
、小组交流。
(1)实验中你如何确保实验的准确性?(2)小天平倾斜了表示什么?平衡了表示什么?2、教师提问:在打入100筒空气后,这袋空气的质量大约是多少?我们是如何知道这袋空气的质量的?提示:可以根据20筒空气的质量来进行估计。
验证我们的想法。
1、比较这袋空气和同它质量相当的物品,你有什么发现?(1)同质量的空气与其它物品比较,(选填:体积/重量)比较大。
(2)不同的物品,表示同样的质量时,(选填:数量/重量)不相同。
(3)相同质量的物体,体积大小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密度不同。
利用生活中的测量工具,再来测一测一袋空气的质量。
了解一下人们常用什么单位来表示质量的多少?一、判断:1、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最先发现空气的重量。
()2、使用天平可以准确称出一袋空气的质量。
()3、与同质量的物品相比,空气占据的空间比较大。
()4、一袋空气的质量大约是20千克。
《2、5 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案)三年级科学上册 教科版
《2.5 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继续承接上一课的研究问题,在感受了空气有多重、知道空气有质量的基础上,提出“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这一更为复杂的研究问题。
需要学生先确认一袋空气的体积,然后再分步解决。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学生应用上一课的方法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感受一定量的空气究竟有多重,进一步确认空气是有质量的。
但学生是否能测出20筒空气的质量,并此类推出100筒空气的质量是本节课逻辑思维和推导的重要环节。
同时,学生脑海中已架构起的是空气质量与绿豆质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他们还无法进一步用其他物体去衡量空气的质量。
因此,从上一节课利用豆子作为参照物简单测量空气质量的基础上,再到本节课利用多种其他物品作为参照物进一步测量20筒空气的质量,并比较几种不同参照物之间的差异是需要教师一步步引导,循序渐进帮助学生构建这一探究过程。
最后,相同质量下不同物体的体积大小比较也需要学生通过实验后对结果进行总结、推理、分析。
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尝试让学生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学生运用测量和简单的数学计算技术,估计出一袋空气(100筒空气)的质量。
学生将这袋空气的质量与各种生活中常见的“轻质”物体比较,从而形成对空气质量的直观认知。
希望学生通过对比,观察到相同质量的物体有不同的体积,为以后学习密度积累经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上一课已经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空气是有质量的,并且掌握了利用天平测量空气质量的方法。
同时学生还懂得利用绿豆作为参照物去平衡天平,从而测量出空气的质量,这为本节课“如何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做了铺垫。
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不难利用上一课所学的方法,利用绿豆作为参照物大致得出20筒空气的质量。
那100筒空气的体积应该如何估算呢?除了用绿豆作为参照物,还能用其他生活中的常用物品作为参照物吗?选取其他参照物进行实验,它们的体积大小有什么不同?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应该仔细思考的,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帮助学生通过对比,观察到相同质量的物体有不同的体积,为以后学习密度积累经验。
《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导学案
《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案主题:《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导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空气是我们每天都需要的东西。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呢?空气到底有没有质量?接下来,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目标:1. 了解什么是空气2. 掌握测量空气质量的方法3. 知道如何保护空气质量探究:一、空气的组成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组成。
其中,氮气占78%,氧气占21%,二氧化碳占0.03%。
二、空气的质量空气实际上是有质量的,它的质量主要来自其中的气体成分。
空气的质量可以用密度来表示,而密度与气体的压力和温度有关。
三、测量空气质量的方法测量空气质量的方法主要包括空气质量监测站、空气质量检测仪器和化学分析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含量,从而保护我们的健康。
四、保护空气质量保护空气质量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我们可以通过节约能源、减少尾气排放、多植树绿化等方式来保护空气质量,创造一个更加清洁、健康的生活环境。
实践:1. 利用空气质量检测仪器测量周围空气的质量。
2. 观察并记录测量结果,比较不同地点空气质量的差异。
3. 撰写实验报告,总结空气质量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拓展:1. 了解一些导致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2. 研究一些改善空气质量的有效方法。
3. 参与相关环保活动,为改善空气质量出一份力。
总结:通过本次探究,我们了解到了空气是有质量的,了解了测量空气质量的方法,同时也意识到了保护空气质量的重要性。
希望大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意空气质量,共同为清洁的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一起努力,让空气质量更加清新健康!第二课时一、导言空气是我们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但你有没有想过一袋空气的质量到底是多少呢?本导学案将带领大家一起探讨这个有趣的问题,通过实验和讨论,加深对空气质量的理解。
二、实验目的1. 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其质量。
2. 探讨空气质量的影响因素。
3. 培养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学习目标】
1.知道空气的质量相对很轻,并且空气的质量是可以测量的。
掌握测量空气质量的实验方法。
2.经历测量一袋空气的实验,培养细致、认真观察记录的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
【学习重难点】
通过探究,认识到空气的质量虽然相对很轻,但却能通过科学严谨的实验测量出来,掌握测量一袋空气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问题存折银行
(1)实验材料:天平、回形针或绿豆、皮球、小桶、打气筒、袋子
(2)实验步骤:
①使用上节课的方法,将皮球放在天平的一端,再用回形针或绿豆等放在另一端来调
节平衡。
②取下皮球,打入20筒空气,放回天平。
③用多种物品来恢复天平的平衡。
记录物品数量。
(3)实验记录:
2.比较这袋空气和质量相当的物品,你有什么发现?
【学习小结】
这节课我们再次利用天平,用回形针或者绿豆平衡天平,测量出了皮球和袋子里空气的质量。
虽然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利用工具进行科学探究。
【精炼反馈】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在测量皮球里的空气的质量时,我们可以用1元硬币代替豆子。
()
2.可以把一袋空气直接放在天平上称量出它的质量。
()
3.一杯水的质量比一杯空气的质量大得多。
()
4.通常情况下,50克空气比50克水占据的空气大得多。
()
5.6个乒乓球、30枚回形针的质量都和100筒空气的质量相当,这说明1枚回形针比1个乒乓球重。
()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在用简易天平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的实验中,下列物品不适合作为“标准物”的是()。
A.乒乓球
B.回形针
C.玻璃球
2.在用简易天平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的实验中,往皮球里打入20筒空气后,用“标准物”调节天平平衡,操作正确的是()。
A.一个一个地加
B.多个一起加
C.全部倒入,然后一个一个地减少
3.在用简易天平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的实验中,往皮球里打入10筒空气后,加了3枚回形针天平才重新平衡,这说明()。
A.3枚回形针的质量和皮球里空气的质量相当
B.3枚回形针的质量和10筒空气的质量相当
C.3枚回形针的质量和皮球的质量相当
4.关于用天平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们用简易天平直接测量出了一袋空气的质量
B.我们用简易天平测量出的是豆子等“标准物”的质量
C.我们用简易天平测量出的是豆子等“标准物”的数量
三、完成下面的填空。
1.相同质量的石子、水、空气,()占据的空间最大。
2.用同样大小的容器装满沙子、水、空气,()的质量最大。
四、综合探究。
1.已知用天平测量出20筒空气的质量和6枚回形针的质量相当,现在往一个大塑料袋里打入300筒空气,这袋空气的质量和多少枚回形针的质量相当?
2.你能用天平大致测量出一个打足了气的皮球中空气的质量吗?说说你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