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系统_单耗分析_模型_宋之平
1000MW燃煤机组能耗及其分布

1000MW燃煤机组能耗及其分布杨志平;杨勇平【摘要】目前火力发电机组的性能分析方法仍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第二定律,应用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热量法和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单耗分析法,以1 000 MW机组为研究对象,以机组设计参数进行建模分析,确定机组在不同工况下的发电煤耗及其在各个环节中的附加煤耗分布,并对评价方法进行比较,进而从设计层面分析机组的节能方向和潜力.%The current performance analysis method is still based on the first law and 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 a-bout Thermal power generating units. This paper used heat balance method based the 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 and the specific consumption analysis method based the 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 to analyze 1000MW power generating unit. Math model to the unit design parameters was established. Coal consumption and distribution in the different conditions and all aspects of the unit were determined. Compared with the evaluation methods, then the energy-saving direction and potentials of coal-fired generating unit from the design level was analyzed.【期刊名称】《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2(039)001【总页数】5页(P76-80)【关键词】1 000 MW机组;热平衡法;单耗分析;能耗分布【作者】杨志平;杨勇平【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电站设备状态监测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06;华北电力大学电站设备状态监测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09.70 引言近年来,我国1 000 MW超超临界燃煤火力发电机组容量、台数不断增加,从2006年华能玉环电厂第一台机组投产到2010年底,已投产1 000 MW火电机组台数达到31台[1]。
1000MW火电机组热力系统优化分析

设备 的降 耗效 应只 反映该 设 备对 整体 能耗 降低 的 绝对 值. 由于设 备本 身产 生附加 单耗 . 不能 反映 设 备在 系统 中 的
展示燃 料单耗 的构成 、 分布 和变化 的图景 . 对改 善机组 设计 、
优化运 行 ,从而 为实现 节能降耗 的 目标提 出指 导性 的依据 。 本 文基于 单耗 分析 理论 .以某 1 0 0 0 MW 超超 临 界机 组设 计 数据 为基 础 . 计 算机组 能耗 分布 . 提 出热力 系统 优化 设计 方 案。
( 6 )
实际单 耗 b与理论 最低 单耗 b 之 差 △b称 为 “ 产 品 的 附加单 耗 ” , 它等于 系统 中诸 “ 设备 的附加单耗 ” b , 的总和 。 投入 系统的燃料炯 F .一部分 被转移 到产品 中成为 产品
本 案例分析 对象 为某 1 0 0 0 MW 超超 临界机组 . 其锅 炉为 超超 临 界参 数 变压 直 流锅 炉 。汽 轮机 为 N1 0 0 0 — 2 5 / 6 0 0 / 6 0 0
真实地 位 。为此定 义设 备相对 降耗效 应 系数 , 即设 备的降
耗效应 p 与设备附加单耗b , 之比: 。 = { 上 j Dl
2 l 0 0 0 MW 超超 临 界机 组热 力 系统单 耗分 析
2 . 1 典型 1 0 0 0 MW 超 超 I 临界 机 组 热 力 系统 设 计 特 点
况下其值 为零 。换 言之 b . 可作为设备完善性 的指标 [ 3 ] 。
供热比的不同计算方法对火电企业配额量影响分析

供热比的不同计算方法对火电企业配额量影响分析摘要:本文从供热比这一影响火电企业碳配额量的关键参数入手,首先介绍了《电力行业配额分配方案》(讨论稿)中发电行业的配额分配方案,明确了供热比在配额分配中的重要地位。
其次,介绍了3种不同的供热比计算方法,并通过计算,分析出通过MRV推荐方法(2)计算得到的供热比从而获取的配额更多。
本研究对火电企业选择碳配额履约路径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帮助火电企业降低配额履约压力。
1.研究背景2017年12月,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火电行业是目前唯一纳入碳排放管控的行业,预计将在2020年履行碳排放量履约交易的义务。
由于我国2030年碳排放达峰以后可能将进入碳排放绝对量较为快速下降的发展阶段,我国碳市场需要从服务于碳强度下降目标转而服务于碳排放绝对量下降目标。
在这一背景下,碳市场配额的稀缺程度将会不断提高,其中政府发放的无偿配额额度也会不断下降。
因此,企业需要对碳排放数据进行精细化管理以及深度分析,才能在未来不断收紧配额的碳交易市场中占据主动。
本文旨在对供热比这一关键参数进行研究,通过不同计算方法,分析其对碳市场配额量的影响,从而优化火电行业的碳配额履约路径,降低火电企业配额履约压力。
2.发电行业碳配额分配量核算方法解读2017年5月,国家在四川和江苏分别开展了碳配额分配试算,并公布了《电力行业配额分配方案》(讨论稿)。
配额分配的总体思路为基准线法+预分配的思路。
发电行业配额分配根据压力、机组容量和燃料类型划分了11个基准线。
具体配额详细分配方法如下:配额分配总量=供电配额总量+供热配额总量系数×燃料热值修正系数;其中, 1)供电配额总量=供电量×供电排放基准线×冷却方式修正系数×供热量修正系数×燃料热值修正系数;2)供热配额总量=供热量×供热排放基准线。
供电排放基准线:依据压力、机组容量和燃料类型划分了11个基准线,各类型的排放基准线如下表所示。
北方暖气的数据分析与能效评价模型建立

北方暖气的数据分析与能效评价模型建立在北方地区的冬季,供暖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为了提高供暖效率和能源利用,建立一个数据分析和能效评价模型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如何建立这样一个模型,并利用它进行相关的数据分析和能效评价。
首先,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供暖期间的室内温度、室外温度、供暖系统的运行状态、能源消耗等。
可以通过传感器、仪表等设备来获取这些数据,也可以从过往的供暖记录中收集。
收集到的数据应该包括尽可能多的参数,以便更全面地分析和评价供暖系统的能效。
在建立模型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传统的统计回归分析、机器学习算法等。
统计回归分析可以用来寻找供暖效果与各个参数之间的关系,如室内温度与室外温度、供暖系统运行状态与能源消耗等。
机器学习算法可以用来建立一个预测模型,根据当前的参数预测供暖系统的能效,以便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
建立模型后,可以进行数据分析和能效评价。
首先,可以通过分析各个参数之间的关系,找出影响供暖效果的关键因素。
例如,室内温度与室外温度呈现什么样的变化规律,供暖系统的运行状态对能源消耗有何影响等。
这些分析结果可以帮助优化供暖系统的运行策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其次,可以利用建立的预测模型来评价供暖系统的能效。
通过输入当前的参数值,模型可以预测出供暖系统的能效,即实际能源消耗与预期能源消耗之间的差距。
这个差距越小,说明供暖系统的能效越高。
可以根据这个指标来评价各个供暖系统的性能,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和能效评价,可以得到供暖系统的性能指标和改进的建议。
例如,可以给出在不同室外温度下,室内温度应保持的范围和能源消耗的目标值。
还可以根据模型的预测结果,提出改善供暖系统能效的措施,例如调整供暖系统的运行策略、改进供暖设备的设计等。
总之,建立一个数据分析和能效评价模型对于优化供暖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能源利用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收集相关数据并建立模型,可以进行数据分析和能效评价,得到供暖系统的性能指标和改进的建议,从而提高供暖效果和能源利用效率。
超临界机组附加单耗分布及案例分析

低 污 染 的超 临 界 机 组 和 超 超 临 界 机 组 在 世 界 范 围 内逐 步成 为 主 力 机 型 。 预 计 到 2 2 0 0年 ,在 役 超 临 界 机 组 将 占火 电 机 组 总 容 量 的3 % , 0 0 0 25 年 将 占 5 % 。据 统 计 数 据显 示 ,截 止 到 2 0 0 09 年 底 ,我 国 火 电 机 组 装 机 容 量 3 0 MW 以 上 的 0 大 型 火 电机 组 。 装机 容 量 超 过 4亿 k W, 占火 电 装 机 总容 量 的 比例超 过6 % 。 3
附加 单耗 。 对 于燃 煤火 电机 组 热 力 系统 而 言 ,其 产 品 的 单耗 一般 包 括 两 部 分 :一 部 分 是 理 论 最 低 单 耗
炯分析法 是 在 热 力 学两 大 定 律 基 础 上结 合 环 境情况 从对 能 的 本质 的全 面 认识 以及 从 能 的 实用 性 出发而提 出的一 种思 想 和方 法 。炯 分 析法认 为 ,
n tun e h ta y sa e c n iin. Ba e n a 60 W up r rtc lp we e r to y tm ,t e e e g o s m p i d r te se d tt o d to sd o 0 M s e e iia o r g ne ain s se h n ryc n u —
本文基 于贵港 电厂 一期 工 程 2× 0 6 0 MW 超 临 界机组进 行 单 耗 分 析 ,锅 炉 为 超 临 界 参数 变 压运
行螺旋 管 圈 直 流 炉 ,单 炉膛 、一 次 中 间再 热 、四 角切 圆燃烧 方 式 、平 衡 通 风 、n 型 露 天 布 置 、 固 态排渣 、全 钢 架 悬 吊 结 构 。锅 炉 燃 用 贵 州 烟 煤 。
单耗分析理论与能源利用的效率问题

单耗分析理论与能源利用的效率问题1.引言能源利用的效率问题是一个重要而又不是很容易能说清楚的问题。
在很多时候,人们喜欢用效率来描述能源利用,但是又时常面临着热力学第一定律效率失效或不科学的尴尬境地,更重要的是许多耗能领域并不合适用热效率来评价,比如钢铁冶金、石油化工,水泥建材以及海水淡化等。
众所周知,热力学第二定律是能源利用分析与评价的有力武器,但遗憾的是由于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火用概念抽象性和复杂性,至今仍难以应用于工程实践。
为了使热力学第二定律分析能够很方便地应用于工程实践,华北电力大学的宋之平教授提出了能源利用的单耗分析方法[1,2],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彻底改变了第二定律应用难的现状,为能源利用的统计与评价以及指导节能减排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2.能源利用的单耗分析根据第二定律,任一能源利用过程的平衡可以一般性地描述为燃料火用 =产品火用 + 火用耗损,即:B s•e f=P•e p+∑△B s•e f [kJ] 。
式中,e f,e p 分别为燃料比火用和产品的比火用;P为产品产量;B s为标准煤耗量;∑△B s e f为系统各环节火用耗损导致的附加燃料消耗之和。
显然,上式可以写成[1]:b=P/B s=e p/e f+∑△B s/P=b min+∑△b。
这里,b min=△e p/e f为生产该产品的理论最低燃料单耗,即在无任何耗损时的产品燃料单耗;∑△b为系统各环节火用耗损引起的附加燃料单耗之和,取决于生产方式和工艺流程。
表1为部分产品的理论最低燃料单耗[1]和实际燃料单耗[2],清楚地展示能源利用的现状其具有的节能潜力。
表1 部分产品的理论最低单耗和实际值产品名称单位理论最低实际值火用效率(%)钢t标煤/t0.2160.675132水泥t标煤/t0.0250.159215.7铝t标煤/t0.90 5.23317.2电力g/kWh123366 433.6热电联产海水淡化kg/t0.287.75 3.642.47611.34供暖热能(20℃)kg/GJ 2.3352.467 4.44 24.489.55注:(1).宝钢2004年的数值;(2).全行业2005年平均值;(3).电解铝电耗15000kWh/t,燃料单耗按366g/kWh计算;(4).2006年平均值;(5).河北沧东发电有限公司低温多效海水淡化的数值;(6).参数匹配的热电联产海水淡化;(7).热效率为65%的锅炉房集中供热。
试论供热系统能耗的评价模型及应用

1 供热系统能耗研究现状
新时期下,节能环保理念早已深入人心,不同国家纷纷构建了不 同的法定准则,重新审视联产电厂。目前运用单一指标对系统能耗予 以衡量时,常常运用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热电厂总热效率概念为主,但 该定律忽视了热、电能量的差别。一些国家在不引入㶲概念的情况下, 对第一定律予以调整,使得能耗评价工作更加简便。此外,各国学者 从热力学、热经济学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如 Jose 等人在热经济学层 面对联产系统进行建模,从中寻求最优运行方案。J.Ballester 等人从用 户需求层面,评价联产系统。但研究成果中,过于集中在某一方面, 不够全面和系统。总结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来看,针对供热系统能耗 的评价,构建了 TPES、PER、PESR 等指标。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愈发 明显,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能量系统减排效果,评估系统是否先 进。 综合现有研究成果,本文将以热电联产电厂评价指标入手,并在 热力学一、二定律,确定科学评价方法,然后将研究对象拓展到整个 供热系统上,结合实例进行方法研究,通过实践分析和检验本文设计 的评价模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图 1 供热系统一般模型 针对图 1 来看,电能在实际运行中,为了避免流体流动不可逆产 生的损失,而理想状态当中不存在串联关系。四种供热系统中,锅炉 供热是最简单的类型。针对电热,如果能够基于一次能源予以考虑, 那么燃料进入到锅炉后,能够转换为热能,并通过电网输送到电热器, 借助电能产生供热需要的热能。 对于热电联产,电能、热能同时存在于汽轮机单元当中,因此汽 轮机兼具电能与热能发生子系统双重功能。基于此,各类供热系统可 以通过 6 个系统予以描述,具体如图 2。
262
针对户型采暖,家用锅炉供回水温度,即用户供回水温度,处于 自然循环状态,压力损失可以忽略不计,并不会产生额外电能消耗。 而对于小区、区域锅炉,由于各个锅炉参数有所差别,对应的蒸汽 参数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但锅炉工质、热网水之间会设置换热器, 而换热器热网水的温度基本处于固定状态,此时热网供回水温度为 95℃ /70℃,并为子系统 1 的一部分,具体㶲效率具体如下:
定热量等效热降法的数学基础及其矩阵分析模型

∑
r =m
j
γ rη r +
∑τ η ]
r r r =1
m −1
即:按照常规热平衡计算方法,定热量等效热降 中抽汽效率的计算应符合式(6)的表达式。 2.2 由定热量等效热降法推导定热量抽汽效率的矩 阵形式 根据定热量等效热降和抽汽效率的计算通式[1] (再热冷段以下认为 σ = 0 )为
其中 m 为第 j 级加热器所在加热单元内的汇集式 加热器的序号,加热器序号由低加至高加递增排 列。 根据加热器抽汽等效热降计算公式[1]
∑
3 定热量等效热降矩阵分析模型
3.1 概述
文 [2] 将进、出热力系统的辅助汽水划分为 3 类:从加热器汽侧进、出系统、从加热器水侧进、 出系统和纯热量进、出系统。等效热降法中又将 第 1 类辅助汽水成分根据进、出加热器汽侧的不 同位置分为 2 种:从抽汽管路和从疏水管路进、 (3) 出加热器汽侧,并给出了不同形式的计算公式。 但这 2 种辅助汽水对系统热经济性影响的计算能 够表达为统一的形式,对此华北电力大学张春发 对此做了论述,数学推导如下: (4) 设焓值为 h f 、份额为 α f 的工质分别从第 j 级 加热器抽汽管道和疏水管道补入系统时,其对新 蒸汽等效热降的影响数值分别为 ∆H1 和 ∆H 2 [1]
第 24 卷 第 3 期 2004 年 3 月 文章编号:0258-8013 (2004) 03-0210-06
中 国 电 机 工 程 学 Proceedings of the CSEE 中图分类号:TM714
报
Vol.24 No.3 Mar. 2004 ©2004 Chin.Soc.for Elec.Eng. 学科分类号:470⋅1020
T
∆H1 = α f [(h f − h j )η j + (h j − hn )] ∆H 2 = α f [(h f − t s⋅( j +1) )η j +
基于?分析的热电联产能耗一致性评价方法

基于?分析的热电联产能耗一致性评价方法
张艺晨;戈志华;杨勇平;杨志平
【期刊名称】《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年(卷),期】2024(44)2
【摘要】现有热电联产能耗评价“好处归热”或“好处归电”,将节能效益单一划分给发电或供热,不能合理反映热、电两种能量的品位差异。
为弥补上述不足,将蒸
汽划分为凝汽流和供热流,把循环?损失依据产生根源分摊到发电和供热上,通过?分
析建立电、热产品定量统一表征方法和电热能耗一致性表达式。
用能质系数简化动态过程计算,将基于?分析的热电联产单耗分析模型拓展至描述电热能耗的时空分布。
通过实际案例验证新算法合理性。
结果表明:供热流向热网水释放的?与循环?损失
构成供热量;热电联产通过回收冷源?供热和能质匹配实现发电侧和供热侧节能。
能耗一致性评价方法可合理反应电热两种产品的能量品位,揭示热电联产发挥节能潜
力的途径。
【总页数】11页(P642-651)
【作者】张艺晨;戈志华;杨勇平;杨志平
【作者单位】电站能量传递转化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北电力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K123
【相关文献】
1.热电冷联产与热电联产加电制冷能耗比较分析
2.热电冷联产与热电联产加电制冷能耗比较分析
3.基于“热负荷三角区”法的热电联产能耗分析与优化
4.基于区间粗糙数层次分析的冷热电联产系统综合性能评价方法
5.热电联产机组热电解耦改造方案的调峰特性及能耗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供热系统的能量消耗因素及提高热能利用率的措施

供热系统的能量消耗因素及提高热能利用率的措施作者:杨平来源:《科技资讯》 2015年第10期杨平(黑龙江龙煤鹤岗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立达矸石热电厂黑龙江鹤岗 154100)摘要:热能工程在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一直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随着能源的不断开采,我们可利用的资源日渐短缺,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着能源逐渐丢失的困扰。
保护能源,增强节能意识,提高能源高效利用,已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在满足我国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双方面的前提下,面对能源资源逐渐匮乏,节能能源成为了人们必须探讨的课题。
由于目前的供热系统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克服供热系统热能利用率的困难刻不容缓。
该文分析了影响供热系统消耗能量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供热系统提高供热效率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供热系统因素能量消耗热能利用率中图分类号:TU9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a)-0242-01热能工程是我国国防建设的支柱型产业,同时也在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一直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热能工程面临着经济增长、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压力。
由于当前能源资源竞争的逐渐激烈,节能就成为了人们必须探讨的课题。
节能的潜力是通过运行评估来体现的,指标的变化因不同单位和各系统的潜力不同而各异。
由于目前的蒸汽供热系统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提高供热系统热能利用率这一技术措施将刻不容缓。
在热电厂中,如何减少热量消耗,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将是我国中长期能源发展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
1 供热系统的能量消耗因素1.1 热电厂热电机组变工况的原因热电机组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外界所需的用电功率时刻在变化,导致汽轮机的蒸汽参数发生动态改变,凝汽器压力产生变化。
在机组工况发生较大的波动时,变工况前后与机组前后压力平方差的平方根成正比,通过机组的流量与参数无关。
多级汽轮机受到重热现象的影响,使整个供热效率大于各级的平均效率,使机组能够快速回收其损失的一部分功率,利用重热现象对提高对机组的认识有很大的帮助。
冷热电三联供系统配置与运行策略的优化 郭亮

冷热电三联供系统配置与运行策略的优化郭亮摘要:为了实现经济效益,同时降低能源使用造成的大气污染,利用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技术,可达到能源梯级利用的效果,从而降低能源消耗和用能成本,同时使经济活动更加节能环保。
本文通过对冷热电三联供的工作原理开展具体分析,研究冷热电三联供的系统配置和运行策略,找出现状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
关键词:三联供;能源消耗;策略优化引言:近年来,环境污染是全社会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能源正在快速减少,尤其是以石油产业为主的能源开发呈现出不稳定现象。
面临着这样的问题,节约资源,减少环境破坏等问题就变得十分重要。
冷热电三联供作为可靠的能源供应系统,它具有较多的优点,其中以能源梯级利用为主要优势。
它是一种分布式能源系统,通过特定的能源供给形式,以环保和能源节约为供应目标,对不同活动中的电能、热能以及制冷需要进行合理的能源分配。
一、冷热电三联供的基本信息(一)概念冷热电三联供在现代社会中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通过热燃机设备的工作机制,对天然气进行消耗,在此过程中产生电能,或者对应的需求能源。
在这一过程中天然气的消耗会产生足量的热能[1]。
此时的热能可以通过回收利用,产生制热或制冷的能量需求,对寒冷天气有供暖作用,同时可以应对高温天气,进行冷气制造[2]。
能源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因素,它维持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创新了能源的使用方法。
由于各种能源不能充分使用,导致了资源匮乏现象,冷热三联供的应用使的能源具有了循环使用的价值。
(二)原理冷热电三联供系统主要通过梯级利用和温度对口的原理,对天然气能源进行利用,以达到能源的最大使用度。
目前国内较常用的三联供系统形式有两类,一种是以燃气内燃机为发电机组的三联供系统,另一种是以燃气轮机为发电机组的三联供系统。
以燃气轮机为例,天然气在燃气轮机燃烧室中燃烧,在涡轮中作功输出电负荷,同时产生可利用的余热,主要为高温烟气。
三联供系统的另一个重要组成系统余热利用系统,燃气轮机后可接余热锅炉也可直接对接吸收式制冷机组,实现向用户供冷、热的功能,(三)模型根据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工作原理,要求对不同环境下的联供系统运行策略进行具体的模型分析,例如在天气环境相对较冷的时候,应当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天气样本进行供暖情况分析[3]。
热电联产电厂发电及供热效益分析

热电联产电厂发电及供热效益分析宋伟明;丁军威【摘要】利用以热量法为基础的电、热成本费用分摊方法,对典型热电联产电厂的发电、供热效益进行了测算分析.结果表明,在全厂总体盈利的情况下,发电盈利但供热亏损,发电、供热效益不平衡,存在着以发电(盈利)补供热(亏损)的情况;典型热电联产电厂发电、供热及全厂效益均随煤价的升高而下降,发电及全厂效益随电价的提高而提高,供热及全厂效益随热价的提高而提高,发电、供热及全厂的效益均随发电利用小时数的增加而提高.建议通过提高热价和增加发电利用小时数改善热电联产及供热效益.【期刊名称】《科技和产业》【年(卷),期】2015(015)001【总页数】4页(P115-118)【关键词】热电联产;供热;效益分析;热量法【作者】宋伟明;丁军威【作者单位】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102206;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1022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K-9热电联产根据能量梯级利用的原理,燃料在锅炉中燃烧放热后,加热水蒸汽进入汽轮机做功发电,做过功的蒸汽对用户供热,同时实现发电、供热两种生产过程,具有节约能源、改善环境、提高供热质量等综合效益,是国家提倡的能源利用方式。
由于热电联产同时生产电、热两种产品,因此在成本分析中存在着对电、热的成本分摊问题。
目前关于热电联产的电、热成本分摊方法主要包括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1-7]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分摊方法[8-9],其中前者又包括好处归电法[1-3]、好处归热法[1-2]和效益折中法[4-7]。
分摊方法关系到电、热产品的合理定价,对发电、供热效益产生很大影响。
目前我国通用的电、热成本分摊方法为热量法,属于好处归电法,这种方法将电能和热能看成是等价的,忽略能质的差别,将热电厂的总耗热量按生产电能和热能的数量比例来分摊。
与单纯发电相比,热电联产电厂的发电煤耗和发电成本明显降低;与集中锅炉房相比,热电联产电厂的供热煤耗由于锅炉效率比集中锅炉房的效率高而有所降低。
能耗优化的供热管网模型研究

能耗优化的供热管网模型研究随着能源需求不断增加,供热管网已成为城市能源使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供热管网中的能源消耗量也越来越高,成为城市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如何优化供热管网的能耗问题是一个紧迫的问题。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能源优化算法在此领域中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讨论关于能耗优化的供热管网模型研究。
1. 概述供热管网是将集中热源产生的热能通过管道传递到各个供热用户的系统。
但是,在供热过程中,能源的使用效率较低,存在能源浪费和热损失等问题。
因此,利用数学建模方法对供热管网的能耗进行优化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2. 供热管网建模原理根据热力学原理,供热管网可以用数学模型表示。
以单向供热模型为例,该模型是由一个热生产系统和一个热供应系统组成。
其中,热生产系统包括锅炉、热水泵和换热器等,用于产生热能。
热供应系统包括进水管道、回水管道和用户管道等,用于输送热能。
在建模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进水和回水温度;2. 管道长度和直径;3. 管道材质和绝热情况;4. 热设备性能(如锅炉、热水泵、换热器);5. 热量损失。
以上因素是影响能耗的主要因素。
精确地建立这样一个模型能够预测各种情况下的能耗。
3. 供热管网能耗优化算法能耗优化算法是优化供热管网能耗的一种有效方法。
其主要目标是减少热能损失和热设备的能源消耗。
目前常用的优化算法包括基于遗传算法的优化、基于神经网络的优化、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优化等。
(1)基于遗传算法的优化基于遗传算法进行优化是一种常见方法。
它模拟自然进化过程,通过交叉、变异等操作逐步逼近最优解。
其中,适应性函数是一个重要指标。
能量损失最小化是适应性函数中的重要目标之一。
适应性函数越优,优化结果越好。
(2)基于神经网络的优化基于神经网络的优化方法可以对供热管网进行快速优化。
它可以构建各种不同的模型,通过训练生成最佳成果。
神经网络优化方法具有维度灵活、处理大数据、快速反馈的优点。
但是,它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如果数据收集不全面,则可能会影响模型的精确度。
单耗分析方法在MSF海水淡化系统中的应用

单耗分析方法在MSF海水淡化系统中的应用
胡三高;周少祥;宋之平
【期刊名称】《水处理技术》
【年(卷),期】1998(24)2
【摘要】单耗分析是在火用分析和火用经济学的基础上所设计的能量系统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它以产品单耗作为节能降耗的主要指标,分析单耗的构成及其分布和变化的图景,为节能降耗技术及管理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以日产3000吨MSF海水淡化系统为例,进行了较全面的单耗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总页数】6页(P67-72)
【关键词】MSF;海水淡化;单耗分析方法
【作者】胡三高;周少祥;宋之平
【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747
【相关文献】
1.MSF海水淡化系统的Yong分析 [J], 向先好;宋之平
2.海水淡化中的水质分析——水质分析仪及压力测量技术在海水淡化中的应用 [J], Dr.Oeznur Alp;王玲丽(编译)
3.3000吨/日MSF海水淡化系统国产化的热经济学分析 [J], 胡三高;周少祥;宋之平
4.MSF海水淡化系统火用分析模型及其应用 [J], 胡三高;尹连庆;周少祥;梁双印;张志明
5.MSF海水淡化系统热经济学优化分析 [J], 胡三高;周少祥;梁双印;张志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电厂热力系统能效分布矩阵方程式及其应用

电厂热力系统能效分布矩阵方程式及其应用
郭江龙;张树芳;宋之平;陈海平
【期刊名称】《热能动力工程》
【年(卷),期】2004(19)1
【摘要】提出了虚拟热力系统的概念 ,将纷繁复杂的实际热力系统用一个系统结构和热经济性指标不变 ,但参数发生变化的单一主系统———虚拟热力系统所替代。
并在此基础上 ,构造了火电机组能效分布矩阵方程 ,该矩阵方程直接和热力系统结构一一对应 ,且有表征机组热经济性指标的矩阵元素 ,有效克服了目前新兴的热经济性矩阵分析方法需要联立其它方程才能求解系统最终热经济性指标的缺陷 ,具有通用性、精确度和易于程序化的特点。
算例说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总页数】4页(P29-32)
【关键词】热经济性;虚拟热力系统;能效分布矩阵方程;热力系统
【作者】郭江龙;张树芳;宋之平;陈海平
【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动力工程系;华北电力大学动力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621.4;O241.6
【相关文献】
1.电厂热力系统矩阵热平衡方程式及其应用 [J], 郭民臣;魏楠
2.再热机组热力系统能效分布矩阵模型算法研究 [J], 顾倩;王明春
3.一种基于系统结构特征矩阵的火电厂热力系统通用矩阵模型 [J], 彭勇
4.热力系统广义能效分布矩阵方程及其应用 [J], 张树芳;李金磊;王茹;冉鹏
5.热力系统广义q-γ-τ矩阵方程式及其应用 [J], 郭江龙;张树芳;宋之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压缩空气蓄能(CAES)系统集成及性能计算

压缩空气蓄能(CAES)系统集成及性能计算
刘文毅;杨勇平;宋之平
【期刊名称】《工程热物理学报》
【年(卷),期】2005()z1
【摘要】压缩空气蓄能(CAES)系统是一种新型电能存储系统,具有动态响应快、经济性能高、环境污染小等优点,可起到负荷平衡、战略规划、提高供电质量的作用。
CAES系统包括空气压缩机、电动机/发电机、地下贮气室、换热器、燃烧室、燃
气轮机等常用设备,可分为两个子系统,分别是蓄能子系统和发电子系统,通过对设备采取不同组态,可得到不同方案系统。
本文将结合当前CAES发展的新技术,提出CAES系统的集成方案并进行相应的计算与优化。
【总页数】4页(P25-28)
【关键词】压缩空气蓄能(CAES);性能计算;优化
【作者】刘文毅;杨勇平;宋之平
【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动力工程系能源安全与清洁利用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K01
【相关文献】
1.压缩空气蓄能(CAES)电站及其现状和发展趋势 [J], 刘文毅;杨勇平;张昔国;辛以
波
2.压缩空气蓄能(CAES)系统综述 [J], 肖定垚;王承民;衣涛;谢宁;史伟伟
3.典型压缩空气蓄能(CAES)电站热力学分析与系统优化 [J], 张伟德;徐钢;刘文毅;杨勇平;黄健;刘林植
4.超临界压缩空气堆积床蓄冷罐循环性能分析 [J], 陈梦东;徐桂芝;胡晓;邓占锋;廖志荣
5.用于分布能量系统的微型压缩空气蓄能(MCAES)系统性能计算与优化 [J], 刘文毅;杨勇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单相工质汽温动态过程的一种新的快速求解法

单相工质汽温动态过程的一种新的快速求解法
杨勇平;郭喜燕;宋之平;刘殿海
【期刊名称】《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年(卷),期】2005(25)3
【摘要】该文提出了一种用于动态过程集总参数模型的新的快速求解法,并将其应用于锅炉中单相工质汽温动态过程的集总参数模型。
该方法首先对模型进行变量分析与综合,并寻求微分方程的精确解与各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然后求解该模型时不再直接求解微分方程(组),而是通过前面得到模型精确解与各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进行计算。
实例计算表明,该方法的计算结果与隐式算法误差小,且计算速度有较大提高。
【总页数】5页(P158-162)
【关键词】汽温;单相;动态过程;工质;锅炉;误差;函数关系;快速求解;精确解;微分方程
【作者】杨勇平;郭喜燕;宋之平;刘殿海
【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动力系电站设备状态监测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621.2;O151.21
【相关文献】
1.锅炉两相工质动态过程的快速求解法 [J], 郭喜燕;杨勇平;杨志平;王修彦
2.一种改进的主汽温过程模型神经网络辨识方法 [J], 侯炜;田沛;常虹
3.利用平衡条件求物体运动的速度--浅谈物体运动速度的一种解法及相关物理过程的分析 [J], 张许平
4.求动态规划最优解的一种简便新方法--图解法 [J], 林志红
5.一种新的多曲线求交解法——矩形网格扫描法 [J], 王宝山;王少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评估、优化分散能源的经济性和环保效益

评估、优化分散能源的经济性和环保效益
徐二树;郭喜燕;宋之平
【期刊名称】《工程热物理学报》
【年(卷),期】2004(25)2
【摘要】本文建立了分散能源系统的一般化模型,根据供应与需求瞬时能量平衡的要求和电网分时电价的特点,以分散能源早期可能应用的领域-办公大楼为对象,建立了分散能源年费用最小的优化模型,并对影响分散能源经济性的一些主要因素和分散能源的环保效益进行了分析研究,在电力市场引入竞争机制的条件下,为政府、企业和分散能源的应用者提供决策帮助。
【总页数】4页(P189-192)
【关键词】分散能源;优化;模型;评估;经济性;环保效益
【作者】徐二树;郭喜燕;宋之平
【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K123;TK01
【相关文献】
1.分散能源的经济性评估 [J], 徐二树;谷根代;宋之平
2.分散式MPC经济性能评估 [J], 刘苏;冯毅萍;荣冈
3.基于经济性和环保性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研究 [J], 李良余; 马守达; 盛晏
4.评估、优化分散能源的经济性与环保效益 [J], 裴普哲
5.区域能源互联网多能协同优化中的储能效益评估 [J], 方陈;张宇;廖望;时珊珊;刘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