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先锋黄埔六期姚子青,及其全部壮烈殉国的六百壮士
抗战英雄姚子青的故事
三一文库()〔抗战英雄姚子青的故事〕姚子青,1926年10月,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入伍生总队。
1937年8月31日至9月7日奉命坚守宝山城,与日军浴血奋战六昼夜,经过激烈的巷战肉搏战,终因敌众我寡,姚子青和全营官兵壮烈殉国。
消息传出,震惊中外。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命令追授姚子青为陆军少将。
今天小编就来分享抗战英雄姚子青的故事,希望读者喜欢。
▲抗战英雄姚子青的故事▲临危受命1937年8月31日至9月7日,宝山城记录下500余壮士的慷慨悲歌。
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1937年8月13日,日本上海派遣▲守卫宝山城的中国军队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将,恃其陆、海、空立体战优势,企图沿长江口沿岸强行登陆,突破我军防线,从侧背包抄中国军队后路,一举侵占上海。
史称“八一三事变”。
为抗击日军,第十八军罗卓英部三个师奉命赴沪布防。
刚由武汉奉调卫戍南京的陆军第九十八师也奉命驰赴上海,驻防宝山、吴淞一线。
8月23日后,罗泾、小川沙、月浦、狮子林等地先后失守,登陆日军向宝山、浏河、罗店方向分进合击,情势危急。
鲸涛鳄浪撼危城,全仗吾曹抵死争。
五百健儿齐殉国,中华何止一田横。
1937年9月5日,日本侵略军集中30余艘军舰,掩护陆军向上海宝山发起猛攻,守卫宝山的姚子青营500余名官兵浴血奋战,击退日军数次冲击,奋战2昼夜,大部分壮烈牺牲。
9月7日,孤立无援的姚营官兵只余20多人,在东门与敌短兵相接,展开白刃巷战,姚子青身上多处受伤,最后腹部中弹,壮烈殉国。
上面这首诗,就是后人为悼念姚子青营壮烈牺牲的官兵所写。
宝山是上海长江边的门户,虽方圆不足10里,但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向南10里为吴淞炮台,向西10里为狮子林要塞,东北两面紧靠长江,地形呈突出状,是兵家必争之地。
1937年8月31日,当南北两处均已失守,宝山城三面受敌,已成孤悬之势时,奉命防守长江口的第九十八师第二九二旅旅长吕国铨,决定派遣第五八三团第三营中校营长姚子青率营前往接防。
捍卫者电影观后感
捍卫者电影观后感《捍卫者》电影观后感前几天,我看了一部名叫《捍卫者》的电影,这部电影真的让我感触颇深。
影片讲述的是抗日英烈姚子青在 1937 年中日的淞沪会战中,率六百壮士守卫战略要地宝山城的故事。
在敌众我寡、火力悬殊、装备落后的极端艰难困境中,与敌浴血鏖战七天七夜,最后全部壮烈殉国。
电影一开始,那种紧张的氛围就扑面而来。
宝山城的上空,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百姓们惊慌失措地四处奔逃。
姚子青带领着他的士兵们,匆匆赶到宝山城,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无畏。
姚子青这个角色,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他不是那种高高在上、威风凛凛的将领形象,而是一个实实在在、有血有肉的人。
他会关心士兵们的生活,会为他们的安危担忧,也会在战斗中身先士卒。
他没有那种夸张的豪言壮语,只有实实在在的行动。
记得有一个场景,让我忍不住热泪盈眶。
姚子青和他的士兵们在城墙上坚守,敌人的炮火猛烈地轰炸着。
有一个年轻的士兵,看上去也就十八九岁的样子,满脸的稚气还未褪去,眼神中却充满了坚毅。
他在枪林弹雨中奔跑着,传递着弹药,突然一颗炮弹在他身边爆炸,他瞬间倒在了血泊中。
姚子青冲过去,抱着他,大声地喊着他的名字,可是那个士兵已经永远闭上了眼睛。
姚子青的脸上,那种悲痛和愤怒交织的表情,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
还有一次,他们的粮食和弹药都快耗尽了。
姚子青带着几个士兵,冒险去敌人的阵地抢夺物资。
在黑暗中,他们悄悄地摸索着前进,每一步都小心翼翼,生怕发出一点声响惊动了敌人。
当他们终于找到敌人的物资仓库时,却发现有敌人在看守。
姚子青做了一个手势,示意大家准备战斗。
他们猛地冲了出去,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
那个场面,真的是惊心动魄,让我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
电影中的战斗场景,真的是太逼真了。
枪炮声、喊杀声,仿佛让我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每一次的冲锋,每一次的防守,都让人感受到了战士们的英勇和顽强。
他们明知道自己可能会战死,但依然毫不退缩,这种精神真的让我敬佩不已。
历史解密抗日战争中五位中国军人彻底粉碎日军的侵华梦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抗日战争中五位中国军人彻底粉碎日军的侵华梦
导语:在1937年8月13日,日军发动八一三事变,对上海再次发起大规模进攻,而负责抵抗日军入侵的国民党军队顽强抵抗,给侵略者以重创!彻底粉碎
在1937年8月13日,日军发动八·一三事变,对上海再次发起大规模进攻,而负责抵抗日军入侵的国民党军队顽强抵抗,给侵略者以重创!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邪恶计划。
在战争之中有很多国民党爱国将领不幸牺牲,今天,让我们了解一下他们的基本生平,缅怀他们的革命事迹。
姚子青
姚子青,生于1908年,字若振,广东平远县人。
1926年,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毕业后在国民党第五十二师任连长职务,淞沪会战爆发前的1936年,升任第九十八军第二九二旅第五八三团第三营营长。
1937年8月31日,姚子青奉命镇守宝山县城,当时日军已经将宝山县城三面保卫,面对公示猛烈的日军,姚子青毫不退缩,坚守自己的阵地,战斗持续到最后,全营仅剩一个到传令兵,营长姚子青在巷战中不幸牺牲,终年28岁。
日军破城后,曾经将尸体掩埋,并列队鸣枪致敬。
1938年3月,毛泽东在“纪念孙总理逝世十三周年及追悼抗敌阵亡烈士大会上”高度评价姚子青等抗日烈士,称他们为全国人民“崇高伟大的模范”。
1983年,民政部追认他为革命烈士,2014年,列入民政部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黄梅兴
黄梅兴,生于1897年,广东省平远县人,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生活常识分享。
捍卫者影评观后感
捍卫者影评观后感01三种影片必看:硬科幻,环保片,纪录片。
《捍卫者》不属于以上三种,但一部优秀的剧情片是可以拍出纪录片的感觉的,尤其是这种由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
一开始我对“抗日片”也是拒绝的,但看过该片的预告片之后就觉得此片并不简单,可以一看。
由于参与了该片的宣发活动,我看了两遍,第一遍放映结束的时候我很想站起来鼓掌,这种感动是真实的,印象里已经很久没看过这种走心,用心,无硬伤的国产片了。
从布景到服装,每一个细节透露出“认真”,可谓非常考究,即使我没亲眼见过国军的军服,电影里的服装也足以令我信以为真。
演员的演技更是没话说,我见到导演时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就是“您调教演员真的很棒,没有一个角色是不必要的”。
“用眼神演戏”,这是对一个演员很高的评价了,而该片中的每一个主角都做到了,男主角虽说情绪收的有点紧,但爆发起来相当有力度,演出了一个世家子弟,书生军官应有的士族气质。
女主角本人跟电影中的角色还是比较接近的,也算是本色演出,毕竟是影后,又是量身定制,其在片中表现可想而知。
我会给这个电影打8.5分,其中有0.5分是打给投资人的。
我在想,为什么这么一部中小成本的电影反而拍的这么好,这应该跟影片的“初衷”有关,一部就没打算赚钱的电影,自然会更注重影片本身的品质,而不受很多商业炒作因素的影响,这样的电影会做的更踏实更纯粹,更接近人性,便更能打动人。
我向导演提了一个问题“如果必须二选一,您会选择更高的评分?还是更高的票房?” 我觉得他回答的很好:只有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个电影才更有意义。
是啊,有多少观众曾饱受“抗日脑残片”的摧残,会以为打仗就如同儿戏一般,于是总叫嚣着战争;有多少人会以为游击队和民兵才是抗日主力,而忽视了国军几百万军人的牺牲,这不公平。
我一直在等豆瓣网给出这部电影的总评分,观后感写的晚了些,不知如今的豆瓣还是不是曾经那个豆瓣?有没有“变质”?但我知道好的电影就是好的电影,这并不受任何意识形态的影响,也不受任何人任何组织的影响,即使我没有参与宣发也一样会去电影院看它,也会给出一样的评分。
《捍卫者》观后感影评5篇
《捍卫者》观后感影评(5篇)《捍卫者》观后感影评1描述淞沪会战中宝山保卫战故事的电影《捍卫者》确实不是太大众的电影:导演不出名(廖希,韩平),演员也不出名,又不在类似抗战纪念日这种标志性时间上映。
而且电影本身讲的也不是太大众的故事。
一说起上海宝山,人们大抵会想到宝山钢铁集团,估计很少有人知道姚子青这位年前殉国的广东平远籍将领。
果不其然,9月日深夜骚君走进石家庄老城区一个连锁影院,偌大的影院里就我一人,这是《捍卫者》在河北省省会上映的第一天。
长达年的抗日战争,中国军队成建制牺牲的例子不在少数,拍成影视剧的却不算太多。
举例来说,老电影里的《狼牙山五壮士》算是经典,近代的《喋血孤城》实在难逃传统主旋律电影的窠臼,这次的《捍卫者》我们终于能看到一部诚意满满、致敬历史的影片。
一,宝山保卫战的历史背景年历时三个月的淞沪会战是中日两国正规军一次正面大PK,国民政府投入近百万军队苦战三个月后被迫撤出放弃。
而当时处在上海东北的宝山城成为阻碍日军登陆的“钉子”,一场恶战在所难免。
国民政府不是不知道宝山城重要的战略价值,但是守卫部队到后来却只有姚子青一个营。
不是上峰不派援,一个预备营的兵力已经在路上了,但是这支部队半路就溃败而归。
旅长手下有生力量本来就不多,其他战场兵员也没那么充足,其他战场各自为战,转头支援宝山,放弃自己阵地,这几乎是天方夜谭。
而且整个淞沪会战,基本是国民党劣势装备英勇抵抗日本精锐海陆空三军。
上海地区平原地带无险可凭,一只提前暴露的增援部队半路打遭遇战实在是勉为其难,只能早早壮烈,宝山保卫战的历史也没有因此而改变。
不是弟兄们不英勇,鬼子火力实在强大,兵力相差实在太悬殊。
全营除了四门迫击炮,剩下全是轻武器。
这种装备对阵一个联队的鬼子兵,能固守一礼拜已经是奇迹了。
比如说卢森堡对比利时,你能守住半场不丢球就已经是胜利了。
二,主角白恩白恩饰演的姚子青,一副圆眼镜的斯文气质,中气略显不足的声音,这或许会打破大家认为的军人传统的英武形象。
捍卫者观后感
捍卫者观后感《捍卫者》观后感最近看了一部让人热血沸腾的电影——《捍卫者》,这片子真的是把我给深深震撼到了!影片讲述的是抗日英烈姚子青在 1937 年中日的淞沪会战中,率六百壮士守卫战略要地宝山城,与日军浴血奋战七昼夜,最终壮烈殉国的故事。
电影一开始,那种紧张的气氛就扑面而来。
宝山城,一个看似普通的小城,却成了战火纷飞中的关键之地。
姚子青带着他的士兵们来到这里,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坚定和无畏。
姚子青这个角色,真的是被演活了。
他不是那种高高在上、只会喊口号的将领,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牵挂有情感的普通人。
他会关心士兵们的生活,会在大战来临前,默默地看着家人的照片,眼神中流露出思念和不舍。
但一旦上了战场,他就瞬间变成了一头勇猛的狮子,指挥若定,毫不退缩。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一个场景是,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城墙上的兄弟们一个接一个地倒下。
姚子青满脸是血,大声地喊着:“兄弟们,守住!我们不能退!”他的声音都沙哑了,可那股子劲儿,让每个人都跟着他拼命。
有个小战士,看上去也就十七八岁的样子,满脸的稚气还没褪去,可眼神里却充满了决绝。
他中了枪,倒在地上,还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把子弹递给旁边的战友,嘴里喃喃地说:“打鬼子,打鬼子……”这一幕,看得我眼泪止不住地流。
还有那些激烈的战斗场面,枪炮声震耳欲聋,硝烟弥漫。
每一次的冲锋,每一次的抵抗,都让人感觉到那种生死一线的紧张和残酷。
日军的飞机在头顶上盘旋,炸弹不停地落下,把城墙炸得千疮百孔。
可咱们的战士们,没有一个人害怕,没有一个人退缩。
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长城。
在这场战斗中,物资极度匮乏。
子弹没了,就去敌人的尸体上找;粮食没了,就饿着肚子继续打。
有一个情节,是大家分吃最后一点干粮,每个人就那么一小口,还互相推让,都说自己不饿,要给战友多留一点。
这种在极端困境中展现出来的团结和友爱,真的让人特别感动。
电影里的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特别好。
战士们破旧的军装、沾满泥土和血迹的脸庞、磨损的枪支……这些都让人仿佛身临其境,真切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牺牲在抗日战场上的黄埔军人名单录
牺牲在抗日战场上的黄埔军人名单录。
赵一曼黄埔六期,四川宜宾人。
1935年春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一师二团政治委员。
1935年11月在珠河铁北地区同日军作战中被包围,身负重伤被俘,在狱中受尽酷刑,宁死不屈。
1936年8月28日壮烈殉国于珠河县,时年31岁。
张本禹黄埔三期,安徽巢县人。
陆军少将第十三军第四师十二旅副旅长。
曾率部支援傅作义部在百灵庙抗击日寇。
1937年8月转战南口居庸关等处。
同月上旬某日,在南口车站指挥卸运军火时,遭日机轰炸壮烈殉国,时年38岁。
1981年,安徽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黄梅兴黄埔一期,广东梅县人(亦说平远人)。
陆军中将第八十八师二六四旅旅长。
1937年8月13日,率部进攻上海虹口日军驻沪海军陆战队司令部时壮烈殉国,时年33岁。
路景云黄埔四期,江苏武进人。
陆军少将第九十八师少将参谋长。
1937年8月在松花淞沪抗战中壮烈殉国,时年35岁。
蔡炳炎黄埔一期,安徽合肥人。
陆军中将第十八军第六十七师二○一旅旅长。
1937年8月26日,在上海罗店保卫战中壮烈殉国,时年37岁。
1985年,安徽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杨杰黄埔四期,河北容城人。
陆军少将第一军第一师第一旅副旅长。
1937年淞沪抗战中,率部守卫西塘桥。
同年10月11日在蕴藻浜以南与日军激战中壮烈殉国,时年42岁。
官惠民黄埔四期,广东曲江人。
陆军少将第四军第九十师二七○旅旅长。
1937年10月28日,在嘉定境内与日军激战中壮烈殉国,时年36岁。
1986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
刘眉生黄埔五期,贵州遵义人。
陆军少将第八十五师五一○团团长。
抗战爆发后参加忻口会战。
1937年10月28日,在与日军争夺洪山阵地的的激战中壮烈殉国,时年34岁。
吴继光黄埔二期,安徽盱眙人(现属江苏省)。
陆军少将第五十八师一七四旅旅长。
1937年8月凇沪战役爆发,在罗店保卫战中,与敌激战两月余。
11月11日在白鹤港附近与日寇激战中壮烈殉国,时年34岁。
6.19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
南方八省 游击队
改编
八路军 新四军
总指挥:朱德 副总指挥:彭德怀
朱德
军长 :叶挺 副军长 :项 英
叶挺
彭德怀 项英
中国工农红军改编成“八路军”与“新四军” 党外合作
南昌起义 国民革命军
秋收起义 工农革命军
井冈山会师 中国工农红军
抗日战争 八路军 新四军
二、言之力:第二次国共合作
(三)国共第二次合作 阅读p94页概况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
一、桥之殇:七七事变 二、言之力:第二次国共合作 三、士之勇:淞沪会战 四、城之痛:南京大屠杀东北三省沦陷 热河沦陷
华北自治运动
知识回顾
根据地图回答卢沟桥事变前日本已占领我国 哪些地方?
1931年:九一八事变
1933年:攻占山海关
1935年:华北危机
一、桥之殇:七七事变
(一)七七事变概况
观看视频阅读p93页回答有关七七事变的表格?
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也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
二、言之力:第二次国共合作
(一)发表声明 阅读材料结合p94页,概括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反应如何?
共产党方面
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 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 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共产—党—(中号1共9召3中7年央全7《月为民8日日族)军进抗攻战卢沟桥通电》
一、桥之殇:七七事变
(二)中国守军英勇抵抗
“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 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 (1892—1937)
第132师师长赵登禹 (1898—1937)
第29军中将师长赵登禹 (1898—1937)
捍卫者观后感
捍卫者观后感《捍卫者》观后感前段时间看了一部叫《捍卫者》的电影,看完之后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感触颇多。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抗日英烈姚子青在 1937 年中日的淞沪会战中,率六百壮士守卫战略要地宝山城,与日军浴血奋战七昼夜,最终壮烈殉国的故事。
电影里的每一个画面都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特别是那激烈的战斗场景,让我仿佛身临其境。
子弹呼啸着飞过,炮弹在身边炸开,每一次的爆炸都带来一阵地动山摇,尘土飞扬。
战士们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他们的眼神中没有丝毫的退缩和畏惧,只有坚定的决心和无畏的勇气。
姚子青这个角色,被演绎得有血有肉。
他不是那种高高在上、无所不能的英雄,而是一个有智慧、有情感、有牵挂的普通人。
他会在战前冷静地分析局势,制定战术;会在战士们受伤时,亲自为他们包扎伤口,给予安慰;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默默地思念远方的家人。
但当战斗打响,他又会毫不犹豫地冲在最前面,用自己的行动激励着每一个战士。
其中有一个场景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那是在一场激烈的战斗过后,战场上一片狼藉。
姚子青和战士们疲惫不堪,但他们仍然坚守着阵地。
姚子青坐在一块石头上,身上的军装沾满了鲜血和泥土,脸上也布满了灰尘和硝烟的痕迹。
他望着远方,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
这时,一个年轻的战士走到他身边,递给他一壶水。
姚子青接过水壶,喝了一口,然后拍了拍战士的肩膀说:“小子,怕不怕?”战士咬了咬牙说:“不怕!只要跟您在一起,死也不怕!”姚子青微微一笑,说:“好样的!咱们守的不仅是这座城,更是咱们的家园,咱们的尊严!”说完,他站起身来,继续投入到战斗中。
这个场景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他们的坚韧和不屈。
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他们没有丝毫的抱怨和退缩,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保卫家园,抵御外敌。
还有一个细节让我感动不已。
在战斗间隙,有一个战士拿出了一张全家福照片,看着照片上的亲人,眼中泛起了泪花。
他说:“不知道家里人咋样了,真想再回去看看。
”旁边的战士们纷纷围过来,安慰他说:“等打完这一仗,咱们都能回家。
抗日英烈姚子青
龙源期刊网 抗日英烈姚子青作者:冯锡煌来源:《源流》2015年第06期1937年7月7日,日寇发动芦沟桥事变。
8月13日,又在淞沪挑起战端,妄图在上海郊区的宝山登陆,迂回占领上海。
为抵御日寇入侵,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九十八师前往抗战,该师二九二旅五八三团三营中校营长姚子青(广东省平远县人),奉命率全营官兵驻守宝山县城。
宝山城位于吴淞江口,东南北三面临海,地势险要,是阻击敌舰闯进长江口岸的重要防线,也是保卫上海战场侧翼的重要堡垒。
姚子青营从8月26日抵达宝山城,马上投入保卫宝山战斗。
日寇集中飞机、军舰、大炮、战车猛烈轰击。
全营官兵奋勇杀敌,击退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
日寇伤亡人数不断增加,但增援部队也源源不断强行登陆。
在敌众我寡、城外阵地被陷、后方补给被截的严峻形势下,姚子青仍然沉着指挥,全营官兵同仇敌忾,誓与宝山县城共存亡。
战斗一直持续到9月7日,姚子青率领剩下官兵20多人,与日寇进行肉搏。
最后,年仅29岁的姚子青及全营600名官兵血洒沙场,壮烈殉国。
宝山陷落、守军全营殉难的消息传开,中外震惊。
国民党中央执监委于9月10日通电全国:“宝山之战,姚子青全营与孤城并命,志气之壮,死事之烈,尤足以动天地而泣鬼神。
”国民政府追授姚子青为陆军少将。
南京、上海、武汉及其家乡各界纷纷举行追悼会。
电影界徐思灵、蔡楚生根据其事迹,编写摄制了《孤军喋血》和《血战宝山城》两部电影,在海内外放映。
许多作家诗人也以其壮烈事迹撰写诗歌,颂扬他们为国家、为民族视死如归大无畏的民族精神。
其中1937年9月23日《中央日报》发表易君左写的《姚将军歌》,和国民政府国防部总政治部印发的《姚子青大鼓词》,歌词慷慨激昂,读后令人荡气回肠,当年壮士的戎马征战,与敌生死搏斗之战况恍如眼前。
捍卫者观后感观后感
捍卫者观后感观后感《捍卫者观后感》前几天,我看了一部名叫《捍卫者》的电影,看完之后,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抗日英烈姚子青在 1937 年中日的淞沪会战中,率六百壮士守卫战略要地宝山城,与日军浴血奋战,最终壮烈殉国的故事。
影片一开场,没有那种宏大的战争场面,而是把镜头对准了姚子青和他的家人。
他就像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普通人一样,有着平凡而温馨的家庭。
他的妻子温柔贤惠,孩子天真可爱,这一幕幕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让我觉得他仿佛不是即将奔赴战场的英雄,而是隔壁那个亲切的邻家大哥。
随着剧情的推进,战争的阴影逐渐笼罩。
姚子青接到命令,要带领部队前往宝山驻守。
他告别家人时,眼神中没有丝毫的畏惧,只有坚定和决绝。
那一刻,我仿佛能感受到他内心的波澜,一边是深爱的家人,一边是国家的安危,这种抉择该是多么的艰难。
当他们抵达宝山,映入眼帘的是破败的城墙和紧张的气氛。
姚子青没有丝毫的慌乱,他迅速地部署防御,安排士兵们的岗位。
他那冷静沉着的样子,让慌乱的士兵们渐渐安定下来。
战斗打响了,日军的炮火猛烈得让人胆寒。
一颗颗炮弹在城墙上炸开,掀起漫天的尘土和碎石。
士兵们在枪林弹雨中穿梭,有的刚冲出去就倒下了,有的被炸得血肉模糊。
可姚子青没有退缩,他大声地呼喊着,指挥着战斗。
他的声音都喊哑了,眼睛里布满了血丝,但他依然像一根定海神针一样,稳稳地站在那里。
有一个场景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一个年轻的小战士,看上去也就十七八岁的样子,满脸的稚嫩。
他第一次上战场,吓得手都在发抖。
姚子青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对他说:“别怕,小子,咱们身后就是家,不能让小鬼子踏过去一步!”小战士咬了咬牙,端起枪,跟着姚子青冲向了敌人。
在战斗的间隙,士兵们抓紧时间休息。
有的靠着城墙就睡着了,脸上还带着硝烟和尘土;有的默默地写着遗书,泪水滴在纸上;有的拿出家人的照片,看了又看,亲了又亲。
姚子青看着这一切,心中充满了悲痛,但他知道,他们不能倒下,他们必须战斗到底。
捍卫者电影观后感
捍卫者电影观后感《捍卫者》作为新中国建立后首部以宝山保卫战为主题的电影还是有很大标杆作用的,它不光填补了一个历史空白,而且也会带动更多类似的影片上映。
电影《捍卫者》观后感一:《捍卫者》改编自和君商学院上海学院院长赖先生的家乡——广州平远的民族英雄姚子青营长的真实故事。
一个人凭借国仇家恨的责任担当,带领600人抵御XX余人的数次围攻长达七天。
舍小为大,壮烈殉城。
淞沪抗战过去整整80年,选取具体鲜活的人物来让英烈继续活在人们的视野里。
这不仅仅是赖院长回报家乡的良愿,更是爱国感恩,砥砺前行的明志。
即使不敢号称上乘,但绝对诚意之作。
电影《捍卫者》观后感二:看这个电影其实很重要的原因有两点:第一:自己喜欢历史.第二:宝山是我现在生活和居住的地方,有很强烈的亲切感电影取自真实的历史事件, 我觉得这个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优势. 长期以来,我们多数人看到的抗战片都是手撕鬼子.然而这个电影却能够告诉我们当时的抗战是多么的艰苦.姚的部队应该是德系装备的中央军,国民dang的王牌. 然而在鬼子面前却没有任何的优势. 唯一的优势可能是姚子青出自黄埔,领导有方, 在最大的能力基础上消灭更多的敌人. 没有援军, 自绝后路. 终与宝山共亡,展现了中国军人的风采.连日本人都钦佩不已.抗日的英雄不可忘记,曾经我们的耻辱也不能忘记,尤其在现在物质生活富足的今天.然而遗憾的是, 片场的人太少, 但是这个不能掩盖电影故事本身的光芒.为了你的浙江, 为了你的江西, 为了我的广东......加油中国人, 勿忘国耻!电影《捍卫者》观后感三:如果不是无意中看到那则预告片,我也许会和这部电影擦肩而过,因为它实在是太「低调」了,日票房近90万,几乎没有多少电影院有排片。
但是记得它就好,就如同记得姚子青、记得那些为国牺牲的无名战士们一般。
片中有一个小孩,一心抗战,但始终被姚子青拦下来了,因为他太小了、太年轻了,但他是希望、是未来,他是一个孤儿,他姓陈,名字和比他早四百年的那个抗倭英雄一样,叫「继光」。
教学设计2: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一、七七事变(一)时间:1937年7月7日(二)地点:卢沟桥(又称卢沟桥事变)问题探究:读图,为什么日本要首先进攻卢沟桥呢?分析:1937年7月,北平的东南面、东面、北面和西北面均被日军或汉奸军队占领,只有北平的西南面,为中国驻军国民党二十九军防守。
因此,位于北平西南、处于平汉铁路上的卢沟桥,就成为了北平通往南方及其他地区的唯一门户,是中日军事上的必争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三)发动者:日本(四)经过:1. 概况:日本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拒绝,日本于是对卢沟桥守军发起进攻,炮轰宛平城。
中国守军奋起反抗。
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因为其发生于1937年7月7日,又称七七事变。
史料: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卢沟桥事变时守卫在卢沟桥的中国军人2. 爱国将领:赵登禹、佟麟阁在保卫天津与北平的战役中壮烈殉国。
佟麟阁佟麟阁:(1892-1937年)中国国民党抗日将领。
河北高阳人。
1937年任国民党政府第29军副军长。
七七事变后,他率部在南苑、团河一代抗击日军。
7月28 日,他与赵登禹将军在南苑前线指挥作战,不幸中弹为国捐躯。
赵登禹赵登禹:(1898-1937)中国国民党抗日将领。
山东菏泽人。
1933年在长城喜峰口抗击日军,为国民政府第29军109旅旅长。
七七事变时,任第二十九军中将师长,其率132师从河北急赴南苑一带参战。
7月28日中弹壮烈牺牲。
“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荣辱系于一身者轻,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
国家多难,军人应当以死报国。
”——佟麟阁“抗日救国乃军人天职,养兵千日,报国一时,只有不怕牺牲,才能为国争光!”。
——赵登禹(五)国共两党的联合:史料:中国共产党七七事变后的声明: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中国国民党在七七事变后的声明: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全文编辑修改
A.九一八事变
B.八一三事变 C.七七事变 D.一·二八事变(2022·河
北省)过春节时,人们常通过贴年画寄予对新一年的美好期盼。右侧年画应张贴于
()
A.北伐战争时期
B.局部抗战时期
C
C.全民族抗战时期
D.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七七事变
影 响 :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共产党呼吁全民族抗战
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 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 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通电全国
国民党呼吁全民族抗战
“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 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 抗战之责任!”
—1937年7月17日庐山谈话
——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三册)
七七事变
发生
①时间: 1937年7月7日 ②地点: 北平西南卢沟桥
日军从东、南、北三 面包围了北平城。卢沟桥 背靠宛平城,扼平汉铁路, 成为北平通往南方等地的 唯一通道,是军事上的必 争之地。
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中—国—军第队29奋军起司反令抗部命令
。
主要战役:
宝山保卫战(姚子青)、四行仓库 战斗(谢晋元)
1937年8月31日至9月7日奉命 坚守宝山城。与日军苦战三天,
到 9月7日,姚子青率领剩下的
官兵20多人与日寇展开了最后的 肉搏。年仅29岁的姚子青和全营 500 多名官兵全部壮烈殉国。
98师第583团 3营营长姚子青
宝山保卫战
1937年10月26日,大场等防线
淞沪会战
结合课本,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人眼中的淞沪会战
近代以来的中国,面对异族入侵的所有‘抵抗’,都如同一部荒诞的历史 滑稽剧。但是,一九三七年,在中国的淞沪战场上,无论军与民,中国人 终让侵略者看到了他们愤怒的容颜以及不屈的身躯!
平远:抗日战争30位将领
平远:抗日战争30位将领八年抗战,中华儿女浴血疆场,梅州涌现出了一大批爱国将士,本帖罗列的是其中平远籍的30位抗日将领。
转起来!让大家认识他们、记住他们,相信历史也必将永远铭记他们!(以下排名不分先后)黄梅兴(1897-1937),追赠陆军中将,字敬中,平远东石镇坳上村人。
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参加两次东征和北伐战争。
1932年,“一二八事变”上海抗战爆发,任264 旅副旅长兼528团团长,奉命防守庙行以南一带阵地,多次与日寇较量,屡建奇功,敌人称他为“黄老虎”。
因立功升为264旅旅长,驻防鄂西。
后调驻闽、赣、皖南石埭,川东万兴一带。
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黄梅兴率领驻扎在持志大学等地的264旅与日寇展开生死博斗,率本旅奋起抗击,并身先士卒,亲临前线指挥作战,连续攻破敌军十几个堡垒。
1937年8月14日下午6时,进攻日军设在爱国女子大学的据点时,日军炮火密集,并加百架飞机轰炸。
黄梅兴率部冲到八字桥,不幸被炮弹击中,经抢救无效而壮烈牺牲,年仅40岁,是淞沪会战中第一位阵亡的国民党高级将领,追赠陆军中将。
姚中英(1896-1837),追赠陆军中将,字若珠,平远大柘墩背村人。
黄埔军校第二期毕业,参加北伐战争,建立战功。
后进入陆军大学深造。
抗战爆发后,1937年时任陆军第156师团长职务的姚中英参加淞沪会战,屡立战功,擢升陆军第83军第156师少将参谋长。
淞沪会战失利后,退守南京。
11月初,日军分三路进犯南京,南京保卫战拉开序幕。
他所在的156师奉命由沪退守南京,扼守汤山一带。
他率部与敌激战,多次击退敌人的进攻。
后为掩护友军,率部冲锋,身先士卒,壮烈牺牲,时年41岁。
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中将。
姚子青(1909-1937),追赠陆军少将。
字若振,号中琪,平远大柘墩背村人,抗日忠烈。
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
1937年,任国民革命军九十八师二九三旅五八三团第三营中校营长,1937年9月5日,日本侵略军集中30余艘军舰,掩护陆军向上海宝山发起猛攻,守卫宝山的姚子青营500余名官兵浴血奋战,击退日军数次冲击,奋战2昼夜,大部分壮烈牺牲。
抗日英雄姚子青
抗日英雄姚子青姚子青,又名若振,号中琪,广东平远县人(公元1909—1937年)。
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后参加北伐,任排长,英勇善战,屡立战功。
民国十九年十一月后,在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十一师步兵三三旅暂编第一团第一营,先后任连长副营长。
民国二十二年在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高等教育班第一期步兵炮队毕业。
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九十八师二九二旅五八三团第三营中校营长,驻防汉口。
“八·一三”淞沪抗日战争爆发,九十八师由汉口东进上海,姚子青营于八月三十一日进驻宝山县城。
九月一日,日军集中军舰、飞机、坦克向姚营阵地发动猛烈进攻,姚子青号召全营官兵要与敌人血战到底,誓死守住宝山阵地。
四日,日军步兵从狮子林向宝山城夹攻,姚子青亲临阵地指挥,在金家宅迎头痛击,毙敌二百余人。
六日,日军舰飞机向宝山县城猛轰狂炸,掩护步兵强行登陆,姚子青指挥全营团结战斗,打退了日军多次进攻。
七日,日军源源增兵围困宝山县城,用炮轰毁县城东南角后蜂拥而入,激战中姚营官兵大多阵亡,最后只剩姚子青和官兵二十余人,与日军肉搏,壮烈牺牲。
宝山战役中,第三营除副营长陈贻漠和两三名士兵因伤重送后方医院治疗外,营长姚子青和全营六百官兵全部阵亡,为国捐躯。
姚子青和全营官兵壮烈殉国后,国民政府中央执监委员会于九月十日通电全国:“宝山之战,姚子青全营与孤城并命,志气之壮,死事之烈,尤足以动天地而泣鬼神……”。
南京《中央日报》发表了《吊宝山城中六百义士》文。
一九八五年五月,广东平远县政府为纪念抗日将领黄梅兴(“八·一三”牺牲于八字桥,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中将。
)、姚子青烈土,将原城镇中学更名为“梅青中学”。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挽姚子青诗二首:吊宝山殉营官兵鲸涛鳄浪撼危城,全仗吾曹抵死争。
五百健儿齐殉国,中华何止一田横。
挽姚子青营长英雄年少气如云,八载相从念虎贲;今日海疆成壮节,临风洒泪哭将军。
武汉姚子青路 五百健儿齐殉国
71那条街改名为“姚子青路”,宝山县曾一度改名为子青县,南京铸造了“姚子青铜像”,姚家乡平远县建立了“子青祠”,办起了“子青职业学校”、“子青女子中学”等,这无不证明人们对这位英烈的纪念和崇敬之情。
“吾以吾血卫中华”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日本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将,恃其陆、海、空立体战优势,企图沿长江口沿岸强行登陆,一举侵占上海。
为抗击日军,第十八军罗卓英部三个师奉命赴沪布防。
刚由武汉奉调卫戍南京的陆军第五十四军第九十八师也奉命驰赴上海,驻防宝山、吴淞一线。
8月23日后,罗泾、小川沙、月浦、狮子林等地先后失守,登陆日军向宝山、浏河、罗店方向分进合击,情势危急。
姚子青是广东梅州市平远县大柘顿时,宝山县城外燃起一片熊熊烈火,再加上敌机低空俯射,既要防空躲避,又要防守正面进攻之敌,使姚子青营处境更加困难。
上级领导知道这一情况后,打电话命令姚子青把城外部队撤回城里,待敌人接近时,再行近身反击,使敌军空军无法低空扫射。
傍晚,停泊在东海上的敌舰大炮轰毁城墙东南一角,敌军蜂涌而入,姚子青营官兵奋勇杀敌,贴身肉搏,刺刀见红。
最后,姚子青营官兵仅剩下20余人,日军向我军高喊投降,姚子青威武不屈,视死如归率领战士继续跟敌军肉搏,杀声震天。
战斗中,姚子青不幸被弹片击中腹部,血流如注。
他强行站起来,振臂高呼:“弟兄们,杀身成仁,报国的时候到了!”姚子青仍率领仅存的20余人白刃冲杀。
最后,英雄的姚子青营全部壮烈牺牲。
牺牲时,姚子青年仅29岁。
编辑 赵汉琪镇墩背村客家人,毕业于黄埔军校,对日寇恨之入骨。
他率全营五百健儿赶到宝山接替防守任务,参加宝山县城的保卫战。
以后又收容六十一师部队百余人,兵力达几百人。
第二天,日军从吴淞口炮台湾登陆,向宝山县城发起攻击,誓言要拿下这一战略要地。
宝山城里一片火海,到处响起枪声、炮声、爆炸声和两军肉搏的厮杀声。
尽管敌我力量悬殊,但是姚子青营左冲右突,拼命厮杀,进行殊死抵抗。
人民英烈永垂不朽:姚子青
人民英烈永垂不朽:姚子青鲸涛鳄浪撼危城,全仗吾曹抵死争。
五百健儿齐殉国,中华何止一田横。
——上面这首诗,就是后人为悼念姚子青营壮烈牺牲的官兵所写。
那是1937年的8月,为了解决日军华北重兵南下的态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决定以上海为中心,在松沪一带开辟另外一个战场,以便迫使日军的进攻方向从由北到南变成由东到西,由此达到以空间换取时间的总战略方针。
8月13日,举世闻名的中日淞沪会战正式打响。
日本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依仗其陆、海、空立体作战优势,企图以长江口沿岸强行登陆,突破我军防线,从侧背包抄中国军队后路,一举侵占上海。
为抗击日军,第18军罗卓英部的3个师奉命赶赴淞沪一带布防。
8月15日,98师师长夏楚中将军率部从武汉挥师来到了已是战云滚滚硝烟弥漫的上海。
该师首先到达上海南翔前线,奉命担任月浦宝山方面的防务。
日军因为在之前几场会战中连连得力,根本不把中国军队放在眼里,在加上他们从来瞧不起中国人的一贯作风,便夸下了“三个星期打下上海,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言。
然而,自8月13日上海开战几天,连连失利,损失惨重,日军海军陆战队司令长官于8月16日多次发急电回国,要求迅速增援。
从8月13日到8月23日,经过10天猛烈的激战,日军大本营才察觉到了中国军队要在上海与日军大打一仗,变紧急增调了日本本土的第3、11、101、9师团,第8师团的一个旅团,第1师团的2个旅团和来自台湾的重腾支队,来驰援和稳定在上海的战势。
这时夏楚中接到了18军总司令张治中命令,已经率98师抵达宝山、刘行、扬行和罗店一线,阻击日军。
夏楚中指挥第98师和11师在炮火中急速推进,击溃了进犯到罗店的日军先头部队,到当日傍晚,已基本上素清了罗店之敌,从击毙日军军官身上搜得出日军作战图,证实敌进攻方向指向罗店、嘉定及浏阳。
随后夏楚中令11师向川沙口之敌进攻,第98师向狮子林方向发起攻势。
在罗店之战中,第98师官兵奋勇厮杀,屡创敌军,击毙了日军第3师团第6联队队长仓永辰治大佐,这是日军在淞沪会战中阵亡之最高陆军指挥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日先锋——黄埔六期姚子青,及其全部壮烈殉国的六百壮
士
今日上海宝山区的临江公园,松柏苍翠.游人络绎,是一处景观独特的游赏之地。
曾记否1937年“八一三”抗日战争中,它是淞沪会战的重要战场,是黄埔六期生姚子青营长和他600弟兄洒血捐躯的埋灵之地(因尸骨无存)。
当年他们孤城喋血与宝山共存亡的英雄事迹,已升华为后代子孙心目中的常青松柏,皎皎日月,永不磨灭的巍巍丰碑,垂范历史的民族骄傲。
1937年在国共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推动下,于是年8月7日,国民政府南京国防会议作出全面对日抗战的决定。
中国人民总动员,地无分南北,人不分老幼,有力出力,有钱出钱,齐赴国难。
8月11日,驻扎在武汉的国民革命军十八军九十八师奉命调赴南京担任卫戍,青年军官姚子青是这个师二九二旅五八三团第三营少校营长。
13日午后船抵南京下关时,日寇已在上海发动攻击。
闸北、虹口、杨树浦一线和我军发生激烈战斗,战况激烈。
姚子青的同乡、黄埔军校一期同学,二六四旅旅长黄梅兴便于14日在八字桥阵地不幸中弹牺牲。
那几天,由于我军预有防备,英勇抗击,日本海军陆战队死伤枕藉,日援军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将重新部署兵力,恃其飞机大炮立体战的优势,企图在长江口沿岸强行登陆,突破我方
防线,从侧面兜袭我军后路,一举占领上海。
我方为了加强防务,8月20日,命令卫戌南京的九十八师兼程驰援淞沪前线。
师长夏楚中派二九二旅五八三团防守长江口沿江阵地,遏止日军登陆。
8月23日,罗泾、小川沙、狮子林先后失守,登陆日军随即向宝山县城、罗店、浏河方向分进合击,情势危殆。
旅长方靖鉴于宝山县城乃江海门户,战略地位重要。
狮子林在其西北,相距10余里,吴淞炮台在其南,仅隔10里,现在南北两处均已不守,地处贴江边沿的宝山便孤悬暴露,三方受敌。
方旅长斟酌再三,决定派黄埔军校六期毕业现任五八三团第三营营长姚子青前往接防。
姚营长一向报国有志,忠诚信守,有独当一面的指挥能力。
他在受命时回答说:“子青守土有责,誓与宝山共存亡,请旅长放心。
” 姚子青广东省平远县大柘乡人,父耕母织,家境苦寒。
兄弟姐妹6人,予青排行第五,身体结实,面相斯文,深得父母喜爱而另眼看待,起早摸黑省吃俭用供子青上学。
6年后,子青毕业于大柘乡景清小学,又以优先名次考入平远县立中学。
学校离家两华里,一天来回两趟,他想起兄弟姐妹6人,母亲做鞋费钱又辛苦,孝念之下,脱去鞋子跣足而行,将近校门才洗脚穿鞋进校。
广东气候暖和,几年如一日,倒也练出一双铁脚板,为他以后的军旅生活带来便利。
子青读书用功,从不脱课。
每逢星期日,不是随父下田,就是上山砍柴,长期劳动,养成刻苦自励诚实善良的品格。
广东省开革命风气
之先,孙中山先生的崇高革命活动就像无声号召激荡着平远县的有志青年。
姚子青那年17岁,征得父母同意,去广州考进了“黄埔军官学校”,成了第六期的黄埔生。
毕业时成绩优异被分发到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师带兵,历任排长、连长、副营长。
他怀着对军阀和帝国主义侵略的仇恨,参加过多次保卫广东革命根据地的战役。
因有战绩被保送至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步炮队深造,再进陆军军官班进一步培训,网部队后被提升为步68兵少校营长,驻防汉口。
“七七”事变爆发,不多日,部队奉命调防南京。
姚子青带领全营官兵迅速赶赴宝山,眼见宝山县城很小,穿城不过两里余,方圆不足10里:城墙之矮可以攀越,护城河之浅可以涉渡。
县城原本人烟稀少,战争爆发后,县府迁往月浦,百姓多半逃避他乡,十室九空,如此孤城,无险可守。
然而姚子青受命之际已经明白:守住宝山,可使登陆狮子林和炮台湾的日军难以联成一线,拉不起对我方的包围网;守住宝山,如同拽住敌人后腿,既摔不掉又进不得:守住宝山,可以赢得主动,让统帅部有时问调兵遣将从容增援。
姚子青慷慨激昂对全营官兵作了动员,然后带领连排长作战地勘察,都认为城墙矮小,不易防守,战场必须摆在城外。
他命令各连突击挖战壕、筑工事,星夜作业。
毫无疑问,这将是一次军力悬殊以弱抗强的阵地战。
敌人有坦克大炮,有从近距离起飞的轰炸机,有停泊于长江装有远程大炮的多艘军舰。
姚营呢,只
有老式近战武器和迫击炮、手榴弹而已。
以血肉长城抗衡海陆空,牺牲是可以想象的。
从9月1日至3日,作为
交战的第一阶段,日寇调遣炮台湾的大部分兵力在战车掩护下向宝山进犯,停泊在长江口的敌舰大炮每天轰击宝山。
姚营采取灵活战术,以静制动,集中手榴弹优势对来犯之敌进行还击。
或乘其立足未稳,迎头痛击,屡次挫败敌人攻势。
4日至6日的三天中,敌人因屡攻不下,更趋疯狂,调集登陆狮子林方面之敌增援炮台湾敌军进行夹击,以飞机、战车、大炮掩护两千步兵进攻,企图在城东、南、北三面强行突破。
姚营官兵抱定与城共存亡的决心,以一当十,以十当百,在金家宅一带和宝山外围,击退南北两方夹击之敌,杀死日寇200余人。
为了坚守阵地,不怕牺牲,抓住机会频频回击。
姚营弟兄前仆后继,以死相拚的冲杀,令鬼子胆寒。
5日傍晚,得知方旅长派来增援的五八七团第一营被日军炮火阻住通路,无法抵达宝山时,姚营毫不胆怯,孤军喋血,人自为战。
6日至7日,血战两昼夜后,姚营城外阵地完全陷落,县城被日军包围,姚营长与旅部失去联络。
只见宝山上空,多架敌机肆无忌惮轮番投弹扫射,敌舰大炮轰击之声不绝,整个宝山上空烟雾弥漫,城内火海一片。
我方指挥部只能根据日寇炮声和日军攻击的猛烈,判断姚营仍在顽强苦斗,深知宝山陷落只是时间问题。
延到7日下午,战斗渐趋沉寂,姚营600官兵全部战死,无一生还,姚营长年仅29岁。
三天后,一对老年夫妇从宝山废墟中逃了出来,向《救亡日报》记者泣诉说:城破时,我们在隐处看到姚营长率领20
多个士兵向防空洞方向退去,恰有一枚炸弹在他跟前爆炸,弹片击中姚营长腹部,肠子都淌出来了,那20多个士兵全
被日本强盗封死在防空洞里。
9月18日,《大公报》刊登记者杨纪的战地采访:“9月5日,宝山守城之将姚子青将军,以一营之众,当敌海陆空立体战术之威胁,苦撑3日之久(实际应为9月1日至7日),乃全营殉职,此种成仁取义之泱泱大国民族风度,非有悠久文化及高尚德性培养之军人,孰能至此……” 姚子青600壮士殉国的事迹,震惊中外。
南京《中央日报》发表《吊宝山城中六百义士文》,上海《大美晚报》著文赞颂:“此次姚营全部殉城……此非仅中国人之光荣,亦为全人类之光荣,其伟绩将永垂史册而不朽!”随后
国民党执监委员会通电全国褒扬。
国民政府追授姚子青为陆军少将,并在南京市铸造姚子青铜像,他生前居住过的汉口市生成里那条街改名为“姚子青路”。
他的家乡平远县建起了“子青祠”,办起了“子青职业学校”、“子青女子中学”,将县城中学命名为“梅青中学”(黄梅兴同为平远县人)。
文艺界将其事迹拍成电影,编成民间说唱……。
去年,宝山区政协通过决议,呈请市文管会批准,要在临江公园建立姚营殉国大型纪念碑,以垂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