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糖钳夹技术PPT精选课件

合集下载

ogtt曲线分析参考课件

ogtt曲线分析参考课件

课件学习
24
异常胰岛素(及C肽)的释放曲线
(3) 0
½
1
2
3
小时
胰岛素
30
80
200
240
100
miu/ml
血糖(A) 6.8 (122)
分析:
10
12.0
8.0
7.4
(180) (216) (144) (133)
mmol/L mg/dl
1、从血糖看,空腹血糖受损伴糖耐量低减。
2、从胰岛素看,0点超过正常值,服糖后1/2小时胰岛素分泌减少,
2、从胰岛素看,0点超过正常值,服糖后1/2小时胰岛素分泌减少,其他
各点水平都很高,但不能很好的控制血糖,更证明胰岛素抵抗及高胰
岛素血症,胰岛素早期分泌减少,且胰岛素分泌高峰后移,是2型糖
尿病的特征。
课件学习
29
异常胰岛素(及C肽)的释放曲线
课件学习
12
异常OGTT
(8) 0
½
1
2
3
小时
血糖 10.0 12.0 16.0
18.0 11.1
(180) (216) (288) (324) (200)
尿糖 +++ ++++ ++++ ++++ ++++
mmol/L mg/dl
分析:
1、空腹血糖,服糖后2小时血糖均超过糖尿病诊断标准, 故诊断糖尿病。
课件学习
17
1、衡量B细胞的功能要分析以下几点:
(1)分析胰岛素(及C肽)测试5个点的数值与同时测试 血糖的关系,是否有胰岛素抵抗。

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试验

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试验

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试验1966年Andres依据葡萄糖胰岛素的负反馈原理设计了葡萄糖钳夹技术,经过不同的静脉通路,同时输入外源性胰岛素和葡萄糖,将血糖维持在设定的稳态,该技术可对胰岛素的分泌及作用进行定量分析。

1979年DeFronzo等对该技术作了详细研究并应用于人体,从此推动了葡萄糖钳夹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

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葡萄糖钳夹技术分为高血糖葡萄糖钳夹、正常血糖葡萄糖钳夹及低血糖葡萄糖钳夹等不同方法。

高胰岛素正常血糖葡萄糖钳夹技术由于其定量准确、可重复性好等优点,已成为评价机体胰岛素敏感性的“金标准”。

该平台由于能很好地排除内源胰岛素及升糖因素的影响,并能同时客观地反映外源胰岛素制剂的药代动力学(PK)/药效动力学(PD)特点,在研发新型胰岛素制剂以及仿制胰岛素产品时也成为目前国际公认的可靠方法。

在临床试验中,高胰岛素正常血糖葡萄糖钳夹技术是评价外源性胰岛素制剂的客观平台,该平台本身成功构建及良好维持是该技术的关键。

目前在药物研发中,使用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存在一些常见的问题,需要在今后应用该技术中加以关注。

2、关注要点2.1 成功建立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的条件:(1)形成稳定高胰岛素状态,达到完全抑制肝脏内源性葡萄糖输出的目的;(2)将血糖钳夹在正常水平,变异系数小于5%;(3)试验中内源性胰岛素分泌被抑制,升糖激素无明显释放。

2.2 高胰岛素正常血糖葡萄糖钳夹技术在临床试验中的应用需关注如下几点:2.2.1 血浆胰岛素保持优势浓度,充分抑制肝糖输出在规定时间内,使血浆胰岛素水平迅速升高并保持于优势浓度(一般接近100mU/L),人体内胰岛素浓度高于生理水平时肝糖输出可以被充分抑制,葡萄糖输注率(GIR)方能真实反映外周组织的葡萄糖利用率,使得客观评价胰岛素制剂的药效动力学参数成为可能。

2.2.2 监测血糖间隔时间每5分钟监测一次静脉血糖值,根据血糖值调整葡萄糖液输注率,使受试者血糖值维持在目标值,变异系数应小于5%。

葡萄糖钳夹技术

葡萄糖钳夹技术
3. 分别在两侧上肢静脉留置穿刺针,以生 理盐水维持通道,以备抽血及输注20% 葡萄糖。
a
13
高葡萄糖钳夹操作流程 2
4.分别于-30,-15,0分钟留取基础血 样后,一侧上肢置于一温度为50°C, 湿度为70%的恒温箱中以获得动脉化 的静脉血样,另一侧静脉通道用于 输注20%葡萄糖。
a
14
高葡萄糖钳夹操作流程 3
葡萄糖钳夹技术的建立与应用
a
1
钳夹技术
高葡萄糖钳夹技术
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
DeFronzo RA,Tobin JP,Andres R.Am J Physiol,1979,237:E214-S223
a
2
相关背景知识
糖尿病是高度异质性疾病, 目前认为主要是由于胰岛素 抵抗合并胰岛B-细胞分泌胰 岛素缺陷或B-细胞分泌缺陷 伴或不伴胰岛素抵抗引起。
受试者应排除肝肾疾病。 试验前三天,受试对象每日至少进食250克以上
碳水化学物,维持体重稳定。
a
11
主要试剂
1、葡萄糖液:50%。 2、葡萄糖液:10%。 3、氯化钠溶液:0.9%。
a
12
高葡萄糖钳夹操作流程 1
1. 配备20%葡萄糖液:可在10%葡萄糖液 中加入50%葡萄糖混合配制。
2. 令受试者排空小便后仰卧于床,整个实 验过程中保持清醒安静状态。
a
20
一 原理及应用 1
通过持续输注外源性胰岛素 和葡萄糖,抑制内源性肝糖 产生和胰岛素分泌,达到外 源性胰岛素-葡萄糖代谢平衡 状态后,评价个体内胰岛素 对葡萄糖代谢的作用程度, 也就是胰岛素的敏感性。
a
21
二 实验仪器
1. 输液泵一台。 2. 注射泵一 台。 3. 快速血糖测定仪一台。 4. 温度控制仪一台。 5. 多功能计时秒表两个。

葡萄糖钳夹操作程序

葡萄糖钳夹操作程序

葡萄糖钳夹操作程序(总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葡萄糖钳夹试验操作程序试验准备1.开机、定标2.取50ml注射器,配葡萄糖组:10%GS 390ml+50%GS 130ml = 20%GS 520ml3.注射器:1ml 25个、5ml 6个、10ml 3个4.微量泵管1个、输液器2个、套管针2个、三通2个、贴膜2个、纱布、消毒棉签5.生化管(红管)7个:起始抽血3管(10ml)、输胰岛素10min后抽血1管(3ml)、稳态期(21、23、25)分别抽血1管(3ml)6.生理盐水500ml7.诺和灵R 10ml(400U) 1支8.葡萄糖组:接输液器、排气、接三通;接感应器、置软管;开电源、起始9.生理盐水组:从NS500ml中抽NS49ml + 血1ml + INS量;10.点击葡萄糖钳夹软件11.输入:Name;Weight;Euglycaemic;G-Infusion Solution 200mg/ml;G-Pump Max500ml/h;I Max 4;I Start 4;G Utilation 4;BG-End 5;Duration180min;I h12.抽血10ml(3管),测血糖,request,计算胰岛素量13.配置生理盐水组,1ml = 40U, = 4U;排气,接三通;开电源、起始14.确定输液管道通畅,先葡萄糖组,再生理盐水组15.建立双侧静脉通道:右侧输入葡萄糖、胰岛素;左侧抽血(T60-65℃)试验开始1.点击confirm开始⑴2.输注胰岛素10min整,测血糖,改胰岛素用量为h ⑵3.每5分钟测血糖1次,调整葡萄糖输注量,胰岛素用量固定⑶~⒅4.维持血糖在~h5.第19起进入稳态,第21、23、25分别抽血3ml试验结束1.点击结束试验,打开葡萄糖组500ml/h单独输注10min2.保存数据,Save as …;保存图表,Save as …3.计算M值 =(G25-G19)/(Weight×Time)mg/4.带上剩余50%葡萄糖120ml,提醒患者注意进食5.填写胰岛素管标签,带血清管7个;生化管离心5min,倒出血清,保存至冰箱。

正葡萄糖钳夹实验

正葡萄糖钳夹实验
口服胰岛素肠溶胶囊的药代动力学与药 效动力学研究实验
一、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
(一)、历史背景 1966年Andres等根据葡萄糖一胰岛素的负反馈原理,创立了一种可定量分析胰岛
素分泌及作用的方法——葡萄糖钳夹技术。1979年De Fronzo等对该技术从理论上作了
详细的阐述,并给予技术指导,推动了世界范围的广泛应用。萄糖钳夹技术根据研究 目的的不同又划分为高糖钳、正糖钳及低糖钳等不同方法。 (二)、技术原理 1、葡萄糖一胰岛素负反馈体系 血糖升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加,并通过增加摄取、储存和利用葡萄糖等方式,下调 血糖;血糖下降,胰岛素分泌降低,胰高血糖素等升糖激素增加,促进代谢分解,加 速糖原分解和葡萄糖异生作用,升高血糖。
升高,而后以较低的速度持续输注维持一定血胰岛素浓度。在静脉通道对侧前肢取血 测量血糖,每隔5min取血测量血糖一次,通过调节葡萄糖输注率以维持血糖水平恒定。 经一段时间后、血糖恒定维持于平衡状态。给胰岛素制剂后,葡萄糖输注率随着胰岛素 产生的作用变化,以此来评价胰岛素制剂的药效动力学特征。
3、正糖钳技术指标 ① 钳夹稳定状态下血糖(SSPG):SSPG需控制在正常空腹血糖±10%范围内。 ② 钳夹稳定状态下胰岛素(SSINS):较高的血浆外源性胰岛素水平才能抑制内源性肝 糖及胰岛素的生成,满足实验要求。 ③ 血糖变异系数(CVBG):钳夹实验期间CVBG可反映钳夹技术的稳定性与准确性。
(三)、特点
Hale Waihona Puke 1、避免了内源性胰岛素缺乏(如糖尿病患者)及低血糖(如胰岛素耐量试验中)对胰岛素
敏感性测定的影响。 2、将内源性干扰减至最小,增加了实验的可控性与准确性,降低了结果的变异性。 (四)、缺点 1、不同受试者的应激反应和血管紧张度等诸多因素会对稳态的建立产生一定的影响。 2、该技术复杂耗时、费用昂贵,实验中需频繁取血。 (五)、实验方法 1、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及采血通道 在前臂静脉或正中静脉穿刺并留置导管建立输液通道,用于输入胰岛素和葡萄糖 溶液。葡萄糖和胰岛素输注通道经三通管与静脉通道联接。采血通道由输液器、三通

正葡萄糖钳夹技术的建立及与简易指数的比较

正葡萄糖钳夹技术的建立及与简易指数的比较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正葡萄糖钳夹技术的建立及与简易指数的比较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内分泌与代谢病指导教师:***2002.4.1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的建立及与简易指数的比较中文摘要目的: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是国际上公认的评价胰岛素敏感性的“金标准”。

微小模型技术是又~个国际公认的判断胰岛素敏感性的指标。

建立此两种表示胰岛素敏感性的方法并用他们评价许多简易指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旨在建立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试验及微小模型技术,并用以评价简易相关指数。

/对象:本研究共入选正常志愿者2。

人,单纯性肥胖者8人,T2一。

M患者1。

人。

其中男性24人,女性14人。

正常志愿者及单纯性非肥胖者均经OGTT及体检,排除其他疾病。

T2-DM为血糖控制良好,FBG<8mmol/L,HbAlC<8%,单纯口服磺脲类降糖药,并排除服用其他影响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

所有受试者分成4组。

分别为:组1,正常BMI,年龄26.7±2.16;组2,正常BMI,年龄5230±579组3,单纯性肥胖,年龄53.25±5.03;组4,T2.DM,年龄6111±8.07。

组2、3、4中的女性受试者均为绝经后妇女。

方法:每个受试者均测定OGTT、微小模型和正葡萄糖钳夹。

每次测试间隔一周,组1的女性受试者在月经第6或第7天测试。

测试前3天T2一DM患者停药。

测试前三天保持每天200克以上的碳水化合物饮食,晚8时后禁食。

第二天早上8时开始试验。

OGTI"为口服75克葡萄糖粉,在0’、30’、60’、120’、180’抽血测血糖和胰岛素。

微小模型试验为在0时推注25%葡萄糖0.39/kg,在20’时推注人胰岛素(优泌灵R)0.03IU/kg,分别在0’、2’、4’、8’、19’、22’、30’、40’、50’、70’、90’、180’抽血测定血糖和胰岛素。

将测定值输入计算机,应用Bergman减少样本数的微小模型统计软件包得到胰岛素敏感指数SI。

OGTT葡萄糖耐量试验ppt课件

OGTT葡萄糖耐量试验ppt课件
5
8
. Logo
OGTT
正常糖耐量
空腹血糖损伤
糖耐量减退
糖尿病性他糖量
空腹血糖 <6.1mmol/L, 口服葡萄糖 30min~60min 达高峰,峰值 <11.1mmol/L; 2小时恢复到正 常水平,即 <7.8mmol/L, 尿糖均为(—)
空腹血糖
6.1~7.0mm ol/L,餐后两 小时血糖
• 有糖尿病症状,但随 机或空腹血糖不够诊 断标准
• 妊娠期、甲状腺功能 亢进、肝病、感染, 出现糖尿者
• 不明原因的肾病或视 网膜病
6
. Logo
OGTT
用量
用法
12岁以上用75克, 12岁以下按体重计 算葡萄糖用量(即 1.75克/千克体重)
试验当日清晨,先 采一次空腹血糖, 再把实验用的一袋 75克葡萄糖粉溶于 300ml温开水中, 待糖完全溶解后嘱 病人5min内饮完
试验过程中突发状况处理
3
11
. Logo
IVGTT
适应症
只用于评价葡萄糖利用的临床研究手段,或胃切除后,吸收不良综合症等特殊病 人,不宜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可代之通过静脉注入葡萄糖。
方法
基本同OGTT,禁食10-15小时后,于7AM-9AM行静脉葡萄糖耐量实验, 50%葡萄糖溶液50毫升静脉输注3分钟,一侧肘静脉留置静脉套管进行输注, 以葡萄糖输注结束时为零点,分别于0、1、2、3、10、30、60、120、180 分钟采血测定血糖、血浆胰岛素和C肽。
3
. Logo
OGTT
1
作用原理
2
适应症及禁忌症
3
方法
4
注意事项
5
临床意义

小鼠葡萄糖钳夹技术方法的建立与操作

小鼠葡萄糖钳夹技术方法的建立与操作

小鼠葡萄糖钳夹技术方法的建立与操作
龚颖芸;付真真;周红文
【期刊名称】《遗传》
【年(卷),期】2022(44)10
【摘要】葡萄糖代谢是机体能量代谢的核心,在各个组织器官发挥能量供应及代谢调控作用,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的降糖激素。

胰岛功能及胰岛素敏感性是影响葡萄糖代谢的关键环节。

葡萄糖钳夹技术是评估胰岛素敏感性及胰岛功能的金标准,主要类别包括高胰岛素正糖钳夹、高糖钳夹、高胰岛素低糖钳夹等类型。

在小鼠葡萄糖钳夹实验中根据是否麻醉分为麻醉和清醒状态钳夹。

本文重点阐述了小鼠葡萄糖钳夹技术方法的建立及操作的具体流程,包括器械耗材的准备、手术操作、钳夹过程及注意事项,旨在为实验室搭建各类小鼠葡萄糖钳夹技术平台提供参考。

【总页数】8页(P967-974)
【作者】龚颖芸;付真真;周红文
【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
【相关文献】
1.高葡萄糖钳夹技术的建立
2.两步法高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技术的建立
3.高葡萄糖钳夹技术的建立
4.高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技术的建立
5.Botnia葡萄糖钳夹技术的建立和临床评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葡萄糖钳夹技术的建立

葡萄糖钳夹技术的建立

葡萄糖钳夹技术的建立葡萄糖钳夹技术的建立【摘要】目的:建立能精确测定胰岛素敏感性的高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技术. 方法:应用高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技术对10名正常体质量、正常糖耐量的健康志愿者进行方法学研究. 结果:钳夹试验开始后,血浆胰岛素浓度迅速上升并维持在100 mU/L左右,空腹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5.0 mmol/ L),试验过程中内源性胰岛素和肝糖源输出得到完全抑制,血液升糖激素浓度 (包括皮质醇和生长激素) 与基础值相比无明显上升. 钳夹稳态期,葡萄糖输注率为(11.56±1.74) mg/(kg·min). 结论:高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技术已成功建立. 在高胰岛素?正常葡萄糖稳态条件下,葡萄糖输注率等于机体的葡萄糖利用率,葡萄糖输注率可以作为评价组织对外源性胰岛素敏感性的指标.【关键词】胰岛素葡萄糖钳制技术胰岛素抗药性胰岛素敏感性引言高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技术 (hyperinsulinemic?euglycemic clamp) 是目前世界上公认评价机体胰岛素敏感性的金标准,已在基础及临床医学研究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已扩展应用于许多病理状态、药物或非药物防治措施的机制研究中. 建立和开展高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技术对于糖尿病基础和临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此方法操作复杂、价格昂贵且费时,国内仅有数家医院开展此技术. 我院内分泌科自2006年引进葡萄糖钳夹系统以来,根据DeFronzo等[1]所建立经典钳夹技术的原理并结合国内外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成功建立了高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技术.1对象和方法1.1对象10 (男5,女5)名正常健康志愿者,年龄27.0 ± 4.4 (23~37)岁,体质量指数20.3 ± 1.2 (19.2~23.2) kg/m2,无糖尿病、高血压病家族史,血脂谱正常,肝、肾功能及血尿酸浓度均在正常范围,未服用任何可能影响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均为正常糖耐量者 (按2003年ADA标准). 试验前3 d受试者每日碳水化合物饮食不少于200 g,体质量保持稳定. 试验前向受试者解释试验的性质、目的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所有受试者均自愿参加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1.2方法受试者检查前空腹12 h,早8:00到达检查室,测量身高、体质量,排空小便后清醒静卧于检查床30 min后开始试验. 先分别于受试者双侧前臂行静脉穿刺,利用三通管组成2条静脉通道. 一侧用于输注胰岛素及200 mL/L葡萄糖液 (连接于Injectomat C?IS和INCA?ST容积泵,德国Fresenius公司);另一侧用于试验中采血 (将此侧前臂置于60℃恒温仪中,以保证静脉血动脉化[2]),不采血时缓慢静滴生理盐水,采血前临时关闭输液器.钳夹开始10 min内以4 mU/(kg·min)速率输注人胰岛素溶液 (诺和灵R,40000 U/L,丹麦Novo Nordisk公司) 使血液胰岛素浓度迅速升高,随后110 min内以2 mU/(kg·min)速率持续输注. 在此期间每5 min测一次静脉血糖值(BIOSEN5030血糖分析仪,葡萄糖氧化酶电极法,德国),根据血糖值调整200mL/L葡萄糖液输注率,使受试者血糖值维持在5.0 mmol/L左右. 每10 min采静脉血测定血清胰岛素浓度,每30 min测定血清C肽、皮质醇和生长激素浓度 (化学发光法,药盒购自天津德普诊断产品有限公司). 试验结束时收集试验期间尿标本,测定尿糖值 (测定方法同血糖测定). 所有血标本均经离心分离血清,-80℃冰箱保存至同批测定.统计学处理:试验结束后计算各受试者试验中血糖值均数(x)、标准差(s)及变异系数(CV),计算试验中每10 min的平均葡萄糖输注率(glucose infusion rate, GIR)、机体总葡萄糖利用率 (钳夹开始 20~120 min内平均GIR) 和最大葡萄糖利用率 (钳夹稳态期最后30 min平均GIR). 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 13.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不同性别之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2结果全部受试者均成功完成钳夹试验,检查结束后均未发生低血糖反应及其他异常反应,静脉穿刺部位未发生感染及静脉血栓形成. 结果显示高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技术成功建立.2.1外源性胰岛素?葡萄糖代谢稳态形成基础血浆葡萄糖浓度为(4.26±0.39) mmol/L,在高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过程中,血糖稳定在(4.99±0.15)mmol/L,稳态期血糖CV为(3.09±1.29)%. 基础血清胰岛素浓度为(3.81±2.20) mU/L,钳夹试验开始后血清胰岛素浓度迅速升高,于10 min时达到高峰(133.70±21.91)mU/L,随后维持在(91.57±13.86)mU/L 至试验结束. 基础血清C肽浓度为(1.92±0.34)μg/L,整个钳夹过程中C肽浓度为(1.32±0.35)μg/L,各个时点的C肽浓度与基础状态相比呈逐渐下降趋势 (图1). 钳夹稳态期与基础状态相比较,升糖激素如血皮质醇、生长激素的浓度无明显上升,且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图2).2. 2高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过程中的血糖及葡萄糖输注率变化钳夹试验过程中受试者血糖浓度稳定在(4.99±0.15)mmol/L,试验开始40 min内GIR上升较快,达到 (9.45±3.17)mg/(kg·min),此后上升趋于平缓,在90~120 min时均保持在稳态 (图3). 钳夹开始20~120 min内GIR为(10.75±2.38)mg/(kg·min),稳态期GIR为(11.56±1.74)mg/(kg·min),不同性别之间GIR [男(10.53±1.57)mg/(kg·min),女(12.25±1.59)mg/(kg·min)]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3讨论1966年Andres依据糖代谢特点设计了高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技术,1979年DeFronzo等[1]对该技术作了详细研究并应用于人体,从此推动了葡萄糖钳夹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成为目前公认评价机体胰岛素敏感性的“金标准”. 本研究按照DeFronzo等[1]的方法进行设计,结果显示形成稳定高胰岛素状态,达到完全抑制肝脏内源性葡萄糖输出的目的;血糖钳夹在正常水平,变异系数小于5%;试验中内源性胰岛素分泌被抑制,升糖激素无明显释放,符合高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技术成功建立的标准[1]. 正常人体内胰岛素浓度高于生理水平时肝糖输出可以被完全抑制,故钳夹试验中当达到高胰岛素稳态时外源性葡萄糖输注率 (GIR) 等于外周组织的葡萄糖利用率 (M值),此时GIR可作为评价机体胰岛素敏感性的指标[1]. 贾伟平等[3]建立扩展高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技术时稳态期胰岛素浓度为(63.00±4.86) mU/L时肝糖产生为0,故计算M值时可忽略肝糖的产生. 当对存在胰岛素抵抗的患者进行正常葡萄糖钳夹试验时,经典试验中采用的胰岛素输注率所达到的稳态期胰岛素浓度并不能完全抑制肝糖输出[4].。

正葡萄糖钳夹实验ppt课件

正葡萄糖钳夹实验ppt课件
各组动物于给予胰岛素制剂前及给药后每隔30min取血,直至钳夹结束。全部血 样均于凝固后离心获得血清,血清样品于-20℃保存。采用RIA方法检测其中的猪胰 岛素抗原浓度,用于胰岛素血清药代动力学的计算。
可编辑课件
9
2、测定 NSB管(非特异性结合管)加300ml分析液,Bo管(参比管)加200ml分析液,其他管加100ml 分析液。在其它分析管中加100oL标准品、质控样品或待测血清样品,各管加入100μl 125I-Insulin,然后各管(除Total count tubes与NSB管)加入100ml猪胰岛素抗体,混合均匀 ,封闭,4oC过夜。20小时以后各管加1ml的冷冻沉淀剂,涡旋,孵育20min,4oC。离心 30min,立即倾出上清,于γ计数仪上计数各管。各批分别设置猪胰岛素标准校正曲线, 用以计算该批所测未知样品浓度。
可编辑课件
14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可编辑课件
15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可编辑课件
7
二、RIA方法测定血清样品中胰岛素抗 原浓度
可编辑课件
8
(一)原理 将一定量的胰岛素标记示踪物和待测样品混合,加入猪胰岛素抗体,通过标记
示踪物和待测样品与抗体的特异性竞争结合。加入沉淀剂后,与抗体结合的标记示 踪物在沉淀中,结合的标记示踪物与待测胰岛素样品的量成反比。γ计数仪计数越 高,对应的胰岛素样品的浓度越低。 (二)实验方法 1、采样
可编辑课件
3
2、钳夹技术原理 正糖钳技术通过同时输注可控浓度及速率的外源性胰岛素和葡萄糖,打破体内葡
萄糖一胰岛素的负反馈调控,使血浆外源性胰岛素维持在较高浓度水平,而血糖维持 在基础稳态水平。由于血浆外源性胰岛素的优势浓度,抑制了内源性葡萄糖(肝糖分解 和糖异生)和内源性胰岛素分泌,此时外源性葡萄糖输注速率等于外周组织的葡萄糖利 用率,从而评价葡萄糖、胰岛素以及其他相关物质的代谢过程。

葡萄糖耐量试验方法及注意事项 ppt课件

葡萄糖耐量试验方法及注意事项 ppt课件

正常糖耐量
空腹血糖<6.1mmol/L 口服葡萄糖30mim~60mim达高峰,峰值<
11.1mmol/L 2h时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即<7.8mmol/L
试验结果如何判定?
1.当静脉空腹血糖<6.1mmol/L,OGTT 2小 时血糖<7.8mmol/L,说明人体对进食葡萄糖 后的血糖调节能力正常,为糖耐量减低。
口服葡萄糖耐量(OGTT) 试验方法及注意事项
学习目标
1.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的意义、适应症。 2.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方法、试验结果判定、影响因
素。 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注意事项。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2.体力活动:长期卧床不活动病人可使糖耐 量受损。而试验前剧烈活动可加速葡萄糖 的利用,使血糖明显升高,故试验前病人 应静坐或静卧至少半小时。
哪些因素影响OGTT试验结果?
3.精神因素:情绪激动可使血糖升高,故在试 验期间应避免精神刺激。
4.应激:应激可使血糖升高,如发热、感染、 急性心肌梗死、手术等。
时后抽血监测血糖变化。
临床意义
给病人口服75g葡萄糖,然后测其血糖变化, 观察病人耐受葡萄糖的能力,正常人口服葡萄 糖后,迅速由胃肠道吸收入血,30-60分钟时 血糖值达高峰,但一般不超过8.9mmol/l (160mg/l)。
临床意义
这是由于血糖升高迅速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加, 使血糖迅速下降,2小时血糖接近正常,3小时 恢复空腹正常水平。而糖尿病患者则不同,始 终为高峰值,持续时间过长。
试验结果如何判定?
2.当静脉空腹血糖≥7.0mmol/L或OGTT 2小 时血糖≥11.1mmol/L,说明人体处理进食后 葡萄糖的能力明显降低,可以确诊糖尿病。

胰岛素治疗中的胰岛素抵抗-PPT

胰岛素治疗中的胰岛素抵抗-PPT
亚洲人男性为0、95,女性为0、8
胰岛素治疗反应
内源性或外源性胰岛素得敏感性和反应性降低
实验室检查
20
临床评估
有 T2DM、HBP或者心梗得家族史 2分
WHR>0、85 1分
BP>140/90 1分
TG>1、9
1分
尿酸 >386、8
1分
脂肪肝
1分
≥ 3分可能有抵抗 ≥ 3分+IGT、T2DM或者FING≥ 15ui/ml 肯定有抵抗
胰岛素抵抗得诊断标准:
1999年WHO提出:由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测定得个体葡萄糖利用 率低于所处背景人群得下1/4位点,可诊断为胰岛素抵抗
原理
血胰岛素浓度在50μU/ml以上时能抑制90%得肝脏内源性葡萄糖生成 此时血糖维持正常水平主要依赖输入得外源性葡萄糖 所输外源性葡萄糖得量等于机体在胰岛素作用下所处理得葡萄糖 根据输入葡萄糖得量和血胰岛素比值,可以间接了解机体对胰岛素得敏感
胰岛素治疗中的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治疗中得胰岛素抵抗
2
目录
1
胰岛素抵抗的定义与内涵
2
胰岛素抵抗的临床评估
3
胰岛素抵抗与糖尿病治疗
43 胰岛素治疗中的胰岛素抵抗
3
胰岛素抵抗得定义
胰岛素抵抗就是指
胰岛素得外周靶组织(主要为骨骼肌、肝脏和脂肪组织)对内源性或外 源性胰岛素得敏感性和反应性降低,导致生理剂量得胰岛素产生低于 正常得生理效应。
胰岛素和胰岛素受体结合后主要通过两条途径将信号下传至效应器, 其中之一就是代谢信号通路。另一个通路就是生长信号通路。
在肥胖和2型糖尿病患者得靶组织,如肌肉和血管内皮细胞,代谢信号 通路明显受损,但生长信号通路途径保持完好,甚至加强,这种现象就 就是近年有些学者提出得“选择性”胰岛素抵抗。

葡萄糖钳夹技术

葡萄糖钳夹技术

六 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 术高葡萄糖钳夹操作流程
4.分别在两侧上肢静脉留置穿刺针,以生 理盐水维持通道,以备抽血及输注胰岛 素及20%葡萄糖。 5.分别于-30,-15,0分钟留取基础血样后, 一侧上肢置于一温度为50°C,湿度为 70%的恒温箱中以获得动脉化的静脉血 样,另一侧静脉通道用于输注胰岛素及 20%葡萄糖。
高葡萄糖钳夹操作流程4
6. 标本采集;于开始输注葡萄糖0-10分钟 内每2分钟取血测定胰岛素,以后每10 分钟取血一次,测定胰岛素。每30分钟 取血一次测定胰高糖素。实验结束后收 集实验过程中的尿液,测定尿糖含量。 7.留取部分实验中输注的葡萄糖液测定精 确的葡萄糖浓度。
结果处理 1
一) 评价B细胞功能: 1.计算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first-phase insulin release,1PH): 1PH =∑Ins(2,4,6,8,10 mins). 2.计算第二时相胰岛素分泌(second-phase insulin release,2PH); 2PH=∑Ins(20-150 mins)/14 3 . 最 大 胰 岛 素 分 泌 量 ( maximum insulin secretion,INS120-150): INS120-150=∑Ins(120-150 mins)/4
葡萄糖钳夹技术的建立与应用
钳夹技术
高葡萄糖钳夹技术 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
DeFronzo RA,Tobin JP,Andres R.Am J Physiol,1979,237:E214-S223
相关背景知识
糖尿病是高度异质性疾病,
目前认为主要是由于胰岛素 抵抗合并胰岛B-细胞分泌胰 岛素缺陷或B-细胞分泌缺陷 伴或不伴胰岛素抵抗引起。

葡萄糖钳夹技术PPT教学课件

葡萄糖钳夹技术PPT教学课件

2020/12/09
19
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 的建立与应用
2020/12/09
20
一 原理及应用 1
通过持续输注外源性胰岛素 和葡萄糖,抑制内源性肝糖
产生和胰岛素分泌,达到外 源性胰岛素-葡萄糖代谢平衡 状态后,评价个体内胰岛素
对葡萄糖代谢的作用程度, 也就是胰岛素的敏感性。
2020/12/09
2020/12/09
7
原理及应用 2
同时由于大部分的内源性葡萄糖生 成被抑制,外源性葡萄糖的输注率 即被认为是组织葡萄糖的利用率, 通过计算可以得到胰岛素敏感性指 数,其与评价胰岛素敏感性的“金 标准”-----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的 相关性较好。
2020/12/09
8
实验仪器:
1、输液泵一台。 2、快速血糖测定仪一台。 3、温度控制仪一台。 4、多功能计时秒表两个。
葡萄糖钳夹技术的建立与应用
2020/12/09
1
钳夹技术
高葡萄糖钳夹技术
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
DeFronzo RA,Tobin JP,Andres R.Am J Physiol,1979,237:E214-S223
2020/12/09
2
相关背景知识
糖尿病是高度异质性疾病, 目前认为主要是由于胰岛素 抵抗合并胰岛B-细胞分泌胰 岛素缺陷或B-细胞分泌缺陷 伴或不伴胰岛素抵抗引起。
2020/12/09
14
高葡萄糖钳夹操作流程 3
5. 20%葡萄糖的输注分两个阶段:第一阶 段为初始剂量阶段,使血糖在14分钟内 升 高 7 . 9 mmol/L, 其 具 体 的 输 注 率 按 DeFronzo提供的体表面积经验值及实际 操作中每2分钟测得的血糖值调节。第二 阶段为维持剂量阶段,葡萄糖输注率以 实验15-150分钟内每5分钟测得的血糖值 根据负反馈原则调节,并记录调节时间。

葡萄糖耐量试验详解课件

葡萄糖耐量试验详解课件
葡萄糖耐量试验详解 课件
目录
• 葡萄糖耐量试验简介 • 葡萄糖耐量试验的过程 • 葡萄糖耐量试验的结果解读 • 葡萄糖耐量试验的临床应用 • 葡萄糖耐量试验的局限性 • 葡萄糖耐量试验的案例分析
CHAPTER 01
葡萄糖耐量试验简介
定义与目的
定义
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是一种评估个体对葡萄糖耐受能力的试验,通常在 空腹状态下进行口服葡萄糖负荷,然后监测血糖水平在规定时间内的变化。
详细描述
通过分析异常结果的案例,可以深入了解葡 萄糖耐量试验在诊断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中 的价值。这些案例通常显示受试者在饮用葡 萄糖水后血糖水平异常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或者胰岛素分泌异常。这表明个体可能处 于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阶段,需要进一步的 治疗和管理。
葡萄糖耐量试验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案例
总结词
考虑个体差异
不同个体对葡萄糖的耐受能力存在差异,因此对于异常的葡萄糖耐 量试验结果,应结合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避免误诊或漏诊。
定期复查
对于异常的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建议定期进行复查,以监测血糖水 平和胰岛素分泌情况的变化。
CHAPTER 04
葡萄糖耐量试验的临床应用
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
糖尿病诊断
正常结果解读
正常血糖水平
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显示空腹血 糖正常,且在服用葡萄糖后2小时 内的血糖水平也正常,说明个体 具有正常的糖代谢能力。
正常胰岛素分泌
正常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还表明 ,个体在服用葡萄糖后胰岛素分 泌正常,能够有效地调节血糖水 平。
异常结果解读
空腹血糖升高
如果个体在空腹时血糖水平高于 正常范围,可能存在糖尿病或糖
通过分析正常结果的案例,可以了解葡萄 糖耐量试验在判断个体是否处于糖尿病前 期或糖尿病阶段中的准确性。这些案例通 常显示受试者在饮用葡萄糖水后血糖水平 逐渐升高,但未超过正常范围,且胰岛素 分泌正常。这表明个体具有正常的糖耐受 能力,未患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计算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first-phase insulin release,1PH):
1PH =∑Ins(2,4,6,8,10 mins).
2.计算第二时相胰岛素分泌(second-phase insulin release,2PH);
2PH=∑Ins(20-150 mins)/14
3 . 最 大 胰 岛 素 分 泌 量 ( maximum secretion,INS120-150):
5
高葡萄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夹技术 的建立与应用
6
原理及应用 1
通过输注外源性葡萄糖使血糖浓度较空 腹状态迅速升高,并在一定时间内维持相 对平稳的高糖状态。在这种持续的高糖 状态下,可以观察到胰岛素在糖刺激后 的快速分泌相(第一相),以及随后出 现的与高糖持续时间一致的第二相分泌, 并能测定稳态下机体最大的分泌胰岛素 的能力,从而能完整的评估胰岛B细胞的 储备和分泌胰岛素的功能。
9
实验物品
1、输液管(输液泵专用)。 2、三通管3个。 3、连接管2条。 4、静脉留置针2个。 5、针筒:1ml,5ml,60ml针筒各若干个。
10
受试者准备
试验前晚8点钟后禁食,可少量饮水,早晨8点 到实验室,排空小便后仰卧。
试验前,将试验的性质、目的以及可能产生的不 良反应告知受试对象,并填写知情同意书。
受试者应排除肝肾疾病。 试验前三天,受试对象每日至少进食250克以上
碳水化学物,维持体重稳定。
11
主要试剂
1、葡萄糖液:50%。 2、葡萄糖液:10%。 3、氯化钠溶液:0.9%。
12
高葡萄糖钳夹操作流程 1
1. 配备20%葡萄糖液:可在10%葡萄糖液 中加入50%葡萄糖混合配制。
2. 令受试者排空小便后仰卧于床,整个实 验过程中保持清醒安静状态。
7
原理及应用 2
同时由于大部分的内源性葡萄糖生 成被抑制,外源性葡萄糖的输注率 即被认为是组织葡萄糖的利用率, 通过计算可以得到胰岛素敏感性指 数,其与评价胰岛素敏感性的“金 标准”-----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的 相关性较好。
8
实验仪器:
1、输液泵一台。 2、快速血糖测定仪一台。 3、温度控制仪一台。 4、多功能计时秒表两个。
22
三 实验物品
1. 输液管(输液泵专用)。 2. 三通管4个。 3. 连接管2条。 4. 静脉留置针2个。 5. 针筒:1ml,5ml,60ml针筒各若干个。 6. 胰岛素针管(BD笔)。
23
四 主要试剂:
1. 葡萄糖液:50%。 2. 葡萄糖液:10%。 3. 氯化钠溶液:0.9%。 4. 人正规胰岛素。
3
如何评价胰岛素抵抗?
1. 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可 重复性好,最精确。)
2. 微小模型法(MMT)。 3. 各种简易指数。
4
如何评价B-细胞功能?
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 高葡萄糖钳夹、最小模型法、IVGTT、 OGTT
非糖物质刺激: 胰高糖素试验、精氨酸试验、甲苯磺丁脲
B-细胞产生的非胰岛素肽类: C-肽、胰淀素。
24
五 受试者准备:
1. 试验前三天,受试对象每日至少进食 250克以上碳水化学物,维持体重稳定。
2. 试验前晚8点钟后禁食,可少量饮水, 早晨8点到实验室,排空小便后仰卧。
3. 试验前,将试验的性质、目的以及可能 产生的不良反应告知受试对象,并填写 知情同意书。
20
一 原理及应用 1
通过持续输注外源性胰岛素 和葡萄糖,抑制内源性肝糖 产生和胰岛素分泌,达到外 源性胰岛素-葡萄糖代谢平衡 状态后,评价个体内胰岛素 对葡萄糖代谢的作用程度, 也就是胰岛素的敏感性。
21
二 实验仪器
1. 输液泵一台。 2. 注射泵一 台。 3. 快速血糖测定仪一台。 4. 温度控制仪一台。 5. 多功能计时秒表两个。
18
结果处理 3 二) 评价胰岛素敏感性
4.尿糖(UC,mg/kg/min):实验过程中尿 糖的排出量。
5 . 葡 萄 糖 代 谢 率 ( M,mg/kg/min): M=INF-SC-UC
6. 胰 岛 素 敏 感 性 指 数 ( SI):SI=M120150/I120-150*100
19
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 的建立与应用
INS120-150=∑Ins(120-150 mins)/4
insulin
17
结果处理 2
二) 评价胰岛素敏感性: 1.葡萄糖输注率(INF,mg/kg/min):根据
输液泵调节情况及个体体重校正实际葡 萄糖浓度后计算。 2.空间校正值(SC,mg/kg/min): 是对实 际血糖变化时葡萄糖空间充溢或不足的 情况加以校正。
15
高葡萄糖钳夹操作流程4
6. 标本采集;于开始输注葡萄糖0-10分钟 内每2分钟取血测定胰岛素,以后每10 分钟取血一次,测定胰岛素。每30分钟 取血一次测定胰高糖素。实验结束后收 集实验过程中的尿液,测定尿糖含量。
7.留取部分实验中输注的葡萄糖液测定精 确的葡萄糖浓度。
16
结果处理 1
一) 评价B细胞功能:
5. 20%葡萄糖的输注分两个阶段:第一阶 段为初始剂量阶段,使血糖在14分钟内 升 高 7 . 9 mmol/L, 其 具 体 的 输 注 率 按 DeFronzo提供的体表面积经验值及实际 操作中每2分钟测得的血糖值调节。第二 阶段为维持剂量阶段,葡萄糖输注率以 实验15-150分钟内每5分钟测得的血糖值 根据负反馈原则调节,并记录调节时间。
3. 分别在两侧上肢静脉留置穿刺针,以生 理盐水维持通道,以备抽血及输注20% 葡萄糖。
13
高葡萄糖钳夹操作流程 2
4.分别于-30,-15,0分钟留取基础血 样后,一侧上肢置于一温度为50°C, 湿度为70%的恒温箱中以获得动脉化 的静脉血样,另一侧静脉通道用于 输注20%葡萄糖。
14
高葡萄糖钳夹操作流程 3
葡萄糖钳夹技术的建立与应用
1
钳夹技术
高葡萄糖钳夹技术 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
DeFronzo RA,Tobin JP,Andres R.Am J Physiol,1979,237:E214-S223
2
相关背景知识
糖尿病是高度异质性疾病, 目前认为主要是由于胰岛素 抵抗合并胰岛B-细胞分泌胰 岛素缺陷或B-细胞分泌缺陷 伴或不伴胰岛素抵抗引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