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的有关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的有关资料

青少年生命教育问题,是中国目前青少年教育的重大问题。不仅符合中央近期强调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精神,又是关乎文明进步和未来发展的重大社会课题。特别是近期连续出现的一些大学生自杀事件,直接引起中央领导的高度关注,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生命教育已刻不容缓。

为了进一步唤起全社会对于“生命教育”的重视,帮助广大青少年完善人格,健康成长。12月22日“首届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论坛”的倡导下在京召开,论坛由在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主办、中华生命教育网协办,并得到了教育部、司法部、共青团中央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召开这个会议有什么样的价值和意义呢?在此特做以下说明。

一、青少年生命教育迫在眉睫

近年来,因生命教育的缺失,社会压力的加大,导致青少年自杀、自残现象不断发生。2002年12月,根据《中国青年报》等有关权威机构披露:在17-34岁的青少年中,自杀已经成为第一死因。另据报道,在北京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会议上,有关部门透露,从今年年初到目前为止,北京高校已经有15名大学生自杀身亡。

与此同时,青少年伤害甚至杀害其他生命的事件也屡屡发生。如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害同学事件,骇人听闻,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硫酸泼熊事件,还有近期发生的复旦大学研究生虐杀20余只小猫事件等等,这些现象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我国在生命教育方面的缺失。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在自杀的人群中出现了几个新趋势——

(一)从一般人群到高级知识分子

原来大中专学生多,现在陆续有硕士、博士也自杀,2005年8月20日下午,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博士孟懿,从就读的教学楼7楼纵身跳下。正值青春年华的26岁生命就这么消失了。他留下的遗书中充斥了失望、抑郁,他甚至把自己的性格批评为“怯懦,随风倒”。博士是我们社会的中流砥柱也是知识拥有量最多的人群,为什么他们也这样轻易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呢?

而据北京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研究课题组的报告显示,有超过60%的大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并且这一数字还在继续上升,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障碍有抑郁、焦虑、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睡眠障碍、网络及游戏成瘾、物质滥用等。2004年,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陈志霞等人运用“自杀态度调查问卷”,采取分层抽样方式,对1010名大学生的自杀意念与自杀态度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有过轻生念头的学生占10.7%。

(二)向生命科学专业人员辐射

生命教育学院是研究和学习生命的地方,对于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他们应该非常的了解,但是也有很多生命教育学院的学生自杀,2003年,武汉某著名高校就有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的学生自杀,后来,又有广州某高校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的一名学生跳楼自杀,前不久,北京某高校生命教育学院的也有一名学生自杀。

(三)低龄化趋势

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是,近几年,自杀和心理疾病这一世纪之痛,在少年中也逐渐蔓延开来。最近,黑龙江省讷河市第一良种场小学的两名小学生,在因为迟到受到老师批评后,喝下农药自杀身亡,10岁的黄姓女童是台湾嘉义县小学五年级学生,近日她因为功课压力太大,居然在自家的猪舍上吊身亡。

近年来,国内的心理学和教育工作者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发现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小学生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占总数的10%左右;初中生占15%左右;高中生约为19%。他们普遍存在着嫉妒、自卑、任性、孤僻、焦虑、逆反心理、情绪反常、神经衰弱、社交困难、学习不良、学校恐怖、吸烟酗酒,乃至自杀、犯罪等心理行为问题。

这些数据和案例都让人触目心惊,它的背后透露的是:让广大青少年接受生命教育已迫在眉睫。

二、青少年生命问题严重的原因分析

是什么原因致使这些青少年以结束生命的方式逃避失意、困难和挫折?就此专家们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和探讨,大体上可以分为几个方面:个人因素、心理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

个人因素:

中华生命教育网CEO吴甘霖先生是国内最早进行生命教育的人之一。他认为:自杀的人一般性格都比较内向,具有自卑、情绪不稳、固执、敏感多疑、心理闭锁、难以经受挫折等性格特征。这种偏执性人格,常会导致当事人对事物产生歪曲的认识以及消极悲观的情绪和过急的反应。

张哲明是某大学一年级的学生,父辈三代单传,家庭条件非常优越,长辈对他的期望值很高,家庭一方面给予他丰厚的物质需求,他本身的天赋不错,幼儿园、小学、中学一路顺风,都是班上的“尖子”,他性格内向,不善言谈,很少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外人眼里他是个很懂事,很乖的孩子。

但进了大学后,他总认为自己的成绩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值,时常沉浸在怨恨与自责之中,在一次慢性胃炎发作时,他的情绪极度低落、抑郁,甚至拒绝接受治疗。后来在一次考试后,自感成绩不理想的他,没有等到成绩发榜,悄悄溜出校园,在公园的一棵树上用皮带结束了自己19岁的年轻生命。

首师大教育科学院副院长王建平教授认为:青少年缺乏责任感,以自我为中心的通病是使他们产生轻生念头并最终走向自杀的原因。自杀行为,实际上是一种自私的不计后果的表现,是对现实的逃避。

教师因素: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心理咨询部部长宋桂英说:从我接手的事例看,造成孩子们失意、抑郁甚至痛苦的来源首先是老师。十五六岁青少年的心理发育尚不成熟,老师一句“你真笨,怎么教都不会”、“这个同学的智商有问题”等,都会给孩子带来无形的精神压力。

天水市某中学一初中,正在上化学课,班上的李萱在给同学归还修正液时,不小心碰到了教室玻璃上,发出了响声。牟老师听到响声后,让李萱站起来,对她进行了批评。双方因此发生了争执,牟老师拉着李萱要去见校长,在两人的拉扯中,牟老师将李萱的校服撕破。随后李萱走出教室爬上走廊的围栏,从学校教学楼四楼跳下,摔成重伤,经抢救无效死亡。由于老师对孩子的责难,孩子心理承受不了,而跳楼自杀,象这样因为老师教育的不当而造成学生抑郁、自杀的例子在校园里并不少见。

据调查,很多教师本身就存在着明显的心理问题。林紫心理咨询中心对北京市200个教师为期一周的免费心理健康测试显示,有近40%以上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5%的人已出现了明显症状。

另外,心理健康教育的职业队伍短缺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相对于我国3000万心理问题的青少年,目前从事儿童精神的工作的医生却不到150名,美国人口是我国的1/5,儿童精神医生却有6000名。

家庭因素: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心理咨询部部长宋桂英认为,望子成龙的思想在一些家长心中根深蒂固,他们不顾孩子的具体情况给他们制定了过高的标准,以致孩子在家中感受不到亲情和温暖,孩子们觉得生活的颜色是灰暗的。有些孩子不堪忍受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残忍弑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