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中如何有效激励学生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如何有效激励学生有科学家把智力相当的学生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用激励教学法,另一组用批评法。结果用激励教学法的一组同学发展明显好于另一组,可见激励对学生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呀

激励就是通常所说的调动积极性。在近十年的班级管理工作中,逐渐摸索了一点经验。能否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激励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现实班级管理中,如果找不到新的激励方法,便只有少数人能受到激励,而大多数人则被排除在激励目标之外。很难收到有效的效果,这里探讨一下班级工作中激励的几种方法。

一、制定共同的奋斗目标,指明方向。

班集体必须有共同的奋斗目标,这样的目标是老师和同学们商议之后共同制定的,而不是老师果断的下的一个命令。班集体活动是学生个体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参加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自己设计、组织、管理、评价,通过诱发、培养、满足学生参与、表现、发展等需要,来达到激励的目的。比如,上学期的校园舞比赛,每个学生都有力争上游的信念,有了共同目标,通过大家齐心协力,终于获得年段第一名,进而激发每个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二、设立健全的组织。

健全组织机构包括职权结构和角色结构。职权结构指正式组织,如班委会、团队组织等。这些组织在教师指导下,通过纪律、活动、规章等手段调整学生个体行为,以实现教育目标,角色结构指非正式组织,所激励的方面比较广。如:设立各科状元榜;每月评选一次“班级之最”,班级之最里可设有最有礼貌的同学、书写最认真的同学、上课最认真听讲的同学、劳动最积极的同学、最有责任心的同学、最受同学爱戴的班委、最敢抓敢管的同学、表现进步最快的同学、学习进步最快的同学、最乐于助人的同学等等。只要能想到的几乎都有,

这些岗位激励学生产生积极的角色行为,套上美丽的光环,树立美好的榜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影响一个班级,以实现由理想向现实角色的转换。

三、多表扬,少批评。

要细心观察,广泛接触学生,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实事求是地赞扬学生。对于犯错误的学生,我从不大声训斥或是指责他们的种种不是,而是给他们机会在班上不提名的点击一下如能自己主动承认错误,过往不究。对于一些存有侥幸心理的同学在一定的期限之后,会被叫到办公室,面对老师的一句话“自己想想吧”。对于每个学生来说,他们并不是顽固不化,而是缺少机会。

要及时把握时机表扬学生的每一点进步。不但要称赞他们已经表现出来的明显优点,还要善于挖掘学生身上潜在的优点,从而给予及时的表扬。

四、有时不防也试试用批评的方法激励学生。

批评与表扬一样,也是教育学生的手段,也是激励的一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表扬是从正面强化所肯定的品德行为,使之不断地出现,而批评则从反面强化刺激,降低和阻止不良品德行为,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学生犯了错误后,不能责骂,更不能体罚,批评重在讲方法,下面谈谈几种方法:

1、沉默式批评。教师的沉默对学生是一种无言的批评,该法适用于性格内向,自尊心极强的学生。当教师发现其缺点和错误时,应该应用各种体态语言给予暗示,使学生通过自我反省认识到错误。这种方法,可强化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渐进式批评。强调批评的进度要有层次,要逐步深入,不一下子把批评信息全部输出,这样才不至“谈崩”,不至使受批评的学生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

3、参照式批评。面对学生的缺点,教师如果过多地正面批评,效果不会很显著,如果借助他人的经验教训,运用对比的方式烘托出批评的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客观的某种压力,促其自我反省,那样就会取得好的效果。

五、发挥家长的激励功能。

通过一次家庭教育问卷,发现家长们正走向一个极端,一部分家长很少表扬他们的子女,而其子女又很想受到家长的表扬。通过一些途径,让家长明确教育孩子应该以奖励为主。另一部分家长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学习漠不关心,甚至是视而不见。从不表扬更不批评,任其自由发展,这是一种极不可取的教育方式。对于半幼稚半成熟的成长过程,首先要告诉他们事应该怎么做,路该怎么走,才会有明确的方向,其次,才是告诉他们事不应该那样做,路不该那样走。实行以奖励为主的家教方针,通过给予肯定,有利于鼓励他们沿着正确的方向走下去,也有利于培养孩子开朗、活泼、勇敢、自主、自强的品行和性格。

德育的方法和途径很多,“激励”不是唯一的方法,但是,它是一种重要的、行之有效的、比较常用的方法,它可以集声、情、景、形于一体,造成立体效果。研究和运用这一手段,可使德育工作取得更佳的效果,达到育人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