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高考常见语文知识点总结1、上乘:一般指境界高妙的文学作品、选工精巧的工艺品和传世的美术作品。
2、大亨:指社会上有权势地位的人。
3、斗胆:形容胆量很大。
4、双簧:本是一种曲艺演出形式。
现在,人们常把生活中一方出面,一方在背后操纵的活动叫做演双簧或唱双簧。
5、吃香:原意为凭借职权而享受到的某种好处,现在一般指受人欢迎的意思。
6、舌耕:人们把教书称为“舌耕”。
7、沙龙:原指装点有美术品的屋子,后指一种在欣赏美术品的同时,谈论艺术、玩纸牌和聊天的场合,现在更多的是指这样的集会。
8、抬杠:两人互相狡辩,互相驳斥,南方称作“讲扳理”,北方叫做“抬杠”。
9、说项:表示替别人讲好话,替别人说情。
“说项”也叫“逢人说项”。
10、映雪:表示勤学苦读。
11、点卯:旧时官吏的一种考勤方法,现在常用来指到时上班应付差事。
12、借光:指请求别人给自己方便。
13、捉刀:指请人代笔作文,也可指代人做事。
14、狼烟:原本是古代军队报警时燃放的,后便成了“烽火”的同义语,“敌兵”的代名词。
15、圈阅:“阅毕”文件的特殊符号。
16、悬壶:比喻行医卖药,后称那些医药名家为“悬壶济世”。
17、黑马:喻指那些潜心努力,不畏强手而一举成名的后起之秀。
18、蓝桥:人们把恋人或夫妻一方失约,而另一方殉情叫做“魂断蓝桥”。
19、碧血:人们常将“碧血”与“丹心”连用,称赞忠臣义士为国殉难,保持高尚的节操。
20、鼻祖:多用来称最早创始人或祖师。
21、囊萤:比喻勤学苦练。
22、捧臭脚:对权贵言过其实的吹捧夸耀,博得一欢。
23、二百五:人们常把那些有些傻气、做事莽撞的人叫做“二百五”。
24、八斗才:人们常用“八斗才”或“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来形容富有才学。
25、三不足:人们用它形容反对守旧、勇于革新的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26、耳旁风:又叫耳边风,比喻对事情漠不关心,丝毫不往心里去。
27、闭门羹:泛指拒绝客人进门,回避不见。
也有用来指拜访他人时,主人不在,自喻吃了“闭门羹”的。
语文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5篇】

语文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5篇】语文高考知识点总结1语文基本要素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2.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3.比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何地何人何因何过何果5.律诗四条件:八句四联偶尾同韵中联对偶平声合调6.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说明描写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总分总结构总分结构分总结构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逻辑顺序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举例法对比法喻证法归谬法12.八种主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14.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15.六种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16.十二词类:名动形数量代副介连助叹拟17.三种记叙方法:顺叙倒叙插叙18.三种省略号作用:表引文内容省略表列举事项省略表说话中断延长19.四种波折号作用:表解释说明前文表后文跳跃转折表声音中断延长表时地数起止20.四种引号作用:表引用实际内容表讽刺反语表特定谓语语文高考知识点总结2一鉴赏形象1人物形象(1)问:人物形象有什么特征(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答:①概括形象特征:本诗塑造了一位的身份形象。
②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抓关键点手法)③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作用):寄寓的情感蕴含的哲理。
(2)人物描写手法(怎样塑造刻画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怎样表现人物情绪的) 正面描写:外貌描写动作神态心理语言细节描写(依附于其他描写手法存在)等侧面描写:环境烘托他人正衬对比反衬等借助修辞:比喻象征等2事物形象(咏物诗)(托物言志之物,象征人物品格理想情操)问:描写(刻画)了什么样的形象?答:①概括物象特征②结合诗句分析(点手法)③作用:象征什么样的品格,寄托什么样的情感常见形象:兰花菊花梅花松柏竹蝉马等(分析总结象征内涵)常用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对比反衬等(描写物)象征借物抒怀托物言志(抒发情)3景物形象:(1)意象:(蕴含诗人情感(意)的景物形象,在诗词中设有几个意象名词。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2篇)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语法现象:1.积累性的实词:重要实词、通假字、偏义复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虚词:重要虚词、固定结构2.规律性的:词类活用、各类句式文言文翻译的标准翻译文言文的标准是:信、达、雅“信”要求忠实于原文,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不可以随意增减内容。
例: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战术不好,弊病在于贿赂秦国。
“雅”要求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的表达出来。
例:曹公,豺虎也。
曹操是豺狼猛虎。
曹操是象豺狼猛虎一样(凶狠残暴)的人。
凭着勇气在诸侯中间闻名凭勇气闻名在诸侯国例:以勇气闻于诸侯。
“达”要求译文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一致。
翻译的程序2、分析原文句式的特点。
3、进行初步的字字落实的翻译,特别注意一些容易理解错的字和关键的字的翻译。
5、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文言句子准确表达出来。
6、查对字词的落实,誊写到答案卷上。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为主:对原文逐字逐句对应翻译,字字落实。
例: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的北门的钥匙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等到太子丹用荆轲刺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计谋,才招致祸患。
意译为辅: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灵活地增减内容,改变句式,使文意连贯。
例1: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张衡到职工作了三年,向朝廷上表章请求告老还乡。
例2: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樊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于是(又)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守卫边境,击退匈奴七百多里。
例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秦孝公)有并吞天下的野心。
1、留(保留原文某些不必翻译的词语)古今同义的词语,专有名词如:帝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国名、朝代名、称谓、器具、度量衡单位、典章制度可照录不翻译。
如果名称不全的要补全。
例:1:阳嘉元年,复造地动仪。
2、邹忌修八尺有余。
3、德佑二年____月____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2023年高考语文常备知识点总结

202X年高考语文常备知识点总结语文在高考科目中可以算是很好学习的,但是要想拿高分也是非常的难的,但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习语文最不能却的就是烂笔头。
下面是作者整理的关于202X年高考语文常备知识点总结,欢迎浏览!高考语文文学常识汇总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首,分风、雅、颂三部分,其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2,“四书”是《论语》、《中庸》、《大学》、《孟子》的合称。
3,“五经”是儒家经典的合称,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年龄》。
简称《诗》、《书》、《礼》、《易》、《年龄》。
4,《楚辞》是战国末期屈原等人吸取南方民歌的艺术情势创作出来的新体诗。
屈原,名平,字原,代表作《离骚》是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其中名句有“路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5,《年龄》相传为孔子所编撰,后由鲁国史官左丘明为之作传,全名叫《左氏年龄传》,简称《左传》。
《年龄》记录了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27年的历史大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6,《国语》是第一部依照国别记叙各国史实的国别体史书;西汉编定的《战国策》是另一部重要的国别体史书,共十二国策33篇。
7,《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皇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体例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个部分,鲁迅先生评判《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8,《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体例上比《史记》少了“世家”,共四个部分组成。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
9,《汉书》作者班固(东汉),《后汉书》作者范晔(南宋),《三国志》作者陈寿(西晋)。
10,《水经注》是北魏郦道元据《水经》作注,是我国第一部记述河道水系的专著。
11,南朝徐陵编选的《玉台新咏》,共编选汉魏以来有关男女闺情769首,高中课文《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便选自该集。
12,《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论述文学理论的专著,是南朝人刘勰著成。
语文高考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语文高考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一、古代文学1. 文言文基础知识1.1 词性1.2 基本句式1.3 修辞手法1.4 文言文阅读技巧2. 古代诗歌2.1 五言绝句2.2 七言绝句2.3 音律格律2.4 诗歌鉴赏3. 古代散文3.1 隋唐散文3.2 宋代散文3.3 元明清散文3.4 散文鉴赏4. 小说与戏剧4.1 四大名著4.2 明清小说4.3 传统戏曲4.4 剧目鉴赏二、现代文学1. 白话文基础知识1.1 词性和句法1.2 清新文风与新感觉派1.3 先锋派与后现代派1.4 文学流派与代表作品2. 新时期文学2.1 新时期小说2.2 新时期散文2.3 新诗与新长诗2.4 新时期剧本3. 先锋作家与作品3.1 鲁迅与《狂人日记》3.2 茅盾与《子夜》3.3 丁玲与《叶落风》3.4 钱钟书与《围城》4. 现代戏剧与电影4.1 现代戏剧派别4.2 电影与文学之间的关系4.3 现代电影鉴赏三、修辞与修辞手法1. 名词与动词修辞1.1 比喻1.2 拟人1.3 夸张1.4 比拟2. 形容词与副词修辞2.1 夸张与象征2.2 拟声与拟态2.3 顺畅与凝滞2.4 温柔与尖刻3. 句子修辞3.1 反问与排比3.2 双关与隐喻3.3 倒装与省略3.4 讽刺与幽默四、阅读理解与应用1. 阅读技巧1.1 主旨概括1.2 段落写作意图1.3 推理判断1.4 引用理解2. 文学鉴赏2.1 作品分析与解读2.2 语言风格把握2.3 艺术特点理解2.4 审美价值评析3. 写作与应用能力3.1 文章结构与段落拟定3.2 信息整合与论证3.3 题材选择与文风固定3.4 内容魅力与文采展示五、文言文阅读与分析1. 古代诗词欣赏1.1 选读古体诗1.2 名句背诵与解读1.3 诗歌创作与仿写1.4 诗词意象与音律感悟2. 古文阅读2.1 文言文选读2.2 句式结构解析2.3 古文名篇赏析2.4 古文名句默写3. 古代散文鉴赏3.1 隋唐文选读3.2 汉魏六朝散文3.3 元明清散文作品3.4 散文名篇赏析六、写作规范与技巧1. 写作基础知识1.1 作文思路构建1.2 文体选择与运用1.3 开篇与结尾写作1.4 段落过渡与衔接2. 议论文写作技巧2.1 议题确定与立意2.2 论证方式与方法2.3 举例与引用运用2.4 总结与观点表达3. 说明文写作技巧3.1 定义分类与分析3.2 过程与方法阐述3.3 事物特点与比较3.4 结构合理与语言准确4. 故事与描写写作4.1 细节描写与场景刻画4.2 人物塑造与形象描绘4.3 情节安排与节奏掌控4.4 修辞手法与语言运用总结:以上是语文高考必考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包括古代文学、现代文学、修辞与修辞手法、阅读理解与应用、文言文阅读与分析以及写作规范与技巧等内容。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一. 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是高考语文考试的一大重点,下面总结了一些常见的文言文知识点:【基础知识】1.文言虚词:之、乎、其、夫、于、若、者等。
2.文言句式:倒装句、宾语前置、主谓倒装等。
3.文言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反问等。
【古代文化】1.《史记》:司马迁所著,全称《史记正义》,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楚辞》:屈原所著,被誉为中国浪漫主义的代表作。
3.《唐诗三百首》:是唐代诗歌的代表作品,包含了许多优秀的古诗佳句。
【名句赏析】1.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通过此文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现状的担忧和愤慨之情。
2.卧薪尝胆:出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形容刻苦自励的精神。
3.孟子救人:出自《孟子·告子上》。
故事中,孟子与离婚妇人的对话展示了孟子的仁爱之心。
二. 现代文知识点现代文也是高考语文考试的一项重要内容,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现代文知识点:【修辞手法】1.比喻手法: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表达抽象的事物。
2.夸张手法:通过夸大的修辞手法来加强语言的感染力。
3.排比手法:通过对比的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的感染力。
【阅读策略】1.摘抄与整理:在阅读时,可以将重要观点、精彩语句摘抄下来,便于后期整理和记忆。
2.归纳总结:对所读文章进行归纳总结,提取核心思想和观点。
3.理解推理:通过推理和分析,理解文章背后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真实意图。
【经典作品】1.《红楼梦》: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2.《围城》:现代作家钱锺书所著,通过小说揭示了人们在城市中的困惑和矛盾。
3.《茶花女》:法国作家小仲马所著,以浪漫爱情为主题,描绘了茶花女玛格丽特的悲剧人生。
三. 古代文化常识高考中,古代文化常识也是一块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点:【诗词常识】1.唐诗鉴赏:了解唐代的文化背景,掌握一些重要的唐代诗人和他们的代表作品。
2.宋词鉴赏: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掌握一些重要的宋代词人和他们的代表作品。
高考语文复习知识点归纳

高考语文复习知识点归纳高考语文复习知识点归纳整理只要你明确考察意图,据熟点迁移,冷静比较,应该果断作决。
因为你必须着眼全局,保证完成全卷。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考语文复习知识点归纳,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高考语文复习知识点归纳1、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比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
3、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说明、描写。
4、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总分总结构、总分结构、分总结构等。
其他知识点:1、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逻辑顺序。
2、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
3、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举例法、对比法、喻证法、归谬法。
4、八种主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
语文答题要注意什么高中语文选择题部分有很多字词类的基础知识,这也是同学们失分率较高的一块,为了避免该类题型丢分,大家需要把所有字词、成语、病句等专题做系统梳理复习,统一背诵,区分易混知识点。
基础题如果不能得满分,语文试卷分数不会太高,所以大家要有分分必争的原则,简单题目必得分,难题尽量多得分。
高三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整理一、成语1、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喻学生超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
2、锲而不舍:比喻做事持之以恒。
锲,用刀雕刻;舍,停止。
二、通假字1、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有”同“又”。
3、虽有槁暴:同“曝”,晒干。
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智慧。
5、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资质,禀赋。
三、古今异义1、輮以为轮——古义: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
今义:认为。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3、用心一也/用心躁也古义:两个词。
用,介词,因为;心,心思。
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藏身。
2023年高考必背语文考点知识点

2023年高考必背语文考点知识点高考中的语文必背知识点一、判断句。
1、是寡人之过也。
(这是我的过错)。
2、以乱易整,不武。
(用散乱来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3、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天去了而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那是没有用的小子)。
4、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
5、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如今人家有大功反却要攻打人家,是不合道义的)。
二、倒装句。
1、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那晋国,哪有满足的时候呢)。
2、其无礼于晋。
(介词结构后置句)(因为郑伯(曾经)对待晋侯没有礼貌)。
3、亡郑而有益于君。
(介词结构后置句)(倘使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
4、王拜送于庭。
(状语后置)(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礼送出来)。
5、及宾客知其事者。
(“者”,定语后置的标志)(太子和他的宾客中知道这件事的人)。
三、省略句。
1、晋军函陵。
(晋国军队驻扎(在)函陵)。
2、敢以烦执事?(我怎么敢用(这件事)来烦劳您)。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如果放弃进攻郑国而把它作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4、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现在的樊将军,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赏格来购取他的头颅)。
5、人不敢与忤视。
(人们不敢同他正眼相看)。
四、被动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
2、而燕见陵之耻除矣。
(而且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去了)。
3、若属皆且为所虏。
(我们这些人都要被他俘虏了)。
五、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
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5.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
六、古今异义词。
1.沛公居山东时古:崤山以东地区今:山东省。
2.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河北省、河南省。
3.约为婚姻古:儿女亲家关系今:男女结婚。
2024年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2篇)

2024年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____年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文是高考的重要科目之一,也是很多考生备考的重点和难点。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语文,下面将对____年高考语文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诗歌赏析1. 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的特点及鉴赏方法;2. 如何分析诗歌的意境、意象和语言的艺术表达;3.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4. 近现代诗歌的特点和时代背景,分析其艺术手法和思想内涵。
二、文言文阅读与鉴赏1. 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包括文言文的特点、基本词汇和常用句型;2. 学习和鉴赏古代文学名篇,如《红楼梦》、《水浒传》等;3. 学习古代阅读方法,如辨析文章思想、把握篇章结构等;4. 熟悉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了解文言文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风貌和思想观念。
三、现代文阅读与鉴赏1. 熟悉现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2. 学习阅读现代小说、散文和戏剧,分析作品的主题、结构和语言表达;3. 了解文学流派和文学思潮,如自然主义、现代主义等;4. 掌握分析现代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技巧,如对比分析、主题分析等。
四、古代文化与经典名著1. 学习古代文化的基本概念和重要内容,如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等;2. 阅读并分析古代经典文学著作,如《论语》、《老子》等;3. 学习古代经典名著的作者、内容和时代背景,了解其影响和价值;4. 学习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如古代文化对现代教育的启示等。
五、写作与应用文1. 学习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如提纲写作、分层次写作等;2. 学习如何撰写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不同文体的作文;3. 分析和学习优秀作文的写作特点和表达方式;4. 掌握写作的基本规范,如语法、拼写和标点等。
六、修辞与修辞手法1. 学习修辞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学习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拟人等;3. 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如深入研究其效果和意义;4. 运用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七、语言文字知识1. 学习语言文字知识,如词义辨析、成语用法等;2. 分析语言文字在作品中的功能和作用;3. 学习常见的用词技巧和表达方式,如典型表达、措辞优美等;4. 积累常用的优秀句型和表达方法。
高考语文有哪些必考的文言文知识点

高考语文有哪些必考的文言文知识点高考语文必备文言文知识掌握一、一词多义梳理①事、事故、变故、原因、缘故:公问其故②旧、往昔、过去的、原来的:豫章故郡③故交、老朋友: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故④衰老: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⑤故意、特地:故久立与其客语(《信陵君窃符救赵》)⑥依然、依旧:大人故嫌迟(《孔雀东南飞》)③因果连词,所以:故幸来告良(《鸿门宴》①完:担中肉尽(《狼》)②全部用出或极力完成: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游褒禅山记》) 尽③全、都:宾主尽东南之美《滕王阁序》④所有的:尽人皆知⑤极:尽善尽美属 (以下读shǔ) ①统属、隶属、届寸::时维九月,序属三秋②类、辈: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以下读zhǔ③连接: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信陵君窃符救赵》)④撰写:屈平属草稿未定(《屈原列传》)⑤嘱托,通“嘱”: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①走近、靠近、接近:以缚即炉火烧绝之②立即、就: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即③就是:此即风景之尤胜者也④假如:即有如不称。
妾得无随坐乎⑤当、当前:成功在即⑥通“则”,就:且壮士不死即已⑦如同: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①却、可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且②将近:年且九十《愚公移山》③姑且、暂且: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梦游天姥吟留别》)④边……边,又……又: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⑤况且、再说: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⑥尚且:臣死且不避(《鸿门宴》)胜中秋尤胜——盛大予观夫巴陵胜状——优美山水日出江花红胜火——超过数不胜数——尽,能承受错纷错如织——交错它山之石,可以为错——磨刀石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通“措”,处置状雷锟电霍,无得而状——描述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形态予观夫巴陵胜状——景色、景观状河伯留客之久——估计寻而病寻作,余既岂归——不久未果,寻病终——不久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寻找八尺为寻——量词,一寻二、词类活用名作动:襟三江而带五湖——襟:以……为禁,带:以……为带;名词意动用法无得而状——形状,描摹形状缓板而歌——板:敲撞板,歌:唱歌最可觞客——觞:请饮酒面北为平远堂——面:面对着祠韦苏州——祠:筑祠堂吏吴两载——吏:做官名作状: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雾:像雾一样;星:像星辰一样栉比如鳞——像梳子齿密密麻麻檀板丘积——像小山/樽壘云泻——像云彩形容词作动词。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优秀7篇)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优秀7篇)文言句式(一)省略句1、(烛之武)许之(主语)2、(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主语)3、(晋惠公)许君焦、瑕(主语)4、夜缒(烛之武)而出(宾语)5、敢以(之)烦执事(宾语)6、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介词)(二)倒装句1、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介宾短语后置或状语后置)2、且贰于楚也(于楚从属──同上)3、佚之狐言于郑伯(于郑伯言──同上)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于君,同上)5、何厌之有(有何厌──宾语前置)(三)判断句1、邻之厚,君之薄也。
(也表判断)2、以乱易整,不武。
(否定判断句)(四)固定句1、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何必…)2、夫晋,何厌之有?(…。
怎么…。
)文言虚词1、之(1)助词,的。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2)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鹏之徙于南冥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3)代词,它。
而莫之夭阏者(4)代词,他。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指宋荣子)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指彭祖)(5)代词,这些。
之二虫又何知(6)动词,到,往。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2、而(1)连词,表修饰。
怒而飞/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决起而飞(2)连词,表转折。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3)连词,表并列。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4)连词,表承接。
而控于地而已矣3、则(1)连词,就。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2)连词,或者。
时则不至(3)连词,那么。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4、然(1)奚以知其然也(代词,这样)(2)虽然,犹有未树也(代词,这样)(3)未数数然也(形容词词尾,……的样子)5、以(1)介词,把。
以五百岁为春(2)介词,用。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3)介词,凭。
奚以知其然也6、且(1)连词,而且。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2)副词,还。
彼且恶乎待哉(3)副词,将要。
且适南冥也7、于(1)介词,对于。
彼其于世/彼其于世(2)介词,在。
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完整版)

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完整版)高考语文必背学问点归纳成语积累:1、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
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
2、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3、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拓山林。
形容创作的艰苦。
4、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
比方无济于事。
5、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简朴。
6、不孚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
7、不为已甚:指对别人的责怪或惩罚适可而止。
8、不落窠臼:比方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9、不容置喙:不容别人插嘴。
10、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比方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11、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轻视之意。
12、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留意。
13、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行磨灭的言论。
14、蚕食鲸吞: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
15、分庭抗礼:现在用来比方平起平坐,相互对立。
16、狗尾续貂:比方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17、管窥蠡测:比方对事物的观看和了解很狭隘、很片面。
18、沆瀣一气:比方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19、怙恶不悛:坚持作恶,不愿悔改。
20、讳莫如深:隐瞒的再没有比它更深的了。
21、济济一堂:形容许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22、集腋成裘:积少可以成多。
23、间不容发:距离极近,中间不能放一根头发,比方情势危险到了极点。
24、见微知著:见到微小的迹象,就能察知进展的趋势。
25、江河日下:比方状况一每天坏下去。
26、胶柱鼓瑟:比方拘泥固执,不知变通。
27、开门揖盗:比方引进坏人,自招祸害。
28、梁上君子:代称窃贼。
29、屡试不爽:屡次试验没有差错。
30、鳞次栉比:形容屋舍或船只等排列的很密,很整齐。
文学常识:《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梁萧统《文选》,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
并非一人所作,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的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
由于文化素养较高,又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汲取了汉乐府的养分,所以不但擅长运用比兴,而且制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知识点】2020年高考语文-常见易混近义实词辨析

【知识点】高考语文常见易混近义实词辨析常见易混近义实词辨析(一)A•【哀怜·爱怜·爱恋】“哀怜”指对别人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
“爱怜”指十分疼爱,多用于对子女或晚辈。
“爱恋”指热爱而难以分离,多用于男女之间。
•【爱好·嗜好·癖好】“爱好”作名词时,指对某些事物所具有的浓厚兴趣,如“上网是他的爱好”。
作动词时,表示喜爱,如“爱好和平”。
“癖好”指对某种事物的特别爱好,“嗜好”多指不良的爱好,都只作名词。
•【安慰·抚慰·安抚】“安慰”侧重使人安心适意。
“抚慰”侧重对人的深切关心。
“安抚”侧重使人或事物有着落,感到安稳。
“安慰”的对象常常是个体。
“抚慰”的对象常常是忧虑或心灵受伤的人。
“安抚”的对象多指群体,如“安抚受灾群众”。
•【安闲·安适】“安闲”重在“闲”,心中无所牵挂;“安适”重在“适”,舒适,惬意。
•【安置·安顿·安排】“安置”着重于“置”,使工作、生活、物品等有适当的位置,或指人或物的处置各得其所,又指安置亲属、行李、灾民等。
“安顿”着重于“顿”,妥当安排使有着落。
“安排”着重于“排”,分轻重缓急,先后主次,有条不紊地处置人或事物,多指人事、任务等的处理。
•【翱翔·遨游】“翱翔”指在空中回旋地飞,如“自由翱翔”。
“遨游”指漫游、游历,如“遨游太空”“遨游名山大川”。
•【懊悔·懊恼】“懊悔”重在“悔”,后悔,更多的是责己;“懊恼”重在“恼”,烦恼,更多的是怨天尤人。
B•【把持·操纵】“把持”是独占、独揽位置、权利的意思,含贬义,如“把持朝政”“把持财权”。
“操纵”是用不正当的手段支配、控制的意思,如“操纵市场”“幕后操纵”。
•【颁布·颁发】“颁布”用于公布或发布法令、条例等。
“颁发”用于上级对下级发布命令、指示、条例等,或用于授予奖状、奖章、证书等。
•【包括·包罗·包含·包涵】“包括”可指具体事物,又可指抽象事物,如“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法律、道德等思想观点”。
最新2020年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名篇名句归纳范文

必背名篇名句古文(10篇)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3.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荀子"劝学》)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5.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7.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8.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9.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10.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1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12.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李密《陈情表》)13.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李密《陈情表》)14.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王勃《滕王阁序》)15.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高考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科目,对于考生来说是一个必须关注且需要下大功夫备考的科目。
在备考过程中,掌握并熟练运用一些必背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知识点常常被考查。
下面是我对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的总结归纳,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一、古代文学常识1. 古代文学流派:四大名著、元曲、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
2. 古代文学作品代表作及作者:《红楼梦》(曹雪芹)、《西游记》(吴承恩)等。
二、现代文学常识1. 新文化运动:背景、宗旨及代表人物。
2. 现代文学作品:《狂人日记》(鲁迅)、《家》(巴金)等。
三、现代诗歌常识1. 浪漫主义:代表诗人、代表作品、风格特点等。
2. 现代诗歌传统:代表诗人、代表作品、风格特点等。
四、文言文知识点1. 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反问等。
2. 文言文阅读方法:主旨要义、词句理解等。
五、鲁迅文化常识1. 鲁迅思想:"文学为人民服务"等核心观点。
2. 鲁迅代表作及特点:《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
六、现代散文知识点1. 散文的定义及特点:近似散文的特点。
2. 现代散文代表作品及作者:《呐喊》(鲁迅)、《故事新编》(老舍)等。
七、文学常识1. 文学史: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以及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家和作品。
2. 文学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唯美主义等。
八、修辞手法1. 比喻:定义、作用及例子。
2. 拟人:定义、作用及例子。
九、文学名句1.名句鉴赏:《红楼梦》中的名句、《西游记》中的名句等。
十、文学批评术语1. 形象:定义及作用。
2. 寓意:定义及作用。
以上是我对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的总结归纳,希望对考生备考有所帮助。
在备考过程中,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点的核心概念,多做相关的题目和练习题,加强对知识点的记忆和应用能力。
相信通过努力和准备,大家一定能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祝愿各位考生顺利通过高考,实现自己的梦想!。
高考语文必考题型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必考题型知识点总结高考语文必考题型知识点总结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写总结有利于我们学习和工作能力的提高,不如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总结吧。
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考语文必考题型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考语文必考题型知识点总结篇1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古文阅读(约25分)考查内容:实词、虚词、句式、信息筛选、内容概括、断句、翻译。
5、实词(几种语法现象P)(1)通假字:蚤-早(2)古今异义:一切:一个贴切的(3)词类活用(使动、意动、为动)(4)一词多义:爱-怜惜、吝啬、可爱(5)偏义复词(如:公姥、作息)(6)兼词(如:诸—之于、焉—于此)6、虚词(18个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记忆:因为所以其则于与之乎者也焉而且乃若何(1)通过读古文(必修选修课文)培养语感。
(2)把握好每个虚词的例句翻译,利用句意记住用法和意义。
用法:①名词、动、代、兼、副、介、连、助②其中连词十种用法:并列、承接、递进、因果、假设、转折、选择、目的、让步、修饰、7、信息筛选(1)题型:?人物?品行(2)方法:①先判断人物对象;②排除被否定的项;③验证所选项。
8、内容概括建议:(1)时、地、人物对象、时间先后、部分与全部等方面值得注意;(2)关注表示判断、观点的词语;9、断句建议(1)关注分值,与之匹配。
(断句处数一般是分值2倍或3倍数,偶尔也会是倍数加一)(2)关注标志性词语(如下几个方面)①虚词②实词③修辞标志:顶针(顶真)、排比、对偶、反复④固定句式:(看见前要寻找后)如…何;得无…乎;何…为建议:①高屋建瓴,通读1、2次再判断;②掌握大意,勿因关注标志而忽视内容。
10、翻译(原则——字字落实、辅以意译)建议:(1)有分值观念,抓住“采分点”。
找到特殊语法现象,基本找到“分”。
(2)特殊句式要调回正常语序,省略句务必补出省略成分,特别承前省略主语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