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未来趋势展望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方向与机遇
![未来趋势展望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方向与机遇](https://img.taocdn.com/s3/m/822a1d83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3b.png)
未来趋势展望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方向与机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有色金属行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充满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从技术创新、环保要求和市场需求三个方面,探讨有色金属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相关的机遇。
一、技术创新方向及机遇1. 智能制造: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有色金属企业将借助智能制造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信息化管理。
通过引入机器人、物联网等技术,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将得到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
2. 绿色制造:环保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有色金属行业也将不可避免地面临更严格的环境要求。
未来,有色金属企业将倾力开发绿色生产技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适应市场和政府的环保需求。
3. 新材料的研发应用:随着科技进步,新材料的研发正成为有色金属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例如,高性能合金、新型陶瓷材料等的应用,将有效推动有色金属行业的创新和发展,同时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
二、环保要求方向及机遇1. 节能减排:未来有色金属行业将更加注重节能减排,降低矿石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
在节能减排方面做出突破的企业将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2. 循环经济:推进循环经济也是有色金属行业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通过回收再利用废弃金属、提高资源的二次利用率,有色金属企业既可以减少环境压力,又可以开辟新的收益来源。
3. 绿色供应链管理:未来,社会对企业的责任和透明度要求将更高。
有色金属企业需要加强对供应链的管理,减少环境和社会风险。
建立可信赖的供应链关系,提供环境友好的产品,将获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三、市场需求方向及机遇1. 新能源汽车: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对有色金属的需求快速上升。
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的扩大,有色金属行业将迎来巨大的机遇。
2. 5G通信技术:5G通信技术的发展将带动对高性能电子材料的需求增加,这将为有色金属企业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
湖南有色金属产业发展规划
![湖南有色金属产业发展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0833545b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73.png)
湖南有色金属产业发展规划湖南省有色金属产业发展规划是为了促进该省有色金属产业的健康发展,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而制定的一项战略规划。
以下将从湖南省有色金属产业现状、发展目标和发展策略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湖南省有色金属产业现状湖南省是中国有色金属资源富集的地区之一,拥有丰富的锌、铅、锡等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储量。
目前,湖南省有色金属产业以冶炼加工为主,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产业体系,涵盖了矿产采选、冶炼、深加工等环节。
但是,在产业结构上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产业链不完整、产品附加值低、技术创新能力弱等。
二、湖南省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目标1.建设完善的产业体系:加快产业链完善,推进矿产采选、冶炼、深加工等环节的协同发展,形成系统化、专业化的有色金属产业体系。
2.提高产品附加值: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由粗放型到精细化经营的转变。
3.加强环保治理:加大对有色金属行业的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绿色发展,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推动湖南省有色金属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三、湖南省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策略1.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加大对先进生产技术的引进和研发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培育一批高附加值的有色金属产品。
2.加强科技创新支撑: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推动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推动有色金属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3.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完善环境保护政策,加大对有色金属企业的环境监管,促进绿色生产,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企业竞争力。
4.建立健全的服务机制:完善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强对企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提供全方位的产业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落户湖南省。
综上所述,湖南省有色金属产业发展规划着眼于优化结构、提高附加值和加强环保治理等方面,通过推进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环境保护以及提供良好的服务机制等举措,进一步提升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为湖南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e3abe241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8d.png)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日期】2016.06.30•【文号】工信部规〔2016〕225号•【施行日期】2016.06.3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工信部规〔2016〕22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部属有关事业单位: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工业绿色发展,我部制定了《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
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工业和信息化部2016年6月30日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为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工业绿色发展,制定本规划。
一、面临的形势“十二五”时期,工业领域坚持把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把节能减排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大力推进技术改造,推广节能环保新技术、新装备和新产品,逐步完善节能减排工作体系,圆满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
工业能效和水效大幅提升,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8%,实现节能量6.9亿吨标准煤,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累计下降35%,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任务。
工业清洁生产先进适用工艺技术大范围示范推广,开展有毒有害原料替代,工业产品绿色设计推进机制初步建立。
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规模稳步壮大,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五年利用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约70亿吨、再生资源12亿吨。
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增长,2015年节能环保装备、资源综合利用、节能服务等节能环保产业产值约4万亿元。
有色金属工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
![有色金属工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82308c38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1d.png)
有色金属工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有色金属工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指导方针,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支撑有色金属工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有色金属工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2006—2020年)》。
一、前言有色金属工业是以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为主的基础性行业。
改革开放以来,按照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宏伟目标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不断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特别在“十五”期间,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效益最好,整体实力增长迅速,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
产业规模连续跨越,行业实力明显增强。
2000~2005年期间,十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增长了2.08倍,年均递增15.8%;2005年达到1630万吨,连续四年位居世界第一。
传统优势产品锡占世界产量的36%;钨、锑、稀土均占80%以上。
铜加工材产量为466万吨,是2000年的2.92倍,年均递增23.9%,超过美国,世界第一;铝加工材为583万吨,是2000年的2.69倍,年均递增21.9%,居世界第二。
2005年规模以上有色金属工业企业资产总额6882亿元,是2000年的2.23倍,年均递增17.4%;销售收入8090亿元,是2000年的3.71倍,年均递增30.0%;实现利税847亿元,是2000年的5倍,年均递增38%;利润达到543亿元,是2000年的8.2倍,年均递增52.3%;进出口贸易额扩大了2.27 倍,年均递增26.7%。
我国已经成为有色金属生产大国,有色金属行业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有色金属工业成就的取得,一靠改革开放环境,二靠科技进步支撑。
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作为发展的不竭动力,越来越显示出其对经济的强劲推动力。
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奋斗,有色金属工业科技发展令人鼓舞,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成效显著。
智能制造相关标准
![智能制造相关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65cc1a84b73f242336c5fa7.png)
《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十三五规划)》《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发展白皮书-2018》《工业互联网平台标准化白皮书-2018》《中国制造2025-有色金属工业核心领域技术规划及智能化工厂框架设计(有色轻金属冶金方面)》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版)》《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50174-2017《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2011《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22239-2019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2015《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198-2011《有线电视网络工程技术规范》GB/T50200-2018《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 50311-2016《视频显示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464-200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防静电活动地板通用规范》SJT 10796-2001《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13《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2012《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2004《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5-2007《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6-2007《视频显示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464-200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2013《信息技术软件工程术语》GB/T 11457-2006《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370-2005《计算机网络实时监控系统》Q/SBK005-2001《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通用安全规范》GB/T26802-2011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2004《工业自动化和控制系统网络安全》GB/T33009-2016。
行业标准《铅锌冶炼烟气氮氧化物处理技术规范编》制说明(送审稿)
![行业标准《铅锌冶炼烟气氮氧化物处理技术规范编》制说明(送审稿)](https://img.taocdn.com/s3/m/f29b7af2dd3383c4ba4cd253.png)
铅锌冶炼烟气氮氧化物处理技术规范编制说明(讨论稿) 一、任务来源在工信部【2016】316号《关于印发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的通知》文中专栏10绿色发展工程“清洁生产”部分提出了“实施烟气脱硫、脱硝、除尘改造工程”的要求,铅锌冶炼烟气氮氧化物治理技术,在国内及铅锌冶炼行业未出台关于氮氧化物治理相关的工艺技术规范,鉴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日趋严峻,火法冶炼行业尾气治理达标排放指标越来越难控制,严重影响生存问题。
为了进一步提高环保排放指标,提升环保形象,参考水泥行业最新氮氧化物控制标准400mg/m3,结合公司实际生产状况,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从2014年11月开始研究,至2015年10月开始应用,并要求持续推广应用改革。
二、工作简况2.1 立项的目的和意义由于大规模铅锌冶炼基本采用成熟稳定的“火法炼铅+湿法炼锌”生产模式,在火法炼铅产生的渣中含有锌、锗等有价金属,利用碳做还原剂通过高温还原挥发来综合回收其中的有价金属,达到综合循环利用资源的目的。
但在运用碳的同时,会产生大量的氮氧化物随烟气外排至空气中,对周围环境造成很大影响,尤其会形成酸雾、酸雨和破坏臭氧层,是大气主要污染源之一。
2016年开始执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四十三条要求: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等企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粉尘、硫化物和氮氧化物的,应当采用清洁生产工艺,配套建设除尘、脱硫、脱硝等装置,或者采取技术改造等其他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措施。
因此,对铅锌冶炼行业冶炼烟气中氮氧化物的治理已经刻不容缓。
现在国家及铅锌冶炼行业内尚未出台关于冶炼烟气中氮氧化物治理的相关工艺技术规范,因此,结合国家相关环保政策以及铅锌冶炼烟气尾气治理工艺现状,对铅锌冶炼行业烟气中氮氧化物治理工艺技术进行规范,不仅达到提升企业环保形象的效果,而且减轻了对环境的影响,从而实现绿色生产、保护环境、提高企业竞争力。
在工信部【2016】316号《关于印发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的通知》文中专栏10绿色发展工程“清洁生产”部分提出了“实施烟气脱硫、脱硝、除尘改造工程”的要求。
行业标准项目建议书
![行业标准项目建议书](https://img.taocdn.com/s3/m/cf9409ba43323968011c92eb.png)
□ IDT
□MOD
□NEQ
采标号
国际标准名称 (英文)
□FTP
快速程序代码 □B
□C
中国标准分类号
铜陵有色设计研究020 年
目的﹑意义或必 要性
铜冶炼工业资源消耗大,二次资源综合利用率较低,有相当大部分可利用资源变成污染 物。铜烟尘在铜冶金工业中排放量较大,至今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2、方法提要: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试料用盐酸、硝酸分解,用盐酸驱除硝酸,在稀盐酸介质中, 于原子吸收光谱仪波长 217.6 nm 处,用空气-乙炔火焰测量其吸光度。
国内外情况 简要说明
1、国内外产业情况 目前国内铜冶炼企业烟尘的年产量在 20 万吨以上,其中仅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
司就年产 2 万吨。铜烟尘中镉含量较高,若不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其产生的环境危害要远 大于其带来的经济效益本身。部分铜烟灰由各冶炼厂直接入炉熔炼,部分已经开始作为二次 原料进入贸易市场。这样一来,实现既增加经济效益,又保护环境的“双赢”局面。随着环境 压力和环保要求的提高,对回收利用单位资质要求越来越严,没有资质的公司纷纷将其出售, 铜冶炼烟尘的贸易越来越频繁,仅广东一地的交易量一年就上万吨。
行业标准项目建议书
建议项目名称 (中文)
制定或修订 采用程度
国际标准名称 (中文)
采用快速程序 ICS 分类号 牵头单位
参与单位
铜冶炼烟尘化学分析方法 第 9 部分锑 量的测定
制定
□ 修订
建议项目名称 (英文)
被修订标准号
Methods for chemial analysis of Copper electrolysi flumes -- Part 9 Determination of Antimony
2024-2024年有色金属工业行业发展规划计划书
![2024-2024年有色金属工业行业发展规划计划书](https://img.taocdn.com/s3/m/3aa05446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a4.png)
一、当前形势分析有色金属工业是我国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对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近年来,由于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原材料价格下跌等因素影响,有色金属工业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因此,我们有必要制定一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规划,提出措施和目标,以促进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总体目标1.提高有色金属工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和绿色生产;2.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有色金属行业向高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转型升级;3.加强国内外市场拓展,提升我国有色金属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4.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动有色金属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重点任务1.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有色金属工业的技术升级和创新发展。
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加快推进新材料和新技术的研发应用。
2.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有色金属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素质。
加大对有色金属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健全有序的人才培养机制。
3.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有色金属行业向高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转型。
加强对传统产品的升级改造,推动新材料的应用,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4.加强国内外市场拓展,提升我国有色金属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加大对市场信息的研究和分析力度,增强市场开发能力。
5.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动有色金属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加强环境保护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推动企业加强环保设施建设,减少环境污染。
四、推进措施1.加大对有色金属工业研发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力度。
2.加强政策引导,鼓励有色金属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投资。
3.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以加快有色金属工业的技术创新和高端人才培养。
4.加强对国内外市场需求的研究和分析,制定相应的市场开发策略。
5.完善环境保护法规和监管机制,加强对有色金属企业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的监督。
五、资源保障1.加强对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推动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加强对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储备和调度,保障有色金属工业的稳定发展。
2024年有色金属项目发展计划
![2024年有色金属项目发展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017b08e1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42.png)
有色金属项目发展计划目录序言 (4)一、后期运营与管理 (4)(一)、有色金属项目运营管理机制 (4)(二)、人员培训与知识转移 (5)(三)、设备维护与保养 (5)(四)、定期检查与评估 (6)二、有色金属项目建设地分析 (7)(一)、有色金属项目选址原则 (7)(二)、有色金属项目选址 (7)(三)、建设条件分析 (8)(四)、用地控制指标 (9)(五)、用地总体要求 (10)(六)、节约用地措施 (11)(七)、总图布置方案 (13)(八)、运输组成 (14)(九)、选址综合评价 (17)三、工艺先进性 (17)(一)、有色金属项目建设期的原辅材料保障 (17)(二)、有色金属项目运营期的原辅材料采购与管理 (18)(三)、技术管理的独特特色 (19)(四)、有色金属项目工艺技术设计方案 (21)(五)、设备选型的智能化方案 (22)四、背景和必要性研究 (23)(一)、有色金属项目承办单位背景分析 (23)(二)、有色金属项目背景分析 (24)五、质量管理与监督 (25)(一)、质量管理原则 (25)(二)、质量控制措施 (27)(三)、监督与评估机制 (29)(四)、持续改进与反馈 (30)六、危机管理与应急响应 (33)(一)、危机管理计划制定 (33)(二)、应急响应流程 (34)(三)、危机公关与舆情管理 (35)(四)、事故调查与报告 (36)七、合作伙伴关系管理 (37)(一)、合作伙伴选择与评估 (37)(二)、合作伙伴协议与合同管理 (38)(三)、风险共担与利益共享机制 (39)(四)、定期合作评估与调整 (40)八、有色金属项目收尾与总结 (41)(一)、有色金属项目总结与经验分享 (41)(二)、有色金属项目报告与归档 (44)(三)、有色金属项目收尾与结算 (45)(四)、团队人员调整与反馈 (46)九、资源有效利用与节能减排 (47)(一)、资源有效利用策略 (47)(二)、节能措施与技术应用 (48)(三)、减少排放与废弃物管理 (48)十、市场营销与品牌推广 (49)(一)、市场调研与定位 (49)(二)、营销策略与推广计划 (50)(三)、客户关系管理 (52)(四)、品牌建设与维护 (53)十一、合规与风险管理 (55)(一)、法律法规合规体系 (55)(二)、内部控制与风险评估 (56)(三)、合规培训与执行 (57)(四)、合规监测与修正机制 (58)序言随着全球市场一体化步伐的加快,跨界合作已经成为推动企业发展新趋势。
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发展概况、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机会分析
![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发展概况、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机会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18a4c1a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fb.png)
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发展概况、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机会分析一、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发展概况分析有色金属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材料,航空、航天、汽车、机械制造、电力、通讯、建筑、家电等绝大部分行业都以有色金属材料为生产基础。
随着现代化工、农业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有色金属在人类发展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
它不仅是世界上重要的战略物资,重要的生产资料,而且也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消费资料的重要材料。
国内有色金属行业集中度低、规模效益差、资源分散,同时又是与国际市场接轨紧密的行业之一。
在目前有色金属需求旺盛的情况下,有色企业势必要加大矿山资源投入力度。
参股或者控股海外矿山、企业,能弥补中国有色矿产资源的不足,转变中国企业在原料波动中的不利局面。
此外,企业产业链的延伸和行业集中度的提高可以更好的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能扭转中国企业在类似铜精矿加工费等谈判中既没有“定价权”也没有“话语权”的境地。
2019年,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贸易摩擦愈演愈烈、消费不振的背景下,有色金属行业整体表现难有起色。
1、十种有色金属产量2019年中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5842万吨,同比增长3.5%。
规上有色金属工业增加值增长8.2%。
有色行业全年投资累计增长2.1%,其中矿山投资同比增长6.8%,冶炼及加工行业投资同比增长1.2%。
2、价格持续震荡回落,行业效益延续下滑走势。
《2020-2026年中国新型有色金属合金材料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价值咨询报告》显示:2019年,铜、铝、铅、锌现货均价分别为47739元/吨、13960元/吨、16639元/吨、20489元/吨,同比下跌5.8%、2.1%、13%、13.5%。
规上有色企业营业收入60042亿元,同比增长7.1%。
利润总额1578亿元,同比下降6.5%,其中,矿山行业利润301亿元,同比下降28.4%;冶炼、加工行业利润647亿元、630亿元,同比增长0.6%、1.4%。
分品种来看,铅锌矿采选、钨钼冶炼、金银冶炼行业效益同比减利75亿元、65亿元、45亿元。
济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济源市有色金属行业“十三五”发展的实施意见
![济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济源市有色金属行业“十三五”发展的实施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d870dfd5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7b.png)
济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济源市有色金属行业“十三五”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济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布日期】2017.01.20•【字号】济政办〔2017〕6号•【施行日期】2017.01.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业和信息化管理其他规定正文济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济源市有色金属行业“十三五”发展的实施意见济政办〔2017〕6号各产业集聚(开发)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企业:有色金属工业是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产业,也是我市重要的支柱产业。
为充分发挥济源市有色金属产业基础优势,打造千亿级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集群,有效减少重金属污染物的排放,建设具有世界竞争力的绿色冶炼生产加工基地,特制订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围绕济源市“产业转型升级实验区”战略定位,坚持以绿色冶炼为核心,适度控制铜铅锌冶炼总产能,加大技术创新和装备升级改造力度,强化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持续招大引强,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大力发展铜铅锌金银深加工及再生金属产业。
以玉川产业集聚区为主导,力争5-10年时间,把济源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千亿级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基地,为活力济源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二、发展目标到“十三五”末,全市有色金属工业节能减排和转型升级取得显著进展,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减少,深加工产品及再生铅比例大幅度提高,具有世界竞争力的绿色冶炼生产加工基地初步形成。
节能减排: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主要产品单位能耗进一步降低。
到2020年,铜铅锌冶炼综合能耗指标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企业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冶炼渣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
结构调整:2020年,再生铅比重达到50%,电解铅、电解锌深加工比例分别达到50%、30%,金银深加工比例达到30%以上,铜加工比例达到50%以上。
有色金属压延加工行业政策解读考核试卷
![有色金属压延加工行业政策解读考核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a8ea4d85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1f.png)
B.节能减排技术
C.智能制造技术
D.所有以上选项
12.以下哪个部门负责我国有色金属压延加工行业的管理工作?()
A.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B.工业和信息化部
C.财政部
D.环境保护部
13.以下哪项是我国政府鼓励有色金属压延加工企业开展国际合作的政策措施?()
A.提供海外市场信息
B.优化海外投资审批流程
A.提高产品质量
B.降低生产成本
C.加强品牌建设
D.减少研发投入
8.以下哪些是有色金属压延加工行业面临的挑战?()
A.环保要求不断提高
B.原材料价格波动
C.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D.国际市场竞争加剧
9.我国政府为了支持有色金属压延加工行业的发展,采取了以下哪些措施?()
A.提供财政补贴
B.放宽市场准入
C.鼓励技术创新
A.提高环保意识
B.采用环保设备
C.优化生产流程
D.减少生产规模
18.以下哪些技术有助于有色金属压延加工行业实现产业升级?()
A.互联网技术
B.大数据分析
C.人工智能
D.传统制造技术
19.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有色金属压延加工产品的市场需求?()
A.产品质量
B.价格水平
C.消费者偏好
D.替代品情况
20.以下哪些是有色金属压延加工行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措施?()
A.加强职业教育
B.提高员工福利
C.引进高层次人才
D.开展国际合作交流
三、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到题目空白处)
1.有色金属压延加工行业的主要原材料包括铜、铝、钛、______等。
2.我国有色金属压延加工行业的发展规划通常每______年制定一次。
2021年中国铝合金汽车车身结构零部件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2021年中国铝合金汽车车身结构零部件行业相关政策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08c4cc34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0d.png)
2021年中国铝合金汽车车身结构零部件
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及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铝合金汽车车身结构零部件为汽车制造业(行业代码:C36)中的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C3670)。
2、行业主管部门与管理体制
行业主要管理部门有发改委、工信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科技部。
发改委是综合研究拟订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进行总量平衡,指导总体经济体制改革的宏观调控部门。
工信部主要负责拟订实施行业规划、产业政策和标准,监测工业行业日常运行,推动重大技术装备发展和自主创新,管理通信业,指导推进信息化建设,协调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等。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为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行业自律组织,主要负责产业调查研究、技术标准制订、行业技术与信息的搜集分析、提供信息咨询服务、行业自律、国际交流等。
科技部主要负责拟订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针以及科技发展、引进国外智力规划和政策并组织实施,牵头建立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和科研项目资金协调、评估、监管机制,拟订国家基础研究规划、政策和标准并组织实施等。
3、行业政策及法律法规
汽车工业提升了中国经济的整体实力,起着重要的支柱作用,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先导型产业,是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中央及地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对汽车行业以及汽车轻量化、节能环保材料相关行业的扶持及鼓励政策,主要的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如下:
主要的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
有色金属行业发展报告
![有色金属行业发展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93339ba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75.png)
有色金属行业发展报告一、行业概述近年来,有色金属行业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发展,成为重要的产业之一。
有色金属是指除了铁、钢以外的金属材料,主要包括铜、铝、镍、锌等。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状况、市场前景以及行业面临的挑战。
二、全球有色金属市场概况1. 产能增长:全球有色金属行业的产能逐年增加,铜、铝、锌等重点金属的产量均保持稳定增长。
这得益于投资的增加以及技术创新的发展。
2. 市场需求:有色金属在建筑、交通、能源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因此市场需求保持较高增长。
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对有色金属的需求将继续增长。
3. 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有色金属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有色金属生产和消费国,其进出口贸易量均占据重要地位。
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对于全球有色金属市场的稳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中国有色金属市场发展状况1. 产能扩张:中国有色金属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全球重要的有色金属生产国。
铝、铜等品种的产能连续增长,表明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的竞争实力逐渐提升。
2. 技术创新:中国有色金属企业积极推行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推动行业向高端价值链延伸。
同时,大力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品,为行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3. 环境保护: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加大了对环境的净化处理。
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减少污染排放,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
四、行业面临的挑战1. 价格波动:有色金属价格受到市场供需及国际金融、政治等因素的影响,经常出现波动。
行业需要建立稳定的供应链和价格机制来缓解价格风险。
2. 新能源替代: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替代传统有色金属的新材料逐步涌现。
有色金属行业需要加快技术创新,开发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
3. 环保压力: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对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产生一定压力。
企业需要加强环境治理,减少污染排放,推动可持续发展。
五、展望与建议1. 品质为本:有色金属企业应注重产品质量,提高附加值。
2021年中国中高压电接触材料及制品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2021年中国中高压电接触材料及制品行业相关政策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1409da03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a6.png)
2021年中国中高压电接触材料及制品行
业相关政策汇总
电接触材料是电器开关的核心组件和关键材料,负担接通、断开电路及负载电流的任务,材料性能决定了电器开关的开断能力和接触可靠性。
由于这类温控器要求技术含量高,此前中国这类电接触复合材料主要依赖进口。
国家统计局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分类中高压电接触材料及制品行业属于“C32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根据国家统计局颁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中高压电接触材料及制品行业属于之“3新材料产业”之“3。
2先进有色金属材料”
2、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中高压电接触材料及制品行业由国家发改委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政府主管部门宏观调控和行政管理。
国家发改委负责拟订并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负责产业政策的研究制定、行业的管理与规划等。
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研究提出工业发展战略,拟订工业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并组织实施指导工业行业技术法规和行业标准的拟订;按国务院规定权限审批、核准国家规划内和年度计划规模内工业、通信业和信息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等。
行业自律管理组织包括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3、主要法律法规政策
显示,新材料行业是中国推动“卡脖子”技术实现自主可控的重要领域,是中国推动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中国针对新材料行业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行业政策,推动了中高压电接触材料及制品行业的快速发展。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全省有色金属工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实施意见-鄂政办发〔2016〕91号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全省有色金属工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实施意见-鄂政办发〔2016〕91号](https://img.taocdn.com/s3/m/f1c79c52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2e.png)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全省有色金属工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实施意见正文:----------------------------------------------------------------------------------------------------------------------------------------------------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全省有色金属工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实施意见鄂政办发〔2016〕91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有色金属工业是重要的基础性原材料产业。
“十二五”期间,我省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业强省和“两计划一工程”战略部署,认真组织实施有色金属工业提升工程,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调整改造,淘汰落后产能,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结构进一步优化,龙头企业实力明显增强。
同时,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影响,有色金属市场需求低迷,大宗产品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效益大幅下滑,加快推进全省有色金属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迫在眉睫。
为确保全省有色金属工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促进有色金属工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42号)精神,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全省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需求,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优化存量、引导增量、主动减量,化解结构性过剩产能,促进行业技术进步,扩大应用消费市场,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创造良好营商环境,推动有色金属工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省有色金属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比较合理的产业布局,低效产能逐步退出市场,行业规模和品种质量满足全省经济发展需求。
高端精深加工、智能制造、资源综合利用等基础共性技术和产业化技术实现突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有色金属工业是制造业的重要基础产业之一,是实现制造强国的重要支撑。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迅速,基本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需要。
但与世界强国相比,在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质量效益、绿色发展、资源保障等方面仍有一定差距。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我国迈入世界有色金属工业强国行列的关键时期。
《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促进有色金属工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42号)编制,作为未来五年指导有色金属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本规划涵盖范围包括铜、铝、铅、锌、镍、锡、锑、汞、镁、钛等十种常用有色金属,以及钨、钼、锂、黄金、锆、铟、锗、镓、钴等主要稀贵金属。
一、产业现状(一)发展回顾“十二五”以来,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和发展环境,积极推进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基本完成了“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行业发展保持平稳态势,为实现由大到强奠定了坚实基础。
1.生产保持平稳增长。
2015年有色金属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十种有色金属产量达到5156万吨,表观消费量约5560万吨,“十二五”期间年均分别增长10.4%和10%。
其中铜、铝、铅、锌等主要金属产量分别为796万吨、3141万吨、440万吨、615万吨,年均分别增长11.9%、14.1%、1.1%、3.4%,各占全球总产量的35%、55%、43%、44%。
专栏1:主要有色金属生产及消费量2015年有色金属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7万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799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分别增长11.6%、1.8%。
随着产业规模扩大和市场需求增速放缓,产量及消费增速较“十一五”期间明显回落。
2.科技创新成果显著。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直径深孔采矿、复杂矿床安全高效开采、海底大型黄金矿床高效开采与安全保障、粗铜连续吹炼、废铅酸蓄电池铅膏连续熔池熔炼、600kA 超大容量铝电解槽、单线百万吨级氧化铝生产装备、难处理资源可控加压浸出、废杂铜高效利用等工艺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高性能电子铜带及箔材、航空铝锂合金、高强高韧铝合金预拉伸板、大断面复杂截面铝合金型材等精深加工技术取得突破,为我国制造业迈向中高端提供了重要支撑。
3.转型升级稳步推进。
先进铜、铝、铅、锌冶炼产能分别占全国的99%、100%、80%、87%。
“十二五”期间,铝材和铜材产量年均分别增长16.9%和10.2%,高于或接近同期有色金属产量增长率。
2015年,有色金属深加工收入占全行业收入比例与2010年基本相同,但利润占比由2010年的32%上升到60%;西部地区电解铝产量占全国比重达到67%,全国具有自备电厂的电解铝产能占比70%,分别比2010年提高16个和40个百分点,“铝-电-网”一体化规模不断扩大。
国际合作不断推进,建成投产了一批境外资源基地及加工基地。
4.绿色发展有新进展。
“十二五”期间,有色金属行业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降低22%,累计淘汰铜、铝、铅、锌冶炼产能分别为288万吨、205万吨、381万吨、86万吨,主要品种落后产能基本全部淘汰。
2015年,铝锭综合交流电耗13562千瓦时/吨,比2010年下降402千瓦时/吨,氧化铝、铜冶炼、电锌综合能耗分别为426、256、885千克标煤/吨,比2010年分别下降27.8%、35.7%和11.4%;再生铜、铝、铅产量分别为295、565和160万吨,5年年均分别增长5.3%、9%和4.3%。
“十二五”期间,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不断下降。
5.两化融合逐步深化。
计算机模拟仿真、智能控制、大数据、云平台等技术逐步应用于有色金属企业生产、管理及服务等领域,国内大型露天矿和地下矿数字化和智能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铜、铝等冶炼生产智能控制系统,铜、铝加工数字控制成型技术,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平台等逐步推广,行业两化融合水平不断提高。
(二)主要问题1.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基础共性关键技术、精深加工技术和应用技术研发不足,产品普遍存在质量稳定性差和成本高等问题,大飞机用铝合金预拉伸厚板和铝合金蒙皮板、乘用车铝面板等尚不能产业化生产,电子级12英寸硅单晶抛光片、部分大直径超高纯金属靶材、宽禁带半导体单晶抛光片、部分高端铜铝板带箔材等仍依赖进口。
2.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电解铝等部分冶炼及低端加工产能过剩与部分品种及高端深加工产品短缺并存。
目前,国内电解铝等行业缺乏竞争力,产能退出机制不畅。
产业集中度低,企业实力弱。
高端深加工生产线达产达标率普遍不高,中低端加工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无序。
3.环境保护压力加大。
随着环保标准不断提高,有色金属企业面临的环境保护压力不断加大。
我国有色金属矿山尾矿和赤泥累积堆存量越来越大,部分企业无组织排放问题突出,锑等部分小品种及小再生冶炼企业生产工艺和管理水平低,难以实现稳定达标排放,重点流域和区域砷、镉等重金属污染治理、矿山尾矿治理以及生态修复任务繁重。
部分大型有色金属冶炼企业随着城市发展已处于城市核心区,安全、环境压力隐患加大,与城市长远发展矛盾十分突出。
4.资源保障基础薄弱。
矿产品价格急剧下跌,国内矿山企业普遍经营困难,优势稀有金属资源保护面临新挑战。
2015年,国内铜、铝、镍等重要矿产原料对外依存度分别为73%、45%和86%,受资源出口国政策变化、法律约束和基础设施薄弱等影响,进口资源面临新的不确定因素,行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足。
境外资源开发风险评估重视不够,近几年投产后的境外矿山负债率高,债务负担沉重,经济效益差。
二、发展环境(一)面临的形势“十三五”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迈入世界有色金属工业强国行列的关键时期,既面临大有作为的重大战略机遇,也面临诸多矛盾相互叠加的严峻挑战。
从国际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正在形成,有色金属行业仍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发展中国家积极承接产业和资本转移,将为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发挥技术及装备优势,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提供新空间。
同时,世界经济和贸易形势低迷,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有色金属需求萎缩、产能过剩成为全球性问题。
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影响铜、铝、镍等大宗资源供应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
有色金属具有较强的衍生金融商品属性,各国货币政策分化将引发有色金属金融市场价格波动,弱化供需对有色金属价格的影响,使得价格波动更为复杂,企业投资和生产决策难度加大。
全球气候变化和碳排放形势将日益严峻,产业运行总体压力将明显上升。
从国内看,“十三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战期,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四化同步发展以及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有色金属市场需求潜力和发展空间依然较大。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以及消费需求个性化、高端化转变,不断对有色金属增品种、提品质和发展服务型制造提出更高要求。
同时,我国经济发展处于增速换档、结构调整、动能转换的节点,经济增速放缓和需求结构的变化将使有色金属行业发展迎来重大转折,产业发展速度将由“十二五”期间的高速转为中高速,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不足并存,生态环境和要素成本约束日益突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质增效任务艰巨,迫切要求行业发展方式由规模扩张转向优化存量、控制增量、主动减量;由低成本资源和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积极发展高端材料和实施智能制造,提升中长期增长动力;进一步推动利用两个资源、两个市场的高水平双向开放,提升参与全球产业布局、创新合作、制定标准及贸易规则的实力,支撑产业长远发展。
(二)主要品种需求及产量预测“十三五”期间,随着交通运输轻量化、农村电网改造、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有色金属市场需求仍将保持一定增长,但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整体消费增速将由“十二五”期间的高速转为中低速,除锂、钴等新能源小品种金属和镁需求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外,铜、铝等主要品种消费增速将明显放缓,铅将基本维持现有消费水平,锌可能在“十三五”末达到消费峰值。
综合应用弹性系数法、消费强度法、专家经验法等,预测了2020年主要有色金属和黄金的消费量(见专栏2),碳酸锂、钴的“十三五”年均消费增速分别为13.5%、12.5%。
由于大多数有色金属具有较强的金融属性,表观消费量会随着金融市场波动有所变化。
专栏2:2020年主要有色金属表观消费需求及产量预测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中国制造2025》为行动纲领,以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市场需求为主线,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力,以高端材料、绿色发展、两化融合、资源保障、国际合作等为重点,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拓展行业发展新空间,到2020年底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迈入世界强国行列。
(二)基本原则坚持创新驱动。
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着力突破精深加工、智能制造、应用技术等方面的核心关键共性技术,为建设有色金属工业强国提供支撑。
坚持质量为先。
加强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质量基础体系建设,开展在线监测、在线控制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攻克一批提升质量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关键共性难题,提高有效供给能力。
坚持绿色发展。
加强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防治,严格控制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推广绿色低碳发展模式以及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提高再生资源利用水平,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坚持两化融合。
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有色金属工业深度融合,推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标志的智能制造,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拓宽产业发展新空间。
坚持开放合作。
促进吸引外资与引进技术、管理并举,鼓励企业与境外优势企业在研发创新、标准制定、品牌建设等领域开展高端合作,加快境外生产基地及经贸合作园区建设,形成优进优出、内外联动的开放型产业新格局。
(三)主要目标“十三五”期间,有色金属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取得显著进展,质量和效益大幅提升,到“十三五”末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1.技术创新。
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创新体系基本形成,重点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以上。
高端精深加工、智能制造、资源综合利用等基础共性技术和产业化技术实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