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师用书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师用书教参电子书-第二单元7课蟋蟀的住宅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师用书教参电子书-第二单元7课蟋蟀的住宅

7 蟋蟀的住宅一、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

这篇课文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

在文中,法布尔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

课文在开头点明,蟋蟀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接着作者拿蟋蟀与其它大多数昆虫作比较,说蟋蟀的特点是不肯“随遇而安”,“不利用现成的洞穴”,而是靠自己“一点一点挖掘”,作者的这一发现引起了我们极大的阅读兴趣;随后,课文又向我们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结构、特点、屋内布置;至此,作者从住宅的特点想到挖掘的工具,形成“伟大的工程”与“柔弱的工具”的极大反差,对它的劳动成果,不由得产生惊讶和敬佩之情。

“不肯随遇而安”,“慎重地选择住址”,写出了蟋蟀的个性特点;“倾斜的隧道”,意味着住宅有排水功能;“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说明住宅十分隐蔽,有安全感;“在这平台上弹琴”,说明蟋蟀的住宅不仅能安居,而且有休闲娱乐之功能。

这一切都写得那么传神。

蟋蟀用它柔弱的工具完成了扒土、搬土块、踏地、推土、铺土以及修整、加深加阔等一系列工序,因此作者对蟋蟀的劳动成果表示了极大的赞赏。

作者在文章中大量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蟋蟀比作人,把它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把它的活动比作人的活动,想象非常丰富,语言十分风趣。

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是通过长期深入的观察才发现了这一昆虫世界中不为人知的秘密。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二是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的。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2.词句解析。

(1)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

“随遇而安”是指适应周围的环境,不论环境如何都能满足。

对于一般的昆虫来说,只要能找到一个临时隐蔽的藏身之地就满足了,而蟋蟀却不同,它不愿利用现成的洞穴,而是慎重地择址,自己一点一点地挖掘。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师用书10爬山虎的脚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师用书10爬山虎的脚

10爬山虎的脚教材解析《爬山虎的脚》一文主要写了叶圣陶先生通过长期细致的观察,了解到爬山虎生长的位置、叶子的特点以及它怎样往上爬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

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了爬山虎生长的具体位置。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讲了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第三部分(第3~5自然段),讲了爬山虎的脚及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这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分别讲了爬山虎的脚的位置、样子和颜色,爬山虎是怎么一脚一脚往上爬的,爬山虎的脚触着墙与没触着墙时的两种变化。

课文第2自然段写爬山虎的叶子。

从刚长出来到长大,叶子的颜色从嫩红变成嫩绿。

长大后的叶子绿得新鲜,叶尖全部朝下。

“均匀”一词,写出了叶子在墙上分布平均,间距相等,“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顺儿”准确地写出了爬山虎的叶尖全部朝下的形态。

课文第3~5自然段,作者形象地把爬山虎茎上的细丝比作脚,非常生动地描写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以及它是怎样往上攀爬的。

它的位置在茎上叶柄的反面,由六七根细丝组成,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突出了细丝嫩红、纤细、柔嫩的特点,描写具体鲜明。

爬山虎爬墙时,先是茎上伸出六七根细丝,接着细丝变成小圆片巴住墙,最后细丝由直变弯拉一把嫩茎,使它紧贴在墙上。

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与墙的关系:它的脚要是没触着墙就会枯菱;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就会逐渐变成灰色。

从课文细致、准确、生动的表达中,可以看出作者观察得特别仔细,而且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连续观察。

另外,第3~4自然段中的“注意、仔细看”,暗示要看到爬山虎的脚并不容易,需要细致观察。

第2-5自然段中的“不几天、以前、今年、原先、现在、后来、逐渐”等词语,也提示了作者的观察方式--------不仅细致地观察事物,而且还在不同的时间点对事物进行了连续观察,看到了它不断变化的过程。

本文共有两幅插图,构思巧妙,从面到点进行描绘。

顶端的插图横贯两个页面,爬山虎叶子一顺儿朝下、铺得均匀的画面映入眼帘,能让人感受到爬山虎生机勃勃的样子。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师用书电子版-第六组第六单元教学内容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师用书电子版-第六组第六单元教学内容

第六组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爱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爱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的成长;爱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

爱是理解,是宽容,还是力量。

有关爱的主题在前几册里已有所涉及,本册教材再次安排了“人间真情”的专题,是为了继续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

这组教材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

《古诗两首》表现了朋友间真挚的爱,《搭石》体现了乡亲们纯朴的爱,《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展现了爱的奇迹,《卡罗纳》诠释了爱的真谛,《给予是快乐的》阐释了爱的哲理。

这一篇篇充满人间真情和爱意的课文一定会拨动学生爱的心弦,激起仿效的意愿。

教学本组课文,应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再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动。

同时,应引导学生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通过体会重点语句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3~15课时。

其中,精读课文6~7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1课时,“成语故事”1课时。

20 古诗两首一、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

这两首诗都是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的送别诗,都描写了送别好友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

孟浩然也是唐代著名诗人,和李白是好朋友,彼此之间情谊深厚。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景中却包含着一个诗意的情节:帆影已消逝了,而诗人还在翘首凝望,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伴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

诗人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片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师用书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师用书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材解析童话故事《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讲述了豆荚成熟裂开后,五粒豆飞到广阔世界中所经历的不同生活。

课文重点描写第五粒豆的神奇经历,它落进顶楼窗子下一个长满青苔的裂缝里,慢慢发芽、开花,带给病床上的小女孩生机和活力。

课文共有二十四个自然段。

第1~12自然段写豆荚成熟后,五粒豆被一个男孩当作玩具枪的子弹,在射出去之前各自憧憬未来。

第13~21自然段详细讲述了第五粒豆落在顶楼窗子下面一个长满了青苔的狭小缝隙里,顽强地生根、长叶、开花,使病床上的小女孩备受鼓舞。

第22~24自然段先简述其余四粒豆的命运,然后写小女孩伴随着豌豆花的盛开拥有了健康和快乐。

故事以五粒豌豆的对话展开,生动讲述五粒豆怀揣美好愿望的曲折经历,其中第五粒豆的经历最神奇,竟然从“一个囚犯”变成了“一个小花园”,带给小女孩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那粒想飞进太阳的豌豆落进脏水沟里涨得大大的,仍觉得自己最了不起。

一个豆荚里同时蹦出来的五粒豆却拥有不同的命运,故事结尾温馨又富有深意,耐人寻味,给读者极大的思考空间。

课前的学习提示和课后题都围绕提问策略展开。

学习提示和课后第一题意在鼓励学生大胆地提问,在阅读的过程中积极思考。

课后第二题引导学生仿照问题清单,整理同学提出的问题,从中学习提问方法。

右侧的泡泡提示既可以针对课文的一部分内容提问,也可以针对全文提问,引导学生不只关注局部,也学会在阅读的时候关注整体,这是本课学习提问的主要生长点。

问题清单中的第一、二个问题是针对课文部分内容一一情节发展和看似矛盾之处提出的。

第三个问题指向对比阅读,比较五粒豆的经历,是针对全文提出的。

省略号则提示还可以针对部分或全文提出其他问题,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提出更多的问题。

课后第三题旨在通过问题,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课文中有一幅插图,展示了故事的结尾——小女孩趴在窗前含笑轻吻豌豆叶的情景。

有助于学生结合故事的结局,思考豌豆苗生长与小女孩恢复活力之间的联系。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师用书19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师用书19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19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教材解析本文写了“我”童年时的一次难忘经历:“我”在一次班级演出中扮演老虎,因不会豁虎跳遭到同学嘲笑,自己却一直不明原因。

课文语言平实质朴,能让读者真切感受到“我”成长中的困惑。

全文共二十ー个自然段、,可以分成四个部分:第1-2自然段写“我”期待参加文艺表演;第3~15自然段写“我”排练节目的情况;第16~19自然段写“我”演出时的紧张和狼狈;第20-21自然段写“我”演出后寻找失败的原因及内心的困惑。

“演老虎要不要豁虎跳”这一矛盾冲突贯穿故事的主体部分。

排练节目时,演哥哥的小朋友认为扮老虎要豁虎跳,而老师认为不一定要豁虎跳,于是“我”一直按老师的要求排练。

正式演出时砸了锅,演哥哥的小朋友认为是“我”不会豁虎跳造成演出失败,而老师“倒没说什么”。

于是“我”开始寻找原因。

耐人寻味的是,“我”也没有直接道出原因,而是以“我至今还不明白”结尾,给读者留下极大的想象空间。

演出前后,“我”丰富的心情变化使整个故事妙趣横生。

这些心情变化通过对“我”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来表现。

分派角色时,“我殷切期待的目光”这一神态,写出了:“我”对“在台上露露脸”的渴望。

排练时,演哥哥的小朋友质疑“我”不会豁虎跳,“我看着老师的脸,就怕她改变主意”这一动作和心理,包含着无限的紧张;“记住了!'我连忙答应”这一语言描写,既体现出“我”的自信,又刻画出“我”唯恐老师变卦的小心思。

演出时,“立刻弯下身子爬上场去,嘴里啊呜啊呜直叫”这一笨拙的动作,写出了“我”的紧张;“笑得我脸上一阵热”,写出“我”更加紧张;“我站起来脱下头罩,满头满脸都是汗珠”,更是写出了“我”的狼狈。

演出后,“我”看到的大老虎的表现,以及一连串的追问,写出了“我”的疑惑。

课文语言风趣幽默。

“我真个羡慕得要死”,夸张地写出了“我”羡慕的程度。

“我多想在台上露露脸,尝尝大家都看着我、给我鼓掌是什么味道”,写出了“我”羡慕的原因,还有对自己小小虚荣心的调侃。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师用书18牛和鹅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师用书18牛和鹅

18牛和鹅教材解析《牛和鹅》讲述了一个童趣十足的故事:“我”在放学回家途中,被鹅追赶、袭击,吓得惊慌失措,金奎叔帮“我”赶走了鹅,在他的帮助下,“我”改变了对牛和鹅的看法及态度。

课文篇幅比较长,共十五个自然段。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主要讲述了“我们”欺负牛、惧怕鹅的原因以及具体的行为。

课文首先引入人们对牛和鹅眼睛的说法,然后叙述了“我”和伙伴们任意欺负牛,见到鹅老远就躲避。

几个“敢”字带出了“拍牛背”“摸牛肚子”“触牛屁股”“扳牛角”等系列动作,写出了小孩子面对强壮的牛,居然能够如此胆大妄为。

“远远地站”“绕个大圈子”等动作,形象地写出了孩子们对鹅的惧怕。

这两种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整个故事显得生动有趣。

第二部分(第5~12自然段)详细讲述了“我”被鹅追赶、袭击,金奎叔帮“我”赶走鹅的全过程。

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故事情节十分紧凑,先写四只大白鹅对“我们”展开了追赶,再写一只老雄鹅对“我”展开了袭击,接着写金奎叔赶走了鹅,最后写金奎叔告诉“我们”怎样对待鹅。

课文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将“我”的心情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如,第5自然段的“马上都不说话了”写出了“我们”见到鹅那一瞬间的心理反应,“贴、走”等动作写出了“我们”此时内心的恐惧。

再如,第6自然段,面对鹅的追赶,“我”吓得“脚也软了”,写出了在危险状况下最真实的感受。

当鹅咬住“我”时,“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写出了“我”在慌忙逃窜中的狼狈不堪。

“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这样的大叫,写出了“我”的极度恐慌。

又如,第9自然段中,“我也挂着泪笑了”这一神态描写,写出了解除危险之后“我”的轻松心情。

第三部分(第13~15自然段)讲述了金奎叔的话改变了“我”对牛和鹅的看法及态度。

这一部分,表面上看是在写“我”不再惧怕鹅、欺负牛,却有着内在的含义。

“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啊”,告诉读者可以换一个角度看问题。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师用书13精卫填海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师用书13精卫填海

13精卫填海教材解析《精卫填海》是本套教材中的第三篇文言文,选自《山海经・北山经》。

讲述了炎帝的小女儿女娃去东海游玩时不幸溺水,化为精卫鸟,衔来西山木石填塞东海的故事,塑造了坚韧执着的精卫形象。

课文非常简短,只有两句话。

第一句交代了故事的主要人物及身份,即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

第二句前半部分交代了填海的起因:女娃到东海去游玩,不幸在海里溺水而亡,再也回不来了,于是她化作了一只名叫“精卫”的小鸟。

后半部分是故事的重点写了精卫常常衔着西山的树枝和石子来填塞东海,想把东海填平。

故事充满神奇的想象,精卫的形象跃然纸上。

文中多为单音节词,有的与现代汉语的意思接近,如,“溺”是溺水、淹没的意思,“故”是因此的意思,“堙”是填塞的意思;有的与现代汉语的意思有区别,如,“少女”在文中是“小女儿”的意思。

课文插图生动形象,左上角是一只羽翼鲜艳、白喙赤足的精卫鸟,它嘴里叼着石子,正振翅高飞;下方和左上方是滔天巨浪。

面对汹涌澎湃的东海,精卫目光坚毅,毫无畏惧,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精卫的坚韧与执着。

教学目标1.认识“帝、曰”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少”,会写“帝、曰”等5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

4.能和同学交流精卫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教学建议教学本课时,可以先联系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交流对《精卫填海》这个故事的了解。

接着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好停顿。

再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结合插图,了解故事大意,讲述故事,感受人物形象。

最后熟读成诵,进一步体会神话神奇的想象和精卫的美好品质,并展开交流。

一、识字写字1.识字。

本课要求认识4个生字,可以运用多种识字方法,灵活指导学生识记,提高识字效率。

读准鼻音“溺”。

多音字“少”有两个读音,在文中读四声,课文已标注拼音,学生可借助拼音自主正音,再通过扩词“年少、少女”加深理解。

可引导学生根据字形和字义区别识记“曰”和“日”。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师用书2走月亮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师用书2走月亮

2 走月亮教材解析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

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阿妈牵着“我”的手在云南洱海畔的月光下散步的场景。

全文语言温暖、画面温馨、情景交融,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全文共九个自然段。

以“走”为线索,写出途中看到的景物及联想,带给读者诗情画意般的感受。

“啊,我和阿妈走月亮”串联全文,一咏三叹让画面有了流动感。

第1~3自然段,写月亮升起,“我”和阿妈在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月亮。

第4~5自然段,写“我”和阿妈在溪边走月亮。

第6~7自然段,写“我”和阿妈在村道、田埂上走月亮。

第8~9自然段,总结全文,抒写“我”和阿妈之间的亲情。

其中第4、6两个自然段作者着墨最多。

第4自然段中,“细细的溪水”“灰白色的鹅卵石”“可爱的小水塘”是“我”眼中所见,“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是“我”鼻中所闻,“阿妈白天洗衣裳”“我用树叶做小船”是“我”心中所想。

作者把这些内容巧妙地融汇到一起,构成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灵动的、令人神往的“月下溪景”图。

第6自然段中,作者同样调动了多种感官,不仅用眼看,还用耳听、用鼻闻、用心想,把一幅幅画面呈现给读者。

作者写到了“村道”,收庄稼前,要“修一修,补一补,呈现出一幅淳朴的乡村风俗图景。

“秋虫唱着”“夜鸟拍翅”“鱼儿跃水”,勾勒出一幅安宁样和的夜景图。

“果子的甜香”“果子挂满枝头”,描绘了一派丰收的图景。

作者还写到了自家的田地,“种油菜”“栽水稻”,呈现了一幕幕辛動的劳作图景。

在这一自然段的最后,“学校放假阿爸回,采塘新谷待阿爸”表达了“我”对阿爸的思念。

课文中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的穿插运用,让课文的表达显得优美生动,富有画面感。

如,第2自然段中四个“照亮了”构成的排比,犹如一组特写镜头,慢慢扫过点苍山、大青树、大道、小路……描摹出一幅皎洁的月光图,省略号的使用,更给人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

又如,“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用拟人的手法形象贴切地勾画了“水塘映月”的画面,传达出一种温暖的情感。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目录教材说明 (1)第一组 (6)1 观潮 (6)2* 雅鲁藏布大峡谷 (9)3 鸟的天堂 (10)4* 火烧云 (13)第二组 (14)5 古诗两首 (14)6 爬山虎的脚 (16)7 蟋蟀的住宅 (18)8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21)第三组 (23)9 巨人的花园 (23)10* 幸福是什么 (26)11 去年的树 (28)12* 小木偶的故事 (31)第四组 (34)13 白鹅 (34)14* 白公鹅 (38)15 猫 (40)16* 母鸡 (43)第五组 (44)17 长城 (45)18 颐和园 (47)19* 秦兵马俑 (50)第六组 (51)20 古诗两首 (51)21 搭石 (53)2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55)23* 卡罗纳 (57)24* 给予是快乐的 (58)2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60)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62)27* 乌塔 (64)28*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66)第八组 (68)29 呼风唤雨的世纪 (68)30* 电脑住宅 (71)31 飞向蓝天的恐龙 (72)32*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74)1 教材说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供四年级第一学期使用。

为了帮助教师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更好地理解教材,使用教材,现就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主要特点作一简要介绍,并就如何凭借教材改进语文教学提出具体建议。

教材的基本结构本册教材分组编排。

全册共分8组。

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教材继续按专题编组。

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

8个专题依次是: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师用书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师用书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师用书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有八个单元,每个单元由课文、课后习题、语文乐园三部分组成。

课文分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共编排了32篇课文。

其中,精读课文16篇,略读课文16篇。

每单元后有语文乐园一个,共编排了8个语文乐园。

语文乐园对字词句等知识进行归类练习,并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的练习。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本册教材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规范地书写,能比较熟练地用钢笔书写正楷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本册中精彩的课文段落。

3. 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比较优美的词句。

4. 能理解课文内容,养成读书看报的良好习惯。

5. 认识引号,能体会引号的作用。

6. 逐步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懂得想象是一种思维方式,并善于表达自己的意思。

7. 初步了解精读和略读的方法。

8. 培养与同学合作学习的能力。

9. 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共分八个单元。

每单元后有语文乐园一个,语文乐园编排了丰富的内容。

“语文天地网”栏目,鼓励学生自己查阅资料;“日积月累”栏目强调学生积累优美词句;“开卷有益”栏目要求学生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趣味广场”栏目则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综合学习”则是本单元主题扩展的延伸,通过语文实践加强语文和生活的联系。

每一个语文乐园都配有小贴士,为学生提供语文学习的指导与点拨,使语文学习更具实践性、综合性。

同时,每个单元后还有课外古诗文诵读、名言警句、成语故事等版块,以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通过学习生字表一中的80个生字,能正确、规范地书写其中70个生字组成的词语。

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发展语言,开拓思维。

同时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教学难点是生字新词的理解运用和朗读的训练。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1. 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设计教案,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师用书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师用书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师用书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师用书1 观潮一、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秋潮的千古名句。

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

本文记叙的就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课文结构清楚,层次分明。

在文中,作者不但运用比喻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状和声威,还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地表现了大潮的奇特,使人读后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课文的第3、4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描写了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写声音,从“闷雷滚动”到“山崩地裂”;写景象,从“一条白线”到万马奔腾……其生动优美、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把钱塘江大潮描绘得有声有色、气势非凡,使我们眼前仿佛浮现出大潮的画面,感受到大潮的响声越来越大,大潮越来越近,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

读来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深受震撼。

教材中配了两幅紧扣课文内容的图片。

第一幅图片,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海塘大堤上“人山人海”,水面上的那条白线正向我们移来;第二幅图片,则是另一番态势,我们看到的是“两丈多高的水墙”浩浩荡荡飞奔而来的壮观景象。

这两幅图片为学生深入领会课文内容提供了凭借。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通过阅读感受钱塘潮之“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并通过品味重点词句、重点语段,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教学难点是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学练优语文四年级上教师用书

学练优语文四年级上教师用书

学练优语文四年级上教师用书一、课题学练优语文四年级上教师用书相关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教师能够深入理解学练优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内容结构。

2. 帮助教师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便在课堂上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

3. 使教师明确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活动。

三、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掌握教材中各个单元的主题思想以及课文的核心内容。

熟悉各种语文知识的教学方法,如字词教学、阅读理解教学等。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对较难的课文进行深入理解和感悟。

针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调整教学策略的难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详细讲解教材中的知识点,像字词的读音、含义等。

例如,在讲解课文中的生字时,直接告诉学生这个字的正确读音、笔画顺序以及在课文中的意思。

2. 讨论法提出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让教师们进行讨论。

比如,对于某篇课文的教学顺序,可以问“大家觉得先讲字词好呢,还是先从整体感知课文入手好呢?”引导教师们各抒己见。

3. 案例分析法列举一些实际教学中的成功和失败案例。

例如,讲述一位教师在教授某篇描写景物的课文时,通过让学生实地观察类似景物来加深理解,这是成功案例;而另一位教师在字词教学中过于枯燥,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这是失败案例。

五、教学过程1. 教材整体介绍教师们,咱们今天要一起研究学练优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师用书。

这本书可是很重要的哦。

这册教材包含了好多有趣的单元,有描写自然风景的单元,有讲述历史故事的单元,还有关于亲情友情的单元呢。

就拿描写自然风景的单元来说,课文里描写的那些山水呀,简直就像一幅幅画一样,能让孩子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

2. 知识点讲解咱们先说说字词部分。

这册书里有很多新的字词,比如说“鼎沸”这个词,读音是“dǐng fèi”。

它的意思是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喧闹、嘈杂。

咱们可以给学生举个例子,像集市上的人很多,声音鼎沸。

那这个词的近义词呢,可以是“喧闹”,反义词是“安静”。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师用书11蟋蟀的住宅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师用书11蟋蟀的住宅

11蟋蟀的住宅教材解析《蟋蟀的住宅》节选自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

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通过细致而持续的观察,真实生动地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修建住宅的才能。

课文共有九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门见山点出蟋蟀的出名不仅因为唱歌,更在于其住宅。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先从住宅的选址写起,将蟋蟀与别的昆虫作比较,突出蟋蟀选择住址非常慎重,不肯随遇而安,不利用现成的洞穴、面是靠自己一点儿一点儿挖掘。

然后,按照从外到内的观察顺序介绍了蟋住宅的特点。

第5自然段介绍了住宅的外部特点:向阳、倾斜、便于排水、顺着山势、大小适宜、门洞隐蔽、平台平坦。

第6自然段写了住宅内部的特点:光滑、平整、简朴、清洁、干燥、卫生。

第三部分(第7~9自然段)介绍了蟋蟀是如何修建住宅的,展现了蟋蟀建造住宅的才能。

对于蟋蟀是如何精心建造住宅,作者是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的:①修建的过程:先挖掘住宅的重要部分,再长时间整修。

②修建的时间:从秋天初寒的时候一直到冬天。

③使用的工具:用前足扒土,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用后足踏地,用锯把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④劳作方式:建造时,连着几个钟头干活,累了会休息一会儿,然后再继续干活;整修时,是今天做一点儿,明天做一点儿。

全文叙述真实准确,这与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分不开。

介绍蟋蟀住宅特点时,“倾斜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一丛草半掩着”,这些语句十分精准地写出了住宅的深度和宽度,以及便于排水、隐蔽安全等特点。

介绍蟋蟀如何修建住宅时,作者细致描写了“扒、搬、踏、推、铺”一系列动作,准确写出了“前足、钳子、后足、后腿”等工具如何协调有序地工作。

作者为了观察蟋蟀修建住宅,“一连看了两个钟头”,从“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一直到“冬天”。

从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作者的观察是严谨认真、持之以恒、细致入微的。

本文的语言生动形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6《蝙蝠和雷达》教师用书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6《蝙蝠和雷达》教师用书

6蝙蝠和雷达教材解析《蝙蝠和雷达》讲述了科学家通过反复研究,揭开了编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受此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使其能够在夜间安全飞行。

课文第1~2自然段叙述飞机能在夜间安全飞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第3-7自然段讲述了科学家通过三次科学实验,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

第8自然段揭示了飞机安全夜航的答案。

课文讲述的编蝠夜间飞行、科学家做实验、飞机安全飞行等内容原本复杂而枯燥,但课文语言简洁,逻辑严密,用“蝙蝠”与“雷达”这两个貌似无关的事物作为题目,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再逐步揭示编蝠、超声波、雷达、飞机之间的关系,详写科学家做的第一次实验,略写后两次实验,让读者明白蝙蝠夜间飞行是依靠嘴里发出的超声波,科学家由此发明了雷达,飞机装上雷达后,就能安全夜航了。

课文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更多的“仿生学”科学发明,启发学生留心观察周国事物,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

课文旁边和课文后面呈现了一位学习伙伴提出的问题。

课文旁边的两个问题和文后的第一个问题是针对课文内容提出的,文后的第二个问题是从得到的启示角度提出的。

在教材中呈现学习伙伴提出的这些问题,旨在引导学生阅读时试着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课后第一题和第二题引导学生仿照问题清单,整理同学提出的问题,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提问。

问题清单下面的泡泡提示学生,除了可以针对内容提出问题,还可以进一步关注写法,关注课文给自己带来的启示。

省略号则提示还可以提出更多的问题,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

第三题旨在让学生运用刚学到的提问方法进行提间,起到巩固、强化的作用。

课文配有两幅插图。

第一幅插图用较大篇幅表现了蝙蝠在夜间飞行的状态,引发学生对蝙蝠怎样在夜间安全飞行进行思考。

第二幅插图展示的是地面的雷达,有助于启发学生思考雷达在航天、航空、航海、气象观测等方面的更多用途。

另外,两幅图互相呼应,暗含两个事物之间的联系,可以帮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1.认识“蝙、蝠”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系”,会写“达、蚊”等14个字,会写“雷达、蚊子”等13个词语2.学会从不同角度提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四年级上册目录编写说明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介绍第一单元阅读课文1 举手的秘密2 陶罐和铁罐快乐读书屋一三顾茅庐晏子使楚能说会写关心同学宽容他人语文七色光一第二单元阅读课文3 谁敢试一试4 是乐谱错了快乐读书屋二他投了自己一票最棒的玉米能说会写赞扬我能语文七色光二第三单元阅读课文5 诗四首梅花幽兰竹石菊花6 小草快乐读书屋三黄山松万紫千红——花卉描写片段集锦能说会写我最喜欢的诗文语文七色光三第四单元阅读课文7 未来的智能汽车8 新型玻璃快乐读书屋四中国圆梦飞天路z-“神舟”载人飞船成功飞天智能机器人能说会写十年后的家乡小小科幻冒险家语文七色光四第五单元阅读课文9 飞夺泸定桥10 丰碑快乐读书屋五草地夜行七律·长征能说会写长征中的故事读后感语文七色光五第六单元阅读课文11 长城12 莫高窟快乐读书屋六卢沟桥的狮子古诗两首枫桥夜泊乌衣巷能说会写当一次小导游我喜欢的地方语文七色光六第七单元阅读课文13 黄继光14 哈尔威船长快乐读书屋七断尺一壶水“给”永远比“拿”愉快能说会写危急时刻怎么办值得赞颂的事语文七色光七第八单元阅读课文15 紧靠森林,为什么还要种树16 警惕大自然的报复快乐读书屋八地球只有一个保护地球,我们能做些什么能说会写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建议书语文七色光八选读课文1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2到山下去看树3竹颂4菊花5最后一根火柴6秦兵马俑7海中救援8兔灾编写说明本书是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科版)四年级上册配套的教师教学参考用书。

本书是根据教科书的单元构建方式进行编写的,包括同册教科书介绍、主题单元教学指导、选读文章等部分。

一、编写目的本书的编写目的在于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与把握教材,以便创新教学方法,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在本书中对教科书的阅读、能说会写、语文七色光等部分做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剖析了其中的一些难点、重点,提供了一些拓展延伸资料和新颖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帮助教师解决了实际教学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与困难。

二、体例安排首先是对同册教科书的介绍,对编写思路做了概括的说明,使教师一开始就能对教材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把握。

其次按单元逐课编写。

每单元开头都有一个总括性的说明文字,介绍本单元的主题、内容以及教学要求。

单元内分阅读、能说会写、语文七色光三大板块。

阅读中又包括课文和快乐读书屋,都分别由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组成。

能说会写由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组成。

语文七色光中包括教学建议。

这三大板块中有些后面还附有参考教案(或教学片段),是多种设计中的一种,供教师在教学中参考。

阅读教材的分析由“解题”“结构分析”“语意理解”以及“写作特点”等四个部分组成。

对课文进行了多方位的解读,帮助教师更深入、全面地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建议由“读书指导”“积累内化”“迁移练习”“实践活动”等部分组成,提示当课重点教学步骤及每一个教学步骤的训练重点。

能说会写的教材说明部分包括对本次教学内容的简单介绍。

教学建议也是提示性的。

语文七色光的教学建议对每一个练习题的内容、练习方式及练习目的进行说明,使教师明确题目的编排意图。

选读课文部分给出了简单的教材说明和资料,供教师拓展学生的阅读使用。

三、使用说明1“教材分析”“教材分析”在对课文内容做具体细致的分析说明的同时,为了便于教师更好地理解教材,还提供了不少和教学内容有关的资料,如对课文结构的分析等,在教学时应根据教学实际有选择地使用,而不必全盘教给学生。

2.“教学建议”“教学建议”是对课堂教学的提示、建议,不是具体的教学步骤。

这里只是给教师提供一个宏观的参照,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设计出最适合教学的步骤,避免千篇一律。

3.“能说会写”教材中“能说会写”是综合考虑了各地的共同特点而安排的,所以是示例性的。

实际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根据当时当地的情况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再进行设计。

“能说会写”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所以只要是既符合学生语言训练的要求、又符合课堂教学目标的内容,都可以适当地进入教学过程。

4.“参考教案”编排“参考教案”的目的是便于教师具体操作,给出基础性的教学建议。

这只是多种教学方法中的一种,在实际教学时,教师不必拘泥于这些教案和教学方式,提倡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当地情况,大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介绍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仍采用主题单元的方式构建全册教科书。

每个单元由阅读、能说会写和语文七色光三个板块构成。

其中“阅读”仍分为“主体课文”与“快乐读书屋”两部分,“能说会写”分为“口语交际”与“写话”。

这种编写体例脉络清晰,形式简洁,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比较完美地结合起来,充分地体现了听说读写的整合和语文的实践性与综合性。

本册教科书共8个单元,单元主题分别为:尊重他人、相信自己、花草树木、现代科技、红军长征、名胜古迹、舍己为人、环境保护。

“阅读”板块有主体课文16篇(每单元两篇),“快乐读书屋”有阅读材料16篇(每单元两篇);“能说会写”板块有口语交际8次,写话8次;每个单元后均设有语文综合学习活动“语文七色光”。

现将本册教科书的编写思路简要介绍如下。

一、选文本册教材选文特点如下。

1紧紧围绕单元主题,力求所选文章具有较丰富的人文内涵,充分发挥语文的教育功能。

选文与单元主题密切配合。

如《举手的秘密》《陶罐和铁罐》《三顾茅庐》《晏子使楚》告诉学生要学会尊重他人,只有尊重别人,别人才能尊重自己;《谁敢试一试》《是乐谱错了》《他投了自己一票》《最棒的玉米》告诉学生要做成一件大事,不可无自信心,而自信心是做事成功的基础。

2体现时代精神和现代意识。

选文力求与时代发展同步,关注、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增强学生的自立自强意识、合作探究意识等。

如《智能汽车》《新型玻璃》《中国圆梦飞天路》《智能机器人》向学生展示现代科技成果或远景,教育学生从小要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为中华民族的强盛而贡献力量。

《紧靠森林,为什么还要种树》《警惕大自然的报复》《地球只有一个》《保护地球,我们能做些什么》引导学生从小关注“人与自然”,关注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增强共同探讨环境保护的意识。

3教材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感。

如《长城》《莫高窟》《卢沟桥的狮子》《古诗两首》使学生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艺术遗产,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再如《飞夺泸定桥》《丰碑》《草地夜行》《七律·长征》使学生了解我党历史上“红军与长征”这一段历史,对学生进行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使长征精神代代相传。

4注意童心童趣,力求贴近儿童生活,使学生爱读、爱看,寓教于乐。

如《举手的秘密》《谁敢试一试》《他投了自己一票》《断尺》这些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儿童的内心世界、苦恼与欢乐、成功与友谊等。

5突出文学色彩。

注意题材、体裁、风格的多样性,让学生享受到营养丰富、多种多样的语文美餐,为了使选文易于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本册教材较多地选取了直观、形象、感情色彩鲜明的课文。

在45篇选文中,选有现代诗歌4篇,古诗6首,童话故事两篇,说明性文章7篇,散文4篇,纪实性文章22篇。

这些文章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受到思想和情感的熏陶,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6精选新篇目,精心打造令人耳目一新的教材。

本册40篇课文中,新选入的课文就有20余篇,这些新篇目体裁多样,形式新颖,富有童趣,时代感强,有震撼人心的情感力量。

对这些新篇目,编者进行了反复斟酌,在文字方面进行了精加工,力求使这些文章成为文质兼美的精品。

二、语文学习活动本册教材的语文学习活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主体课文后的学习活动,二是“快乐读书屋”的文前阅读提示。

这两部分学习活动的设计注重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有机统一,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主体课文后学习活动的设计。

主体课文后的学习活动包括以下内容:思考练习题,本课要求认、写的生字,自选词语。

思考练习题总体上从三个方面设计:一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二是从课内向课外扩展和延伸,充分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三是语文知识技能的运用与落实。

这三方面活动的设计因文而异,力求少而精,起到画龙点睛、举一反三的作用。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练习,意在引导学生从整体着眼,全面把握课文内容,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把握文章的精髓,并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和创造性的阅读。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在一些活动中要求学生把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进课堂学习中,同时还倡导交流、讨论、谈体会等自主学习的方式。

这些活动使语文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经验中的语文资源,以达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目的。

(3)语文知识技能练习部分设计的思路是:从课文实际出发,提炼出应知应会的字、词、句和有较强应用价值的、比较典型的语言现象,按照一定的顺序,有计划有系统地以多样的方式呈现,以落实语文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认识语言现象与规律,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此外,在每篇主体课文后还设计了“自选词语”栏目,目的是引导学生自主积累词语,扩大词汇量并培养学生自觉积累语言的良好学习习惯。

2“快乐读书屋”文前阅读提示的设计。

“快乐读书屋”中的文章在内容上紧密围绕单元主题,是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形式对主体课文的补充、丰富和拓展。

“快乐读书屋”是为学生开辟的独立或半独立的阅读园地,目的是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为此,文前提示力求言简意赅、切中文意、引而不发,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给学生提示理解、感悟、体验的思考方向。

三、口语交际本册教材每单元设计一次口语交际训练活动。

在“口语交际”的设计中充分注重了情境、互动、应用、生活化等原则。

1口语交际自成体系,与写话构成同阅读并列的“能说会写”序列,体现了“文语并重”的语文教学观念。

在“能说会写”中又与写话并行,避免了将口语交际混同于口头作文的倾向,从而强化了口语交际的地位。

2口语交际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话题,使学生感到亲切、熟悉,乐于参与,有效避免了开口难、无话可说的弊病。

如“关心同学”“赞扬”“我最喜欢的诗文”“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3创设多种多样的口语交际情境,设计各种角色,激发学生参与口语交际的积极性。

如“当一次小导游”“危急时刻怎么办”等。

4在口语交际的设计中注重引导学生掌握交际技巧,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关于口语交际的情感、态度、习惯等方面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