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科建设和专业结构调整的实践和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学科建设和专业结构调整的实践和体会
清华大学原校长王大中
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发展中具有战略性的基础建设。大学的学科和专业设置及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的办学特色和水平,加强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发展的一个基础性的又是根本性的环节。
一、学科是大学发展的核心
大学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社会功能,而学科则是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基础。因此,学科对大学的发展具有基础性、全局性的影响,应把学科建设作为大学发展的核心。
1.大学的基本特性之一是学科性
大学是以学科建制为基本特征的。无论是大学的科学研究,还是人才培养,都是按学科类别分类进行的,也是以学科形式进行组织和管理的。学科性也是大学的教师和研究者的重要属性,任何一个教师和研究者所从事的都是某些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学是以学科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所谓综合性大学、多科性大学和单科性大学这种大学的分类形式正体现了大学本质上的学科性。
大学的基本特性决定了学科是大学发展的平台,是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基础。
2.学科建设要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现代大学是按学科建制的,而大学的学科建设又是以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为基础的。而随着现代科学的高度分化,不断产生新的分支学科和专业方向、大学教学和研究也在学科门类的基础上细化为专业。学科建设也因此体现出专业性的特征:同时,现代科学又具有高度综合的特点.新的交叉学科和综合性学科层出不穷、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相互渗透、密切联系,日益形成统一的科学体系,大学的学科建制又因此表现出学科群和大专业的通识特征。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科学技术发展趋势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因此学科建设必须瞄准科学发展的前沿,掌握国际科学发展的动态和趋势,高瞻远瞩,选择和攻克科学技术的制高点,才能保证学科的领先性。同时,学科建制既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也要有相当的灵活性,以使传统学科不断更新,新学科也有茁壮成长的空间,各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也能有效进行。
3.学科发展要适应国家和社会需求
学科建设不仅取决于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实际进程,而且要适应于国家和社会需求。现代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及机器化大生产导致了社会分工,而社会分工又使得职业不断分化并日益专业化,职业的专业化则反过来要求教育培养专门化的人才,因此,大学的学科
及专业的设置其根本依据是国家与社会的需求。中国正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发生变化。对研究型大学来说,作为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平台的学科建设,一定要根据社会需求和时代变化而作出调整,以最大限度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因此,大学的学科设置既要保持一定的系统性和稳定性,符合知识体系的内在规律和关联,又要及时调整和改革,以适应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需求。
4.学科发展要结台各大学自身的实际,办出特色和水平
世界各国大学的学科建设都是基于其自身的历史文化、学术传统和学校实际的基础上进行的:任何一所大学,即使是世界上顶尖的一流大学,也不可能在每个知识领域都拥有最好的资源,都居于领先的水平。因此,对每一所大学,重要的是要从本校的实际出发,找到自己的比较优势,确定学科发展重点,办出特色和水平。
二、清华大学学科建设的思路及实践
1.学科发展的思路
在中央“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引下,通过实施国家“211工程”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清华大学正在按照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办学模式,努力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
学科建设是实现高质量的本科教育和高水平的研究生创新教育的基础;是从事高水平科学研究和产生创新成果的基地;是造就学术大师与使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舞台;是承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平台。因此,学校一直把学科建设作为建设一流大学的核心工作。
学科建设涉及到学科布局调整、重点学科建设、交叉学科发展、师资队伍建设、研究基地建设以及高质量的本科教育与研究生培养等方面。学科建设发展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特点,而且需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见到成效,因此,学科的发展规划应是一个中长期的规划。为此,我校制订了分三步走的学科发展规划,即:奠定基础、重点建设、跨越发展等三个阶段。希望通过15年左右的努力,使我校的一部分学科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2.学科建设的实践
1995-2001年为我校学科建设的第一阶段,即“调整布局,奠定基础”的阶段。第一阶段学科建设的目标:发展工科优势,加速理科与管理学科的发展;完善人文、艺术学科布局;争取在生命学科方面有所突破。在国家“211工程”和“985计划”的支持下,经过6年时间的建设,基本完成了综合性学科布局的调整,实现了原定的学科建设目标,为第二阶段学科建设奠定了基础。其主要实践如下:
(1)以内涵发展为主,完善学科布局
学科布局对大学的发展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影响。学科布局调整的出发点应该是:一要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二要适应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三要适应高素质人
才培养的需求;四要适应学校的文化传统与实际。
清华大学在历史上曾是一所包括理、工、文、法、管等学科的综合性大学,20世纪50年代院系学科调整后,清华成为多科性工业大学。在新中国建立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专业性大学较好地适应了中国工业化的时代要求和计划经济的体制。但随着中国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家和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实现建设一流大学的目标,清华大学要按综合性布局调整学科结构。同时、按照发挥优势,量力而行的原则,在学科建设上不求大求全,而要突出特色。学科布局调整中,坚持以内涵发展为主、尽量避免规模扩张,着重提高学科整体水平。
早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清华大学即开始对学科结构进行调整。于1984年成立了经济管理学院,于1985年恢复了理学院。1993年,清华大学提出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并确定了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发展模式。近年来,先后成立了人文社科学院、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以及新闻与传播学院。1999年通过合并建立了美术学院。2001年,又成立医学院。目前,清华大学已有12个学院,48个系,学科范围涵盖理、工、文、法、经济、管理、艺术和医学等领域。共有一级学科24个,重点学科4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107个,硕士学位点139个,初步完成了从多科性工业大学向综合性大学学科布局的调整。
(2)以科研项目驱动,促进优势学科发展
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的栽体,也是新兴学科发展的源泉。通过重大的战略性、基础性的科研项目,不仅可以获得有重大影响的科研成果,而且能很好地促进相关学科的师资队伍建设、高水平研究生培养和研究基地的建设。为此,在学科建设过程中,突出了以科研项目带动和促进优势学科发展。
在“211工程”和“985计划”实施中,确定了四种类型的校级重点科研项目:①以原创性创新为主要目标的基础研究、如“天然煤污染防止与生态优化”、“纳米材料与结构”、“与人类重大疾病相关的蛋白质及其复合体生物学功能”、“气固超短接触裂解反应”、“高温超导理论与实验研究”等10多项重点基础研究项目;②以战略高技术及重大攻关为目标的科技创新研究,如“航天清华1号微小卫星”、“高温气冷反应准”、“密集波分复用光纤网络”、“生物芯片”、“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和“大容量柔性输变电技术”等10多项重点攻关项目;③以研究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大理论和改革为目标的宏观战略研究,如“全球气候变化与我国中长期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黄河断流的成因及对策”、“中国制造”等10多项重点软科学研究项目;④以推动产业进步和高技术产业发展为目标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如“大型集装箱检测系统”、“电子陶瓷元件”、“光盘软硬件技术”、“用于乙烯生产的斜孔塔板技术”等10多项重点成果转化项目。我们通过这些重点科研项目的实施,推动了一批优势学科的发展。如以高温气冷准、大型集装箱检测、核燃料萃取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