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70年变化征文5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祖国70年变化征文5篇
(篇一)
餐桌的变化味蕾的记忆
从1949年到2019年,弹指一挥间,新中国将迈向她的第七十个年头。在这70年的峥嵘岁月里,全国各族人民从贫穷走向富裕,从胜利走向辉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得到了巨大改善。
民以食为天。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件件与吃有关。因此,人们对于发展变化最直观的感受莫过于自家餐桌的变化。无论你身在都市,还是居住乡间,每天的一日三餐都能令你品味出,生活正在变得越来越美好,吃出健康、吃出文化、吃出品味,舌尖上的美食让人们幸福更有质感。
新中国刚成立时,能吃饱肚子是最奢侈的事。我曾听革命前辈说过许多他们那时候吃草根挖树皮,甚至吃裤腰带的故事,各种野菜都是珍贵的粮食,白面白米恐怕是最大的梦想。据我的姥姥回忆说,1949年,刚刚成立的新中国是一个被战争和掠夺破坏得满目疮痍的社会,社会生产力低下,吃
饭真是个大问题。常常是饥一顿饱一顿,老百姓吃的都是些杂粮粗面,我的姥姥是地道北方人,北方常吃面食,馒头和馍,后来由于工作原因,从北方扎根到南方生活,改吃南方的糙米粗粮,她说这些都已经是非常不错的粮食了。在这背后,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穷二白。
而到了父母那一辈,经济在发展,生活在改善。随着新中国成立,经济发展慢慢地迈上了正轨。只是这个时候的物质依然较为匮乏,吃饱吃好仍然是个可望不可及的梦想。1960 年,国家进入了节粮度荒时期,城市居民的粮食定量进行压缩,副食品供应严重不足。以前曾经凭票供应的商品,也无货供应。粮票是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国在特定经济时期发放的一种购粮凭证。中国最早实行的票证种类是粮票、食用油票、布票等。那时市场凭票供应的商品,达到了156 种。在那个时期,吃饭要粮票,吸烟要烟票,喝酒就得有酒票,就连一分钱买一盒火柴,也得用火柴票。
过年时为了买到食物,常常天不亮就得去排队,但是这都是父母这一代人的深刻的回忆。尤其是食品的供应更是让妈妈非常难忘,买肉凭票是自然的,但绝对没有挑肥选瘦的份儿,更不要说得排上拥挤不堪的露天长队,并要担心轮到自己时还有没有货物可以买到。六七十年代物资匮乏,妈妈
说小伙伴之间有最常分享的零食就是自家炒熟的玉米粒,抓一把放在口袋,能吃上一整天,那开心劲儿不逊于现在孩子们吃到最新上市零食时的兴奋程度,像苹果这种新鲜水果,更是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到的稀罕东西,糖果和饼干更是孩子们对味蕾的为数不多的甜蜜刺激,现在看来略显粗拙的饼干,在那个年代却受到了相当高的礼遇,不仅能够在年节中登堂入室,甚至其包装纸与包装盒也会被孩子们收藏起来。
直到1985 年,国家又取消了长达30多年的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城市居民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一日三餐,副食增多,主食减少,因此,这时基本家家户户粮票都有所盈余。1993 年,粮油实现敞开供应,粮票已无用武之地,
被正式宣告停止使用,长达近40 年的“票证经济”就此落幕,老百姓再也不用为找不到粮票发愁了。
作为出生在红旗下,成长在春风里的“80后”一代,虽然无缘亲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轰轰烈烈,但不可否认,我们一直生活在新中国的巨大变化中,享受着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种种福利。老百姓的餐桌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品种渐渐丰富,蔬菜、瓜果、蛋、禽、肉类摆上了货架,冬天也可以买到相对便宜的蔬菜,大白菜变得不再那么重要了,很多家庭开始随吃随买。1988年党中央提出贯彻执行“菜篮子”工
程,把禽、蛋、奶、水果、蔬菜等包括在菜篮子工程里统筹解决。让我出生就可以拥有相对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简朴的生活也算是“衣食无忧”。粗粮食品逐渐从老百姓的餐桌上淡出,细粮成为餐桌上的主角。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年夜饭了,卤味拼盘、糖醋排骨、油焖大虾、老母鸡汤、八宝饭、还有图个好兆头的年年有“鱼”,或清蒸或香煎,或水煮……在门口放一挂鞭炮,筵席就正式开始。再也不是父母辈那时,过年能吃一个苹果就无比珍贵的年代了。
到我上初中那会儿,刚迈入二十一世纪,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饮食文化的进一步变化。进餐馆尝尝鲜再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在不同的餐馆可以吃到不同的美味,全国各大菜系互相渗透,南菜北做。随着生活的富裕,中餐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口味。西餐、法餐、日本料理、韩国烧烤、肯德基麦当劳等纷纷进驻,大家不出国门便能吃遍世界。
到我上大学时,大家的饮食习惯又进一步转变,由原来的饱餐型向营养型、新鲜型、简便型转变。开始寻求健康主题,对水果、蔬菜极为重视;蔬菜要吃无污染的,粮食要吃当年的,鱼虾要吃活蹦乱跳的,连花生油都要专找非转基因的。什么食品有营养,什么食品能防衰老,总之,什么食品搭配有利于健康,成为了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大鱼大肉的
土豪吃法已渐渐被人们摒弃,科学膳食和养生概念开始大行其道。之前因粮食短缺而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成为健康食品,重回到餐桌上并受到追捧。人们对吃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吃饱的基础上更加注重食品的营养性、科学性、均衡性、多样性,人们追求的不再是温饱,而是健康精致。
如今,需要粮票、肉票的日子早已远去,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只要拥有一个手机,就可以想买什么就可以买什么。自助点餐、智能收银等也成了中国人特有的线下消费的风景,大到五星级饭店,小到路边小摊,消费者不掏钱,商家不收钱,随处可见有人掏出手机进行扫码付款。人们享受着由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便捷生活方式,只需要轻松一点,就有外卖小哥给你安心送到家门口。网友的戏言“最了解你胃口的人不再是你妈,而是外卖小哥”,已经成为了现实,点外卖
俨然成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仅美团外卖的数据就显示,2019年7月,美团外卖单日完成订单量突破3000万。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站在新时代的
坐标点上回望,可以发现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每家每
户餐桌上的变化、我们每个人味蕾的记忆就是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从饥肠辘辘,到味蕾挑剔,再到健康饮食,折射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时代变迁。我们的餐桌成为历
史的符号,记录着发展变化,承载着时代记忆。再没有比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能说明新中国70年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因为这是任何一名普通老百姓都能切身感受到的,也是最直接有效的体现。不仅我们的生活实现了从贫穷到基本解决温饱、到奔向总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中华民族完成了由贫穷、落后、封闭、缺乏活力到富强、文明、开放、充满生机的历史巨变。
进入新时代,我们的幸福感会继续在舌尖上流转。同样,这样的幸福依然需要我们用奋斗去实现。“民以食为天”,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五千年的情结。“吃得更好”,就是我们对生活最朴素的向往和追求。新中国成立70年,餐桌上的变化沧海桑田,味蕾是记忆的大门,经济发展和时代变迁,在舌尖,也在心头。
(篇二)
通向幸福之门的天路
我站在村头那座小桥上,听着韩红的歌,遥望天空飞起的彩虹,心中多少有些慰籍。祖孙三代盼望的大桥,终于建通了。“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我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