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逐渐成为了教育教学关注的焦点,究竟怎样才能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从"课前精心备课"" 明确教学目标""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应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 加强实验教学"" 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时效性"等六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培养
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改变原有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探究性、参与性、体验性和实践性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促使学生“三维”目标的整体发展。因此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后负担成为化学教师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如何做到提高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质量?有效地利用各种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做到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是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关键,为此,我对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抓住培养化学科学素养这个核心
新课改实施后,为了降低教学难度,新编教材除了对有些知识进行了大量删减,有关概念的表述也不要求十分严谨,采取了“模糊化”处理。但这并不意味着科学性要求的弱化:科学性一直是理科教学的生命线,既然化学素养中的基础层次的“概念”不能再抠字眼或咬文嚼字地教,就应该把教学的出发点定位在中间层次的“观念”,进而带动最高层次的“理念(或思想)”的培养,即“不能教教材,而应用教材教”。于是在备课中我注重挖掘有意义的素材,不失时机的进行观念教学的尝试。比如在教“化学变化”时,我将新老教材的两种概念的表述一起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大家一起讨论差异之处。然后介绍太阳燃烧、核反应等课本并未涉及的变化类型,最终大家一致认同新教材的表述比较科学:在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经过这样处理,有利于破除狭隘的“二元论”理念,形成科学的变化观。在树立正确的化学观的同时,开发教材中提供的素材进行多种思维方式的培养,有利于初步形成较全面的理念或思想方法,有利于思维品质的提高,也是发展化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是我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的内容,有意思地引入多元化的思维方法的熏陶。
二、课堂导入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新课导入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学的必要环节,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富有创意的导入,使学生轻松愉快进入新课的学习,能给学生耳目一新的美感和艺术上的享受。人们都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进入一种美妙的境界。实践证明,好的开端能在几分钟之内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所以,我们要激发学生对本节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化学老师思维引导下将注意力转到课堂上来。但切忌课堂导入时间过长让学生厌倦,或者偏离本节内容让学生联想不到,课堂导入要做到时间短,容易让学生联想到本节内容,吸引学生。
三、加强实验教学和培养思维能力
一切知识都从感知开始,化学实验及其鲜明生动的特点对学生具有无可替代的兴趣诱发力。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学生往往对实验怀有极大的兴趣,教师巧妙地安演示实验能吸引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演示实验是化学实验的主干,它能帮助学生直观、生动、形象、深刻地理解物质的化学变化规律,是学生获取感性认识的重要源泉。同时演示实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的化学知识,而且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的过程、分析实验的现象,来提高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指导学生研究实验,启发思维,就会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提高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思维能力,同时还能活跃课堂气氛。
四、注重过程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要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向主动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让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一方面可以发展学生的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进步。注重过程,实现评价中心的转移,从过分关注结果逐步转向对过程的关注。传统的学习评价主要是终结性评价,它是面向过去的评价,往往表现为“一考定终身”;同时,这种评价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问题的答案,而对学生获得答案的过程却漠不关心,导致学生只重结论,忽视过程。而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则是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价。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生命体的相互触动、相互影响、相互强化,生命活动的信息需要交流,加工反馈。心理学告诉我们,初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很大程度上不是由于内在的学习需求,而是更多地借助他人肯定、课堂氛围等外在因素,因此,学习过程往往伴随着浓厚的个人情绪,觉得有意义、有趣、得到了肯定、赞扬或鼓励,他们就学得积极主动,反之,就消极、被动。这样,课堂评价就成为调控学生,促进其发展的有效手段。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下的评价方式,将由单一走向多元,教学中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既注重过程性评价,也重视结果性评价。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教师的永远追求,我们要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下,以学生发展为本,吸取传统教学的成功做法,转变教学模式,讲究方法策略,精心设计,用心调控教学过程,精讲导学、巧问诱思,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你会发现,学生比预想的聪明多了,你的课堂也会变得活力四射。
参考文献
[1]曾凡.化学史在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的渗透[J].中学化学教与学,2002 (24),7~10.
[2]杨艳.中学化学史教学现状调查与思考[J].化学教育,2004(19),24~27.
[3]杜建.应用化学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J].化学教育,2002 (12),52~56.
[4]李明.浅谈初中化学史渗透的德育功能[J].2003 (15),21~24.
[5]杨庆.中学化学史教育综述[J].化学教育,2004(22),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