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14.3)--吴鞠通《温病条辨》选习题

合集下载

温病学多选题80题

温病学多选题80题

多项选择题[TX|多项选择题][PZ|绪论][KD|温病学发展史][ND|难]1.刘河间对“热病”的贡献有()A.提出“六气皆从火化” B.认为“六经传受,由浅至深,皆是热证,非有阴寒证”C.认为热病初期,不可单用辛温解表 D.认为热病不得混称伤寒 E.创制了防风通圣散[答案]ABCE[TX|多项选择题][PZ|绪论][KD|温病学发展史][ND|难]2.温病学中温疫学派的主要代表医家有()A.薛生白 B.吴又可 C.戴天章 D.余师愚 E.杨栗山[答案]BCDE[TX|多项选择题][PZ|绪论][KD|温病学发展史][ND|难]3.《温热经纬》收集了下面哪些医家的温病条文()A.叶天士 B.陈平伯 C.余师愚 D.丁甘仁 E.薛生白[答案]ABCE[TX|多项选择题][PZ|绪论][KD|温病学发展史][ND|难]4.创立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标志温病理论体系形成的医家是()A.吴又可 B.薛生白 C.叶天士 D.吴鞠通 E.王孟英[答案]CD[TX|多项选择题][PZ|温病的概念][KD|温病的命名][ND|难]5.根椐四时主气而命名的温病有()A.风温 B.春温 C.暑温 D.湿温 E.秋燥[答案]ACDE[TX|多项选择题][PZ|温病的概念][KD|温病的范围][ND|难]6.根据吴鞠通《温病条辨》所论,下列哪些疾病属于温病()A.温热 B.温疫 C.温疟 D.冬温 E.湿温[答案]ABCDE[TX|多项选择题][PZ|温病的概念][KD|温病的分类][ND|难]7.新感温病的特点是()A.感邪即发B.传变迅速- 2 -C.初起出现表热证,无里热证D.初起即见里热见症,且其证候表现与当令主气的致病特点不一致E.初起即见里热见症,但其临床表现与当令主气的致病特点一致[答案]ACE[TX|多项选择题][PZ|温病的概念][KD|温病的分类][ND|难]8.伏气温病的特点是()A.感而后发B.传变迅速C.初起即见里热见症,但其临床表现与当令主气的致病特点不相一致D.初起以表热证为主,无明显的里热证候E.初起有表证,但同时有里热证[答案]ACETX|多项选择题][PZ|温病的概念][KD|温病的特点][ND|中]9.温病的特点是:()A.病因是外感温邪B.多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C.发展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D.有特殊的临床表现- 3 -E.易内陷生变,致动血、动风、闭窍等[答案]ABCETX|多项选择题][PZ|温病的概念][KD|温病的特点][ND|中] 10.温病临床表现的特殊性在于:()A.发病急,来势猛,发展迅速,变化多B.初起即见里热而无表证C.易化燥伤阴D.易见斑疹、吐衄、神昏、痉厥等症E.热象偏重[答案]ACDETX|多项选择题][PZ|温病的概念][KD|温病的分类][ND|中] 11.温病的分类,可以根据:()A.初起是否有里热见证B.发病季节C.病证性质是否夹湿D.四时主气E.是否具有明显的传染性和流行性[答案]ACE- 4 -TX|多项选择题][PZ|温病的概念][KD|温病的分类][ND|中]12.温病的发病类型可概括为:()A.新感类B.温热类C.伏邪类D.新感引动伏邪类E.湿热类[答案]AC[TX|多项选择题][PZ|病因与发病][KD|病邪的特点[ND|难]13.暑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A.先犯上焦肺卫B.先入阳明气分C.易于耗气伤津D.病变以中焦脾胃为主E.易于兼挟湿邪[答案]BCE[TX|多项选择题][PZ|病因与发病][KD|病邪的特点[ND|难]14.燥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A.病变以肺为主- 5 -B.易逆传心包C.易致津液干燥D.易从火化E.后期常损伤肝肾之阴[答案]ACD[TX|多项选择题][PZ|病因与发病][KD|病邪的特点[ND|难]15.湿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A.病位以肺为主B.病位以脾胃为主C.易于困遏清阳,阻滞气机D.病势缠绵,传变较慢E.易于逆传心包[答案]BCD[TX|多项选择题][PZ|病因与发病][KD|病邪的特点[ND|难]16.风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A.先犯上焦肺卫B.先入阳明气分- 6 -C.易于化燥伤阴D.变化迅速E.病势缠绵,病情较重[答案]ACD[TX|多项选择题][PZ|病因与发病][KD|发病[ND|中]17.伏气温病初起的表现:()A.灼热B.烦躁C.溲赤D.苔黄E.口渴[答案]ABCDE[TX|多项选择题][PZ|病因与发病][KD|发病[ND|中]18.与温病发生有关的因素是:()A.感受外邪B.正气盛衰C.性别差异D.社会因素E.气候异常[答案]ACDE- 7 -[TX|多项选择题][PZ|病因与发病][KD|发病[ND|中]19.温邪所具有的主要特点是:()A.性质属热B.从外感受C.致病迅速D.变化较多E.病位有别[答案]ACE[TX|多项选择题][PZ|病因与发病][KD|发病[ND|中]20.鉴别新感与伏邪温病最主要的依据是:()A.传变趋向B.病程长短C.病势轻重D.初起证型E.病变与时令之邪的致病特点是否一致[答案DE[TX|多项选择题][PZ|温病的辨证][KD|卫气营血辨证[ND|中] 21.气分证的辨证要点是()A.壮热B.不恶寒- 8 -C.口渴D.汗多E.苔黄[答案]ABCE[TX|多项选择题][PZ|温病的辨证][KD|卫气营血辨证[ND|中] 22.营分证的辨证要点是()A.身热夜甚B.心烦谵语C.斑疹显露D.口干欲饮E.舌红绛[答案]ABE[TX|多项选择题][PZ|温病的辨证][KD|卫气营血辨证[ND|中] 23.卫分证的辨证要点是( )A.发热B.微恶风寒C.口微渴- 9 -D.咳嗽E.脉浮数[答案]ABC[TX|多项选择题][PZ|温病的辨证][KD|卫气营血辨证[ND|中]24.血分证的辨证要点是()A.身灼热B.斑疹C.神昏D.多部位急性出血E.舌质深绛[答案]ABDE[TX|多项选择题][PZ|温病的辨证][KD三焦辨证[ND|难]25.湿热中阻的辨证要点是()A.身热夜甚B.身热不扬C.脘痞呕恶D.苔腻- 10 -E.腹痛[答案]BCD[TX|多项选择题][PZ|温病的辨证][KD|三焦辨证[ND|难]26.湿热积滞、搏结肠腑的辨证要点是()A.身热B.腹痛C.大便溏垢D.便秘E.苔腻[答案]ABCE[TX|多项选择题][PZ|温病的辨证][KD|三焦辨证[ND|难]27.湿热阻肺的辨证要点是()A.恶寒B.身热不扬C.胸闷咳嗽D.苔白腻E.咳喘- 11 -[答案]ABCD[TX|多项选择题][PZ|温病的辨证][KD|温病传变[ND|难]28.温病病证传变与否,与以下哪些因素有关()A.感邪性质B.感邪程度C.体质因素D.社会因素E.治疗情况[答案]ABCE[TX|多项选择题][PZ|常用诊法][KD|舌诊[ND|中]29.苔薄白而干,舌边尖红,其病机是:()A.表邪未解B.肾阴不足C.邪已传里D.肺津已伤E.胃热亢盛[答案]AD- 12 -[TX|多项选择题][PZ|常用诊法][KD|舌诊[ND|中]30.苔白厚而干燥,其病机是:()A.湿浊较盛B.胃津不足,不能上承C.肝肾真阴已伤D.湿邪在表E.肺气受伤,气不化液[答案]BE[TX|多项选择题][PZ|常用诊法][KD|舌诊[ND|中]31.苔黑焦燥起刺,质地干涩苍老,其病机是:()A.热毒炽盛B.肺热阴伤C.腑实阴伤D.肺胃阴伤E.肝肾阴竭[答案]AC[TX|多项选择题][PZ|常用诊法][KD|舌诊[ND|中]32.苔干黑,舌质淡白无华,其病机是:()A.正气外脱B.阳明腑实C.气血不足D.素体阳虚E.邪入营血,血络灼伤而大量出血- 13 -[答案]AE[TX|多项选择题][PZ|常用诊法][KD|舌诊[ND|难]33.舌绛而干燥,其病机是:()A.热入心包B.热入营分C.心火亢盛D.营阴受损E.胃阴耗损[答案]BD[TX|多项选择题][PZ|常用诊法][KD|舌诊[ND|难]34.斑的形成与下列因素有关:()A.素有瘀血B.阳明热炽C.风热犯肺D.胃阴不足E.热迫营血[答案]BE[TX|多项选择题][PZ|常用诊法][KD|舌诊[ND|难]35.疹的形成与下列因素有关:()- 14 -A.邪热郁肺B.阳明热盛C.热窜营分D.热迫血分E.肺阴不足[答案]AC[TX|多项选择题][PZ|常用诊法][KD|舌诊[ND|难]36.斑疹透发而里解外和者,可见:()A.热势转盛B.热势下降C.神情清爽D.口渴E.脉洪大[答案]BC36[TX|多项选择题][PZ|温热类温病][KD|风温[ND|中]37.风温病的特点是:A.初起有发热恶寒B.病之后期易伤肝肾之阴C.很少传入心包D.继则出现肺热壅盛等气分症状E.病程较长[答案]AD- 15 -[TX|多项选择题][PZ|温热类温病][KD|风温[ND|中]38.肺热移肠证的主要临床特点是:A.身热咳嗽B.腹部硬痛C.下利色黄热臭D.里急后重E.小便短涩[答案]AC[TX|多项选择题][PZ|温热类温病][KD|风温[ND|中]39.银翘散中配合使用的辛温发散之品是:A.牛蒡子B.苏叶C.淡豆豉D.杏仁E.荆芥[答案]CE[TX|多项选择题][PZ|温热类温病][KD|风温[ND|中]40.使用麻杏石甘汤时,如热毒炽盛,可加入:A.淡竹叶B.鱼腥草C.黄连D.银花E.黄柏- 16 -[答案]BD[TX|多项选择题][PZ|温热类温病][KD|风温[ND|中]41.痰热结胸证的主要临床特点是:A.身热B.面赤C.便秘D.渴欲凉饮,饮不解渴,得水则呕E.按之胸下痛,苔黄滑[答案]DE[TX|多项选择题][PZ|温热类温病][KD|风温[ND|中]42.肺热发疹证的病机主要是:A.邪热内犯营分B.邪热波及营分C.肺卫邪热未解D.营血热盛E.肺经气分有热[答案]BE[TX|多项选择题][PZ|温热类温病][KD|春温[ND|中]43.春温热郁胆腑证使用黄芩汤加豆豉、玄参方有以下的临床加减法:A.去大枣B.腹胀加大黄、芒硝- 17 -C.兼表证者,加蝉衣、薄荷D.呕甚加苏叶E.少阴不足加吴茱萸[答案]AC[TX|多项选择题][PZ|温热类温病][KD|春温[ND|中]44.春温发病之初即可见到的病证有:A.邪袭肺卫B.里热发于气分C.邪阻中焦D.里热发于营分E.邪伏膜原[答案]BD[TX|多项选择题][PZ|温热类温病][KD|春温[ND|中]45.热灼胸膈证的临床表现有:A.烦躁B.身热夜甚C.唇焦咽燥D.脉沉实E.口渴不欲饮[答案]AC[TX|多项选择题][PZ|温热类温病][KD|春温[ND|中]46.新加黄龙汤的主治病证可见:- 18 -A.脉滑数B.倦怠少气C.苔薄白D.目不了了E.小便红赤涓滴不畅[答案]BD[TX|多项选择题][PZ|温热类温病][KD|春温[ND|中]47.对春温病发于营分而用清营汤时,其主要加减有:A.兼有表证可加淡豆豉、薄荷等B.热势不甚可去犀角、生地C.斑疹大发,舌深绛,可撤去银花、连翘、竹叶等气药D.有表证者可加羌活、防风等E.营阴耗损者,可加鳖甲、龟板等[答案]BC[TX|多项选择题][PZ|温热类温病][KD|春温[ND|中]48.春温气营两燔证的主要临床表现有:A.壮热口渴B.斑疹密布C.吐血衄血D.斑疹隐隐E.舌光绛无苔- 19 -[答案]AD[TX|多项选择题][PZ|温热类温病][KD|暑温[ND|中]49.暑湿初起,外邪郁遏肌表,临床表现有:()A.发热恶寒B.壮热C.苔薄白D.身重肢节疼痛E.口大渴[答案]AD[TX|多项选择题][PZ|温热类温病][KD|暑温[ND|中]、50.暑湿兼表寒证临床可见:()A.发热恶寒,头痛无汗B.灼热烦躁,四肢抽搐C.心烦,脘闷,身形拘急D.咳嗽气粗,咳血衄血E.壮热大汗[答案]AC[TX|多项选择题][PZ|温热类温病][KD|暑温[ND|中]51.暑入心营证的治法有:()A.养心安神B.清心开窍- 20 -C.清热泻火D.凉营泄热E.辛寒清气[答案]BD[TX|多项选择题][PZ|温热类温病][KD|暑温[ND|中]52.暑温瘥后,痰瘀滞络证可见有:()A.痴呆B.失语C.耳聋D.角弓反张E.手足拘挛[答案]ABCE[TX|多项选择题][PZ|温热类温病][KD|暑温[ND|中]53.暑入血分的病机不包括以下哪项:()A.暑热亢盛B.血热妄行C.风动痰生D.邪留三焦E.热盛肺胃[答案]DE[TX|多项选择题][PZ|温热类温病][KD|暑温[ND|中]- 21 -54.暑伤津气证的病机包括:()A.津气外脱B.暑热郁蒸C.邪入营分D.伤津耗气E.暑湿中阻[答案]BD[TX|多项选择题][PZ|温热类温病][KD|湿温[ND|中]55.湿温病湿浊蒙上,泌别失职,其治法为:A.先予宣通气机B.先予芳香开窍C.先予芳香宣化D.继进燥湿化浊E.继进淡渗分利[答案]BE[TX|多项选择题][PZ|温热类温病][KD|湿温[ND|中]56.湿温主要病候特点是:()A.起病较缓B.易于内陷心包,出现痰热闭窍C.以脾胃为主要病变部位D.后期多表现为肝肾阴伤E.病程中易发生白、便血[答案]ACE- 22 -[TX|多项选择题][PZ|温热类温病][KD|湿温[ND|中]57.湿温病见神识如蒙,少腹硬满,大便不通,苔垢腻,证属:A.热闭心包B.湿阻肠道C.阳明腑实D.湿热积滞交阻肠道E.传导失司[答案]BE[TX|多项选择题][PZ|温热类温病][KD|湿温[ND|中]58.湿温病邪未化燥时易见:()A.白B.发斑C.昏蒙D.痉厥E.便血[答案]AC[TX|多项选择题][PZ|温热类温病][KD|湿温[ND|中]59.湿温病湿遏卫气证的治法是:A.清热解毒B.分消走泄C.芳香辛散D.宣化表里之湿E.辛凉解表- 23 -[答案]CD[TX|多项选择题][PZ|温热类温病][KD|湿温[ND|中]60.湿温辨证时应注意的主要环节是:()A.辨别发病季节B.分辨湿热之偏盛程度C.观察病情轻重D.辨明病变所属部位E.了解治疗效果[答案]BD[TX|多项选择题][PZ|温热类温病][KD|伏暑[ND|中]61.伏暑病初起表现的证型为:()A.邪犯阳明B.卫气同病C.邪袭肺卫D.邪遏卫气E.卫营同病[答案]BE[TX|多项选择题][PZ|温热类温病][KD|伏暑[ND|中]62.发病初起为表里同病,里热有在气在营之分的温病是:()A.春温B.暑温C.湿温D.伏暑E.风温[答案]AD- 24 -[TX|多项选择题][PZ|温热类温病][KD|秋燥[ND|中]63.秋燥邪在肺卫证的治疗,主以:()A.辛温发汗B.辛凉甘润C.清热解毒D.轻透肺卫E.滋养肝肾[答案]BD[TX|多项选择题][PZ|温热类温病][KD|秋燥[ND|中]64.燥干清窍,其证可见:()A.耳鸣B.目赤C.苔薄黄脉数D.干咳无痰E.龈肿咽痛[答案]ABCE[TX|多项选择题][PZ|湿热类温病][KD|伏暑[ND|难]65.称“伏暑,暑温,湿温,证本一源,前后互参,不可偏执”的医家是:()A.叶天士B.吴鞠通C.俞根初D.薛生白- 25 -[答案]ABCE[TX|多项选择题][PZ|湿热类温病][KD|伏暑[ND|难]66.头痛无汗,恶寒发热,全身酸痛,胸闷脘痞,心烦口渴,小便短赤,舌尖边红,苔白腻,脉濡数。

温病学单选题540题

温病学单选题540题

单项选择题5.中国医学史上第一部温疫专著是()A.《温热论》 B.《肘后备急方》 C.《温热经纬》 D.《温病条辨》 E.《温疫论》[答案]E6.《温热论》作者是()A.叶天士 B.吴鞠通 C.薛生白 D.王孟英 E.陈平伯[答案]A7.温病的病名最早见于()A.《难经》 B.《黄帝内经》 C.《伤寒论》 D.《备急千金要方》 E.《诸病源候论》[答案]B9.最早认识到温病是伏邪温病的书是()A.《温疫论》 B.《难经》 C.《黄帝内经》 D.《温热论》 E.《三时伏气外感篇》[答案]C10.《湿热病篇》的作者是()A.叶天士 B.吴又可 C.薛生白 D.吴鞠通E.王孟英[答案]C12.温病学在因证脉治方面形成较为完整体系理论是在()A.唐代 B.宋代 C.明代 D.清代 E.新中国成立以后[答案]D[TX|单项选择题][PZ|常用诊法][KD|斑疹][ND|易]13.察斑疹色泽可测知病势轻重,提出:“红轻、紫重、黑危”的医家是:()A.余霖B.雷丰C.叶桂D.吴塘E. 薛生白[答案]B[TX|单项选择题][PZ|常用诊法][KD|斑疹][ND|易]15.“斑从肌肉而出,属胃;疹从血络而出,属经”,语出:()A.章虚谷B.叶桂C.陈光淞D.吴坤安E. 薛生白[答案]A16.下列诸项中,哪项非发斑先兆?()A.灼热B.胸闷、咳嗽C.口渴D.舌绛- 2 -E. 脉躁动[答案]B17.斑疹色红艳如胭脂者表示:()A.邪热外透B.血热炽盛C.热毒深重D.毒火内闭E.热毒轻[答案]B18.斑色紫赤,类鸡冠花色者为:()A.热毒炽盛B.热毒极盛,最为险要C.热毒深重,但气血尚充D.火郁内伏E.热毒轻[答案]A20.斑疹外透时,以下除哪项以外均为逆证?()A.斑疹紧束有根B.斑疹一出即稠密而融成一片C.斑疹出前,出现闷瞀异常,耳聋D.斑疹出而不齐,并见神志昏糊 E.斑疹腑出即隐[答案]C- 3 -[TX|单项选择题][PZ|常用诊法][KD|斑疹][ND|中]21.在斑疹的治疗上,下列哪项提法是错误的?()A.斑宜清胃解毒,凉血化斑B.斑疹并见者,治宜透疹为主,兼以化斑C.斑疹初透,忌用凉泻D.不可妄用滋补之品E. 疹宜宣肺达邪,清营透疹[答案]B[TX|单项选择题][PZ|温热类温病][KD|春温][ND|中]22.壮热,头痛,口渴,烦躁若狂,肌肤发斑,吐血,衄血,舌红绛苔焦黄,脉数。

西学中题库温病学

西学中题库温病学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50道小题,总分值50分)1.下列哪项不是春温病的治疗原则()(1分)AA.清泄里热BB.顾护阴液CC.初病由外邪诱发者,当兼以解表DD.滋补肺胃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2.温病中使用“通下法”,其目的是()(1分)AA.通便BB.逐邪CC.扶正DD.泄热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3.低热,手指蠕动,神倦肢厥,舌干绛而痿,脉虚弱。

其病机为()(1分)AA.热邪久留,肾阴损耗BB.肾阴耗损,肝风内动CC.热灼营阴,心神被扰DD.热入血分,耗血动血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4.春温热邪深入少阴,身热,心中烦,不得卧,方用()(1分)AA.青蒿鳖甲汤BB.连梅汤CC.蒿芩清胆DD.黄连阿胶汤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5.温病胃阴衰亡的典型舌象是()(1分)AA.舌绛不鲜,干枯而萎BB.白苔如碱CC.舌绛光亮如镜DD.白腻苔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6.陆子贤说:“斑为()”。

(1分)AA.太阴风热BB.血分热盛CC.阳明热毒DD.营分热盛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7.治疗湿温湿热蕴毒证的代表方剂是()(1分)AA.王氏连朴饮BB.甘露消毒丹CC.清瘟败毒饮DD.黄连解毒汤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8.下列对新感温病的描述错误的是()(1分)AA.感邪后立即发病BB.初起病邪在表,由浅到深传变CC.初起治疗以解表透邪为主DD.暑温初起,无卫分证,故本病不属于新感温病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9.下列哪项不是气分证的辨证要点()(1分)AA.壮热不恶寒BB.汗出CC.口渴DD.苔黄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10.风温病的命名原则是()(1分)AA.临床特点BB.发病季节CC.四时主气DD.流行情况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11.舌纯绛鲜泽为()(1分)AA.热入心包BB.肾阴枯涸CC.热灼营阴DD.胃阴衰亡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12.区别营分证与血分证的基本要点是()(1分)AA.身热躁扰BB.昏狂谵妄CC.吐血衄血DD.舌质红绛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13.温病最基本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1分)AA.口渴BB.发热CC.舌红DD.脉数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14.温病后期,余邪留于阴分的热型是()(1分)AA.低热BB.夜热早凉CC.发热夜甚DD.身热不扬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15.王氏连朴饮所治病机为()(1分)AA.湿热并重,困阻中焦BB.湿重于热,困阻中焦CC.热重于湿,困阻中焦DD.湿热交蒸,弥漫三焦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16.下列哪一项不是暑温所具有的特点?()(1分)AA.发病急骤,初起即见气分热盛证候BB.传变迅速CC.最易伤津耗气DD.易逆传心包,多窍闭动风之变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17.陈平伯的代表著作是()(1分)AA.《温热逢源》BB.《外感温病篇》CC.《疫疹一得》DD.《时病论》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18.张凤逵说:“暑病首用辛凉”,其代表方应为()(1分)AA.辛凉轻剂桑菊饮BB.辛凉重剂白虎汤CC.辛凉平剂银翘散DD.辛凉轻润之剂桑杏汤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19.身热,腹满便秘,口干咽燥,倦怠少气,肢体颤动,苔干黄或焦黑,脉沉弱或沉细,其病机是()(1分)AA.阳明腑实BB.阳明腑实兼阴液亏损CC.阳明腑实兼气液两虚DD.阳明腑实兼小肠热盛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20.叶天士指出:“若斑出热不解者,胃津亡也,主以()”。

温病条辨练习题

温病条辨练习题

温病条辨练习题一、选择题A. 发热恶寒B. 身热不扬C. 汗出热不解D. 舌红苔黄2. 温病的发生与下列哪项因素关系最密切?A. 饮食不当B. 情志内伤C. 感受温邪D. 外感风寒A. 咳嗽B. 头痛C. 胸闷D. 腹泻A. 清热解毒B. 解表散寒C. 滋阴降火D. 温阳散寒A. 身热减退B. 汗出减少C. 舌苔转薄D. 脉象和缓二、填空题6. 温病的发生,多因感受________邪气所致。

7. 温病初期,邪在________,病势较浅。

8. 温病热盛期,邪热炽盛,症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9. 温病后期,邪热已退,但正气未复,治疗当以________为主。

10. 温病治疗过程中,若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症状,为病情加重之象。

三、判断题11. 温病初期,邪在卫分,治疗当以解表为主。

()12. 温病热盛期,邪热炽盛,治疗当以清热解毒为主。

()13. 温病后期,邪热已退,治疗当以滋阴降火为主。

()14. 温病治疗过程中,若见舌红苔黄,为病情好转之象。

()15. 温病治疗过程中,若见脉象弦滑,为病情加重之象。

()四、简答题16. 简述温病的发生原因。

17. 简述温病初期的主要症状。

18. 简述温病热盛期的治疗方法。

19. 简述温病后期的主要症状。

20. 简述温病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五、案例分析题21. 病例:患者,男,45岁。

症见发热,汗出热不解,口渴,咳嗽,舌红苔黄,脉浮数。

请分析该病例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

22. 病例:患者,女,38岁。

症见身热不扬,头痛,身重,胸脘痞闷,口渴,舌红苔黄,脉濡数。

请分析该病例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

六、多项选择题A. 空气传播B. 食物传播C. 接触传播D. 血液传播A. 喉咙痛B. 鼻塞流涕C. 身痛D. 心烦失眠A. 黄连B. 黄芩C. 金银花D. 连翘A. 滋阴B. 补气C. 健脾D. 清热A. 神疲乏力B. 汗出过多C. 舌质淡红D. 脉细弱七、名词解释题28. 解释“卫分证”。

温病诊治 —— 《温病条辨》 考试答案和讲义

温病诊治 —— 《温病条辨》 考试答案和讲义

温病诊治——《温病条辨》中国中医科学院季巍巍ABCDABCDABCDABCDABCD一、概述温病学,是研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预防和诊治方法的一门学科。

其任务是阐明温病的病因、发病、病理变化及转归,从而揭示温病的本质,对其诊断方法、预防及治疗措施进行深入研讨。

温病学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发展为独立的学科。

医家通过长期的实践观察和研究,发现温病在病因、病基和临床表现等各个方面具有异于其他疾病的特点和规律。

自清代乾隆之后是温病学理论体系形成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温病学成熟发展的一个阶段。

在这时期,研究温病学的学者及著述众多,最具有代表性有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和王孟英四大家。

并把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作为经典课程之一。

二、作者及成书的时代背景(一)作者简介《温病条辨》是一部理法方药、自成体系的温病学专著,作者是清代吴鞠通。

成书于 200 多年前,因本书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对温病辨证论治具有非常重大的指导意义,所以至今仍被广大医家效法。

吴鞠通本名吴瑭,号鞠通( 1758 年至 1836 年),清代乾隆至道光年间,江苏淮阴人。

在其 19 岁时,其父因病逝,励志攻读医书。

深受张仲景《伤寒论》影响,成为医生,但四年后其侄子因患温病相继去世,刺激他更加深入研究温病的诊治。

三年后,在他校验四库全书的过程中,接触到明末吴又可所著的《温疫论》,他非常赞赏吴又可大胆突破《伤寒论》的束缚,在温病学的发展上做出的努力,但也提出了一些不足的地方。

总之,吴鞠通所处的时代温病学派虽然已经逐渐脱离了伤寒学派但是并没有系统研究温病学的专著,也未被广大医家接受。

因为医学界仍沿袭《伤寒论》治疗温病,导致失治误治现象很多,就促使吴鞠通下定决心著书,并于 1798 年完成,后又经过一段时间,在 1813 年进行刊刻。

(二)成书背景吴鞠通之所以能著成《温病条辨》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1. 吴鞠通所在年代是清代中期,即乾隆到道光年间,处于清朝的鼎盛时期,清帝国政权相对稳定,重视发展文化,人民生活安定,即康乾盛世,促使吴鞠通进京师校验四库全书,从而得到阅读历代医家的著作的机会,开阔了他的视野。

温病学习题及答案-吴鞠通

温病学习题及答案-吴鞠通

第十三章吴鞠通《温病条辨》选一、填空题1.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温病者:有风温、、、、、、、有冬温、有温疟。

”2.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凡病温者,始于,在。

”3.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风温者,初春阳气始开,厥阴行令,。

”4.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太阴之为病,脉不缓不紧而动数,或两寸独大,,,,,口渴,或不渴而咳,午后热甚者,名曰温病。

”5.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

温毒、暑温、湿温、温疟,不在此例。

”6.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太阴风温,,,,辛凉轻剂桑菊饮主之。

”7. 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白虎本为达热出表,若其人,不可与也;,不可与也;,不可与也;,不可与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8.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名曰,汗之则,甚则,下之则,润之则,长夏深秋冬日同法,主之。

”9. 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面目俱赤,语声重浊,呼吸俱粗,大便闭,小便涩,舌苔老黄,甚则黑有芒刺,但恶热,不恶寒,日晡益甚者,传至中焦,阳明温病也。

者,白虎汤主之;,甚则者,大承气汤主之。

暑温、湿温、温疟,不在此例。

”10. 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温病由口鼻而入,鼻气通于肺,口气通于胃。

肺病逆传则为,上焦病不治,则传中焦,也,中焦病不治,即传下焦,也。

”11. 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阳明温病,下之不通,其证有五:应下失下,正虚不能运药,不运药者死,主之。

喘促不宁,痰涎壅滞,右寸实大,肺气不降者,主之。

左尺牢坚,小便赤痛,时烦渴甚,主之。

邪闭心包,神昏舌短,内窍不通,饮不解渴者,主之。

津液不足,无水舟停者,间服,再不下者,主之。

”12. 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脉缓身痛,舌淡黄而滑,渴不多饮,或竟不渴,汗出热解,继而复热。

,,发表攻里,两不可施,误认伤寒,必转坏证。

温病诊治选择题——《温病条辨》

温病诊治选择题——《温病条辨》

1、关于吴鞠通创立的三焦辨证说法不正确的是()B、中焦指脾、胃和小肠病变C、下焦指肝、肾病变D、将温病按照侵袭人体部位不同分为上焦温病,中焦温病和下焦温病2、关于《温病条辨》温热病中下焦治疗原则说法错误的是()B、清热和滋阴可选用桃花汤、桃花粥、护阳和阴汤C、热与血结,形成瘀血停蓄症治疗时应泄热行瘀D、泄热行瘀时可选用犀角地黄汤、桃仁承气汤、抵挡汤、加减桃仁承气汤3、以下关于《温病条辨》的成书背景说法错误的是()B、温病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受《伤寒论》影响很大C、吴鞠通治疗过大量温病患者,是能够成书的实践依据D、吴鞠通所在年代是清代中期重视发展文化4、关于《温病条辨》温热病中上焦治疗原则说法错误的是()D、热入血分—下法5、《温病条辩》中涉及到三焦病的治则不正确的说法是()D、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重不沉6、以下不属于《温病条辨》中对于湿热病的治疗原则的是()A、三焦的湿热病其治疗都是以清泄气热,养阴生津为原则B、在上焦以清宣肺气、化湿泄浊为方法C、在中焦以辛开苦降、宣畅气机、健脾开胃为方法D、在下焦以淡渗利湿为方法7、关于《温病条辨》编写体例说法错误的是()D、卷四为解产难8、《温病条辨》中关于卫气营血辨证的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气分证标志着消耗血中的津液,或耗血动血,病非常危重D、卫分证时标志着邪气在表,邪较浅,病较轻9、关于《温病条辩》的概述说法错误的是()B、温病学并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C、清代最具有代表性的温病学家包括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和王孟英D、清代乾隆之后是温病学理论体系成熟发展的阶段10、关于《温病条辨》温热病中中焦治疗原则说法错误的是()C、下法可选用竹叶石膏汤、黄连黄芩汤、栀子柏皮汤等D、阳明有形热结已去,无形热邪仍存应善后治疗。

温病的辨证习题及答案

温病的辨证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温病的辨证一、填空题1.卫分证的辨证要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气分证的辨证要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营分证的辨证要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血分证的辨证要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气分证的病理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营分证的病理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血分证的病理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一)A1型题8.发热,咳嗽,胸闷,心烦,口渴,肌肤外发红疹,舌赤,苔薄黄,脉数,其病变阶段是()A、气分B、卫分C、气营D、营分E、血分9.温病证见身体灼热,昏愦不语,舌蹇,肢厥。

其病变阶段是()A、卫分兼气分B、气分兼营分C、营分D、血分E、气分兼血分10.下列发热类型哪项不属于气分()A、寒热往来B、壮热C、身热夜甚D、日晡潮热E、身热不扬11.发热恶寒,汗出,口渴,心烦,头痛如劈,舌红苔黄,脉滑数。

其辨证为()A、卫分证B、卫气同病C、气分证D、卫营同病E、气营两燔12.身热夜甚,昏愦不语,大便下血,舌深绛,其辨证为()A、湿热酿痰蒙蔽心包B、热入气分,邪闭心包C、湿阻下焦,上蒙清窍D、热入营分,邪闭心包E、邪入血分,邪闭心包13.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口干咽燥,神疲,脉虚,为()A、中焦足太阴(脾)病变B、下焦足少阴(肾)病变C、下焦足厥阴(肝)病变D、上焦手厥阴(心包)病变E、上焦手太阴(肺)病变14.“三焦”的概念首见于()A、《温病条辨》B、《外感温热篇》C、《临证指南医案》D、《黄帝内经》E、《伤寒杂病论》15.潮热便秘,苔黄黑而燥,脉沉有力,为()A、手阳明病变B、足太阴病变C、手太阴病变D、手厥阴病变E、足阳明病变16.温病逆传是指()A、由肺传入肝肾B、由肺传入血分C、由血分传出营分D、由血分传出气分E、由肺卫传入心包17.壮热,汗多,渴饮,脉洪大,苔黄燥,为()A、手太阴(肺)病变B、足阳明(胃)病变C、手阳明(大肠)病变D、足厥阴(肝)病变E、足太阴(脾)病变18.发热。

吴玉唐《温病条辨》选合并复习题

吴玉唐《温病条辨》选合并复习题

• 【原文】5、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甚 热,微渴者,辛凉轻剂桑菊饮主之。
• 咳,热伤肺络也。身不甚热,病不重 也。渴而微,热不甚也。恐病轻药重, 故另立轻剂方。
• 辛凉轻剂桑菊饮方
• 杏仁二钱 连翘一钱五分 薄荷八分 桑叶二钱五分 菊花一钱 苦梗二钱 甘草八分 苇根二钱
• 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二、三 日不解,气粗似喘,燥在气分者,加 石膏、知母;舌绛暮热,甚燥,邪初 入营,加元参二钱、犀角一钱;在血 分者,去薄荷、苇根,加麦冬、细生 地、玉竹、丹皮各二钱;肺热甚加黄 芩;渴者加花粉。
• 【提要】温病的范围及病因。
• 【原文】2、凡病温者,始于上焦,在手太 阴。
• 【提要】温病发病的部位及受邪途径。
• 【释评】温病的病因是温邪,温邪侵犯人 体一般是从口鼻而入,而鼻气通于肺、肺 合皮毛,因而温病发病多始于肺卫,即吴 氏所言“始于上焦,在手太阴”。
• 但温病的起病部位亦较复杂,不限于手太 阴一途,王孟英云:“病起于下者有 之……起于中者有之”,所言极是。
• 【原文】10、邪入心包,舌蹇肢厥,牛黄丸主之, 紫雪丹亦主之。
• 厥者,尽也。阴阳极造其偏,皆能致厥。伤寒之 厥,足厥阴病也。温病之厥,手厥阴病也。舌卷 囊缩,虽同系厥阴现证,要之,舌属手,囊属足 也。盖舌为心窍,包络代心用事,肾囊前后,皆 肝经所过,断不可以阴阳二厥混而为一。若陶节 庵所云:“冷过肘膝,便为阴寒”,恣用大热。 再热厥之中亦有三等:有邪在络居多,而阳明证 少者,则从芳香,本条所云是也:有邪搏阳明, 阳明太实,上冲心包,神迷肢厥,甚至通体皆厥, 当从下法,本论载入中焦篇;有日久邪杀阴亏而 厥者,则从育阴潜阳法,本论载入下焦篇。
• 【原文】1、温病者:有风温、有温热、有温疫、 有温毒、有暑温、有湿温、有秋燥、有冬温、有 温疟。

温病练习题(含答案)

温病练习题(含答案)

温病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共91题,每题1分,共91分)1.提出湿温“汗之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下之则洞泄,润之则病深不解”的医家是:A、吴鞠通B、王孟英C、薛生白D、章虚谷E、叶天士正确答案:A2.不属于宣白承气汤的药物是:A、厚朴B、生石膏C、杏仁粉D、生大黄E、瓜萎皮正确答案:A3.《温病条辨》中提出,秽湿着里,见舌黄脘闷,气机不宣,久则酿热,当用:A、二加减正气散B、五加减正气散C、一加减正气散D、三加减正气散E、四加减正气散正确答案:D4.宣气化湿法治疗温病,其代表方剂是:A、温胆肠B、五苓散C、导赤散D、三仁汤E、五皮饮正确答案:D5.湿热病证的病机变化不包括:A、胃湿脾湿化热则一B、吾吴湿邪害人最广C、阴盛之体脾湿不少D、酒客里湿素盛,外邪入里,里湿为合E、阳旺之躯胃湿恒多正确答案:B6.患儿,女性,6岁,于7月26日入院。

初起头痛,发热,嗜睡,第二天昏睡不醒,白天体温39.5℃,夜间体温40.2℃,目睛上视,四肢抽搐,舌绛少苔,脉弦细数。

其证候是A、暑邪猝中心包B、暑入阳明,热盛动风C、暑入心营,热盛动风D、肝热动风E、暑入心包正确答案:C7.身热,心烦不寐,舌红苔黄,脉细数。

治宜:A、翘荷汤B、栀子豉汤C、黄连阿胶汤D、清营汤E、青蒿鳖甲汤正确答案:C8.发热,咳嗽,胸闷,心烦,口渴,肌肤外发红疹,舌赤,苔薄黄,脉数,其病变阶段是:A、气血B、气分C、卫分D、气营E、营分正确答案:D9.伏暑“热在心营,下移小肠”的证候是:A、身体灼热,神昏谵语,舌謇、肢厥,小便短赤B、发热日轻夜重,心烦不寐,口干,渴不多饮,小便短赤热痛,舌绛C、热蒸头胀,呕逆神迷,小便不通,渴不多饮,舌苔白腻D、身热,口苦而渴,心烦,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数E、身热,小便涓滴不畅,溺时疼痛,尿色红,时烦渴甚,大便不通正确答案:B10.邪热入营的清营汤证“反不渴”是因为A、热扰心神而不觉B、邪热蒸腾营阴上泛C、兼有瘀血D、兼有痰邪E、邪热不甚正确答案:B11.下列哪一项不符合阳明腑实兼阴液亏损的证候?A、腹满便秘B、口干唇裂C、舌苔焦燥D、身热不恶寒E、倦怠少气正确答案:E12.《温病条辨》中提出,湿郁三焦,见脘闷,便溏,身痛,舌白,脉象模糊,当用:A、二加减正气散B、四加减正气散C、五加减正气散D、三加减正气散E、一加减正气散正确答案:A13.身热夜甚,心烦,手是抽搐,舌绛少苔,脉弦数。

温病学(14.1)--14-吴鞠通《温病条辨》

温病学(14.1)--14-吴鞠通《温病条辨》
痉有寒热虚实四大纲
3. 论治疗
“ 治其致痉之因而痉自止,不必沾沾但于痉中求 之”。
“ 风温痉,……风温咳嗽致痉者,用桑菊饮、银翘散 辛凉例。……暑痉,……如夏月小儿身热头痛,项 强无汗,此暑兼风寒者也,宜新加香薷饮;有汗则 仍用银翘散,重加桑叶;咳嗽则用桑菊饮。”
“ 土愈虚则肝中内风愈动”即“俗所谓慢脾风是也”。 当“实土制风”,如“参苓白术散,四君、六君、 异功、补中益气、理中等汤”。
六、吴鞠通的产后病学术思想
提出产后三主证,亡血是根本。 提出产后瘀血证, 当分虚实。 提出产后宜补也宜泻。 提出产后外感初起当“速去其邪,……或
兼顾其虚”。 纠正产后不用白芍而恣用归芎之误。 强调产后当究奇经。
七、吴鞠通对祝由的认识
由不信到信 祝:告也,由:病之所以出也。
透 热
少 转
阳 气
: :
黄 清
芩 营
黄 汤
连 、
汤 清


透泄斑疹:化斑汤
透邪开窍:三香汤
滋阴透邪:青蒿鳖甲汤
补气透邪:活人败毒散
( 3 )创新方药
共 218 方 其中引用经方约 37 首,经方化裁变方约
54 首 来源于《临证指南医案》约 101 首 自制约 26 首
3 、明确温病治疗禁忌
热、暑温、伏暑、湿温、秋燥、温疟、温毒、 温疫、痢疾、痹证、黄疸、寒湿等病证。 3 、本书体例采用“条”和“辨”结合的方式。
三、吴鞠通温病学术思想渊源
首宗《内经》 效法仲景 取舍又可 师承天士 历取诸贤
四、吴鞠通主要学术思想和成就
1 、创立温病三焦辨治纲领 2 、丰富了温病病证及理法方药 3 、明确温病治疗禁忌

温病学(14.4)--吴鞠通《温病条辨》选习题答案

温病学(14.4)--吴鞠通《温病条辨》选习题答案

吴瑭《温病条辨》答案一、填空题1.有温热 有温疫 有温毒 有暑温 有湿温 有秋燥2.上焦 手太阴3.风夹温也4.尺肤热 头痛 微恶风寒 身热自汗5.但热不恶寒而渴者6.但咳 身不甚热 微渴者7.脉浮弦而细者 脉沉者 不渴者 汗不出者8.湿温 神昏耳聋 目瞑不欲言 洞泄 病深不解 三仁汤9.脉浮洪躁甚 脉沉数有力 脉体反小而实10.心包 胃与脾 肝与肾也11.新加黄龙汤 宣白承气汤 导赤承气汤 牛黄承气汤 增液 增液承气汤12.内不能运水谷之湿 外复感时令之湿 徒清热则湿不退 徒祛湿则热愈炽13.脉虚大 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14.夜热早凉 热退无汗 热自阴来15.治外感如将 治内伤如相 台上焦如羽 治中焦如衡 治下焦如权二、选择题(一)A型题16.B。

答案分析:《温病条辨》是吴鞠通的代表作,吴又可的代表作是《温疫论》,叶天士的代表作有《温热论》,薛生白的代表作是《湿热病篇》,也有人称为《湿热条辨》,王孟英的代表作为《温热经纬》。

17.C。

答案分析:温病学两大辨证纲领为三焦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其中前者由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创立并完善,后者由叶天士在《温热论》中创立。

18.C。

答案分析:《温病条辨》上焦篇首条云:“温病者:有风温、有温热、有温疫、有温毒、有暑温、有湿温、有秋燥、有冬温、有温疟。

”19.B。

答案分析:《温病条辨》上焦篇第4条云:“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

”20.A。

答案分析:《温病条辨》上焦篇第6条云:“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甚热,微渴者,辛凉轻剂桑菊饮主之。

”21.A。

答案分析:桑菊饮用药大多质轻味薄,用量轻,适合于初感风热病轻者,故吴氏谓之辛凉轻剂。

22.B。

答案分析:银翘散为清肃上焦而设,用药除辛凉之品外,尚有辛平、芳香之品,药性平正不偏,故吴氏谓之辛凉平剂。

23.E。

答案分析:白虎汤大辛大寒,较桑菊饮、银翘散用药大多质重量重,适用于风温肺热之重证,故吴氏谓之辛凉重剂。

《温病学》复习试题(1-9套-附答案)

《温病学》复习试题(1-9套-附答案)

温病学模拟试卷(一)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共37小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37分)1.在《内经》伏寒化温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感受春季时令之邪而发的新感温病,为后世把温病分为新感与伏邪温病奠定了基础的医家是()A.朱肱B.汪石山C.郭壅D.吴又可2.温毒与其它温病的主要区别是()A.发热B.局部红肿热痛C.口渴D.脉数3.下列哪项不是湿热病邪的致病特点()A.初起多热象不甚B.易困阻清阳C.易闭郁气机D.易伤肺胃之阴4.发热、咳嗽,胸闷,心烦,口渴,肌肤外发红疹,舌赤,苔薄黄,脉数,其病变部位在()A.卫分B.气分C.营分D.气营5.舌苔薄黑而干,但无芒刺,其意义为()A.阳明腑实证B.胃阴大伤C.肾阴耗竭D.阳明腑实兼阴亏6.伏暑卫气同证,正确选方为()A.银翘散B.银翘散加生地、丹皮、赤芍、麦冬方C.银翘散去牛蒡,加杏仁、滑石方D.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玄参方。

7.下列有关湿温的病机,哪一项是错误的?() A.初起以邪遏卫气为主B.气分湿热留恋,其初起阶段,湿中蕴热,多见湿轻热重证。

C.湿困日久,阳气受损D.湿热化燥化火,可深逼血分8.暑温,证见灼热躁扰,神昏谵妄,斑疹密布,吐血便血,角弓反张,四肢抽搐,喉中痰声,舌绛,苔焦.其治疗处方是()A.神犀丹合安宫牛丸、紫雪丹B.清瘟败毒饮合安宫牛黄丸C.犀角地黄汤合至宝丹D.犀地清络饮合安宫牛黄丸9.治疗春温初起,发于阳明气分而兼表证的方剂是( )A.寒解汤B.银翘散加减C.清心凉膈散D.白虎汤10.身热,腹满便秘,口干咽燥,倦怠少气,肢体颤动,苔干黄或焦黑,脉沉弱或沉细,其病机是()A.阳明腑实B.阳明腑实兼阴液亏损C.阳明腑实兼气液两虚D.阳明腑实兼小肠热盛11.下列哪项不是春温病的治疗原则()A.清泄里热B.顾护阴液C.初病由外邪诱发者,当兼以解表D.滋补肺胃12.首创秋燥病名的医家是( )A.喻嘉言B.吴鞠通C.刘河间D.俞根初13.沈目南认为燥属()A.寒B.次寒C.热D.火14.风温病的诊断要点不正确的是()A.发于冬春季节B.初起有肺卫见证C.后期多致肺胃阴伤D.病程短15.下列哪项不是雷氏宣透膜原法的适应症()A.身痛有汗B.寒甚热C.呕逆胀满D.苔黄白而腻16.暑温暑伤津气的临床表现不正确的是()A.身热息高B.口渴自汗C.肢倦神疲D.脉散大无力17.湿温邪未化燥,不易见的表现是()A.昏蒙B.脘痞C.痉厥D.舌白18.下列哪项不是春温气营(血)两燔证的治疗方剂()A.化斑汤B.甘露消毒丹C.玉女煎去牛膝、熟地,加细生地、玄参方D.清瘟败毒饮19.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的医家是( )A.吴鞠通B.王孟英C.叶天士D.薛生白20.下列除哪项外,均与温病的地域性有关() A.地理环境B.人体体质C.生活习惯D.生产水平21.风热病邪初起先犯()A.肺卫B.卫气C.阳明D.肺22.区别营分证与血分证的基本要点是( )A.身热躁扰B.昏狂谵妄C.吐血衄血D.舌质红绛23.牙齿燥如枯骨,见于( )A.肾阴枯竭B.肾火上炎C.胃阴枯竭D.肺胃阴伤24.身热,脘腹痞满,恶心呕逆,便溏不爽,色黄赤如酱,舌苔黄浊.最佳治法是( )A.通腑泄热B.导滞通便C.燥湿清热D.清热泻火25.暑温的病名首先见于()A.《黄帝内经》B.《伤寒论》C.《伤暑全书》D.《温病条辨》26.“湿土之气,同类相召,故湿热之邪始虽外受,终归脾胃"是哪位医家所说?( )A.薛雪B.叶桂C.吴鞠通D.王孟英27.壮热,口渴,烦躁,头痛,肌肤发斑,吐血便血,舌绛苔黄,脉数,此为()A.气营两燔B.气血两燔C.卫气同病D.热入血分28.叶天士指出:“若斑出热不解者,胃津亡也,主以—-——-——”。

温病学题库之选择题

温病学题库之选择题

6.在温病学发展过程中,其“温病学形成阶段”是指(B、明清时期7.医学史上第一部传染病学专著是()E、《温疫论》8.《外感温热篇》作者是()A、叶天士9.从概念发病机理和治疗原则上将温病与伤寒明确区分开来的医家是D、王安道10.温病的病名最早见于(B、《黄帝内经》11.《温热经纬》的作者是()D、王孟英12.提出疠气学说的医家是()D、吴又可13.吴鞠通的代表著作是()C、《温病条辨》14.最早认识到温病是伏邪温病的书是()C、《黄帝内经》15.《湿热病篇》的作者是()C、薛生白16.在温病学发展过程中,其“温病学的萌芽阶段”是指()A、战国至晋唐17.在温病学的发展过程中,其“温病学成长阶段”是指()B、宋到金元18.温病学在因证脉治方面形成较为完整体系理论是在()D、清代(二)B1型题(在共用备选答案中选择最佳答案)19.《温热经纬》的作者是(B、王孟英20.《三时伏气外感篇》的作者是(D、叶天士21.温病学的形成阶段是指(C、明至清22.温病学的萌芽阶段是指(A、战国至晋唐23.提出“六气皆从火化”的医家是(B、刘河间24.首先提出“温病不得混称伤寒”的医家是(D、王安道25.余师愚的著作为(B、《疫疹一得》26.戴天章的著作为(A、《伤寒温疫条辨》27.创立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标志温病理论体系形成的医家是C、叶天士D、吴鞠通28.刘河间对温病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A、认为六气皆从火热而化D、热病的治疗应以寒凉药为主(四)X型题(在备选答案中选择正确的答案)29.刘河间对“热病”的贡献有()A、提出“六气皆从火化”B、认为“六经传受,由浅至深,皆是热证,非有阴寒证”C、认为热病初期,不可单用辛温解表E、创制了防风通圣散30.温病学中温疫学派的主要代表医家有()B、吴又可C、戴天章D、余师愚E、杨栗山31.《温热经纬》收集了下面哪些医家的温病条文()A、叶天士B、陈平伯C、余师愚E、薛生白(一)A型题7.“邪之所着,有天受,有传染”,语出()C、《温疫论》8.说明温病的诸特点中,以下哪种提法是欠妥的?()A、病因是感受外邪所致9.“五疫之至,皆相染易”语出()A、《内经》10.下列病种中,哪种属伏气温病()B、春温11.以下哪种不属于温热性质的温病()D、伏暑12.风温,暑温,湿温,秋燥的命名,主要根据的是()A、四时主气13.“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

《温病学》试卷

《温病学》试卷

山东中医药大学《温病学》试卷姓名: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1、《温热论》的作者是()A、叶天士B、吴鞠通C、王孟英D、刘河间2、创立三焦辨证理论的医家是()A、吴鞠通B、王孟英C、叶天士D、薛生白3、《温热经纬》的作者是()A、吴鞠通B、吴又可C、叶天士D、王孟英4、创立升降散方剂的医家是()A、杨栗山B、雷丰C、柳宝诒D、余霖5、烂喉痧的命名原则是()A、临床特点B、发病季节C、四时主气D、流行情况6、下列哪种温病不属于温热性疾病()A、风温B、秋燥C、伏暑D、春温7、下列哪项不是气分证的辨证要点()A、壮热不恶寒B、口渴C、苔黄D、舌红8、下列哪一项不是风热所具有的特点()A、发病急骤,初起即见气分热盛证候B、易袭肺卫C、伤肺胃阴津D、易逆传心包9、下列哪项不是桃仁承气汤的组成()A、大黄、芒硝B、桃仁、当归C、赤芍、丹皮D、生地、黄连10、下列哪项不是气分证的发热热型()A、壮热不恶寒B、身热不扬C、寒热往来D、身热夜甚11、下列哪项属于下焦证候()A、温热犯肺B、热炽阳明C、虚风内动D、热结肠腑12、舌纯绛鲜泽为()A、热入心包B、肾阴枯涸C、热灼营阴D、胃阴衰亡13、舌苔白厚而干燥,其主病是()A、脾湿未化,胃津已伤B、湿闭膜原C、湿遏热伏D、热毒入心14、下列哪项不是余邪留伏阴分证的表现()A、夜热早凉B、消渴C、热退无汗D、能食形瘦15、战汗的机理,正确的是()A、正气奋起抗邪B、邪闭心包C、阴津损伤D、耗血动血16、一春温病人发热,心烦,不得卧,苔黄,脉沉细数,此为()A、阴虚火旺B、阴虚火炽C、心火亢盛D、热入营分17、吴鞠通称为辛凉轻剂的代表方剂是()A、桑杏汤B、桑菊饮C、沙参麦冬汤D、栀子豉汤18、湿温初起,湿蕴生热,郁遏气机者,其正确治法是()A、宣表化湿B、透表清暑C、宣气化湿D、分消走泄19、增液承气汤适应用()A、津枯肠燥证B、阳明腑实证C、热结液亏证D、血瘀互结证20、潮热便秘,痰涎壅盛,喘促不宁,苔黄腻,脉右寸实大,正确选方是()A、宣白承气汤B、新加黄龙汤C、麻杏石甘汤D、调胃承气汤21、小陷胸加枳实汤主治下列何证候()A、热郁胸膈B、痰热结胸C、湿热阻中D、湿热蕴毒22、下列哪项不是春温气营(血)两燔证的治疗方剂()A、化斑汤B、甘露消毒丹C、玉女煎去牛膝、熟地,加细生地、元参方D、清瘟败毒饮23、下列治法中不属于清解气热法的是()A、通腑泄热B、辛寒清气法C、轻清宣气D、清热泻火24、治疗暑风的首选方剂是()A、羚角钩藤汤B、加减复脉汤C、三甲复脉汤D、大定风珠25、伏暑的治疗原则是()A、清泄里热B、疏表清里C、养阴透邪D、清暑泄热26、身热,腹满便秘,口干咽燥,倦怠少气,肢体颤动,苔干黄或焦黑,脉沉弱或沉细,其病机是()A、阳明腑实B、阳明腑实兼阴液亏损C、阳明腑实兼气液两虚D、阳明腑实兼小肠热盛27、暑温病暑入阳明,若出现脉芤时,可用白虎汤加下列哪味药物()A、生地B、玄参C、人参D、党参28、吴鞠通所称“辛凉平剂”的方剂是()A、桑菊饮B、白虎汤C、麻杏石甘汤D、银翘散29、叶天士引张风逵所说:“暑病首用辛凉,继用甘寒,再用酸泄酸敛”,其中“酸泄”方剂为()A、王氏清暑益气汤B、沙参麦冬汤C、连梅汤D、生脉散30、风温热结肠腑证用何方治疗()A、调胃承气汤B、麻杏石甘汤C、白虎汤D、宣白承气汤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1、含有调胃承气汤的方剂有()A、凉膈散B、新加黄龙汤C、增损双解散D、加减玉女煎E、增液承气汤2、哪些温病理论的提出,标志着温病理论体系形成,()A、卫气营血辨证B、三焦辨证C.戾气病因学说D、伏气温病学说E、新感温病学说3、散血的含义是A、活血B、养阴C、透热转气D、清热E、化痰4、引起神昏谵语的常见原因是()A、热扰心包B、营热扰心C、血热扰心D、胃肠实热扰心E、湿热酿痰蒙蔽心包5、营分证的病理为()A、营热阴伤B、里热扰神C、热窜血络D、热炽津伤E、肺气失宣6、可用于湿温病湿热并重的方剂有()A、王氏连朴饮B、达原饮C、菖蒲郁金汤D、甘露消毒丹E、三仁汤7、三甲复脉汤中的“三甲”是指()A、穿山甲B、生牡蛎C、生龟板D、地鳖虫E、生鳖甲8、导赤承气汤的组成是()A、黄连B、大黄、芒硝C、黄柏D、生地E、赤芍9、下列哪些是对身热不扬的正确描述()A、身热稽留而热象不显B、自觉热势不甚C、初扪体表感觉很热,扪之较久则不觉灼手D、多见于湿温病初期E、为湿热病邪蕴阻卫气,湿重于热,湿蕴热蒸所致。

温病学

温病学

温病学[单项选择题]1、温病是多种外感热病的总称,《温病条辨》上焦篇首条列举了多少种常见温病()A.5B.7C.9D.11参考答案:C[单项选择题]2、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甚热,微渴者,哪首方主之()A.辛凉轻剂桑菊饮B.辛凉平剂银翘散C.辛凉重剂白虎汤D.桂枝汤参考答案:A[单项选择题]3、辛凉重剂是指()A.桑菊饮B.银翘散C.桑杏汤D.白虎汤参考答案:D[单项选择题]4、下列除哪项外均是吴鞠通所谓的白虎汤应用禁忌()A.脉浮弦而细者B.脉沉者C.不大便者D.汗不出者参考答案:C[单项选择题]5、吴鞠通认为上焦温病常见两种死证是()A.肺之化源绝者和心神内闭,内闭外脱者B.逆传心包者和心神内闭,内闭外脱者C.逆传心包者和肺之化源绝者D.阳明太实,土克水者和肺之化源绝者参考答案:A[单项选择题]6、三仁汤中用“杏仁”主要是取其什么作用()A.止咳平喘B.化痰散湿C.轻开上焦肺气D.润肺止咳参考答案:C[单项选择题]7、症见“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者,其病为()A.风温B.春温C.暑湿D.湿温参考答案:D[单项选择题]8、“阳明温病,下之不通”,若兼见“喘促不宁,痰涎壅滞,右寸实大”的表现,说明其病机兼有()A.正虚不能运药B.肺气不降C.火腑不通D.邪闭心包参考答案:B[单项选择题]9、“阳明温病,下之不通”,若兼见“神昏舌短,内窍不通,饮不解渴”的表现,说明其病机兼有()A.正虚不能运药B.肺气不降C.火腑不通D.邪闭心包参考答案:D[单项选择题]10、一、二、三、四、五加减正气散均有下列哪组药物()A.藿香、广皮、厚朴、半夏B.藿香、广皮、半夏、茯苓C.藿香、广皮、厚朴、茯苓D.半夏、广皮、厚朴、茯苓参考答案:C[单项选择题]11、对于湿温的治疗,哪部著作指出“徒清热则湿不退,徒祛湿则热愈炽”。

()A.《温病条辨》B.《温热论》C.《湿热病篇》D.《温热经纬》参考答案:A[单项选择题]12、加减复脉汤是指()A.复脉汤加玄参减参、桂、姜、枣B.复脉汤加白芍减参、桂、姜、枣C.复脉汤加玄参减参、桂、姜、草D.复脉汤加白芍减参、桂、姜、草参考答案:B[单项选择题]13、温病后期邪热留伏阴分的发热表现是()A.夜热早凉,热退无汗B.日晡潮热,体热肢厥C.身热不扬汗出不解D.往来寒热热多寒少参考答案:A[单项选择题]14、湿热证,胸痞发热,肌肉微疼,始终无汗者,腠理暑邪内闭。

温病学题库整理版

温病学题库整理版

温病学题库整理版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1.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的医家是:()A.王孟英B.叶天士C.余师愚D.吴鞠通2.余师愚的代表著作是:()A.《广温疫论》B.《疫疹一得》C.《温疫论》D.《伤寒温疫条辨》3.首先提出温病有新感、有伏气的医家是:()A.王安道B.郭雍C.刘河间D.朱肱4.我国医学发展史上第一部温疫专著是:()A.《温热论》B.《温热经纬》C.《温疫论》D.《肘后备急方》5.温病的病名首见于:()A.《黄帝内经》B.《伤寒论》C.《外台秘要》D.《肘后方》6.首先提出运用辛温发表剂治疗外感病,必须因时、因地、因人而灵活加入寒凉清热等药物的医家是:()A.王安道B.汪石山C.朱肱D.刘河间7.在温病学发展的成长阶段,“创新论、立新法、订新方”的医家是:()A.朱肱B.王安道C.吴又可D.刘河间8.在温病学发展史上,首先提出温病不得混称伤寒的医家是:()A.吴又可B.吴鞠通C.刘河间D.王安道9.我国医学发展史上可称为温病学奠基作的专著是:()A.《温热论》B.《温疫论》C.《温热经纬》D.《温病条辨》10.下述哪项不是吴又可的贡献?()A.编著了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温病专著--《温疫论》B.提出瘟疫致病的原因是时行之气C.指出瘟疫有强烈的传染性D.感邪途径是邪从口鼻而入11.论述湿热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的专著是:()A.《温热论》B.《外感温病篇》C.《湿热病篇》D.《疫病篇》12.“以轩岐仲景之文为经,叶薛诸家之辨为纬”,对温病学的理论和经验作了较全面的整理,为促进温病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的医家是:()A.吴又可B.吴鞠通C.汪机D.王孟英13.“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出自:()A.《素问·评热病论》B.《素问·至真要大论》C.《素问·玉版论要篇》D.《素问·生气通天论》14.提出“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的医家是:()A.王安道B.张仲景C.庞安常D.王叔和15.温病隶属于伤寒是在:()A.宋到元代B.明到清代C.战国到晋唐D.民国时代16.吴又可是:()A.认为温疫初起病邪伏在膜原的医家B.创立卫气营血理论的医家C.提出水湿在三焦辨治理论的医家D.创立三焦辨治理论的医家二.选择多项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或二个以上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的,该小题无分)1.《内经》中提出预防疫病的关键是:()A.避其毒气B.以天地所生之物防备之C.正气存内D.以药物熏烧辟温气E.及时治疗2.刘河间对温病学形成的贡献主要表现在:()A.认为六气皆从火热而化B.认为温病热病不能混称伤寒C.主张治疗热病辛温解表药应配合寒凉清热药D.热病的治疗应以寒凉药为主E.温病表证的治疗有里热清而表证自解者3.《伤寒补亡论》中提出:()A.《伤寒论》方不能一成不变,当灵活运用B.冬伤于寒,至春发者,谓之温C.风温湿温等温病,误作伤寒发汗者,十死一生D.太阳中热,暍是也E.冬不伤寒而春自感风寒温气而病者,亦谓之温4.吴又可的主要学术观点有:()A.疫邪的传变主要是按六经传变B.治疗温疫应分三焦论治C.疠气自口鼻而入D.温疫的性质有温热和湿热之别E.温疫后期宜养阴忌参芪5.叶天士在《温热论》中提出:()A.温病表证多为里热郁表而致B.温邪首犯肺卫C.辨治斑疹白的方法D.水湿在上中下三焦的辨治方法E.对秋燥的进行辨治6.叶天士的主要著作有:()A.《温疫论》B.《三时伏气外感篇》C.《温热论》D.《尚论篇》E.《临证指南医案》7.刘河间在热性病方面的主要观点有:()A.六气皆从火化B.六经传受皆是热证C.热病初起不可纯投辛温D.温病不得混称伤寒E.冬不伤寒而春自感风寒温气而病者,亦谓之温8.吴又可对温疫的独特见解表现在:()A.病因方面B.预防方面C.流行特点方面D.发病方面E.治疗方面9.体现了叶天士温病理论思想及辨证用药的著作有:( )A.《伤寒温疫条辨》B.《温病条辨》C.《临证指南医案》D.《温热经纬》E.《温热论》10.王安道温病学说的主要论点是:()A.强调“温病不得混称伤寒”。

【温病学】吴瑭《温病条辨》

【温病学】吴瑭《温病条辨》

8/9/2019 2:02 PM
6
吴 鞠 通 《温病条辨》
三.《温病条辨》简介
《温病条辨》是一部辉煌的温 病学著作,该书以三焦为纲, 病名为目。分别论述风温、 温热、温疫、温毒、冬温、 暑温、伏暑、湿温、秋燥、 寒湿及疟、痢、疸、痹等病 证治。共计265条文,208首 方。
8/9/2019 2:02 PM
8/9/2019 2:02 PM
17
吴 鞠 通 《温病条辨》
【提要】风温、温热、温疫、冬温4种温病 初起,邪在卫分的证治。 辛凉平剂银翘散是温病初起, 邪在卫分的代表方,是治疗温 病上焦证的首方。
8/9/2019 2:02 PM
18
吴 鞠 通 《温病条辨》
2.湿温病初起证治及治疗禁忌
11.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 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 已,名曰湿温,汗之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 下之则洞泄,润之则病深不解,长夏深秋冬日同法, 三仁汤主之(上焦篇43) 。
第十三章
吴瑭《温病条辨》(选)
8/9/2019 2:02 PM
1
吴 鞠 通 《温病条辨》
一、吴瑭生平
吴 瑭 , 字 佩 珩 (heng) , 又字鞠通,江苏淮阴人。 清代著名医学家,生于清 乾 隆 道 光 年 间 1758 年 1836年。
8/9/2019 2:02 PM
2
吴 鞠 通 《温病条辨》
34
吴 鞠 通 《温病条辨》
外感内伤治则的区别及三焦的治疗大法。 三焦分证的治疗大法: 治上焦之药物如羽毛那样轻。 治中焦如秤杆那样保持平衡,不平衡不平安。 治疗下焦则如秤铊一样,不用性质沉重的药物就不能 直达在下之病所。吴氏用“羽”、“衡”、“权”三 字,突出了三焦治疗上的主要特点。

温病学试卷

温病学试卷

(一)A1 型题(单句型最佳选择题,选择 1 个正确答案)1、全面发展了温病辨舌、验齿、辨斑疹、白(pei)等诊断方法的医家是()A、戴天章B、叶天士C、王孟英D、吴鞠通E、余师愚2、吴鞠通的代表著作是()A、《温热病篇》B、《温热论》C、《温病条辨》D、《温热经纬》E、《温疫论》3、刘河间认为()A、六经传受有表有里B、六经传受有虚有实C、六经传受皆有寒证D、六经传受皆是热证E、六经传受有寒有热4、关于温病的基本概念,下列哪项提法欠妥()A、以发热为主症B、具有传染性C、易化燥伤阴D、热象偏重E、感受温邪5、根据四时主气命名的温病是()A、春温、风温B、暑温、伏暑C、春温、湿温D、风温、湿温E、风温、秋燥6、属于湿热类温病的是()A、风温B、秋燥C、暑温D、伏暑E、大头瘟7、风热病邪致病初起先犯()A、气分B、肺气C、脾胃D、阳明E、肺卫8、吴又可认为温病的病因是()A、温邪B、寒邪C、六淫D、疠气E、毒气9、暑热病邪初起病变中心是()A、在肺卫B、在脾胃C、在肺D、在阳明胃E、在阳明大肠10、感受温邪后是否发病的决定因素是()A、居住条件B、卫生习惯C、气候变化D、饮食调配E、抗病能力11、下列何证不属气分发热()A、壮热B、身热不扬C、身热夜甚D、日晡潮热E、寒热起伏12、下列哪项在虚风内动时不出现()A、神惫B、手足蠕动C、口角颤动D、角弓反张E、心中憺憺悸动13、湿遏热伏的舌象是()A、苔黄燥、舌质红B、苔白如碱状C、苔白腻、舌质红绛D、舌白厚而粘腻E、舌黄厚腻或黄浊14、肾阴衰竭的舌象是()A、舌绛干燥B、舌绛光亮如镜C、舌绛上有芒刺D、舌绛不鲜,干枯而萎E、舌绛而强硬15、温病热炽阳明气分证,可用()A、轻清宣气B、辛寒清气C、清热燥火D、清热解毒E、清热养阴16、温病时有汗出的病机是()A、风热内盛B、暑热不解C、火热亢炽D、湿热郁蒸E、燥热伤津17、温病腹胀硬痛拒按的病机是()A、气机郁滞B、湿阻中焦C、热结肠腑D、瘀结下焦E、湿热内困18、判断温邪由气入营的依据是()A、发热增高B、口渴加重C、汗出更多D、出现抽搐E、舌红转绛19、我国古代预防天花的方法应除外哪项()A、痘衣法B、痘浆法C、水苗法D、旱苗法E、牛痘苗法20、症见状热烦渴、肌肤斑疹、神昏谵语、口秽热臭、苔黄舌绛,治宜()A、清营泄热B、气血两清C、凉血散血D、清心开窍E、清气泄热21、下列哪项不属吴鞠通白虎四禁的内容()A、脉浮弱而细者B、脉沉者C、身热汗出者D、不渴者E、汗不出者22、痰热阻肺、腑有热结证选用方为()A、调胃承气汤B、导赤承气汤C、桃仁承气汤D、宣白承气汤E、增液承气汤23、新加黄龙汤适用于下列哪项证候()A、腑实兼阴虚B、腑实兼气液两虚C、腑实兼小肠热盛D、热闭心包兼腑实E、肺热壅盛兼腑实24、治疗温病气阴两伤、正气欲脱的方剂是()A、生脉散B、参附龙牡汤C、四逆散D、白虎加人参汤E、王氏清暑益气汤25、下列哪项不属于湿温邪遏卫气证的表现()A、寒盛热微、身痛有汗B、身热不扬、午后较显C、胸闷脘痞D、头重如裹E、苔白腻、脉濡缓(二)A2 型题(病例摘要型最佳选择题,选择1 个正确答案)26、患者,男,15岁。

温病学题库之选择题

温病学题库之选择题
C、吴又可《温疫论》
16.“天行之病,大则流毒天下,次则一方,次则一乡……”语出D、《伤寒总病论》
17.“春月伤寒谓之温病,冬伤于寒轻者,夏至以前发为温病”语出E、《类证活人书》
18.属伏气温病的病种是(B、春温
19.肯定属湿热类温病的病种是D、湿温
20.根据发病季节而命名的温病有B、春温
31.《温热经纬》收集了下面哪些医家的温病条文( )
A、叶天士B、陈平伯C、余师愚E、薛生白
(一)A型题
7.“邪之所着,有天受,有传染”,语出()C、《温疫论》
8.说明温病的诸特点中,以下哪种提法是欠妥的?()A、病因是感受外邪所致
9.“五疫之至,皆相染易”语出()A、《内经》
10.下列病种中,哪种属伏气温病()B、春温
30.伏气温病的特点是()
A、感而后发C、初起即见里热见症,但其临床表现与当令主气的致病特点不相一致E、初起有表证,但同时有里热证
31.下列温病中,属温热类的温病有()A、风温B、春温C、暑温E、秋燥
14.秋燥的致病因素是( )B、燥热病邪
15.春温的致病因素是( )E、温热病邪
16.下列温病中哪一种是伏气温病( )D、伏暑
A、身热夜甚B、心烦谵语E、舌红绛
41.卫分证的辨证要点是( )
A、发热B、微恶风寒C、口微渴
42.血分证的辨证要点是()
A.身灼热B.斑疹D.多部位急性出血E.舌质深绛
43.湿热中阻的辨证要点是()
B.身热不扬C.脘痞呕恶D.苔腻
44.湿热积滞、搏结肠腑的辨证要点是()
A.身热B.腹痛C.大便溏垢E.苔腻
12.提出疠气学说的医家是()D、吴又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瑭《温病条辨》习题一、填空题1.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温病者:有风温、 、 、 、 、 、、有冬温、有温疟。

”2.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凡病温者,始于 ,在 。

”3.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风温者,初春阳气始开,厥阴行令,。

”4.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太阴之为病,脉不缓不紧而动数,或两寸独大, , , , ,口渴,或不渴而咳,午后热甚者,名曰温病。

”5.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 , 。

温毒、暑温、湿温、温疟,不在此例。

”6.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太阴风温, , , ,辛凉轻剂桑菊饮主之。

”7. 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白虎本为达热出表,若其人 ,不可与也; ,不可与也; ,不可与也; ,不可与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8.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名曰 ,汗之则,甚则 ,下之则 ,润之则 ,长夏深秋冬日同法, 主之。

”9. 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面目俱赤,语声重浊,呼吸俱粗,大便闭,小便涩,舌苔老黄,甚则黑有芒刺,但恶热,不恶寒,日晡益甚者,传至中焦,阳明温病也。

者,白虎汤主之; ,甚则 者,大承气汤主之。

暑温、湿温、温疟,不在此例。

”10. 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温病由口鼻而入,鼻气通于肺,口气通于胃。

肺病逆传则为 ,上焦病不治,则传中焦, 也,中焦病不治,即传下焦, 也。

”11. 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阳明温病,下之不通,其证有五:应下失下,正虚不能运药,不运药者死, 主之。

喘促不宁,痰涎壅滞,右寸实大,肺气不降者, 主之。

左尺牢坚,小便赤痛,时烦渴甚,主之。

邪闭心包,神昏舌短,内窍不通,饮不解渴者, 主之。

津液不足,无水舟停者,间服 ,再不下者, 主之。

”12. 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脉缓身痛,舌淡黄而滑,渴不多饮,或竟不渴,汗出热解,继而复热。

, ,发表攻里,两不可施,误认伤寒,必转坏证。

, ,黄芩滑石汤主之。

”13. 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邪在阳明久羁,或已下,或未下,身热面赤,口干舌燥,甚则齿黑唇裂,脉沉实者,仍可下之; , 者,加减复脉汤主之。

”14. 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 , , 者,青蒿鳖甲汤主之。

”15. 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 (兵贵神速,机圆法活,去邪务尽,善后务细,盖早平一日,则人少受一日害); (坐镇从容,神机默运无功可言,无德可见,而人登寿域)。

(非轻不举); (非平不安); (非重不沉)”二、选择题(一)A1型题16.《温病条辨》的作者是()A.吴又可B.吴鞠通C.叶天士D.薛生白E.王孟英17.《温病条辨》一书创立并完善了哪种辨证纲领()A.六经辨证B.卫气营血辨证C.三焦辨证D.脏腑辨证E.经络辨证18.温病是多种外感热病的总称,《温病条辨》上焦篇首条列举了多少种常见温病()A.5B.7C.9D.11E.1219.吴鞠通认为太阴风温初起但热不恶寒而渴者,以什么方治疗()A.辛凉轻剂桑菊饮B.辛凉平剂银翘散C.辛凉重剂白虎汤D.桂枝汤E.达原饮20. 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甚热,微渴者,哪首方主之()A.辛凉轻剂桑菊饮B.辛凉平剂银翘散C.辛凉重剂白虎汤D.桂枝汤E.达原饮21.辛凉轻剂是指()A.桑菊饮B.银翘散C.白虎汤D.桔梗汤E.桑杏汤22.辛凉平剂是指()A.桑菊饮B.银翘散C.桑杏汤D.桔梗汤E.白虎汤23.辛凉重剂是指()A.桑菊饮B.银翘散C.桑杏汤D.桔梗汤E.白虎汤24.吴鞠通认为银翘散证出现项肿咽痛者,可加用()A.射干、马勃B.射干、栀子C.生地、玄参D.大青叶、玄参E.马勃、玄参25.银翘散证出现衄者,其加减法为()A.去芥穗,加白茅根、侧柏碳、栀子碳、粉丹皮B.去芥穗、豆豉,加白茅根、侧柏炭、栀子炭C.去芥穗、桔梗,加白茅根、侧柏炭、栀子炭D.去芥穗、桔梗,加白茅根、侧柏炭、粉丹皮E.去芥穗、豆豉,加白茅根、侧柏炭、粉丹皮26.下列除哪项外均是吴鞠通所谓的白虎汤应用禁忌()A.脉浮弦而细者B.脉沉者C.不渴者D.汗不出者E.不大便者27.邪热入营的清营汤证 “反不渴”是因为()A.邪热不甚 B.兼有痰邪 C.兼有瘀血D.邪热蒸腾营阴上泛E.热扰心神而不觉28.吴鞠通认为上焦温病常见两种死证是( )A.肺之化源绝者和心神内闭,内闭外脱者B.逆传心包者和心神内闭,内闭外脱者C.逆传心包者和肺之化源绝者D.阳明太实,土克水者和肺之化源绝者E.阳明太实,土克水者和逆传心包者29.吴鞠通所谓湿温初起治疗“三禁”是指()A.汗、吐、下B.汗、下、润C.吐、下、和D.温、清、消E.清、养、透30.三仁汤中的“三仁”是指()A.杏仁、桃仁、苡仁B.桃仁、苡仁、蔻仁C.苡仁、蔻仁、杏仁D.蔻仁、杏仁、桃仁E.以上都不是31.三仁汤中用“杏仁”主要是取其什么作用()A.止咳平喘B.化痰散湿C.轻开上焦肺气D.润肺止咳E.润肠通便32.湿温初起而见“胸闷不饥”的主要原因是()A.胃肠有积滞B.湿热阻滞中焦气机C.中气实D.胃强脾弱E.中气虚33.症见“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者,其病为()A.风温B.春温C.暑湿D.湿温E.伏暑34.“手太阴暑温”初起,“但汗不出者”表明()A.暑热不甚B.兼有寒邪郁表C.兼有湿邪郁表D.病从里发E.暑热郁表35.吴鞠通认为“温病最忌辛温,暑病不忌”,是因为()A.“暑必兼湿”B.“暑必兼寒”C.“暑必兼痰”D.“暑必伤阳”E.以上都不是36.“阳明温病,下之不通”,若兼见“喘促不宁,痰涎壅滞,右寸实大”的表现,说明其病机兼有()A.正虚不能运药B.肺气不降C.火腑不通D. 邪闭心包E.无水舟停37.“阳明温病,下之不通”,若兼见“左尺牢坚,小便赤痛,时烦渴甚”的表现,说明其病机兼有()A.正虚不能运药B.肺气不降C.火腑不通D. 邪闭心包38.“阳明温病,下之不通”,若兼见“神昏舌短,内窍不通,饮不解渴”的表现,说明其病机兼有()A.正虚不能运药B.肺气不降C.火腑不通D.邪闭心包E.无水舟停39.牛黄承气汤的药物组成是()A.牛黄加大承气汤B.牛黄加小承气汤C.安宫牛黄丸加大承气汤D.安宫牛黄丸加小承气汤E.安宫牛黄丸加生大黄40.增液承气汤的药物组成是()A.增液汤加大承气汤B.增液汤加小承气汤C.增液汤加调味承气汤D.增液汤加大黄、芒硝E.增液汤加大黄41.一、二、三、四、五加减正气散均有下列哪组药物()A.藿香、广皮、厚朴、半夏B.藿香、广皮、半夏、茯苓C.藿香、半夏、厚朴、茯苓D.半夏、广皮、厚朴、茯苓E.藿香、广皮、厚朴、茯苓42.“三焦湿郁,升降失司,脘连腹胀,大便不爽”者,治宜选用()A.一加减正气散B.二加减正气散C.三加减正气散D.四加减正气散E.五加减正气散43.认为导致湿温的原因是“内不能运水谷之湿,外复感时令之湿”的医家是谁()A.叶天士B.薛生白C.雷少逸E.吴又可44.对于湿温的治疗,哪部著作指出“徒清热则湿不退,徒祛湿则热愈炽”。

A.《温病条辨》B.《温热论》C.《湿热病篇》D.《温热经纬》E.《温疫论》45.因“吸受秽湿”,而症见“热蒸头胀,身痛呕逆,小便不通,神识昏迷,舌白,渴不多饮”者,辨证为()A.湿热酿痰,蒙蔽心包B.湿热弥漫三焦C.湿热郁伏膜原D.湿热困阻中焦E.湿热闭阻下焦46.加减复脉汤是指()A.复脉汤加玄参减参、桂、姜、枣B.复脉汤加白芍减参、桂、姜、枣C.复脉汤加玄参减参、桂、姜、草D.复脉汤加白芍减参、桂、姜、草E.复脉汤加玄参、白芍减参、桂、姜、枣47.温病后期,“夜热早凉,热退无汗,热自阴来者”,治宜选用()A.加减复脉汤B.三甲复脉汤C.大定风珠D.青蒿鳖甲汤E.黄连阿胶汤48.温病后期邪热留伏阴分的发热表现是()A.夜热早凉,热退无汗B.日晡潮热,体热肢厥C.身热不扬,汗出不解D.往来寒热,热多寒少E.身热夜甚,天明得汗诸症稍减但胸腹灼热不除49. 三甲复脉汤、青蒿鳖甲汤、大定风珠、黄连阿胶汤四个方证的邪气程度比较顺序是()A.三甲复脉汤>青蒿鳖甲汤>大定风珠>黄连阿胶汤B.黄连阿胶汤>青蒿鳖甲汤>大定风珠>三甲复脉汤C.黄连阿胶汤>青蒿鳖甲汤>三甲复脉汤>大定风珠D.黄连阿胶汤>大定风珠>青蒿鳖甲汤>三甲复脉汤E.青蒿鳖甲汤>黄连阿胶汤>三甲复脉汤>大定风珠(二)B型题A.微渴 B.渴甚 C.不渴D.渴不欲饮 E.但欲漱口不欲咽50.桑菊饮证常见()51.清营汤证常见()52.白虎汤证常见()A.宣白承气汤B.牛黄承气汤C.增液承气汤D.导赤承气汤E.新加黄龙汤53.“阳明温病,下之不通”,若因“应下失下,正虚不能运药”者,宜选用()54.“阳明温病,下之不通”,若因兼“肺气不降”,而见“喘促不宁,痰涎壅滞,右寸实大”者,宜选用()55.“阳明温病,下之不通”,若因兼“火腑不通”,而见“左尺牢坚,小便赤痛,时烦渴甚”者,宜选用()56.“阳明温病,下之不通”,若因兼“邪闭心包”,而见“神昏舌短,内窍不通,饮不解渴”者,宜选用()A. 邪正合治法B. 脏腑合治法C. 二肠同治法D. 两少阴合治法E. 一腑中气血合治法57.牛黄承气汤体现的治法是()58.新加黄龙汤体现的治法是()59.增液承气汤体现的治法是()60.宣白承气汤体现的治法是()61.导赤承气汤体现的治法是()A.一加减正气散B.二加减正气散C.三加减正气散D.四加减正气散E.五加减正气散62.“湿郁三焦,脘闷,便溏,身痛,舌白,脉象模糊”者,治宜选用()63.“秽湿着里,舌黄脘闷,气机不宣,久则酿热”者,治宜选用()A.叶天士B.薛生白C.雷少逸D.吴鞠通E.吴又可64.对于湿温的治疗,提出“徒清热则湿不退,徒祛湿则热愈炽”的是()65.对于湿温的治疗,提出“当三焦分治”的是()A.麻黄汤B.桂枝汤C.三仁汤D.枳实导滞汤E.黄芩滑石汤66. 湿温病症见“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者,以何方主治()67. 湿温病症见“脉缓身痛,舌淡黄而滑,渴不多饮,或竟不渴,汗出热解,继而复热”者,以何方主治()A.承气辈B.复脉汤C.枳实导滞汤D.黄连阿胶汤E.加减复脉汤68. 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邪热羁留阳明日久,若症见“身热面赤,口干舌燥,甚则齿黑唇裂,脉沉实者”,治宜选用()69. 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邪热羁留阳明日久,若症见“脉虚大,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者”,治宜选用()(三)X型题70.吴鞠通认为温病的发病特点有()A.始于上焦B.由口鼻而入C.自上而下发展D.由毛窍而入E.始于足太阳71.吴鞠通认为太阴温病初起的脉象可表现为()A.浮紧B.浮缓C.动数D.两寸独大E.弦细而濡72.吴鞠通列举了哪几种白虎汤的应用禁忌()A.脉浮弦而细者B.脉沉者C.不渴者D.汗不出者E.不大便者73. 吴鞠通认为热厥常见于下列哪些情况下()A.热闭心包B.阳明太实C.阳明热盛D.热久损伤肝肾之阴E.湿热酿痰蒙蔽心包74.湿温初起治疗禁用()A.汗B.清C.下D.透E.润75.三仁汤是由下列哪些药物组成()A.生苡仁、白蔻仁、杏仁B.厚朴、半夏C.滑石、白通草、竹叶D.滑石、木通、竹茹E.白蔻仁、杏仁、桃仁76.湿温初起误用汗法导致“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的机理是什么(X)A.耗伤心阳B.热邪内闭C.虚热内扰D.湿浊随辛温药蒸腾上蒙清窍E.湿热酿痰蒙蔽心包77.宣白承气汤是由哪几味药组成()A.生大黄B.芒硝C.生石膏D.杏仁E.栝楼皮78.吴鞠通五个加减正气散所治病证均有湿浊内郁,阻滞气机,脾胃升降失司的病理变化,病机中兼有湿蕴化热的有()A.一加减正气散B.二加减正气散C.三加减正气散D.四加减正气散E.五加减正气散79. 吴鞠通五个加减正气散所治病证均有湿浊内郁,阻滞气机,脾胃升降失司的病理变化,病机中兼有湿从寒化的有()A.一加减正气散B.二加减正气散C.三加减正气散D.四加减正气散E.五加减正气散80.下列有关治病方法的论述,语出《温病条辨》的有()A.治上焦如羽B.治中焦如衡C.治下焦如权D.治外感如将E.治内伤如相三、改错题81.吴鞠通认为“凡病温者,始于上焦,在手厥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