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册地理农业教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地理农业教案(3篇)

八年级地理农业教案(3篇)

第1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农业的基本特点和发展现状。

(2)掌握不同农业类型及其分布特点。

(3)学会分析农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农业的兴趣,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农业发展的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农业发展的情感。

教学重点:1. 我国农业的基本特点和发展现状。

2. 不同农业类型及其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1. 分析农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 小组讨论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我国农业的基本情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我国农业发展历程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我国农业的发展历程。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我国农业有哪些了解?二、讲授新课1. 我国农业的基本特点和发展现状(1)展示我国农业发展历程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我国农业的基本特点。

(2)介绍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如农业产值、农产品产量等。

2. 不同农业类型及其分布特点(1)展示我国不同农业类型的图片,如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

(2)介绍不同农业类型的分布特点,引导学生分析地理环境对农业的影响。

3. 农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1)展示我国不同地理环境下的农业分布图。

(2)引导学生分析农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如地形、气候、土壤等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三、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个农业类型进行分析。

2. 小组成员讨论该农业类型的分布特点、地理环境对其的影响以及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

3. 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农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农业发展,为我国农业事业贡献力量。

五、课后作业1.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八年级人教版地理“农业”教案

八年级人教版地理“农业”教案

八年级人教版地理“农业”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说出农业的主要部门及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了解我国农业分布特点,掌握主要农作物及畜牧业分布地区。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地图、分析图表资料,提升获取地理信息、归纳总结地理规律的能力;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合作探究与交流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农业发展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关注农业问题,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珍惜粮食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农业各部门分类;我国主要农作物分布规律;四大牧区及农耕区畜牧业分布;影响农业分布的因素。

2.教学难点:从自然、人文多因素综合分析农业分布成因;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原则并能运用其解释区域农业布局。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系统讲解知识要点,如农业概念、分类。

地图法:运用中国农业分布图、气候图等,直观呈现地理事物分布,引导学生读图分析。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针对农业分布影响因素、因地制宜案例分组讨论,激发思维碰撞,促进深入理解。

多媒体演示法:播放农业生产视频、展示农业景观图片,增强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播放一段涵盖种植业(金黄麦浪、硕果累累果园)、畜牧业(成群牛羊)、渔业(繁忙渔场)、林业(茂密森林采伐)场景的农业综合视频,提问学生看到的生产活动属于什么产业,引出“农业”主题,激发学生探索欲。

(二)新课讲授1.农业及其重要性(10分钟)讲解农业概念,指出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等部门,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通过列举衣食住行各方面与农业关联(如棉质衣物原料、餐桌上食物来源),让学生体会农业重要地位。

2.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20分钟)农作物分布:展示中国农作物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水稻、小麦、棉花、油菜等主要农作物集中产区,提问其分布与地形、气候关系。

如水稻多分布在南方水热充足、地势平坦的平原地区;小麦耐旱耐寒,北方大面积种植。

小组讨论后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归纳。

03 第二节 农业【教案】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地理

03  第二节 农业【教案】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地理

农业第1课时农业及其重要性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设计说明这节课的设置着力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过程中要通过生生交互、师生交互,开展教学活动,旨在完成以下教学目标:从生活实际导入新课,了解农业部门及特点;以人口众多的国情为依据,分析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以图为载体,以材料为辅助,分析我国农业分布差异及原因。

学习目标1.运用相关资料,知道农业的主要部门及各部门的特点。

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举例描述我国农业生产活动的分布。

3.通过学习农业及其重要性,树立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的观念。

重点难点重点:我国农业生产活动的分布。

难点:我国东西部、南北方农业分布的差异及其原因。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比较分析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检查学生课前调查情况。

1.我们穿的衣服、吃的食物、住的房子、用的物品都与农业哪些部门息息相关?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农业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我国农业实现了由单一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向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的现代农业转变,农业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农业发展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模块三、过程性评价随堂练习。

四、课堂小结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产业,是全面实现我国现代化的保证。

农业发展地区分布差异显著,畜牧业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种植业、林业和渔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即使在东部种植业区,由于秦岭—淮河一线南北气候的差异,农作物种类和作物熟制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

五、布置作业建议所有学生完成《作业》本课时的【基础通关】和【能力突破】,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同时完成【素养达标】和【考点专练】。

六、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2课时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走科技强农之路设计说明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方式,将本课时知识与生活实例紧密结合,使抽象的知识生活化、简单化,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农业的发展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八年级地理上册农业教案汇总九篇

八年级地理上册农业教案汇总九篇

八年级地理上册农业教案汇总九篇八年级地理上册农业教案 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和民族等基本情况。

2、了解青藏地区的山脉、盆地、河流、湖泊的分布。

3、了解青藏地区的公路和青藏铁路的分布。

4、了解青藏地区的农牧业生产特点及主要农作物和牲畜。

5、了解青藏地区交通条件的变化及青藏铁路的修建。

6、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填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保护珍稀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对立__关系。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由歌曲《青藏高原》引入新课[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法]1、学生朗读学习目标。

2、指导学生结合教材解析学习目标,即知识要点:青藏地区的范围,地形、气候、河流、植被、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特征,人口、民族,农业情况、能源矿产、交通等知识点,要求以记忆为主,理解为辅;技能与能力要求:了解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和步骤。

3、教师进行学法指导:①结合课本第87页图4-21“青藏地区”图,完成第87页活动题1-6,了解本区的基本情况。

②先通读课本相关内容及教材中所配的各种图表,对一些重要的知识划起来;再结合教材完成学习资料中的导学练习。

③要求:思考青藏地区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工农业、交通等各种地理事物的特色是什么,它们之间有无联系?[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13分钟左右)学生按要求进行自学,完成导学练习。

教师巡视,督促个别学生进行自学,指导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学生在预习情况,为下一环节的精讲做好准备。

对一些速度快的学生,特别是对一些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必要的表扬与鼓励,催促一些较慢的学生抓紧时间。

布置一些已完成任务的学生思考:青藏地区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工农业、交通等各种地理事物的特色是什么,它们之间有无联系?[教师精讲](18分钟左右)1、结合板图,让学生指出本区的位置和范围,特别是本区重要的界山。

初中地理教案八上农业

初中地理教案八上农业

教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农业》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农业的含义、重要性以及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掌握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特点及原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表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提高学生从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农业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参与地理学习的积极性,树立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观念。

教学重点:农业的含义、重要性及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

教学难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特点及原因。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地图、图表等资料。

2.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相关农业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我国农业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农业?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如何?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板书:农业是指国民经济中以土地资源为基本生产资料,通过种植、养殖、林业等生产活动获取农产品的产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关系国计民生。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根据课前准备的资料,分析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板书: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利用地图、图表等资料,讲解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特点。

2. 分析我国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如地形、气候、水资源等。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点评。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补充并强调重点。

2. 提醒学生关注农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提倡可持续发展观念。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绘制我国农业分布图,标注主要农业产区。

2. 撰写一篇关于我国农业发展的短文,分析农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地图、图表等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我国农业的现状和特点。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分组讨论,提高了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八年级上册地理农业教案模板7篇

八年级上册地理农业教案模板7篇

八年级上册地理农业教案模板7篇八年级上册地理农业教案模板7篇教师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教案包含很多,当学生的思维结果错误的时候,要容忍学生,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上册地理农业教案精选篇1一、指导思想以《地理课程标准》为指导,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的地理知识,并做到比较熟练的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通过本学期的地理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地理这门课堂的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模式和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

并在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同时,结合日常生活向学生传达地理思想,改进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和技巧,最终实现“会学地理”的目标。

最后,通过本学期的地理教学和综合复习,圆满完成生地会考任务。

二、情况分析(一)教材分析第一章中国的主要产业本学期主要是学习地理对我国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及科技发展的影响。

其中以地理对工农业和交通运输的影响最为重要,特别是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和降水三个方面的影响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也是本章的教学难点。

除地理对工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影响外,本章还需要掌握我国工农业的布局与发展,掌握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和不同地形区的常用交通运输方式。

特别是要理解铁路、公路和水运对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意义。

最后就是了解我国四大高技术产业区的分布及原因。

第二章沿海万里行第三章陆疆万里行第四章黄河万里行第五章长江万里行这四章属于中国地理中的分省地理,主要是介绍中国各省级行政区划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工农业发展状况、交通运输、人文地理等。

根据课标要求和潍坊市《20__年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指导丛书》的规定,重点是掌握北京、辽宁、山东、上海、中国台湾、广东、香港、澳门、新疆、西藏、云南十二个省级行政的地理概况,其它的省级行政区主要是作为选学内容加以了解即可。

八年级地理农业教案

八年级地理农业教案

八年级地理农业教案八年级地理农业教案(8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地理农业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八年级地理农业教案1第五章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第一节北方地区——黑土地和黄土地(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划分及其划分的依据。

2、了解北方地区的省区划分。

3、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对其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有为明显的差异。

教学重点:1、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划分及其划分的依据。

2、了解北方地区种植业的区域差异。

教学难点:1、北方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与综合治理2、红壤的形成和改良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揭示学习目标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由于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的特点不同,全国可以分为四大地理单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之一——北方地区。

二、出示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划分及其划分的依据。

2、了解北方地区的省区划分。

3、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对其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有较为明显的差异。

三、出示自学提纲:1、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划分(1)熟读图5. 1了解中国四大地理分布图。

让学生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划分及其划分的依据。

(2)读图5.1结合中国地形图完成P3的活动题。

2、了解北方地区的省区划分(1)读图5.2及《地图册》北方地区政区图,完成P4活动题。

(2)了解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3)了解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粮食作物、主要的矿产资源及工业城市。

四、学生自学、讨论。

五、检查自学讨论结果(1)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划分及其划分的依据。

(根据我国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差异,把我国划分为四个地理单元,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如课本图5、1所示)(2)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我国的年降水量线相一致?(400毫米降水量线相一致)(3)了解北方地区的省区划分及其位置范围。

初二上册地理农业优秀教案及答案解释

初二上册地理农业优秀教案及答案解释

初二上册地理农业优秀教案及答案解释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农业的基本情况,掌握农业的分类、分布和重要性。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农业的分类、分布和重要性。

2.教学难点: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组农业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图片分别代表了哪些农业类型?2.讲解新课(1)农业的分类根据生产对象的不同,农业可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和林业等。

其中,种植业是农业的核心,主要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等。

(2)农业的分布我国农业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北方以旱作农业为主,南方以水田农业为主。

还有西北的牧区、青藏高原的畜牧业等。

(3)农业的重要性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为人类提供食物、衣物、住房等生活必需品。

同时,农业还为工业提供原料,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

3.实践活动1.我国哪些地区主要种植粮食作物?2.我国哪些地区主要发展畜牧业?3.我国哪些地区主要发展渔业?(2)讨论: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4.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农业的分类、分布和重要性。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同时也意识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熟练掌握农业的分类、分布和重要性。

2.思考: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五、答案解释1.我国哪些地区主要种植粮食作物?答案:北方地区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南方地区主要种植水稻等粮食作物。

2.我国哪些地区主要发展畜牧业?答案:西北地区主要发展畜牧业,如内蒙古、新疆等地区。

3.我国哪些地区主要发展渔业?答案:沿海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发展渔业,如浙江、江苏、广东等地区。

4.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1)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

(2)推广农业科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3)保护生态环境,防止农业污染。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第二节 农业》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第二节 农业》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农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农业》教材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等知识点。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农业知识系统认识的重要环节,旨在培养学生对农业发展的关注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农业有所了解,但对其深层次的原理和现状认识不足。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将已有的知识与新知识进行衔接,从而形成系统化的认识。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掌握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农业发展,提高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2.难点:农业生产区位因素的分析,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实施。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农业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农业生产区位因素,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2.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农业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互动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农业案例材料,如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情况。

2.准备投影仪、课件等教学设备。

3.提前布置学生预习教材,了解农业基础知识。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景观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差异较大?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农业生产区位因素。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PPT,介绍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如粮食生产、经济作物生产等。

同时,分析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市场需求等。

八年级地理农业教案

八年级地理农业教案

八年级地理农业教案第一章:农业的概念与重要性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农业的含义和特点。

让学生了解农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农业的定义和特点: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农业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农业的重要性:通过数据和事例,展示农业在粮食生产、经济发展、就业等方面的作用。

1.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农业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让学生分享对农业的理解。

讲解和案例分析:讲解农业的定义和特点,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农业在不同地区的表现。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农业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例子。

1.4 教学评估小组报告: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报告,分享他们对农业重要性的讨论结果。

个人反思: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农业重要性的个人反思文章。

第二章:农业生产要素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所需的要素。

让学生理解各个要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农业生产要素:讲解土地、水资源、气候、种子、肥料等农业生产要素的作用和重要性。

要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各个要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如土地质量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水资源对灌溉农业的影响等。

2.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农业生产需要哪些要素,让学生分享对农业生产要素的理解。

讲解和案例分析:讲解各个农业生产要素的作用和重要性,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要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各个要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例子。

2.4 教学评估小组报告: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报告,分享他们对农业生产要素对农业生产影响的讨论结果。

个人反思: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农业生产要素的个人反思文章。

第三章:农业生产技术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让学生理解农业生产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讲解农业生产技术的历史发展和现代技术的应用。

农业生产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农业生产技术对提高产量、改善品质、节约资源等方面的作用。

农业-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农业-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农业-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一、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为“中国的自然环境与农业”,主要内容包括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农业与农村地区的变化、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向等。

其中,“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向”是该单元的重点,本教案将围绕这一内容展开。

二、教学目标1.理解中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和现状;2.了解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3.分析中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4.激发学生对中国农业发展的热情,引导学生参与到农业建设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观察农业的重要性,并进一步了解农业的发展历程。

例如:周围的蔬菜是如何生产的,茶叶、水果是如何种植的等。

2. 学习(30分钟)利用教材、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中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和现状,包括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发展情况、中国农村地区的变化等多个方面,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农业发展的经验。

3. 探究(20分钟)分组讨论中国农业发展的趋势,包括农业科技的应用、绿色农业的发展、乡村旅游的推广等方面。

引导学生思考现代化生产方式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4. 总结(20分钟)学生通过展示讨论结果,总结中国农业发展的未来方向,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让学生了解中国农业建设中存在的挑战和机遇。

5. 教学延伸(10分钟)以课堂外场景为例,引导学生了解当地农业的发展,鼓励学生走进农田,了解农业生产的细节,加深对农业的认识和了解。

四、教学方式本次教学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探究中自主探究,并通过集体讨论、展示等方式收集信息,形成个人对中国农业未来发展方向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

五、评估方法1.通过分组展示的方式,评估学生思维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2.通过课后答案、调查问卷的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3.通过教学过程中的观察和互动,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思维深度。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究能力,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农业现状和未来方向,加深对农业的认识,激发学生参与农业建设的热情和动力。

农业-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农业-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农业-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农业及其发展历程;2.了解全球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3.理解不同农业类型的特点及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适应性;4.了解农业对于社会经济的重要性;5.认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农业的发展历程;2.全球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

三、教学难点1.不同农业类型的特点及其适应性。

四、教学方法1.授课法;2.实验法;3.讨论法。

五、教学内容1.农业及其发展历程1.什么是农业;2.农业的发展历程;3.农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地位及意义。

2. 全球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1.玉米:–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中国等地;–地理环境要求:温度较为适宜,耕种的土地要求较为广泛;2.小麦:–欧洲、北美洲、中东、中国等地;–地理环境要求:适宜温度为-3℃至25℃,耕种的土地要求较为广泛;3.水稻:–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印度、日本、朝鲜半岛、菲律宾等地;–地理环境要求:不太适宜寒冷气候,需耕种湿润的土地;4.稻谷:–非洲、欧洲、印度、中国、美洲等地;–地理环境要求:不适宜寒冷气候,耕种的土地要求肥沃。

3. 不同农业类型的特点及其适应性1.农业的分类:–自然农业;–半自然农业;–半人工农业;–人工农业;–现代化农业。

2.不同农业类型的特点及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适应性。

4. 农业对于社会经济的重要性1.农业对于经济的贡献;2.农业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

5.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2.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六、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介绍地理课本中的有关农业的内容,并让学生讨论农业对于生活的重要性。

2. 学习环节1.农业及其发展历程;2.全球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3.不同农业类型的特点及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适应性;4.农业对于社会经济的重要性;5.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3. 实践环节安排有关粮食的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种植不同作物的难度,并探究其原因。

初中地理人教版农业教案

初中地理人教版农业教案

教案: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农业》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理解农业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掌握阅读使用地图及图表资料,学会从图表中获取地理信息的技能。

2. 过程与方法:联系生活中的美食的差异,并用表格比较的方法说明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尝试运用已学过的我国地形、气候等方面的知识,分析理解我国东西部、南北方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培养自信、乐观等积极品质,激活学生主体意识,积极体验成功的积极体验。

树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的观念。

体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地理思想。

教学重点:说明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教学难点:理解我国农业分布地区差异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各地农业生产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农业的丰富多样性。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农业分布在哪些地区吗?这些地区的农业有什么特点?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特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特点,如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的分布情况。

2. 分析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如气候、地形、土壤等因素的影响。

3. 通过实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我国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特点及差异原因。

2. 强调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发展。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结合教材,总结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特点。

2. 分析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并结合实际情况举例说明。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教材阅读、课堂讲解、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了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特点及差异原因。

八年级地理农业_教案(3篇)

八年级地理农业_教案(3篇)

第1篇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人教版地理》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农业的特点,掌握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了解我国主要农业类型及其分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农业问题的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农业、关心农村、关注农业发展的情感。

教学重点:1. 我国农业的特点2. 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3. 我国主要农业类型及其分布教学难点:1. 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2. 我国主要农业类型及其分布的原因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农业有哪些特点?2.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我国农业具有地域性、季节性、周期性等特点。

二、新课讲解1. 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1)土地:展示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图,讲解土地资源的特点及分布情况。

(2)气候:展示我国气候分布图,讲解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生物:介绍我国主要农作物、经济作物、畜产品等。

(4)劳动力:讲解我国农村劳动力现状及特点。

2. 我国主要农业类型及其分布(1)展示我国农业类型分布图,讲解我国主要农业类型及其分布情况。

(2)分析我国主要农业类型分布的原因。

三、课堂练习1. 判断题:我国农业具有地域性、季节性、周期性等特点。

()2. 选择题:下列哪种农作物在我国南方地区产量较高?()3. 简答题:我国主要农业类型有哪些?请简述其分布原因。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新课讲解1. 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1)展示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图,讲解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2)举例说明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 我国主要农业类型及其分布的原因(1)分析我国主要农业类型分布的原因,如气候、地形、土壤等。

八年级地理农业教案

八年级地理农业教案

八年级地理农业教案第一章:农业发展的基础1.1 农业的定义与重要性1.2 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1.3 农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1.4 农业与社会经济的关系第二章:农业发展的历程2.1 传统农业的特点与局限性2.2 农业现代化的概念与目标2.3 我国农业发展的历程与现状2.4 世界农业发展的趋势与启示第三章: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3.1 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2 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3 水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4 土壤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第四章:主要农作物与种植业4.1 粮食作物的种类与特点4.2 经济作物的种类与特点4.3 蔬菜与水果的生产技术4.4 种植业的区域发展与优化第五章:畜牧业与养殖业5.1 畜牧业的种类与特点5.2 养殖业的发展与技术5.3 畜牧业与养殖业的生态环境问题5.4 畜牧业与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第六章:农业产业化的经营与管理6.1 农业产业化的概念与意义6.2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模式与特点6.3 农业产业化链条的构建与优化6.4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风险与管理第七章:农业科技的发展与应用7.1 农业科技概述与发展趋势7.2 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7.3 信息技术在农业管理中的应用7.4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第八章:农业政策与农业发展战略8.1 农业政策的概念与作用8.2 我国农业政策的演变与现状8.3 农业发展战略的选择与实施8.4 农业政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第九章:农业与农村发展的案例分析9.1 农业发展典型模式的案例分析9.2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案例分析9.3 农业区域合作的案例分析9.4 农村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案例分析第十章:农业与环境的关系10.1 农业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原理10.2 农业与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影响10.3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10.4 农业与环境友好型技术的应用第十一章:农产品市场与贸易11.1 农产品市场的构成与运作11.2 农产品市场的需求与供给分析11.3 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与流程11.4 我国农产品贸易的政策与实践第十二章: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12.1 农业资源的概念与分类12.2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12.3 水资源的管理与节约使用12.4 农业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第十三章:农业灾害与防治13.1 农业灾害的类型与影响13.2 农业气象灾害的预防与应对13.3 农业生物灾害的防治策略13.4 农业环境灾害的治理与恢复第十四章:农业旅游与农村可持续发展14.1 农业旅游的内涵与价值14.2 农业旅游的开发与规划14.3 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实践14.4 农业旅游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案例分析第十五章:复习与探讨15.1 复习本册内容的主要知识点15.2 分析农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15.3 探讨农业未来的发展趋势15.4 设计农业发展项目的初步方案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涵盖了八年级地理农业的主要知识点,重点包括农业的定义与重要性、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主要农作物与种植业、畜牧业与养殖业、农业产业化的经营与管理、农业科技的发展与应用、农业政策与农业发展战略、农业与农村发展的案例分析、农产品市场与贸易、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农业灾害与防治、农业旅游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等。

2024年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一节农业教案(新版)湘教版

2024年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一节农业教案(新版)湘教版
在行为习惯方面,大部分学生能够按时完成作业和参与课堂活动,但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拖延和懒惰的情况。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关注程度不同,需要教师的关注和引导。
针对学生的学情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通过引入具体的农业案例和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同时,教师需要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辅导,帮助学生掌握农业知识和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地理学习观念,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以上措施,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农业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农业新课呈现结束后,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农业知识的掌握情况。
学生在进入八年级地理学习之前,已经对地理学科有了初步的了解,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和技能。他们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但兴趣程度因个人而异。在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但也有一部分学生较为被动,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激励。
学生在知识方面,对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一定的掌握,但对于农业领域的专业知识可能较为陌生。他们了解一些常见的农作物和经济作物,但对于种植技术和分布情况知之甚少。此外,学生对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现状了解不足。
4.讲解主要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植技术及分布:运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学挂图,讲解主要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植技术及分布,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

八上地理农业教案(3篇)

八上地理农业教案(3篇)

第1篇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农业的定义、分类和特点,掌握农业生产的部门构成,理解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分析数据、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农业、尊重劳动、珍惜粮食的观念,树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的观念。

教学重点:1. 农业生产的部门构成2. 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3. 农业分布的差异及其原因教学难点:1. 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2. 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图片、视频、地图等教学资料2. 学生提前预习教材,了解农业的基本知识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展示一幅农村景象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农业?2. 介绍农业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二、讲授新课1. 农业生产的部门构成- 植物生产: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等- 动物生产:包括家畜、家禽、水产品等- 产品生产:包括食品、饮料、纺织、造纸等2. 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材料,为城市提供生活必需品3. 农业分布的差异及其原因- 自然条件:地形、气候、土壤等- 社会经济条件:人口、劳动力、技术、政策等三、课堂活动1. 小组讨论:分析我国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2. 观察图片、分析数据,了解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特点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农业生产的部门有哪些?2. 引导学生思考: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如何?二、讲授新课1. 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平原地区适合发展种植业,山区适合发展林业和牧业- 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热量、水分、光照等对农作物的生长有重要影响- 土壤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土壤肥力、质地、酸碱度等对农作物的生长有重要影响2. 农业生产与社会经济条件的关系- 人口:人口密度对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人口多,劳动力充足,有利于农业生产- 劳动力:农业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对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 技术:农业技术的发展对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政策:国家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对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三、课堂活动1. 小组讨论:分析我国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的关系2. 观察地图,了解我国主要农业区的分布特点四、总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2. 布置作业:查阅资料,了解我国某一农业区的特点及其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的关系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地图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了农业的定义、分类、特点、部门构成以及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

初中地理《农业》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农业》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湘教版八上第四章第一节《农业》第2 课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中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类和分布特点。

掌握中国畜牧业的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掌握从气候、地形等方面分析我国农作物地区分布的特点的方法。

1.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农业生产活动有一定的认识,达到“四体通勤,五谷能分”的基本要求。

重点:运用地图说出小麦、水稻的主要分布区说出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和四大牧区难点: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环节一、新课导入教师:黑板板书“署”字,看看大家认识吗?,再加个“条”字,引出一个小故事,说一次吃肯德基,女儿问我“薯条是什么做的?”“马铃薯是蔬菜还是粮食呢?”,让大家回答看看。

从而引出《论语》中“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这句话,希望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达到“四体通勤,五谷能分”的基本要求。

环节二、新授课教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下农业的两个问题,一是农作物的分布,二是畜牧业。

首先我们学习一下农作物,农作物有两类,一是粮食作物,二是经济作物。

大家,先一起来看屏幕上的这几种作物看看你是否认识?【自主学习】一、主要农作物的分布:1. 粮食作物结合P87 活动:地区主食粮食作物北方南方【同桌协作】2. 读图4-7 中国小麦、水稻分布,说出小麦和水稻分布的地区并思考分布差异的原因。

根据播种期不同,小麦有与之分。

【小组合作】3、我国在一些自然条件优越、生产水平较高、便于统筹管理的地区,建立了一大批商品粮基地。

读图填写主要商品粮基地的名称。

我国的商品粮基地有A B、C D、E F、G H 、I 。

3. 我国经济作物:(1) 经济作物有:、、、、等,它们通常具有经济价值高、技术要求高、商品性强等特点。

【小组合作】(2)读课本P88 页阅读及图4-10,完成下列空格作物种类油料作物糖料作物饮料作物纤维作物热带作物南方北方南方北方代表作物长绒棉棉花【合作探究一】难点突破小组合作讨论教材P89 活动题目,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二、畜牧业分布:【同桌协作】1、通过课件图片谈谈你对两种畜牧业的认识。

新版人教地理八年级上册农业教案

新版人教地理八年级上册农业教案

《农业》教案教学设想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了解农业的地区分布与影响因素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前提,本课重点是我国农业分布的地区差异,并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本设计试图通过“设计地图”、“读图分析”、“分组讨论”、“成果展示”等教学环节,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教学目标1.了解农业的概念与分类,能够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的重要性。

2.学会使用地图与图表资料,运用已学过的我国地形、气候等方面的知识,分析理解我国东西部、南、北方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

3.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4.关注家乡农业生产的发展,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知识的初步方法,具有一定读图、识图能力,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地理表象探究规律和成因的能力尚待提高。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分组讨论法,谈话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板书:第二节农业一、农业与其重要性(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请同学们闭目欣赏,说说你听到了什么。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粱十里哟荷塘十里果香禾苗在农民的汗水里抽穗牛羊在牧人的笛声中成长西村纺花那个东岗撒网北疆哟播种南国打场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奋斗为她幸福为她争光2.同学发言,老师总结:小麦、高粱(种植业);果香(林业);荷塘(渔业);牛羊(牧业)。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农业情况。

(二)小组合作,探究原因1.学生活动一:搜集资料,感知农业与我们的联系(1)农业与生活、生产以与国民经济建设有什么密切联系呢?请同学们分组阅读教材、上网查资料、联系实际,举例说明。

(2)学生展示:我们的吃、喝、穿、用都离不开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上册地理农业教案
课题第二节农业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课型讲读课时本期总第节
教学
目标1、知道农业生产的部门构成,理解种植业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部门。

记住农业的概念,理解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

知道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因素。

理解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学会阅读“中国农作物分布”图,并能指图说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特点。

通过分析我国南北方土地资源的差异与自然条件的关系,说明我国粮食作物、油料、糖料等作物的南北差异,提高分析地理问题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以农业为基础的重要性,树立科教兴农的观点,并对学生进行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等思想教育。

教学
重难点重点:用实例说明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难点:理解农业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

教学准备要求学生课前熟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活动预设
时间教师活动
引入新课:
“要想富,先修路”,有了路,就可以发展各种产业,
对于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发展农业就特别重要了。

请同学
们判断以下产业哪些属于农业?种植水稻、伐木、饲养牲畜、捕鱼、采草药、生产桌椅。

我们归纳一下,什么是农业?
讲授新课:
人们的衣食住行各方面的产品大多直接或间接于农业。

观察图片“主要农业部门”,从反映的内容看,农业的
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获得的产品是动、植物本身。

什么是农业?
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称为农业。

[提问]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发展农业非
常重要,你能说一说发展农业的重要性吗?
这么多人需要吃饭、穿衣,粮食、棉花生产很重要;
工业生产也需要大量的原料;
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

[活动1]请你按照下面的提示再补充例证,具体说明农
业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种植业能提供的食物
畜牧业能提供的食物
渔业能提供的食物
林业能提供的食物
穿
用种植业的产品作原料制成的衣物
用畜牧业的产品作原料制成的衣物

用畜牧业产品加工制作的日常生活用品
用林业产品加工制作的日常生活用品
[过渡]我国是一个大国,东部、西部、南方、北方的自然条件差异很大,造成农业的地区分布存在很大差异。

通过查找资料,并结合读图“中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图” 你能归纳出我国各地区自然条件的差异造成农业生产的地域差异吗?
在读这幅图时,可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我国农业差异最明显的地区是哪两个部分?它们的界线在哪里?东西两部分各有哪些农业类型?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在降水稀少的西部地区,种植业分布在哪些地区?为什么会在这些地区发展种植业?在东部地区,各种类型的农业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区?林业集中在我国的哪些地区?哪些
属于天然林?哪些属于人工林?我国哪个地区的淡水渔业
最发达?
西部地区:气候干旱,热、水、土条件的配合上有较大缺陷,绝大部分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农业发展历史较晚,人口稀少,劳动力不足,天然草场广布,大部分地区以畜牧业为主。

那里有我国四大牧区。

因为降水稀少,农区小而分散,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

东部地区:热、水、土条件有较为良好的配合,农业发展历史悠久,人口稠密,是我国绝大部分耕地、农作物、林、渔、副业的集中地区。

其中,东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北方与南方地区:东部秦岭一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以旱地作为基本耕地形态,发展了一套旱地农业生产制度,是我国各种旱粮作物的主产区。

秦岭一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以水田作为基本耕地形态,发展了一套水田农业生产制度,是水稻以及各种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的主产区。

[阅读]读图“我国南北方农业分布图”,认识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差异:
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和棉花等主
要类型。

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的影响,我国农作物的地区分布有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

粮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麦的地区分布呈现“南稻北麦” 的格局。

油料生产形成了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

糖料作物则呈现明显的“南甘北甜”的分布特点。

棉花生产,北方以棉花为主,形成了x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

[活动]在我国西南部的山区中,农作物的种类、耕作制度随海拔高低的不同而不同。

请你在教材图“山地垂直气候景观”中的适当部位填上如下四组内容,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为什么该地会呈现这样的分布规律?
A.双季稻、香蕉,一年三熟;
B.适宜发展林业、牧业;
c.玉米、养麦、燕麦,一年一熟;
D.玉米、小麦,一年两熟。

[结论]山区的农业是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呈带状有规律的分布的。

[小结]我国各地自然条件差异很大,造成农业生产和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有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说出影响农业发展与分布的主要因素;
说出解决我国的农业问题的基本标准。

【教学准备】
自制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我国各个地区都有农业发展上的优势和不足,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不同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

讲授新课: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活动1]
参考教材图“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回答:
粮食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与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以下各地区适合开展哪种类型的农业生产活动?为什
么?
太行山区B、华北平原c、内蒙古草原D、洞庭湖沿岸
完成教材的活动“城市地区农业带的分布”
思考:在气候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如果种果树,应该安
排在什么地方?山区应该进行什么样的农业生产活动?
上面的选择只是从自然条件方面考虑应该发展哪个大
的农业部门,当我们进行具体的生产时,又会考虑到哪些因
素呢?”
回答: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活动2]
因地制宜和不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的事例都比较常
见,你能举出哪些事例呢?并分析其成功之处和失误的地方,如果是反例,还应提出一些建议。

[小结]人类既可以对不利的环境进行改造,使之朝着有
利的方向发展;同时不合理的行为也可能使得有利的环境变得不利。

人类的生产活动一定要符合自然规律,做到“因地制宜”,这样才可能持续地发展下去。

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问题1]我国人民的生活从饥饿贫穷到温饱小康的转变
说明了什么?
回答:我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实现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平
衡、丰年有余的重大转变。

[问题2]我国农业仍面临着哪些严峻的挑战?
回答:人口增加、耕地不断减少、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

[问题3]长江中上游地区退耕还林,在长江中下游的洞
庭湖、鄱阳湖地区退耕还湖都使耕地面积减少,会不会影响粮食生产?
回答:由于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不会影响粮食生产。

[问题4]对图“我国的主要商品粮基地”进行分析,读出我国九个主要的商品粮基地,请思考:这些地区成为主要商品粮基地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华北平原没有成为主要的商品粮基
地?为什么要建立商品粮基地?
回答:
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等
当地人口稠密,粮食消耗量较大。

建立稳定的商品粮基地,提高粮食生产的能力,是关系
到我国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

[活动3]
学生将教材提供的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表格数据转化为统计图,看看哪种统计图最能说明我国在农业方面的成就?
阅读教材活动,描述桑基鱼塘的整个生产过程,并画出一幅流程图。

我国农村利用秸秆、牲畜粪便生产沼气,并将剩下的渣子作肥料的例子,请画出流程图,并将两幅图进行对比,思考:他们存在着哪些一致的地方?有什么好处?
结论:在整个过程中没有任何废物,对环境没有损害。

下面材料是关于我国不同类型地区农业建设方向的叙述。

与同学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要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
中部地区建立高产高效的农产品基地;
西部地区坚决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

“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要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的地理条
件。

说出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
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要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中部地区建立高产高效的农产品基地;西部地区坚决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
两个对策:建立稳定的商品粮基地,提高粮食生产的能力;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