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版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解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目标
1-2-4 概述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了解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
学习要求
1.阅读中国政区图,了解 中国的位置、领土的四至点和国土面 积(陆地面积和海域面积);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位置 ;邻国的名称和位置。 2.阅读世界政区图,日本、蒙古等国家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 国家,优越的区位和广袤的疆域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
• 1-1-1描述世界各大洲、各大洋的分布概况,说明陆地 和海洋对人类生存的意义。
七大洲
大陆主体部分位于赤道以北的有哪些大洲? 大陆主体部分位于赤道以南的有哪些大洲?
赤道横穿的有哪些大洲? 给大洲和大洋排排队,并记住它们的模样。
内容目标 1-1-2 描述世界地形、河流湖泊和气候类型的总体特征及其分布, 列举自然条件对人类生活有重要影响的实例。
• 其三,本课程作为历史与地理的综合课程,不可能采用社会 发展史的叙述框架。
• 其四,所谓“遵循唯物史观”、“坚持唯物史观”,从目标 设置的角度看,并不是针对学生的要求,而是针对课程设计 者和课程实施者的要求。
全新的设计思路
• 生活的时空(区域与变化、专门技能和综合能力) • 社会变迁与文明演进(人类变迁为框架,认识文明的传承) • 发展的选择(20世纪中国与世界的发展道路)
主题二:社会变迁与文明演进。
以人类社会的历程为框架,以中国历史为主线,认识 人类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传承。 专题1,探索几大最早的区域文明,突出中华文明的渊源; 专题2,集中讲述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脉络;专题3,有 侧重地讲述近代历史,既凸显发展模式的多样性,又凸 显整体化发展的趋势;专题4,基于前三个专题的讲述, 提出价值判断的基本要求,既体现综合的意义,又提炼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第五单元 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第一课国土与人民 第二课山川秀美 第三课地域差异显著 探究五 认识宝岛台湾 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第一课北方地区 第二课南方地区 第三课西北地区 第四课青藏地区 探究六如何开展社会调查 ------以调查家乡为例
第七单元 生活的变迁 第一课规则的演变 第二课传媒的行程 第三课生活的故事 探究五 区域的故事 第六单元文明探源 第一课原始先民的家园 第二课早期文明区域 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 探究八过去是怎样被记录下来的
第三单元 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第一课 家住平原 第二课 与山为邻 第三课 傍水而居 第四课 草原人家 第五课 干旱的宝地 综合探究三 如何认识区域——以南非 为例 第四单元 文明中心——城市 第一课 美国政治的心脏:华盛顿 第二课 文化艺术之都:巴黎 第三课 IT新城:班加罗尔 第四课 汽车城:蔚山 第五课 城市规划的典范:巴西利亚 综合探究四 如何认识城市——以莫斯 科为例
课程理念主要关注的内容:
• 一是培育民族精神。帮助学生对过去凝聚共同的记忆,对 现实感受共同的利益,对未来形成共同的认知。
• 二是培养世界眼光。在世界历史的进程和当代国际社会的 视野中,关注全球性问题的由来和意义,理解中国的发展 离不开世界。
• 三是提高综合能力。以人为本,着眼于人与社会、人与自 然的关系,综合时间和空间因素,把握历史和现实问题的 来龙去脉。
• 以如何认识生存的条件、生活的内容为出发点, 以如何选择当前的发展道路、把握未来的发展趋 势为落脚点,这是贯穿整个课程框架的逻辑线索。
• 每个主题都具有整合意义,但把握第四个专题的 内容目标,需要立足于前三个专题的学习,可视 为从前三个专题中归结出来的“双基目标”(基 本技能和基本观点)
更具体的课程目标
需要,形成崇尚科学的态
属感、自豪感。
度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4.学会尊重文明多样性,欣
以及终身学习的愿望。
赏不同民族和区域的人文特
11.执心社会公益活动, 依法行使公民权利和义务
色。 5.享受历史与社会相关问题
,树立民主与法制观念, 增强社会责任感。
探究的乐趣,形成积极进取 的学习态度。
内容目标的整合: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 差异、不同区域的人文特 征、历史变迁及其各种问 题。
2.理解人们政治、经济、文 化生活的丰富内涵,以及 人的发展与自然、社会的 相互关系。
3.知道人类物质文明、精神 文明与制度文明发展的一 般过程和基本趋势。
4.会用多种方法和现代信息 技术收集、保存、处理和 评价社会信息。
有重要影响)。
内容目标 1-1-3 描述世界人口、人种、语言、宗教的概况及其分布,列举人文 要素对区域文化特色有重要影响的事例。
学习要求
1.阅读有关图表,了解世界人口数量、增长和分布特点。 2.阅读有关图表,了解世界三大人种的各自特征及主要聚居地 区。 3.阅读世界主要语言分布图,了解汉语、英语、法语、俄语、 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4.阅读世界宗教分布图,了解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概况 及主要分布地区。 5.举例说明区域文化特色的形成,与该地区自然和人文环境的 密切关系(如以世界上三大宗教建筑物的主要特征为例,说明人 文要素对区域文化特色有 重要影响)。
1-1-5 概述历史上先后出现的主要区域文明及影 响范围,认识其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
1-1-6 知道生活的时间和空间意义,感悟 全球
社 会
区域
变 迁
个体
1-2-1 考察本地(县、乡、村或城市社区)的自 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主要特点,探究两者之间的 关系以及本地在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
5.运用多种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 收集、处理历史材料、地理和社会 信息。
过程与方法:
5.尝试用历史的、辩证的眼 光观察、评价现实问题,提高 辨别重大是非的能力。 6.思考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 与外国文化的创造过程,培养 当代青年应有的创新能力。 7.体会在社会生活中个人与 集体的关系,学会恰当地展示 自己、关爱他人、与人合作。 8.尝试从不同角度、综合多种 知识探究社会问题,提高参与 社会实践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时间
1-4 相关信息的获取、表达和理解
1-1-1 描述世界各大洲、各大洋的分布概况 1-1-2 描述世界地形、河流湖泊和气候类型的总
体特征及其分布
1-1-3 描述世界人口、人种、语言、宗教的概况 及其分布
生活的空间
区域自然特征 区域人文特征
有什么?在哪里?怎么样?
1-1-4 概述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认识人类 历史演进的基本脉络和主要阶段。
• 一是参照历史课程标准和地理课程标准中有关 人文地理的内容,选择和配置本课程的内容目 标。凡是在这两个标准“课程内容”部分出现 过的知识点,本课程都要涉及到,并力求在叙 述的基本规范方面保持一致。
• 二是以时空观念为基础,以历史线索为主导, 建立呈现课程内容的总体框架。
• 三是在这一总体框架中,采取相对集中与反复 呈现相结合的方式,提供地理知识。
总目标: 体验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综合探究的过程和
方法,面对人生和社会发展的各种问题,逐步树立集体主 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初步现成科学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社会实 践能力,使他们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各 种问题,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 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 值观,逐步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 接班人。
学习要求
1. 描述世界上高原、平原、丘陵、山地、盆地五种基本地形各 自的特征。
2.阅读世界地形图,了解世界著名地形区及分布。 3.阅读世界气候图,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名称、分布及特
征。 4. 了解亚马孙河、尼罗河和里海、北美五大湖等世界主要河流
和湖泊的概况。 5.举例说明地形、气候、河湖等自然条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如以因纽特人的雪屋为例,说明气候等自然条件对人类生活
生活的时空:
以时间和空时间间为和框空架间,不帮是助独学立生的从、生绝活对的的区,域、 生活而的是变相化互两关个联视的角、观可察变和的感,受任生何活一的方意的义变,化同时 获得都有包关空含地间着理对、方历的史变探化究。的专门技能和时综间合能力。
1-1 共有的家园,共同的岁月
空间
1-2 生活在不同的区域里 1-3 生活在岁月的变迁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9.关注中华文明的发展
逐步树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
历程,树立为实现中华民
义道路的信念。
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
2.逐步形成资源环境意识和
,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
社会责任感,确立可持续发
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展的理念。
10.关心现代社会发展的
3.逐步增强国家认同感、归
• 四是认同唯物史观。在历史和社会探究中,帮助学生逐步 接触并接受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遵循和坚持唯物史观:
• 其一,对唯物史观的“遵循”与“坚持”,是本课程“融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
• 其二,是否遵循唯物史观,如何坚持唯物史观,是近年有关 历史观及史学方法论讨论的热点,也是目前历史教育界特别 关注的问题。
主题三:发展的选择。
以进入20世纪后中国和世界发展道路的选择为框架, 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历程为主线。专题1,讲 述20世纪前半期的时代特点和中国革命的历程,强调中 国如何选择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最终胜利的道路; 专题2,讲述当代国际社会的时代特点与新中国建设、改 革的历程,强调当代中国怎样选择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道路;专题3,讲述当今世界和中国面临的突出问 题,强调可持续发展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选择;专题4, 讲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如何走向未来,强调高举 旗帜、科学发展的选择。
主题一生活的时空:
• 1-1 共有的家园,共同的岁月 • 1-2 生活在不同区域里 • 1-3 生活在岁月变迁中 • 1-4 相关信息的获取、表达和理解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 致同学们 第一单元 人在社会中生活 第一课 我的家在哪里 第二课 乡村与城市 综合探究一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第二单元 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第一课 大洲和大洋 第二课 自然环境 第三课 世界大家庭 综合探究二 从地球仪上看世界
内容目标 1-2-5 描述中国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总体面貌,了解其基本特征。
学习要求
1.阅读中国地形图,知道中国主要地形类型的名称、分布及特点(主要山 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并能概括中国地形、地 势的基本特点。 2.阅读中国气候类型图,知道中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名称、分布及其特点, 并能根据中国气温、降水量分布图归纳出中国的气候特点。 3.了解长江、黄河的概况,列出它们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开发治理的措施。 4.利用有关图表,了解中国人口的数量、增长和分布特征。 5.利用有关图表,了解中国的民族数量及分布特点。 6.利用有关图表,知道中国交通运输概况。
1.了解中国与世界历史进程的基本 事实,了解中国与世界人文地理的 概况。
2.了解社会生活的丰富内涵以及参 与社会生活的多种方式和途径,理 解个体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3.了解人类面临的生态问题,理解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 的关系,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4.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基本 脉络以及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发展的基本趋 势,理解近现代中国革命、建设、 改革的曲折历程。
• 我们生活的世界(社会是怎么样的) • 我们传承的文明(社会为什么是这样的) • 我们面对的机遇与挑战(社会应该是怎么样的)
时间
时间
空间
空间
主题一:生活的时空。 以时间和空间为框架,帮助学生从生活的区域、
生活的变化两个视角观察和感受生活的意义,同 时获得有关历史、地理探究的专门技能和综合能 力。其中,专题1,认识人类生活的“时空”;专 题2,了解自己生活的“区域”;专题3,体味自 己生活中的“历史”;专题4,学会获取、整理相 关信息的工具和方法。
1.经历观察、体验、感悟的 过程,逐步提高参与社会 生活的能力。
2.尝试多角度探究当前生活 中的挑战与机遇,学会独 立思考、提出疑问、进行 反思,逐步提高自主选择 与决断的能力。
3.采用比较、分析、综合等 方法,探究、解释历史和 现实问题。
4.运用辩证的、发展的观点 认识历史进程,评估人们 做了什么、能做什么、该 做什么。
1-2-4概述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了解中华民 族的生存空间。
1-2-5描述中国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总体面貌,了 解其基本特征。
1-2-8描述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不同的自然环境 条件,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主 要特点。
主题:自然和人文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世界 中国 本地
1-1 共有的家园,共同的岁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