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股东派生诉讼
股东派生诉讼若干问题探讨

股东派生诉讼若干问题探讨股东派生诉讼是指某公司股东以代表公司的身份,向公司所受的损害提起的诉讼。
随着我国公司法的不断完善,股东派生诉讼的相关法律规定也逐渐完善,但股东派生诉讼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一、立案难问题股东派生诉讼起诉人既要符合公司法规定的多数股东权利要求,又要符合民诉法规定的诉讼资格要求,其诉讼身份的确立非常复杂。
其次,立案难还与诉讼费用过高、判决结果难以执行等因素有关。
在这一问题上,建议对股东派生诉讼的诉讼标准进行相关明确,避免立案过程过于复杂和繁琐。
二、审判程序缺陷问题股东派生诉讼审判程序的缺陷主要体现在认定原告代表公司的权益、识别被诉责任人、宣告公司损失、识别诉讼资格等环节。
缺陷主要表现为程序漏洞严重,核定结果不可行等问题。
在这一问题上,建议加强审判程序的制度建设与法律规范的建设,提高审判程序的质量和效率。
三、多重代表产生的问题多个股东共同发起股东派生诉讼时,可能会产生多种代表和多重代表问题。
该问题的核心是股东可以通过多个渠道代表公司进行股东派生诉讼,而缺乏一个明确的代表机构和代表身份认定机制。
在这一问题上,可以建立股东代表机制,完善代表身份认定程序,避免多重代表问题出现。
四、诉讼结果不可行问题当前,许多股东派生诉讼的诉讼结果难以实现,主要原因是法院审查后发现公司不具有足够的财力和经济实力来给予原告恰当的赔偿。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完善公司的内部治理,积极预防和化解公司治理冲突,确保公司财务稳健和证券市场稳定。
总之,股东派生诉讼已经逐渐成为保护股东权益的重要手段。
在有效保护股东合法权益的同时,必须坚持合法性原则,保障公司合法利益,尊重司法程序和判决结果,建立有效的纠纷解决机制,推进司法制度的改革,以确保市场稳定和企业发展。
五、巨额诉讼费用问题股东派生诉讼往往需要付出高昂的诉讼费用,这对于小股东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尤其是在打赢官司之后,即便胜诉了,但耗费了大量的费用,最终对小股东来说得不偿失。
论股东派生诉讼中被告的范围(1)

关键词: 股东派生诉讼被告衡平内容提要: 对于股东派生诉讼被告、尤其是我国公司法中的“他人”的范围,并没有明确而具体的规定。
该制度的衡平法性质、经营监督功能以及诉讼成本和司法的局限性等确定该种诉讼被告范围的基本参数,决定了应按照功能等值的思路确定“他人”的范围,将股东派生诉讼的被告限定在公司经营层无意或无力起诉的人范围之内。
一、引言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引进了股东派生诉讼制度,根据《公司法》第152条第1款,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无疑可以成为该种诉讼的被告,但同条第2款规定“他人侵犯公司合法权益,给公司造成损失的,本条第一款规定的股东可以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如何确定这里的“他人”的范围,却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不仅如此,域外立法关于此问题的立场,也有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式和以日本为代表的限制式之别,而并非定于一尊。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直接决定着股东派生诉讼的适用范围,进而影响该制度的功能发挥。
本文首先分析了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规范性质、功能、诉讼自身的局限性,并以此作为确定其被告范围的基本参数,进而得出了关于股东派生诉讼被告范围、特别是《公司法》规定的上列“他人”范围的具体结论。
二、参数之一: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衡平法性质及其适用上的补充性股东派生诉讼制度渊源于英美法系的衡平法,该制度自产生以来,无论从其产生背景,还是从实际运作情况及功能发挥角度观察,一直表现为救济公司人格独立及由其衍生的资本多数决、公司经营权独立等公司法核心制度不合目的性的对应性安排。
相对于公司法的核心制度安排,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规范性质属于衡平性规范。
衡平法和衡平性规范的目的是救济普通规定的不足。
衡平(equity)一词主要有三种含义:它最普通的含义是正义的代名词,表示“平均”、“公平”;其次是法律技术上的含义,指当法律规定僵化而不能适应社会需要时,对之进行补救的一种特别方法;第三个含义则是专指英国法律中通过大法官的司法活动发展起来,旨在对普通法不足之处进行补救的一整套原则和规范的总和。
论我国的股东派生诉讼制度

Legal Sys t em A nd Soci et y 圈邕圈围避ii二.竺!!型圭!f叁垒!圭塾金论我国的股东派生诉讼制度雷姣姣王陈平摘要2005年我国《公司法》的修订,增加了股东派生诉讼制度。
虽然《公司法》对股东派生诉讼的原被告、派生诉讼的前置条件进行了相应的规定,但是较为笼统。
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派生诉讼原被告前置条件中图分类号:D922.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2-062-01一、股东派生诉讼的含义所谓“股东派生诉讼”指的是,当公司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而公司怠于诉讼时,符合法定要件的股东为了公司的利益以自己的名义对侵害人提起诉讼,追究其法律责任的诉讼制度。
二、股东派生诉讼中的原被告(一)派生诉讼中的原告根据我国《公司法》第152条的规定派生诉讼中的原告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第一,能够提起派生诉讼的只能是“股东”;第二,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提起派生诉讼没有任何的条件限制。
而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提起派生诉讼需满足三方面的条件:其一,持股期限。
即,股东持有股份必须连续180日以上:其二,持股比例。
指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1%以上股份的股东;其三,是对股东数量的要求。
尽管法律这样规定,但是我仍有两点不同意见:其一,对股东持股期限的要求。
我认为应当兼顾“当时股份持有原则”和“持股期限原则”。
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钊‘对那些通过购买股票恶意对公司提起诉讼的人,公司法的规定对于他们来说都不是问题,而一旦引入英美法系的“当时股份持有原则”,即要求提起派生诉讼的原告需在其起诉的不适行为发生当时即为股东。
这就大大减少了恶意诉讼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也避免了公司处于一种随时被“威胁”的境地。
其次,退一步说,即使是善意诉讼,在不适行为发生之时即为股东,则更有利于掌握事态的发展,了解事情的经过,从而掌握更多的证据,为以后的诉讼提供更多的支撑。
其二,对股东数量的要求。
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研究

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研究一、本文概述股东派生诉讼制度,作为一种特殊的诉讼机制,在保护股东权益、防止公司管理层滥用权力、维护公司利益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随着公司法的不断完善和资本市场的日益成熟,股东派生诉讼制度也逐渐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全面深入地研究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探讨其理论基础、立法现状、实践困境及完善路径,以期为完善我国公司法律制度、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首先将对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内涵和外延。
在此基础上,分析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理论基础,包括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理论、股东权益保护理论等。
随后,通过梳理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立法历程和现状,揭示其在立法层面上的特点与不足。
接着,结合典型案例和司法实践,分析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在实践中的运行状况,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和困境。
本文将从立法、司法和监管等多个层面提出完善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建议,以期为我国公司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二、股东派生诉讼制度概述股东派生诉讼,又称为股东代表诉讼、股东代位诉讼,是指当公司的正当权益受到他人侵害,特别是受到有控制权的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的侵害,而公司怠于追究其法律责任时,符合法定条件的股东为了公司的利益,并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追究侵权人法律责任的诉讼制度。
这一制度起源于英美法系,后为大陆法系国家所借鉴,成为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
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理论基础在于公司法人独立人格与股东权益保护的平衡。
公司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人实体,享有独立的法律地位和权利能力,但其运营往往依赖于股东的实际参与和管理层的决策。
当公司的权益受到侵害时,理论上应由公司自身提起诉讼进行维权。
在实践中,由于控股股东或管理层的利益冲突、疏忽大意或其他原因,公司可能怠于行使诉权,导致公司利益受损。
此时,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允许符合条件的股东代表公司提起诉讼,以保护公司的合法权益。
论股东派生诉讼的提起

论股东派生诉讼的提起近年来,随着我国股东权益保护意识的增强,股东派生诉讼作为一种特殊的诉讼方式,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
股东派生诉讼是指股东以公司名义提起诉讼,对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进行追究的一种诉讼形式。
本文将对股东派生诉讼的提起进行探讨。
首先,股东派生诉讼的提起必须满足一定条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股东提起派生诉讼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是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已经发生;二是公司董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未对该行为采取法律行动;三是股东提起诉讼符合公司法规定的程序。
因此,股东在提起派生诉讼时需要详细搜集证据,证明公司利益受到了损害,并确保按照相关法律程序提起诉讼。
其次,股东派生诉讼的提起需注意相关法律风险。
在股东派生诉讼中,提起诉讼的股东需要面对一定的法律风险。
一方面,如果股东提起的诉讼未能证明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可能会被认定为滥用诉讼权益,对其造成不良影响。
另一方面,如果股东提起诉讼时未能履行诉讼程序上的要求,也可能导致诉讼程序无效。
因此,股东在提起派生诉讼前应充分了解相关法律规定,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最后,股东派生诉讼的提起对于公司治理具有积极意义。
股东派生诉讼作为一种特殊的诉讼方式,能够有效保护股东权益,维护公司治理的公平公正。
通过提起派生诉讼,股东可以追究董事或高级管理人员的不当行为,促使公司管理层更加规范、透明地运作,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此外,股东派生诉讼的提起还能够起到警示作用,对于那些企图损害公司利益的违法行为起到一定的震慑效果。
综上所述,股东派生诉讼的提起对于维护股东权益、促进公司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在提起派生诉讼时,股东应当充分了解相关法律规定,搜集充足的证据,并注意避免法律风险的存在。
股东派生诉讼的提起将有助于构建健康的公司治理机制,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论我国的股东派生诉讼制度

论我国的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股东派生诉讼制度以化解公司内部纠纷、保护股东权益为目的,已被多数国家采纳并逐步完善。
然而,在我国的实践中,这一制度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
首先,从法律层面来看,我国有关股东派生诉讼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
目前,我国《公司法》仅规定了股东行使派生诉讼权利的基本条件和程序,而对于具体的实施细则和标准等方面并没有作出规定。
此外,目前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对于派生诉讼案件的审理标准和赔偿标准等方面也存在着诸多争议,需要进行进一步明确和细化。
其次,从实践层面来看,我国的股东派生诉讼制度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目前,我国的市场环境仍然存在着很多不健康因素,如资本市场中存在的操纵、欺诈等行为,这些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实施效果。
此外,我国的司法体制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如裁判权力滥用和不公正判决等,这些问题也给股东派生诉讼的实施和推广带来了挑战。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国需要进一步完善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制定更为明确详细的规定,以确保派生诉讼的实施效果。
二、加强司法实践领域的规范,保障裁判员公正、公平地审理派生诉讼案件,完善判例规范和赔偿标准。
三、加强市场监管,遏制资本市场中的违法犯罪行为,增强投资者保护意识,提高市场的自律能力和规范化程度。
四、加强投资者教育,提高投资者风险意识,增强投资者和股东的维权意识,为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实施提供社会支持。
综上所述,我国的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在发展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完备,希望相关部门能够认真对待这一问题,并作出正确、及时、有效的措施,以保护投资者和股东的合法权益。
五、增加股东派生诉讼的有效性股东派生诉讼由于股东通常对公司发生斗争,这使得许多诉讼都是度量不足的,通常需要一定数量的股东来合并或散会,只要他们符合法律规定条件。
此外,股东派生诉讼应贯彻诉讼制度中的公正、公平、合法、合理的原则,法院和其他有关当局也应鼓励或协助股东发起诉讼,以保护公司及时解决内部问题,避免损害公司和投资人利益的风险。
论我国的股东派生诉讼制度

论我国的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股东派生诉讼(derivativeaction),来源于英美法系的称呼,是对保护公司的利益和间接保护中小股东利益产生重要作用的种诉讼制度,其基本的运作原理是指公司利益遭受损害,公司因各种原因没有向公司利益的侵害人提起诉讼追究赔偿责任时,股东基于其股份所有人的身份和享有股东权的地位,代表公司提起的诉讼。
股东派生诉讼最初衍生于一般民事诉讼,又有许多不同于般民事诉讼的地方,具有代位性和代表性的双重性质,其法律特征主要表现为:1.股东衍生诉讼具备请求权产生的基础就是股东所在公司的权利侵害救济。
原告股东与侵犯公司利益的被告之间不存有轻易利益关系,就是公司利益遭遇侵害,而公司或实际掌控人又福孔行使其诉权时,股东才以求自己的名义公司利益提出诉讼诉讼,原告股东仅拥有形式意义上的诉权,因此,它具备代位性质。
2.公司利益遭受损害往往间接导致多数股东自益权的损失,因而能够代表公司诉讼的股东个体不是唯一的。
法院判决的效力及于全体受害股东,因而,它具备代表人诉讼的性质。
3.股东衍生诉讼的被告存有实质被告和形式被告之分后,这就是由股东代表诉讼的特殊性。
前者就是指实质侵害公司利益的公司董事或其他第三人,并非公司本身,公司就是形式上的被告。
4.股东代表诉讼的积极结果一般应由公司承担,这是由派生诉讼的代位性所决定的,原告股东所拥有并行使的诉权来源于公司本身,因此,其产生的结果由公司承担显然更符合常理。
股东一般只能按照股份比例享有公司利益。
我国在崭新公司法施行之前没股东衍生诉讼制度的明确规定。
年的公司法在股东诉讼权利方面的规定仅限于一些框架性的条款:其62条明晰了董事等高级管理人员违背义务而对公司导致侵害时应付公司分担的索赔责任,但是却未对公司无法或福孔通过诉讼追责董事的责任时由谁来代表公司提出诉讼诉讼予以明晰。
其条的.规定也仅仅只是对于股东轻易诉讼的规定,并未能够牵涉至股东代表诉讼的情况。
但最高人民法院、中国证监会、国家经贸委却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
股东派生诉讼理论与司法实务

股东派生诉讼理论与司法实务日期:目录•股东派生诉讼的基本概念•股东派生诉讼的法律依据•股东派生诉讼的提起条件•股东派生诉讼的程序要件•股东派生诉讼的实践问题•股东派生诉讼的未来展望股东派生诉讼的基本概念•股东派生诉讼,是指当公司的合法权益受到他人侵害,特别是受到有控制权的大股东、母公司或董事的侵害时,公司怠于起诉,使公司以外的小股东的利益受到损害,为维护自身利益而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的制度。
派生诉讼是一种代位诉讼,基于公司的权益受损而产生,但由小股东提起诉讼;派生诉讼的原告通常是公司的少数股东,他们代表公司的权益提起诉讼;派生诉讼的前提是公司本身没有提起诉讼,而由股东代表公司提起诉讼;派生诉讼的被告通常是大股东、母公司或董事等侵害公司权益的人。
01020304由于大股东或公司内部人员的不当行为导致公司权益受损,小股东通过派生诉讼可以维护自身权益。
保护小股东的权益派生诉讼制度的存在可以促使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防止大股东或内部人员滥用权力,保护公司的合法权益。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在派生诉讼中,法院的判决结果直接影响到公司的利益和未来发展,因此法院会更加审慎地审理案件,提高司法公正性。
提高司法公正性股东派生诉讼的法律依据美国联邦民事诉讼规则,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股东可以代表公司提起诉讼,胜诉后,公司获得赔偿,股东获得奖励。
英国衡平法规则,代表诉讼制度,允许股东代表公司提起诉讼。
加拿大联邦商事公司法,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股东可以代表公司提起诉讼,胜诉后,公司获得赔偿,股东获得奖励。
公司法规定,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股东可以代表公司提起诉讼,胜诉后,公司获得赔偿,股东获得奖励。
德国商法规定,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股东可以代表公司提起诉讼,胜诉后,公司获得赔偿,股东获得奖励。
日本中国股东派生诉讼的法律依据赋予股东代表诉讼的权利,允许股东代表公司提起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民事诉讼程序,为股东派生诉讼提供了司法程序依据。
论我国《公司法》中的股东派生诉讼制度

论我国《公司法》中的股东派生诉讼制度本文就股东派生诉讼的概念、条件及特点进行了阐述,着重探讨了我国《公司法》中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不足和完善。
标签:股东派生诉讼条件特点不足和完善一、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概念股东派生诉讼制度是指当公司的董事、股东或其他人的不当行为损害了公司利益,公司拒绝起诉或怠于起诉时,具有法定资格的股东为了公司和自己的利益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的制度。
该项制度赋予了少数股东甚至单一股东对有关侵权人提起诉讼的司法救济权利。
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肇始于1881年,首先在美国确立了历史上有名的衡平规则94(Equity Rules94),允许小股东为公司利益提起派生诉讼。
我国在2005年修订《公司法》时也引进了该制度。
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确立,其意义是重大的:一是维护了公司利益,但本质上最终是维护了全体股东的利益;二是对大股东、董事、监事、经理等高管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提高了小股东的地位,完善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股东诉讼包括直接诉讼和派生诉讼。
直接诉讼又包括个人诉讼和集团诉讼。
股东派生诉讼与直接诉讼最主要区别在于一是侵权人实施的侵权行为的后果是否直接及与股东本身;二是诉讼后果是归属诉讼提起人还是其持有股份的公司。
我国《公司法》第152条规定的是股东派生诉讼,第153条规定的是股东直接诉讼。
即损害股东利益的,股东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二、股东提起派生诉讼的条件公司和股东各具有独立的人格。
当公司的利益受到损失时,公司有权以独立诉讼主体的名义起诉、应诉。
如果赋予公司的股东直接以公司的名义起诉,不仅容易导致少数股东滥用派生诉讼权,而且抹煞了公司和股东各自独立的人格。
因此,允许股东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公司的董事、股东或其他人的不当行为损害了公司的利益,公司依法享有了起诉权,这是股东派生诉讼的前提条件。
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管人员具有第150条规定的情形,即执行公司职务给公司造成损失,以及他人侵犯公司合法权益,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浅议股东派生诉讼法律后果的完善

浅议股东派生诉讼法律后果的完善
股东派生诉讼是指股东以公司名义,向公司及其董事、高级管
理人员提起的诉讼。
股东派生诉讼旨在保护股东的权益和公司的利益,是公司治理的重要手段。
在股权保护方面,股东派生诉讼的运
作机制已经有了一定的成熟,但对于股东派生诉讼的法律后果,还
需要进行一定的完善。
一、诉讼的成本问题:
当前股东派生诉讼的双重成本包括诉讼成本和利益代价。
个人
股东缺乏诉讼经验、专业能力和费用能力是股民派生诉讼难以成功
的原因之一。
针对此问题,可以考虑在法律规定中增加实施基金的
明确规定,以帮助股东承担诉讼费用,提高股东派生诉讼的胜算率。
此外,还可以考虑对胜诉方追赔支出给予支持。
二、诉讼程序的规范化问题:
在股东派生诉讼过程中,一些个别案件会存在程序上的瑕疵问题。
由于股东派生诉讼是以公司名义提起的,其法律程序应当遵循
公司法和审判质量认证标准,更加地注重证据收集、证据保全、被
告人权保障等方面的问题。
建议加快推进诉前调解等现代诉讼程序,加强程序的规范化。
三、民事赔偿和刑事责任方面的衔接问题:
股东派生诉讼起诉的是公司和董事,但股东派生诉讼在公司追
究刑事责任时,股东作为被害人应具备获取赔偿的权利。
因此,法
律应该健全相应的民事赔偿和刑事责任之间的衔接机制,确保股东
在股东派生诉讼中获得合法的赔偿和各类赔偿的相互配合。
总之,对于股东派生诉讼法律后果的完善,应该考虑股东派生诉讼在成本、程序、民事赔偿和刑事责任等方面,合理设置规则和机制,从而更好地保护股东的合法权益和提升公司治理效率。
论我国的股东派生诉讼制度

请 求或通 矢 。 u
置务件 进行 了相应 的规定 , 但是 较为 笼统 。因此 , 有必要 对此 进行 深入 的探 讨 。
关键 词 中图 分类号 : 9 2 9 D 2. 2
一
文 章编号 : 0 90 9 (0 01 ・6 ・ 1 l0 -5 22 1 )20 20
上 述最 后一 点是一 种推 断的情 形 。 尽管 法律裁 判案 件 以“ 事
推 断 的情 形 。 因主要 包括 以下两 个方面 : 1 毕竟事 关重 大, 原 () 如 临 十分严 重 的后果 , 而这种 风险 无人 可 以承 受 。 2 一股 情况 下, () 法律 对例外情 形 的规 定是相 当严格 的, 要符 合( g B  ̄ H 形的全 部法 , J
其 二, 股 东数量 的要求 。在实 践中 , 东提起 派生诉 讼更 律要件 u是不容易达到 的, 对 股 三 因而 , 在此情 形下, 法律则不会被滥 用。 适合 以多于一人 的股 东数提 起 。这样 ,一 方面 具有 更广 的代表 性: 另~ 方面 , 在诉 讼中有 着强大 的支持 力量 , 无论 在物质方 面还
施, 而且 其过 错 行为无法 得到 及时控 制 。 第 二, 董事 、 监事及高 级管理 人员全 部或过 半数均为 J 害人 , J u 公司 已完全 处于这 些人 的控 制之下 。 第三 , 证据 证 明董事 、 事及 高级管 理人 员的不 适行 为一 有 监
东数 量的要 求 。 尽管法 律这样 规定 , 但是我 仍有 两点不 同意 见: 其一, 对股 东持股 期限 的要求 。我 认为应 当兼顾 “ 当时股 份
H提 起诉 讼将 会使 公司利 益受 到难 以弥补 的损害 的” I J 。显然 , 此
关于公司法论文

论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在现代公司中,投资主体多元化,但并非所有的股东都能够参加公司的经营管理,只能由股东选举董事来行使公司的经营管理权。
现代公司的所有与公司经营相分离,股东的合法权益极易因董事们滥用公司内部权利而遭到侵害;关联公司的蓬勃发展,一人身兼数职,利用一职肆无忌惮地侵犯另一职务中的利益,也是困扰我国《公司法》的一个大问题,我国立法对这一问题是立法空白,借鉴外国的立法例,我国应尽快建立股东派生诉讼制度。
一、股东派生诉讼制度概述股东诉讼制度可以分为直接诉讼和间接诉讼,本文所论述的是间接诉讼。
在英美国家公司法中称为股东派生诉讼,在日本法以及我国台湾地区法规中称为代表诉讼,只是称谓的不同,代表诉讼极易与一般民事诉讼中的代表人诉讼混为一谈。
在公司中多数股东都因其权利受到侵害而提起诉讼时,就可以适用代表人诉讼,这是一般意义上的直接诉讼,而非本文所要探讨的间接诉讼,为了不引起歧义,笔者认为应采用英美国家公司法中的派生诉讼的概念。
股东派生诉讼指公司怠于通过诉讼追究侵害公司利益的人的法律责任时,具备法定资格的股东为了维护公司的利益以其自身的名义对侵害人提起诉讼,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活动{1}。
根据这一概念,可以看出派生诉讼具有以下法律特征:1.派生诉讼是由公司的原始诉讼派生而来,具有代位性和代表性。
代位性是指在诉讼中股东的原告资格是本应由公司享有,公司怠于行使将间接地损害股东的利益,股东代为行使,替代公司的位置。
有的国家称其为代位诉讼,但易与代位权诉讼混淆。
代表性是指在发生诉讼时,只有公司的利益受到直接侵害,股东只是作为公司代表人的地位而参加诉讼。
2.派生诉讼的原告是具备法定条件的股东。
并非所有的股东都可以提起诉讼,这是原告资格问题(关于这一问题容后具体阐述)。
3.派生诉讼的被告是侵害人。
参照英美法国家的立法例,不要让其地位受到我国原有的民事诉讼法理论的影响,即不能理解为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也不宜理解为无独立地位的第三人,而是一种崭新的独立诉讼参加人,这在我国合同法司法解释中已有体现。
浅议股东派生诉讼的价值功能

浅议股东派生诉讼的价值功能股东派生诉讼是指股东以公司名义而非以个人名义向公司提出的诉讼。
股东们通过这种方式来维护公司的权益,促进公司的健康发展。
股东派生诉讼在现代经济中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法律制度,其价值和功能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一、股东派生诉讼的价值1、维护公司的权益对于公司而言,是否能够得到合法权益的保护,直接关系到公司的生存和发展。
股东派生诉讼可以将公司的利益和股东的权利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也可以提升公司的治理质量。
2、改善公司治理公司通过不断优化治理结构,强化内部监管,有力防控公司内部信息披露不公、公司决策不透明等问题。
而股东派生诉讼就是一个有效的保障制度,它为股东维权提供了一个法律途径,让外界有机会了解到公司的运营情况,促进公司治理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3、促进市场信任股东派生诉讼的实施可以强调各方应该遵守公平竞争原则,规范商业行为,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在这个过程中,股东和投资者之间的信任就会逐渐建立起来,从而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股东派生诉讼的功能1、纠正公司内部错误决策公司决策不当或者违反法律规定,可能会带来一系列后果,如公司的经济利益遭受损失,股东的权益被损害。
股东派生诉讼实施后,可以追究公司内部管理人员的责任、纠正错误决策的后果,从而为公司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2、促进公司经营合理化通过股东派生诉讼,可以促使公司依法经营,尊重各方利益。
这种机制的实施,有助于引导公司依照法律规定和道德要求办理所有业务和工作。
通过股东派生诉讼可以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促进公司整体水平的整体提高。
3、保护股东利益股东派生诉讼最真正的意义在于保护股东利益。
在公司经营过程中,股东们的利益随时可能被损失。
如果此时公司的股东没有机会通过合法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那么公司的发展也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股东派生诉讼就可以有效地保护公司的股东利益,让公司得到更加健康的发展。
三、股东派生诉讼的应用股东派生诉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法律制度,它对公司治理和维护各方权利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于股东派生诉讼法律

权益受损之日起两年。
派生诉讼的程序
01
02
03
起诉程序
股东需向法院提交起诉状 及相关证据,法院对起诉 状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 予以受理。
举证责任
在派生诉讼中,原告股东 需承担举证责任,证明被 告存在损害公司利益的行 为。
审理程序
法院对派生诉讼进行审理 ,并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 举证、质证和辩论,最后 作出判决。
诉讼成本高
举证困难
股东派生诉讼涉及的金额通常较大,பைடு நூலகம்致 诉讼成本较高,普通股东可能难以承受。
在股东派生诉讼中,原告需要证明公司遭 受了实际损失以及被告的行为与损失之间 的因果关系,这往往比较困难。
诉讼周期长
执行难度大
股东派生诉讼通常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 ,可能会给股东带来较大的时间和精力成 本。
即使胜诉,原告股东可能面临执行难的问 题,难以获得实际的赔偿。
股东派生诉讼法律的解决方案
完善法律法规
政府和立法机构应不断完善股 东派生诉讼相关的法律法规, 降低诉讼门槛,提高诉讼效率
。
加强监管力度
监管机构应加强对公司治理的 监管力度,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减少股东利益受损的情况发 生。
建立赔偿机制
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赔偿机制 ,为胜诉的原告股东提供一定 的经济补偿,降低其诉讼成本 和风险。
推动公司治理结构改革
加强公司治理结构改革,完善董事会、监事会等内部治理 机构设置和运作机制,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从源头上预防 股东利益受损事件的发生。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关于股东派生诉讼法律
汇报人: 2024-01-01
目录
• 股东派生诉讼法律概述 • 股东派生诉讼法律的核心概念 • 股东派生诉讼法律的实践应用 • 股东派生诉讼法律的挑战与解
论股东派生诉讼被告范围的界定

论股东派生诉讼被告范围的界定摘要:在股东派生诉讼被告范围之争的背后。
是对股东派生诉讼制度价值侧重的不同衡量。
本文从制度价值出发。
运用成本分析与比较法分析方法。
提出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主要价值是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其主要规制对象是公司内部控制人,而主张将外部人排除于被告范围外。
同时,本文就商业判断规则、关联交易主体被告主体地位以及公司诉讼地位等与股东派生诉讼被告范围规则适用相关联的重要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股东派生诉讼;被告;诉权;价值;内部控制人一、引言我国现行《公司法》引进了股东派生诉讼制度,但在具体被告范围确定上,除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为明文规定外,还有一款“他人侵犯公司合法权益,给公司造成损失的,本条第一款规定的股东可以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规定。
在如何认识“他人”规定上,立法有自由主义和限制主义两种模式。
我国学界一直以来的主流观点是对被告范围不设限制,采取的是自由主义主张。
蔡立东教授提出应当将被告范围界定为内部控制人,而排除了外部人的观点,引发了学界争论。
本文试在借鉴蔡立东教授观点的基础上,就该问题予以浅析。
二、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价值定位制度的安排必须体现制度本身的价值要求。
我们在讨论股东派生诉讼被告范围的界定前,有必要对股东派生诉讼制度重新检讨,通过对诉讼制度核心—诉权的分析,把握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价值取向。
诉权行使以诉因为前提,股东派生诉讼之诉因属于公司,但因为公司自身怠于提起诉讼,出于保护公司利益的目的,由少数股东代为行使,因其诉权派生于公司之诉权,故称为派生诉权。
在诉讼中,原告获胜所取得的利益,直接归属于公司,间接影响于股东,原告取得的仅为诉讼费用的补偿。
从诉权性质上看,这种诉权应为共益权。
从诉权的内涵上看,股东派生诉讼所保护的实体权利为公司的民事权益,股东之派生诉权仅为当事人向国家审判机关请求开始诉讼程序的权利,换个角度说,也即请求法院对案件行使审判权的权利,是程序意义上之诉权。
关于股东派生诉讼法律

2023-11-09contents •股东派生诉讼概述•股东派生诉讼的提起•股东派生诉讼的审理•股东派生诉讼的后果•股东派生诉讼的案例分析•总结与展望目录01股东派生诉讼概述定义股东派生诉讼是指当公司的合法权益受到他人侵害,特别是受到有控制权的大股东、母公司或董事等内部人的侵害时,公司怠于起诉,由公司股东代表公司提起的诉讼。
特点股东派生诉讼具有显著的双重性,它既是股东权利的救济途径,也是公司治理的有效手段。
定义和特点目的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目的在于防止公司的控制股东、董事等内部人滥用公司资产,保护小股东的合法权益,同时维护公司的正常运营。
意义股东派生诉讼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保护投资者权益、促进市场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股东派生诉讼的目的和意义股东派生诉讼主要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形: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滥用控制权损害公司利益;董事或高级管理人员违反忠实义务或勤勉义务导致公司损失;其他内部人侵犯公司合法权益等。
适用范围对于一些特定类型的案件,如涉及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案件,或涉及公司内部纷争的案件等,一般不适用于股东派生诉讼。
不适用范围股东派生诉讼的适用范围02股东派生诉讼的提起股东因公司的违法行为或其他不当行为受到侵害,有权提起派生诉讼。
权利受到侵害无法内部救济符合公司最佳利益由于各种原因,如管理层不当行为、信息不对称等,股东无法通过公司内部机制寻求救济。
提起诉讼符合公司的最佳利益,有助于保护公司的整体利益。
030201董事会决定不采取行动如果董事会决定不采取行动,股东有权提起派生诉讼。
向法院提起诉讼股东应当向法院提起诉讼,并提交相应的证据和材料。
先向公司董事会提出请求股东在提起派生诉讼前,应先向公司的董事会提出请求,要求采取法律行动维护公司利益。
原告股东应当证明公司存在违法行为或其他不当行为,并且该行为对其造成了损害。
原告股东举证公司可以提出抗辩,如主张原告股东没有提起派生诉讼的资格等。
公司抗辩在某些情况下,例如涉及欺诈、违反证券法等,举证责任倒置,由公司承担举证责任。
论股东派生诉讼是否适用于大股东

论股东派生诉讼是否适用于大股东摘要:在我国《公司法》中对中小股东利益保护有着详细的条文,但是对于弱势大股东的保护却没有进行规定,弱势大股东可以理解为在董事会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大股东,其利益也有被侵害的可能。
在现实生活中,弱势大股东的情况层出不穷,但是当今立法却未对此进行规定。
对于股东派生诉讼这一制度,多数观点认为是为保护中小股东利益而设置。
本文认为股东派生诉讼不仅可以适用于中小股东,也可以保护弱势大股东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股东派生诉讼;弱势大股东;股东直接诉讼;原告范围一、股东派生诉讼概述股东派生诉讼可以定义为“当公司怠于追究公司治理机关成员或者公司外第三人对公司所负赔偿责任时,具备法定资格的股东为了公司的利益依据法定程序,以自己的名义请求侵害公司权益者赔偿公司损失的诉讼活动”①。
简单而确切地说,即“一个或多个股东为救济或者防止对公司的不法侵害而以公司名义提起的诉讼”②。
在英国衡平法的相关案例中对“多数原则”做出修改。
即允许小股东在一些例外的情况下,以自己的名义和原告的身份对行为人提起诉讼。
作为普通法国家的一项天才的发明③,被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其他国家、地区借鉴确立,其目的是保护公司和少数股东免受居于管理层的董事机构和受托人的欺诈④。
与一般的法律制度相比,股东派生诉讼是一项极具特征的制度,是法律规则的异态⑤。
公平是法律本身的救世主思想⑥,“权利的分配强调平等,甚至不惜以效率为代价”。
⑦而股东派生诉讼就是在百年的历史进程中实践公平,功能日显。
在2005年10月27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实施之前,我国立法条文中没有该项制度,地方司法实践对此处于混乱状态。
我国新《公司法》对此问题做出了解决,在第152条中规定了股东派生诉讼。
但“《公司法》的规定依然过于原则化、概括化,无论是概念的解释,还是程序的操作,都具有较大的弹性空间。
”⑧尤其是对于近些年来出现的新的派生诉讼主体没有做出法律上的认可保护。
二、弱势大股东维护中小股东利益在内的公司整体利益已经成为公司法所重点衡量的标准。
如何提起股东派生诉讼规范与裁判

如何提起股东派生诉讼规范与裁判在公司的运营与治理中,股东派生诉讼是一项重要的法律机制,它为股东提供了一种维护公司整体利益的途径。
然而,要成功提起股东派生诉讼并非易事,需要遵循一系列的规范,并理解相关的裁判要点。
一、股东派生诉讼的概念及意义股东派生诉讼,指的是当公司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而公司却怠于起诉时,符合法定条件的股东以自己的名义代表公司提起的诉讼。
其意义在于:首先,它能够对公司管理层的不当行为进行监督和约束,防止其损害公司和股东的利益。
其次,为中小股东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维权手段,平衡了公司内部的权力结构。
再者,有助于维护公司的正常运营和市场秩序。
二、提起股东派生诉讼的主体资格1、持股时间与比例一般来说,股东需要连续持有一定比例的股份达一定时间。
这一要求旨在确保提起诉讼的股东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利益相关性。
2、股东的公正性提起诉讼的股东应当是出于维护公司整体利益的目的,而非为了个人私利或恶意干扰公司正常经营。
三、前置程序大多数情况下,股东在提起派生诉讼之前,需要先向公司董事会或监事会提出书面请求,要求公司对侵害行为采取措施。
只有在董事会或监事会拒绝或者在规定时间内未作出回应的情况下,股东才能自行提起诉讼。
这一前置程序的设置,一方面是为了尊重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股东滥用诉讼权利。
四、诉讼的对象与事由1、诉讼对象通常包括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其他侵害公司利益的第三人。
2、诉讼事由常见的如董事、高管的违反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的行为,包括自我交易、关联交易、侵占公司资产、泄露商业机密等;第三人对公司的侵权行为或合同违约行为导致公司利益受损。
五、证据的收集与准备在提起股东派生诉讼时,证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股东需要收集能够证明公司利益受到侵害以及被告存在过错的相关证据。
这可能包括公司的财务报表、合同文件、会议记录、电子邮件等。
同时,证据的合法性和关联性也需要得到保证,否则可能不被法庭所采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股东派生诉讼【摘要】我国新公司为了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虽然赋予了股东一系列权利,但是作为股东权益救济最后手段的股东派生诉讼权,却由于规定的过于原则、模糊,造成了实践中很难操作,从而无法实现公司法鼓励中小股东通过诉讼保护自身权益的目的。
本文针对股东派生诉讼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国外关于股东诉讼的相关规定,展开谈论、研究,以期能够更好、更切合实际的通过股东诉讼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使公司法不断的得到完善,促进我国公司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股东派生诉讼;控股股东;高级管理人员;诉讼担保制度1 股东派生诉讼的概况1.1 股东派生诉讼的产生、发展股东派生诉讼最初发源于英国,由英国人在18世纪50年代在衡平法院中首确立,然而股东派生诉讼的全面发展和完善却出现在美国。
1855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认识到股东派生诉讼的重要性以后,便将其归于衡平规则中,成为美国最早联邦民事规则的组成部分。
时至今日,美国依旧将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规定于《联邦民事诉讼规则》中加以运用。
此外,美国的部分州际立法中,也有关于股东代表制度的相关立法。
1.2 股东派生诉讼的概念股东派生诉讼,又被称为股东派生诉讼或者股东衍生诉讼,是指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他人侵犯了公司权益应承担赔偿责任,但公司怠于行使诉权时,由符合条件的股东以自己的名义代表公司提起诉讼。
我国《公司法》第152条规定了股东的派生诉讼: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有本法第150条规定的情形的,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连续180日以上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百分之一以上股份的股东,可以书面请求监事会或者不设监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监事有本法第150天规定的情形的,前述股东可以书面请求董事会或者不设董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执行董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监事会、不设监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或者董事会、执行董事会收到前款规定的股东书面请求后拒绝提起诉讼,或者自收到请求之日起30日内未提起诉讼,或者情况紧急、不立即提起诉讼将会使公司利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前款规定的股东有权为了公司的利益以自己的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他人侵犯公司合法权益,给公司造成损失的,本条第一款规定的股东可以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注:《公司法》第150条规定了损害赔偿责任: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从我国公司法中可以看出,其主要从三个方面规定了股东的派生诉讼:1.2.1 股东派生诉讼的权利主体其保护公司的股东和其他适当的人,并对公司股东的条件进行了严格的限定。
一方面关于提起诉讼的原告必须是公司股东,另一方面股东持有股份附有数量或者时间上的限制。
赋予股东派生诉讼的权利是为了更好的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而对原告资格的限制则是为了防止股东派生诉讼的滥用,以至于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合法权益。
参考国外的相关规定,一方面加拿大公司法规定同公司利益相关的人可以作为股东派生诉讼的原告,同时加拿大也是迄今唯一规定债权人作为股东派生诉讼原告的国家。
而股东派生诉讼业已成熟完善的美国,对股东作为股东派生诉讼的原告资格却规定了比较宽泛的标准,一方面规股东只要持有股份,无论数量多少都具有原告资格,另一方面其对股东持有股份时间的规定,则只要求诉讼时,股东持有股份即可。
1.2.2 股东派生诉讼的范围关于股东派生诉讼的范围,我国公司法从被告与内容两个方面进行了规定。
关于被告的范围,公司法仅限于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相对美国法则规定:派生诉讼的被告既可以是公司的大股东、董事、监事、职员,也可以是公司外的第三人;而日本则将被告限制在公司董事,监事,发起人和清算人。
而内容方面则主要体现在公司法第150条规定的损害赔偿责任方面。
虽然公司法第152条的最后一款规定了他人侵犯公司合法权益,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可以适用本条前两款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是“他人”的是否包括控股股东、清算人或则是发起人等,则相对模糊,有待于进一步明确。
此外,源于此条的规定,同时也造成了股东派生诉讼范围中内容的相对不确定。
1.2.3 关于股东派生诉讼的前置程序股东提起派生诉讼,是源于公司怠于或者拒绝行使提起诉讼的权利,因此如果股东没有征求公司是否就相关问题进行起诉,则其即不具有提起诉讼的派生权利。
基于此,各国相继规定股东派生诉讼的前置程序。
据此,我国公司法月确立了股东派生诉讼的前置程序,股东在向法院提起诉讼之前,必须先书面请求监事会或者不设监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或者监事有公司第150条规定情形的则股东可以书面要求董事会或者不设董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执行董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前述被请求人不提起诉讼或者在30日内没有提起诉讼或者有紧急情况的条件下,股东才可以提起诉讼。
2 股东派生诉讼存在的问题新公司颁布实施以来,随着不断的实践与应用,股东派生诉讼逐渐暴露出各种存在的弊端和问题,值得我们反思和改进。
分析、总结发现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2.1 立法目的不明确公司法制度股东派生诉讼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股东的合法权益,但是通过公司法对本条的规定,我们很难发现公司法此目的的相关体现而更多的是对股东起诉条件的限制。
2.2 立法规定模糊通过上述对公司法第152条的分析可知:其关于被告的范围规定不明确。
关于被告的范围,其仅规定了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三类,对于“他人”的范围,其是否包括控股股东、债权人等,均没有作进一步的解释,由此必然引发不必要的争议,甚至会出现不同地方的法院做出不同的关于案件受理范围的裁定,造成实践操作的不平等、不公平,从而引发各种社会矛盾。
2.3 立法规定原则性化我国公司法仅152条规定了股东的派生诉讼,即公司法共计219条,仅一条规定了股东的派生诉讼,其原则性程度可想而知。
从第152条的具体规定来看,其仅规定了,股东诉讼的原告、被告、内容及前置程序。
对于诉讼过程中各种程序性的规定,比如诉讼费用的负责、举证责任问题等,没有任何规定。
这意味着关于股东派生诉讼中的诸多问题,很大程度上都需要依赖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
可是对于股东派生诉讼这一特殊的诉讼而言,仅仅依靠民事诉讼法,是无法达到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减少公司损失这一要求的。
3.6 确立特殊举证责任鉴于我国公司法没有关于股东派生诉讼中,举证责任的规定,那么在股东派生诉讼中,通常情形下就需要依据民事诉讼法中关于举证责任的规定,即“谁主张,谁举证”。
但在公司治理中,中小股东一般处于公司管理边缘,对于公司管理和决策的情况大多并不掌握。
因此,其对于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等所作引发的损害赔偿等责任的具体证据,无法准备的掌握。
在这种情况下,适用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举证原则,无疑加重了股东原告的负担,影响了其诉讼的积极性。
鉴于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案来解决股东原告的举证责任问题。
3.6.1 采用举证责任倒置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应当坚持由了解案件事实、实际掌握和控制关键证据的一方负举证责任。
具体分配时,原告股东应对存在的损害事实、侵害行为负有提供证据的责任;作为被告的公司、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应当提供证据证明损害行为不存在或损害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否则要承担败诉后果。
在美国及世界各国法律都渐渐放弃了传统的“谁主张、谁举证”而改采因果关系推定说,赋予投资者以起诉权,加强对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推定因果关系”尽管扩大了行为人的责任,但并不排斥被告有提出反证的权利。
如果被告确属无辜完全可以提出证据证明原告的损失是由其它独立因素所造成,从而排除“事实上的因果关系”,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3.6.2 在必要情况下,由法官进行调查取证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4条举证责任和证据的审查核实的规定:当事人及其诉讼代表人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
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
故此,由人民法院负责调查收集的证据包括:(1)当事人即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2)人民法院认为需要鉴定、勘验的;(3)当事人提供的证据相互矛盾、无法认定的;(4)人民法院认定应当由自己收集的其他证据。
在股东派生诉讼中,由于股东原告的特色地位,人民法院在很多情况下,应该原告不能收集、无法收集相应的证据时,可是在原告申请的情况想,积极的向被告即公司进行取证、调查,从而更好的了解案情,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同时对于,公司的相关账目及专业问题,人民法院也可以通过专业人士的参与、配合,在当事人双方认可的情况下更好的了解案件的真实情况。
3.7 确立诉讼管辖问题由于股东派生诉讼的原本的原告是股东所在的公司,股东原告只是在公司怠于行使权利或者拒绝行使提起诉讼的权利的情况下,才提起的诉讼。
因此,在公司监事会、监事、董事会、高级管理人员等对公司负有违约或者侵权行为时,股东派生诉讼中的股东原告可以向作为实质原告的公司提起诉讼的法院起诉。
另外,在股东为追究董事责任而提起衍生诉讼时,依据合同纠纷案件或者侵权纠纷案件的地域管辖原则,可由公司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由此,股东派生诉讼的管辖应该是公司住所地或者主要营业地为管辖法院。
4 结束语综上,通过对公司法中股东派生制度各方面的不断完善和改进,并借鉴国外相关制度的规定,我国的股东派生诉讼将在保护公司正常运营,股东合法权益等方面更好的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1]吴永大.论中美股东诉讼代表制度比较与借鉴[J].法商,2009,11.[2]毛圣霞.从股东诉讼角度看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J].经济与法,2011,2.[3]陈燕萍.论我国公司治理中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J].法治研究,2008,7.[4]顾肖荣,胡均.论我国公司治理中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J].政治与法律,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