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失能老人的需求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社会工作失独老人个案服务案例范文

社会工作失独老人个案服务案例范文

社会工作失独老人个案服务案例范文一、案例背景。

张爷爷和张奶奶是一对失独老人,他们唯一的儿子多年前因意外去世。

自从儿子离开后,老两口的生活仿佛失去了色彩,变得十分消沉。

他们很少出门,与邻里的交流也越来越少,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沉浸在对儿子的思念之中。

二、接案。

我作为社区的社会工作者,在一次社区走访中了解到了张爷爷和张奶奶的情况。

初次见面时,能明显感觉到他们对我的到来有些抵触,眼神里充满了警惕。

我轻声细语地介绍了自己的身份和来意,告诉他们我只是想陪他们聊聊天,看看能不能帮上什么忙。

经过一番耐心的沟通,老两口的态度才稍微缓和了一些,就这样,我正式接下了这个个案。

三、预估。

1. 生理方面。

由于长期缺乏运动和户外活动,两位老人的身体状况都不是很好。

张爷爷有高血压,张奶奶则有关节炎,行动不太方便。

他们的饮食也很简单,常常是随便对付一口,营养不均衡。

2. 心理方面。

失独的悲痛对他们的心理打击巨大,他们一直深陷在自责、无助和孤独的情绪中无法自拔。

觉得生活没有了希望,对未来充满了恐惧。

他们对外界有着很强的防备心理,不愿意接受新的事物和人,害怕再次受到伤害。

3. 社会支持方面。

虽然生活在社区里,但他们几乎与邻居没有什么往来,社区的活动也从不参加。

亲戚朋友大多都不在身边,平时很少有走动,缺乏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

四、计划。

1. 短期目标(1 2个月)建立信任关系,让老两口能够接受我定期的探访。

改善他们的饮食状况,为他们提供一些简单的营养食谱,并协助他们购买食材。

2. 中期目标(3 6个月)鼓励老两口适当增加运动量,比如每天在小区里散步15 20分钟。

引导他们参加一些社区组织的小型活动,如老年书法班或者健康讲座,扩大他们的社交圈子。

帮助老两口重新找到生活的乐趣和意义,逐步走出失独的阴影。

建立稳定的社会支持网络,使他们能够在社区里安享晚年。

五、介入过程。

# (一)建立信任关系。

刚开始的几次探访,我主要是倾听他们讲述儿子的事情。

社工站社会工作服务个案案例精神残障患者帮扶

社工站社会工作服务个案案例精神残障患者帮扶

社工站社会工作服务个案案例精神残障患者帮扶一、案例背景:1.个人情况:服务对象,男,今年42岁,患有精神残疾二级,属于低保家庭。

2010年服务对象投资失败,从而引发了精神疾病,与前妻离异后,现又组建了家庭。

服务对象因身体原因,很难像普通人一样正常工作和生活,目前处于无业、无经济来源。

2.家庭情况:服务对象父亲,患有肢体残疾三级,右眼失明,腿部有严重的关节炎。

服务对象母亲,患有精神残疾二级,骨瘦如柴,拄着拐杖还会经常摔倒,其母亲还患有糖尿病,每天需要打胰岛素,早中晚以及半夜需各打一针,有时生理上不受控制会大小便失禁。

服务对象女儿目前在上高中,到今年9月份升读大专,其性格较开朗活泼,与家人之间相处和谐。

服务对象妻子在外地工作,每天早出晚归,工作较辛苦。

3.社会支持:服务对象的正式支持网络是镇民政办以及所在村委会,帮助其申请低保,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确保服务对象家庭能够维持日常生活。

村委会对于服务对象一家的情况较为关注,会定期进行探访。

服务对象的非正式支持网络是其家属、亲戚、邻居,不仅在生活上对其照顾有加,还在精神层面给予了一定的支持。

二、问题及需求分析:(一)经济层面:服务对象因患有精神疾病,从2022年12月至今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没有经济来源,家里的日常开销以及服务对象的医疗费用一直都是靠其父亲在维持。

服务对象希望社工可以协助链接到合适的工作资源和残疾人员相关福利,从而减轻家中的经济负担。

(二)心理层面:服务对象父亲除了要维持家庭生计外,还要长期照顾服务对象及其母亲,对于父亲的付出和辛苦,服务对象心里非常愧疚和无奈,他认为“都是因为我,家庭才变成这样”。

社工根据服务对象的心理状况,为服务对象开展心理疏导,排解不良情绪。

(三)社会支持层面:服务对象母亲患有精神残疾以及严重的糖尿病,25年以来一直都是由服务对象父亲在尽心照料,多年前腿部因多次摔跤不能正常行走,需要拄拐支撑。

服务对象希望能够为母亲链接长护资源,缓解其父亲的照顾压力。

社会工作失独老人个案服务案例范文

社会工作失独老人个案服务案例范文

社会工作失独老人个案服务案例范文一、案例背景。

张爷爷和张奶奶是一对失独老人。

他们唯一的儿子几年前因为意外离世,这一沉重打击让老两口的生活陷入了无尽的黑暗。

他们变得沉默寡言,几乎断绝了与外界的联系,每天就只是守着儿子的遗物发呆。

社区工作人员发现了他们的情况,转介给了我们社工机构,希望能通过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帮助老两口重新找到生活的意义和乐趣。

二、接案与预估。

# (一)接案。

我第一次上门的时候,能明显感觉到屋里那种压抑的气氛。

我敲了好久的门,张爷爷才缓缓地打开,眼神里满是警惕和冷漠。

我表明来意后,他也只是淡淡地让我进了屋。

屋里很昏暗,东西摆放得杂乱无章,我知道这背后是老两口破碎的心。

# (二)预估。

通过和老两口的初步交谈以及对他们家庭环境的观察,我发现他们面临着多方面的问题。

1. 心理层面。

巨大的悲痛使他们陷入深度的抑郁情绪中,无法自拔。

他们一直沉浸在对儿子的思念里,觉得生活失去了希望,有很强的无助感和孤独感。

对未来感到极度迷茫,不知道自己的生活该何去何从,缺乏重新开始生活的动力。

2. 社交层面。

因为儿子的离去,他们主动切断了与亲朋好友的联系,社交圈子几乎完全封闭。

长时间的自我隔离,导致他们不知道如何与外界重新建立联系,缺乏社交技能和自信。

3. 生活层面。

由于情绪低落,他们对生活的基本事务都缺乏打理的兴趣。

家里的卫生状况差,饮食也不规律,身体健康存在潜在风险。

三、服务计划。

# (一)服务目标。

1. 短期目标。

与老两口建立信任关系,让他们感受到被关心和尊重。

改善老两口的家庭环境,确保基本的生活秩序。

引导老两口适当表达内心的悲痛情绪。

2. 中期目标。

帮助老两口恢复一定的社交能力,鼓励他们重新与亲朋好友建立联系。

协助老两口发现自身的兴趣爱好,转移他们对儿子离去的过度关注。

3. 长期目标。

促使老两口重新建立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找到生活的新意义和价值,提高生活质量。

# (二)服务策略。

1. 建立关系策略。

定期上门探访,每次带上一些小礼物,比如新鲜的水果或者自制的点心。

农村失能老人家庭养老困境与社会工作介入策略——以山东省潍坊市为例

农村失能老人家庭养老困境与社会工作介入策略——以山东省潍坊市为例

摘 要:农村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失能化形势严峻,加强农村失能老人养老服务建设尤为迫切。

调查结果表明,轮流奉养下的家庭养老是农村失能老人的主要养老模式,但是农村失能老人家庭养老服务面临诸多挑战:居住环境不稳定、经济供养压力大、照料资源供给有限、精神慰藉被忽视等。

社会工作是农村养老服务网络中重要的专业力量支持,可以从强化政府主导、完善社区照顾、提升家庭养老服务水平等方面完善农村失能老人家庭养老模式。

关键词:失能老人;家庭养老;社会工作;资源链接农村失能老人是社会弱势群体中困难最多、问题最严重的特殊群体之一,提升农村失能老人养老服务质量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

尽管政府及专家对养老的关注逐渐向农村倾斜,但在现实中针对患病、失能等弱势农村老人群体养老服务研究并不多。

如何因地制宜解决农村失能老人养老问题,完善农村养老模式,是老年社会工作者应该努力的方向。

一、研究设计(一)概念界定失能老人是指依照国际通行指标“吃饭、穿衣、上下床、上厕所、室内走动、洗澡”6项进行测算,至少有一项做不到的年满60周岁的人。

在6项中有1~2项无法独立完成的称为轻度失能,有3~4项需要他人帮助的称为中度失能,在各方面完全依赖他人照顾的称为完全失能。

(二)调查方法及样本点的确定运用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

第一步,调查问卷根据山东省潍坊市12个区(市)县人口分布情况确定配额,然后按照配额随机选取村庄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发出500份,收回420份,剔除无效的问卷48份,实际有效的问卷数量372份,收回率84% ,有效率88.6% 。

调查发现,生活完全自理的老人有327人,占比87.9%;轻度失能的老人有22人,占比5.9%;中度失能的老人有11人,占比3.0%;完全失能的老人有12人,占比3.2%,失能老人共55人,失能率为12.1%。

第二步,对55名农村失能老人进行排序,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最终抽取20名失能老人作为主要样本点。

老年社会工作之个案的介入

老年社会工作之个案的介入

老年社会工作之个案的介入一、个案案例老牛年过六旬,不久前老伴去世,留下两套房产和十万元的存款,老牛的两个儿子开始用尽各种手段争夺家产,最终,房产被两个儿子骗走,他也被儿子赶出家门并被送进养老院。

在老牛被赶出家门之前,他的女儿张月梅曾劝过他多为自己的晚年考虑,不要把存款和房产全给两个兄弟,但老牛不听。

后来,老牛生病住院了,需要花费20万元治疗费,两个儿子知道后就要给老牛转院,在转院途中遇到大雨,两个儿子就把老牛放在桥洞下避雨,两人在桥洞外谈话,二儿子暗示大儿子要把老牛扔掉,等两个儿子回到桥洞下却发现老牛不见了……原来,老牛的好朋友紫霞看到了老牛的不幸遭遇很同情他,就把他送到了社会工作机构,请求专业社工帮忙解决老牛的问题。

二、问题分析与诊断老牛无家可归的悲剧是他自己和两个儿子共同造成的,因疼爱孙子老牛把大房子给了大儿子,因二儿子要结婚,老牛把另一套房子给了二儿子,并把存款也分给了他们,没有为自己的未来做打算,面对强势的儿子和儿媳,老牛处于弱势。

在生理上,老牛步入老年,退休在家,没有经济来源;在心理上,老牛刚刚失去了老伴,情感无依,情绪低落,内心孤独;在环境上,老牛的家庭关系泠漠,儿子和儿媳用尽心机抢夺财产,还把老牛往外赶,不给他好脸色。

老牛参与的社区活动也不多,没有找到一个能够无话不说、为他排忧解难的朋友。

通过分析,可以把老牛面临的问题整合为:(1)被儿子抛弃,无家可归(2)房产和存款被儿子抢走,自己身无分文(3)自身患有癌症(4)家庭关系极度不和谐(5)失去老伴,内心孤独(6)社交圈子小,身边没有很多老朋友,生活单一。

这些问题交缠在一起,最终使老牛对生活失去了希望,而这些问题解决的关键是转变儿子和儿媳的观念,让他们不要盯着财产而是要孝敬老人,给老牛一个温馨的家庭生活。

三、服务目标(1)总目标协助老牛重建社会功能,改善其生活与增进其幸福;完善老牛人格,从而增强其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发展、健全家庭功能,增进家庭福利。

社会工作介入失能老人的需求案例分析

社会工作介入失能老人的需求案例分析

社会工作介入失能老人的需求案例分析社会工作介入失能老人的需求案例分析近年来,我国老年人人口数量不断攀升,我国半失能老人和完全失能老人的数量也在不断剧增。

因此,失能老人的照护资源显得极具重要性和迫切性。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提供社会工作介入失能老人的需求案例分析,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概述“失能老人”,即是生活自理能力严重下降或者丧失的老人,是一个需要通过外界长期照顾和具有严重依赖性的群体。

他们由于生理上功能的衰退如年迈、疾病、伤残等原因,在洗澡、吃饭、穿衣、上厕所、控制大小便、室内外活动等日常生活活动必须他人协助或者完全依赖他人的协助才能完成。

近年来,我国老年人人口数量不断攀升,我国半失能老人和完全失能老人的数量也在不断剧增。

因此,失能老人的照护资源显得极具重要性和迫切性。

在失能老人照顾资源上,家庭、社区和居家养老机构等是失能老人提供照护资源的主要场所,也是失能老人照顾者的来源之地。

一般来说,绝大多数失能老人的长期照顾责任是由家庭成员承担。

然而,长期的繁重的悉心照顾,不管是对家庭成员,还是社区人员和养老机构护理人员都不同程度的带来生理、心理和经济上的压力和负担,从而存在导致照顾者的精神状态出现异常,身心健康受损害的隐患。

照顾者的精神状态、身心健康也会直接影响照护质量,甚至可能会引发冲突和矛盾。

因此,需要充分了解失能老人照顾者的需求,有效缓解他们的压力,提升照顾技能和水平,已然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本文以东莞市莞城北隅为例,结合社区居家养老项目进行对失能老人照顾者的研究,通过文献综述和社工实务研究的方法,经过社工的多次社区入户探访形成的探索性建议,力图通过具体社区分析与探讨失能老人照顾者的需求,发现社会工作在失能老人照顾者方面上服务的缺失和介入空间。

根据失能老人照顾者的需求,从个体、家庭、社区和政府四个层面制定社会工作介入的可行性策略。

二、失能老人照顾者的介绍及困境(一)失能老人照顾者介绍1、失能照顾者的概念本论文的探讨对象是照顾失能老人的起居饮食、医疗事项,并且开解老人情绪问题的这一群体。

社会工作介入养老项目案例分析

社会工作介入养老项目案例分析

社会工作介入养老项目案例分析社会工作介入养老项目案例分析院舍老年人每参加一次活动,社工均可在置换册里进行盖章点赞,项目前期对置换小超市里面的物体规定兑换章数数量,老人收集了一定的章数就可到小超市兑换所需物品。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提供社会工作介入养老项目案例分析,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项目背景“爱心银行、动力置换”项目是在盐田区福利中心设立置换小超市活动室,为了充分利用社会爱心人士、企业捐献物品,在院舍老年人中开展的一项通过参与活动次数获得点赞数量,用点赞数量换取小超市小物品的项目。

项目设计点赞置换小册子,给予院舍每一位参加项目的老年人,旨在鼓励其积极参与院舍各项活动,及助人为乐的活动中,旨在增强院舍长者的价值感,让其在活动中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减少老年的无力和消极感。

院舍老年人每参加一次活动,社工均可在置换册里进行盖章点赞,项目前期对置换小超市里面的物体规定兑换章数数量,老人收集了一定的章数就可到小超市兑换所需物品。

二、可行性分析1、项目得到用人单位的支持用人单位为了让院舍老年人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宗旨,专门设立了老助老活动室,让有手艺的老年人在专门的活动室为其他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设立了置换小超市活动室,有专门的柜台房子捐赠的物品,让老年人进行置换。

2、院舍目前活动室的使用情况比较低,需要鼓励老年人参与社区活动自从建立的功能室以来,因为功能室距离老年人生活区有一定的距离,前期很多老人不愿意到活动室参加活动,很多功能区的利用率比较低,为了充分调动老年人的活动积极性,鼓励老年人参与社区活动,因此可以通过这个项目拟稿活动室的利用率,鼓励老年人走出房间,进入院舍环境中。

3、项目的开展具备了场地和人员的条件,可以进行实行院舍有健身房、阅览室、棋类牌类室、网络室等十二个功能室,主要是提供给院舍长者进行社区活动之用。

4、资金支持:项目设计及印刷的置换小册子获得了用人单位的资金支持。

三、项目风险管理与控制1、项目在院舍在院舍中进行,每月对活动场地进行检查,保障长者的活动场地无安全隐患;2、评估长者参与活动的能力,如果暂时不适合参与活动,则对其进行劝说,在身体情况允许的条件下才能参与活动;3、募集和提供给老人兑换的商品则是符合老人需要的物品,减少资源浪费。

独居老人个案介入过程及总结

独居老人个案介入过程及总结

独居老人个案介入过程及总结全文共四篇示例,供您参考第一篇示例:独居老人是社会中一群脆弱的群体,他们往往面临着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情感孤独、身体健康问题等挑战。

为了有效帮助独居老人,社区和相关机构需要进行介入并提供必要的支持。

下面将介绍一份以某独居老人为个案的介入过程及总结。

在介入过程开始之前,首先需要了解独居老人的基本情况。

该老人为一位70岁的退休教师,丧偶多年,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已经多年,平日照顾自理。

但是近期社区居委会接到了一些关于该老人疏于照料自己的投诉,因此决定展开介入措施。

介入过程的第一步是前期调查,社区工作人员与居委会成员前往老人家中拜访,了解老人的生活情况、日常饮食、身体健康等基本情况。

通过与老人交流,发现老人最近情绪低落,饮食不规律,生活上有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

根据前期调查结果,接下来制定了相关介入计划。

为了帮助老人解决饮食问题,社区工作人员与志愿者共同制定了一份膳食计划,帮助老人安排每日的饮食,确保营养均衡。

安排专业医护人员对老人进行健康检查,确保老人的身体状况良好,并将检查结果与老人的子女进行沟通。

在解决生活问题方面,社区协调相关人员进行家庭清洁,帮助老人清理居所,并辅导老人如何日常进行整理和卫生。

社区工作人员也建议老人可以参加社区的日间活动,拓展社交圈,减少孤独感。

在整个介入过程中,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与老人保持密切联系,不定时到访,了解老人的生活状态,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

通过长期的关怀和支持,老人的生活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情绪回升,饮食有所规律,生活更加有序。

对独居老人的介入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社区、居委会、家庭、志愿者等各方面的力量都需要齐心协力,为老人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关怀。

通过本次介入个案的实践,我们可以看到,通过全面的介入措施,独居老人可以得到有效的帮助,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希望社会各界可以更加关注独居老人群体,共同营造关爱的社会氛围。

第二篇示例:一、背景介绍独居老人已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现象,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老人陷入了独居状态。

社会工作介入灾后老年服务分析

社会工作介入灾后老年服务分析

社会⼯作介⼊灾后⽼年服务分析社会⼯作介⼊灾后⽼年服务分析 随着年龄上升,⽼⼈个体将经历⼀系列的变化,包括⾝体健康、⼼理需要、家庭关系、社会⾓⾊等。

那么,下⾯是由yjbys⼩编为⼤家整理的介⼊灾后⽼年服务社会⼯作分析,欢迎⼤家阅读浏览。

⼀、⽼化过程与⽼年社会⼯作 1、⽼化过程 ⽼化过程,是⽣命成长和成熟的过程。

从“⼈在情境中”视⾓来看,这个过程包括⽼⼈个体的改变和⽼⼈环境的改变。

随着年龄上升,⽼⼈个体将经历⼀系列的变化,包括⾝体健康、⼼理需要、家庭关系、社会⾓⾊等。

这个时间段,各种“丧失”将对⽼⼈产⽣极⼤的考验——健康流失、⼦⼥离家、亲朋好友配偶离去、经济衰弱、不在具有⼯作⾓⾊等等。

这些变化可能造成⽼年⼈的孤独感、⽆价值感和⽆⼒感。

在⽼化的过程中,⽼⼈的社会⽀持系统是否良好具有⾮常关键的决定作⽤。

因为,这些⽀援系统不但是⽼⼈的重要资源,也是社⼯为⽼⼈提供综合服务的重要资源。

从社会⽀持系统类型来说,可分为正式社会⽀持系统(正式服务)和⾮正式社会⽀持系统(家庭、朋友、邻⾥等)。

其中,⽼⼈的家庭⽀援系统——配偶、⼦⼥、家⼈和主要护⽼者,是⾄关重要的⽀撑。

因为,有研究表明,⽼⼈与家⼈和朋友间的双向关系,对⽼⼈的⾝⼼健康和⽣活质量有极重要和决定性的影响;极度的与社会隔离和不和谐的⼈际关系有引致⽼⼈死亡率的提⾼。

因此,社会⼯作者需要对⽼⼈社会⽀援系统进⾏充分的评估,包括他们所获得的⽀持种类、⽀持频密程度、对于⽼⼈的影响以及⽼⼈的满意度等。

2、⽼年社会⼯作 ⽼年社会⼯作是指⽼年社会⼯作机构和⽼年社会⼯作者运⽤社会⼯作的理论或⽅法,为⽼年⼈提供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解决⽼年⼈的社会问题,是⽼年⼈能够继续参与社会⽣活,幸福安度晚年的社会⽣活。

⽼年社会⼯作者不但要认识⽼⼈在⽼化过程中的⽣理、⼼理及社交需要各⽅⾯如何相互影响,也要知道⽼⼈是如何适应他们的⽣活环境的。

⽼年社⼯应按照⽼⼈不同健康状况及需要,提供适合的照顾计划和服务建议。

社会工作老年服务技巧案例分析

社会工作老年服务技巧案例分析

社会工作老年服务技巧案例分析社会工作老年服务技巧案例分析老年个案工作就是指社会工作者在专业的价值观指导下,运用专业的知识和技巧为老年人及其家庭提供物质或情感方面帮助和支持,以使当事人减低压力、解决问题和达到良好的福利状态的服务活动。

那么,下面是由yjbys店铺为大家分享社会工作老年服务技巧案例分析,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案例:李奶奶今年已82岁了,老伴去年去世。

李奶奶共生有二子一女,均已成家立业。

大儿子15年前留学美国,一家人现在美国定居;二儿子1969年到江西插队落户,早在1978年就上调县城工厂,娶妻生子,现在夫妻俩都被选拔在县政府当干部;小女儿从戏剧学院毕业当了演员,结婚后住在婆家,经常出外景拍戏。

李奶奶的三个儿女都很少回来看望她,现在老房子里就李奶奶一人“留守”着。

前几年李奶奶身体还算硬朗,这两年每况愈下,特别是老伴撒手人寰后,李奶奶总感觉到“下一个该轮到我了”。

作为社工,我们应该如何介入,如何帮助李奶奶呢?服务方法:第一步,我们应该进行问题分析。

一、个人问题。

(一)年龄方面。

(二)身体方面。

(三)精神方面。

二、家庭问题。

案主与子女间缺乏亲情的交流,在情绪上很容易产生孤单、无聊的感觉和消极的情绪。

并且,老伴的去世给案主带来了一种死亡将轮到自己的心理恐惧。

三、社会问题。

(一)社会政策通常注重于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身体物质保障,并没有满足其心理需求和社会需求。

(二)随着中国的社会文化变迁,大家庭解体,社会结构变成以核心家庭为基础。

老人晚年盼望的理想落空,上述消极原因更加加重。

(三)就目前中国社区的情况而言,一般社区没有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与服务,没能很好地为空巢老人提供多彩的老年生活,这在一定程度造成案主心理上的孤单、寂寞。

第二步:介入与干预一、约定阶段。

(一)案主的基本资料。

(二)评估途径。

(三)初步评估的结果。

(四)约定阶段注意的事项。

1、社工在初期阶段要特别注意与案主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消除案主可能存在的抵触心理。

社工站社会工作服务个案案例空巢老人

社工站社会工作服务个案案例空巢老人

社工站社会工作服务个案案例空巢老人一、背景介绍:服务对象张三阿姨,一位年近80周岁的空巢老人,自上海迁居至本地商品小区已有八年之久,办理了居住证。

尽管居住时间较长,张三阿姨却因商品小区的封闭性和独立性,难以融入当地社区,导致社交圈子狭窄,深感孤独。

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和老伴的健康状况逐渐衰退,心血管疾病、关节炎等老年疾病症状开始显现,引发了他们的焦虑和担忧。

此外,张三阿姨唯一的儿子在上海工作繁忙,无法提供足够的关心和照料,进一步加剧了她的孤独感和无助感。

二、需求分析预估:(一)问题分析:1.社区融入困难,缺乏社交活动:张三阿姨和她的老伴搬迁到甲地本地小区生活成为甲地镇新居民,由于生活在具有封闭且独立的商品小区,虽然已经居住了八年,但仍然难以融入当地社区,这导致了他们的社交圈非常有限,又没有亲朋好友在身边,他们经常感到孤单。

2.家庭陪伴缺失:由于儿子在上海工作繁忙,且未退休,每年能来看望的次数很有限,无法给予足够的关心和照料。

这使得服务对象张三阿姨和老伴在情感上缺乏支持,感到无助。

3.随年龄增长带来的健康忧虑:随着年龄的增长,张三阿姨和她的伴侣开始感受到生活能力的逐渐衰退,对于自身的健康状况也越发关注。

一些典型的老年疾病症状,如心血管疾病、关节炎等,开始显现,引发了他们的焦虑和担忧。

(二)需求分析:1.社交需求:服务对象张三阿姨需要参与社区活动,与周围的邻居建立联系和交流;创造机会与同龄人互动,建立朋辈支持体系,协助张三阿姨建立和扩大社交网络,减少孤独感,增强归属感。

2.心理需求:服务对象张三阿姨需要情感支持和倾听,以减轻的焦虑和孤独感。

同时需要增强自我效能感,提高应对老年生活挑战的信心。

3.健康需求:服务对象张三阿姨需要专业的健康咨询,了解如何预防和管理老年疾病,以及了解和获取适合老年人的健身活动和营养指导。

(三)理论支持:本案例主要以社会支持理论为指导,社会支持理论是心理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探讨了个体如何通过与他人建立和维持积极的社会关系,获得情绪、信息、物质以及实际援助等多方面的支持,从而影响其心理健康、生活满意度、应对压力和适应生活挑战的能力。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案例分析一案主赵某,女,年龄68岁,高中文化,年轻时是单位会计,性格内向。

有一儿一女,儿子在上海某外资企业工作,女儿在本市从事教育工作。

儿子和女儿都很孝敬,时常回家探望父母。

赵某退休后与丈夫每天早晨到社区附近的广场打太极拳,晚上老两口到社区散步,老两口还经常到全国各地旅游,邻居和亲戚都十分羡慕张某老两口,赵某也十分满意这种生活。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一天老两口去散步回来,赵某的丈夫突然胸口不舒服,案主扶丈夫上床休息,没有想到过了一会案主的丈夫就快要不行了,案主急忙拨打了急救电话,120救护车将案主丈夫送到医院以后已晚,赵某亲眼目睹了丈夫的猝死,后来得知丈夫死于心肌梗塞,案主后悔不已,极端自责,性格变得更加沉默寡言,每天将自己关在家中,以泪洗面,吃的少睡得少,身体日益虚弱。

儿子要接赵某去上海居住也被拒绝,案主认为去子女家居住会给子女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不愿意去;女儿和外孙女有时来陪伴和劝说母亲也未能让母亲的情况有所好转。

赵某每天思念和丈夫在一起的点点滴滴,觉得生活没意思,在亲友面前经常流露出随丈夫而去的想法,经常拒绝进食。

赵某的儿子和女儿担心母亲的状况,求助社区服务中心,服务中心在了解赵某的情况后,决定让社工小李负责处理该个案。

问题:1.案主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2.以危机介入的基本原则为依据,如何对案主进行危机干预?3.除了危机介入,社工小李还应从哪些方面介入?答题要点:1.案主的主要问题如下:(1)案主的自杀危机:案主目前有自杀倾向,经常拒绝进食。

(2)案主的身体问题:目前案主进食差,加上每天睡眠不足,身体虚弱,对身体已经造成危害。

(3)案主的自我认知:案主认为丈夫的病逝与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自我封闭,极端自责,对未来生活缺少自信,觉得活着没意思。

(4)案主的家庭沟通问题:家人的沟通和交流状况不佳,案主认为去子女家居住会给子女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5)案主的人际交往问题:性格变得更加沉默寡言,每天将自己关在家中,与平时交往的邻居和队友也缺少交流和交往。

社会工作失独老人个案服务案例范文

社会工作失独老人个案服务案例范文

社会工作失独老人个案服务案例范文一、案例背景。

张大爷(化名),68岁,是一位失独老人。

他唯一的儿子在几年前因意外离世,这对张大爷来说是巨大的打击。

从那以后,张大爷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原本开朗乐观的他变得沉默寡言,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不愿与外界接触。

他的身体状况也每况愈下,患有高血压和轻微的关节炎。

社区工作人员在日常走访中发现了张大爷的情况,于是联系了我们社工机构,希望我们能够为张大爷提供一些帮助。

二、问题预估。

1. 心理创伤与孤独感。

儿子的突然离世让张大爷遭受了严重的心理创伤,他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无法自拔。

每天看着儿子的照片发呆,晚上也常常失眠,脑海里都是儿子的影子。

由于失去了唯一的孩子,张大爷在家庭关系上变得非常孤独。

他没有了子女的陪伴和照顾,感觉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孤零零的一个人。

2. 社交隔离。

张大爷自从儿子去世后,就不再参加社区的活动,也很少和邻居们打交道。

以前经常一起下棋聊天的老伙伴们来家里找他,他也总是闭门不见。

他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了,害怕别人提到孩子的话题,所以选择逃避社交。

3. 健康问题。

长期的心理压力和缺乏运动,导致张大爷的高血压病情有些不稳定。

他也不太注意自己的饮食,因为一个人吃饭没有什么胃口,常常随便对付一口,这对他的身体恢复很不利。

轻微的关节炎在天气变化的时候也会让他疼痛难忍,但他又不愿意去医院定期检查和治疗。

三、服务目标。

1. 短期目标(1 3个月)建立与张大爷的信任关系,让他愿意接受社工的服务。

缓解张大爷的孤独感,鼓励他与外界有一定的接触,比如和邻居简单打个招呼。

改善张大爷的饮食习惯,确保他能规律饮食,摄入足够的营养。

2. 中期目标(3 6个月)帮助张大爷处理部分心理创伤,能够面对儿子去世的事实,减少过度的悲伤情绪。

促进张大爷恢复一定的社交活动,例如参加社区组织的小型老年人健康讲座。

监督张大爷对高血压和关节炎的治疗,提高他的健康管理意识。

3. 长期目标(6 12个月)帮助张大爷重新建立生活的信心和乐趣,让他能够积极乐观地生活。

中级社工老年人社会工作个案分析

中级社工老年人社会工作个案分析

中级社工老年人社会工作个案分析第一篇:中级社工老年人社会工作个案分析中级社工老年人社会工作个案分析(一)老人社会工作者针对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进行工作,解决各种各样老年人提出的问题。

老人社会工作的实施内容涵盖老人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择其要者,可概括为以下八个方面:(1)掌握有关老年期发展、老年医学和老人行为的最新学术成果,熟悉有关老年人权益的法律条文,运用个案工作、群体工作、社区工作、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咨询原理、心理治疗和卫生保健等专业知识和技巧,为老年人提供适当的生活条件和机构照顾。

(2)协调各类老人福利、老人服务机构的工作,尤其是通过影响决策,安排好老年人的生活,使老年人的正当权益得到法律的保障。

(3)改变社会对老年人的偏见,使老年人自尊与独立地生活。

一方面协助老年人发挥余热,鼓励他们从事教育传授、参谋咨询、自我服务、生产经营、社会公益等工作,继续为社会服务;另一方面向子女解释老年人的生活、需要和渴望,帮助子女履行瞻养父母的义务,给予老人更多的生活照顾和细致的关心,在经济上、生活上、情感上为老人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在家庭和婚姻观念比较保守的国家和地区,老年人社会工作者要启发老人的子女理解丧偶的父母再婚的要求和行为。

老年人婚姻介绍所等组织也是纠正社会偏见,让老年人正常地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

中级社工老年人社会工作个案分析(二)4)协助老年人度过角色转换时期,适应退休后的新的社会角色。

协助健康而且有才干的老年人获得更多的生活自决的机会,使他们独立地选择他们所追求的生活,较持久地保持他们对生活和工作的兴趣,参与国家建设,贡献于社会。

引导老人群体,治疗社会不适症,并协助他们发展一支由老人及其家属组成的老人支持者队伍,改变社会、政府对老人的态度,从而影响政府决策,在财政上支持保健社会服务。

(5)调动社会资源,协助解决因丧失工作和长期患病而引起的经济贫困问题。

(6)为老年人提供家庭和机构两种形式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开展咨询和教育服务,开设专供老人活动的场所。

医务社工介入“空巢老人”出院安置个案服务社工案例计划

医务社工介入“空巢老人”出院安置个案服务社工案例计划

医务社工介入“空巢老人”出院安置个案服务社工案例计划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作者 | 温炎美沈小慧单位 | 佛山市南海区启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一、案例背景(一)个案来源本个案由佛山市南海区第七人民医院内科一区医护人员转介。

医护人员转介表示,因病情尚未恢复,强烈要求出院未果,引发情绪问题。

希望医务社工进行服务介入。

(二)基本情况案主今年69岁,女性,为空巢老人。

于2022年5月23日,因患有皮肤感染和感染性发热,在佛山市南海区第七人民医院内科一区住院治疗。

(二)健康状况案主入院时被诊断为皮肤感染、感染性发热,需要卧床治疗。

同时,案主患有闭角型青光眼、老年性白内障,视力模糊,日常行动需要使用拐杖,行动能力弱。

经主治医生评估,案主目前病情尚未恢复。

期间如出院,很可能会导致案主再次入院治疗的情况,建议案主持续住院治疗。

(三)家庭情况案主为空巢老人。

其丧偶,育有1女。

通过在社区处了解到,案主的女儿在大学毕业后,离家出走至今未归。

经与社区沟通其女儿疑似失踪。

案主原生家庭里,有一名高龄的姐姐,两名年龄较大的妹妹。

案主排行第二。

此前多由两位年龄较大的妹妹协助其生活照料等问题。

但由于案主在处理房产事宜期间,导致其与两位妹妹以及负责暂代管理其房产的姨甥女产生误解,令其认为与两位妹妹、姨甥女之间的关系产生隔阂,进而影响了双方间的关系。

(四)养老安置案主为空巢老人。

因其妹妹们年龄较大,且无人能长期照应其日常生活。

其在2022年1月(元旦期间),入住敬老院。

后在2022年4-5月期间,因他人坐了其的床引发矛盾,暂离敬老院,回到社区独自居住。

(五)情绪情况案主在院期治疗间,因认为与两位妹妹之间的关系产生隔阂,亦担忧无法重回敬老院居住,且受疾病困扰。

在面对医院对所有病区实行封闭式管理的环境下,案主缺乏通讯工具(手机),自身亦有所顾虑,从而令其在面对与两位妹妹的关系、回敬老院安置问题上被动不前,亦无法出院。

令案主负担加重,引发其担忧医疗费用问题,使得负面情绪逐步加重。

个案工作介入城市居家失能老年人照顾者压力应对实务研究

个案工作介入城市居家失能老年人照顾者压力应对实务研究

个案工作介入城市居家失能老年人照顾者压力应对实务研究摘要本文重点研究城市居家失能老年人照顾者的照顾负担和压力,并对个案工作介入进行实际操作和研究。

通过文献综述和个案分析,本文发现照顾者负担和压力的来源有多方面,包括生理、心理、经济、社会等因素。

我们还介绍了个案工作的具体操作步骤及其实际操作效果,包括帮助照顾者制定照顾计划、提供社会支持、提高照顾能力等方面。

通过实际操作的案例和数据分析,我们发现个案工作介入能有效减轻照顾者的负担和压力,提高他们的照顾能力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居家失能老年人;照顾者压力;个案工作介入引言老龄化正在成为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在发达国家。

数据显示,全球人口老龄化的速度非常之快,预计在2030 年之前,65 岁以上老人的人口比例将达到全球总人口的20%。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亟需提升老年人的居家护理服务,以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

居家失能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要得到照顾者的支持和帮助。

然而,这些照顾者面临着巨大的照顾负担和压力,这可能会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不良影响。

因此,为城市居家失能老年人的照顾者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种情况下,个案工作介入作为一种有效的干预方法来帮助照顾者有效地应对照顾负担和压力,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本文将探讨城市居家失能老年人照顾者的照顾负担和压力,并介绍个案工作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帮助照顾者减轻负担和压力,提高他们的照顾能力和生活质量。

照顾者的负担和压力来源1.生理和心理原因生理原因是指照顾者需要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的护理,这包括协助他们进行个人卫生清洁、食用饮食、服药等日常生活活动,这些活动需要消耗照顾者的时间和精力。

同时,为老年人提供护理也给照顾者带来了一定的身体负担,如:长时间的站立和走动、抬扶老人、协助老人上下楼等活动可能会导致照顾者的身体疲劳和不适。

心理原因表现在对照顾者的心理情绪负担,包括情感上的压抑、疑虑和悲伤等。

一些照顾者还可能感到无助、孤立、遗弃等应激反应,这些情绪反应对其身心健康可能造成负面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工作介入失能老人的需求案例分析社会工作介入失能老人的需求案例分析
一、概述
“失能老人”,即是生活自理能力严重下降或者丧失的老人,是一个需要通过外界长期照顾和具有严重依赖性的群体。

他们由于生
理上功能的衰退如年迈、疾病、伤残等原因,在洗澡、吃饭、穿衣、上厕所、控制大小便、室内外活动等日常生活活动必须他人协助或
者完全依赖他人的协助才能完成。

近年来,我国老年人人口数量不断攀升,我国半失能老人和完全失能老人的数量也在不断剧增。

因此,失能老人的照护资源显得极
具重要性和迫切性。

在失能老人照顾资源上,家庭、社区和居家养
老机构等是失能老人提供照护资源的主要场所,也是失能老人照顾
者的来源之地。

一般来说,绝大多数失能老人的长期照顾责任是由
家庭成员承担。

然而,长期的繁重的悉心照顾,不管是对家庭成员,还是社区人员和养老机构护理人员都不同程度的带来生理、心理和经济上的压
力和负担,从而存在导致照顾者的精神状态出现异常,身心健康受
损害的隐患。

照顾者的精神状态、身心健康也会直接影响照护质量,甚至可能会引发冲突和矛盾。

因此,需要充分了解失能老人照顾者
的需求,有效缓解他们的压力,提升照顾技能和水平,已然成为社
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本文以东莞市莞城北隅为例,结合社区居家养老项目进行对失能老人照顾者的研究,通过文献综述和社工实务研究的方法,经过社
工的多次社区入户探访形成的探索性建议,力图通过具体社区分析
与探讨失能老人照顾者的需求,发现社会工作在失能老人照顾者方
面上服务的缺失和介入空间。

根据失能老人照顾者的需求,从个体、家庭、社区和政府四个层面制定社会工作介入的可行性策略。

二、失能老人照顾者的介绍及困境
(一)失能老人照顾者介绍
1、失能照顾者的概念
本论文的探讨对象是照顾失能老人的起居饮食、医疗事项,并且开解老人情绪问题的这一群体。

他们往往以亲属关系为主,可能和
老人同住也可能不同住,但彼此维持着密切的联系,是失能老人的
主要照顾者。

照顾失能老人对于他们而言是显得沉重而漫长的工作,在经济、心理和情感各方面给予失能老人支持,直接负责满足老人
的照顾需要。

2、失能照顾者的现状
失能老人照顾者以家庭成员为主,以社区人员与养老机构人员照顾为辅,大体上分为三类:首先是家庭照顾者。

照顾失能老人是家
庭成员的责任,一般有配偶的失能老人,主要由配偶照料。

没有配
偶或配偶没有能力照料的,则由子女承担照料责任,如果子女不在
身边的可能会寻求社区或其他养老机构的庇护。

老年配偶多数体弱
多病,在照顾失能老人的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负荷。

而子女则难以
兼顾照料老人与工作,往往承受着经济与生活的压力。

其次是社区
照顾者。

失能老人社区照顾模式是由社区人员,如社区居委会、社
区社工、社区医护人员等上门提供居家照护服务,其中包括日常生
活照料、医疗保健、家政服务、精神慰藉服务等。

然而,社区照顾
者的人数并不多,主要原因是社会对社区照顾的认识不够,居民对
社区照顾的信任不足,并且服务的资金补贴缺失,导致难以服务开
展缓慢。

还有的是养老机构照顾者。

对于入住养老机构的失能老人,机构的医护人员是照料他们的主军力量。

但是医护人员与失能老人
人数比例失调,服务供给紧张,医护人员工作压力大,工资偏低等
因素造成机构照顾者人员流失严重。

另外,医务人员和护理人员的
文化水平均不高,因此护理能力和技能方面有待改进,工作压力也
随之增加。

此外,调查显示,失能老人照顾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自身健康等方面上都很大区别。

在性别上,失能老人照顾者以女性居
多,调查发现男性一般不情愿从事照护之类的工作。

男性由于性格
相对女性更急躁,因而在照顾中更容易产生抱怨、焦虑、不安的情绪,而女性则更容易产生忧郁情绪。

在年龄方面上,主要的照顾力
量是中老年人,年龄接近在45-60岁照顾者的年龄越大,其身体负
担也越严重。

在文化程度上,照顾者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

当然,这与护理知识的运用也密不可分。

在身体健康方面,照顾者的健康
状况普遍受到影响,他们的健康状况越糟糕,则体力也越差,照顾
老人的水平也就越低。

(二)失能老人照顾者的困境
1、体力压力大,机能下降
由于照顾失能老人的工作繁重,不仅要照料日常生活饮食,还有卫生清洁服务和医疗护理等,对完全失能的老人更是24小时要陪在
身边。

因为工作负荷过重,照顾者常常存在疲劳、睡眠障碍、神经
衰弱、食欲减退等症状。

因而,大多数的照顾者体力不堪重负,出
现腰酸、体重下降、头痛、胸闷等身体问题。

照顾的任务越多,照
顾时间越长,照顾者的身体健康就越差。

2、在心理上,容易产生消极情绪
对于家庭照顾者来说,由于过分担心患者,加上缺乏专业护理知识与技巧,因而产生抑郁、焦虑和内疚等心理感受。

另外也存在这
样的情况,照顾者由于没有协助,整体守着卧床老人不能出门,时
间长了就会产生心理。

对于社区和养老机构照顾者来说,一方面承
受着工作的压力,要面对不同的失能老人,重复干相同的琐碎工作,另一方面社会价值得不到应有的承认,甚至受到质疑,因而容易泄气,产生消极情绪。

3、容易对生命无常和死亡感到恐惧
面对生命的无常和死亡带来的丧失感,照顾者容易产生消极认知。

因为长期的琐碎照顾工作,加上身体状况欠佳,陷于长期疲惫状态,而且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照顾者面对死亡常感到恐慌、愤怒、埋
怨等。

4、经济压力、人际关系压力、舆论压力、护理知识和技能缺乏
等困境
失能老人的日常花销大,包括生活费用、医疗护理费用及其他费用。

这无可避免的给家庭带来经济压力,照顾者难以兼顾照料老人
和工作,因而容易与失能老人产生冲突。

同时在照顾失能老人的过
程中,照顾者面临着家庭关系、社会关系紧张的困扰,并且由于缺
乏足够的社会支持,而面临舆论压力。

另外,护理知识与照顾技能
缺乏、人手不足、医患关系紧张也都是照顾者所处的困境。

三、失能老人照顾者的需求分析
需求具有主观性,是个体自身对于某一需要满足的取向,是个体“感觉需要什么”和“希望获得什么”的一种心理状态。

根据个人
的年龄及生活情境,夏洛特把人类的共同需求分为四种:身体福利、发展情感和技能的机会、同其他人的相互关系以及精神需求。

失能
老人照顾者因为家庭和个人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不同,所处的困
境不同,所以需求也各有不同。

而他们主要的迫切的需求有以下几
方面:
(一)健康需求
大部分失能老人照顾者表示由于自身的健康状况欠佳,在照顾上感到力不从心。

也有照顾者表示,在照顾过程中,由于过度劳累而
健康状况下降。

他们希望,在照顾失能老人的同时,自己的健康也
能得到呵护。

要提升失能老人的照顾水平,首当其冲的就是要保障
照顾者的身体健康。

失能老人照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