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柳人家(节选)》第1课时 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统编教材)】

合集下载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蒲柳人家》第1课时精品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蒲柳人家》第1课时精品教案

《蒲柳人家》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的写作背景,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

2.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人物身上的侠义精神和传统美德。

3.深入把握小说主旨。

【教学重点】1.了解小说的写作背景,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

2.深入把握小说主旨。

【教学难点】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人物身上的侠义精神和传统美德。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我们都不陌生,小说中的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外号,你记得宋江、吴用、李逵这些人物的外号吗?这些外号与人物性格有什么关系?预设:宋江为人仗义疏财,扶危济困,所以被称为及时雨;吴用通晓文韬武略,足智多谋,被称为智多星。

李逵长得黑,且鲁莽好战,打仗直冲向前,好像“撼地摇天黑旋风”。

过渡: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小说中的人物也有外号,他们的外号与人物性格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设计意图:由《水浒传》中众好汉外号导入,引出本课内容。

二、夯实基础过渡:在了解小说内容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下作者刘绍棠。

1.作者简介刘绍案,当代作家。

作品:短篇小说集《青枝绿叶》《山楂村的歌声》等。

中篇小说《运河的桨声》《蒲柳人家》《瓜棚柳巷》等。

长篇小说《春草》《豆棚瓜架雨如丝》等。

其中《蒲柳人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二等奖。

作品风格: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晓畅,描写从容自然,结构简洁完整,乡土色彩浓郁。

设计意图:了解关于刘绍棠及其作品的文学常识。

2.字词正音快速默读课文,圈画出不会读的字或不认识的词,借助工具书明确字音。

ān lūn lào cōng nìdiān hēdǎi zhān鞍抡烙烟囱隐匿掂量一气呵成不知好歹如坐针毡设计意图:进行常规字词教学,扫清学习障碍。

三、问题探究(一)自主探究一1.探究任务快速默读课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画出本文的情节发展过程。

2.探究方法(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圈画主要人物及其相关情节做简要概括。

(2)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各个情节梳理出来。

(3)请学生代表分享成果。

《蒲柳人家(节选)》名师教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蒲柳人家(节选)》名师教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蒲柳人家(节选)》名师教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一. 教材分析《蒲柳人家》(节选)是我国著名作家刘绍棠的一部小说。

本文节选自小说第一章,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运河滩上的一个农村家庭,在旧社会受到欺压,但在新社会的阳光下,勇敢站起来,争取自己权益的故事。

文章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当时农村的生活场景和人们的精神风貌。

教学本文,旨在让学生感受作品的真实性和生动性,体会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的深刻反思。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但本文所描绘的生活场景和人物形象可能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所差距,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作品的魅力。

同时,学生可能对一些历史背景和方言词汇有所不了解,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给予解释。

三.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感受作品的真实性和生动性,体会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的深刻反思。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学鉴赏素养。

4.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感受作品的真实性和生动性,体会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的深刻反思。

3.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作品的真实性。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分享心得,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情节,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作者的写作技巧。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为学生提供音频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作品的韵律美。

2.相关历史背景资料:为学生提供关于20世纪30年代农村生活的资料,便于学生理解课文。

3.字典、词典等工具书:为学生提供查阅词语的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聆听课文,感受作品的韵律美。

第8课《蒲柳人家》(节选)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8课《蒲柳人家》(节选)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1.拓展资源:
-《蒲柳人家》全文阅读:提供《蒲柳人家》的完整文本,让学生深入阅读,了解整个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乡土中国》全文阅读:提供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全文,让学生了解乡土社会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与《蒲柳人家》中的乡村生活进行对比分析。
-《小说阅读》教学资源:提供小说阅读的教学资源,如小说阅读技巧、小说文体分析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蒲柳人家》中的艺术特色。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6.课外阅读:教师推荐与文本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蒲柳人家》(节选)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主要体现在:
1.学生已经学习了九年级上册的《乡土中国》一课,对乡村生活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节课将进一步深入探讨乡村生活的美好,与学生已有知识形成衔接。
2.学生已经学习了九年级上册的《小说阅读》单元,对小说文体有了基本的认识。本节课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蒲柳人家》中的情节、人物和环境,提高学生的小说阅读能力。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九年级语文下《蒲柳人家(节选)》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蒲柳人家(节选)》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蒲柳人家(节选)》教案教学目标:1.把握具有英雄气概的人物形象,品味富有乡土气息的语言。

2.理解品析具有英雄传奇色彩的人物形象。

3.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1.把握人物形象,品味乡土气息的语言。

2.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中国农村的变革和进步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农民作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群体,他们的生活、思想和命运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文学作品中有许多生动的人物形象反映了这一历史进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蒲柳人家》就是其中之一。

二、整体感知1.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

2.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词,特别是一些多音字和形近字。

3.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大意。

4.探究文章中的人物形象,特别是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

5.探究文章的主题思想,理解其深刻的社会意义。

6.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对文章中某些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三、深入研读1.重点研读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和精彩语句,深入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

2.分析文章中的叙述手法和描写手法,理解其作用和效果。

3.探究文章的主题思想,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和时代意义。

4.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阅读经验,与同学交流自己对文章中某些内容的感悟和理解。

四、拓展延伸1.通过相关资料或网络资源,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其他方面,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认识。

2.尝试写作一篇反映农村生活的小说或散文,提高自己的文学创作能力。

3.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体验,思考如何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中国农村的现状和历史,以及农民的生活和命运。

九年级统编版《蒲柳人家(节选)》教学设计

九年级统编版《蒲柳人家(节选)》教学设计

九年级统编版《蒲柳人家(节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积累文中重点字词,了解刘绍棠及其作品风格。

学习运用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等多种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

2.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诵读文本,体会小说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语言特色。

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把握小说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小说中人物的美好品德和淳朴的人情美,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一丈青大娘、何大学问等主要人物形象,体会其性格特点。

理解小说中精彩的语言描写对塑造人物的作用。

2.教学难点体会作品所蕴含的乡土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理解小说中民俗文化与人物形象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比较分析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展现乡村生活风貌的视频,视频中有乡村的田野、河流、传统的房屋以及村民们质朴的生活场景。

播放完毕后,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在这样充满乡土气息的环境中,往往会孕育出极具个性的人物。

今天我们要走进《蒲柳人家(节选)》,去认识那里的一群可爱的人。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介绍作者刘绍棠,讲述他与乡土文学的深厚渊源,包括他的成长经历对其创作风格的影响,强调他对京东运河一带风土人情的熟悉和热爱,以及他在乡土文学领域的重要地位。

2.简要介绍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让学生了解作品所反映的是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农村的生活画卷,为理解人物和主题奠定基础。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点出生字词,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读音和词义问题。

教师可对一些重点字词,如“擀”“剜”“隐匿”等进行检查和讲解。

2.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确课文以何满子为线索,串联起了一丈青大娘、何大学问等人物的故事,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多姿多彩。

(四)研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1.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一丈青大娘的语句,从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进行分析。

外貌描写:“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嗓门也亮堂,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敢说找不出能够招架几个回合的敌手。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蒲柳人家(节选)》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蒲柳人家(节选)》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蒲柳人家(节选)》一、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蒲柳人家》这部作品及其作者刘绍堂,理解作品所反映的民俗风情和独特的地域文化。

2.指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对故乡、对亲人的深厚感情,学习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技巧。

3.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的情感,学习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技巧。

2.教学难点:理解作品中的民俗风情和地域文化的内涵,体会作者独特的创作风格。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播放《蒲柳人家》的背景音乐,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背景介绍(10分钟)介绍作者刘绍堂及其代表作品《蒲柳人家》,简要讲解作品所处的地域文化和民俗背景,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

3.课文讲解与人物分析(25分钟)选取《蒲柳人家》的节选部分进行讲解,通过分析小说中的描写手法、人物性格等方面,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a.小说中的人物具有哪些特点?b.作者通过哪些手法来塑造这些人物?c.人物描写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4.小组讨论与练习设计(15分钟)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练习,如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等。

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合作探究,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针对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的情况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布置与课堂练习相应的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和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提高课堂互动性和学生的参与度。

3.通过问题引导和练习设计,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课文内容。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通过小组讨论完成填空题、选择题和问答题等练习,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蒲柳人家》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

《蒲柳人家》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

《蒲柳人家》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蒲柳人家》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下册)1前言《蒲柳人家》是著名作家茅盾的代表作之一,它描写了旧式中国社会下普通人民艰苦卓绝的奋斗和生活状态。

作为九年级下册的教材,本文将针对该课文的内容进行优质课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晚清时期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变迁、了解茅盾作品的特点和价值,增强阅读理解和文化素养。

第一部分引入如果把中国近代文学比作一座高山,那茅盾一定是山顶上的景色。

他代表的文学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而他本人则是中国新文学的创始人之一。

茅盾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其作品几乎涉及所有文学体裁,尤其在小说创作上成就最为显著。

他写作的历程成为了整个中国近现代文学史的一个缩影。

他的代表作之一《蒲柳人家》被广大读者所青睐,并深受教育工作者的喜爱,作为中学语文课所必读的经典之一,在国内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第二部分课堂教学内容2.1 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晚清初期社会生活的特点与变迁。

(2)理解茅盾创作的背景、文化内涵和文学价值。

(3)感受《蒲柳人家》作品的艺术魅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和文化素养。

2.2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茅盾作品的文化内涵和文学价值。

(2)如何对学生进行阅读引导,提升阅读能力与思辨能力。

(3)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在学生中营造积极、严谨、探究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2.3 教学内容和过程(一)语文课第一课时1. 教学进入:利用图片或者短片介绍晚清社会变革的名人、事件、背景等,并联想提问,引起学生思考。

让学生有矛盾与思考,留下困惑和追寻的征兆。

2. 正文教学:2.1 理解课文讲解课文内容,着重介绍作品的背景、主要情节、人物形象描写,以及引导学生理解茅盾创作背景、文化内涵、文学价值等方面的问题。

2.2 阅读剖析针对课文进行逐段注解,让学生理解词语、短语、句子中的文化内涵、语境和语言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蒲柳人家(节选)》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蒲柳人家(节选)》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8 《蒲柳人家(节选)》【教学目标】1. 积累“隐匿、荣膺、一气呵成、妙手回春、如坐针毡、芒刺在背”等词语。

2. 学习运用精彩的肖像、动作、语言描写塑造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欣赏文中刻画的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

难点:理解小说所具有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揣摩语言运用的高妙。

【教学过程】一、导入介绍自己村里富有特点的老年人形象,导入新课。

二、预习检查1. 交流有关作者与作品的知识。

2. 交流巩固生字词。

3. 交流对课文内容初探结果。

三、了解人物及情节1. 本文是什么文体?文章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小说(中篇小说节选),原文共12节,课文节选的是第1.2节。

1936年。

2. 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还涉及到哪几个人物?何满子;何满子的奶奶,一丈青大娘;何满子的爷爷何,大学问。

东隔壁的望日莲姑姑;纤夫和船老板;摆渡船的柳罐斗,钉掌铺的吉老秤,老木匠郑端午,开小店的花鞋杜四;何满子的父亲、母亲、书铺掌柜(姥爷);老秀才;在通州潞河中学念书的周檎等。

3. 将文章分为两部分,怎样分?原文为两节:第一节写何满子的奶奶一丈青大娘(开头到“一点也没有写字的兴致”);第二节写何满子的爷爷何大学问(“何满子的爷爷,官讳已不可考”到完)。

四、分析内容及人物(一)浏览课文中描写何满子的文字,谈谈何满子的形象特点及在小说中起的作用。

何满子是小说的主要线索人物,作者通过这样一个机灵顽皮、充满稚气的孩子的眼睛,串起整个故事。

(二)浏览课文6.7自然段,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1.用一句话概括第7段的内容。

2. 何满子的奶奶,人人都管她叫一丈青大娘。

你知道“一丈青”出自何处、有什么含义吗?何满子的奶奶为什么号称“一丈青大娘”?是《水浒传》中扈三娘的外号。

至于有什么含义,请看《水浒传》:第46回扑天雕两修生死书宋公明一打祝家庄第47回一丈青单捉王矮虎宋公明二打祝家庄第49回吴学究双掌连环计宋公明三打祝家庄奶奶一丈青大娘个高脚大,身强体健,性格豪爽,爱打抱不平,这种女中豪杰的形象,与《水浒》中的著名女将一丈青扈三娘颇为神似。

《蒲柳人家(节选)》教案

《蒲柳人家(节选)》教案

《蒲柳人家(节选)》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蒲柳人家(节选)》,了解作者、作品背景,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品中所表现的人性光辉,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蒲柳人家(节选)》2.2 教学重点理解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3 教学难点深入解读文本,理解作品中所表现的人性光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和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人物形象、故事情节。

3.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课堂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3.5 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作品中所表现的人性光辉,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3.6 课堂小结第四章:课后作业4.1 写一篇关于《蒲柳人家(节选)》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4.2 分析《蒲柳人家(节选)》中的一个人物形象,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人物分析稿。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发言、讨论等,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5.2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5.3 学生对作品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提问、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作品的理解程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6.2 情感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美感。

6.3 差异性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第七章:教学手段7.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作品相关的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

7.2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第8课《蒲柳人家(节选)》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8课《蒲柳人家(节选)》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8 、蒲柳人家教材分析《蒲柳人家》是作家刘绍棠的代表作。

这部作品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许多表现技巧和艺术手法,通过几户普通农家的故事,表现了京东地区北运河边农村的独特风貌,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课文节选的是小说的前两节,着重描写了三个主要人物:机灵顽皮、充满稚气的六岁男孩何满子,还有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

核心素养本文继承了我国古典小说许多表现技巧和艺术手法,透过几户普通农家的故事,表现了京东北运河边农民的独特风貌,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

本课的教学意义在于如下几个方面。

(1)理清小说脉络,把握小说主要情节,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

(2)体会小说中精彩的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揣摩作者运用语言的高妙之处。

(3)学习文章独特的记叙顺序和塑造人物的方法,品味文中精彩的语言。

(4)感受小说人物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世界观教学目标(1)理解词语,识记作者刘绍棠及其乡土文学创作风格等文学常识。

(2)了解20世纪30年代运河上农村的风土人情,扩大阅读视野,进一步理解小说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3)学会运用生动形象的修辞手法,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4)体会小说中精彩的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欣赏文中性格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

(5)感受小说浓厚的乡土气息,感受劳动人民的纯朴和乡村的人情美。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1)感悟文中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2)品味小说的语言特色。

(3)扩大阅读视野,进一步理解小说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难点理解小说所具有的民族特色。

教学突破本文篇幅很长,应将感受人物形象作为教学突破点。

由感受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出发,了解、吸收民族文化的积淀,有助于引导学生接受民族优秀精神和文化传统。

教学时,要从学生熟悉的内容入手。

通过感受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把目光投注到小说中人物的生存状态上。

语言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生动的语言与鲜明的人物形象是相辅相成的。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蒲柳人家(节选)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蒲柳人家(节选)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蒲柳人家》(节选);(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掌握相应的语文知识;(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3)开展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2)领悟课文中所体现的正能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蒲柳人家》(节选);(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掌握相应的语文知识;(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方言和习俗的理解;(2)对课文中所体现的作者情感和主旨的深入领会;(3)如何将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蒲柳人家》(节选)的作者及作品背景;(2)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情感,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遇到生词和难点时进行标注;(2)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与同学讨论,解决自主学习中的问题。

3. 合作学习:(1)分组进行讨论,共同解决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2)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借鉴,提高理解能力。

4. 课堂讲解:(1)针对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进行讲解,确保学生掌握;(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

5. 课堂讨论:(1)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课文的看法和感受;(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6. 总结与拓展:(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所学知识;(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练习;(3)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相关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蒲柳人家(节选)》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蒲柳人家(节选)》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4. 家庭访谈:鼓励学生进行家庭访谈,了解长辈们经历的农村生活,整理成访谈录。
作业反馈:
1. 对于读后感,我会重点关注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和情感表达,以及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考。
2. 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我会关注学生是否能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们是否能够结合具体情节进行深入分析。
3. 对于探讨农村生活的作业,我会关注学生是否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进行思考,以及他们是否能提出有深度的见解。
2. 课文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蒲柳人家(节选)》的基本内容、人物形象和语言特色。
过程:
讲解课文的背景,包括作者和文章的文学地位。
详细介绍课文的主要情节、人物关系,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 课文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和人物性格。
六、拓展与延伸
1. 拓展阅读材料:
- 刘绍棠的其他作品,如《运河的桨声》、《老残游记》等,以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作者的文学风格和作品特点。
- 与《蒲柳人家(节选)》主题相近的其他文学作品,如《白鹿原》、《平凡的世界》等,让学生对比分析不同作家笔下的农村生活。
- 关于农村社会变迁的历史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文章背后的社会背景。
九.作业布置与反馈
作业布置:
1. 撰写读后感:要求学生根据《蒲柳人家(节选)》的内容,撰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读后感,分享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2. 分析人物形象:选择课文中的一位人物,分析其性格特点,并结合具体情节进行阐述。
3. 探讨农村生活: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探讨农村生活的变化及其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三)改进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以下改进: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8 《蒲柳人家(节选)》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8 《蒲柳人家(节选)》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8 《蒲柳人家(节选)》教案一. 教材分析《蒲柳人家(节选)》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以作者童年的生活为背景,描述了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的生活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真实的情感,展现了蒲柳人家勤劳、善良、朴实的品质。

本节课将通过阅读节选部分,让学生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亲人的怀念,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但对于农村生活可能了解不多。

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体验作者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共情能力。

同时,教师还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积极讨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亲人的怀念,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难点:体会作者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氛围。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

3.自主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小组合作探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

2.图片: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如蒲柳、农村景象等。

3.音乐:选择一段与课文情感相符的音乐,营造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农村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感受课文情感。

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情感。

第8课《蒲柳人家(节选)》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8课《蒲柳人家(节选)》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部编本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文《蒲柳人家(节选)》教案执教对象:初中九年级学生课程主题:部编本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文《蒲柳人家(节选)》一、教材分析《蒲柳人家(节选)》是部编本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以“民俗文化”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关注民间文化和民俗风情,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这篇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一带农村为背景,通过描写几个普通农家人的生活,展现了京东地区独特的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

小说语言富有乡土气息,生动活泼,人物形象鲜明,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学习这篇课文,有助于学生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学的魅力,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基础,能够对小说的情节、人物等方面进行初步分析。

然而,由于学生对20世纪30年代的农村生活和民俗文化可能缺乏深入了解,在理解小说中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语言和文化元素时可能会存在一定困难。

此外,对于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把握和主题的理解,也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时代背景和地域文化,通过对文本的细致研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内涵。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其含义,积累重点词语。

2.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梳理小说的结构。

3.学习小说中生动的人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默读、朗读等方式,感受小说的语言特色,体会其浓郁的乡土气息。

2.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民俗文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小说中人物的美好品质,培养学生正直、善良、勤劳等优秀品质。

2.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的热爱。

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掌握生字词,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第8课《蒲柳人家(节选)》(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8课《蒲柳人家(节选)》(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下册

08《蒲柳人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刘绍棠的相关知识;理顺小说情节,把握人物性格。

2.品味小说精彩的外貌、动作和语言描写,揣摩语言运用的高妙;理解小说多样的艺术风格。

3.感受小说浓郁的乡土气息,领悟劳动人民淳厚朴实的人情美。

【重难点】1.理顺小说情节,品味小说精彩的外貌、动作和语言描写,把握人物性格。

2.揣摩语言运用的高妙;理解小说多样的艺术风格。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ppt出示北运河风光图片)今天我们学习的《蒲柳人家》就描绘了京东北运河两岸农民在这块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土地上乐观生活、英勇斗争的事迹。

《蒲柳人家》发表于1980年,曾获得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可见这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我们常说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这篇课文的哪个或哪些方面能够激发你的阅读兴趣?下面我们就随着作家刘绍棠一起走进故事。

(板书课题)二、学习目标课件出示——1.了解作者刘绍棠的相关知识;理顺小说情节,把握人物性格。

2.品味小说精彩的外貌、动作和语言描写,揣摩语言运用的高妙;理解小说多样的艺术风格。

3.感受小说浓郁的乡土气息,领悟劳动人民淳厚朴实的人情美。

——学生齐读三、检查预习(ppt显示)1.作者简介刘绍棠:文坛奇人(1936~1997) 当代作家河北通县人1949年(13岁)读中学时开始发表短篇小说。

1951年(15岁)到河北文联工作。

1952年(16岁)发表短篇小说《青枝绿叶》,并选入中学语文课本,被称为“神童作家”。

1954年入北大中文系。

1956年入中国作家协会。

1957年划为“右派”,中断写作22年。

1979年平反后发表大量作品:《蒲柳人家》获得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峨眉》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奖。

《京门脸子》获得北京优秀长篇小说奖。

《敬柳亭说书》获得首届中国大众文学优秀长篇小说奖。

《黄花闺女池塘》获得90年代优秀小说奖。

是孙犁之后“荷花淀派”的代表人物刘绍棠的创作风格刘绍棠深受孙犁的熏陶,擅长乡土文学的创作,自称作品“为粗手大脚的爹娘画像”,将“荷花淀派”的柔媚、清丽之美与“燕赵文化”的阳刚、劲健之美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建立了独具风采的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

《蒲柳人家(节选)》教案

《蒲柳人家(节选)》教案

《蒲柳人家(节选)》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理解课文:《蒲柳人家(节选)》的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和情节。

1.2 分析人物:分析文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理解人物之间的relationships。

1.3 文学鉴赏:学习并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欣赏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美。

1.4 文化背景: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常识。

第二章:教学重点2.1 课文内容理解:通过阅读和讨论,使学生能够准确把握课文内容。

2.2 人物分析: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分享,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动机。

2.3 文学鉴赏:引导学生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分析并欣赏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美。

2.4 文化背景知识:通过阅读和讲座,帮助学生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常识。

第三章:教学难点3.1 课文内容理解:如何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课文内容,理解其中的细节和隐含意义。

3.2 人物分析: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动机,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洞察力。

3.3 文学鉴赏: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4 文化背景知识:如何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常识,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第四章:教学方法4.1 阅读理解:通过分组阅读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2 人物分析: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动机。

4.3 文学鉴赏: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分享,引导学生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欣赏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美。

4.4 文化背景知识:通过阅读讲座和小组讨论,帮助学生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常识。

第五章:教学准备5.1 教材准备:准备《蒲柳人家(节选)》的文本和相关注释资料。

5.2 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和幻灯片,用于展示和讲解课文内容。

5.3 小组讨论: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任务,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

5.4 课堂活动:准备相关的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分享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蒲柳人家》(节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了解刘绍棠及其充满浓郁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的乡土文学创作。

2.欣赏文中刻画的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

3.体会小说中精彩的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揣摩语言运用的高妙。

4.感受小说人物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趣味。

教学重点
1.诵读,体会小说高妙的语言运用。

2.把握人物性格,领会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说所具有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小说语言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仔细体会,精彩的语句和段落还可作背诵要求,使学生能深入领悟小说语言运用。

2.研讨探究法:用于对人物性格和艺术表现手法的分析。

鼓励学生结合阅读经验,研讨交流,以感悟小说的独特魅力。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阅读古典小说《水浒传》,其中那些侠肝义胆、疾恶如仇的英雄人物令人荡气回肠。

比如“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一丈青”扈三娘。

今天,我们来学习刘绍棠的《蒲柳人家》,看看这个13岁开始发表作品,15岁成名,被誉为“神童”作家给我们塑造了哪些鲜明的人物形象。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刘绍棠,走近他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板书文题、作者)
二、作者介绍
刘绍棠(1936~1997):当代作家。

河北通县(今北京市通州区)人。

1949年读中学时开始发表短篇小说。

1952年发表成名作、短篇小说《青枝绿叶》,并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195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

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57年发表小说《田野落霞》《西苑草》及一些论文,被错划为“右派”,1979年平反。

曾任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中国乡土小说》丛刊主编等职。

他创作的大量作品中有《青枝绿叶》《山楂村的歌声》《中秋节》《蛾眉》等短篇小说集,《运河的桨声》《蒲柳人》《瓜棚柳巷》《荇水荷风》《小荷才露尖尖角》等中篇小说,《春草》《地火》《狼烟》《京门脸子》《豆棚瓜架雨如丝》等长篇小说,《我与乡土文学》《我的创作生涯》等散文短论集,以及《刘绍棠文集——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12卷。

他的《蒲柳人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二等奖,《蛾眉》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刘绍棠将“荷花淀派”的柔媚、清丽之美与“燕赵文化”的阳刚、劲健之美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建立了独具风采的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

三、作品介绍
1.解题:
蒲柳人家:指普通贫苦农家。

小说写一个普通的农家,几个普通人,反映了中国农民质朴的人情美。

2.关于本文:
本文发表于1980年,曾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引起当时文坛的广泛关注,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小说人物众多,但主线情节并不复杂。

故事背景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花鞋杜四家的童养媳望日莲与周檎相爱,可阴险邪恶的杜四夫妇另有打算。

半路又杀出巡警麻雷子,勾结杜四,要把望日莲卖给董太师做小,并要以“抗日”的罪名把周檎抓走。

于是,矛盾激化,以何大学问、一丈青大娘、柳罐斗、吉老秤等为首的父老乡亲一齐出面,挫败麻、杜阴谋,檎、莲顺利完婚。

全篇小说共分12节,但这个主线故事只占不到2节的篇幅,其余10节随意分杈,记述了运河边十来个乡间人物的逸闻趣事。

由此可以看出,作品的重心在于放笔为古运河边的民俗风情和父老乡亲画像,为他们的多情重义、锄奸助良、扶危济困的美德立碑。

本文节选的是小说的前两节。

四、整体感知
要求:学生默读全文,初步感知文意。

1.检测字词
2.师:课文《蒲柳人家》是小说的前两节,但它相对独立完整。

请同学们找出能串起全文的一句话,说说理由。

明确:何满子被爷爷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系的是拴贱扣儿。

因为出现在第一部分的首尾和第二部分的结尾,全文围绕它展开。

齐读:何满子被爷爷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系的是拴贼扣儿。

(多媒体展示)
3.小说三要素:
人物:何满子、何大学问、一丈青大娘
环境:自然环境是“七月天,中伏大晌午,热得像天上下火”。

社会环境是1936年,也就是抗战前夕。

(可以从42页的“日本鬼子把咱们中国大卸八块啦!”看出来。


情节:第一节主要介绍了何满子和一丈青大娘;
第二节主要介绍了何大学问。

五、作业布置
1.研读文本描写人物的语言,概括文中人物形象;
2.体会文章语言特点。

板书设计
蒲柳人家
刘绍棠
乡土质朴
人物:何满子、何大学问、一丈青大娘
环境:自然环境——七月天
社会环境——1936年,抗战前夕。

情节:第一节——何满子和一丈青大娘;
第二节——何大学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