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建设规划与城市设计论文
搞好规划 推动小城镇建设
![搞好规划 推动小城镇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ad4fac9351e79b8968022646.png)
3年第5期总第期&信息决策(下半月刊)搞好规划推动小城镇建设□曹勇摘要小城镇因其城乡一体化等优势,加之政府政策引导,近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但我国在小城镇规划方面经验不足,还存在诸多问题。
为使小城镇健康发展,必须加以科学规划。
本文从小城镇的优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小城镇规划应遵循的一些原则作简要阐述。
关键词小城镇规划思考中图分类号:U491文献标识:A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新要求,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发展要义、发展本质的深化和创新,蕴含着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对此,我们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
城乡规划也应围绕“五个统筹”,树立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借鉴国外规划发展小城镇中的经验与教训,使我们的小城镇建设尽量少走弯路,健康发展。
一、小城镇的优势和特色发展中小城市,是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举措,是避免人口过度向少数中心城市集中,减轻大城市的人口、就业和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
小城镇的生态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1)地方性,在环境建设方面容易获得高度认同;(2)尺度小,可以避免大城市的环境问题;(3)城乡环境一体,可以避免在城市中建设大型开放绿地需要占用额外的土地;(4)低能耗,建设合理的小城镇不会有大城市的“热岛效应”,可以节约大量的调温用能,同时具有很好的使用太阳能的条件。
小城镇的这些生态上的特点,表明小城镇与生态学应用的基本原则有着天然的联系,对于本地居民安居乐业,大城市中追求过一种简朴宜人生活的人群具有强烈吸引力。
二、我国小城镇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城镇发展迅猛,但是在小城镇发展建设过程中也暴露了不少问题,形势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建设指导思想模式盲目仿效大城市,无法形成小城镇的独特个性优势。
小城镇规划
![小城镇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91861645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9d.png)
小城镇规划一、小城镇发展的有利条件沙溪镇和灵溪镇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好时机,主要表现在:中共中央已经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五大战略之一,指出小城镇要合理布局,科学规划,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注意节约用地和保护环境,明确了今后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方向。
同时,小城镇规划建设工作已经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并从不同程度和不同角度上意识到,我市要实现现代化,只有城区现代化是不够的,其与周边小城镇的现代化息息相关,没有周边小城镇的现代化,我市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
加快小城镇建设,将成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要求大力发展小城镇,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原来布局在城市中的传统产业今后将主要向小城镇转移;随着农村产业的集约化经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一些老的村镇企业及新建企业将会集中布局在小城镇;随着土地管理工作趋于严格,过去“遍地开花”式的企业布局方式将逐步改善;随着小城镇经济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涌入,这群人的户籍安置、转化政策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发展、第三产业的服务对象和居住人口的结构,并进一步扩大了小城镇住房与用地规模、基础设施配套等需求。
二、经调研,发现小城镇的规划建设及规划管理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城镇建设质量不高。
两镇依托320国道建设,在国道两侧各建一排两至三层高的门面房,造成“一条街两层皮,鸭舌帽子一样齐”。
背后的街区多是原有的耕田,是城?是村?概念模糊,发展模式不清晰。
(2)市政公共设施不完善,欠帐过多。
镇区没有完善的道路体系,公共服务设施也不完善,绿化水平低,缺乏公共绿地。
(3)规划管理中的有关小城镇建设的法规不健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
在小城镇建设中违法批地、违章建筑案例仍然存在。
(4)城镇体系建设的观念尚未确立,规划起点低,缺乏通盘考虑。
受本土观念的影响,规划的立足点在本镇域,建设与布局各自为政,很难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其最大效能。
(5)城镇规模偏小。
关于小城镇建设的思考
![关于小城镇建设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9ec25a7b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1d.png)
关于小城镇建设的思考一、小城镇建设的意义小城镇建设是国家推进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
小城镇建设可以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缓解大城市的压力,同时也可以改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二、小城镇建设面临的问题1. 城市规划不合理由于历史原因或规划设计不周等原因,一些小城镇在规划上存在不合理性。
例如道路狭窄、交通拥堵等问题。
2. 建设资金缺乏相比大型城市,小城镇建设资金较为有限,很多项目难以得到有效资金支持。
3. 人才流失严重由于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等方面的限制,许多年轻人选择离开小城镇前往大城市发展。
这导致了一些小城镇在人才储备方面存在困难。
4. 生态环境问题一些小城镇在发展过程中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导致水污染、空气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
三、如何解决小城镇建设中的问题1. 合理规划针对小城镇建设中规划不合理的问题,应该加强城市规划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方案。
在规划设计上要注重人性化和可持续发展。
2. 加大投资力度政府应该加大对小城镇建设的投资力度,尤其是对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投入。
同时可以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小城镇建设领域。
3. 改善人才环境为了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回流或留在小城镇发展,政府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例如提供更好的工作机会、改善生活条件等。
4. 加强环保意识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强环保意识,制定严格的环保法规,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同时可以鼓励企业进行绿色生产,推广清洁能源等措施。
四、小城镇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环境。
2. 重视文化传承小城镇往往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传统特色,需要在建设中注重文化传承和保护。
3. 加强社会管理小城镇建设需要加强社会管理,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4. 引导产业发展政府可以通过引导产业发展来促进小城镇经济的发展。
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关系
![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aa430b4ed0d233d4b04e699b.png)
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关系摘要:当前国际化大都市、全球城市、世界城市、信息城市、数字城市、生态城市等新的概念不断涌现, 沿海大都市带迅速发展, 城市间的协调竞争成为重要问题。
城市规划体系强调城市生态环境, 注重城市形象; 强调以人为本、公众参与,建立和谐社会; 强调城市遗产保护, 坚持可持续发展。
建筑是组成城市景观的核心要素, 处理好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两者之间的关系, 将直接对城市的形象和景观产生很大的影响。
本文主要分析了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关系。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也是紧密结合、密不可分的。
城市三维空间景观的塑造与城市平面布局是一种互为条件、相互制约的关系。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设计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在建筑创作繁荣的同时, 也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问题,在快速发展中, 建筑师在建筑创作时对人文的关注、对环境的关注显然不够。
一、变化和影响这种变化和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增量规划转为存量规划。
这种转变要求城市设计从设计理念到设计技术都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
要从过去的扩张型、粗放型的英雄主义式的空间生产转变为集约型、精细化的有机更新型空间生产;注重不同产权、不同利益群体协调的共赢模式的探索;空间塑造从过去的产权、物权、使用权高度集中到适度分离,从积极的干预变为有限干预,注重各方利益的协调以及全过程的公众参与;二是生态、低碳、可持续发展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这就要求城市设计要更好地尊重自然、结合自然,运用生态设计方法,倡导低碳、可持续的建设方式、出行方式和空间使用方式;三是信息社会的影响。
正如工业化带来城市形态从传统城市向现代城市的转变,信息技术也必然带来生活方式的转变,从而引起城市空间和形态产生相应的改变,如电子商务对实体商业空间的冲击,信息网络发展带来新的业态及其新的空间需求(如复合式办公、创客空间)等;另一方面,信息化也带来了新的技术手段,特别是大数据、定量研究等方面,为城市设计技术方法的提升提供了新的契机。
小城镇建设论文(精选8篇)
![小城镇建设论文(精选8篇)](https://img.taocdn.com/s3/m/59a7beb95fbfc77da269b1c2.png)
小城镇建设论文(精选8篇)小城镇建设论文(一):论文题目:新型城镇化助力镇宁同步小康摘要:镇宁自治县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着力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山水城市和美丽乡村,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百花齐放”。
镇宁自治县以“产业兴城镇、绿色显安宁”为主题,按照“全域镇宁、产城互动、景城一体、城乡统筹”要求,大力建设以“五型城市”为载体的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力求“建一流精品,传千年经典”。
应势而谋提高城镇化质量镇宁抢抓安顺被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和镇宁深化县城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县的政策机遇,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着力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山水城市和美丽乡村,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百花齐放”。
抓产城融合。
坚持以园区建设为平台,以三次产业为支撑,产、城、园联动,实现空间上产城共进、布局上功能分区,建设充满活力的开放创新型城市。
优化工业园区布局,构成三大工业产业园区鼎足成型,就地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6260人就业。
促进山地农业产业与城镇化互动融合,各级各类农业产业示范园各具特色,带动1.07万农民增收致富。
推动总部经济与城镇化耦合发展,晨春石业、顺立达纺织、汇景纸业、天韵石尚等基地总部先后启动建设,西南石材交易中心、镇宁电商物流产业园建设如火如荼,实现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互动、相互支撑。
抓绿色协调。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规划设计充分融合镇宁独特的自然风光与历史文化元素,建设内涵多元的山水田园型、绿色生态型、历史文化型城市。
做好山与水的文章。
紧紧围绕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目标,依山傍水进行规划发展,建设真武山、云盘山、蝴蝶山、青龙山等一批山体公园,打造红旗湖公园,推进白马湖森林公园建设,美化穿城河沿岸生态景观,山水田园城市初具规模。
经营好绿色生态资源。
重点实施城市绿化工程,推进山体、通道、道路、景观绿化建设,打造百里绿色长廊,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9.32%,绿色生态的城市概念深入人心。
谈小城镇规划建设发展中的优势和思考
![谈小城镇规划建设发展中的优势和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830c65aa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b2.png)
谈小城镇规划建设发展中的优势和思考小城镇规划和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涉及到人们生活的广泛领域。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发展小城镇,是实现我国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随着小城镇建设的深入和速度的加快,如何建设富有地方特色、环境优美、生产生活全面发展的小城镇,是关系到现代城市化进程速度与质量的关键问题,特别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尤显重要。
标签:小城镇;规划建设;优势和思考前言据统计,小城镇人口已占全国城镇总人口的40%以上。
近10年来,小城镇共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6000多万人,占同期转移出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50%。
小城镇的发展,即城市化就是农业的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镇转化的现象和过程。
主要包含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与空间的变化、基础设施和生活方式的转变等几方面。
我国目前城市化即将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及城市化水平超过40%),将面临更大规模的城市化问题已是不争的事实。
1、小城镇类型及特殊的地理位置国内外学者在如何划分小城镇的类型上尚未取得一致意见,通常认为小城镇的类型划分应以它在的国家发展及城市化中的功能为基础。
由于我国的小城镇在国家和区域发展中承担着多种功能,对这些功能的不同方面的侧重,出现了不同分类结果。
有的人认为可以包括小的城市、县城建制镇和未建制的集镇;有的认为,是县城和建制镇;又有的认为,是建制镇和集镇,不包括县城;还有的认为,小城镇是一种区别于城市和村庄的早已客观存在的聚落,无须再做划分。
笔者认为小城镇是农村一定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联系城市和乡村的桥梁和纽带。
其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城市之尾,农村之首,把城市与农村两个不同的区域有机联系在一起。
尤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小城镇汇聚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乡镇企业和大城市分离型企业;可以作为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区,城乡一体化的实验地。
小城镇现已成为农村经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载体,成为带动一定区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
探讨小城镇发展及规划布局
![探讨小城镇发展及规划布局](https://img.taocdn.com/s3/m/c7083a8971fe910ef12df869.png)
探讨小城镇发展及规划布局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重视小城镇发展及规划布局对于现实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介绍小城镇发展及规划布局的有关内容。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规划布局;内涵;建议;中图分类号:[f299.2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引言规划与布局是小城镇发展的龙头和先导,没有科学的、高质量的规划,没有整体的、合理的布局,也就不可能有小城镇的有序、健康、持续发展。
在我国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的历史时期,分析当前小城镇规划与布局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探讨规划与布局的对策,对于加快小城镇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小城镇建设规划的内涵和外延从内涵上讲,小城镇规划主要是持近期规划与远景规划的统一即在现有小城镇近期规划的基础上留有余地结合远景空间结构性布局,重点是对于有可能发展成为大中型城市的小城镇必须研究其经济发展水平、社会进步的程度、人口的数量和分布、周边自然环境的变化等因数,并使其在时空上具体化,为城市的发展提供载体。
坚持宏观布局与微观布局的统一。
小城镇宏观布局要力求以人为中心的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系统的持续发展使小城市发展的各个阶段建设有序整体协调发展。
微观规划指小城镇城区内的总体规划与功能小区的详细规划。
小城镇规划建设必须合理控制城镇规模。
小城镇的发展规模应当根据其区位与资源优势、历史发展与环境容量等进行科学的分析论证合理确定,而不应一味贪大求全。
特别是处于自然环境不利的山区、库区、沙漠地区的小城镇环境容量有限农田、耕地十分有限, 因此对于可用于小城镇的发展建设用地重点是如何充分用好现有土地,而不是大规模开垦新的土地,更要杜绝随意侵占农田与耕地的现象发生。
小城镇的布局不仅仅是单个城镇的建设问题,而且是影响到区域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的战略问题布局时要考虑其发展对经济相对集中的小城市,卫星城市以及一些经济发达区域的镇区进行科学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以适应该小城镇的产业结构调整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可持续发展。
-小城镇建设期末论文要求
![-小城镇建设期末论文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358636e17cd184254a353585.png)
中央电大《小城镇建设》期末论文要求一、目的:终结性考试(课程论文)是对本课程所学理论、方法的理解及综合应用的评价。
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听有关专家报告、实地参观、调查访谈,深入了解有关小城镇建设工作的现状(经验、问题)、发展趋势,使他们:进一步明确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性、小城镇建设的思路、做法,借鉴国内外的经验,理论与实际结合,将所学习的理论、方法应用于实际;提高分析能力,应用、验证、巩固、充实所学理论,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要求:参观、访谈、调查等工作可以是集体进行,上网查资料、撰写课程论文,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选题要联系当地小城镇建设实际(实地调查1~2个点,数据要真实可靠);应查阅有关文献资料3~5篇(近3年发表的),介绍所选题目的背景情况,说明实际情况,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对策等;篇幅应不少于3000字;定稿的调查报告一律用统一的稿纸誉写,用统一的封面装订。
三、时间安排:第17周前,结合形成性考核要求完成文献调研(资料收集)、实地调查、专家访谈等,取得数据,17、18周完成课程论文。
四、评定:教师从课程论文的工作量(学时数、字数等)、质量(文字、内容、结构、形式等)情况及其实用价值、是否独立完成等、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课程论文的表现(科学的态度、刻苦的精神等)等几方面来评价调查报告。
第三部分课程论文评分标准(参考)成绩评定按百分制。
分85~100分(优)、75~84(良)、60~74(中或及格)、59分以下(不及格)四等,具体要求如下:85~100分(优):独立、较好地完成资料搜集、专家访谈和调查等前期工作,课程论文在规定篇幅以上;选题有所在单位、地区的特色,问题有针对性和实际应用性,有一定的见解;原始资料齐全,能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加工整理;分析问题正确、全面,具有一定的深度,对小城镇建设有一定的意义;中心突出,论据充分,数据可靠,层次分明,逻辑清楚,文字结构严谨。
小城镇规划设计工作
![小城镇规划设计工作](https://img.taocdn.com/s3/m/31cbfbd4ad51f01dc281f1be.png)
浅议小城镇规划设计工作摘要:本文作者分析了小城镇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小城镇规划设计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小城镇;规划设计工作1 小城镇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1.1 小城镇城市设计的要素1.1.1 空间尺度小城镇的合理尺度是建立在人与城镇、人与建筑、人与空间之间的尺度关系,以及在小城镇中建筑实体、空间、实体与空间之间的一种和谐的尺度关系。
这些尺度在我国传统的小城镇中有很好的体现,如以人为中心出发,依据步行出行的尺度来营建亲切宜人空间尺度。
然而当今一些新型小城镇却忽视了这种以人为中心的尺度运用,一些新型小城镇的道路尺度过大,造成沿街建筑显得低矮,与周边建筑物的体量、高度极不相称,使人感到空旷与冷漠,因此,必须把空间尺度或尺度体系作为小城镇城市设计的要素,以适应小城镇人口与用地发展的动态应变,防止城镇无限制蔓延。
1.1.2 历史文化风貌风貌不只是小城镇长期建设并与其特殊自然环境融合的结晶,也是社会文化与之相适应过程的反映,它在演进的交互作用中形成小城镇独特的历史风貌。
我国历史悠久,许多小城镇文化遗产丰富,在小城镇的城市设计中突出其地方特色的可识别性,不但能避免“千镇一面”,而且能有效营造小城镇风貌特色。
因此,历史文化风貌应成为小城镇城市设计不可忽略的要素,这样才能立足于历史根源,营建结合土地利用、交通规划等因素的整体空间意向,以及可被感知的小城镇空间形态和景观环境。
1.1.3 绿色开敞空间小城镇规模小,周边被自然环境包围,农田、山野和水系易形成天然绿化防护用地和大环境绿化。
这种自然山水格局和绿化体系,以生态原则确定土地形态上的差别、各自的价值及限制,能合理划定开敞空间,构筑科学的开敞空间框架。
因此,小城镇城市设计的要素中必然少不了绿色开敞空间,关注这一要素,充分利用自然景观要素,将山头、深谷、陡坡、自然岸线、湿地等纳入永久性开敞空间,使绿化系统化、网络化、保护自然生态中动植物品种的多样性和自然植被的连续性,使绿化体系处于一种生长的态势,引导城镇空间的持续协调发展。
小城镇城市设计
![小城镇城市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fa89bcc58f5f61fb7366648.png)
小城镇的城市设计探析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
小城镇的建设第一次被历史凸现出来。
小城镇的建设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全国各地小城镇建设规模大、速度快也是前所未有的。
然而,随着小城镇的发展,我们也发现全国各地小城镇的面貌却越来越相象。
各地小城镇的特色在逐渐消失,传统小城镇应有的“小桥、流水、人家”亲切空间也消失在对大、中城市刻意模仿中。
造成小城镇这种状况的原因,或许是多方面的。
但是从规划专业的角度来看,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在小城镇规划的整个过程中,缺乏运用城市设计的手段。
何谓城市设计?城市设计就是城市形体、环境的一种构思、方法、手段,其目的在于改善城市整体形象与环境景观,为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服务,它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各个编制阶段。
要把城市建设好离不开好的城市设计,同样要把小城镇建设好也离不开好的城市设计。
从目前小城镇现状来看,它们的城市设计具有一些不同于大、中城市的方面,而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首先,由于小城镇规模小,用地有限,规划程序较大、中城市简单,一般来说小城镇的总体规划就可直接指导城市建设,这也就要求在小城镇总体规划阶段就应建立相应深度城市设计的基本框架。
这种基本框架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其他内容一样,成为指导城镇建设的条文,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小城镇整体特色的建设。
然而,在小城镇规划中城市设计普遍地未被重视,从许多编制好的城镇总体规划来看,城市设计不是一笔带过,就是只字未提。
以上情况也与编制这些规划的设计部门有关。
对于这些设计部门而言,编制小城镇规划通常采用以往的程序化就能很快完成。
编制规划程序化和高速度就不可能使城市设计贯穿于城镇规划编制的各个阶段。
这样就会造成在以后城镇建设中,在城市整体景观营造中无据可依,其结果就会使小城镇面貌单调,城镇特色消失。
其次,目前一些地方小城镇领导和职能部门对城市设计的认识存在着很大的误区。
他们认为做好几条沿街城市设计就可代表城市设计,代表城镇风貌,他们认为城镇整体美感就是好看,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片面地向大、中城市看齐,认为高楼大厦、宽阔的道路就是现代化,对这些行为还美其名日“超前意识”,盲目求大,做大手笔。
小城镇建设论文1000字
![小城镇建设论文1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1c2b2fd9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1a.png)
小城镇建设论文1000字小城镇建设论文1000字 1按照县发改委下发的关于开展支持发展小城镇专题调研提纲的要求,我镇组织力量利用两天时间对发展小城镇、农民工向城镇积聚情况进行了周密的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城镇建设现状**镇位于**县西北部,两市三县交界,总面积59平方公里,人口3.5万,辖58个行政村,是省级中心镇、全市小城镇建设试点镇。
(一)城镇建设近年来我镇将城镇建设作为重头戏来抓,坚持以规划引领发展,不断提升城镇的承载和服务能力。
在建设过程中突出特色,打造,统一规划图纸,一条街道一种风格、一种情调。
构筑起“三纵四横”路网框架,建成区从0.3平方公里扩展到1.5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七街一城一市一园”的城镇格局;同时对城镇东、西、北三个出口进行改造,形成了“四季长青,三季有花”的景观效果,明显改善了城镇面貌。
在城镇建设中,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先急后缓、突出重点,以人为本、实用为上”的原则,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民生工程建设。
建设了建筑面积260平方米的为民服务大厅,实行一站式办公,极大的方便了群众办事;投资280余万元建设了**镇中心敬老院,五保老人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的供养目标;投资1635余万元实施了村村通自来水工程,使全镇居民都用上了优质自来水;投资200余万元的**汽车站竣工通车,方便了群众的出行。
同时,对**中学、**卫生院、仁和园、文体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城镇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城镇管理城镇发展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理。
为改变小城镇“重建轻管”、“有硬件,无软件”现象,我镇注重管理方式、观念、制度和机制创新,积极推进小城镇管理由“乡村管理型”向“城镇管理型”转变。
制定出台了《**镇小城镇管理办法》,与城镇居民、经营业户签订了门前“五包”协议,使城镇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编发了小城镇管理“三字经”,营造出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小城镇建设论文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小城镇建设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1274c77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3a.png)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小城镇建设论文农村小城镇建设是我国发展的重要课题。
然而,这一进程可能会导致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
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流、能量流、价值流、人口流密集,如果系统外部的物质流、能量流等过多地流入系统,而系统内的物质流、能量流向外界输出过少,就会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的出现。
在城镇化过程中,人口聚集可能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有机排泄物和废弃物无法进入农田生态系统,从而产生有机物污染和化肥过量使用的问题。
二、农村小城镇建设对环境的危害农村小城镇建设对环境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城镇化使得农村人口聚集于城镇,导致有机排泄物和废弃物无法进入农田生态系统,从而产生有机物污染和化肥过量使用的问题。
其次,城镇化过程中可能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的出现。
例如,生活垃圾处理和环境污染问题等。
三、加强环境保护的必要性为了解决农村小城镇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必须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这不仅是为了保护环境,也是为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需要采取措施,例如发展生态农业和建设生态小城镇等,以改善和提高农村环境质量。
总之,农村小城镇建设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然而,这一进程可能会导致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村工业化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农村工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农村城镇建设的形成。
农村小城镇既是农村居民相对集中的场所,又是农村工业相对集中的生产经营基地。
但是,由于乡村自然经济条件的影响,绝大多数乡镇在工业化进程中忽略了环境规划和治理,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等随意排放,致使空气污染、水质污染、农田污染等,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当前,我国农村小城镇建设的环境问题十分突出。
不少小城镇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情况严重,垃圾围城现象普遍,生态恶化趋势加重。
具体表现是:城镇周边农村及农业污染严重。
随着农业的发展,农药、化肥对农产品的污染及农膜产生的“白色污染”大量增多,村镇居民产生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垃圾,焚烧秸秆造成大气污染,规模化养殖及水产养殖造成的污染也愈加严重。
农城化改造过程中小城镇建设发展类型和开发模式——以牛道口镇试点小城镇设计和建设为例
![农城化改造过程中小城镇建设发展类型和开发模式——以牛道口镇试点小城镇设计和建设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f2c2327031b765ce050814d8.png)
,
。
农 业 ;保 障 和 改 善 民 生 重 点 难 点 在 农 民
,
、
。
2009
年农 业 农 村工 作
的 总 体 要 求 是 :全 面 贯 彻 党 的 十 七 大 十 七 届 三 中 全 会 和 中 央 经
民持 续 增 收 的 若 干 意见 》
一
、
农 城化 改造背景和 进 程
) 解决
“
(二 ) 天 津市解决
“
三
农 问题
”
、
(
2009
一
三
农 问题
”
是 国家
推 动 农城 化 改 造 的 举措
年 经 济工 作 的 重 点
为加快 小 城镇 建设 推 动 农 村
.
随着 国际金融危机 的持续蔓
延 其对 我 国经 济 的负 面 影 响 正 在
.
城市化进 程 和 城 乡统筹发 展 天 津
.
创 建 了 承 包 责任制 不 变 可 耕种
一
区华 明镇 、 南 区小 站镇 两 批小 城 津
镇建设 的经 验 积 累 . 2 0 自 0 8年初 。
塘 沽 区 新 塘 组 团 、 丽 区 军 粮 城 东 镇 、 南 区咸 水 沽 镇 、 青 区 子 牙 津 西 镇 、 清 区 高村镇 、 沽 区茶 淀镇 、 武 汉
大港 区太 平镇 、 宁河 县 七 里海 镇 和
蓟 高速 公路 . 目核 心 区 临 近京 沈 对 农业 、 生 、 闲 、 项 养 休 宜居 4个 方 面 然 地 将 项 目 区 的空 间划 分 为 两 部 高 速宝平 出 口。
牛 道 口镇 总 面积 3 . 方 公 66平 进 行 规 划设 计 . 未 来城 镇 产 业 以 为
小城镇未来发展建设规划研究
![小城镇未来发展建设规划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6982a4ba8956bec0975e36e.png)
生 产 生 活 意 义 的精 神 文 化 活 动 有 关 ,是 人 处 理 与 自身 的发 展
速建设 的增长 ,科技 的发展 ,其他 各种各样因素的推动 ,还
有 老 城 区 内城 居 住 环 境 质 量 的减 退 。 在 这 个 城 市 快 速 增 长 的 年 代 ,随 着 人 们 收入 的提 高 ,城 市 的 快 速 机 动 化 是 一 个 不 可 避 免 的现 象 。城 市 的 快速 机 动 化 给城 市 发 展 的 控 制 与 管 理 、 城 市发 展 的可持 续 性 带 来 了一 系列 的难 题 。 城 市 交通 是 实 现城 市 土地 利 用 的 手 段 ,城 市 规 划 的 核 心 是 ,围 绕 土 地 利 用 来 制 订 和 编 制 交通 规 划 ,而 不 能 让 交 通 规 划 牵着 走 ,城 市 土 地 规 划 是 多 目标 的 , 与城 市 土 地 利 用 规 划 目的相 一 致 的 交 通 发 展 与 规 划 是 实现 城 市 规 划 目标 与城 市 规
划得以实施 的有力保 障和前提 条件 。我们 需遵循 以下原则 :
① 土地使用驱使交通 :② 城市交通 的空间组织 也能影响城 市
发 展 方 向 ;③ 自给 自足 、 独 立 自主 的卫 星 城 的概 念 已过 时 :
和友好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由 于 城 市 的 复 杂 性 首 先 体 现 在 城 市 空 间 和 时 间 的 层 次 上 , 同 时 存 在 层 次 之 间 的 跨 越 。 例 如 ,现 在 的 城 市 规 划 程 序 ,通 常 可 分 为 总 体 规 划 、 战 略 规 划 、 规 划 纲 要 、控 制 规 划 、 分 区规 划 和 修 建性 规划 等 ,这样 做 ,可 以说 是 自觉 或不 自觉 地 适 应 了城 市 发展 在 空 间和 时 间 上 的 复 杂 性 的 要 求 ,是 对 事 物 从 宏 观 到微 观 的 复 杂 性 的逐 一 的认 识 过 程 。在 进 行 不 同层 次 的规 划 工 作 时 ,我 们 既要 把 握 住 本 层 次 规划 的主 要 问 题 和 目标 , 同时 也 要 注 意 到 不 同层 次规 划 间可 能 的联 系和 跨 越 产 生 的 影 响 。 所 以 ,在 规 划 程 序 的 实际 执 行 中 , 既要 强 调 由上 往 下 对 规 划 的 整 体 把 握 , 同时 又 要 注 意 到 规 划 层 次 中可 能 的 自下 而 上 的作 用 。 随着 我 国社 会 经 济 的快 速 发 展 ,城 市 的地 位 和 作 用 将 目 益 突 出 ,在 城 市 规 划 中 引入 可 持 续 发 展 的观 点 ,基 于 资 源 和 环 境 体 系 对城 市 发 展 的 支 撑 和 承 载 能 力 , 以实 现 城 市 经 济 社 会人 口、 资 源 、环 境 的 协调 发 展 ,是 建 立 具 有 中国 特 色 的城 市 规 划理 论 方 法体 系 的 关键 环 节 ,同 时 也 是 避 免 重 复 发 达 国
小城镇规划设计探讨
![小城镇规划设计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d5f9b206ba1aa8114431d932.png)
2 小城镇 城市 规划需 要注 意的 问题
1 )保留小城镇 的特点 。我国许多小 城镇历史悠 久 ,文化 遗产 十 富 ,在城市设计 中突出其地方特色的可识别性 ,是营造小城镇风貌特色 的重要手段。特别是一些历史传统古镇 ,它们具有较强的城镇形态 、可 感知性和城镇空间可识性 ,人们从镇外进入 ,或者行 至边界时就清楚地 知 晓 到 了 目的地 。 因此 ,这 些 小城 镇 协 史 文化 风 貌 的建 立 可 与旅 游 等 第 产 业 结合 起 来 。 风貌 是 小 城镇 长 期 建 设并 与 其 特殊 自然 环境 的融 合 的 结晶,是社会文化与之相适应的过程 ,足具有鲜明的特点的。在设计中 可以采取历史文化风貌景观游 览线的设 汁方法 ,在充分挖掘历史文化的 基础上 ,结合现代文化设施 的设置 ,把握每一个 “ 文化节点 ”的表现主 题 、空间性质 、艺术特点以及人的感受 ,营造富有特色的空间景观。以 此形成小城镇独有的风格,避免 “ 千镇一面”。本土文化也应该是小城 镇城市设计思想之一 ,任何地域的社会地方文化 ,必须保持它的特色 , 立足于其历史根源 ,并将这些抽象性的特征转化成为被感知的城镇空间 形态 、景观环境 。因此 ,在小城镇的城市设计 中,应重点着眼于对城镇 形态的可感知性研究 ,结合土地利用 、交通规划等建构城镇整体空间设 计意向,避免 “ 贪大求洋 ”,最后变得不伦不类。 2)合理 确定设计 尺度。 当前 ,小城镇正 处于发展 活跃期 ,其 速
1 小城镇城 市规 划和设 计 的内容
小城镇 的特定涵义也决定了小城镇城市设计的埘象不仅仅是小城镇 自身的整体空间或某一场所 ,还应包括小城镇 区域范匍及 以外的城 乡区 域范围,涉及人们生活环境的内容 。由于小城镇的规模较小 ,相应地段 的 城 市 设 计 和 局 部 城 巾设 计 的 范 罔 往 往 难 以准 确 界 定 , 应 该用 “ 域 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来突出 “ 城镇群体协调 ”的策 略型城市设 计 目 标 。由于区域规划阶段的小城镇城市设计分量不是太重 ,内容也 不太 多。所以区域规划阶段的小城镇城市设计一般不必单独编制,可结合城 镇体 系规划 同步进行 。总体规划阶段 的小城镇城市设计决定小城镇发展 的大局 ,配合城镇 总体规划 ,首先对城镇的空间组织具有根本性影响的 内容 ,如小 城 镇 的发 展 背 景 、功 能 、形态 、结构 、活 力 、景 观 、公 共环 境设施及其发展意向进行研究和分析。在此基础上 ,进行策略型城 r设 仃 计 。确定空间形态格局 、构造景观系统 、布置人文活动体 系、设计 竖向 轮廓 、道路 、步行街 区系统设计 和建 筑风格 标志物等的整体设计 。详 细规划阶段的小城镇城市设计 ,是当前我国小城镇城市设计 中进行较多 的层次。主要是对总体规划阶段的小城镇城市设计进一步深化 ,以人作 为设计主体 ,从静态和动态 两方面,从各类活动的视觉要求对小城镇的 空间环境做出具体安排。这一阶段 的小城镇城市 没 计对象是小城镇 的局 部 空 间 。详 细规 划 阶段 的小 城镇 城 市 设计 则 以个 人 为 主体 、以步 行 的 人 为主体 ,即这个阶段 的设计以在地面活动的人的生产 、生活 、交往 、游 憩 、出行活动为设计的主体 。小城镇详细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主要涉及: 建筑群体形态设计 、 公共空间设计 、道路交通设施设计 、 绿地与建筑小 品设计、色彩和建筑风格设计 、夜景设计和环境设施设计 。
小城镇建设规划与城市设计
![小城镇建设规划与城市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99c7c0452ea551810a68789.png)
小 城 镇 建 设 规 划 与 城 市 设 计
程俊虎
摘
齐
君
要: 依据小城镇规划编制特征 , 从城镇整体 物质形象 、 人文形象 、 结构关 系的建构等方面来探讨小城 镇建设规划 中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城 市设 计 内容 , 一步 深 化 小 城 镇 建 设 规 划 内涵 , 而使 小城 镇建 设 规 划更 具 有 科 学 性和 合 理 性 。 进 从 关键词 : 小城 镇 , 设 规 划 , 市 设 计 , 建 城 物质 与人 文形 象 中 图 分 类 号 : I9 4 T J8 文献标识码 : A
1 小 城镇 整体 物质形 象 空间的塑 造
1 1 小城 镇 的主要公 共 空 间 .
古迹和文化遗产等要进行重点保护 ; ) 2 要处理好特 色保 护和小城 传统的小城 镇除街道空 间外 , 往往缺乏 良好的公共空 间。小 镇经济发展 、 城镇建设等 的关系 , 使特色保护 和各项用地布局 、 社 城镇建设规划中的城 市设计要注重小城 镇的重要公 共建筑空 间 、 会环境效益相结合 ; ) 3 由于小城 镇是一 个动 态发展 的空间环境 , 街 道 空 间 、 场 空 间及 河 流 绿 地 等公 共性 空 间 的 营 造 。 广 历史文化特色 的保护还要反映 当代城镇生 活 , 创造 出既具有浓厚 1 城市设计要结合建筑 的功能 、 ) 用地 的性质 以及人 流活动规 人 情 味 , 具 有 时代 感 和个 性 特 色 的小 城 镇 风 格 。 又
维普资讯
第3 4卷 第 1 5期 20 0 8 年 5 月
山 西 建 筑
S HANXI ARCHI TECTURE
V0 . 4No. 5 】3 1
关于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关于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存在的问题和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088eefdcda38376baf1faefb.png)
n c o n t r o l l e d d e t a i l e d p l a n n i n g a s a l l i mp o ta r nt me a n s t o d e v e ・
小城镇长远发展 的能力不足 。 2 .工作环节上深度不够 , 实施过程 中公众参与
性 不 高
l o p nd a p r o mo t e t h e mo d e ni r z a t i o n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s ma ll t o w- n s , we mu s t a n a l y z e t h e e x i s t i n g p r o b l e ms , a n d in f d o u t t h e c o — r r e s p o n d i n g c o u n t e r me a s u r e , t o i f n d he t d e v e l o p me n t d i ec r t i o n o f s ma ll t o wn c o n t ml l i n g d e t a i l e d p l a n n i n g .
城市建筑 I 规划与设计 l U R B A N I S M A I N G A N D D E S I G N
关于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On t h e Pr o b l e ms a n d Cou n t e r me a s u r e s o f Con t r ol l i n g De t a i l e d Pl a n n i n g o f Sma l l To wn s
2021年小城镇建设论文3000字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3篇
![2021年小城镇建设论文3000字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559f6102cc58bd63086bd03.png)
2021年小城镇建设论文3000字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3篇小城镇是我国城镇体系的基础,是农村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处在城乡过渡带、工农连接点上,是实现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农业文明向城市文明、工业文明迈进的第一环节,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加快发展小城镇,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规划;产业;特色。
关于小城镇建设的思考小城镇是以聚集人口、商品、文化、信息、科技、教育、金融和服务为特征的地域系统。
小城镇位于农村之首、城市之尾,与农村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我国城镇体系的基础,是农村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处在城乡过渡带、工农连接点上,是实现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农业文明向城市文明、工业文明迈进的第一环节,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点;又与大中城市关系密切,是大中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后盾。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加快发展小城镇,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促进了农村生产力水平提高。
小城镇建设,加快了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推动了农村发展方式转变。
二是促进了农村城镇化进程。
小城镇建设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了低门槛、低成本的创业和就业环境。
三是促进了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健全完善了中小学、卫生院等公共设施,提高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四是促进了村容镇貌的改变。
农村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卫生状况、整洁程度有了很大改进。
五是促进了农民思想观念更新,推动了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转变,加快了城乡文化交融和信息交流,在树立文明新风、培养造就新型农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城镇建设也处在一个新起点上,小城镇建设需要实现新跨越,迈出大步伐。
新时期下小城镇规划设计
![新时期下小城镇规划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f03111d0b4e767f5acfce5f.png)
新时期下小城镇规划设计的探讨摘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初步的分析了现代小城镇规划设计与建设存在的问题,并详细阐述了生态型小城镇规划设计与建设的基本思路和观点。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规划设计;人文形象;地方特色1小城镇规划设计遵循的原则1.1以人为本,同时与环境相适应、平衡原则作为小城镇主体的人,在积极努力改造改善自身赖以生存环境的同时,又不自觉地破坏了自身生存的环境,通过生产和生活将大量废弃物排向大气、水体和土壤中,直接破坏小城镇的生态系统结构。
近年来,作为农村中心的小城镇人口增长很快,由此带来的小城镇污染日趋严重,往往超过小城镇的环境容量及自净能力,引起小城镇生态环境系统调节能力失控,反过来又直接影响别人的身体健康。
故要特别注重人与环境系统协调一致的原则,乡镇的工业布局、人口规模、不能超越环境提供的保证程度。
1.2特色原则特色是小城镇的灵魂,它可以树立小城镇良好形象,提高小城镇的知名度,促进小城镇的发展。
小城镇如果有历史传承下来的特色固然很好,但即使没有我们也可以积极去创造,特别是生态景观特色方面,由于小城镇规模小,形成特色的景观要素也少,故在小城镇的生态建设过程中,必须重视“个性与特色”,小城镇景观要“小而精,小而特”,要综合运用生态、文化的观点去创造组织这些景观,形成“以人为本”的各自特色,也将避免“千城一面,万屋一统”的尴尬。
当然,我们所说的特色一定要充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而不能生搬硬套。
1.3合理布局乡镇工业乡镇工业结构与布局实质上就决定了小城镇技术经济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同时又体现了小城镇的产业特色。
因而乡镇工业的发展与布局直接关系到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直接关系到小城镇的环境保护和优美环境创建,是小城镇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核心。
把乡镇工业看作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合理的规划布局与引导发展,对于完善小城镇技术经济系统结构与增强小城镇技术经济系统对生态环境系统的良好循环都是及其重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城镇建设规划与城市设计论文
0引言
小城镇建设规划是综合的、全面的城镇建设方案,不仅涉及小城镇的用地,而且与小
城镇的功能、经济、空间、形体和环境等有关,并侧重于长远性、指导性以及政策性。
城市设计以提高和改善空间环境质量为目标,满足居民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的需求,追
求舒适且有人情味的空间。
在镇区建设规划阶段,城镇建设规划为城市设计提供指导和框架,城市设计为城镇建设规划创造空间和形象,使小城镇建设规划和城市设计统一于一个
完整的规划过程中。
小城镇建设规划是从整体上对小城镇的用地进行布局,因此,小城镇
建设规划中的城市设计目的主要是关注小城镇整体方面的问题,从小城镇环境的整体性出发,使小城镇形成良好的整体空间特征。
现仅从城镇整体物质形象的塑造、小城镇整体人
文形象的塑造及小城镇整体结构关系的建构等方面来探讨小城镇建设规划中的城市设计问题,目的是有助于小城镇建设规划内容的进一步深化。
1小城镇整体物质形象空间的塑造
1.1小城镇的主要公共空间
传统的小城镇除街道空间外,往往缺乏良好的公共空间。
小城镇建设规划中的城市设
计要注重小城镇的重要公共建筑空间、街道空间、广场空间及河流绿地等公共性空间的营造。
1城市设计要结合建筑的功能、用地的性质以及人流活动规律来形成不同功能和不同
性质的小城镇公共活动空间,如居民公共活动空间、交通空间及自然风光地带等,从而满
足小城镇居民多种活动方式的需要。
居民的公共活动空间要结合主要的公建如活动中心和
商业建筑等布置;交通空间要结合居民的出行方式、重要的交通场站和小城镇的布局特征
进行布置;自然景观空间的塑造要结合河流、山体、林地等自然景观因素,同时考虑园林
绿地规划及生态环境保护等对自然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建立小城镇良好的自然景观空间。
2要丰富小城镇的空间层次,空间层次的丰富不仅要建立不同功能和性质的公共空间,而且要建立不同规模的相同性质的空间。
如绿地的建设要分类别,按照服务不同地域范围
来确定,按照镇区、片区来设定;如广场的建设要考虑不同功能组成,交通集散、休闲娱乐、集会、市政等不同内容。
1.2小城镇的实体
小城镇的实体是指城镇的各类建筑物和构筑物等,是小城镇整体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小城镇的实体,城市设计主要考虑公共建筑的组织,小城镇建设规划中城市设计主要
重视小城镇公建的组织,目的是保护城镇景观,创造和谐与协调的城镇面貌,并控制建筑
实体与空间的比例关系。
城市设计首先要使公共建筑合理分布,形成小城镇的主要景观节
点和次要景观节点,从而建立小城镇的实体景观系统;其次,要注重小城镇轮廓线的控制,城镇轮廓线组织的关键是合理控制建筑物高度、体量和体形等,使主要因素成为城镇轮廓
线的主要控制,使次要因素处于从属地位,从而使城镇轮廓线具有一定的清晰性,丰富小
城镇的总体空间。
2小城镇整体人文形象的塑造
21历史文化环境的表达
小城镇一般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历史遗产,在每一个特定地区,种族群体的
文化传统及其演进对城镇空间的组织与发展产生影响,形成了城镇空间的文化特色。
因此,城市设计要注重城镇历史文化形态的延续性。
城市设计:1要充分尊重地方文化,强化地域文化特征,把历史文化因素融入到小城
镇景观设计的总体构架之中,保护一切有价值的历史遗存如村落布局、居民生活方式和民
俗民风等,使小城镇的人文特色得以延续,对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的建筑,如文物古迹和文
化遗产等要进行重点保护;2)要处理好特色保护和小城镇经济发展、城镇建设等的关系,使特色保护和各项用地布局、社会环境效益相结合;3由于小城镇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空间环境,历史文化特色的保护还要反映当代城镇生活,创造出既具有浓厚人情味,又具有时代
感和个性特色的小城镇风格。
2.2意义性环境的表达
小城镇的意义性是由空间要素及实体要素所具有的内在文化涵义,主要是由历史传统、社会习俗、文化形态、思想观念及聚居方式等的影响所形成。
小城镇的意义随着小城镇的
发展和实践的推移而不断发生变化。
小城镇的环境意义不仅能使环境具有强烈的可识别性、安全感和归属感等,而且和居民的生活融为一体,使得生活环境更加动人。
因此,城市设
计要加强环境的意义,在保护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充分注重社会习俗和思想观念等的影响,对小城镇形体和空间的造型、尺度及色彩等进行规定,从而使小城镇的’整体环境具有一
定的意义。
2.3社会环境的表达
小城镇的形成与发展是社会生活的需要和反映社会结构是空间结构形成与发展的重要
的和深层次的因素。
在小城镇物质形态背后潜藏着人与物、人与人的各种关系和社会网络。
这种社会网络经过长期历史积累沉淀而成,能使人强烈地感受到它的无形组织,对于居民
精神的依托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并给人们带来安全感、亲切感、邻里感、社会感、自我
感和归属感。
小城镇社会组织结构有血缘、地缘和宗教缘等,无视这种组织结构会使居民
感到失落,不利于社会的安定。
由于历史的积淀,小城镇的社会形态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
是相对稳定的。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人与环境之间的自然关系表现出相对稳定性。
这种社会形态不具有意识的组织就能形成,因此城市设计首先要保持原有社会网络,
这样不但可以增加环境的舒适感,而且可以产生一种内聚作用,形成和谐的生活环境,成
为社会安定的珍贵因素;其次要通过小城镇合理的用地布局赋予现代小城镇的社会组织以
新的内容,适合居民当代的生活方式。
3小城镇的结构关系
结构是指事物内在要素的关系及其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
城镇结构是指城镇的形
体和空间区位分布特征及其组合规律,是技术能力与功能要求在形体和空间上的具体表现。
任何一个城镇经历了长时期的变迀,都将逐渐呈现出各自的结构形态和组织关系。
镇区建
设规划中的城市设计要注重小城镇公共空间和形体的关系,从而建立小城镇的整体结构关系。
一些小城镇结构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城镇基础设施、用地相容性、环境容量
和建筑经济寿命等指标的影响,往往存在一种维持原有结构秩序化组成的趋向,使小城镇
结构具有稳定性等特点。
城市设计必须充分尊重小城镇原有的结构和原有城镇结构相协调,使小城镇的结构得到保护和延续。
随着城镇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演变,城镇结构也将随
之发生变化,如果城镇内部组织系统的变化滞后于发展变化,会导致城镇结构的衰退。
城市设计必须关注城镇的这种结构性衰退,使各组成要素和子系统按照新的方式重新
排列组合,建立起一种新的动态平衡。
小城镇结构的重整要延续和传承并发展原有的结构
秩序,体现出小城镇整体结构的动态性。
作者简介:程俊虎(1974-,男,工程师,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山西太原030001
齐君(196夕)男,高级工程师,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山西太原030001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