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年级七调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七调考试

语文试题【解析版】

说明:一家之言,请批判阅读。

序图:林风眠、李娟(2018年3月25日罗湖书城签售会)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高一上学期12月周周清题)

技术也可以“诗意盎然”

刘根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的陶瓷闻名遐迩,丝绸远销世界,古代建筑令人陶醉,这说明审美价值重于实

用价值。【“这说明审美价值重于实用价值”。原文句子“中国的陶瓷闻名遐迩,丝绸远销世界,古代建筑令人陶醉,皆因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相得益彰。”】

B.层层种下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让绿植充满建筑空间,这种“垂直森林”的新式建筑的出现,体现了对传统观念的突破。

C.美具有巨大的竞争力,技术讲究美感,说到底就是为了增强科技产品的竞争力。【错在“说到底就是为了增强科技产品的竞争力”。原文说“凝聚着美……给人更多便利感受和美的体验”。】

D.追求技术的诗意,要用“人的尺度”统摄技术,即考虑到人对科技产品的尺寸的要求。【错在“多些技术的诗意,实质正是遵守技术伦理,把创意和人文有机融合。”偷换概念。】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围绕着技术的诗意,通过大量的例子,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了技术诗意的重要性、可行性等问题。

B.文章第④段以大树为喻,是为了说明人文要素比效率、性能更重要。【错在“是为

率、性能”的科技,没有使用价值。而缺少“人文要素”的科技创新美感。】C.文章第⑤段在上文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技术诗意的特征,为自己的立论提供了理论依据。

D.认为技术的终极目标是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这是文章论述技术应是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相融合的前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某些技术成果之所以缺少良好的用户体验,根本原因在于设计者在“贪多求快的浮躁心理驱使下主动放弃了对诗意的探求”。【

少良好的用户体验的根本原因在于设计者在“贪多求快的浮躁心理驱使下主动放弃了对诗意的探求”。】

B.一切技术创新的出发点在于提升生活品质,但某些决策者在规划设计中往往偏向于追求政绩和商业价值。

C.技术的诗意固然重要,但不能随意地铺陈、夸张、搞怪,而应遵循规律,自然而为之。

D.许多城市的新城区道路、公共广场一味讲求宽大,显得浪费又没有美感,其中原因

可能是决策者事先没有向专业人士咨询意见。

【解析】原题网上有很多,是一道经典题,故不再另外解析。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作者简介】李娟(2017年全国丙卷文学类文本阅读作者),女,籍贯四川遂宁,1979年出生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123团(位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乌苏市车排子镇),1999年开始写作。曾在《南方周末》《文汇报》等开设专栏,并出版散文集《九篇雪》《我的阿勒泰》《阿勒泰的角落》《走夜路请放声歌唱》。作品《羊道》获2011年度人民文学奖“非虚构奖”。

李娟生活在新疆阿勒泰地区,从未受过任何专业文学训练,1999年开始写作。她的上一本散文集《九篇雪》已经在市场绝迹多年,最近才分别推出了新作《阿勒泰的角落》《我的阿勒泰》。李娟的文字都来源于她的生活感悟:养鸡、卖杂货、做裁缝、种葵花、剪羊毛、去森林采木耳,以及哈萨克形形色色有趣的人物。

她的散文为灾难病痛提供了一种全新解读,她笔下的人物尽管贫穷,却怀抱善心与向上的快乐。

随文命题:

(1)李娟的散文朴素而具有深刻的内涵,深刻中有女子特有的细腻和“简单”,她的文章或许为灾难病痛提供了一种全新解读,结合全文来看,你认为贪婪与“喜爱”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2)从“我几乎亲眼看到……”到“我目睹……”,作者在翻捡石头的过程中,浮想联翩,她如此化虚为实的目的是什么?

石头

李娟

我总是喜欢一个人在河边捡石头。由于我的“喜欢”,石头们被分成了好看和不好看的两种。由于我的喜欢,世界微微失衡。好在我的这种“喜欢”力量微薄,不足以影响真正的现实

世界。顶多影响一下我对两块石头的取舍,顶多影响两块石头的命运吧。【我的这种“喜欢”力量微薄,但千千万万个我汇聚起来,这种“喜欢”就能量奇大,给千千万万个石头和大自然产生疯狂的影响。】

我反复对比,放弃了一块石头,占有了另一块。但被我占有的石头从此之后真的就属于

我了吗?不是的,从此之后,它只是和我并列出现在这个世界上而已。【“并列”说明它和我的级别是一样的,不存在占有一说,它的尊卑和我完全等同。】

贪婪与“喜爱”的不同之处在哪里?【“喜爱”维度是小的,“贪婪”维度是大的,“贪婪”

纵欲成灾,永无止境,任何一种泛滥都是过犹不及,对自然的溺爱,就是对自然的戕害。】……每当我独自走在大风中的高高河岸上,看向对岸缠绵起伏的金色沙丘,再看向秋天深蓝无底的天空,长久注目悬于夕阳一侧的半透明的圆月【非常富有画面感,建议好词好句摘抄,建

议自己化用进文段的仿写中】……,便暗暗否定了自己曾深深坚信的很多东西。【这是过渡段】

当我生活在更加荒凉遥远的南面冬牧场上时,闲暇时间也喜欢在沙漠中长时间散步,寻

找脚下的美丽碎片。

牧羊人居麻看着我入迷地把玩那些彩色小石子,便问我:“它们值多少钱?”我说:“不值钱。但我觉得很好看。”他表示怀疑。【他认为我和那些汉族人一样,眼睛里充满了钱,充满了价值,而不会欣赏,不会品味】他感慨地说:“这种事只有你们汉族人才知道。你们一看就知道哪块石头值钱【这是商业的悲剧】。你们专门开几百公里的车来到我们的戈壁滩上捡石

头。我们呢,世世代代在这里放羊,天天踩过那么多石头,却什么也不知道【“不知道”的淳朴是最宝贵的。李娟的散文为灾难、病痛、贫穷和落寞提供了一种全新解读,她笔下的人物尽管贫穷,却安贫乐道,却怀抱善心与向上的快乐。却有与城市和高度城市化的汉人格格不入的生活哲学。】。没办法,我们什么也不懂,我们捡的石头都卖不了钱。”他坚信有一个关于石头的秘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他捏起我的一块石头看了又看。再次感慨自己的命运。我说:“我只是喜欢它的颜色而已,看,红红的!”他仍然不相信【他反而还羡慕我们能鉴赏石头换钱致富,而他们不懂这些,他们很贫穷,但是殊不知,“我”交叉羡慕他们,因为我们的开采也没挣多少钱,还伤害了自然,伤害了这些贫穷人们身边的最后一丝美丽】。

在北疆,无论是216国道线还是217国道线,沿着荒凉空旷的公路上下,几乎每过一百公里就可看到几顶帐篷,三五个卖石头的摊位。

那些石头从表面看上去灰头土脸、普通至极。但剖开后,却有着透明而梦幻的内瓤。【像和氏璧一样的石头,这种“价值”在于激发人们的好奇心,就跟淘金般有一种好奇心的驱使,从而罔顾自然的感受。】

我觉得很多时候,它所谓的“价值”并非在于它的美丽,而在于它的这种反差吧?

是的,大家为这种石头冠名为“戈壁玉”。

戈壁玉真多啊。虽然名字被冠以“玉”,但毕竟不是玉。玉应该是更细腻绵密的质地,有着更柔和的光泽。作为荒野中的存在,戈壁玉的确是美丽的,甚至令人眩目。可一旦离开荒

野,离开纯粹的蓝天和粗砾的大地,它的美丽便迅速枯萎。【所以人们为何要残忍地将“戈壁玉”和自然母亲分离?自然养玉,玉也养自然。】

在海南三亚,在全国离阿勒泰最遥远的地方,我也曾见过我们的戈壁玉。满满的,一板车又一板车,堆在街头叫卖。各种形状的吊坠、配饰,十元三件。如塑料制品一样面无表情,

如塑料制品一样廉价,同时,如塑料制品一样千篇一律。【照应了上文——它的美丽便迅速枯萎。】

可是,一边是戈壁玉成山成海的盛况,另一边,却是大地的千疮百孔。【下面开始对人类的竭泽而渔进行反思】

开始,人们只是在节假日里当作野游一样去郊外捡拾着玩耍。他们把车停在公路边,沿着公路上下行走,碰运气一般翻找大地表层的石头。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专职干这个。他们越走越远,越来越深入。搜罗遍了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开始,他们开着小四轮拖拉机进入荒野。后来,开着挖掘机进入。疯狂开采的后果也许就是“十元三个”吧。可是,我却知道这块平凡的小小玉石有着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凡人都壮阔崎岖的经历。我几乎亲眼看到它碎裂于洪荒时代的大地震时期。看着它被海水冲击亿万年。海枯石烂之后,又被泥石流埋没亿万年。接下来,日复一日的风吹日晒,终于有一天它重见

天日,躺在球上一条平凡的河流边,天衣无缝地镶嵌在一个平凡的泥土凹窝里。【“我几乎亲眼看到”这句话加强语势,作者固然不可能看到宇宙洪荒,但用“我”作为主语,化虚为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