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soft Word - 把字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把”字句及其教学
“把”字句是汉语中特有的句式,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无法回 避的高难度语法项目。
我们之所以说“把”字句是对外汉语教学中难 以攻克的堡垒,首先在于其本身的限制条件多,而且在外语中没有相 对应的语言形式。
另外,我们在教学中尚未摸索出一条正确的有效的 途径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所以多年来“把”字句一直是中外汉语学界 的热门话题。
纵观各种教材, 对 “把” 字句的教学多侧重于结构形式上的描述, 比如“把”字句的词序、 “把”的宾语必须是确定的、动词的限制、 动词后可带不可带的补语、状语的位置等等。
这些结构方面的特点不 是不重要,但不是“把”字句教学的全部。
留学生在“把”字句上出 的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
比如“把”字句的结构方面、语义方面、语 用方面等。
下面我们分别介绍:
本节讲解内容:
一、 “把”字句的法意义
二、 “把”字句在使用中应注意的形式方面的特点
三、 “把”字句的教学
一. “把”字句的法意义:
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 “把”字句许多形式上的偏误都 可以从语法意义上得到解释。
有时留学生仅仅掌握了这些形式特征, 还不能真正运用“把”字句,还会造出下面的句子:
*孩子把故事听高兴了
*我把饺子吃在五道口食堂.
留学生总是强烈的希望老师能告诉他们: 在什么情况之下一定要
批注 [U1]:原为:自居使用“把”字句,在什么情况之下一定不能使用“把”字句。
可是对
这个问题,老师也感到很头疼。
其实,这主要涉及到“把”字句的语
法意义。
事实证明,许多结构形式上的偏误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学生没
有准确把握“把”字句的意义造成的。
因此,留学生学好“把”字句
准确掌握它的意义是个关键。
所以,我们首先应该引导学生注意“把”字句的语法意义。
关于
“把”字句的语法意义,影响最大的是“处置说” 。
但因为它过于概
括抽象,外国留学生对“处置”这个概念本身就很难理解,感到无所
适从。
因此,他们就容易退缩,要么干脆“敬而远之” ,该用不用买
造成“把”字句的回避现象;要么一用就错。
基于这种情况,我们不
再采取理论语法的“处置说” ,而是把这一概念分解为概括程度不高、
稍微具体点的次类意义范畴。
即主语代表的人或事物通过动作行为使
某个人或事物发生一定的变化,这个变化可以是位置移动,可以是性
质发生变化,也可以是形式上发生变化,甚至可以是在别人的认识中发
生变化。
只有在上述情况之下才使用 “把” 字句。
那么上述偏误句 “高
兴”不是“故事”通过“听”发生的变化; “在五道口食堂”也不是
“饺子”通过“吃”发生的位置的变化。
所以都不能适用“把”字句。
二. “把”字句在使用中应注意的形式方面的特点:
明白了“把”字句的语法意义,我们再来看看其形式特点。
这些
形式上的偏误大都可以从上文所谈到的语法意义上得到解释。
(1)光杆动词不可以充当“把”字句的谓语,或其后出现补语或其 前出现状语。
如:
*请你把这封信寄. 请你把这封信寄给他.
*我恨不得把他杀. 我恨不得把他杀死.
*你把这辆自行车买吧. 你把这辆自行车买下吧.
这是因为多数“把”字句表示某确定的事物因为某动作而发生某 种变化,这一语法意义就要求“把”字句的谓语动词本身不能是一个 光杆动词,要表示结果或变化,动词后应该有表示该意义的结果补语 或趋向补语;要表示位移或关系的转移,动词后就应该有表示这种位 移或关系转移的相应词语等等。
总之, “把”字句的语法意义决定了 其谓语动词不可能是个光杆动词,在动词前或后(主要是后)应该有 相应的词语来表示语动词有联系的其他相关意义。
(2)不及物动词和形容词不可单独充当“把”字句的谓语。
如: *风把我的自行车倒了.
*他把被子破了.
*我把衣服干净了.
“把” 字句的基本语法意义要求其谓语动词必须是能涉及另一 对象的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和形容词都不能涉及另一对象,所以都 不可以充当“把”字句的谓语。
(3)存现动词(有、在)属性动词(是、属于)、心理动词(知道、 相信)趋向动词(上、下、下去)不可。
如:
*他还没把那本词典有了.
*人们把玫瑰是爱情的象征.
*我至今还把西藏去过.
*我三年只把家回过一次.
因为这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都无法使所涉及的另一事物发生某
种变化,所以也不可以出现在“把”字句中。
“把”字短语和谓语之间不能加能愿动词、否定副词和时间词语
(4)
等,这些词语应该放在“把”的前面(时间词语也可以放在主语的前
面)。
留学生在这方面定额偏误是相当普遍的。
如:
*你把这件事不应该告诉妈妈。
你不应该把这件事告诉妈妈。
*我把今天的作业没带来。
我没把今天的作业带来。
*我把明天书还给图书馆。
我明天把书还给图书馆。
明天我把书还给图书馆。
因为在汉语中能愿动词、否定副词、时间词语最常见的位置就是
批注 [U2]:原为自居放在动词前边,学生很容易把这一规则过度类推到“把”字句,造成
偏误。
(5)
“把”字句动词后面不能带可能补语,因为可能补语表示的只是
一种可能,并不是动作的结果,而“把”字句的基本句义是表示某一
动作或行为对某一事物造成或带来某种确定的结果或变化。
可见,二
者是矛盾的,所以“把”字句和可能补语不能共现于一个句子中。
如
“把”字句要表示可能的意思,就要用能愿动词“能”或“可以”等
放在“把”的前面。
如:
*我把衣服洗不干净。
我不能把衣服洗干净。
*我把这书看得懂。
*我把你的箱子打不开。
三. “把”字句的教学
各种“把”字句的出现顺序应该根据习得研究的基础上进行重新
编排。
如施家炜(1999 年)基于北京语言大学“汉语中介语语料库
系统” , 探讨了外国留学生习得 22 类现代汉语句式顺序及其成因与制
约因素。
研究结果是,一些在语法等级大纲中比较容易的句式,学生
习得得较晚;而一些大纲中较难的句式,学生反而习得得较早。
如同
“S+把+O+ V+ RC” (他把我打哭了)(标记位 T7) 样是“把”字句,
在大纲中是最早掌握的甲级语法项目,而“S+把+O1+ V(在/到/给)
+ O2” (我把书放在桌子上)(标记位 T8)在大纲中是应该晚一些掌 握的乙级语法项目。
但事实上留学生习得的顺序正好相反,总是先习 得 T8,再习得别的一些句式,然后才能习得 T7。
如果单从结构上看, T8 似乎比 T7 要复杂一些,好像习的难度也大一些,我们的大纲也许 正是根据这点给它们定级的。
但实际上,T8 很难换成非“把”字句,
而 T7 却可以换成非“把”字句。
也就是说 T8 留学生回避不了,只 能使用,自然习得得较快较早,而 T7 是可以回避的,他们尽量不用, 习得的过程就会长一些。
(增)
有的教材甚至把所有 “把” 字句的教学内容放到一两课之内完成, 致使留学生“学完‘把’字句后,只是模模糊糊地记住一些使用‘把’ 字句的限制条件和规则,含糊不清地理解‘把’的处置义,困惑不解 地在主谓宾句和‘把’字句中变来变去。
因此学生要么不用‘把’字 句,要么一用就错。
”那么怎么解决“把”字句的教学呢?我们不能 知难而退,采取躲避的态度。
“解决‘把’字句教学的根本途径是要 揭示‘把’字句的语义特征,使学生掌握表达什么意义时须用‘把’ 字句,同时还要指出使用‘把’字句的语境背景,使学生掌握在什么 情况下用‘把’字句。
”作为教学语法,我们还要考虑循序渐进的原 则,使学生在不同阶段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学习“把”字句。
我们 可以采取从语义分析入手结合形式特征和语用的办法进行教学, 也可 以采取从形式特征入手, 结合语义和语用的办法或者从语用入手结合 形式和语义的办法, 下面我们采取第一种办法即从语义分析入手结合 形式特征对“把”字句的分阶段教学进行分析。
初级阶段:
1. 表达某确定的事物因为某个动作而发生位置的移动。
可以使 用:
格式 1:S+把+N1+V 在/到+L(位置移动的处所)
如:他把书包放在地上了。
请你把这张地图挂在黑板上面。
2. 表达某确定的事物因为某个动作而发生关系的转移。
可以使 用:
格式 2:S+把+N1+V 给+Sb(关系转移的对象)
如:我把作业都交给老师了。
我把照片发给妈妈了。
这两种格式的“把”字句的使用频率是非常高的,而且在这两种 “把”字句都是都是必需使用“把”的句子,也就是说没有办法用别 的主谓宾句去置换。
所以我们应该首先让学生接触这两类句子。
3.表达某确定的事物因为某个动作而发生某种变化,产生了某种结 果。
可以使用:
格式3:S+把+N1+V+RC(结果补语)
如:我把衣服洗干净了。
请你把窗户打开。
格式4:S+把+N1+V+(RC)+来/去(趋向补语) 如:他把书包拿来了。
请你把这词典带到教室去。
格式5:S+把+N1+V+RC(状态补语)
如:他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
她把课文记得滚瓜烂熟。
格式6:S+把+N1+V+Sb
如:我把这件事告诉妈妈了。
请你把他的电话号码给我。
据统计,格式3和格式4,即动词后带结果补语和趋向补语的 “把”字句的出现频率是最高的,分别是23.3%和19.9%, 二者之和超过了整个“把”字句的一半以上。
(吕文华1994)所 以也应该较早让学生接触,但因为受结果补语和趋向补语的限制,所 以应该出现在结果补语和趋向补语的教学之后。
以上6种格式的 “把” 字句占所有“把”字句的80%以上,是“把”字句的常用的基本格 式,代表了“把”字句所表达的最基本的意义和用法,基本上能够满 足初级学习者的交际需要。
中级阶段:
4.把某确定的事物认同为另一事物,或通过动作使某事物变化为在 性质特征上有等同关系的另一事物。
可以使用:
格式7:S+把+N1+V成/作/为+N2
如:我把他当成了我最好的朋友。
我们常常把儿童比喻为花朵。
他的岳母把他看作了自己的儿子。
这种“把”字句常独立运用,表达主观判断,是必须使用“把” 的句子。
5.表达动作与某确定的事物发生联系,或者以某种方式发生联系。
可以使用:
格式8:S+把+N1+V(了/一)+ V(动词重叠)
如:请你把情况介绍介绍。
现在我把这次旅游的注意事项说一说。
他把名单对了对才离开。
格式9:S+把+N1+V着
如:他把眼睛闭着,一动不动。
他把头抬着,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
格式10:S+把+N1+一 V
如:他把书一扔就出去了。
老师把桌子一拍,我们就都害怕了。
格式11:S+把+N1+A+V
如:你总是把东西乱扔。
她把头发略加整理就出去了。
格式12:S+把+N1+V+M(动量词语)
如:我们把这个问题研究好几遍了。
老师把这个语法又讲了一遍,我们才明白。
格式8到格式12主要表示事物与动作发生联系,描写动作与事 物发生联系的方式,并不表示结果,动词前后的成分表示动作的方式 或动作的量。
高级阶段:
6.表达一些不如意的情况,可以使用:
格式13:S+把+N+V+了
如:我把他的名字忘了。
快把它扔了。
7.表达一些致使意义,可以使用:
格式14:S(非生物体)+把+N+V+其他
如:外边的鞭炮声把孩子惊醒了。
绝大多数“把”字句的主语是人或有生命的东西,无生命的东西 充任的主语一般表示事件或自然现象或机械动力等, 这种无生命的东 西是N发生变化的原因。
在高级阶段, 我们还可以让学生接触一些比较复杂的 “把” 字句。
如N是复杂的成分,如为了准备这次考试,我把小学、中学和高中学 过知识又重新复习了一遍。
兼语句中包含“把”字结构,如:老师让班长把作业收上来。
连动句中包含“把”字结构,如:把这些旧书捆起来卖了吧。
从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 “把”字句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在语义 语用上都是极其复杂的,所以在教学的安排上,我们不应该把“把” 字句这样的对外汉语教学的顽疾的教学内容圈定在初阶段, 而应该贯 穿在初级、中级和高级阶段的全过程。
另外合理选取、编排各类“把” 字句句式可减少教学难度,促进教学。
至于具体教学方法和技巧,不同的格式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 法,比如,在教“把”字句的基本式即 Sb+把+N+V 到/在L时, 老师可以采取实物道具引入的办法,老师把一张地图挂在黑板上,然 后和学生进行对话。
老师:今天我们上课要用到地图,地图放在桌子上你们能看到吗?
学生:不能。
老师:那怎么办?
学生:挂在黑板上。
老师:谁来挂?
学生:班长。
老师: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给班长说:请你把地图挂在黑板上。
(同时 老师把例句写在黑板上,便于最后总结格式)
根据刚才的句子总结格式:Sb+把+N+V 到/在L
前面我们说过,对于“把”字句仅仅掌握格式是远远不够的,还 应该让学生知道在什么场合使用“把”字句,即“把”字句的语义和 语用。
我们知道“把”字句在话语中用于表达某种目的,或者为了达 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手段。
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一语用要求,我们可以 设计一些练习,比如提示目的,让学生说出运用的手段。
比如:
老师:不要忘了老师的电话号码,怎么办?
学生:把它记在手机里。
或者把它记在本子上。
老师:为了让学生看到地图,怎么办?
学生:把地图挂在墙上。
老师:老师讲的语法学生记不下来,怎么办?
学生:老师把语法写在黑板上就可以了。
无论是哪种格式的“把”字句,我们都应该设计合适的练习引导 学生注意语义和语用,比如为了让学生了解“把”字句是对某人或某 事物的安排和处置,在总结了格式的基础上,可设计以某人或某事物 为话题,提出处置意见的练习:
老师:明天有晚会,我们怎么准备啊?
学生1:我们把教室打扫干净。
学生2:我们把桌子搬出去。
学生3:我们把教室装饰一下。
学生4:我们要把唱片准备好。
学生5:我们要把吃的东西摆好。
老师:下周期中考试,我们应该怎么复习?
学生1:老师把语法再讲一遍。
学生2:我们自己把课文复习一下。
学生3:我们把生词认真地写一遍。
当然, 这些不同格式的 “把” 字句的练习不是一次让学生说出来, 而是在学习哪一个格式就练习哪一个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