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政治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二政治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
〖重点〗因果联系的特点、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难点〗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的互相转化。
〖素质要求〗
知识方面:
理解:
①因果联系的含义、特点及方法论意义,明确原因与结果之间的辩证关系。
②针对若干基本事实,判断何为原因,何为结果,并列举若干互为因果的事例。
运用:根据事物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说明几个历史事实的因果关系,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分析一事物与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对几个世人注目的当代人类活动可能产生的影响作出判断,如“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
”
能力方面:
⑴学会从具体事实和材料中概括出一般结论,提高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⑵教材中引用了大量的事实材料,并作了分析说明,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⑶学会用因果联系的观点分析看待事物的方法,能对某些问题作出预见,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觉悟方面:
⑴进行唯物辩证法世界观的教育,反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
⑵教学中结合有关教学内容(污染与治理的关系、可持续发展战略、三峡建设、美军飞机侵略我领空事件等),对学生进行我国大政方针和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解决办法】
1、因果联系的特点及关系。
事物联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只有因果联系的特点,才能把因果联系与其它形式的联系区别开来。
要懂得因果联系,必须讲清原因与结果的关系。
(1)、因果联系的特点。
第一,因果联系是具有先行后续的关系,原因出现在前,结果出现在后。
但是--先一后相继出现的两个事物,不一定都存在因果联系,不能认为所有在前的事物都是原因,所有在后的事物都是结果。
第二,因果联系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原因是产生结果的必要条件,结果是由一定原因引起的,因果联系最重要的特点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这是因果联系的核心,只有这两个特点同时具备,才能构成因果联系。
(2)原因与结果的关系。
这个问题的处理要注意以下儿点:第一,原因与结果的关系比较复杂,有一因多果、同因异果的情形,也有一果多因、同果异因的情形。
教学中只要求讲清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第二,原因和结果的区别。
含义不同。
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是原因,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是结果。
时间顺序不同。
在一个具体的因果联系中,总是原因出现在前,结果发生在后,形成前因后果先行后续的顺序。
0地位作用不同。
在一个具体的因果联系中,原因总是处于"主动"的地位,是引起者,具有 "动因"的作用,结果总是处于"被动"地位,是被引起者,具有 "结果"的作用。
原因与结果有严格的区别,所以,不能倒因为果,也不能倒果为因。
第三,原因和结果的联系;二者互相依赖,原因离不开结果,相对结果而言,原因才成其为原因。
结果也离不开原因,没有原因就没有结果,相对原因来讲,结果才成其为结果。
二者在一定条件下能互相转化。
转化有两种情形,一种情形是在这一关系中是原因的在另一关系中则是结果。
另一种情形是在同一关系中,两种现象互为因果。
当然,第二种情形的转化只是在一些因果联系中存在,而不是在一切因果联系中普遍具有的。
【难点解决办法】
1、原因和结果的互相转化。
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相互相转化。
转化有两种情形,一种情形是在这一关系中是原因广在另一关系中则是结果,反之亦然;另一种情形是在同一关系中,两种现象互为因果。
在事物的因果联系中,并非任何一种因果关系都能成为互为因果的关系,只有一部分事物的因果关系才能构成互为因果的关系。
在互为因果的关系中,也是从关系双方的互相作用中才能理解互为因果的关系,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复习提问
(l)什么是联系?
(2)上节课我们重点讨论了什么问题?
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联系的含义,而且我们重点讨论了联系的普遍性的问题,通过讨论我们明确了每一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每一事物都是由内部各要素联结而成的整体。
而事物的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事物之间的联系的形式又是多种多样的。
(引导学生边看教材第47页,边回答。
)这些不同的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
人们要了解一个事物,就必须对它的各种不同的联系具体的加以分析。
在以上多种联系中,人们经常遇到的、最容易提出的联系是哪一种?(学生可能有多种回答,教师可以引导。
)人们最容易提出的问题是,事物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就是研究事物的原因问题,科学研究的问题,也是探讨和追寻事物因果问题。
所以,这节课我们就重点研究事物的因果联系。
二、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板书)
1.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板书)
2.事物的因果联系 (板书)
在事物的多种联系中,原因和结果的联系是人们在实践中经常遇到的一种联系,是人们用以探索和揭示事物奥秘的一种重要联系。
例如:教材第47页最后一段;又如:同学们每次的考试成绩是结果,考好考差的原因是什么呢?只有认真分析,才能不断的提高。
(可调动学生举例,使学生认识任何现象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处于因果联系之中。
)
[附:另介绍凡例供参考使用。
例1:"长虹电子集团公司靠'事事先想一步,招招先行一步'的'先'字诀,在市场竞争中成为中国彩电行业的'龙头'。
"(参见《北京青年报》1997年5月14日)例2:黄河断流的原因。
(参见《北京青年报》1997年6月27日)]
既然因果联系是人们最常见、与人们关系最密切的联系形式,所以我们首先了解什么是因果联系,什么是原因结果以及因果联系的特点等问题。
(l)事物的因果联系及其特点。
(板书)
第一,什么是因果联系。
(板书)
(学生阅读教材第48页黑体字,结合上面讲过的例子,对因果联系的含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在两种现象中,具有引起和被引起关系的才叫因果联系。
第二,原因和结果的含义。
(板书)
(划书第48页,要求学生简明了解原因与结果的基本含义。
)
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叫做原因;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叫做结果。
在掌握了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请同学们继续思考井回答:
事物联系的形式多种多样,因果联系与其它形式联系的区别在哪里?即:因果联系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
第三,因果联系的特点。
(板书)
因果联系的特点有两个:
一是因果联系是具有先行后续的关系。
(板书)
即“前因后果”,在一个具体的因果联系中,总是原因出现在前,结果发生在后。
常言道:“钟不敲不响”,敲是响的原因,总是先敲后晌,不会倒过来,成为先晌后敲。
但并不是所有
相继出现的现象都具有因果联系。
如春夏秋冬的更替,白天和黑夜的变换等,都是先行后续的关系,但不是因果关系,因为它们之间并不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在此之后”不等于“因此之故”。
二是因果联系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板书)
先敲后响,敲是引起,响是被引起。
改革开放不是贪污腐化等新的经济犯罪现象的引起,贪污腐化等新的经济犯罪现象也不是改革开放的被引起。
可见,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必须既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只有这两个特点同时具备,才能构成因果联系,缺一不可。
以上两个特点是因果联系区别于其它形式联系的特点。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叫做原因;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叫做结果”,二者是不同的,有区别的;我们还知道了原因和结果之间存在着“先行后续以及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也就是说二者又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
我们现在就来了解原因和结果之间的这种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互相转化的关系:
(2)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板书)
第三,原因和结果的区别。
(板书)
在每一事物的具体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有严格的区别:
一是含义不同。
二是时间顺序不同。
在一个具体的因果联系中;总是原因在前,结果在后,形成先行后续的顺序。
三是地位作用不同。
在一个具体的因果联系中,原因总是处于“主动”的地位,是引起者,具有“动因”的作用;结果总是处于“被动”地位,是被引起者,具有“结果”的作用。
正是因为原因和结果有严格的区别,所以不能倒因为果,也不能倒果为因。
原因和结果的区别又是相对的,二者之间还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第二,原因和结果的联系。
(板书)
首先,二者互相依存,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
(请同学们思考第48页的小栏自。
)"想一想:有人在办某事以后说,这件事办得毫无结果。
这件事是否只有原因,而无结果?"(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
事物有因必有果,只不过在结果中,有预期的结果和未预期的结果、有好的结果与坏的掷之分。
这里所谓的“毫无结果”,其实是指末达到预期的结果,而非没有任何结果。
如我们去办一件事,无非是办成或未办成两种结果,决不能说未办成就不是一种结果。
总之,原因和结果互相依赖缺一不可。
虽然有些现象,我们尚不知道它的原因,但它的原因是存在的有些现象,我们还不了解它将产生怎样的结果,然而它的结果也是会产生的。
如果说存在着无因之果,那就等于说这个结果是从虚无中产生的;如果说存在着无果之因,那么它本身也就不成其为原因了。
其次,二者的区别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能互相转化。
当我们考察的是一个事物具体的因果联系时,我们把考察的特定对象从普遍联系中抽取出来,确定某一现象为原因,另一现象为结果的时候,在这个有限的范围内,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的,区别是严格的,不能同时既是原因又是结果。
但是,如果我们把具体的原因和结果摆在普遍联系之网和无限发展的因果链条中来考察,那么,原因和结果区别的相对性,它们之间的相互过渡、相互转化就显现出来了。
这时我们所看到的是转化有两种情形:一种情形是,在这一关系中是原因,在另一关系中则是结果;反之亦然。
(引导学生看书第48页至第49页。
)另一种情形是,在同一关系中,两种现象互为因果(注意,并非任何一种因果关系都能成为互为因果的关系,只有一部分事物的因果关系才构成互为因果的关系)。
在互为因果的关系中,也是从关系双方的互相作用来理解互为因果的关系。
例如,教与学的关系中,就教师的教作用于学的方面来说,教的好坏是因,学生学的好坏是果。
从学作用于教的方面来说,学生学习中提出的问题和意见促进教师教学中改进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学又是固,教则是果。
又如,我们在高一经济常识中讲过的生产和消费的关系、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的关系等都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系。
附原因与结果的区别和联系:
原因结果
区别含义不
同
引起某种现象
产生的现象
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时间顺
序不同
原因在前结果在后
地位作
用不同
“主动”
地位,引起者
“被动”地位,引起者
联系二者互
相依赖
原因离不开结果,结果也离不开原因
二者在
一定条
件下互
相转化
转化有两种情况:一是在这一关系中是原因,在另一关系中则是结果;二是在同一关系中,两种现象互为因果。
提问:①请同学列举若干互为因果的事例。
⑦请同学看书第79页问答题第4小题(答案参见教参)。
以上我们了解了有关因果联系的一些基本知识,在本书的前言中,我们曾讲过,学习马克
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以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那么,我们认识和掌握客观世界的因果联系,对于我们科学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进行实践活动,具有哪些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呢?(学生看书后,先找出有哪些方法论意义。
)
(3)认识和掌握因果联系的方法论意义。
(板书)
首先,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
(板书)
前面我们已经论证过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作为联系的一种具体形式,因果联系也同样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先因后果、彼此制约的,都处在因果链条的联结之中。
人类的一切认识和实践活动,都要同因果联系打交道,都是在因果联系的链条的制约下进行的。
对于我们周围的任何一种事物和现象,只要深入探索,总会找到它的来龙去脉,发现它所体现的因果联系。
探索事物的因果联系,认识自然界和社会的奥秘,是科学的使命。
许多著名的科学家之所以在科学上有所建树,很重要的是在于他们喜欢刨根问底地追究问题。
比如爱因斯坦说过:“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穷根究底地追究问题罢了。
”
既然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都离不开对事物因果联系的探索,如果不承认事物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对事物作出主观的随意的解释,就不可能正确的认识事物,更谈不上进行科学研究了。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49页至第50页的两个例子,这两个例子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
这两个例子说明把握事物的因果关系,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解决难题、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
(例子可参考:通用汽车公司黑海汽车制造厂总裁收到一封关于汽车的抱怨信:"最近我买了一辆新的黑海牌车,每次我从商店买完香子兰冰激淋回家,汽车就起动不了。
但我买其他种类的冰激淋,车起动得很好。
"黑海厂总裁对这封信感到迷惑不解,但还是派了一个工程师去查看。
当晚,工程师随这个车主去买香子兰冰激淋,返回时,车起动不了。
工程师又连续去了三个晚上。
第二个晚上,车主买了巧克力冰激淋和草莓冰激淋,车都能起动。
第三个晚上,买了香子兰冰激淋,车又起动不了了。
工程师绝不相信这部车对香子兰冰激淋过敏。
于是他加倍工作以求解决问题。
每次他都作记录,像日期、汽车往返的时间、汽油类型等。
最后他发现了线
索:车主买香子兰冰激淋比买其他冰激淋所花的时问要短。
因为香子兰冰激淋很受欢迎,故分箱摆在货架前面,很易取到。
因而问题就变成了:为什么车停很短时问就起动不了。
工程师进一步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即是因为汽锁使汽车起动不了。
而买其他冰激淋需要的时间多,可以使汽车充分冷却以便起动。
而买完香子兰冰激淋时,汽车引擎还很热,所产生的汽锁耗散不掉,因而汽车起动不了。
原因找到了,问题也就可以解决了。
)
这个有趣的例子告诉我们,只有承认事物的因果联系,并深入探索,就会发现事物的来龙去脉,找到解决的方法。
其次,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板书)
一是因为一定的结果都是一定的原因引起的,所以要求人们应当善于从某一行动的后果中去分桥其原因,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避免重犯同类性质的错误。
例1:我国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就是记取了发达国家曾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结果造成了对世界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严重损害的教训而制定的。
例2:请班里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或某一方面有特长的学生介绍成功的经验、好的学习方法等;也可分组"会诊",给学生一个互相交流,互相帮助,认真分析自己、认识自己,更快提高的机会。
二是由于一定的原因必然引起一定的结果,这就要求人们应当根据某种原因,预见事物发展的结果。
有了对事物发展结果的科学预见,才能正确指导自己的行动,取得好的结果。
请同学们回答:
“凡事预测立,不预则废”说明了什么?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在社会经济发展和日常生活中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后果的事例有哪些,带来了哪些后果,你认为应怎样解决?
1997年2月27日,英国《自然》杂志刊文称,英国爱丁堡罗林研究所首次用"克隆"培育法成功地复制出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多利"。
有人预言,生物工程将成为影响21世纪人类生活的科学技术的中心环节。
以"克隆"为代表的无性繁殖技术的突破将会把人类带往何处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
以上同学们的回答都说明了根据事物的原因预见结果钓必要性和重要性。
如果不能对事物发展钓结果作出预见或只顾眼前利益,就必然会给工作和生活带来危害。
特别是同学们对生物技术的发展将对人类可能带来的影响作出了自己的判断。
当然,对“克隆”技术的争论,至今众说纷坛,但这才更加促使科学家不断地进行研究,最终推动社会的发展。
小结:
(可让学生自己作小结。
)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因果联系的内容,通过学习使我们对普遍联系的观点理解的更加具体了,使我们认识到,事物的联系不仅是普遍的、客观的,而且是多样的,要正确的认识事物就必须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的分析,特别是具体的分析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更好地指导我们的行动。
课后练习
(l)简要分析,教材第50页的漫画说明了什么?
(2)为什么培根说"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
(3)运用所学哲学理论,根据事物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对高一所学的世界历史中的几件重要的历史事实进行分析,说明其因果关系。
如:联系有关史实,分析珍珠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其后果。
(以上内容参考高一世界史书下册。
)
(4)结合目前的国际形势,对"北约东扩"会如何发展并将对世界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和影响进行分析。
(条件好的学校可让学生讨论。
参见《世界知识》1997年第 ll期。
)
2019-2020年高二政治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教案人教版
(一)课前准备
1.搜集
(1)身边的一些事实或变化。
如同班同学有的成绩好,有的成绩不好等。
(2)有关三峡工程的资料。
2.思考
(1)身边的这些事实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对教材中“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必须既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3)试举出一些互为因果关系的例子。
(4)在长江三峡工程修建之前,对哪些问题进行了考察?又预见到会有什么后果?。
(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这句话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二)思考导学
《起风了。
小猫饿死了》
起风了,风把窗帘掀起了。
窗帘拍倒了花瓶,花瓶的水洒到了地板上了。
地板湿了,老婆婆滑倒了。
她撞坏了椅子,木匠来修椅子了。
木匠砍倒了一棵树,大树把面包师的房子砸坏了。
面包师搬家了,老鼠没东西吃了。
老鼠不来了——小猫饿死了!
这是一首英格兰童谣,这首童谣反映了一种怎样的联系?
童谣反映了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却由于其间发生了一环扣一环的联系,最后竟成为因果联系。
(三)自学导引
阅读教材,填表
1.
2.
有水才行船水的存在船行
月亮在引力作用下绕地球
运行引起潮汐
月亮绕地球运
转
(引力)
潮汐
虚心使人进步
骄傲使人落后
虚心
骄傲
进步
落后
归纳: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引起的。
这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叫做因果关系。
思考:春夏秋冬四季更替,它们之间是因果联系吗?“在此之后”等于“因此之故”吗?
【答案】不是。
“先行后续”不等于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必须既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在此之后”不等于“因此之故”。
3.原因和结果可以相互转化
4.
事例原因
磬不击自
鸣,
以为成妖
钟响磬则共振自鸣。
运动能健身
多年是个谜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自动在血管内筑起一
道HDC
2
的防线,使脂肪、胆固醇等物质不易
沉积,血液畅通无阻。
归纳:事物的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人们只有承认它,揭示它,才能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
如果否认了事物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那就会对事物作出随意的解释,当然不可能正确地理解事物,科学本身也就不会存在了。
5.把握因果联系的意义
(1)名言
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穷根究底地追究问题了。
——爱因斯坦
这段话说明: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
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
(2)分析漫画“找原因”
由于一定的结果都是一定的原因引起的,这就要求人们应当善于从某一行动的后果中去分析原因,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以利于发扬成功的经验,避免重犯同类性质的错误。
思考:“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表明了什么?
由于一定的原因必然引起一定的结果,这就要求人们应当根据某种原因,预见事物发展的结果。
归纳: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