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品三大 类
2020版药典的生物制品术语

2020版药典的生物制品术语
2020版药典的生物制品术语
一、生物制品的定义
生物制品(biological product)是指以生物学方法制备的医学用品,包括活细胞、变态抗体、血液制品、芽孢制剂、受体制剂以及基因工程制剂等。
它们是经过严格的实验研究,制成具有一定的药理活性的化学药品,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二、生物制品的种类
1、活细胞:活细胞具有自我修复能力,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从而治疗各种疾病。
2、血液制品:血液制品主要由人血液中的血浆成分、细胞、亚细胞以及蛋白质组成,可以用于治疗凝血功能障碍、抗凝血、抗血清等。
3、芽孢制剂:芽孢制剂是一种利用芽孢菌制备的药物,它具有一定的抗菌和抗真菌作用,可用于治疗细菌和真菌感染。
4、变态抗体:变态抗体是指从患者体内制备的抗体,可用于诊断和治疗某些特定疾病,如炎症性疾病、艾滋病等。
5、受体制剂:受体制剂是利用受体的特征,制备的一种特殊药物,具有抗炎、抗过敏、抗病毒等作用,可用于治疗哮喘、糖尿病、湿疹、肾脏疾病等。
6、基因工程制剂:基因工程制剂是指以基因工程技术为基础,利用载体质粒的转化技术,将特定的基因组合到一起,从而制备的药
物,可用于治疗各种遗传性疾病。
生物制品的概念

生物制品的概念生物制品的概念生物制品是指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制造的商品或产品。
它们通常基于生物体,可以是微生物、植物或动物细胞、组织或器官。
生物制品在医药、农业和工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是关于生物制品的相关概念和内容的简要介绍。
1. 生物制品的种类生物制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种类:•生物药物:通过利用生物技术来生产的药物,如基因工程药物、生物仿制药等。
•生物肥料:通过利用生物技术来改良土壤和植物营养的肥料,如微生物肥料、生物有机肥料等。
•生物农药:通过利用生物技术来防治害虫、病毒和病菌的农药,如生物杀菌剂、生物杀虫剂等。
•生物能源:通过利用生物技术来生产的能源,如生物燃料、生物气体等。
•生物材料:通过利用生物技术来制造的材料,如生物塑料、生物纤维等。
2. 生物制品的制造过程生物制品的制造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选择生物体:选择适合制造特定产品的生物体,可以是细菌、真菌、植物或动物等。
2.生物培养:将选定的生物体在适当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以促进其生长和繁殖。
3.生物表达:利用适当的生物技术手段,使生物体表达特定的基因或蛋白质。
4.分离与提纯:分离目标产物(如基因、蛋白质或代谢产物)并进行提纯,以获得所需的纯度和活性。
5.功能验证:对制造的生物制品进行活性和功能验证,在实验室和临床中进行测试。
6.批量生产:经过验证的生物制品进行批量生产,以满足市场需求。
3. 生物制品的应用领域生物制品在各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医药领域:生物药物被广泛用于治疗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
•农业领域:生物肥料和农药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环境。
•工业领域:生物制品可用于生物降解材料的制造,纺织品、塑料、燃料等行业。
•环境领域:生物能源可作为可再生能源的替代品,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生物技术研究:生物制品也为生物技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材料。
以上是关于生物制品的相关概念和内容的简要介绍。
生物制品的类别

生物制品的类别生物制品是指利用生物学原理和技术,通过对生物体内物质的提取、加工和改造,制造出来具有一定用途和价值的产品。
生物制品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类别,包括药物、食品、化妆品和生物材料等。
以下将对这些类别进行详细介绍。
一、药物药物是生物制品领域最重要的类别之一,它是用于治疗、预防疾病或改善健康的物质。
药物可以从天然植物、动物或微生物中提取,也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合成。
常见的药物包括抗生素、抗癌药物、心血管药物、抗病毒药物等。
药物的研发和生产需要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和监管,以确保其安全有效。
二、食品生物制品在食品领域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例如,酸奶和乳酸菌饮料中的乳酸菌可以改善肠道健康;益生菌和益生元则可以增强免疫力。
此外,生物工程技术也被用于改良农作物,提高产量和抗病能力,以满足人们对食品的需求。
三、化妆品化妆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产品,而生物制品在化妆品的研发和生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例如,天然植物提取物可以用于护肤品的配方,具有保湿、抗氧化和抗炎等功效。
另外,生物技术也可以用于生产酶制剂,用于染发剂、洗发水等产品中,以提高效果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四、生物材料生物材料是指利用生物体内的物质制成的材料,用于医疗、工业和环境领域。
生物材料可以分为天然生物材料和人工合成生物材料。
天然生物材料包括骨骼、软组织和血管等,常用于修复和替代人体组织。
人工合成生物材料则可以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制造,用于制造人工器官、药物输送系统和组织工程等。
总结生物制品是利用生物学原理和技术制造的具有一定用途和价值的产品。
药物、食品、化妆品和生物材料是生物制品的主要类别。
药物用于治疗、预防疾病或改善健康,食品可以提供营养和增强免疫力,化妆品用于美容和保养,生物材料用于医疗和工业领域。
生物制品在人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我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生物制品制造国民经济分类

生物制品制造国民经济分类生物制品是指利用生物资源进行加工、制造的各种产品,包括食品、药品、化妆品、生物工程产品等。
生物制品制造是一个多样性和高附加值的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下面将生物制品制造国民经济分类如下:1. 食品类:食品是生物制品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各种食品加工制造,如罐头、饼干、巧克力等。
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健康食品、有机食品、功能性食品等食品制造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2. 药品类:药品制造是生物制品制造的重要领域,主要包括化学药品、中药制剂、生物制品等。
药品制造业是一个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较好的经济效益。
3. 化妆品类:化妆品是生物制品制造的另一个重要领域,包括各种美容和个人护理产品的制造。
化妆品制造业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和较高的利润空间,不断推陈出新的技术和产品受到了消费者的热烈欢迎。
4. 生物工程类:生物工程是现代生物制品制造的新兴领域,包括生物医药、生物材料、生物能源等。
生物工程类产品的制造需要结合生物学、化学、物理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是一种综合性强、前景广阔的产业。
生物制品制造在国民经济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不仅能够提供丰富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就业稳定和经济发展,还推动了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另外,生物制品制造业的发展还可以促进农业的转型升级,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
为了进一步发展生物制品制造产业,应该加强科技创新,增强技术研发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开发高附加值的产品。
同时,需要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合理配置,建立健全的人才激励机制,为生物制品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总之,生物制品制造是一个重要的国民经济分类,涵盖了食品、药品、化妆品和生物工程等多个领域。
发展生物制品制造产业,既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又能够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对于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物制品包括哪些3篇

生物制品包括哪些生物制品是指从生物体中提取或经过基因工程技术改造所产生的药物、疫苗、生物诊断试剂、植物提取物等。
以下是对其不同类型的详细介绍:1. 生物制药品生物制药品是指以生物学方法生产的药品。
其不同于化学合成药物,其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微生物、细胞甚至动物,依靠这些生物体来生产制剂。
因此,生物制药品通常是大分子,以蛋白质为主的药物,例如:重组蛋白质、单抗等。
此外,它们对许多疾病都具有很好的疗效,例如: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癌症等。
2. 疫苗疫苗是一种预防疾病的生物制品。
它是由一些微生物或其毒素、抗原制成,在接种至人体后,可以激活人体免疫细胞,从而使人体产生免疫力,并在接下来的感染中保护人体免受疾病的侵害。
常见的疫苗包括:百白破疫苗、水痘疫苗、流感疫苗等,能够预防数十种传染病。
3. 生物诊断试剂生物诊断试剂是一种检测疾病的生物制品。
其可以检测血液、尿液、唾液、污水等样本中的生物分子,例如抗体、细胞、蛋白质等,并根据检测结果来判断是否存在某种疾病。
生物诊断试剂的种类非常多,常见的有:基因芯片、ELISA试剂盒等。
4. 植物提取物植物提取物是从植物中提取出的纯天然化合物。
它们可以用于药物或食品添加剂中。
植物制品有很好的药理学特性,例如其可以治疗炎症、消化不良、抗生素等,它们通常是从植物药中提取出的有效成分,并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方法分离出来。
总之,上述的四种类型是生物制品的主要种类,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优点以及针对特定疾病的特殊功能。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制品在医学和保健等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生物制品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

生物制品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生物制品是指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制备的医药和农业技术产品,广泛应用于医疗保健、药品生产、农业生产等领域。
为了确保生物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
以下是一份征求意见稿,详细介绍了生物制品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
一、生物制品注册分类根据生物制品的用途和特性,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医药生物制品:包括疫苗、生物诊断试剂、生物制剂等。
2.农药生物制品:包括生物杀虫剂、生物杀菌剂、生物除草剂等。
3.养殖生物制品:包括养殖用疫苗、养殖用生物诊断试剂等。
4.植保生物制品:包括生物防治剂、生物调节剂等。
5.生物肥料:包括生物菌肥、生物氮肥等。
二、申报资料要求2.产品信息:包括产品名称、规格、剂型、用途、批准文号(如适用)等。
4.制备工艺:提供产品的制备工艺、生产设备、原材料采购等信息。
5.质量控制:提供产品的质量控制标准、质检方法、生产记录等信息。
6.临床试验数据(如适用):对于医药生物制品,需要提供临床试验数据,以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7.安全评估报告:提供对产品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的报告。
8.生产质量管理体系:提供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情况,包括GMP证书、质量管理规范等。
9.环境影响评价(如适用):对于一些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的生物制品,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10.注册费用支付证明:提供注册费用的支付证明。
三、注册申报程序1.提交申请:申请单位向相关药品监管机构提交注册申请,同时提供上述所列的申报资料。
3.评审审批:药品监管机构根据申报资料进行评审,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并最终决定是否批准注册。
5.监督检查:药品监管机构将对注册的生物制品进行定期的监督检查,确保其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和安全要求。
以上是一份生物制品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的征求意见稿,请广大医药及农业生产相关单位对此稿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使其更加完善和贴近实际情况。
感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
生物制品包括哪些

生物制品包括哪些生物制品是指利用生物技术手段,生产出的各种对人体有益的原料、药物、食品、生物材料等。
生物制品是一种新型的医药技术,在医疗和科技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生物制品包括哪些。
一、生物技术药物生物技术药物是目前医学领域发展迅速的一种新型药物,具有高效、安全、可靠、选择性强、专一性好等优点。
生物技术药物包括:1.重组蛋白质制剂重组蛋白质制剂是以人体构建的基因、重组DNA技术,将人的基因导入到细胞中,通过基因重组工艺、发酵和提纯工艺,大规模生产出有机化合物(如胰岛素、干扰素、生长激素、埃雷替尼、抗体等),并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2.抗体药物抗体药物是可以选择性地结合、靶向与特定抗原物质的人体抗体,由于其在生物学程序中存活时间较长,能够长时间起到反应作用,替代化学药品。
3.细胞疗法细胞疗法是一种通过使用特别的细胞,来治疗疾病的新型疗法。
常用的细胞疗法包括骨髓移植、干细胞治疗、免疫疗法等。
4.基因疗法基因疗法是一种采用人类基因改变或重塑生物分子的技术,可以矫正特定基因,来治疗疾病。
基因疗法是一种非常新颖的医疗技术,目前还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
二、生物技术食品生物技术食品是指通过生物技术手段,改良传统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增强食品的药用价值和功能,改善食品质量和风味等。
1.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是指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将其他生物体中的基因导入到食品作物中,改良食品品种的特性,使之更具营养、耐旱、耐寒,提高抗菌能力等。
2.功能性食品功能性食品是指富含某些活性物质的食品,或在特定条件下能发挥其他保健功能的食品。
这些食品在保健、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常见的功能性食品包括:果蔬饮品、膳食纤维饮品、酸奶、果汁等。
三、生物技术原料和生物材料生物技术原料和生物材料是指通过生物技术手段生产的各种对人体有益的生物材料,供应生产和制造各种医疗器械和材料、化妆品和美容用品等。
1.医疗器械医疗器械是医疗领域中必不可少的设备,通过生物技术原料和生物材料生产出的医疗器械具有安全、高效、低成本等优势。
关于生物制品总结

关于生物制品总结1. 引言生物制品是指以生物技术为核心,利用生物材料制备的产品。
生物制品具有高效、低毒、低副作用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医疗、农业、环保等领域。
本文将对生物制品的定义、分类、应用和发展前景进行总结和分析。
2. 生物制品的定义和分类2.1 定义生物制品是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获得的产品,包括生物药品、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生物饲料等。
生物制品与传统的化学合成产品相比,具有更高的活性、更好的安全性和较低的副作用。
2.2 分类生物制品可以按照来源进行分类,主要分为以下几类:•生物制药品:包括重组蛋白类药物、基因工程疫苗、抗体类药物等。
•生物肥料:利用微生物或植物提取物等生物材料制备的肥料,具有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土壤生态环境的作用。
•生物农药:利用微生物、植物提取物或昆虫激素等制备的农药,对害虫、病菌等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生物饲料:利用发酵技术或转基因技术制备的动物饲料,能够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
3. 生物制品的应用3.1 医疗领域生物制药品是生物制品在医疗领域的主要应用之一。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生物制药品成为继化学合成药物之后的重要药物形式。
生物制药品具有较高的活性和较低的副作用,对一些难以治愈的疾病具有很好的疗效,如白血病、糖尿病和乳腺癌等。
此外,生物制品还广泛应用于诊断试剂、组织工程和疫苗等领域。
3.2 农业领域生物制品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方面。
生物肥料通过引入有益菌群和微生物提取物等,可以改善土壤的肥力和结构,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生物农药通过利用微生物、植物提取物等天然材料制备,对害虫、病菌等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并且不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污染和伤害。
3.3 环保领域生物制品在环保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水处理、废物处理和污染治理等方面。
生物制品可以通过引入适宜的微生物菌种,分解有害物质,改善水质和土壤状况。
此外,生物制品还可以应用于生物能源开发,如利用微生物发酵产生生物乙醇和生物氢气等。
生物制品三大 类

根据生物制品的用途可分为预防用生物制品、治疗用生物制品和诊断用生物制品三大类。
预防用生物制品均用于传染病的预防。
包括疫苗、类毒素和γ-球蛋白三类。
疫苗是由细菌或病毒加工制成的。
过去中国生物制品界和卫生防疫界习惯将细菌制备的称作菌苗,病毒制备的称作疫苗,有的国家将二者都称作疫苗。
类毒素也可称作疫苗。
疫苗分灭活疫苗和活疫苗。
①灭活疫苗。
制备过程是先从病人分离得到致病的病原细菌或病毒,经过选择,将细菌放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收获大量细菌,再用物理或化学法将其灭活(杀死),可除掉其致病性而保留其抗原性(免疫原理);病毒只能在活体上培养,如动物、鸡胚或细胞培养中复制增殖,从这些培养物中收获病毒,灭活后制成疫苗。
②活疫苗。
指人工选育的减毒或自然无毒的细菌或病毒,具有免疫原性而不致病,经大量培养收获病毒或细菌制成。
活疫苗用量小,只需接种一次,便可在体内增殖而达到免疫功效,而灭活疫苗用量大,并且需接种2~3次方能达到免疫功效。
二者各有优缺点。
现在,疫苗可通过基因重组技术来制备,主要用于尚不能用人工培养的细菌或病毒。
外毒素一些细菌在培养过程中产生的毒性物质称为外毒素,外毒素经化学法处理后,失去毒力作用,而保留抗原这种类似毒素而无毒力作用的称为类毒素,如破伤风类毒素。
接种人体可产生相应抗体,保持不患相应疾病。
γ-球蛋白是血液成分之一,含有各种抗体。
人在一生中不免要患一些疾病,病愈后血液中即存在相应抗体,胎盘血也是一样。
有些传染病在没有特异疫苗时,可用γ-球蛋白作为预防制剂。
现今给献血人员接种某些疫苗或类毒素,从而产生高效价抗体,用其制备的γ-球蛋白称特异γ-球蛋白,如破伤风、狂犬病、乙型肝炎特异γ-球蛋白。
有人认为γ-球蛋白是“补品”而当作保健品用,这是不对的。
注册分类1.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疫苗。
2.DNA疫苗。
3.已上市销售疫苗变更新的佐剂,偶合疫苗变更新的载体。
4.由非纯化或全细胞(细菌、病毒等)疫苗改为纯化或者组份疫苗。
生物制品的种类

生物制品的种类生物制品是指利用生物技术和生物材料生产的各种产品。
生物制品的种类繁多,涵盖了医药、食品、化妆品、农业等多个领域。
下面将逐一介绍几种常见的生物制品。
一、生物制药品生物制药品是指利用生物技术生产的药品,主要包括蛋白质药物、基因工程药物和细胞疗法药物。
蛋白质药物是通过利用基因重组技术生产的,如重组人胰岛素、重组人生长激素等。
基因工程药物是通过改造和转移基因,使其在细胞内表达出具有治疗作用的蛋白质,如基因工程抗体药物。
细胞疗法药物是通过利用细胞培养和修复技术,将修复后的细胞注射到患者体内进行治疗,如干细胞治疗。
二、生物工程食品生物工程食品是指利用生物技术改良和改造食物的生产过程,以提高食物的品质、营养价值和安全性。
常见的生物工程食品有转基因农产品、生物酶制剂和发酵食品等。
转基因农产品是通过转基因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农作物中,使其具有抗虫、抗病、耐逆性等特点,如转基因大豆、转基因玉米等。
生物酶制剂是通过利用微生物制备的酶来加工和改良食品,如纺织品酶、乳品酶等。
发酵食品是利用微生物发酵过程来生产的食品,如酸奶、豆豉等。
三、生物材料生物材料是指利用生物技术生产的用于医疗、工业和环境等领域的材料。
常见的生物材料有生物降解材料、生物粘合剂和生物传感器等。
生物降解材料是指能够在生物环境中降解和吸收的材料,如生物降解塑料、生物降解支架等。
生物粘合剂是利用生物体内的物质制备的粘合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如生物胶水、生物缝合线等。
生物传感器是利用生物体内的生物分子和生物反应来检测和测量生物体内的各种成分和参数,如血糖仪、DNA测序仪等。
四、生物化妆品生物化妆品是指利用天然植物提取物、微生物发酵产物等生物材料制造的化妆品。
生物化妆品以其安全、天然、有效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青睐。
常见的生物化妆品有植物精华液、微生物发酵产物、天然色素等。
植物精华液是通过提取植物的有效成分制成的化妆品,如芦荟胶、薰衣草精油等。
兽用生物制品及分类

兽用生物制品的分类与使用一、兽用生物制品的分类兽用生物制品指应用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免疫学、遗传学和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制成的菌苗、疫苗、虫苗、类毒素、诊断制剂和抗血清等制品。
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畜禽等动物特定传染病或其他有关的疾病。
我国现生产的品种已有近200个,最常用的有几十个品种,按照其用途分为以下三大类:(一)预防用生物制品包括疫苗、菌苗、虫苗和类毒素。
1.疫苗疫苗是利用病毒经除去或减弱它对动物的致病作用而制成的。
疫苗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活毒或弱毒疫苗。
制成这种疫苗的病毒毒力必须是减弱了的,没有致病能力,也不会使动物发生严重反应。
如猪瘟兔化弱毒冻干疫苗、鸡新城疫活疫苗等。
另一类是死毒疫苗或灭活疫苗。
制成这种疫苗的病毒已被化学药品或其他方法杀死或灭活。
如猪口蹄疫O型灭活油佐剂疫苗、鸡产蛋下降综合征灭活疫苗等。
2.菌苗菌苗是利用病原细菌经除去或减弱它对动物的致病作用而制成的。
菌苗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毒力减弱的细菌制成的活菌苗,如Ⅱ号炭疽芽胞苗、布鲁氏菌Ⅱ号活菌苗等;另一类是用化学方法或其他方法杀死细菌制成的死菌苗,如猪丹毒灭活疫苗、鸡大肠杆菌病灭活疫苗等。
3.虫苗虫苗是利用病原虫体除去或减弱它对动物的致病作用而制成的。
常将菌苗、疫苗、虫苗通称为疫苗。
4.类毒素某些病原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对动物有害的毒素,用甲醛等处理后除去它的有害作用,使动物注射后产生抵抗该细菌的能力,这类处理过的毒素,叫类毒素,如破伤风类毒素。
(二)治疗用生物制品包括抗血清和抗毒素。
1.抗血清动物经反复多次注射某种病原微生物时,会产生对该病原微生物的高度抵抗能力。
采取这种动物的血液提出血清,经过处理即可制成抗血清。
主要用于治疗传染病,也可用于紧急预防,如抗猪瘟血清、抗炭疽血清等。
2.抗毒素动物经反复多次注射细菌类毒素或毒素所得到的免疫血清经过处理即可制成抗毒素。
主要用于治疗也可用于紧急预防传染病,如破伤风抗毒素。
(三)诊断用生物制品指利用病原微生物本身或它生长繁殖过程中的产物,或利用某些动物机体中自然具有的或经病原微生物及其他蛋白物质刺激而产生的一些物质制造出来的,用于检测相应抗原、抗体或机体免疫状态的一类制品,包括菌素、毒素、诊断血清、分群血清、分型血清、因子血清、诊断菌液、抗原、抗原或抗体致敏血清、免疫扩散板等,如用于诊断结核病的结核菌素、马传染性贫血琼脂扩散试验抗原、炭疽沉淀素血清等二、使用兽用生物制品的注意事项(一)各种疫苗在使用前和使用过程中,必须按说明书上规定的条件保存。
生物制品的类别

生物制品的类别
生物制品是指由生物体合成或提取得到的药品、疫苗、诊断试剂等等,它们可以用于预防、治疗或诊断疾病。
根据其制备方法和性质,生物制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生物制剂:由整个或部分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等)、动物细胞或植物细胞合成的药物。
生物制剂包括抗生素、免疫调节剂、生长因子等。
2. 生物合成药物: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人类基因导入细菌、酵母、哺乳动物细胞等微生物中,通过细胞发酵合成药物。
生物合成药物包括重组蛋白、基因治疗药物等。
3. 生物制品:作为疫苗、免疫血清、抗毒素等预防和治疗传染病的特殊药品。
生物制品可以分为活体疫苗、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多价疫苗等。
4. 生物诊断试剂:用于诊断疾病的生物制品,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荧光定量PCR试剂盒等。
生物诊断试剂可用于病原体检测、肿瘤标记物检测等。
总之,生物制品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包括许多不同类型的药品和治疗方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生物制品将会越来越多样化和高效化。
- 1 -。
生物制品1类2类3类

生物制品1类2类3类近年来,生物药品的研究和开发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今,生物药品已经被划分为1类、2类和3类。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生物制品1类2类3类的定义、特点和相关法规加以研究。
首先,从定义上来讲,生物制品1类指的是那些与血液、血清、细胞特异性生物制品有关的产品,其主要作用是提供人体组织结构和功能的维持、修复或替代,如血制品、血液制品、血浆制品和细胞治疗性药物等。
生物制品2类则指的是那些用于填补人体某种功能不足,但不属于1类的生物制品,并且具有独特的性质和特点,其中包括免疫制剂、抗体制剂、疫苗、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
最后,生物制品3类指的是非有效成分的生物制品,它们广泛应用于检测和诊断,如诊断试剂、诊断免疫药物等。
其次,从特点上来讲,生物制品1类、2类和3类各具特点。
首先,生物制品1类需要具备高灵敏度、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它们主要用于治疗和保健,而且具有低毒性和低传播性;其次,生物制品2类着重于免疫抑制和调节,主要用于免疫抑制、调节和改善免疫系统功能;最后,生物制品3类主要用于检测和诊断,其作用在于及时发现疾病并进行治疗。
最后,从相关法规上来讲,1类2类3类生物制品都受到了药品管理部门的严格审查和监督,生产符合GMP规定,严格遵循《药品管理法》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
此外,在市场上,生物制品1类、2类和3类也要求具备国家GMP(质量管理规范)和GDP(质量安全政策)的认证,以保证其安全性和质量。
综上所述,生物制品1类、2类和3类的定义、特点和相关法规都被充分研究,这对于促进全球生物药品研究和应用至关重要。
当今,全球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健康发展都与生物药品紧密相连,因此,人们要加强对生物制品1类2类3类的研究和推广,以促进全球生物药品发展和应用,为人们带来更多的健康福祉。
生物制品的分类

生物制品的分类
随着科技的进步,生物制品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来源,可以用来满足社会的不同需求。
于生物制品,人们一般把它分为生物技术产品、生物物质产品和生物服务产品三大类。
首先,生物技术产品是指运用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产品,这些产品可以帮助人们改善生活品质,增进健康。
它们可以分为真菌生物技术产品、细菌生物技术产品、植物生物技术产品和动物生物技术产品四大类,这些产品中又包括一些新型疫苗、抗生素、生化诊断试剂、生物传感器、基因技术等等。
其次,生物物质产品是指从动植物源中提取出来的一些有用物质,这些物质可以用来改善人们的生活,包括食品、药品、农药等等。
特别是食品,既可以用于营养,也可以用于保持健康,如有机食品、植物性膳食和矿物质补充剂等。
再次,生物服务产品是指以一定技术为基础,以生物学原理和技术作为工具,以某些实验室为基础,为客户提供的服务性产品。
它们可以包括科学研究服务、技术咨询服务、诊断服务、控制服务、监测服务等。
总而言之,生物制品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获取有用物质的新方式,它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改善我们的健康,为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贡献。
在我国,生物制品的发展受到了国家政策的支持,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扩大生物技术产业规模,推动生物技术服务转型升级,促进产
业链延伸,提高产品质量,推动生物制品行业可持续发展。
国家有关部门还规划了一系列的发展政策,制定了相关的行业标准,完善了科研人员技能培训,并创设了生物制品行业协会,制定了行业发展规划,从而推动了生物制品行业的良性发展。
生物制品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惊喜,解决更多的问题,帮助我们迈向更加可持续和更加美好的未来,这正是生物制品发展价值所在。
简述生物制品的种类及应用

简述生物制品的种类及应用生物制品是通过对生物材料的加工、提取和转化而得到的一类产品。
这些生物材料可以来自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并且经过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多种方法的处理,制得各种具有特定功能和应用的产品。
以下是关于生物制品的种类及应用的简述。
1. 药物:药物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类生物制品。
通过提取植物、动物或微生物中的活性成分,研发制造治疗疾病和改善健康的药物。
常见的生物制药品包括抗生素、激素、酶类药物等。
这些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疾病预防和健康保健领域。
2. 生物疫苗:生物疫苗是通过使用微生物、细胞表面蛋白等材料制备而成的疫苗。
生物疫苗可以预防多种传染性疾病,如麻疹、流感、肺炎等。
它是一种能够激活人体免疫系统,诱导免疫反应的生物制品。
3. 生物酶制剂:生物酶制剂是由蛋白质催化剂酶制造的产品。
酶是一类生物催化剂,可以加速特定化学反应的进程。
生物酶制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制药、纺织、皮革、造纸、环保等产业,具有特异性、高效性和环境友好的特点。
4. 生物肥料:生物肥料是以植物、动物残体、微生物等为基础,经过处理制成的肥料产品。
它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和微生物有益菌群,促进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生物肥料有机肥、微生物肥料、生物活性肥料等类型,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
5. 生物塑料:生物塑料是由可再生材料或生物基原料制造的塑料制品,相比于传统塑料,它对环境的影响更小。
生物塑料可以来自植物淀粉、纤维素等天然材料,也可以通过微生物发酵等方式制备。
它广泛应用于包装、纺织、建筑等领域,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塑料替代品。
6. 生物燃料:生物燃料是利用植物、动物脂肪、微生物等生物质材料转化而得到的能源产品。
生物燃料可以替代传统的石油、煤炭,具有更低的碳排放和环境污染。
常见的生物燃料包括生物柴油、生物乙醇等。
生物燃料在交通运输、能源供应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
7. 生物材料:生物材料是来自生物体的天然或基因改造的材料。
生物制品三大 类知识分享

生物制品三大类根据生物制品的用途可分为预防用生物制品、治疗用生物制品和诊断用生物制品三大类。
预防用生物制品均用于传染病的预防。
包括疫苗、类毒素和γ -球蛋白三类。
疫苗是由细菌或病毒加工制成的。
过去中国生物制品界和卫生防疫界习惯将细菌制备的称作菌苗,病毒制备的称作疫苗,有的国家将二者都称作疫苗。
类毒素也可称作疫苗。
疫苗分灭活疫苗和活疫苗。
①灭活疫苗。
制备过程是先从病人分离得到致病的病原细菌或病毒,经过选择,将细菌放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收获大量细菌,再用物理或化学法将其灭活(杀死),可除掉其致病性而保留其抗原性(免疫原理);病毒只能在活体上培养,如动物、鸡胚或细胞培养中复制增殖,从这些培养物中收获病毒,灭活后制成疫苗。
②活疫苗。
指人工选育的减毒或自然无毒的细菌或病毒,具有免疫原性而不致病,经大量培养收获病毒或细菌制成。
活疫苗用量小,只需接种一次,便可在体内增殖而达到免疫功效,而灭活疫苗用量大,并且需接种2~3次方能达到免疫功效。
二者各有优缺点。
现在,疫苗可通过基因重组技术来制备,主要用于尚不能用人工培养的细菌或病毒。
外毒素一些细菌在培养过程中产生的毒性物质称为外毒素,外毒素经化学法处理后,失去毒力作用,而保留抗原这种类似毒素而无毒力作用的称为类毒素,如破伤风类毒素。
接种人体可产生相应抗体,保持不患相应疾病。
γ-球蛋白是血液成分之一,含有各种抗体。
人在一生中不免要患一些疾病,病愈后血液中即存在相应抗体,胎盘血也是一样。
有些传染病在没有特异疫苗时,可用γ-球蛋白作为预防制剂。
现今给献血人员接种某些疫苗或类毒素,从而产生高效价抗体,用其制备的γ-球蛋白称特异γ-球蛋白,如破伤风、狂犬病、乙型肝炎特异γ-球蛋白。
有人认为γ-球蛋白是“补品”而当作保健品用,这是不对的。
注册分类1.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疫苗。
2.DNA疫苗。
3.已上市销售疫苗变更新的佐剂,偶合疫苗变更新的载体。
4.由非纯化或全细胞(细菌、病毒等)疫苗改为纯化或者组份疫苗。
生物制品的种类有哪些

生物制品的分类一、生物制品概述:生物制品系指以微生物(细菌、噬菌体、立克次体、病毒等)、微生物代谢产物、动物毒素、人或动物的血液或组织等作为起始材料,采用生物学工艺或分离纯化技术制备,并以生物学技术和分析技术控制中间产物和成品质量制成的生物活性制剂,作为预防、治疗、诊断特定传染病或其它有关疾病的免疫制剂以及血液制品通称为生物制品。
包括菌苗,疫苗,毒素,类毒素,免疫血清,血液制品,免疫球蛋白,抗原,变态反应原,细胞因子,激素,酶,发酵产品,单克隆抗体,DNA重组产品,体外免疫诊断制品等。
二、生物制品分类:根据生物制品的用途可分为预防用生物制品、诊断用生物制品和治疗用生物制品三大类。
(一)预防用生物制品包括:1.疫苗:分为灭活疫苗和活疫苗,灭活疫苗制备过程是先从病人分离得到致病的病原细菌或病毒,经过选择,将细菌放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收获大量细菌,再用物理或化学法将其灭活,可除掉其致病性而保留其抗原性;病毒只能在活体上培养,如动物、鸡胚或细胞培养中复制增殖,从这些培养物中收获病毒,灭活后制成疫苗。
活疫苗指人工选育的减毒或自然无毒的细菌或病毒,具有免疫原性而不致病,经大量培养收获病毒或细菌制成。
活疫苗用量小,只需接种一次,便可在体内增殖而达到免疫功效,而灭活疫苗用量大,并且需接种2~3次方能达到免疫功效。
2.外毒素:一些细菌在培养过程中产生的毒性物质称为外毒素,外毒素经化学法处理后,失去毒力作用,而保留抗原这种类似毒素而无毒力作用的称为类毒素,如破伤风类毒素。
3.球蛋白:是血液成分之一,含有各种抗体。
人在患某些疾病后血液中即存在相应抗体。
有些传染病在没有特异疫苗时,可用γ-球蛋白作为预防制剂。
现今给献血人员接种某些疫苗或类毒素,从而产生高效价抗体,用其制备的γ-球蛋白称特异γ-球蛋白,如破伤风、狂犬病、乙型肝炎特异γ-球蛋白。
4.细菌多糖:细菌多糖疫苗是提取有效抗原成分,去掉内毒素,其反应也较轻微。
(二)诊断用生物制品包括:1.体内试验诊断制剂类。
生物制品注册分类和申报资料要求

生物制品注册分类和申报资料要求生物制品是指由生物材料制成的药品、药用辅料、保健品、生物医疗器械及文化用品等。
为确保生物制品的质量、安全和有效性,我国实行了生物制品注册分类和申报资料要求,以规范生物制品的生产和销售。
1.药品类:包括疫苗、血液制品、生物制剂和其他相关药品。
其中,疫苗是指用于预防疾病的生物制品,如流感疫苗、乙肝疫苗等;血液制品是指用于治疗血液疾病的生物制品,如红细胞、血小板等;生物制剂是指通过生物技术手段从生物源提取并加工制成的治疗药物,如基因工程产品、嵌合蛋白等。
2.生物医疗器械类:包括与生物制品相结合的医疗器械,如生物芯片、生物传感器等。
这些器械主要用于生物制品的检测、分析和治疗过程中。
3.保健品类:包括以生物材料为主要成分的保健品,如蛋白质粉、鱼油胶囊等。
这些产品主要用于增强机体健康、改善免疫功能等。
不同类别的生物制品在注册申报时,需要提供不同的资料。
一般来说,生物制品的注册申报资料要求包括以下内容:1.产品介绍:包括产品的名称、剂型、规格、用途、主要成分、生产工艺等。
2.质量研究数据:包括产品的质量标准、质量控制方法等。
这些数据需要通过实验室测试、科学研究等手段来获取,以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
3.安全性评价:包括产品的毒理学研究、安全性评估等资料。
这些数据用于评估产品在人体内的安全性和潜在毒副作用。
4.有效性评价:包括产品的药理学研究、临床试验等资料。
这些数据用于评估产品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的治疗作用。
5.生产质量管理:包括生产工艺流程、质量管理体系等资料。
这些数据用于评估生产过程的合规性和质量管理的完整性。
以上是常见的生物制品注册分类和申报资料要求的一般要点。
具体的要求可能因不同生物制品的性质、用途和监管政策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进行生物制品注册申报时,需参考相关法规、规章和指南,以确保申报资料的完整性和合规性。
同时,还需要与相关监管部门进行沟通和指导,以便及时解决问题和促进注册审核过程的顺利进行。
生物制品的类别

生物制品的类别生物制品是指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制造的产品,主要包括生物药品、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等。
这些产品在医疗、农业、环保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深远影响。
一、生物药品生物药品是利用生物制造的药物,其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多肽、抗体等。
与化学药物相比,生物药品具有更高的靶向性和安全性。
目前,生物药品已经成为治疗癌症、糖尿病、风湿病等重大疾病的重要手段。
例如,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制造出重组人胰岛素,用于治疗糖尿病;单克隆抗体药物可以对抗癌细胞,用于癌症治疗。
生物药品的研发和生产需要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监管,以确保其安全有效。
二、生物肥料生物肥料是利用微生物、植物生长物质等制造的肥料,其主要作用是提供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和生长因子。
与化学肥料相比,生物肥料具有更好的环境友好性和土壤改良效果。
例如,固氮菌可以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氮,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菌肥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
生物肥料的应用可以减少对化学肥料的依赖,降低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三、生物农药生物农药是利用生物杀虫菌、杀线虫等制造的农药,其主要作用是控制农作物病虫害。
与化学农药相比,生物农药具有更好的选择性和环境友好性。
例如,苏云金杆菌可以控制水稻纵卷叶螟;线虫可以控制根结线虫病。
生物农药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减轻环境污染和农产品残留问题。
总结起来,生物制品在医疗、农业、环保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生物药品可以治疗重大疾病,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生物肥料可以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生物农药可以控制农作物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制品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我们期待生物制品能为人类的健康和生活带来更多福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生物制品的用途可分为预防用生物制品、治疗用生物制品和诊断用生物制品三大类。
预防用生物制品均用于传染病的预防。
包括疫苗、类毒素和γ -球蛋白三类。
疫苗是由细菌或病毒加工制成的。
过去中国生物制品界和卫生防疫界习惯将细菌制备的称作菌苗,病毒制备的称作疫苗,有的国家将二者都称作疫苗。
类毒素也可称作疫苗。
疫苗分灭活疫苗和活疫苗。
①灭活疫苗。
制备过程是先从病人分离得到致病的病原细菌或病毒,经过选择,将细菌放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收获大量细菌,再用物理或化学法将其灭活(杀死),可除掉其致病性而保留其抗原性(免疫原理);病毒只能在活体上培养,如动物、鸡胚或细胞培养中复制增殖,从这些培养物中收获病毒,灭活后制成疫苗。
②活疫苗。
指人工选育的减毒或自然无毒的细菌或病毒,具有免疫原性而不致病,经大量培养收获病毒或细菌制成。
活疫苗用量小,只需接种一次,便可在体内增殖而达到免疫功效,而灭活疫苗用量大,并且需接种2~3次方能达到免疫功效。
二者各有优缺点。
现在,疫苗可通过基因重组技术来制备,主要用于尚不能用人工培养的细菌或病毒。
外毒素一些细菌在培养过程中产生的毒性物质称为外毒素,外毒素经化学法处理后,失去毒力作用,而保留抗原这种类似毒素而无毒力作用的称为类毒素,如破伤风类毒素。
接种人体可产生相应抗体,保持不患相应疾病。
γ-球蛋白是血液成分之一,含有各种抗体。
人在一生中不免要患一些疾病,病愈后血液中即存在相应抗体,胎盘血也是一样。
有些传染病在没有特异疫苗时,可用γ-球蛋白作为预防制剂。
现今给献血人员接种某些疫苗或类毒素,从而产生高效价抗体,用其制备的γ-球蛋白称特异γ-球蛋白,如破伤风、狂犬病、乙型肝炎特异γ-球蛋白。
有人认为γ-球蛋白是“补品”而当作保健品用,这是不对的。
注册分类1.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疫苗。
2.DNA疫苗。
3.已上市销售疫苗变更新的佐剂,偶合疫苗变更新的载体。
4.由非纯化或全细胞(细菌、病毒等)疫苗改为纯化或者组份疫苗。
5.采用未经国内批准的菌毒种生产的疫苗(流感疫苗、钩端螺旋体疫苗等除外)。
6.已在国外上市销售但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疫苗。
7.采用国内已上市销售的疫苗制备的结合疫苗或者联合疫苗。
8.与已上市销售疫苗保护性抗原谱不同的重组疫苗。
9.更换其他已批准表达体系或者已批准细胞基质生产的疫苗;采用新工艺制备并且实验室研究资料证明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明显提高的疫苗。
10.改变灭活剂(方法)或者脱毒剂(方法)的疫苗。
11.改变给药途径的疫苗。
12.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疫苗的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疫苗。
13.改变免疫剂量或者免疫程序的疫苗。
14.扩大使用人群(增加年龄组)的疫苗。
15.已有国家药品标准的疫苗。
治疗用生物制品包括各种血液制剂、免疫制剂如干扰素。
按治疗作用机理可分为特异的(如抗毒素和γ-球蛋白)和非特异的(如干扰素和人白蛋白等)。
临床医生将抗毒素及γ-球蛋白作常规治疗用药品,实际上也起预防作用。
血液制剂在治疗用生物制品中占非常大的比例。
中国生产和正在研制的血液制剂已有50余种。
有些单克隆抗体已用于治疗。
血液中某些含量少的组分整合到微生物基因中,可大量生产,如□因子。
主要的预防和治疗用生物制品见表主要的预防和治疗用生物制品注册分类:1.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生物制品。
2.单克隆抗体。
3.基因治疗、体细胞治疗及其制品。
4.变态反应原制品。
5.由人的、动物的组织或者体液提取的,或者通过发酵制备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多组份制品。
6.由已上市销售生物制品组成新的复方制品。
7.已在国外上市销售但尚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生物制品。
8.含未经批准菌种制备的微生态制品。
9.与已上市销售制品结构不完全相同且国内外均未上市销售的制品(包括氨基酸位点突变、缺失,因表达系统不同而产生、消除或者改变翻译后修饰,对产物进行化学修饰等)。
10.与已上市销售制品制备方法不同的制品(例如采用不同表达体系、宿主细胞等)。
11.首次采用DNA重组技术制备的制品(例如以重组技术替代合成技术、生物组织提取或者发酵技术等)。
12.国内外尚未上市销售的由非注射途径改为注射途径给药,或者由局部用药改为全身给药的制品。
13.改变已上市销售制品的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生物制品。
14.改变给药途径的生物制品(不包括上述12项)。
15.已有国家药品标准的生物制品。
诊断用生物制品大都用于检测相应抗原、抗体或机体免疫状态,属于免疫学方法诊断。
随着免疫学技术的发展,诊断用生物制品的种类不断增多,不仅用于传染病,也用于其他疾病。
主要包括两类:①诊断血清,包括细菌类、病毒立克次氏体类、抗毒素类、肿瘤类、激素类、血型及 HLA、免疫球蛋白诊断血清、转铁蛋白、红细胞溶血素、生化制剂等。
②诊断抗原,包括细菌类、病毒立克次氏体类、毒素类、梅毒诊断抗原、鼠疫噬菌体等。
此外还有红细胞类、荧光抗体、酶联免疫的酶标记制剂、放射性核标记的放射免疫制剂、妊娠诊断制剂(激素类)、诊断用单克隆抗体。
应用分预防、治疗和诊断三个方面。
预防疫苗(包括类毒素)的发明是为了预防传染病。
大多数烈性传染病已有疫苗,根据各种传染病的性质特点、传染源、传播方式,用于预防的疫苗有以下几种:①消灭传染病的疫苗。
有些人类传染病病原体没有中间寄主,有可能用疫苗高度免疫人群,使病原体不能在人群中传播并最终被消灭,如天花已被消灭。
麻疹、脊髓灰质炎用疫苗高度免疫后,有可能被彻底消灭。
②保护群体的疫苗。
如中国的乙型脑炎疫苗、乙型肝炎疫苗、流感杆菌多糖疫苗、流脑多糖疫苗、卡介苗等。
例如,以昆虫为中间寄主的传染病,往往难以消灭其传染源,但当群体达到一定免疫水平,即易感人群接种疫苗覆盖率达到85%以上时,就能控制其流行。
尽管人群中有少数人没有接种疫苗,但由于群体具备足够的免疫能力,阻断了传染源,这些人也可受到保护。
③全球性而局部流行或地区性传染病用疫苗。
对伤寒、霍乱、鼠疫、森林脑炎、黄热病、斑疹伤寒等疾病,在人群中疫苗免疫有针对性,如疫区人群、常发病地区易感部分人群进行普遍接种疫苗。
④保护个体的疫苗。
有些疾病只侵袭某种类型的人,或某些人感染了某种疾病后,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如流行性感冒对老年体弱的人,水痘病毒对病房体弱儿童。
这类疫苗有多价灭活流感疫苗、水痘疫苗、肺炎球菌多糖疫苗、链球菌疫苗等。
⑤控制先天性疾病的疫苗。
如风疹活疫苗。
风疹病毒对受感者本身没有多大危害,但若孕妇感染,可侵犯子宫内发育的胎儿,造成新生儿先天性畸形。
⑥有接触某些传染病危险的人用疫苗。
如接触狂犬病后或去疫区应接种这种疫苗。
中国无黄热病,但去非洲、南美洲的人员必须接种黄热病疫苗。
疫苗类制剂都含有抗原,接种人体后,刺激体内免疫系统细胞,产生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以防止相应病原体的感染,这种免疫称作自动免疫。
γ-球蛋白(包括一些抗毒素)是起预防作用的抗体,给人注射后可不感染相应疾病,这种免疫称作被动免疫。
由于体内的新陈代谢,所注入的抗体半衰期很短,1~2周即消失,但其优点在于生效快。
各种疫苗的使用大多有一定对象,不同疫苗有不同的接种途径。
接种方法有肌肉、皮下、皮内、皮上划痕;口服有糖丸、胶囊或液体;气雾法分气溶胶法(如腮腺炎活疫苗)、喷鼻法(如流感疫苗)。
一般来说,浓度较大的疫苗宜采用肌肉或深部皮下注射,如果注射皮下浅层,往往局部出现硬块或无菌化脓。
皮上划痕疫苗不可注射。
皮内注射疫苗用量少,但有的可能反应较强,有的免疫持久性差。
口服疫苗方法简便,较为理想。
常规用的只有脊髓灰质炎活疫苗和口服卡介苗,正在研制的有口服伤寒疫苗、口服痢疾和霍乱疫苗等。
治疗用于治疗的生物制品包括各种血液制剂、抗毒素和其他免疫制剂。
按其作用机理可分为特异性免疫治疗和非特异性治疗。
前者如各种抗毒素和特异的丙种球蛋白;后者如干扰素、转移因子、白蛋白等。
血液制剂是指健康人或胎盘血液经分离提纯后制成的多种有效的血液成分,每种成分都有其独特生理性能。
对病人来说,除大量失血者外,绝大多数人只需要某一种或几种成分,如甲型血友病人只缺□因子,补充□因子即可满足需要,这样既节省血液,又可提高疗效。
血浆可代替全血功能,白蛋白可代替血浆。
γ-球蛋白除用于防治某些传染病外,还可用于治疗γ-球蛋白缺乏症。
干扰素有广谱抗病毒、抗肿瘤生长、调节机体的免疫反应等多种物质活性,是免疫反应介质之一。
转移因子是细胞免疫中的重要介质,能激活细胞免疫反应,凡细胞免疫低下引起的疾病均可采用。
转移因子还可抗感染(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可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和自身免疫病。
诊断用于诊断的生物制品可分以下几类:①体内试验诊断制剂类。
常用的有布鲁斯氏菌素、结核菌素和锡克试验毒素(白喉)三种,皮内注射0.1ml,观察反应,判断是否患过相应疾病或免疫接种成功否。
②一般传染病的诊断制剂类。
包括各种诊断菌液、病毒液和诊断血清。
③诊断肿瘤用制剂。
如甲胎蛋白血清、癌胚抗原诊断试剂盒等。
④测定免疫水平的诊断制剂。
测定人体内所含的五种免疫球蛋白(IgG、IgA、IgM、IgD、IgE),以Ig 单价诊断血清与患者血清作定量测定,用于疾病诊断、治疗以及机体免疫功能的测定,亦是临床诊断某些疾病的重要指标。
⑤激素用诊断制剂。
如妊娠诊断制剂。
不良反应使用生物制品后可能会发生不良反应,这与制品的菌种毒种、型别、抗原浓度、所用培养基、灭活或减毒过程、佐剂、保护剂、受者个体差异、年龄、性别、接种史、传染病史、被动获得抗体等因素有关。
接种疫苗和类毒素常见的反应,如细菌内毒素引起的毒性反应,所有细菌制剂都可引起发烧和局部的肿、痛、热的炎症反应,一般在接种后48小时内发生。
精制类毒素和病毒类疫苗,一般反应比较轻微。
活疫苗类接种后实际上产生一次轻度感染过程,在活菌或病毒增殖到引起发烧或其他反应之前,常有几天或长一些的潜伏期,这些感染反应常伴有低热,有的有皮疹、淋巴结肿大等。
细菌多糖疫苗细菌多糖疫苗是提取有效抗原成分,去掉内毒素,其反应也较轻微。
马血清制备的抗毒素引起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血清病。
现今制品通过精制提纯,反应减少,人血液制剂克服了异性蛋白反应。
这些制品的反应,有时伴有发热、荨麻疹、哮喘,少数偶尔出现一过性血压降低,过敏性休克和血管性水肿罕见,干扰素等治疗免疫制剂,反应情况类似疫苗类,反应轻微。
也是摘抄过来的,但是希望对你有用!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