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的关系
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的辩证关系
![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的辩证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3df37499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63.png)
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的辩证关系
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概念,两者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
具体来说,政治制度是对国家政治组织形式的总称,包括国家的法律制度、行政制度和司法制度等。
而政治体制则是指政治权力运行的具体方式和机制,包括政党制度、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和司法机构等。
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 形式与内容:政治制度是政治体制的基本形式,也是实现政治体制的具体手段和条件。
政治体制则是政治制度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
2. 上下互动: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相互作用。
政治制度的性质和功能会对政治体制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同时,政治体制的运行和结果也会反过来影响和调整政治制度。
3. 相互限制: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之间还会相互制约和限制。
政治制度的相对稳定性和权威性会限制政治体制的调整和改革。
而政治体制的权力分配、监督和约束机制也会对政治制度产生影响,促进其在实践中的完善和发展。
总之,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是统一的整体,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体现了制度和实际运行之间的动态平衡。
只有在平衡、改革和发展的基础上,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治理的有效性和公正性。
第1课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第1课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225d4e21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09.png)
注意:宗法制并没有随着分封制的瓦解而瓦解,它在 封建社会仍然是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在今天的民 间仍然还有影响。
★积极: “尊宗敬祖” “认祖归宗” “寻根祭祖”现 象,尊老爱幼,注重家庭建设,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 聚力。 ★消极:传宗接代、重男轻女、唯上是从、干部职务终 身制、任人唯亲、裙带作风。
郡守、郡尉、郡丞、 监御史
县令、县尉、县丞
三老、啬夫、游徼
皇帝
集 中
中央权力 集 中
地方权力
47
3 、郡县制实行的意义:
① 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进步; ② 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中央垂直管
理地方); ③ 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有利于政治
安定和经济发展; ④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左传.襄公十四年》 厉王虐,国人谤(责备)王。
——《国语.周语》 郑子产作丘赋,国人谤之。
——《左传.昭公四年》
思考:上述材料体现了商周原始民主传统的哪些特点?
原始民主传统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 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国人“的意见,”国人“可 通过舆论影响朝政。 原始民主传统在春秋各国政治中仍然有一定的影响。
(1)古代中国实行 一夫多妻制, 正室所生的儿 子为“嫡子”, 侧室所生的儿 子为“庶子”;
(2)宗法制
卿大夫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
长。
—《春秋公羊传》
④大小宗的关系: ➢ 周王是天下的大宗。 ➢ 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 ➢ 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 大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 大宗和小宗在政治上是隶属
44
2、郡县制的内容: (1)行政区划:
初分全国为36郡,后增至40余郡,由中央政府直接 管辖,是中央以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 (2)官僚机构:
法国政党制度与政体演变的关系
![法国政党制度与政体演变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170e388083d049649b665820.png)
收稿日期:2004-03-01作者简介:张 忠(1970-),男,土家族,福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法学硕士。
主要研究方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
陈应珍(1973-),女,土家族,福州大学法学院,讲师,法学硕士。
主要研究方向: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法国政党制度与政体演变的关系张 忠1,陈应珍2(1 福州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2 福州大学 法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摘要:法国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政体的确立为法国政党的产生和政党制度的形成及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四共和实行议会制导致了法国多党林立、软弱多变的政党制度的出现。
第五共和所开创的半总统半议会制推动了法国政党格局的两极化。
法国政党制度和党派格局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法国的政治体制,它们从一开始就构成法国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左右着法国政体演变的走向。
关键词:法国;政党制度;政体中图分类号:D756 5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2854(2004)03-0086-04现代西方政党是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的产物和工具,是同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维护其阶级统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随着政党政治的普及,政党便同宪法所确立的宪政体制不可分离,构成国家宪政体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试就法国政党制度与其政体演变的关系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一政党产生的前提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确立。
法国政党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以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政体的最终确立和巩固为前提条件。
法国现代意义上的政党是在第三共和建立后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在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演变过程中,法国曾先后于1791年9月至1792年8月,1814年4月至1830年7月和1830年7月至1848年2月三次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于1804年5月至1815年6月和1852年12月至1870年9月两次建立帝制;于1792年至1804年,1848年至1852年推行共和制政体。
也就是说,在第三共和(1875 1940)成立之前,法国政体尚未最终确立,政治体制处于经常的变换之中,一旦王朝复辟或恢复帝制,就要实行专制独裁,取缔和禁止政治团体组织。
政治制度的含义和特征教学课件
![政治制度的含义和特征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d14beaa580216fc710afd23.png)
• 一、政治制度的含义和基本内容
• 1、制度:指有明确规定并须共同遵守 或维护的规则、程序或体制。
• 2、政治制度:是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的一套规则,是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 部分。主要由国家的本质、政权组织 形式、国家结构形式、政权机构体系 以及为保障国家机器运转的各种机构 构成。通常由法律(宪法)来反映和 确认,并由国家的强制力来保障。
• 国家的政体就是国家的基本政治 制度。
• 政治的核心是公共权力,人类之所以 需要公共权力的原因是什么?是人类 偏好的不一致。公共权力以暴力为保 证来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举棋不定, 犹豫不决的公共事务作决断,每一个 决断就是公共政策。国家的本质,公 共权力的本质是阶级利益的体现。政 体是指国家公共权力是如何产生,如 何运行,国体是不能改变的,如果改 变国体就是改变了国家的阶级性质。
•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是最后的也是最 高发展阶段的剥削阶级政治制度。 它的显著特点是分权、制衡、政党 制、代议制、普选权和限期任职制。 其种类较多,就主权归属而言,可 分为君主制和共和制;就国家元首、 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的关系而言, 可分为总统制和议会内阁制等。
•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建立在生产资料 公有制基础上的、由以工人阶级为首 的广大人民掌握政权、对反对社会主 义的敌对势力实行专政的政治制度。 它与历史上所有剥削阶级类型的政治 制度有本质的不同。它的实质是无产 阶级专政,是新型的民主,即占人口 最大多数的劳动人民享有民主,并按 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政治制 度。它的领导力量是工人阶级政党, 它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 4、从形式上看,政治制度具有合法 的强制性,即一般都是用宪法、法律 的形式固定下来,必须按照执行,否 则就要受到制裁。
政治体制和政治制度的概念
![政治体制和政治制度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27e4008f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05.png)
政治体制和政治制度的概念政治体制和政治制度是政治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虽然它们有些相似之处,但是它们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本文将详细讨论两个概念的含义,特点和区别。
首先,政治体制是指一组政治机构、法律框架、政策制定机构、行政机关和其他政治组织的组合,这些政治组织和机构一起实现政治生活的规范化和有序化。
政治体制有各类,例如,议会民主制、总统制、议会共和制等,其中每个国家的政治体制都是不同的。
政治体制除了通常所谓的“政治组织”,还会涉及到社会组织、提供社会服务的组织等,这些不同的组织形式都有责任为公众服务,在保证公共需求的基础上实现社会权利的过程。
其次,政治制度是一种有组织、有规范的政治权力结构的形式。
它是指政治权力的组织、分布、运用、控制的整个机制。
政治制度不仅包括了政治体制,还包括选举制度、立法程序、司法体系等。
政治制度确保了政治体制的平稳运行和相关利益的平衡处理。
例如,政治制度可以保证选举公正,保证政府的各项政策在较高层面上得以协调,并且确保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监督。
尽管政治体制和政治制度都涉及了政治方面的问题,两个概念之间还是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政治体制更多地是指某个国家的基本政治机构和组织的整体结构,而政治制度更多的是指这些政治机构和组织如何运作的一种制度。
因此,政治体制强调外部特性,包括权力分配网络,政治过程等,而政治制度则强调内部特性,包括选举制度、权力组织、立法程序等。
两者之间的联系和依赖关系可以使政治决策在一定程度上更为科学,避免政治乱象和政治动荡。
综上所述,政治体制和政治制度两个概念虽然有相似之处,但是它们是不同的,都起到保障国家政治稳定和繁荣的作用。
选择合适的政治体制和政治制度,不仅能够保证国家政治体系的稳定,更能够保证社会的长期和谐发展。
【人教版】政治必修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课时作业(含解析)
![【人教版】政治必修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课时作业(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71eb9e049649b6648d747ce.png)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3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我国人民民主专政与人民代表大会是( )A.国体与政体的关系B.国家性质与国家机关的关系C.互相监督的关系D.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2.《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规定:人大常委会监督“一府两院”的工作,“一府两院”执行人大的决议,要向人大通报。
这说明( )A.我国人民代表大会拥有立法权和监督权B.我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D.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坚持依法行政的原则3.(2013·济南高一检测)民主集中制是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重要原则。
下列体现这一原则的政治现象是( )①某村召开村民大会,由村民投票选举村委会主任②某县县长在县人大常委会会议上作述职报告③某市人民法院依法审判犯罪分子④国务院要求各省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战略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 )①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②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③人民代表大会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④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A.②④B.①②C.③④D.①③5.过去人们常说:“人大工作是集体有权,个人无权。
”现在有人提议,人大个人无权的说法,损伤了人大代表履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影响了代表履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应该改成“人大工作是集体有权,个人有责”。
“人大工作是集体有权,个人有责”说法的合理性在于,它肯定了( )A.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B.广大人民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C.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D.人大代表不能真正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6.(2013·泰州高一检测)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必然与这个国家的国情和性质相适应。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拥有13亿多人口的社会主义国家,不能照搬别国的政治体制模式。
第1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体制
![第1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体制](https://img.taocdn.com/s3/m/500f95c7f18583d04864590b.png)
2021/3/11
9
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个人角色结构来看,中国 共产党的政治领导体制表现为“一头多元制” 。
一方面存在一个党的领导集体,这个集体由多 位党的领导人组成,每人都有合议制下的平等 权利及自己特定的职权;另一方面又存在一个 集体领导的核心,即党的领袖,具有某种超然 地位。
三种含义:政治含义;方法论含义;作风含义。
2021/3/11
17
三、中国党政体制的基本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已经开始了如何从 革命党转型到执政党,从革命方法管理国家转 变为用法治方法治理国家的探索。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把提高党的执政 能力确定为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核心议题,形成 了党关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 体思路。
中国共产党对司法的领导主要表现为党为司法工作原则和司法制度改革确定方向制定方针与提出实施方在组织制度上党对司法机关和司法工作的领导有一个从中央到地方的重要职能机构即党委政法委员会202042421党对军队实现绝对领导是中国共产党军事领导体制的鲜明特色和根本原则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2021/3/11
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体制
8
一元化领导的负面效应,邓小平归纳为:“权力过分 集中的现象,就是在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的口号下, 不适当地、不加分析地把一切权力集中于党委,党委 的权力又往往集中于几个书记,特别是集中于第一书 记,什么事都要第一书记挂帅、拍板。党的一元化领 导,往往因此而变成了个人领导。”
文革后,“一元化”领导被视为一个带有计划集权色 彩的名词退出官方文献。但是,赶超型现代化的战略 又需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
中国共产党在军队中全面、系统地建立了各级组织, 是党对武装力量实行绝对领导的组织保证。
ch.11政治发展的逻辑:政治民主化与政治制度化.ppt
![ch.11政治发展的逻辑:政治民主化与政治制度化.ppt](https://img.taocdn.com/s3/m/888c494c0b1c59eef8c7b4d4.png)
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性
本来,国家建设和经济建设按理先于政治参与和 物质分配,因为,只有首先做到有资源可分,才 能谈得上如何公平分配资源的问题。然而,比较 研究显示,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使它们无法 遵循上述发展逻辑。它们还没有很好地完成前三 项任务,就“已经进入了由政治上有能力和经济 上发达的民族国家所组成的国际社会。在这个国 际社会中,参政和福利是突出的政治问题。因此, 尽管发展的逻辑意味着国家建设和经济建设要先 期进行,但发展的政治却迫使第三世界国家同时 面临人们对于参政和分配的要求及期望”。
比较研究的解释(2)
现代化是一个多层面的进程,是涉及到人类思想和行 为所有领域的变革。其中,与政治最密切的层面来自 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动员,这意味着人们期望的改变。 二是经济发展,它意味着人们能力的提高。现代化可 能促成这两者的并行发展。现代化过程中政治秩序的 稳定性取决于下列参数的关系:
(1)社会动员/经济发展 (2)社会颓丧/流动机会 (3)政治参与/政治制度化
社会心理学派认为,人们是否投入叛乱取决于人们对 心理期望值(value expectations)和实际实现能力 (value capability)之间差距的理解,即人们对想得 到和能得到之间差距的认识。 政治最不稳定的时刻是,人们的期望值在不断上升, 而政府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却在下降。换句话说,长期 的社会经济发展后出现短暂的逆转,往往是最容易发 生政治动乱的时刻。
民主化与稳定问题是主要问题
1000-3000美元GDP是一道坎:民众的经济要求 和非经济要求都会释放出来。 经济发展了,民主的要求就会自然地被提上日程。
为什么此时会出现不稳定?
比较历史的解释 社会心理学的解释 经济学的解释 功能主义的解释
国家政治制度:国体、政体与国家结构形式三概念区别
![国家政治制度:国体、政体与国家结构形式三概念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8f3bc6f952d380eb63946d39.png)
国家政治制度:国体、政体与国家结构形式三概念区别一、国体:是指一个国家的性质。
比如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美国是资产阶级专政。
二、政体:是一个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比如总统制、议会制等。
我国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三、二者关系:1.政体和国体相互依存、对立统一,不可分割。
没有政体,国体无从体现,没有国体,政体无从存在。
2.国体是政体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决定着政体的存在形态。
政体是由国体决定的,有什么性质的国家,就要求有什么样的政体与之相匹配。
3、政体是国体的体现和反映,对国体有能动的反作用。
当政权组织形式适合于国家性知识,它对国家性质的反作用表现为服务作用;当政权组织形式不适合于国家性质的时候,它对国家性质的反作用表现为破坏作用。
总的说,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
适当的健全的政体,对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有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各国的历史条件、阶级力量对比、传统习惯、国际环境影响的不同,在相同阶级掌握政权的条件下,可以采取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所以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
1.国体决定政体,政体表现国体一方面,内容决定形式,国体决定政体。
另一方面,世界上的任何事物如果没有一定的好形式,其内容也就会变成虚幻的东西。
一定的国体要通过一定的政体形式来表现。
2.政体的复杂性和多样性(1)影响政体选择的多种因素一个国家的具体历史条件、文化传统和民族构成、民族习惯、民族心理以及国际环境等因素,都会影响这个国家的政体形式和国家结构形式的选择。
(2)政体的多样性相同性质的国家完全可能选择不同的政体(3)政体选择的自主性不同国家之间,包括国体不同的国家之间,都有可能在政体方面相互吸收、相互借鉴。
一个国家应该向历史上的和当代的其他国家学习借鉴,但是借鉴什么,如何借鉴,都应该由他们根据本国的国情自己作出判断。
(4)政体相对于国体的灵活性和变异性一般说来,同一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可能国体不变,但政体形式发生了变更。
制度及政治制度的含义
![制度及政治制度的含义](https://img.taocdn.com/s3/m/865ce9bc1a37f111f1855b33.png)
制度及政治制度的含义。
答:制度是规范、法度的意思,政治制度则是指统治阶级为实现其统治而采取的统治方式、统治方法的总和,它包括国家政权性质、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以及为保证国家机器运转、维护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维持社会政治实体活动等而制定的一系列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
从狭义的角度,也可以将政治制度理解为政治统治的性质和政治统治的形式的总和,即国体和政体的统一。
1.2.为什么说在社会各项制度中,经济制度起根本的决定作用?答:(1)经济制度是社会结构的基础,是社会经济基础的主要成分,它决定社会的上层建筑,有什么样的经济关系和经济制度就有什么样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和什么样的国家意识形态、文化教育制度。
(2)一个社会的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是决定和被决定的关系。
二者性质上是一致的,不一致就要产生矛盾和冲突。
1.3.简述思想文化制度对政治制度的作用。
答:思想文化制度对政治制度的作用也是很大的,思想文化制度主要体现在居于指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和文化教育方针等方面。
(1)思想文化意识对政治制度主要起导向作用,任何政治制度都是在一定的思想文化意识指导下建立起来的。
(2)意识形态以及传统对政治制度及由政治制度决定的决策活动、实施活动有重要作用。
(3)思想文化意识中的核心内容——价值观念和政治制度的关系更紧密,也更直接。
1.4.简述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
答:(1)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制度。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
(3)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的当代中国行政制度、司法制度、军事制度也是当代中国重要的政治制度。
(4)当代中国的基层民主自治制度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容。
1.5.政治体制改革总的目标是什么?答:(1)巩固社会主义制度;(2)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3)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创新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创新和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df78eee1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44.png)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它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任务。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创新1.党的领导体制的创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党的领导体制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党的领导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完善。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创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主要包括完善代表选举制度、加强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职能和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创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各民族的自主发展和民族权益。
创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主要体现在加强自治区政府的自治权力、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以及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4.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创新: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补充。
创新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主要体现在加强基层组织的民主建设、推进社区治理创新和提高基层自治能力。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发展1.党的领导体制的发展:进一步明确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的关系,推进党的领导体制法治化。
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完善党内选举制度,提高党的领导和执政能力。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人大的立法和监督职能。
推进代表与选民的联系,提高人大代表的素质和能力。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进一步保障和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民族地区的文化保护和传承。
推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治化建设。
4.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发展:推进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法治化建设,加强基层组织的民主建设和治理能力。
鼓励和支持基层群众自治创新,提高基层群众自治的水平。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创新和发展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1c98e14c524de518964b7df4.png)
或旧贵族,在各地建立诸侯国;
内容 ②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独立性) ,但也需要承卿担大镇守夫疆
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等义务。
③诸侯在国内又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再分士,天下形成天子士-诸侯-
卿大夫-士的等级关系;
平民
影响
积极
分封制是较内外服制更进一步的政治体制,初期巩固了周王朝奴的隶统 治,扩展了疆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消极 诸侯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西周政体的基本特征: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相结合 ,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
3、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
(2)宗法制
政治组织与亲族组织合一,政治权力分配基于血缘关系
嫡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长
子
继
承 制
天子
——《春秋公羊大传宗·隐公元年》 (宗主)
两者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宗法制在
联系 政治制度上的表现就是分封制。
西周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与宗法制相配合,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是西周政体的基本特征 。
◉ 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
勿使过度。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以相辅佐也。善则赏之,过则
——钱 穆
由此判断,西周实行分封制 的出发点(目的)是什么?
进行有效统治,强化王 权,巩固西周统治
目的 对象
(1)分封制
对全国进行有效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左传》 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同姓亲族是主体)
诸侯 ①周天子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控制着镐京和东都洛邑附近的王畿
地区,其他地方则分封给周天子有血缘关系的同姓贵族、异姓功臣
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应处理好几对关系
![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应处理好几对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401a9706844769eae009edd1.png)
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应处理好几对关系刘先春/王晓敏2013-01-09 09:56:02 来源:《唯实》(南京)2012年7期内容摘要: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这一重要讲话作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献,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建设起到深远的指导作用。
当前,在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中,需要处理好坚持党的领导与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与权力以及政治体制改革的紧迫性与渐进性等这几对关系。
关键词:政治体制;改革;关系作者简介:刘先春(1963- ),男,山东定陶人,法学博士,中宣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专家,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晓敏(1987- ),女,甘肃武威人,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重要讲话,揭示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中存在的弊端,并提出了克服这些弊端、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目的、原则和基本指导方针。
这一重要讲话成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献,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起到了深远的指导作用。
三十多年来,在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指导下,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社会主义民主不断扩大,社会主义法制不断健全,人权事业发展不断推进,党和国家活力不断增强,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撑和法制保障。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长期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我国当前在民主政治生活方面,不论是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目标相比,还是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新要求相比,仍存在着严重不足和弊端,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政治环境知识点总结
![政治环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6affa5d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59.png)
政治环境知识点总结在当今世界,政治环境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涉及到政策制定、政府管理、国际关系等各个方面。
一个国家的政治环境决定了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因此,了解各国的政治环境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进行国际合作以及促进国际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政治环境的几个重要知识点的总结:一、政治体制1.民主制度民主制度是指国家政权的来源、性质和运行方式都与人民密切相关,人民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民主政治的核心是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倡导平等、公正、包容的政治文化。
2.专制制度专制制度是指一个人或少数人拥有绝对权力,国家政权由这些人支配和控制。
专制政权倾向于维护特权和不公平,而且常常在其统治下存在一些形式的压迫和剥削。
3.议会制度议会制度是一种国家政治权力的制约和分立原则,通过代议制,实现政权分立、建立法治国家和推进民主政治,议会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核心。
4.总统制度总统制度是相对于议会制度的一种政治体制。
总统制度下,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是同一人,他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又是政党组织的首领。
5.党的制度党的制度是政治组织形式,包括政党制度和多党协商制度。
其中,政党制度是指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各种政党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政党与国家、政府之间的关系。
二、政治体系1.集中制政治体系在这样的政治体制下,权力集中在中央政府手中。
具体表现为国家权威高度集中,政府级别较多,对地方政府的管理制度较为严格。
2.联邦制政治体系联邦制政治体系下各个州有自己的立法和行政权,中央政府对各州政府只有特定的权力,是联邦政治体系的一种。
3.两党制政治体系两党制政治体系是指一个国家只有两个主要的政治党派,这两个政党交替执政,由其支持者选出的总统或政府首脑。
两党交替执政是其政治特点之一。
4.多党制政治体系多党制政治体系是指在一个国家存在多个具有一定社会基础和政治力量的政党,这些政党有权利和义务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竞选国家的最高领导职位。
5.议会制政治体系这种政治体系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权来源于议会选举,议会对政府有一定程度的监督和权力,是议会制度的一种。
【推荐】根本政治制度与基本政治制度的区别-word范文模板 (5页)
![【推荐】根本政治制度与基本政治制度的区别-word范文模板 (5页)](https://img.taocdn.com/s3/m/bdac33c56f1aff00bed51ed9.png)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所得,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修改文字! ==根本政治制度与基本政治制度的区别中国强调其根本政治制度与西方政体有本质区别中共高层9日强调中国根本政治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体有本质区别,中国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绝不照搬西方那一套”。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用较长的篇幅提出进一步认识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体的本质区别。
这被此间观察家认为亦对某些人鼓吹搞多党轮流执政、“三权分立”、两院制等作出了明确回应。
吴邦国认为,这种区别有三个方面:一要充分认识人民代表大会与西方议会的本质区别。
中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是西方的多党制。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核心,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人民代表大会中没有议会党团,也不以界别开展活动。
无论是代表大会,还是常委会或专门委员会,都不按党派分配席位。
二要充分认识人大和“一府两院”的关系与西方国家国家机关间关系的本质区别。
中国是由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一府两院”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
各国家机关分工不同、职责不同,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各自职权范围内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宪法法律,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不是西方的“三权分立”。
三要充分认识人大代表与西方议员的本质区别。
吴邦国说,我们的全国人大代表,来自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人口再少的民族也至少有一名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不像西方议员是某党某派的代表。
吴邦国说,“我们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是不断推进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内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要积极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文明成果包括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西方那一套,绝不搞多党轮流执政、‘三权分立’、两院制。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教学设计一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教学设计一](https://img.taocdn.com/s3/m/5840e236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07.png)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读下图
西周大盂鼎及铭文
秦朝的政权组织架构示意图
分别说出上面两幅图片的名称及其反映的古代政治制度。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程标准】了解中国古代政治 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 通过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 理的变化,认识自秦起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体制的演变线索。
行省制
行省制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化,形 成了省、路、府、州、县多级行政制度
省、府、县三级制
废行中书省,原行中书省的权力由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 挥使司分割,后向各省派出巡抚、巡按总揽一省之权
省、府、县三级制
除巡抚外,设总督掌管一省或数省军政大权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从两汉至明清,伴随着皇权呈现 出不断加强趋势,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斗争也 一直延续不断,中央集权的发展演变也并非一帆风顺,而 是在反复中不断进步,中央集权自身的制度优势也日积月 累,成为维护多民族国家发展进步、推动中华文明传承延 续的重要制度因素,也成为当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的历史积淀,成为世界政治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
(3)由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等级分封制,奠定了中 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基本的国家权力架构。
(4)这套政治制度,特别是其中的皇权至上、地方服从中央、中央集权等基本原 则为历代所继承,强化了皇帝对全国、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与管辖,对此后两千 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
隋 唐
三省六部制
州、县二级制 道、州、县三级制
中书省(一省制)
明 废宰相(洪武),设内阁(永乐)
清
军机处(雍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的定义
政治制度主要指政体,或统治方式、方法的总和。
政治制度即国体,标志着一个国家的基本性质。
政治体制则是政治制度在政治生活过程中的具体化,即政治制度具体的、外在的表现形式。
政治体制一般包含政体、国家结构形式和管理形式等。
政治制度是国体与政体的统一。
政治体制作为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仅包含国家管理形式、机构设置、实际措施等,而不包含国体。
政治制度是广涵的概念。
它不仅包含国体、政体,而且还包含一系列具体的政治行为规范。
政治体制便是指政治制度中的那些具体政治规范,政治体制即指具体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前者指政治领域内的各种制度(基本的、具体的),后者主要指政体
政治制度主要指政治体制内容中质的规定性,是从职能上来说明政治体制的,是政治体制的一部分。
政治体制主要是一个以政治权力配置为中心,以管理为基本职能的政治运行机制。
政治体制和政治制度的关系
政治制度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前者指政治领域内的各种制度,后者主要指政体。
政治体制,是指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和实施形式,是管理国家政治事务的规范体系。
政治制度所代表的是这个政府所代表的阶级,以及其基本组成模式,制度是统治阶级组建政府的基本形式,政府领导人的改变,甚至说只要社会性质不发生改变,光是统治阶级内部的统治者的变化不会影响其制度的变化,而政治体制是指在政治制度的局限下,这个政府所实行的组建政府的方法,以及其决策方法等。
在当代中国,学术界往往将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政体以及政权组织形式等概念视为同义语。
后来学术界就此热烈讨论,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
基本沿袭传统的界说,认为政治制度主要指政体,或统治方式、方法的总和。
政治制度即国体,标志着一个国家的基本性质。
政治体制则是政治制度在政治生活过程中的具体化,一般包含政体、国家结构形式和管理形式等。
政治制度是国体和政体的统一。
政治体制作为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仅仅包含国家管理形式、机构设置、实际措施等,而不包含国体。
政治制度是广涵的概念。
它不仅包含国体、政体,而且还包含一系列具体的行为规范。
政治体制则是指具体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主要指政治体制内容中的质中规定性,是政治体制的一部分。
政治体制主要是一个以政治概略配置为中心,以管理为基本职能的政治运行机制。
政治体制就是政治的决策机制,它与政治制度、政体相比,内涵要深刻得多,外延要丰富得多。
政治体制包含了政治的基本方面:政治结构、政治功能、政治制度、政治过程和政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