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提纲
1.序言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随着中国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的日益普及深刻影响着国内的各行各业、方方面面,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
文学作为一个民族精神的载体,在网络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网络与中国文学结合,网络这种新的传播媒体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必要元素,以其为土壤的网络文学也初步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它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地域限制,给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就产生了一种全新的文学样式——中国网络文学。
2.正文
(1)文学创作主体的平民性
(2)作品发表和信息反馈的快捷性
(3)创作意图的自由性
(4)新词汇不断涌现,语言风格鲜明
3.结尾
不管怎么说,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存在样式,给文坛带来了一阵清新之风。
就文学发展的历史规律来看,一切文学门类都是由最初的大众创作、民间创作走向文人创作,从而走向成熟的,虽然网络文学目前尚处在大众写作的阶段,但随着时间的演进,传统作家会进一步融人网络,网络也会产生自己的作家,在新的规范产生之后,网络文学必将进一步走向成熟。
浅谈网络文学的特点
摘要:本文从中国网络文学的创作主体、创作目的、创作方式、创作主客体、传播途径等五个方面入手,通过与中国传统文学的比较,分析总结出其平民
性、快捷性、自由性、新词汇不断涌现,语言风格鲜明等特点。
关键词:网络文学传统文学特点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随着中国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的日益普及深刻影响着国内的各行各业、方方面面,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
文学作为一个民族精神的载体,在网络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网络与中国文学结合,网络这种新的传播媒体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必要元素,以其为土壤的网络文学也初步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它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地域限制,给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就产生了一种全新的文学样式——中国网络文学。
网络文学在经历了不断的发展之后,逐渐成为了当下文学的主流之一。
“网络文学”这个术语在中国是由网易公司1999年率先使用的,但是目前网络文学的概念正在提出。
一种说法是“网络文学是以网络为媒体进行传播和出版的文学还是上网的人写的作品,目前大多数的意见倾向于后者”。
但似乎这种说法还不确切。
网络文学有三种形态———“上网文学、网上文学、网话文学”。
所谓上网文学就是纸面文学作家将他们在纸面创作、发表的文学作品出售或免费提供给文学网站,令其在网上传播的文学。
如网上琼瑶的作品、王朔的作品、苏童的作品等。
这是网络文学在诞生期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
网络文学在利用纸面文学的现有成果当中丧失了自己。
网上文学,就是指使用计算机进行创作,以网上发表为目的,以网上读者为假想受众的文学作品,如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这类作品和纸面作品有明显的区别,内容或与网络无关、或与网络有关,形式质朴、情真意切。
在叙述上强调节奏,语言上强调调侃、机智等。
目前专家学者们所研究的中国网络文学,多是指首次在网上发表的中国文学作品,包括那些经过编辑、登载在各类网络文学刊物的作品,个人主页、电子公告栏等不经编辑,个人随意发表的文学作品,以及一些电子邮件中的文学作品,甚至包括公共聊天室里具有文学性的对话等,而其它所有的中国文学则被统称为传统文学。
我们知道,传统文学是以纸张为载体的。
传统文学在其特殊的文化背景下形成了强调教化作用,实用功能,表现性突出,讲求"形神兼备"及题材的多样性、风格的丰富性等特征。
网络文学从一开始就呈现了与传统文学不同的特点。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很大不同。
相同的方面是,文学的教化作用是一样的,但网络文学似乎更强调它的娱乐性;实用功能也一样,网络也更强调实用性;风格的多样性也没变,网络文学的作者广泛,风格更加多样化。
不同的是,网络文学表现力更强,传统文学不能表现的事物,网络文学都能表现。
比如诗歌舞的一体化,使表现力增强。
网络文学的题材更加丰富,传统文学由于严格的审稿制度和报刊杂志审查制度,使有关题材不能涉及,有的甚至给枪毙。
网络文学不存在这个问题,只要在政治上不违法乱纪,所谓的性问题、个人隐私心理秘密都可在网络上表现。
传统文学强调文以载道,网络文学出现了许多无主题、无思想作品。
文学的娱乐性在网络文学中体现得更充分。
从文学样式来看,网络文学
出现了许多新样式,如小说接力,散文诗接力、诗歌跟贴赛等。
当然,必须看到,目前绝大多数网络文学作品大多是转发作家的现成作品,即便不是著名作家,也是在下面写好再贴上来的。
只能说是传统文学作品的数字化、网络化,只是在传播方式、存在媒介上截然不同。
只有部分网络文学作品则只存在于互联网络的虚拟空间之中,其创作手法、风格、传播与接受方式是特有的。
网络文学有一部分是把原来的传统文学作品贴上来,供大家阅读欣赏。
这一部分作品不是原创,却满足了大众的欣赏与收藏欲望。
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不再是离自己的居所相当距离甚至自己完全不能抵达的场所,这些场馆里的文学艺术作品,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公共收藏品,而是通过个人电脑,轻点鼠标就可随时欣赏的"虚拟收藏品"。
文学艺术世界从外在进入室内,从实在进入虚拟,从公共进入个人,从过去进入现在,从经验进入体验,从鉴赏进入浏览。
这也是二者不同的功能。
概而言之,网络文学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特征。
一、文学创作主体的平民性
传统的文学创作,其创作主体是那些具有明显专业特长的作家,他们的作品通过报刊书籍得以和读者见面,作品在发表之前必须经过文学编辑或出版商的选择。
因为报刊书籍的质量与其订户和销量密切相关,所以出版商、编辑对作家的专业水平和作品的质量会相应提出较高的要求。
然而当互联网的BBS出现之后,在各种网站的文学论坛上,苛严的专业编辑消失了,满脑子利润的出版商消失了,订户、销量和利润等概念几乎也消失了,发表作品没有了“门槛”,作者可以将自己的作品自由上传发表。
即使像“榕树下”这样著名的文学网站,发表作品虽然需要经过社团编辑的审核,但因为要考虑到照顾网友的创作热情和社团人气,加上网站容量空间似海,所以审核的标准也还是比较宽松,只要过得去,文从字顺,不反党反人民,一般都会获得通过。
网络这种新兴的媒体为所有人提供了自由表达自我、自由发表自己作品的机会。
过去那种环绕在专业作家头顶的神圣光环被电子网络技术的暴风骤雨吹打得烟消云散。
二、作品发表和信息反馈的快捷性
传统文学作品的问世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且不说审稿、改稿、录入、校对、印刷、发行等一连串繁琐的环节,仅仅是作品由作者寄到编辑手中就需要大约一周的时间,而网络文学作品的问世就大大简化了,假定网络选手和专业作家同时完成了创作,当专业作家还在按传统做法将稿件装入信封的时候,网络选手只需用鼠标轻轻一点“确认”,其文本就已经和读者见面了!网络文学的快捷化还体现在读者对文本的迅速反馈、作者和读者之间、读者和读者之间的及时交流上。
一个文本刚在网上发表,有时也许只要几分钟就会见到读者的评论,读者怎么想就怎样说,毫无顾虑,也无需顾虑。
系统上总是准确地显示出点击人次,哪些人什么时候发表了什么评论。
《第一次亲密接触》在台湾成功大学的BBS网站上连载时,这种及时交流的特点得到很充分的体现:当时数百上千的读者纷纷发表看法,甚至不少人给痞子蔡建议,要求他“别让女主角死”、“不要让她服药变丑”等等。
这种自由写作、自由发表、自由交流最大程度地激发了写手的创作热情,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就是以每天两节的速度产生的。
在泉B论坛,我目睹了哭泣的键盘《明天去见面》诞生的全过程,每一节一发表,总是有众多的网友第一时间去阅读评论,交互性强,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热情。
三、创作意图的自由性
传统理念中崇高的创作目的,迅速被网络文学的自我宣泄和自娱自乐所刷
新,在传统的文学创作理念中,总是强调要体现文学的认识价值、教育价值和审美价值,甚至在特定时期还强调过文学要为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为人民大众服务,但网络文学恰恰是有意无意地漠视了这些戒律,绝大部分网络选手创作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宣泄和自娱,文学的认识价值、教育价值和审美价值都成了次要因素,更别说什么宏大主题了。
当然这些只是就大多网络文本而言,那些专业作家参与进来所发表的文本,或有较高文学素养的业余作者所发表的文本,还是与传统文学作品比较接近的。
创作目的的变化,使网络文学作品表现个人经验的内容居多,传统文学中那种表现时代、社会精神的题材往往被搁置了。
文学深度淡化了,网络文学呈现出非常鲜明的广度化倾向。
有些网络作者,他们往往随着自己的兴致,随写随贴,不太注重作品的艺术性和严密性,使网络文学在形式上呈现出十分浓厚的拼盘化色彩。
四、新词汇不断涌现,语言风格鲜明
网络文学文字版本迅速更新,在快速互动的要求下,用符号代替表情,使语言变得幽默,简洁,更意味深长,例如用MM代表妹妹,用GG代表哥哥;用数字谐音表示意思,例如用88表示拜拜,用55表示呜呜地哭,用5261314表示我爱你一生一世等等。
大量新词汇不但涌现,例青蛙、恐龙、大虾、菜鸟、斑竹、当机、下线、东东等。
网络语言风格主要是口语化和幽默风趣。
《第一次亲密接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让语言产生幽默感、诙谐感的方法多种多样,仿拟就是其中的一种。
下面是从《第一次亲密接触》中选出的例子。
(一)“这不是好与坏的问题,而是应不应该的问题。
我们应该要成为第一种人,而不应该成为第二或第三种人。
”“痞子,请继续放吧!小女子洗鼻恭闻。
”
(二)总之,你别问她的名字,“不听情圣言,失恋在眼前”,懂吗?痞子。
(三)我实在无法将这样的女子与恐龙联想在一起。
但如果她真是恐龙,我倒宁愿让这只恐龙饱餐一顿,正所谓恐龙嘴下死,作鬼也风流。
(四)这情景,怎一个爽字了得!
网络文学还具有更新快速,传播广,阅读群体庞大,不受传统限制等。
值得思考的是:
1.网络文学一定意义上是青年人的文学,值得热情关注,应当充分重视。
因为据统计,目前国内上网的约5000万网民中,21岁到40岁的占85%。
网络文学兴起的背后是70年代乃至80年代出生的青年作家、以及90年代出生的青年文学爱好者的迅速成长。
有人甚至将网络文学形容为“时代新文化运动的先声”,网络文学的兴起能够“吹响新文明的号角“。
过分的吹棒不利于新一代网络文学作家的成长,保守的指责更是无视现实的做法。
这一批青年创作队伍的培养问题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2.络文学需要健康说理、鞭辟入里的网络文艺批评。
目前网络上关于网络文学的“ e批评”十分热闹。
这种“e批评”,是指在网上非常普遍的、任何网民都可以张贴上去的评论,可以长篇大论,也可以一句话,一个词。
几乎所有的重要文艺现象,在网上都有大量的或短或长的“e批评”。
如一些网站专门开通“王朔与金庸”“我看美女作家”频道。
但这些评论多数在论坛上不经任何编辑地张贴,随感式、谩骂式的批评较为常见。
网上文艺理论、文艺批评还相当薄弱,学院式、学理式的文艺批评的声音几乎没有。
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需要一大批学识渊深、学理讲究的文艺评论家投身其中,对这一现象及作品认真评说。
3.著作权问题是关系到网络文学发展的一个难点问题。
1999年王蒙、毕淑敏等6位作家状告“北京在线”网站侵权,引起文艺界和网络界广泛关注,判决结果引起争议。
六位著名作家状告“北京在线”网站未经许可将他们享有完全著作权的文学作品,如《坚硬的稀粥》、《一地鸡毛》、《预约死亡》、《黑骏马》登载到网上,法院判决六作家胜诉。
法院判决指出,作品上网是作品传播的一种新方式,作品的数字化行为本身并不具有著作权法意义上的独创性,作品载体形式和传播方式的变化并不影响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的专有权利。
因此,被告未经允许将原告作品上载到因特网上,侵害了原告对其作品享有的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
被告应停止侵权,在自己的主页上刊登致歉声明,并分别赔偿原告经济损失。
此案被称为“中国网络侵权第一案”,其审理结果对网上著作权保护具有相当深远的意义。
有业内人士认为,过度保护网上版权会阻碍国内网络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目前中文网络信息资源还处于匮乏的阶段,现有作品的数字化也是促进我国科技文化传播的一项重要任务。
4.网络写手的生存环境:签约率极低。
写手签约获得收益的情况如同古老的金字塔,位于顶端的人是少数,能获得大众认可,能够有作品出版的人数更是少之又少。
在金字塔的底层,上传字数与收入不成比例。
大量文学作品的作者,无任何回报,也没有签约。
大体而言,网络文学目前处在自发、随意的创始过程中,还难以与传统的纸上文学相抗衡,许多作品还相当幼稚。
但不少网络文学作者认为,当网络成为人们更习惯和熟悉的媒体时,网络文学将成为文学流通的重要方式。
跨入电子阅读时代,网络文学在中国主流文坛依旧如空气般,存在却透明。
鲁迅文学奖上网络文学全军覆没,作为中国长篇小说最高奖,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新变化是,网络小说可参评,但必须已经落地出书,且出全。
按照这一规则,还未收尾的热门网络小说《盗墓笔记》未能入选,这部书代表了一系列拥有大批读者的网络流行小说被推荐,曾被网友寄予厚望。
参评作品中,仅有《巴山旧事》和《办公室风声》两部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小说入围。
网络文学虽然发展很快,但还只是一个新生儿,它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弱点。
题材过窄是当前大家公认的网络文学流行病。
在网络诞生然后回归到传统书刊热销的作品,题材多以言情为主。
看了《第一次亲密接触》如果说还有新鲜感的话,再看“第二次亲密接触”、“第三次亲密接触”,感觉难免就打了折扣,这跟作者的年龄层趋于年轻有关。
其次,大部分网络作家(参与其中的专业作家除外)生活积累不深,这也束缚了他们的视野。
另外,网络文学虽然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展现自己的作品,但如果作者不加强自己的文学素养,难免会流于卡拉OK的水准。
不管怎么说,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存在样式,给文坛带来了一阵清新之风。
就文学发展的历史规律来看,一切文学门类都是由最初的大众创作、民间创作走向文人创作,从而走向成熟的,虽然网络文学目前尚处在大众写作的阶段,但随着时间的演进,传统作家会进一步融人网络,网络也会产生自己的作家,在新的规范产生之后,网络文学必将进一步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肖楠,浅谈中国网络文学的特点,《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
年08期
【2】孙宜君,桂国民;论我国网络文学创作特点[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3】许苗苗,许文郁;网络文学的定义[J];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
报;2002年01期
【4】唐永芳;;浅谈我国网络文学的特征及其思考[J];大学时代(B版);2006年03期
【5】李莉;超现实与网络文学的大众性[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05期
【6】邓国军;;网络文学的定义及意境生成[J];文艺争鸣;2006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