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产业结构分析
北京市产业结构分析
北京市产业结构分析山西大学北京市作为我国首都,其经济发展备受全国甚至全世界瞩目,北京的经济发展历程多年来受到了众多学者和其它相关人士的关注和研究。
在分析北京市的经济演变过程时,讨论与该城市经济发展变化联系紧密的产业结构演变是必不可缺的。
通过分析产业结构的演变可以清楚地得知一个城市的发展历程、发展速度以及其发展程度。
1. 北京市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从北京市三次产业结构演进的总体状况看,北京产业结构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从北京市三次产业的比值作出分析:改革开放初期,北京市三次产业比值为5.2/71.1/23.7,而到2019年已经成为0.4/18.6/81.0,可以得知三次产业发展变化之大。
在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即改革开放至今,分析得知第二产业逐渐被第三产业所超越失去产业结构的主导地位。
第三产业在九十年代中期超越第二产业并在此后二十余年中势头强劲,持续增长,并在2016年首次超过百分之八十。
从产业结比值来看,第三产业已经成为北京产业体系中的主体,产业结构逐步发展到服务经济阶段。
首都北京经过41年的改革开放历程,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迈上了新台阶、进入了新阶段。
换一种思路,从经济增速变化的角度出发分析产业结构演变,在改革开放之后,又以2010年为界,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凭借首都优势,北京经济在改革开放后到2010年获得高速发展,年均增速达到10.55%;第二阶段,在2011年前后开始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有所回落,实现中高速发展,年均增速达到7.3%。
以下是具体分析。
第一阶段:2011年之前,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积累下,呈现典型的工业集聚、由工业发展带动城市化的态势。
而在此期间,随着自然资源、人口、土地等发展要素限制的不断加大,北京一直在进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重点是第二产业中的重化工业、传统工业的转移扩散,比如本世纪初开始的首钢搬迁和整改,是北京工业由产业集聚向产业扩散转变的重要标志,意味着北京与区域内其它地方的产业关系出现了明显的功能区分。
北京市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北京市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北京市是中国的首都,也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劳动力流动和产业结构对于北京市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北京市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结构的现状进行分析。
一、劳动力流动现状1.人口规模与增长趋势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为2179.34万人,其中非户籍人口占比较大,达到了911.87万人。
这表明北京市的人口规模庞大,而且在持续增长。
年轻人口占比较高,为北京市的劳动力提供了充足的来源。
2.劳动力职业分布北京市的劳动力主要职业分布在服务业、制造业和信息技术行业。
服务业是北京市的经济支柱,涵盖了金融、房地产、交通等多个领域,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
而制造业和信息技术行业也是北京市的重要产业,为劳动力提供了不少就业机会。
3.人才引进与流失北京市自身的吸引力和发展空间,对外地的劳动力有着很大的吸引力。
很多人慕名而来,进入北京市就业。
由于高房价、高物价等原因,也有一部分劳动力选择离开北京市,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发展地点。
这种双向的劳动力流动,对于北京市的人才储备和经济发展都有着一定的影响。
4. 人口老龄化问题北京市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劳动力市场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尤其是在信息技术、金融等行业,竞争激烈,对于老年劳动力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
这也需要北京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关注,通过政策和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二、产业结构分析1.服务业占比高北京市的产业结构以服务业为主,其占GDP比重较高。
金融、文化创意、科技研发等高端服务业是北京市的优势产业,对于北京市的经济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也在迅速壮大。
2.制造业持续发展北京市的制造业虽然并不是主导产业,但在整个产业结构中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尤其是高新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的制造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为北京市的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注入了新的动力。
3.农业占比较低由于北京市城市化程度较高,农业产业的占比较低。
北京行业分析报告
北京行业分析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北京市的行业进行分析,以帮助读者了解北京市的产业结构和发展趋势。
分析将涵盖以下几个方面:行业概况、发展状况、竞争格局以及未来趋势。
2. 行业概况北京市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在过去几十年里,北京市经济迅速发展,形成了一定的产业结构。
目前,北京市的主要行业包括信息技术、金融、房地产、教育、文化和旅游等。
3. 发展状况3.1 信息技术行业作为中国的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市在信息技术行业拥有良好的发展环境。
众多知名的科技公司如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在北京市设有总部或分支机构。
信息技术行业在北京市的发展迅猛,并成为北京市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3.2 金融行业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金融中心之一,在金融行业具有重要地位。
北京市拥有众多的银行、证券公司和投资机构。
同时,北京市还是中国的创业投资中心,承接了大量的风险投资和创业活动。
3.3 房地产行业北京市的房地产行业长期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增长的需求,房地产行业在北京市具有巨大的潜力。
然而,随着政府调控政策的加强,房地产市场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3.4 教育行业北京市作为中国的教育中心,拥有众多的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
教育行业在北京市的发展稳步增长,吸引了大量的学生和投资。
同时,由于教育资源的聚集,北京市也成为了人才的聚集地。
3.5 文化和旅游行业北京市有丰富的文化和历史遗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文化和旅游行业在北京市的发展潜力巨大,对于北京市的经济增长和城市形象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4. 竞争格局各个行业在北京市都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信息技术行业中,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等巨头公司竞相争夺市场份额。
金融行业中,中国的大型银行和证券公司争夺着客户和项目。
房地产行业中,各大房地产开发商在土地竞拍和销售中展开激烈的竞争。
教育行业中,高等学府之间争夺优秀的学生和科研机构。
文化和旅游行业中,各个景点、旅行社和酒店之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
北京市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北京市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结构现状分析1. 引言1.1 北京市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拥有着高度发达的产业体系和庞大的劳动力资源。
劳动力流动是指人口在城市之间或城乡之间的转移和流动,对于北京市的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劳动力的流动能够弥补产业结构中的劳动力短缺,提高产业效率和竞争力。
劳动力的流动还可以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产业协同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劳动力流动还可以促进技术和经验的传播和交流,推动产业创新和发展。
北京市的产业结构现状主要以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为主导,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在产业结构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传统产业占比过高,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平衡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劳动力结构不匹配,影响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北京市需要加大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升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以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
2. 正文2.1 劳动力流动对北京市产业发展的影响1.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劳动力流动可以实现不同产业之间的人员调配,促进人才的跨界流动,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通过劳动力的流动,不同产业之间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可以得到有效的传递和分享,推动相关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
2. 提升产业竞争力:劳动力流动可以带来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的人才资源,增加了产业内部的竞争和活力。
优秀的人才可以通过流动找到更适合的工作岗位,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从而提升了整个产业的竞争力。
3. 促进跨地区协调发展:劳动力流动可以实现城乡、区域间的人才交流和互通,促进了不同地区产业的互补与合作。
在北京市,劳动力流动可以促使不同区域的产业进行合作与协调发展,实现产业链的完善和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劳动力流动对北京市的产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可以带来人才优化配置、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等多重效应,为北京市的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必须加强对劳动力流动的管理和引导,充分发挥其在促进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中的积极作用。
北京市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北京市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在全球范围内成为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
作为我国首都,北京市在数字文化产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本文将对北京市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未来发展趋势及对策建议。
二、北京市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1.产业规模及增长速度近年来,北京市数字文化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北京市数字文化产业增加值逐年上升,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不断提高。
北京市数字文化产业已成为推动全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2.重点领域及代表性企业北京市数字文化产业涵盖了动漫、游戏、网络文学、影视、音乐、虚拟现实等多个领域。
在这些领域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代表性企业,如腾讯、百度、字节跳动等。
这些企业在数字文化产业各领域发挥着引领和示范作用。
3.政策扶持及创新发展北京市政府高度重视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给予支持。
如设立文化创新发展基金、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优化人才政策等。
这些政策为北京市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激发了企业创新活力。
三、北京市数字文化产业未来趋势1.技术创新驱动未来,北京市数字文化产业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将在产业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
北京市将加强技术研发与转化,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向更高端、更高质量方向发展。
2.产业融合拓展数字文化产业将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如与旅游、教育、医疗等领域的融合,将数字文化产品与实体产业相结合,实现跨界发展。
3.区域协同发展北京市将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推动区域间数字文化产业协同发展。
通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整体竞争力。
4.国际化发展北京市数字文化产业将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加强与国际同行业的交流合作。
通过引进国外优质资源、培育国际品牌,提升北京市数字文化产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北京市国资委课题-产业板块分析
产业板块分析报告提纲及模板孙晓新北京交通大学竞争类——其他产业板块分析报告一、市属国有经济基本情况(从产业板块角度陈述分析市属国有经济基本情况,注意要从客观现实角度落实。
)(一)简介市属其他产业板块载体企业。
(包括一级企业及下属主要企业。
其中下属主要企业的行业属性,以申万行业分类为基准)按照市国资委国有经济“十三五”发展规划产业板块划分要求,竞争类产业板块中,“其他”产业板块包括北京一轻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纺织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隆达轻工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共四家一级单位,以管理层级计,共有二级单位49家。
1、北京一轻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一轻是由北京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出资,隶属于北京市国资委的大型国有独资公司,2014年末合并口径资产总额107亿元,营业收入50.7亿元,利润4亿元。
北京一轻坚持以扩大经济总量、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打造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强势企业和名牌产品,形成了“四个中国名牌”(大豪缝绣电控、星海钢琴、清华阳光太阳能热水器、欧珀莱系列化妆品),“四个中国驰名商标”(星海、红星、大豪、金鱼),“十个北京名牌”(红星、大豪、星海、龙徽、欧珀莱、义利、金鱼、博美、五星、清华阳光),“三个中华老字号”(红星、龙徽、义利),一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红星二锅头酿制技艺)的名牌发展新格局。
北京一轻积极引入战略合作伙伴,打造了一批具有国内国际影响力的合资企业,先后与瑞典利乐公司合资组建了利乐包装(北京)有限公司,与日本资生堂株式会社合资组建了北京资生堂丽源化妆品有限公司,与美国博士伦合资组建了北京博士伦眼睛护理产品有限公司,与百事可乐合资组建了北京百事可乐有限公司,与法国圣戈班合资组建了北京西普耐火材料有限公司,与韩国LG公司合资组建了北京乐金日化有限公司等。
自主品牌企业和合资企业成为一轻经济发展的两大支柱。
“十二五”期间,北京一轻大力实施“7+1+3”集团化发展战略,全力打造七个产业集团、一院、三中心,即:首都酒业集团、食品集团、大豪缝绣电控集团、玻璃集团、京纸集团、星海钢琴集团、日化集团,北京一轻研究院、北京一轻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北京一轻资产经营管理公司(中心)、北京一轻资本管理中心。
北京市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北京市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结构现状分析【摘要】本文从北京市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结构的现状出发,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因素。
在劳动力流动方面,北京市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但同时也存在人口聚集、人才流失等问题。
在产业结构方面,北京市以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为主导,但也存在结构不够优化、高端产业与传统产业发展不平衡等困境。
本文结合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指出了影响北京市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结构的因素,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包括优化产业结构、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
展望未来,北京市应加大优化产业结构和人才引进力度,提高产业转型升级的速度,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北京市、劳动力流动、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关系分析、影响因素、政策建议、展望未来、结论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北京市作为我国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结构的现状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北京市的劳动力流动情况和产业结构发生了许多变化,这不仅对城市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这种背景下,对北京市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结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对于有效引导和促进北京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市劳动力的流动形势日益复杂,从农村向城市的农民工流入,以及城市居民的跨城市流动,对本地劳动力市场和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北京市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信息技术、高端制造和服务业等新兴产业不断壮大,传统产业也在向高端化和绿色化方向转型。
这种产业结构调整也影响着劳动力的需求和流动。
通过对北京市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结构现状的深入分析,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更好地制定政策措施,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
也可以为其他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1.2 研究意义: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和经济中心,其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结构的现状直接关系到全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深入研究北京市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结构的现状具有重要的意义。
北京市房山区产业结构分析
北京市房山区产业结构分析房山区,作为北京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业结构在近年来经历了显著的变化和发展。
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对于区域经济的增长、就业机会的创造以及可持续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房山区的传统产业在过去,房山区的传统产业主要集中在资源开采和加工领域。
煤炭开采曾经是当地的重要产业之一,但随着资源的逐渐减少和环保要求的提高,这一产业逐渐式微。
此外,传统的制造业如建材、化工等也在一定时期内为房山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然而,这些传统产业普遍存在着能耗高、污染大、附加值低等问题,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环保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
二、新兴产业的崛起近年来,房山区积极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1、高端制造业房山区加大了对高端制造业的投入和支持,吸引了一批具有先进技术和创新能力的企业入驻。
在汽车制造领域,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涵盖了整车生产、零部件制造等环节。
同时,智能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推动了制造业的高端化发展。
2、新能源产业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重视,房山区在新能源产业方面积极布局。
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关企业在技术研发、设备制造等方面不断创新,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和产业的竞争力。
3、生物医药产业房山区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政策支持,生物医药产业蓬勃发展。
在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一批创新型企业不断涌现,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在房山区的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逐渐上升,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1、旅游业房山区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如十渡风景区、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等。
通过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创新旅游产品等措施,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度假。
2、现代物流业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房山区的现代物流业发展迅速。
北京市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北京市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和全国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其产业结构发展水平和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程度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和代表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北京市的产业结构正在不断升级调整,同时对劳动力流动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下面就对北京市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结构现状进行分析。
一、劳动力流动现状(一)劳动力总量截至2021年底,北京市总人口数为2188万人,其中常住人口数为2172万人。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1年北京市就业人口为953万人,对于一个城市而言,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北京市对外流动人口也相当多,根据2018年的数据,全国常住人口迁移比为3.25%,而北京市常住人口迁移比为4.8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劳动力流动类型劳动力流动类型包括搬迁流动和非搬迁流动。
搬迁流动通常是指人口的跨省迁移、城市间迁移等,需要进行身份证、户口等信息的迁移。
非搬迁流动则是指人口在原地户籍不变,但是跨公司或跨行业的人口流动。
在北京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非搬迁流动人口越来越多。
2020年,北京市非搬迁流动人口约为525.8万人,占就业人口的55%。
劳动力流动原因主要包括经济原因、教育原因、家庭原因等。
在北京市,以青年为主的人口流动主要由教育原因引发,高校毕业生占流动人口的15%。
同时,随着北京新经济产业的发展,创业者和企业家也成为劳动力流动的一大群体,新经济人才的流入对北京城市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产业结构现状(一)产业结构分类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方法,北京市的产业结构主要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指的是农业、林业、渔业等自然资源开发及其附属服务业;第二产业指的是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等;第三产业指的是信息、商贸、金融、文化、旅游等服务业。
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北京市主要发展了现代服务业、高技术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三大产业。
根据北京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0年北京市三大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690亿元、2899亿元和816亿元,三大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分别为52.1%、56.2%和15.9%。
北京“两区”产业政策结构特征及优化建议
北京“两区”产业政策结构特征及优化建议北京“两区”产业政策结构特征及优化建议近年来,北京市高度重视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发展,提出了建设“两区”的发展战略,即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
这两个区域成为北京市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相关的产业政策也得到了加强和完善。
本文将探讨北京“两区”的产业政策结构特征,并提出优化建议。
一、北京“两区”产业政策结构特征1. 产业集聚。
北京“两区”产业政策鼓励相关产业在特定区域内集聚发展,形成集群效应。
例如,在雄安新区,政府鼓励高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绿色产业的集聚,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府则着力打造金融、科技和文化创意产业的高地。
2. 创新引领。
北京“两区”产业政策注重培育和引进创新型企业,推动科技创新和高端人才集聚。
政府鼓励企业加大科研开发投入,提供专项资金和税收优惠措施,支持创新型企业在“两区”快速成长。
3. 产业协同发展。
北京“两区”产业政策强调产业链协同发展,促进上下游企业的合作,提升整体竞争力。
例如,在雄安新区,政府鼓励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新旧动能转换。
4. 生态环保。
北京“两区”产业政策注重生态环保,在产业发展中要求兼顾经济效益与环境友好。
政府加强环境监管,推动绿色发展,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排放。
二、优化建议1. 进一步完善产业配套设施。
政府应加大投资力度,完善“两区”内的交通、水务、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业发展的便利度和支撑能力。
同时,要注重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建设,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创新环境和人才培养条件。
2. 强化跨区域协同发展。
雄安新区、北京城市副中心与北京市其他区域之间应加强合作,形成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格局。
政府可以通过跨区域合作协议、政策衔接等方式,推动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和产业协同发展,增强全市整体竞争力。
3. 建立健全的科技创新体系。
政府应在“两区”打造区域创新体系,吸引国内外优秀创新资源。
北京市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北京市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结构现状分析为了实现城市化和现代化,北京市的劳动力市场一直保持着活跃的状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力流动及产业结构的现状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本文将从劳动力流动和产业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劳动力流动现状1.农村人口转移就业:在北京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及城市副中心的过程中,大量农村劳动力被吸引到城市就业。
这些农民工的工作范围广泛,包括建筑工地、餐饮行业、物流配送等。
他们通常没有户籍,流动性较大。
2.高端人才引进:随着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北京快速吸引了大量的高端人才。
许多高端人才通过各种渠道到北京工作,他们通常具备高学历和专业技能,为北京市的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做出了积极贡献。
3.人才流失问题:尽管北京市吸引了大量的高端人才,但也面临着人才流失的问题。
许多高学历人才在发展机会和薪资待遇上不尽如人意,选择离开北京去其他城市或国家发展。
这导致了人才流失和人才竞争加剧的问题。
二、产业结构现状1.服务业占比持续增长:随着经济发展的转型,北京市的产业结构逐渐向服务业转型。
特别是金融、科技、文化创意等高附加值服务业,成为北京市产业发展的重点。
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北京经济更加多元化和国际化。
2.制造业结构优化:北京市的传统制造业逐渐减少,但高端制造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优化。
例如,北京市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制造业发展迅速。
这不仅提高了北京市的产业水平,也加快了经济结构的优化。
3.城市副中心建设:随着北京市城市副中心的建设,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和高端服务业集聚在副中心,这将对整个市区的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优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合理引导劳动力流动,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是北京市未来发展的关键。
政府应加强对农民工和高端人才的管理和服务,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
同时,推动服务业的进一步升级和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和促进创新,将有助于推动北京市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
产业结构效应的度量与实证_以北京为案例的比较分析
— 7 4 —
《 经济学动态 》 2 0 1 2 年第 9 期 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是衡量产业结构发展 水平的两个方面 : 产业结构合理化 。 目前我国学术界存在着产业 结构合理化的各种不同定义 。 各种定义的差别体现 了不同学者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不同见解 。 大致有 结构协调论 、 结构功能论 、 结构动态均衡论和资源配 置论等四类 。 结构协调论把产业间协调置于产业结 构合理化的中心位置 。 众多学者就产业结构的合理 化提出了各自的判断依据和原则 。 但是在实际判断 和评价一个区域产 业 结 构 的 合 理 性 时 难 以 操 作 , 因 实用性较 此这些原则只是提 供 了 一 种 粗 略 的 刻 画 , 差 。 进行定量分析的大多研究是在投入产出的基础 上进行改进 。 除此 之 外 , 国内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 大多属于定性分析 , 缺 研究更多是集中在区域研究 , ) 乏定量分析 。 如尹燕霞 ( 探讨了山东产业结构 2 0 0 0 陈立文 ( 研究了河北省产业结构 合理化问题 , 2 0 0 1) 黄君宝 ( 研究了泛珠三角的产业 合理化问题 , 2 0 0 6) 结构合理化 , 张保华 ( 探讨了制约山西产业结 2 0 0 6) 构合理化的因素等 。 产业结构高度化 。 国内学者对于产业结构高度 这些研究成果主要 化的研究也已形成 了 若 干 成 果 , 是从不同的角度 、 运用不同的处理方法提供了衡量 产业结构高度化 的 直 观 测 度 指 标 、 评 价 角 度。 周 振 ) 认为 , 产业 结 构 的 高 度 化 是 指 产 业 结 构 从 华( 1 9 9 2 较低水准向高水准的发展过程 , 它可以用第二 、 三产 资金与技 术 知 识 密 集 型 产 业 的 比 重 以 及 业的比重 、 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产业的比重来测度 。 潘文卿等 ( )提出了 以 产 业 结 构 关 联 经 济 技 术 矩 阵 为 基 1 9 9 4 础的 “ 产业结构高度化与合理化水平 ” 的定量测算综 ) 提出用范数作为描 合性衡量指标 。 白雪梅等 ( 1 9 9 5 述地区产业结构的指标 , 并通过增加一定的权数 , 对 变 多 值 映 射 为 单 值 映 射。江 范数指标进行了 修 正 , ) 、 ) 小娟 ( 苏东水和任浩 、 吕政 ( 等是国内较 1 9 9 6 2 0 0 0 早研究产 业 结 构 优 化 判 别 标 准 的 。 在 他 们 的 研 究 中, 主要是以一些判别标准为准绳 , 依据经济发展阶 ) 段进行判别 。 宋锦剑 ( 构建了产业结构高度化 2 0 0 0 程度的指标体系 , 认为产业结构高度化主要表现为 :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 的 变 化 、 工业结构中霍夫曼比例 的降低及主导产业 部 门 的 循 序 更 替 、 技术密集型和 智力信息型产业的 比 重 增 大 、 各产业部门技术构成 新兴产业的成长及夕阳产业的衰退 、 产业结 的提高 、 构更 新 周 期 的 缩 短 、 环 保 产 业 的 扩 大 等。 陈 静 等 ( ) 认为 , 产业结 构 的 优 化 意 味 着 产 业 结 构 的 合 2 0 0 3 理化和高度化 , 它主要体现在产业的高附加值化 、 高 技术化 、 高集约化和高加工度化 , 尤其是高科技含量 的产业在国民经济 中 的 比 重 上 升 , 各产业之间按比 例协调发展 。 他们用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 重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两个指标来粗略地反映产业 结构的优化程度 。 通过因子分析把两个指标复合为 单一变量 , 并将其命 名 为 产 业 结 构 系 数 来 综 合 代 表 ) 产业结构水平 。 宋鸿明 ( 定量测度了我国三大 2 0 0 4 产业的就业结构高 度 和 三 大 产 业 间 产 值 结 构 高 度 。 ) 周昌林等 ( 从分工与专业化的角度构建了产业 2 0 0 7 结构水平的测度 模 型 , 并 对 宁 波、 上 海、 深圳三个地 区的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进行了比较研究 。 范艳丽 ( ) 应用 数 学 方 法 构 建 D 函 数 对 产 业 结 构 高 度 2 0 0 8 、 化水平进行了定 量 测 算 。 刘 伟 ( 张辉( 2 0 0 8) 2 0 0 9) 依据各地区各产业部门的比例关系和劳动生产率的 乘积作为产业结构 优 化 的 测 度 指 标 , 构建了产业结 构高度测算模型 。 在产 业 结 构 的 合 理 化 和 高 度 化 的 研 究 中 , 尽管 国外的测度体系较 为 系 统 , 但却要求有跨越数年甚 至几十年 、 口径一致的高质量统计数据来支撑 , 而这 正是目前国内所欠缺的 。 国内学者的测度体系在指 比 较 适 合 目 前 中 国 的 国 情。但 其 较 标上较为简单 , 大的缺点是在相关 权 数 的 确 定 上 主 观 性 较 强 , 或者 是仅仅用产业占 G D P 的比例来测度产业结构水平 , 说服力不强 。 现有文献也很少将研究对象落实到地 区( 区域 ) 上, 数据大多停留在2 不能反 0 0 7 年 以 前, 映金融危机以来产业发展方面的新变化 。 并且大部 分文
北京二三次产业结构合理化研究
北京二三次产业结构合理化研究沈蕾;段鹏【摘要】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决定着产业结构的高度化程度.本文结合产业结构合理化的相关理论和北京第二、三次产业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北京第二、三次产业结构合理化的现状.结论表明,北京第二产业的发展不足以支撑第三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继而从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的目的出发,提出了几点促进北京第二、三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建议.【期刊名称】《中国商论》【年(卷),期】2016(000)012【总页数】4页(P112-115)【关键词】产业结构;合理化;工业化;比较劳动生产率【作者】沈蕾;段鹏【作者单位】北京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1.3目前北京产业结构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2008年北京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和增加值比重已分别高达72.4%和73.2%,同时,第二产业内部也由量的扩张转变为质的改善,北京开始从一个工业基地转变为服务业领先发展的经济中心城市,甚至有人认为北京已进入到了“后工业社会”。
但是,真正的后工业社会的根本特征在于“经济服务化”,即工业化进程充分发展之后出现的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超过第一、二产业的比重,并且呈现出持续的强劲上升趋势的局面。
可以看出,未来北京产业结构的发展,应该是在保证第二产业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坚持第三产业的可持续上升,也就是建立在二、三产业合理化发展基础上的高级化。
因此,有必要对目前北京二、三次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作一分析,判断北京市第二产业的发展是否能为第三产业的持续上升提供可靠的基础,共同推动北京未来产业结构的进一步高度化。
1.1 如何定义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产业结构合理化主要是指产业与产业之间协调能力的加强和关联水平的提高,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产业结构合理化就是要促进产业结构的动态均衡和产业素质的提高。
它要求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上,根据消费需求和资源条件,对初始不理想的产业结构进行有关变量的调整,理顺结构,使资源在产业间合理配置,有效利用[1]。
北京旅游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北京旅游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国际化大都市,旅游业的发展一直是该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本文将对北京旅游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促进北京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北京旅游业现状分析1.1 旅游市场概况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提高,国内外游客来京观光、度假、商务等目的逐年增加。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3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000亿元人民币。
1.2 旅游资源优势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北京拥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
故宫、天安门广场、长城等世界知名景点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此外,京郊风景名胜如颐和园、圆明园等也是吸引力不可忽视的景点。
1.3 旅游产业结构目前,北京市已形成了以观光文化产业为主导,并以商务会展、度假休闲等多元化产业为辅助的产业结构。
旅游相关企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也为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二、北京旅游业存在的问题2.1 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均衡尽管北京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资源开发利用不均衡是存在的问题。
一些知名景点人流量过大,而一些潜力景点却流量有限。
这导致了资源浪费和人流拥堵等问题。
2.2 服务质量有待提升虽然北京的旅游服务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如导游服务、餐饮住宿等方面仍然需要进一步提升。
2.3 旅游环境待改善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北京市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这给北京旅游业带来了负面影响,也制约了其可持续发展。
三、北京旅游业发展对策3.1 优化资源配置与开发利用为了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开发利用均衡化,需要加大对潜力景点和非主流景点的宣传力度,并改善其交通、住宿等基础设施条件。
同时,加强对知名景点的管理,合理控制游客流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2 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
同时,推行旅游服务质量评价制度,鼓励旅游企业提升服务水平,并加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不良旅游服务行为。
北京城镇化过程中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北京城镇化过程中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和政治、文化中心,城镇化进程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多问题。
本文将探讨北京城镇化过程中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1.产业结构单一:北京的经济主要依赖金融、科技、文化创意等知识密集型产业,其他传统产业相对落后。
这种产业结构单一导致了北京经济的脆弱性和对外部经济波动的敏感性。
2.资源配置不均衡:在城镇化过程中,北京经济规模迅速增长,且资源集中,导致北京市区资源配置不均衡。
城区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方面资源紧张。
3.人口问题:北京人口规模庞大,增长速度快。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人口外流和内部迁徙问题日益突出,造成了就业压力和社会保障问题。
4.产业分散:北京市的产业分散不均衡,中心城区与郊区之间产业发展差距明显。
长时间以来,郊区产业发展迟缓,产业结构单一且低端,无法满足城市经济发展需要。
二、对策:1.调整产业结构:继续加大知识型、技术型和创意型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力度,同时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通过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
2.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对郊区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郊区的产业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加强城市功能布局调整,合理引导人口和资源的分布,减少城市中心区的资源压力。
3.抑制人口增长:通过合理的人口发展政策,落实居住证制度,调整住房供求关系,控制人口增长。
同时,加强城市规划管理,限制新建项目规模,降低城市建设密度,减少对资源的压力。
4.推动郊区产业发展:加强对郊区的经济支持政策,加大对外来投资的引导力度。
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和增加投资,鼓励外来企业在郊区设立总部或生产基地,推动郊区产业发展。
同时,加强区域合作,扩大与周边地区的产业合作,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
三、结论:在北京城镇化过程中,产业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配置不均衡、人口压力大和郊区产业发展不足等。
北京市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北京市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结构现状分析【摘要】本文旨在分析北京市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结构的现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对北京市劳动力流动情况和产业结构的分析,结合影响因素的探讨,揭示了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在未来发展方面,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促进北京市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结构的有序发展。
研究的背景、意义和对象都将在引言部分进行详细阐述。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北京市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结构的现状,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推动北京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北京市、劳动力流动、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关系分析、因素分析、发展趋势预测、存在问题、未来发展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和经济中心,人口规模庞大,劳动力资源丰富。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北京市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结构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为了更好地了解北京市的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结构现状,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北京市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和高端产业聚集地,吸引了大量优秀人才的聚集和流动。
这对北京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北京市的劳动力市场也呈现出一定的特点,包括高学历、高技能的人才相对较多,但也存在部分低技能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随着北京市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产业升级转型,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也日益紧密。
如何有效整合和优化劳动力资源,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成为当前北京市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通过对北京市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结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可以为政府制定相应政策、企业做出合理决策和个体劳动者提升就业能力提供重要参考。
1.2 研究意义北京市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结构现状分析的研究意义在于深入了解和分析北京市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变化和产业结构的演变,可以为政府部门、企业决策者和社会公众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和数据支持。
对北京市劳动力流动情况的深入研究可以帮助政府部门更好地规划和管理人力资源,为劳动者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北京市产业结构与其他经济结构的关联性分析
得了一定 的资金或实物 .产业之间会产生互为引致 的需 求.因而 在三次产业中的结构 比例作为显变量 .通过建立 PS路径模型来 L 调动了现有产业生产能力的发挥 .资金在现有产业组织内部 的结 分 析 各 隐变 量 之 间 、显 变 量 与 隐 变 量 之 间 的 因 果 关 系 。 合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现有产业的生产能力:其次 投资使各 由于产业结构 、投资结构 、就业结构均为比例数据 需要进 产业的原有 生产要素与新增资金发生 了全新的组合 从而改变了 行 I ri o ao变换以展开数据 的范围.以克服其 中的相关性。将北京 gt
产 业 的投 资 、产 出以 及 就 业 的 结构 数据 ,建立 三 次 产 业 的 就 业 、投 资 、 产 出之 间 的回 归模 型 。结 果 表 明 ,PS 径 分析 方 法 L路 为解 决 此 类 问题 提 供 了一 种 有 效 的 技 术 途 径 。
[ 关键 词 】产 业结 构 投 资 结 构 就 业结 构
比例数据展开后.运用PS L 路径分析法进行分析 。 根据运算结果可 以判断北 京地区的投资情况对 G P D 产出的直接影响系数为0 9 1 2 ,
就 业结 构 是 指 人 力 资 源 在 不 同产 业 之 问 的 配 置 .反 映 了各 产 产 出情 况对就业情况 的直接影 响系数为 0 8 投资情况通过 g 5 业 的 生 产能 力 。产业 结 构 的变 化 与就 业 结 构 的变 化 互相 制约 。首 G P 出而 对 就 业 情 况 的 间 接 影 响 系 数 为 0 9 1 O 9 8 0.8 。 D产 2 { .5 = 8 2
反 映 了产 业 结 构 的 生 产 效 率 。不 同 的产 业 具 有 不 同 的 生 产 效 率 . 0 29 () 0 8 5< ,对 应 的 t 计 量 分 别 为 :一 5 .2 .3 ( 8 。 + 统 2 B 、53 、
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标
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标引言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已成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北京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结构优化的关键举措,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围绕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目标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和意义北京市是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科技中心,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具备发展高科技产业、创新型产业和服务业的天然条件。
然而,长期以来,北京市产业结构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产业结构过于单一,重工业占比较高,而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二是产业附加值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三是资源环境矛盾突出,经济增长方式仍然粗放。
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是优化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实现经济结构向高端、绿色、创新和服务型方向转变。
这不仅是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必然选择。
二、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目标1. 提高服务业比重促进服务业发展是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
目标是到2025年,服务业比重占GDP的比重达到60%以上,成为北京市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要重点发展现代金融、健康医疗、文化创意、科技研发和文化旅游等高附加值的服务业,提升服务业的质量和效益。
2. 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是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和核心。
目标是到2025年,高新技术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40%以上。
要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打造科技创新的高地。
同时,要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力度,加强高新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3. 推动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目标是到2025年,绿色产业比重占GDP的比重达到20%以上。
要加强环境保护,优化资源配置,推广节能、环保和清洁生产技术,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产业,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分析与规划作业题目北京市产业结构分析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北京市产业结构分析合理的产业结构有利于充分利用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各产业部门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协调区域内部各产业部门间的关系,使得区域产业结构具备较强的转换能力和应变能力,还能提高产业结构的效益. 本文将以全国(中国大陆)为参照,以北京市2002-2011年间三次产业的GDP 为基础,运用偏离- 份额分析法来分析北京市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差异及竞争力等。
偏离- 份额分析法(Shift-Share Method ,简称SSM )已广泛运用于国内外区域产业结构分析中.与其它产业结构分析法相比较,它能确定区域内各部门产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状况,以及这些产业部门在参照区域内竞争力的强弱,因此偏离- 份额分析法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动态性。
一、偏离-份额分析法偏离-份额分析方法( Shift-Share-Method,SSM) 是由美国学者Dunn、Perloff、Lampard、Muth等人于20世纪60年代相继提出的,80年代初由Dunn集各家之所长,总结成现在普遍应用的形式,SSM 在国外的区域与城市经济结构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该方法于20 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目前已广泛的应用于地理学、规划学、区域科学等学科研究中。
1.基本原理SSM把区域经济的变化看作是一个动态过程,以其所处上级区域的经济发展为参照系,将区域自身在某一时期总的经济增长量分解为三个分量,即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以此说明区域经济发展或衰退的原因,评价区域经济结构优劣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找出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产业部门,进而确定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合理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2.数学模型的构建区域在经历了时间[0,t]之后,经济总量和结构均已发生了变化。
设该区域在初始期( 基年)经济总规模为b0,末期经济总规模为b t,同时按照一定的规则,把该区域经济划分成j( j = 1,2,3,…,n) 个产业部门,分别用b j,0和b j,t 表示第j 个产业部门在初始期与末期经济规模,并且以B0和Bt表示区域所在大区在相应时期初期和末期的经济总量规模,以B j,0和B j,t表示区域所在大区初期和末期的第j 个产业部门的规模。
该区域第j 个产业部门在[0,t]时间段内的变化率为:r j=.0 ,,j jtjb bb-,( j = 1,2,3,…,n ); 所在的大区第j 个产业部门在[0,t]时间段内的变化率为:R j=0,0,,Bj jtjBB-,( j = 1,2,3,…,n);以上级区域个产业部门所占份额按下式将区域各产业部门规模标准化,得:b j=(b j,0.B j,0)/B0(j=1,2,3, …,n)这样,该区域在[0,t]时间段内第j 个产业部门的增长量G j可以分解为N j、P j和D j 3 个分量。
即: G = N j + P j + D j。
N j称为增长份额,N j= b j’×R j。
它是指j 部门的所在大区总量按比例分配,该区域j 部门规模发生的变化,也就是区域标准化的产业部门如果按所在大区的平均增长率发展所应该产生的变化量。
Pj称为产业结构转移份额,P j = ( b j,0-b j ') ×R j。
它是指区域部门比重与所在大区相应部门比重的差异引起的该区域第j 部门增长相对于所在大区标准所产生的偏差,它是排除了区域经济增长速度与所在大区的平均增长速度的差异,即假定二者相同,而单独分析部门结构对增长的影响和贡献。
如果该值为正,表示该区域的产业结构优于所在大区的产业结构; 该值越大,表示该区域的产业结构对本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大。
D j称为区域竞争力份额,D j = b j,o×( r j-R j) 。
是指区域第j 部门增长速度与所在大区相应部门增长速度的差异引起的偏差,反映了区域j 部门相对竞争能力。
如果该值为正,说明该区域j 产业部门较所在大区而言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该值越大,说明该区域的j 产业部门竞争力对本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越大。
因此,区域总的经济量G、增长份额N、产业结构转移份额P、区域竞争力份额D 可以分别表示为:G = N + P + DN=∑[b j,0(B j,t-B j,0)/B0],(j=1,2,3,…,n)P=∑[b j,0(B j,t-B j,0)/B j,0]- ∑[b j,0(B j,t-B j,0)/B0],(j=1,2,3,…,n)D=∑b j,0(r j-R j)G=b t-b0若用K j,0 = b j,0/B j,0,K j,t = b j,t/B j,t分别表示区域j 产业部门在初期与末期占同期所在大区相应部门的比重,则区域对于全省的相对增长率为: L = (b t/b0)/(B t/B0)= W ×μ,其中W 表示结构效果指数; μ表示区域竞争效果指标,可分别表示为:W=(∑K j,0×B j,t/∑K j,0×B j,0)/(∑B j,t/∑B j,0)U=(∑K j,t×B j,t)/(∑K j,0×B j,t)由以上各式可知: 若G 愈大,L 大于1,则区域的经济增长速度快于所在大区的经济增长速度; 若P 愈大,W 大于1,这说明区域经济中朝阳产业、增长快的产业部门所占的比重大,区域的总体经济结构比较合理,该结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大; 若D 较大,μ大于1,则说明该区域的各个产业部门总的增长势头很大,具有很强的综合竞争力。
二、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1.数据来源偏离—份额分析法(SSM )是将一定时期内(本文选定的为2001-2011年)的区域经济(本文以北京市为例)发展状况与参照区(本文为全国)作比较,将区域内经济总量在一定时期内的变动分解为份额分量、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三部分.本文选取2002—2011年作为考察区间,其中,2002年为基期,2011年为报告期. 以全国为参照,分析北京市在此期间内的总量变化、结构偏离和竞争力偏离状态.根据数据可比性原则,所有数据均以可比价1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计,以2002年为基期. 换算后的2002—2011年北京市与参照全国的GDP 和三次产业增加值情况见下根据北京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年鉴数据:2001年为初始期、2011根据全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年鉴数据:2001年为初始期、2011年为末期,2.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Shift-Share 方法在应用之前,首先要确定在哪一个时间段上计算区域经济变化,也就是要确定t 值。
同时还需明确以哪一级区域为背景和参考系来分析该区域经济结构的变化。
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深度要求,考虑统计资料的可能性,按照某种分类体系,把区域经济划分为若干个完备的部门,然后收集数据建造Shift-Share 分析表。
以区域各个产业部门的部门优势PDj,即: Pj + Dj为横坐标,以区域的增长份额Nj为纵坐标建立关系,绘制部门优势分析图,并且把平面分为4 个象限8 个区域,由第一象限逆时针方向依次为S1,S2,…,S8,按照各个部门的具体数据,看其落在哪一个区域内,分析各个产业部门在总增量和部门增长优势等方面的特征。
同样的,以区域产业部门的竞争偏离分量Dj为横坐标,以区域的结构偏离分量Pj为纵坐标建立关系,绘制部门偏离分量分析图,按照各个部门的具体数据,看其落在哪一个区域内,由此分析各个产业部门在原有基础和竞争力等方面的特征。
3.北京市产业结构总体特征分析将表3中数据代入到数学2002-20011模型中,计算得出北京三次产业的偏离由表4可知:(1)北京市三次产业的增长份额Nj均为正,说明三次产业为全国性的增长型部门,且三次产业按全国的平均增长率,均获得较高水平的增长。
北京市三次产业的增长份额大小顺序: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这说明第三产业的增长份额最高,对北京市的经济贡献率最大。
(2)北京市三次产业的产业结构转移份额Pj均为正值,表明北京市产业结构优于全国的总体产业结构,北京市的产业结构素质较好,能促进北京市的经济增长。
第三产业的转移份额最大,结构优势也最明显。
(3)北京市的区域竞争力份额Dj的大小顺序: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而且第一、二产业的区域竞争力份额为负值,表明它们在全国缺乏竞争力:第三产业的竞争力份额最大,在全国的竞争力相对较大,第三产业部门竞争力对北京市的经济增长贡献最大。
(4)北京市三次产业的偏离份额分量PDj总值是216344.9231,其中由产业结构优势带来的增长为8099.9713,由区域竞争力带来的是负增长。
说明北京市对全国经济增长所作的贡献均由结构优势带来,北京市在全国所处的竞争地位较为不利,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优化。
三、Shift—share分析1.部门偏离分量分析以竞争力偏离分量Dj为横轴,以结构偏离分量Pj为纵轴,建立坐标系,将代表各散点的产业部门标注在坐标系中(见图1)。
以过原点的两条45度线将坐标分为八个区域,各区域代表的含义是:I区:原有基础很好,是竞争力较强的好部f-j;II区:竞争力很强,原有基础较好的较好部门;111区:基础差但发展快的较好或一般部门;Ⅳ区:基础较好,但地位处于下降的较好或一般部门;V区:基础较好,但竞争力很差的较差部门;Vl:基础很差,但发展很快的较差部f-1;Ⅶ、Ⅷ区:基础差,且缺乏竞争力的最差部门。
2.部门优势分析以区域部门优势PDj为横轴,以份额分量Nj为纵轴,建立坐标系,将代表各散点的产业部门标注在坐标系中(见图2)。
同样以过原点的两条45度线将坐标分为八个区域,各区域代表的含义是:I、Ⅱ区域:较好的部门,具有部门优势的增长部门;Ill、IV区域:一般部门,其中处于第Ⅲ区域为虽具有部门优势,但却为衰退部门,处于Ⅳ为增长部门,却不具有部门优势;V、Ⅵ区域:较差部门,这些部门在总量上都为负增长,区域V中虽为增长部门,区域Ⅵ中虽具部门优势,但都不足以消除因部门劣势或全国性衰退造成的负贡献;VII、Ⅷ区域:最差部门,为既无部门优势,又为衰退部门。
一—第一产业,二—第二产业,三—第三产业一—第一产业,二—第二产业,三—第三产业图一北京市三次产业部门偏离分量分析图图二北京市三次产业部门优势分析图由图一可以看出,北京市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落入第Ⅳ扇面内,说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属于基础较好,但地位处于下降的较好或一般部门,有增长却不具部门优势. 第一产业(一)的位置离坐标原点较近,说明北京市的第一产业对全国的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不大,而且处于下降状态;第二产业(二)的位置坐标离坐标原点比较远,说明北京市的第二产业对全国的经济增长贡献率大于第一产业,但是仍处于下降状态;第三产业(三)落在I扇区,说明第三产业基础很好,是竞争力较强的好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