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现状及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政务现状及发展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我国电子政务现状及发展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化技术的建设已经逐渐成为各行各业取得进一步拓展的重
要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化技术也逐渐被政府采用,逐步实现政府管理、服务职能网络化。这也是我们所说的电子政务。电子政务的出现,使得政府的管理变得更好、更快,极大的提升了政府管理的效率。本文首先对于电子政务的概念进行了阐述,然后分析了其特点以及当前我国电子政务的现状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文章最后针对我国电子政务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电子政务信息化技术政府
电子政务的发展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而产生的,因此可以说政务电子化、信息化是政府管理、服务职能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政府对电子信息技术的运用逐渐增多,这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比如:政府领导、IT行业以及社会公众。近些年,电子政务的发展如火如荼,但是,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引发了各种问题的产生,严重阻碍了电子政务发展的脚步。因此,如何解决这些现存的问题,促进电子政务的发展,正逐步成为学术界各学者关注的焦点。
一、电子政务的概念、特点及发展现状
(1)电子政务的概念
电子政务简而言之就是将政务电子化、信息化。是通过运用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重组政府的工作流程以及组织结构,使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在网络上得到实现。政务电子化、信息化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全面、更优质、更规范的管理与服务。是一项全新的政府运作模式。
(2)电子政务的特点
电子政务与传统行政方式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是一项全新的政府运作模式。总体来讲,电子政务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电子政务实现了政务工作无纸化,即电子政务的出现,变更以往传统的行政工作方式,全部流程都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来完成。其次,信息传递网络化,即是指政府部门与政府部门、政府部门与社会公众的之间的信息交流都可以通过政府建立的独立的网页网站来完成,打破了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进一步减少了政府部门与部门之间、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交流障碍。最后,电子政务实现了行政法律关系电热虚拟化。电子政务对政府本身而言不仅强化了其信息服务的职能,实现了政务信息公开化,政府自身也能通过网络获取资源、信息。对促进政府管理及服务职能的进一步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发展现状
我国电子政务的开端是在20世纪80年代,从时间上来讲,比西方国家电子政务的发展起步要晚得多。究其根本,主要是由于我国的信息化技术发展与西方国家相比相对滞后,信息化水平偏低。
我国区域电子政务发展不平衡。导致各地区发展出现不平衡现象,主要是受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目前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都是建立在中央政府的"推动"与需求的"拉动"关系之上,因此最开始电子政务是一些行业管理部门建立起来的。近些年,电子政务在我国的发展如火如荼,已经取得初步成效,整体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以"三金工程"为代表的多项工程取得了重要性突破。三金工程是指金桥、金关、金卡工程,是我国政府我建立信息高速公路实施的计划。以金桥工程为例,金桥工程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建设,是天网、地网一体化结构,天网即卫星网络,地网即光纤网络。天网与地
网互联互通,具有互操作性,互为补充,互为备用。金桥工程的建立不仅为建设电子信息市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使得经济、社会信息资源共享成为现实,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各个地区网络工程的建设初具规模,在以"三金工程"为代表的多项工程取得重大突破的同时,全国各区域政府部门都展开了上网工程的建设,在网上建设属于政府的专门的网站和主页,通过网站、主页向社会公众公开政务信息,提供相关资讯及信息服务,逐步将政务电子化、公开化。有的地区政府部门已经能够提供在线服务,这是电子政务发展历程上的一项重大突破。
随着2006年《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发布,将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推向新的阶段,我国重要地区的电子政务的发展随即进入过渡阶段,即从覆盖政府业务阶段向与政府业务全面融合、全面支撑服务型政府建设阶段过渡。站在网络的角度来看,电子政务外网的投入以及中央级传输骨干网的联通,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国内横向电子政务与纵向电子政务的相互联通。站在应用的角度来说,各级政府部门建设的专门的网站、网页对外提供一站式服务,不仅有利于各级政府部门与社会公众的交流与互动,在一定程度上也进一步推动了政府管理、服务职能网络化的实现。各级政府部门建设的政务信息体系,涵盖了各个领域,对政府部门本身而言,更有利于其的履行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经济调节、公共服务等服务职能。此外,在信息安全方面,近几年相关政府部门也加大了电子政务安全体系的建设力度,不仅出台了相关的信息系统等级保护的技术标准及规范,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还逐步健全、完善了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工作。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区域电子政务发展不平衡
导致各区域电子政务发展不平衡,主要是受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总的来说,中央、省级等重要层面的电子政务的发展速度相对较快,县级以下的电子政务发展速度较慢,政府信息化向"最后一公里"的发展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此外,经济发达区域与次发达区域的电子政务的发展差距较为明显。笔者认为要促进我国电子政务的全面发展,在电子政务发展规划上,应将重点放在核心数据、重点业务层面上的基础战略规划上。
(2)基础建设投入力度薄弱
基础建设的投资力度直接关系着国家电子政务准备度指数的高低。据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报告显示,截止2014年12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达亿,互联网普及率为%。其中,手机旅行预订以%的年度用户增长率领跑移动商务类应用,世界排名第78位。虽然我国互联网在整体环境、互联网应用普及和热点行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这些成就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低
标准化、规范化是各级政府电子政务得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坚实基础,我国2005年制定了《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及《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2009年发布了《电子政务法(专家建议稿)》,从网络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共享、信息安全以及支撑技术等不同方向为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及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意见。新办法的确立,表明我国相关政府部门正在不断的建立健全电子政务立法体系及标准化体系,但总体而言,目前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化、规范化的程度仍然不够,需进一步细化,进而使电子政务更具操作性。
(4)重建设,轻应用
在电子政务建设的过程中,软件投入力度薄弱,与整体投入相比低于30%。在硬件配置上过于追求高性能,与其实际需求不相匹配,形成资源浪费。网络资源利用不充分,当前网络资源利用率低于5%。各级政府将对电子政务的应用重点大多放在内部事务的处理及自我服务上,政府决策及对社会公众服务的能力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