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各民族服装特点(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日四川居民主体,是由古代多民族融合而成的汉族,此外,还有多个少数民族,其中5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彝、藏、羌、苗、回、土家、傈僳、纳西、蒙古、满、傣、壮。
四川有中国第二大藏区、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
彝族是四川境内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大小凉山与安宁河流域;藏族居住在甘孜、阿坝州和凉山州的木里藏族自治县等高原地区;羌族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岷江上游的茂县、汶川、黑水、松潘、北川等地。
一、彝族
妇女一般上身穿镶边或绣花的大襟右衽上衣,戴黑色包头、耳环,领口别有银排花。
除小凉山和云南的彝族穿裙子外,其他地区的彝妇女都穿长裤,许多支系的女子长裤脚上还绣有精致的花边,已婚妇女的衣襟袖口、领口也都绣有精美多彩的花边,尤其是围腰上的刺绣更是光彩夺目。
滇中,滇南的未婚女子多戴鲜艳的缀有红缨和珠料的鸡冠帽,鸡冠帽常用布壳剪成鸡冠形状,又以大小数十、数百乃至上千颗银泡镶绣而成。
居住在山区的彝族,过去无论男女,都喜欢披一件“擦耳瓦"--羊皮披毡。
它形似斗蓬,用羊毛织成,长至膝盖之下,下端缀有毛穗子,一般为深黑色。
彝族男子多穿黑色窄袖且镶有花边的右开襟上衣,下着多褶宽脚长裤。
头顶留有约三寸长的头发一绺,汉语称为“天
菩萨”,彝语称为“子尔”。
这是彝族男子显示神灵的方式,千万不能触摸。
外面裹以长达丈余的青或蓝、黑色包头,右前方扎成拇指粗的长椎形的“子尔”--汉语称“英雄髻”。
耳朵上戴有缀红丝线串起的黄或红色耳珠,珠下缀有红色丝线。
青年人多将英雄结扎得细长而挺拔,以示勇武,而老年人往往是粗似螺髻,以表老成
二、藏族
藏装的基本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肥大。
直线宽边,色彩对比强烈。
男女藏袍均习惯以粗纺厚毛呢为料,左襟大,右襟小,一般在右腋下钉一个纽扣,或是用红、蓝、绿、雪青等色布做两条飘带,穿时结上。
男式藏袍多为黑、白两色,领围、袖口、衣襟和底边,镶上色布或绸子底边,古朴浑厚。
夏天或劳动时,一般只穿左袖,右袖从后面拉到胸前搭在左肩上,也可左右袖均不穿,两袖束在腰间,古铜色的皮肤袒露于外,雄风凛凛,彪悍刚健。
女式藏袍,分有袖和无袖的两种,夏秋两季的藏袍无袖。
里面多衬有红、绿等色彩鲜艳的衬衣,衬衣翻领在外,衣袖要
长于胳膊一至二倍,长出部分,平时卷起,舞蹈时放下,舒展飘逸,潇洒自如.
藏族的帽子式样繁多,各地均有不同,拉萨等地以金宝顶帽为最多,用金丝或银丝绣织图案,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
金花帽是男女老幼都喜欢的民族帽。
藏族男女喜欢佩饰。
耳穿大环,手腕金银,顶戴珠链,尤其是在腰间,男挎长剑,女佩腰刀,更显得粗犷彪美。
三、羌族
羌人的服饰既朴素,又华丽,男人喜着青色或白色头帕,穿自制的麻布长衫,外套一件无袖子的羊皮褂子,这种褂子可用来防寒、挡雨、垫坐。
羌人的鞋非常有特点,名为“云云鞋”,鞋子绣有云彩图案及波纹,鞋尖微翘。
羌人男女皆束腰带,还常带牛、羊毛制的毡子绑腿,绑腿有保温和护腿的作用,年轻女子还在绑腿上缠红脚带子。
羌族妇女亦喜缠青色或白色的头帕,青年妇女常包绣有各色
图案的头帕或用瓦状的青布叠顶在头上,用两根发辫盘绕作鬓;一般冬季包四方头巾,上绣各色图案,春秋季包绣花头帕,穿有花边的衣衫,衣领及袖口上镶排梅花形银饰,腰系
绣花头帕,系有花边的绣花飘带;
云云鞋
四、苗族
苗族服饰反映了苗族历史悠久、居住分散风俗多样的特点,其服装的主要色调亦不尽一致,所谓“白苗”、“黑苗”、“花苗”、“汉苗”等就是依据所着服色或服式而来的自称或他称,也有根据妇女的裙样,称为“长裙苗”和“短裙苗”的。
苗族服装大多遍施图案,刺绣、挑花、蜡染、编织、镶衬等多种方式并用,做工十分考究,令人眼花缭乱。
可以寻出苗族的历史和象征意蕴,可谓是“有意味的形式”。
例
如,文山“花苗”,在其黑色圆领斜襟窄袖衣的领边、袖肘绣有红、黄、蓝、白等花纹,纹路多呈花状、江水状,据说这些花纹象征着苗族祖先所居之地:红、绿波浪花纹代表江河,大花代表京城,交错纹代表田埂,花点代表谷穗。
禄劝、武定、安宁一带的大花苗爱披加花披肩,上绣三道方形图案,与苗族古歌上“格蚩尤老练兵场广花三道”的说法正相符。
因而,苗族的衣装图案并非每个能织会绣的男女都可以随心所欲地织绣,什么地方饰什么图案,什么图案表示什么,什么身份年龄的人该饰什么图案,都有严格的规定。
苗族妇女大多佩戴手镯、耳环,胸前有大项圈及银锁,有的在项圈与银锁上还垂下长短不同的银质珠穗,显得华贵富丽。
\ 五、回族
回族服饰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回族聚居区中,回族群众依然保持着中亚人的传统穿衣打扮。
最显著的特征便是:回族特点的穆斯林服饰——男子多带小白帽,女子带各种花色的头巾。
男子多留有大胡子!
回族服饰的主要标志在头部。
男子们都喜爱戴用白色制作的圆帽。
圆帽分两种,一种是平顶的,一种是六棱形的。
讲究的人,还在圆帽上刺上精美的图案。
回族妇女常戴盖头。
盖头也有讲究,老年妇女戴白色的,显得洁白大方;中年妇女戴黑色的,显得庄重高雅;未婚女子戴绿色的,显得清新秀丽。
不少已婚妇女平时也戴白色或黑色的带沿圆帽。
圆帽分两种,一种是用白漂布制成的,一种是用白线或黑色丝线
织成的,往往还织成秀美的几何图案。
服装方面,回族老汉爱穿白色衬衫,外套黑坎肩(老乡称“马夹”)。
回族老年妇女冬季戴黑色或褐色头巾,夏季则戴白纱巾,并有扎裤褪的习惯。
青年妇女冬季戴红、绿色或兰色头巾,夏季戴红、绿、黄等色的薄纱巾。
山区回族妇女爱穿锈花鞋,并有扎耳孔戴耳环的习惯。
回族男女都爱穿坎肩,特别是回族男子喜欢在雪白的衬衫上套一件适体的对襟青坎肩,黑白对比鲜明,清新、干净、文雅,也有很多带有精美伊斯兰图案和各种花色的坎肩,穿在身上给人感觉很利索、干练。
六、土家族
男子头包青丝帕或青布,白布帕2至3米,包成人字路,没有完全盖住头发。
较古老的上衣叫“琵琶襟”,安铜扣,衣边上贴梅条和绣“银钩”,后来逐渐穿满襟衣(多指中年以上者)和对胸衣,青年人多穿对胸衣,正中安五至七对布扣。
裤子是青、蓝布加白布裤腰,鞋子是高粱面白底鞋.
土家族妇女服饰上的衣袖与裤脚图案完全采用“挑花”法,也就是在布上用针刺上连贯的“小十字”,以之联成线条或方块,再组合成花鸟鱼虫等图案。
在构图中,运用色彩变换,体现出律动感觉。
用色彩绿、红、黄或为黄、绿、红,这种形同色异,不换形而换色的方法,促使呆板的、单一连续的纹样丰富起来,艳丽多姿,给人以美的享受。
这些精巧的服饰,可说是土家人的智慧,是民族服饰的珍品。
在土家族的心中,繁多的色彩中,红色则最受人青昧。
红色有着热烈、鲜艳、醒目、样和之感,因此喜红者诸多。
有色必有红,久而久之,不但在服饰上而且在生活上也形成了无红不成喜,有喜必有红之俗。
“
七、傈僳族
傈僳族分布广泛,居住于不同地区的傈僳族服饰亦各有特点。
但他们大都喜欢红、黑、白、绿等几种颜色,并以此为基色来配色,缝制衣服。
妇女的服装式样,不同地区区别较大,怒江地区妇女穿右衽上衣,麻布长裙,已婚妇女耳戴大铜环,头上佩以珊瑚等饰物,年轻女子则用缀着小白贝的红线系发辫。
妇女们还喜欢在胸前佩玛瑙、海贝或银币串,傈
僳族称为拉白里底。
四川凉山州的傈僳族妇女上着短衫,下穿百褶长裙,短衫仅长到腰际,对襟,平领。
最为引人注意的就是怒江州妇女盛行的“欧勒”帽,整个帽子用海贝壳穿缀而成,非常美观,它几乎成了傈僳族妇女的象征。
傈僳族男子的服装各地大致一样,都是麻布长衫或短衫,下着长裤,四川德昌傈僳族男子往往喜欢在头顶留发一小束。
八、纳西族
丽江一带纳西族男子服饰与当地汉族相同,寒冬加穿羊皮披肩,中甸一带的穿大襟长衫,着过膝肥腿裤,腰系羊皮兜,扎绑腿。
近几十年来穿藏服者渐多。
纳西族妇女的服饰因地区而异。
丽江纳西族妇女穿长过膝、宽腰、大袖的大褂,外加坎肩,腰系百褶围腰,下着长裤,披羊皮披肩。
宁蒗纳西族妇女穿短衫,下系长可及地的百褶裙,披羊皮,裹青布头巾,戴金、银、玉、石等制作的耳环和手镯,并喜欢束“羊皮带”或“围腰带”。
羊皮带用棉布制成,每根长约四尺半,宽约二寸,使用时必须是成对的。
围腰带非常精致,只有在节日才系。
它是一对长约三
尺、宽约两寸的棉布带子,上面绣有盆栽菊花、二龙戏珠等图案。
永宁纳西族妇女用牦牛尾巴上的毛编成粗大的假发辫,再在假发外边缠上一大圈蓝、黑两色丝线,并将丝线后垂至腰部。
丽江纳西族妇女身着传统的“披星戴月”服饰
每逢节日,纳西族妇女都要穿上传统的民族服装和披上她们最喜爱的服饰———七星披肩。
它是用整块的黑羊皮做成的,上部缝着6厘米的黑呢子边,两肩处有用丝线绣成的日月图案和依次排列的“七星”。
人们称这种披肩为“披星戴月”。
它象征着纳西族妇女披星戴月地辛勤劳动。
披肩既有装饰的作用,又非常实用。
纳西族妇女劳动时,不习惯用肩挑,多是喜欢用背驮,因此披肩又可当垫肩使用。
一物两用。
九、蒙古族
蒙古族男子穿长袍和围腰,妇女衣袖上绣有花边图案,上衣高领,似与族相似。
妇女喜欢穿三件长短不一的衣服,第一件为贴身衣,袖长至腕,第二件外衣,袖长至肘,第三件无领对襟坎肩,钉有直排闪光纽扣,格外醒目。
蒙古族服饰具有浓厚的草原风格。
因为蒙古族长期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人不论男女都爱穿长袍。
牧区冬装多为光板皮衣,也有绸缎、棉布衣面者。
夏装多布类。
长袍身端肥大,袖长,多红、黄、深蓝色。
男女长袍下摆均不开衩。
红、绿绸缎做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