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基非晶综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基非晶合金的耐蚀性研究现状

黄勇

(南昌航空大学,江西南昌330063)

摘要:本文回顾了非晶腐蚀研究的历史,综述了研究铁基非晶腐蚀的常用实验方法,并对影响其腐蚀行为的因素以及腐蚀机理进行了概况性的总结。

关键词:铁基非晶;耐蚀性;腐蚀机理

非晶态合金,又称金属玻璃,是一种原子排列呈长程无序、短程有序排列的金属材料,其兼具一般金属和玻璃的特性,不存在晶界、位错等晶体材料常见的缺陷,这使得其具有极高的强度、弹性极限和耐磨性能。同时与相同元素构成的晶态材料相比,非晶态合金的耐腐蚀性能也优越很多[1]。历史上首次关于非晶制备的报道是在1934年,德国物理学家Kramer 利用热蒸发法制备出了非晶态合金[2]。随后,在1947年,Brenner等人用电解法和化学沉积法制备出Ni-P和Co-P非晶薄膜,同时使得非晶态材料首次在工业上得到了应用[3][4]。1960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P.Duwez等首先采用熔体旋淬法制备了Au70-Si30非晶薄带,并且在此基础上,1967年,该课题组开发出了第一个铁基非晶,由此奠定了铁基非晶的开发应用的基础[5]。1974年,增本健、奈贺正明、桥本功二等人首先对非晶态合金的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最初研究了Fe-Cr-P-C和Fe-Cr-Ni-P-C非晶态合金的腐蚀行为,之后又深入地研究了铁—类金属、镍—类金属、钴—类金属、金属—金属系等非晶态合金的腐蚀行为以及它们的高抗蚀性的原因,并且研制出来具有极高抗蚀性的Fe—Cr25Mo10P13C7非晶态合金。目前非晶态合金的腐蚀性能方面的研究已日益深入和广泛[7]。自1995年,日本东北大学井上明久教授课题组开发出第一个块体铁基非晶Fe73Al5Ga2P11C5B4以来[6],由于铁基非晶高强度、耐蚀性、优异的软磁性能、低廉的价格以及简单的制备工艺等特点,一直成为科学家们研究的热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