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小学数学教育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小学数学教育比较
我们经常从教学实录或者影视中看到:美国小学生计算简单的数学问题时竟然要借助计算机;同样,在美国人的生活中,就算是日常的找零钱也不会通过巧妙的办法来解决。
那么,美国的小学数学教育与中国的有哪些差异呢?
教师教学理念比较
在教师的教学理念方面,美国教师认为教学是为教育服务的,“人的教育首先是公民教育”。
他们认为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懂得感谢,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让学生学会问为什么,让学生懂数学。
而教育的三大目标是坚持学术追求、维护社会公正、尊重多元文化。
什么是他们所说的多元文化呢?他们举了例子:对同一个问题,老人和孩子、黑人和白人、正常人和残疾人的理解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任何人都不能以自己的思想为标准去评价别人。
而当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师面临“教什么最重要”这个问题时,多数人的回答是教数学知识最重要,教数学思想方法最重要。
从这点上看,我国的学校教育被迫让位于为着分数的纯学科教学,这是目前教育改革中的最大阻力。
尽管国家一直坚持强调德、智、体全面发展,但在考试分数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与前途时,德与体便退居其次了,很多教师便将自己的学科教学与学生的道德教育割裂开来,将学生的道德教育完全推给“品德”课程。
道德是无法脱离行为而独立存在的,更不可能单独.存在于某门课程当中。
对照美国的一些值得借鉴的做法,我国小学数学教师目前最缺乏的是教育意识,是教学为教育服务的意识。
我们要思考: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小学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培养缺乏社会责任感的高分学生吗?存在脱离社会活动的素质教育吗?
小学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21世纪,随着世界各国的发展,各个国家的教育也在不断革新。
我国在新课改中制定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力图改变以往单一枯燥的计算模式的教育,而是从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出发进行改革。
然而,由于中考和高考的存在,教学还是以分数为最终目的,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都以分数的形式进行评定,甚至有这样一种说法“以分数作为评定一个学生发展、一位教师发展的唯一指标”。
这种现实导致小学数学教育在实践中更加重视做题技巧和计算能力,而不是学生的创新、实践等能力。
而美国20世纪80年代出台的一系列关于数学教育的指导性文件,却始终无法改变小学数学教育较为落后的局面,就如文章开头所描述的场景一样“美国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做加法还要用画道道的方法”。
从中可以看出,中美两国小学数学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正好对立,美国的小学数学重视学生探究式学习,却忽视了最基础的计算等数学能力;我国小学数学将数学能力提高到一个高度,却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
因此,两国小学数学教育也面临着共同的挑战。
教学原则比较
“新课改”以来,我国的小学教育改变了以往教师“一言堂”的现象,提出“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同样提倡“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求教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供给学生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美国的教学原则相较成熟,在《原则和标准》中指出,教师应理解哪些内容是学生知道的和需要学习的,要求为学生提供实验,创造智力环境,以供学生学习数学,体现出一种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自主探索,独立研究,培养自学能力的理念。
而与我国数学教学不同的是,美国数学教学强调没有所谓的“正确的”教学方法,能够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
这样的教学原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能够促进教师教学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而不会束缚教师的手
脚。
在教学原则上另外一点不同的是,美国《原则和标准》还专门强调教师继续不断的自我完善,不断丰富相关专业知识,以有利于教学的更好开展。
而我国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没有对教师的学习提出要求,不利于教师的自我完善,无法推动数学教育发展的趋势,最终不利于整个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比较
中美两国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面也存在着差异和各自的弱点。
美国教师重视让学生探究,但存在教师引导不到位、用时过长、效率不高等现象。
而我国教师追求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堂上各个环节的安排都必定是有教学意义的,所有的教学手段都围绕教学目标而采用的,并且灵活选择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或探究式学习方式,但只在某些环节让学生探究。
我国教师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探究活动形式化。
目前我国小学课程中有专门设置一门叫探究课的课程,普遍为一个星期一节课时。
但是,教师们是否真的能够利用这仅有的一节课来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呢?答案是否定的。
大部分教师都缺乏探究性教学意识,过多的专注于训练做题,因此真实的情况是:探究课成了做题课或者复习课,学生没有机会能够进行探究学习。
然而,也有部分教师利用这门课程来让学生进行探究,但是其中的问题也是层出不穷。
比如让学生探究一些无须探究的内容,或者是对结果的关注远远超过了对过程的关注;还有一些教师急于提炼出“好的方案”,对探究过程中多样化方法的价值缺乏应有的重视;探究过程中教师暗示过多,等等。
因此,教师应该了解到,不是所有的数学内容都适合学生探究,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起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指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评价原则比较
我国教育的评价体系一直以最终考核的分数为标准,用试卷的成绩来反映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习成果,由于这种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过于强调结果而忽视了过程,因此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开始强调一种目标多元、评价方式多样的评价体系。
其中强调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这也是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关注点。
但是这种评价原则的改变是否能够使教学方式和教学关注点真正产生改变,教师们能否切实做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最终学习结果,这需要通过长时间的努力来改变以往的状况,毕竟只要中考和高考存在,或者说它们的考试形式不改革,那么“唯分数”的现象是很难真正改变的。
在美国《原则与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通过提问、对话。
书面作业以及其他方式不断地收集关于其学生的信息”,“评价应该既着重于过程技能,更着重于理解”。
由此看来,美国小学数学教育的评价原则关注的是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如果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好,那么问题是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数学,而不在于学习数学的过程。
我国一直在力图改变应试教育的现状,新课程改革就是一个很好的举措,我国的数学课程改革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美国《原则和标准》中的某些思想,并且提出了自己的教学理念。
虽然在实行过程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但是再改革的道路上需要我们长时间的不懈努力,需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适当取舍,才能推进我国中国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