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希纳美术馆 kirchner museum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为展览空间的正空间墙面刷白,穿梭于正空间时,会在负空间过渡,这里只有素混凝 土、玻璃和分割---一种“原始的状态”(Rohbau)。展览空间中顶棚细致的分割,和细腻的 木地板纹理呈现一种“完成状态”(Ausbau)。 混凝土空间在和粉刷的展览空间对比下,混凝土的未完成感被激发出来,从展览的背景 也成为被展览的物体。 如果从空间角度来看,这个空间是展览房间的过渡空间,或则更像两个房子之间的室外 空间。当进入一个展厅,回看对面的展览空间,上面的采光顶打亮下面的展品,就好像看着 一个被灯箱打亮装置。中间的混凝土空间由于暗,是感知上不像一个房间看另一个房间,而 是一个房子看另外一个房子。
•
现代技术下的墙从构造角度可以概括为三层构造的的关系:结构(tragende Schicht)--- 保温(daemmende Schicht) --- 维护层(schützende Schicht)(瑞士简称T/D/S).在 Krichner Museum中连接两个“盒子”的构造是非常有趣的。盒子从外被玻璃包住,只能阅 读到保温层。但是连接部的玻璃就像在这个构造上挣开了一个口,看到了里面结构的混凝 土层。建筑师在这里把三层关系一次让我们看清了。从内,由于玻璃是包裹在混凝土之外 ,窗框是区分内和外的元素。建筑师利用保温层的厚度把玻璃的边框“消隐”.这使得混凝 土墙似乎是紧贴着室外的。这也是建筑师原先设定的----负空间对外渗透。 这个开窗和旁边的幕墙对比,呈现幕墙在构造上两个不同的状态。一个(右边的窗 )幕墙是墙的保护层,另外一个的状态就是完成一堵墙3个层所有的功能。同时这两种“墙 ”背后也存在这两个对比的空间。 这种不同空间同物不同用是Gigon Guyer 的拿手好戏。请看他们在Kunstmuseum Winterthur中对U玻的使用。一层停车场 的单层U玻和二层的博物馆的多层墙上 作为保护层的U玻。
kirchner museum
Gigon and Guyer
高旭鹏 20130960106 张敬梓 20130960118 贾铮 20130960201
建筑设计:安妮特.纪贡/迈克.古耶尔建筑师事务所 ARCHITECTS : Annette Gigon /Mike Guyer Architects
建筑师
About the architects
Annette Gigon 1959年出生于瑞士黑里绍,1984年毕业于苏黎世联 邦理工学院(ETH),1984--1988年先后在马巴赫&吕艾 格苏黎世事务所、赫佐尔格&德梅龙事务所工作, 1989年与迈克.古耶尔合作成立事务所,2001年担任 洛桑理工学院客座教授,现定居于苏黎世
分析
•
•
Think . Things
阅读这个建筑时,常常会联想到“抽象”“纯粹”这样的词汇。但往往这样的建筑由于过分雕 塑化而失去生动的感染力,于是对建筑的细部处理,会成为重要的决定因素。
Kirchner Museum 不是按照线形的参观流线发展的。建筑可以理解为堆方块形成正负空间的“游 戏”。玻璃作为一种表皮“包裹”整个建筑。从玻璃的透与不透,可以阅读得出“正负”空间的区 别。“正”空间用来展览,对外闭合。“负”空间联系室内外,对外通透。在这里作为表皮的玻璃 ,常常会让人想起Otto Wagner, Loos或则Plenick的手法。他们通过强调材料的边界或固定材料的构 件来强化立面元素。在这里铬钢窗分割时统一整个立面的元素,由上到下,从正空间到负空间,第 一影响就是这统一的窗分割。
材料 美术馆室内外在材料运用上完全不同,展示大厅呈现的仅仅是白墙,毛玻璃天窗与镶木地面, 没有多余的装饰。过厅由裸露的混凝土地面和墙面锁界定,坚硬冷酷。外围由不同透明度的玻璃表皮 覆盖。根据不同玻璃在建筑采光和增加识别性方面的作用不同,其表面处理也不同。入口大厅中采用 明净的光滑玻璃,透过它望到室外。天光采光顶上采用磨砂的玻璃对光进行散射处理,外表面使用有 衬板的磨砂玻璃罩住混凝土墙体上的保温隔热层。在屋面上,用一层回收利用的玻璃碎片代替砾石, 显示出玻璃饰面的历时性和瞬时性。高耸的立方体展厅自由分布在公园的古木之间,其布局形态与随 意散布的脱离的平顶房屋相呼应。 光照 日光从侧面射入,进入顶上的照明空间,再透过磨砂玻璃的天顶照射下来,使展厅中没有阴影, 形成了“艺术的艺术性的真空”,防止在海拔约1500m的达沃斯因积雪而遮挡日光。由于展厅顶部都 有采光层,使得展厅体量被拔高,展厅由实墙包围,空间完整内聚。过厅层高为常规尺度,空间流动 开敞。再加上材料和光线的差异,由过厅进入展厅,空间属性和感受差异明显。在立方体形状的展厅 之间,是表面光滑的混凝土入口大厅,从这里可以望见周围的公园道路以及达沃斯的城镇和景观,而 所有这些正是基希纳画作中的景物。
背景 Backgound
基希纳美术馆(Kirchner Museum)主要用于 展示德国表现派画家恩斯特.路德维希.基希纳(Ernst Ludwig Kirchner)的个人美术作品,总件数达 1,200余件之多。基希纳晚年居住在达沃斯,并以 周边风景为题材进行创作。所在城市达沃斯是一幅 丰富多彩的文化调色板,基希纳美术馆是当地6个 博物馆中最知名的一个,由于收藏了基希纳的全面 作品集而享有世界声誉。
• 独户住宅,格劳邦登,瑞士,2007
• 布伦恩霍夫居住群,苏黎世,瑞士,2007 • 瑞士交通博物馆,卢瑟恩,瑞士,2009
代表作品
What to do
设计思想
How to do
Gigon/Guyer的作品可以被看做是表现出一种对于多样化的极简主义的关注。如果说传统的极简 主义是有关物体的自主--空间与形式的几何纯粹,同一性与单纯性的表面--通常呈白色或接近于白色-并具有构建的结构,那么多样化的极简主义则是关于复杂的承前启后的关系,既有占绝对优势的形式 与空间的几何单纯性,也有不规则,巧妙变化的多个但是同时外观上单一的表面,整体建构与结构。 多样化的极简主义存在于两者之间,在当下的极简主义者眼中其为平凡的壮丽,在更普通的视角 中其实为一种装饰的独特。如果建筑中的壮丽是由潜在的建筑各部分的无限与一致性所组成,尺度的 庞大将会最大化结构的体积表现和昏暗的颜色。而如果独特性是由形式的布置与变化的复杂性组成的 ,一种表面上的坚固性甚至是粗糙,变化与不规则的合体,则多样化的极简主义包含了表面上的简单 形式,而此形式包含了一种程度上的坚固性,并通过融合色调与阴影达到一种明显的对于颜色的统一 ,而表面上对于相同结构元素与建筑材料的使用其实偶尔不同于普通的模式;简而言之,多样化的极 简主义是一种表面上相互矛盾的综合体,而进一步观察,在其矛盾对立的外表之间传达了其力量的存 在。 ----- <<The Variegated Minimal >> Wilfried Wang
形体 基希纳美术馆主要是为了给基希纳的艺术作品提供一个展示 空间,它既不应抗衡基希纳的作品,也不应无谓的将其拔高。所 以建筑师安排了四个在平面上正交、互相脱离、错落的实体,它 们在体量上仅通过大厅连通。4个展厅的体谅姿态非常克制,白 色的墙体,橡木的地板以及墙间的玻璃屋顶形成了一个简洁的立 方体。这种正交偏移的排布形成了错动的夹缝空间,人的视线与 体量达到了一种独立于艺术品的自治的空间体验,同时又向四周 的风景敞开,清晰地划分被服务的展览空间与服务的交通空间。 内部 空间内部几乎没有接缝,空间被简化到极致 。这种或多或少 的房间排布使每个独立的部分都表现出“方向上的随机、不可预 测与人与作品间开放的相遇”,各个展厅不受任何排列与级别的 束缚。极简的材料选择与散射的光环境表现了建筑师将空间视为 一种中性背景的谦卑的功能性主张。
•
建筑的立面
• 展览空间顶部的隔珊距离决定了外面的窗框的竖向分割。而由下到上的的分割,首先是混 凝土的基座(混凝土的分缝和玻璃竖向分割是统一的,但是第一层关系是由材料的区分开 始的),中段是玻璃包裹着个混凝土(微微泛白)。以及上部光顶(半透明,可以看到内 部构造),最后檐口收头。
两种气氛
完成 vs 未完成
• •
建筑表皮作为脱离于内部结构的独立构件,一直是纪贡& 古耶尔建筑设计中所重点关注 的对象,他们一直致力于探索表皮的材料可能性与环境的对应关系。 通常建筑表皮被理解为建筑空间的围护,然而根据不同情况也可能指向围护结构的表层 或围护结构本身。对内,表皮承担保护内部构造与结构的作用 ;对外,其与建筑体量一起 在环境中表达独立的意义。 如果关注其对材料的极富创意的再创造,不难发现:从抛光不锈钢板到喷砂钢板,从金 属穿孔到金属丝网,从钢管编制的网架到表面生锈的耐候钢,从u型玻璃到嵌入混凝土的玻 璃砖,从明框的玻璃幕墙到彩色玻璃栏板,从分段添加骨料的现浇混凝土到表面呈现绣色 的预制混凝土,他们专注于对普通材料的创新甚至是颠覆性处理,
达沃斯,瑞士,1989--1992 Davos , Switzerland , 1989--1992 合作者/Co-Workers:Urs Schiner 监造/Site-Management:Judith Brandle 业主:基希纳基金会,达沃斯 Client: Kirchner Foundation, Davos
Thank you
2/6/2015
代表作品
What to do
• 基希纳美术馆,达沃斯,瑞士,1989 • 温特图尔艺术馆扩建,温特图尔,瑞士,1989 • 雷马赫尔兹宅邸博物馆改造,温特图尔,瑞士, 1998 • 阿彭策尔莱纳美术馆,阿彭策尔,瑞士,1998
• 铁路主控中心,苏黎世,瑞士,1999
• 空间混凝土艺术博物馆,穆安斯--撒图克斯,法国, 2003 • 独栋住宅,苏黎世,瑞士,2003 • 亨策与克里特尔艺术馆,维希特拉赫,瑞士,2004 • 传统别墅的改扩建,瑞士,2004 • 独栋住宅,古斯纳特,瑞士,2004
百度文库
•
可阅读的构造
• 纪贡和古耶尔对构造巧妙处理产生了戏剧化的效果:展厅的完成 状态与过厅的未完成状态 ,如同Richard Serra这件作品 • 混凝土墙从展览的背景也成为被展览的物体。混凝土在自然物质 的对比下,人工的属性被体现出来,这样的对比常被使用.如Olafur Eliasson在Bregenz的The mediated motion和Zumthor的Bregenz Musuem
Mike Guyer 1958年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1984年毕业于苏黎世 联邦理工学院(ETH),1984--1987年在鹿特丹OMA雷 姆.库哈斯事务所工作,1987--1988在苏黎世联邦理工 学院担任汉斯.库霍夫助理讲师,1989 年与安妮特.纪 贡合作成立事务所,2002年担任洛桑理工学院客座 教授,现定居于苏黎世
............
建筑表皮
70,80年代出现的连续两次石油危机给建筑带来的直 接改变是出现了保温技术,而保温技术的引入和对其要求 不断提高是欧洲很多国家最近50年来改变建筑面貌最重要 的技术。 一堵外墙已经不再是原来我们认识的那堵”墙“ 。 Arthur Rüegg 1992 年在他就职典礼上说 „一个建筑就像洋 葱一样一层层的,有内而外的包裹起来。每一层都有各自 的功能,内和外完全不同“. 对于墙是多层的,内外完全不同的,这样的描述,对 当下建筑从业人员来说几乎是一个常识性的结论。如果我 们知道单层墙到多层墙技术上改变是巨大的,是不是在我 们在谈论墙时还以前谈论墙时会有不同?是不是比例,厚 度,透明等词等足以用来考量墙的设计? 当多层构造不可 避免,我们看到的,感受到的墙究竟是怎样的存在?
•
现代技术下的墙从构造角度可以概括为三层构造的的关系:结构(tragende Schicht)--- 保温(daemmende Schicht) --- 维护层(schützende Schicht)(瑞士简称T/D/S).在 Krichner Museum中连接两个“盒子”的构造是非常有趣的。盒子从外被玻璃包住,只能阅 读到保温层。但是连接部的玻璃就像在这个构造上挣开了一个口,看到了里面结构的混凝 土层。建筑师在这里把三层关系一次让我们看清了。从内,由于玻璃是包裹在混凝土之外 ,窗框是区分内和外的元素。建筑师利用保温层的厚度把玻璃的边框“消隐”.这使得混凝 土墙似乎是紧贴着室外的。这也是建筑师原先设定的----负空间对外渗透。 这个开窗和旁边的幕墙对比,呈现幕墙在构造上两个不同的状态。一个(右边的窗 )幕墙是墙的保护层,另外一个的状态就是完成一堵墙3个层所有的功能。同时这两种“墙 ”背后也存在这两个对比的空间。 这种不同空间同物不同用是Gigon Guyer 的拿手好戏。请看他们在Kunstmuseum Winterthur中对U玻的使用。一层停车场 的单层U玻和二层的博物馆的多层墙上 作为保护层的U玻。
kirchner museum
Gigon and Guyer
高旭鹏 20130960106 张敬梓 20130960118 贾铮 20130960201
建筑设计:安妮特.纪贡/迈克.古耶尔建筑师事务所 ARCHITECTS : Annette Gigon /Mike Guyer Architects
建筑师
About the architects
Annette Gigon 1959年出生于瑞士黑里绍,1984年毕业于苏黎世联 邦理工学院(ETH),1984--1988年先后在马巴赫&吕艾 格苏黎世事务所、赫佐尔格&德梅龙事务所工作, 1989年与迈克.古耶尔合作成立事务所,2001年担任 洛桑理工学院客座教授,现定居于苏黎世
分析
•
•
Think . Things
阅读这个建筑时,常常会联想到“抽象”“纯粹”这样的词汇。但往往这样的建筑由于过分雕 塑化而失去生动的感染力,于是对建筑的细部处理,会成为重要的决定因素。
Kirchner Museum 不是按照线形的参观流线发展的。建筑可以理解为堆方块形成正负空间的“游 戏”。玻璃作为一种表皮“包裹”整个建筑。从玻璃的透与不透,可以阅读得出“正负”空间的区 别。“正”空间用来展览,对外闭合。“负”空间联系室内外,对外通透。在这里作为表皮的玻璃 ,常常会让人想起Otto Wagner, Loos或则Plenick的手法。他们通过强调材料的边界或固定材料的构 件来强化立面元素。在这里铬钢窗分割时统一整个立面的元素,由上到下,从正空间到负空间,第 一影响就是这统一的窗分割。
材料 美术馆室内外在材料运用上完全不同,展示大厅呈现的仅仅是白墙,毛玻璃天窗与镶木地面, 没有多余的装饰。过厅由裸露的混凝土地面和墙面锁界定,坚硬冷酷。外围由不同透明度的玻璃表皮 覆盖。根据不同玻璃在建筑采光和增加识别性方面的作用不同,其表面处理也不同。入口大厅中采用 明净的光滑玻璃,透过它望到室外。天光采光顶上采用磨砂的玻璃对光进行散射处理,外表面使用有 衬板的磨砂玻璃罩住混凝土墙体上的保温隔热层。在屋面上,用一层回收利用的玻璃碎片代替砾石, 显示出玻璃饰面的历时性和瞬时性。高耸的立方体展厅自由分布在公园的古木之间,其布局形态与随 意散布的脱离的平顶房屋相呼应。 光照 日光从侧面射入,进入顶上的照明空间,再透过磨砂玻璃的天顶照射下来,使展厅中没有阴影, 形成了“艺术的艺术性的真空”,防止在海拔约1500m的达沃斯因积雪而遮挡日光。由于展厅顶部都 有采光层,使得展厅体量被拔高,展厅由实墙包围,空间完整内聚。过厅层高为常规尺度,空间流动 开敞。再加上材料和光线的差异,由过厅进入展厅,空间属性和感受差异明显。在立方体形状的展厅 之间,是表面光滑的混凝土入口大厅,从这里可以望见周围的公园道路以及达沃斯的城镇和景观,而 所有这些正是基希纳画作中的景物。
背景 Backgound
基希纳美术馆(Kirchner Museum)主要用于 展示德国表现派画家恩斯特.路德维希.基希纳(Ernst Ludwig Kirchner)的个人美术作品,总件数达 1,200余件之多。基希纳晚年居住在达沃斯,并以 周边风景为题材进行创作。所在城市达沃斯是一幅 丰富多彩的文化调色板,基希纳美术馆是当地6个 博物馆中最知名的一个,由于收藏了基希纳的全面 作品集而享有世界声誉。
• 独户住宅,格劳邦登,瑞士,2007
• 布伦恩霍夫居住群,苏黎世,瑞士,2007 • 瑞士交通博物馆,卢瑟恩,瑞士,2009
代表作品
What to do
设计思想
How to do
Gigon/Guyer的作品可以被看做是表现出一种对于多样化的极简主义的关注。如果说传统的极简 主义是有关物体的自主--空间与形式的几何纯粹,同一性与单纯性的表面--通常呈白色或接近于白色-并具有构建的结构,那么多样化的极简主义则是关于复杂的承前启后的关系,既有占绝对优势的形式 与空间的几何单纯性,也有不规则,巧妙变化的多个但是同时外观上单一的表面,整体建构与结构。 多样化的极简主义存在于两者之间,在当下的极简主义者眼中其为平凡的壮丽,在更普通的视角 中其实为一种装饰的独特。如果建筑中的壮丽是由潜在的建筑各部分的无限与一致性所组成,尺度的 庞大将会最大化结构的体积表现和昏暗的颜色。而如果独特性是由形式的布置与变化的复杂性组成的 ,一种表面上的坚固性甚至是粗糙,变化与不规则的合体,则多样化的极简主义包含了表面上的简单 形式,而此形式包含了一种程度上的坚固性,并通过融合色调与阴影达到一种明显的对于颜色的统一 ,而表面上对于相同结构元素与建筑材料的使用其实偶尔不同于普通的模式;简而言之,多样化的极 简主义是一种表面上相互矛盾的综合体,而进一步观察,在其矛盾对立的外表之间传达了其力量的存 在。 ----- <<The Variegated Minimal >> Wilfried Wang
形体 基希纳美术馆主要是为了给基希纳的艺术作品提供一个展示 空间,它既不应抗衡基希纳的作品,也不应无谓的将其拔高。所 以建筑师安排了四个在平面上正交、互相脱离、错落的实体,它 们在体量上仅通过大厅连通。4个展厅的体谅姿态非常克制,白 色的墙体,橡木的地板以及墙间的玻璃屋顶形成了一个简洁的立 方体。这种正交偏移的排布形成了错动的夹缝空间,人的视线与 体量达到了一种独立于艺术品的自治的空间体验,同时又向四周 的风景敞开,清晰地划分被服务的展览空间与服务的交通空间。 内部 空间内部几乎没有接缝,空间被简化到极致 。这种或多或少 的房间排布使每个独立的部分都表现出“方向上的随机、不可预 测与人与作品间开放的相遇”,各个展厅不受任何排列与级别的 束缚。极简的材料选择与散射的光环境表现了建筑师将空间视为 一种中性背景的谦卑的功能性主张。
•
建筑的立面
• 展览空间顶部的隔珊距离决定了外面的窗框的竖向分割。而由下到上的的分割,首先是混 凝土的基座(混凝土的分缝和玻璃竖向分割是统一的,但是第一层关系是由材料的区分开 始的),中段是玻璃包裹着个混凝土(微微泛白)。以及上部光顶(半透明,可以看到内 部构造),最后檐口收头。
两种气氛
完成 vs 未完成
• •
建筑表皮作为脱离于内部结构的独立构件,一直是纪贡& 古耶尔建筑设计中所重点关注 的对象,他们一直致力于探索表皮的材料可能性与环境的对应关系。 通常建筑表皮被理解为建筑空间的围护,然而根据不同情况也可能指向围护结构的表层 或围护结构本身。对内,表皮承担保护内部构造与结构的作用 ;对外,其与建筑体量一起 在环境中表达独立的意义。 如果关注其对材料的极富创意的再创造,不难发现:从抛光不锈钢板到喷砂钢板,从金 属穿孔到金属丝网,从钢管编制的网架到表面生锈的耐候钢,从u型玻璃到嵌入混凝土的玻 璃砖,从明框的玻璃幕墙到彩色玻璃栏板,从分段添加骨料的现浇混凝土到表面呈现绣色 的预制混凝土,他们专注于对普通材料的创新甚至是颠覆性处理,
达沃斯,瑞士,1989--1992 Davos , Switzerland , 1989--1992 合作者/Co-Workers:Urs Schiner 监造/Site-Management:Judith Brandle 业主:基希纳基金会,达沃斯 Client: Kirchner Foundation, Davos
Thank you
2/6/2015
代表作品
What to do
• 基希纳美术馆,达沃斯,瑞士,1989 • 温特图尔艺术馆扩建,温特图尔,瑞士,1989 • 雷马赫尔兹宅邸博物馆改造,温特图尔,瑞士, 1998 • 阿彭策尔莱纳美术馆,阿彭策尔,瑞士,1998
• 铁路主控中心,苏黎世,瑞士,1999
• 空间混凝土艺术博物馆,穆安斯--撒图克斯,法国, 2003 • 独栋住宅,苏黎世,瑞士,2003 • 亨策与克里特尔艺术馆,维希特拉赫,瑞士,2004 • 传统别墅的改扩建,瑞士,2004 • 独栋住宅,古斯纳特,瑞士,2004
百度文库
•
可阅读的构造
• 纪贡和古耶尔对构造巧妙处理产生了戏剧化的效果:展厅的完成 状态与过厅的未完成状态 ,如同Richard Serra这件作品 • 混凝土墙从展览的背景也成为被展览的物体。混凝土在自然物质 的对比下,人工的属性被体现出来,这样的对比常被使用.如Olafur Eliasson在Bregenz的The mediated motion和Zumthor的Bregenz Musuem
Mike Guyer 1958年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1984年毕业于苏黎世 联邦理工学院(ETH),1984--1987年在鹿特丹OMA雷 姆.库哈斯事务所工作,1987--1988在苏黎世联邦理工 学院担任汉斯.库霍夫助理讲师,1989 年与安妮特.纪 贡合作成立事务所,2002年担任洛桑理工学院客座 教授,现定居于苏黎世
............
建筑表皮
70,80年代出现的连续两次石油危机给建筑带来的直 接改变是出现了保温技术,而保温技术的引入和对其要求 不断提高是欧洲很多国家最近50年来改变建筑面貌最重要 的技术。 一堵外墙已经不再是原来我们认识的那堵”墙“ 。 Arthur Rüegg 1992 年在他就职典礼上说 „一个建筑就像洋 葱一样一层层的,有内而外的包裹起来。每一层都有各自 的功能,内和外完全不同“. 对于墙是多层的,内外完全不同的,这样的描述,对 当下建筑从业人员来说几乎是一个常识性的结论。如果我 们知道单层墙到多层墙技术上改变是巨大的,是不是在我 们在谈论墙时还以前谈论墙时会有不同?是不是比例,厚 度,透明等词等足以用来考量墙的设计? 当多层构造不可 避免,我们看到的,感受到的墙究竟是怎样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