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牢固树立共享发展理念研究
牢固树立共享发展理念研究“十三五”规划建议的突出亮点就是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共享是五大发展理念的着眼点、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发展的最终目标。
深刻理解共享发展的基本内涵、重大意义及实践要求,具有重大。
标签:共享发展基本内涵重大意义实践要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并阐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我国发展理论的又一次重大创新。
五大发展理念既相互联系、相互支撑,又各有重点和特定地位。
共享发展是贯穿其中的一根红线,是五大发展理念的着眼点、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发展的最终目标。
这五大发展理念中,普通老百姓最为关注的也是共享发展。
深刻理解共享发展的基本内涵、重大意义及实践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一、共享发展理念的丰富内涵《建议》在阐释共享发展理念时强调:“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这一论述深刻揭示了共享发展理念的内涵。
1.坚持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邓小平深刻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经过30多年波澜壮阔的发展,“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早日深入人心,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目前“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课题。
实现共同富裕就是要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让广大人民具有更多的获得感,增添更多的认同感。
只有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才能真正实现共同富裕,才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首要原则共享发展是我们党针对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科学发展理念,同样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要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让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滚滚洪流中,形成浩浩荡荡的建设力量,共享发展才能真正实现。
全面准确理解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
全面准确理解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摘要:共享发展理念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它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凝聚了推动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蕴含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深化了党关于发展理论的认识。
准确把握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对于我们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凝聚发展动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共享发展理念价值取向动力要求内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共享发展理念,强调的是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注重解决的是社会公平问题,这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同时也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对于我们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凝聚发展动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共享发展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初就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全体党员都在努力践行着这一根本宗旨。
“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取利益的政党”。
我们所开创的伟大的改革事业,是为了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的生活,因此,我们推崇的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我们要努力实现的发展是全体人民共享的发展。
从主席提到的“人民万岁”到主席的“我要为我们伟大的人民点赞”,都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和执政主线。
共享发展的最终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让人民富裕起来。
共享发展的理念有力地回答了“发展目标是什么和发展成果如何共享”的问题,找到了发展的归宿,明确了发展的最终目的,印证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二、共享发展凝聚推动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人民是历史发展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和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之源。
共享发展侧重于解决社会不公平问题,重点体现的是发展成果要实现共建共享的问题,明确了“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这一深刻命题,同时,也指明了实现持续推动科学发展的动力所在。
深入贯彻共享发展理念坚定走共同富裕之路
深入贯彻共享发展理念坚定走共同富裕之路作者:中共天津市委党校课题组来源:《求知》 2021年第4期中共天津市委党校课题组“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作为新时代引导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发展理念之一,共享发展理念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目标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对于共同富裕提出了更为明确的目标,即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津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贯彻实践共享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
在新发展阶段要走好共同富裕之路,需要我们完整准确全面理解和贯彻共享发展理念,在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的实践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一、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1.以人民为中心是共享发展的根本立场。
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贯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中的重大原则。
人民是发展的主体,也是发展成果的创造者、受益者、共享者。
共享发展理念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集中体现,将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由谁受益这三大问题统一到一个发展框架内,实现了发展的主体、内容、动力和目标的有机衔接,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和践行方向。
人民是共享发展的主体。
“发展为了人民”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共享发展的覆盖面必然要包括全体人民,而绝非少数或部分人的共享;“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契合了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其本质是增强发展成果的辐射能力和辐射范围,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因此共享发展理念内核蕴含了普惠性的发展伦理,把提升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发展的基本原则。
共享发展理念的内涵及实现
共享发展理念的内涵及实现作者:丁宇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9年第05期【摘要】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发展理念的最终目标。
该文阐释了共享发展的内涵,可以从主体的目标追求、对客体的要求、实现的必要条件等方面来理解。
提出了共享发展理念的实现路径:即以公平正义作为共享发展的根本原则;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为共享发展提供丰厚物质基础;强化共享发展意识,打造共享发展精神家园;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共享发展。
【关键词】共享发展;内涵;实现路径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发展理念的最终目标,继承并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理念。
习近平同志指出,落实共享发展大学问,要抓好从制度的顶层设计到具体措施的最后落实工作。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现全民共享全面小康、共享现代化强国发展成果、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要全面理解共享发展理念的深刻内涵,正确把握共享发展理念的实现路径,不断提升发展理念的科学性。
一、共享发展理念的内涵1、共享发展主体目标追求的是人人享有、全民共享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是坚持共享发展的目标,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体现。
人人享有、全民共享,因历史原因、现实因素和个体差别,在社会发展成果积累不足的情况下,不可能做到个体的同时享有、同质享有和等量享有。
在长期积累渐进的过程中,也会有地域差异、人群差异;但在共享发展的高级化过程中,会逐步缩小这种差异,直至实现无差别的人人享有、全民共享的权利。
2、共享发展对客体的要求是全面性、均衡性全面性、均衡性是共享发展公平内涵的要求,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分配,“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1]在质量和数量上全面、均衡分享发展成果,是着眼全局、公平为主、保证效率的统一,而不是绝对平均分配主义。
改革发展成果人人共享、全民共享是一个再分配的过程,要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
简答题 共享发展理念
共享发展理念共享发展理念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理念,旨在推动全社会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实现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和渐进共享。
本文将从共享发展理念的内涵、意义和实践等方面进行阐述。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2篇《共享发展理念》,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共享发展理念》篇1一、共享发展理念的内涵共享发展理念是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和渐进共享,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共同发展。
共享发展理念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全民共享。
全民共享是指发展成果应该惠及全体人民,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
全民共享是共享发展理念的核心,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 全面共享。
全面共享是指发展成果应该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得到全面体现,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
全面共享是共享发展理念的基本内容,旨在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3. 共建共享。
共建共享是指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分享发展成果,形成全民共建、全民共享的良好局面。
共建共享是共享发展理念的重要特征,体现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
4. 渐进共享。
渐进共享是指发展成果的分配应该逐步推进,不能一蹴而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承受能力,逐步提高共享水平。
渐进共享是共享发展理念的现实基础,符合我国国情和发展实际。
二、共享发展理念的意义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共享发展理念的实践,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共同发展,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 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共享发展理念强调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和渐进共享,有利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推动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2. 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共享发展理念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理念,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1《共享发展成果》课件(共46张PPT)
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如何理解共同富
裕这一社会主义根本原则?
2.根据你平时所了解的信息,简要说说近年来
我们党和国家为实现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采取
了哪些重要措施?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根本目的是什么?如何理解共同富裕这一社 会主义根本原则? 根本目的: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分别是按怎样的分配获得的收入? 2.我国现阶段为什么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他们所说的收入,属于按生产 要素分配获得的收入。小李父亲的 收入是属于个体劳动经营所得的收 入,主要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的收 入。老王是为私营企业提供技术服 务获得收入,这也是按劳动要素或 劳动力要素分配的收入。小张炒股 获得的收入,是按资本要素分配的 收入。
【按生产要素 分配】
适用范围 存在于各种所有制经济和 社会各个领域。 生产要素中的技术要素,是指为企业提供新 技术和信息资料所取得的收入。在我国,按技术 要素分配主要包括以专利权的形式获得专利收益
和以技术入股的形式获取利润分红。为企业提供
技术指导,实际上是提供一种劳务,因此还是属
于劳动要素。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 与分配 具体形式
二、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
思考:他们的工资收入属于哪种分配方式 ?决定他们工资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在公有制经济内部,主要实行按劳分 配。他们的工资收入属于劳动者按劳分配取得 的收入。他们工资收入的差距,主要是由他们 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不同所决定的。
【按劳分配】 (主体) 适用范围主要在公有制经济
1.按劳动要素分配。个体经济中的收入,
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职工的工资、奖金、津
贴。
2.按资本要素分配。储蓄所得利息、股票
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摘要:全民共享、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的根本价值取向。
共享发展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凸显,新的征程上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必须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刻认识和把握共享发展。
关键词:共享发展;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本质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升,但是分配不共同问题比较突出,收入差距、城乡区域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要把“蛋糕”做大,同时还要把“蛋糕”分好,共享发展理念应运而生,进一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一、共享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理论,总的来说,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区别于其他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内在的质的规定性。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1]马克思恩格斯恩格斯从不同角度多次论述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第一,全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私有制。
第二,在个人消费品分配方面,实行等量劳动的领取等量报酬。
第三,按照社会整体需要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调节,不再通过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调节。
第四,过渡时期内推进无产阶级专政,在过渡期之后,阶级和国家将会逐步消亡。
第五,共产主义社会将是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
在那里,公共权力将失去政治性质,社会、生产将采取自由人联合体的形式组织起来。
这些特征是社会主义同以往一切社会形态,尤其是资本主义相区别的根本所在。
共享发展理念充分体现了上述未来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坚持共享发展决胜脱贫攻坚战役
坚持共享发展决胜脱贫攻坚战役作者:王丹来源:《中华魂》2018年第12期理念是行动的先导。
共享发展理念是破解发展难题、增进民生福祉的重大实践指南。
坚持共享发展,消除贫困、维护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扶贫脱贫作出系列重要部署,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
党的十九大把深入推进脱贫攻坚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把精准脱贫列为决胜全面小康的重要攻坚战役,顶层设计打赢脱贫攻坚战新策略和新机制,标志着扶贫攻坚上升到新的战略高度。
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进入最后冲刺期。
坚持共享发展,是脱贫攻坚战役制胜的根本遵循。
一、扶贫脱贫具有突出重大意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指出,“扶贫开發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我国国际形象。
”①充分说明扶贫开发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要事,打赢脱贫攻坚战役意义十分重大。
第一,扶贫脱贫有利于发展和改善民生,补齐民生短板,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如期实现。
民生工作关系国家、民族的兴衰存亡。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全面小康,是覆盖所有区域、全体人民共同发展的小康。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这警示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存在于民生领域,发展不均衡、不协调、不全面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直接表现为不同社会群体民生保障上,特别是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问题。
“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
共享发展理念的哲学探析
共享发展理念的哲学探析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共享”发展理念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根据我国改革、建设长期的发展经验总结得来。
共享发展理念是以公正、公平为实践基础,对社会中各个阶层的利益进行再调整,对各个阶层的利益均有体现,深入的学习和践行共享发展理念,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和基础,有其深厚的哲学思想内涵。
共享发展理念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主要体现在生产力、社会主义本质以及公平与效率等方面。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贯穿着人类历史前进的整个过程,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的变革。
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资本主义社会是依靠少数人占有的生产资料与多数人进行的社会生产实践构成的,而其中的多数人并不能与少数人共享劳动成果,这种不能共享的关系,也就是少数人对劳动成果、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是社会矛盾不可调和的具体表现。
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使一些物所属于一部分人,在多样化的积累过程中,形成了贫富差距,伴随着分工的形成,交换、交往程度不断加深,将社会中的人也分成了不同阶级。
由于贫富差距明显,阶级矛盾不断激化,形成了消灭这些矛盾的物质力量。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终理想,就是实现共产主义,使每个人都能够自由全面的发展,能够共享社会资源。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而非单个人的历史,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历史。
人民群众推动着社会的发展,是漫长历史过程中的主体,任何决策都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前提,以实現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为目标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坚持共享发展,必须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加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国建设发展的指导思想,我国坚持贯彻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共同分享奋斗的成果的准则。
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017年第8期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植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知,其全部内容都是紧紧围绕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而展开。
其中关于“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的基本论断,既深刻阐明了“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又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做出了正确回答。
一、共享发展是坚持社会主义本质、走向共同富裕的实现途径,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道路伟大探索的重要结论共同富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目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1955年,毛泽东即指出:“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
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处于落后的农业大国的主客观基础条件下,共同富裕重点突出了所有制优先,强调变革生产关系提高公有制水平,忽略了更为根本的生产力的决定性作用。
结果是在生产关系上“平等”和“平均”了,却没有带来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甚至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认真思考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并进一步提出了“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构想。
这就打破了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分配原则,强调了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性作用,并且据此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我国的社会财富得到了迅速增长,综合国力得到了迅速增强。
而植根于市场经济,又必然经历非均衡发展的富裕之路,在特定的发展阶段必然会出现明显的利益分化。
共享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
共享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摘要】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享发展是其本质要求,是实现社会公平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
共享发展概念涵盖了资源、机会和成果的公平分配,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强调共享发展与社会公平、人的全面发展的紧密联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阐释深刻影响着共享发展的实践,推动着社会进步和人的幸福。
共享发展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不可或缺的核心内容,更是实现社会公平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一环。
共享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建设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共享发展、社会公平、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阐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核心内容、实现、选择、构建。
1. 引言1.1 共享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念之一,是对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实现社会公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为共享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共享发展的概念在其理论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共享发展不仅意味着物质财富的共享,更是对社会资源、机会、权利的公平分配。
共享发展与社会公平密不可分,只有实现共享发展才能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公平。
共享发展也与人的全面发展息息相关,促进每个个体的全面发展是实现共享发展的最终目标。
马克思主义对共享发展的理论阐释体现了其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作用。
共享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不可或缺的核心内容,也是推动社会公平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
只有不断推动共享发展,才能构建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
2. 正文2.1 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是共享发展的重要支撑。
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又受到生产关系的制约。
共享发展则是在这一理论基础上提出的,旨在解决社会存在的不平等问题,实现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使每个人都能够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
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1《共享发展成果》课件(共46张PPT)
理解按劳分配
按劳分配是指把劳动量作为个人消费品 分配的主要标准和形式,按照劳动者的劳 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 少劳少得。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 产物,是与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等公有制 经济相适应的。 如: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奖金、
津贴;农民承包土地税后所得收入。
情景探究
注意:共同富裕≠同时富裕、同步富裕、同等富裕
江苏援藏
中共江苏省委、 江苏省人民政府坚 持"科学援藏、真情 援藏、持续援藏"的 理念,江苏省先后 选派8批共324名援 藏干部以及400余名 教育人才赴藏工作 。
二、共享发展成果的措施: 1、基本分配制度 2、调整收入分配结构
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1、基本分配制度
变式: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有利于 A.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人 B.提高居民收入,消除收人差距 C.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 D.增加税收来源,扩大财政税收
3、社会保障制度
构成: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由社 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 会优抚四个方面构成,其中社会保 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
理解按生产要素分配 思考: 书本第63页几幅图片分别属于
按什么生产要素分配?
1、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
(3)意义: 有利于激发人们开拓进取、自主 创业的积极性,有利于促使一切劳 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 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 充分涌流。
2、调整收入分配结构
基本方针: 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 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 取缔非法收入。(扩中、提低、调高)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基本经济制度决定我国的分配制度二、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
五大发展理念
五大发展理念1.五大理念的提出我国的两个“百年计划”中第一个到建党一百周年左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目前,离该目标仅还有五、六年的时间,中国正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
目前,我国现阶段存在宏观经济失衡、发展动力日益减弱的特点,使中国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存在一些短板,针对这些短板,习总书记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2.五大理念的意义“五大理念”的提出是关系到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其影响十分深远。
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对“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的深刻表述,也是对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成功发展经验的高度概括,更是对“新常态”下国际国内发展大势和我国发展规律的全新认识。
为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阶段的伟大胜利,不断开拓新境界,推动我国发展迈上新台阶。
3.五大发展理念1.1. 崇尚创新理念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蒸汽机的发明使社会从传统的手工业转向工厂化生产,开启了蒸汽时代,电灯的发明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电子技术的发展使我们进入电子时代,历史告诉我们,科学技术发展是世界进步的极大动力,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创新发展,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这对加快发展动力转换,实现规模速度型发展向质量效率型发展转换,从而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实现创新发展,需要引导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和管理等要素围绕创新发展优化配置,引导创新资源向创新活动集聚;需要拓展发展新空间,实行“互联网+”行动计划,使中国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里的产业集群;需要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争取创造出一批原创性的科研成果,增加我国自主创新能力。
除了科技的创新外,还要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科技进步使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更要注重政治、文化、社会的创新与进步,由此才能使中国由大国向强国转变。
共享发展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落脚点
2020.09上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
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
坚持共享发展,目的就是使全体人民真切享受全面小康所带来的实惠和福祉。
共享理念的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自古以来中国人向往的一个理想状态。
孔子说,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礼记·礼运》具体而生动地描绘了“小康”社会和“大同”社会的状态。
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构想,共产主义社会将彻底消除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真正实现社会共享、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当然,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能做超越阶段的事情,但也不是说在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方面就无所作为,而是要根据现有条件把能做的事情尽量做起来,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
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努力与探索。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就指出,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
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
进入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邓小平多次强调共同富裕。
1990年12月,他在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
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
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
此后,党的领导人反复强调: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特征,绝不能动摇;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初中政治 五大发展理念
法治国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建设,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五大理念 之 绿色
为 什 资源方面: 我国人均占有资源量严重短缺,由于科 学技术总体上还比较落后,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么 《能》P35
D.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民的共同富裕。P108
五大理念 之 共享
A.战略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B.发展战略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
要 C.根本途径: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求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 D.制度角度: 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怎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么 E.法律途径: 坚持依法治国方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做)
阅读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 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是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的?” ①材料中‚创新发展‛和“开放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第
1.审题:一要义是发展。 ……如何体现某观点。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2.定位:设问中框出要演绎的观点。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②材料中‚共享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政府该怎么办?
注:2015年苏州市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7.5%。
图表题解题注意点 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 城镇常住居民人 农村常住居民人 一、看标题; 上年增长( %) 均可支配收入 均可支配收入 二、注意对同类项信息的比较; (元) (元) 三、不可忽视“注”, 2015年 8.2% 50400 25700 四、书写时注意时间、主体的完整性。
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Ideolog思ical想and政Po治litica教l E育duca研tion究Research
VoFl.e3b5.20N19o.1
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王 亚 妮 , 杨宏伟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 肃 兰 州 730000)
: 摘 要 对 社 会 主 义 本 质 问 题 的 探 索 贯 穿 社 会 主 义 社 会 发 展 的 全 过 程 ,是 社 会 主 义 社 会 的 根 本 属 性 和 内 在 规 定
在《共产党宣言》中 ,马恩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 做 了 进 一 步 论 述 ,“代 替 那 存 在 着 阶 级 和 阶 级 对 立 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
收 稿 日 期:2017 -0 6 -22
“ 基 金 项 目 :兰 州 大 学 中 央 高 校 基 本 科 研 业 务 费 重 点 项 目 习 近 平 总 书 记 关 于 意 识 形 态 工 作 重 要 论 述 研 究 (16LZUJBWZD005)
求。
一、马 克 思 主 义 社 会 主 义 本 质 思 想 的 发展演进
社 会 主 义 是 人 类 对 美 好 生 活 憧 憬 的 产 物 ,对 “什 么 是 社 会 主 义 ”的 探 索 与 思 考 成 为 社 会 主 义 本
质 的 核 心 问 题 ,这 一 贯 穿 于 社 会 主 义 社 会 发 展 全 过 程的问题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属性和内在规定 性 ,也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需要回答 的基本理论问题。
马克思对共产主义优越性的认识体现在揭示 资本主义剥削本质的过程中,逐渐完善和形成社会 主义理论。在 《1844年 经 济 学 哲 学 手 稿 》中,马克 思 指 出 :"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 积 极 的 扬 弃 ,因 而 是 通 过 人 并 且 为 了 人 而 对 人 的 本 质的真正占有。”[2]在这里,马克思从生产力和生产 关系的角度对共产主义社会本质特征作出论述,表 明对共产主义社会本质问题的探索必然涉及人的 发 展 问 题 。恩 格 斯 在 《共 产 主 义 原 理 》中 指 出 :"所 有 人 共 同 享 受 大 家 创 造 出 来 的 福 利 ”,[3]共 产 主 义 的本质特征就是要体现出这种福利的共享,共产主 义的优越性就体现在能够考虑全体人民的发展问 题 ,涉及公平、正义、平等的原则。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享发展理念
共享发展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
公平与正义
共享发展理念体现了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中的公平与正义,即实 现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保障每
个人的平等权益。
以人民为中心
共享发展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都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将人 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实现好、维 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
利益。
和谐社会建设
共享发展理念在新时代的重要性
实现共同富裕
共享发展理念是新时代实现共 同富裕的重要手段,通过促进 社会公平正义,让发展成果更
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推动可持续发展
共享发展理念有助于推动经济、社 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 展。
增强社会凝聚力
通过共享发展成果,可以缩小贫富 差距,增进社会团结,为构建和谐 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技术合作
国际社会在共享发展的技术层面展开深入合作,共同研发和推广新 技术、新模式,提高各国共享发展的效率和效益。
资金援助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共享发展领域加强资金援助合作,推动发展 中国家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中国在推动全球共享发展中的角色与贡献
理念引领
中国作为共享发展理念的倡导者,积极推动全球共享发展理念的普 及和实践,为全球共享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方案。
跨界共享
打破行业、领域界限,实现跨部门、跨领域的资源共享,推动经 济社会全面发展。
全球共享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共享与发展,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
01
共享发展理念的国际影响 与合作
共享发展理念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与影响
1 2 3
理念普及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享发展理念在全球 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被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 和发达国家所认可和借鉴。
共享发展成果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国有经济
公有制 经济
集体经济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 国有和集体成分 个体经济
(主体)
按 劳 分 配
(主体)
非公有制 经济
私营经济 外资经济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 非公有制经济成分
社会财富
社 会 保 障 制 度
社会保险 (核心) 社会救济 社会福利
社会优抚
根据导学案中“活动四”的 三个表格,自学教材第65页 到第66页“完善社会保障制 度” 的相关内容。
(根据表格相关提示在书上找出相应内容)
带病回乡退伍军人住院 费用全额报销 全国城乡低保对象达 7487.4万人。 我国义务教育学生实行 “两免一补” 老李参加“新农保”
发展成果
第6课 推动社会进步
共享 发展成果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本质要求。 共享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具体化。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 根本原则 )。
社会财富
社会财富如何分配?
分配方式1:按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 按劳分配 (只在公有制经济内部实行)
社会财富如何分配?
分配方式1:按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 按劳分配 (只在公有制经济内部实行)
家是温暖的港湾,港湾里有辛苦工 作的父母,作为子女的我们应经常和父 母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感受他们撑 起这个家的不易。 请分享你和父母交流的成果。
( 从你父母获得收入的方式这方面)
承包责任田获得的收入 投资股票获得的收入 外企高管(聘请)的工资 以技术入股形式获得的利 润分红
按管理要素 分配 按技术要素 分配 按劳分配 按资本要素 分配
取缔非法收入。
请选出我国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享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民生周刊2016-01-18 15:28:14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为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的发展理念,为怎么发展指明了方向,“共享”的发展理念则为发展以后怎么治理社会指明了方向。
纵观五大发展理念,无论是创新发展、协调发展,还是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其最终目的都是要让百姓生活得更加富裕安康、更加和谐幸福,一切发展最终都要体现到人民对发展成果的共享上。
共享发展既解释了发展的动力,也解释了发展的目的,这在“十三五”规划建议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亮点和着力点。
因此,共享发展是对依法治国方略极大的支持和补充,更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近年来,由于地方党委政府片面理解了“经济建设中心论”,忽略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设。
特别是我国当前发展水平还不高、制度改革还不快、思想认识还不够,造成现实生活中就业、分配、教育、医疗、保障等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幸福和社会和谐稳定。
中央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正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五中全会已从公共服务、脱贫攻坚、教育、就业创业等八个方面,作出了一系列更为有效的制度安排。
为实现上述目标,以镇江为例,建议从财税调节、区域协调、就业创业等体制机制入手,加快推进共享发展。
以镇江为例,建议从财税调节、区域协调、就业创业等体制机制入手,加快推进共享发展。
财政收入要共建共享
依据主体功能区规划,镇江市以镇为单元,被划分为生态平衡、适度开发、重点开发、优化开发四大区域,并对各个区域产业发展和开发强度进行了严格限制。
因此,各镇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财政收入差距较大。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分税制,没有采取系统的、刚性的平衡措施;县财政对乡镇财政还停留在保吃饭、按发展增收分成的做法,不尽合理。
建议健全完善三大机制:
一是“上下平衡”机制。
生态、基本农田区的乡镇,因为没有税收来源,财政收入保吃饭已是勉强,对于环境保护、卫生秩序、基础设施等民生建设的投入大多无能为力。
近年来,江苏省将教育、卫生等基本民生纳入县财政统筹,这就是“上下平衡”机制。
可借鉴这种做
法,将生态修复与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农田保护直接纳入到县财政统筹,确保全县域范围内,除教育、医疗卫生、社会治安均等化以外,还要实现基础设施均等化、生态环境均等化。
二是“左右平衡”机制。
即富镇向穷镇转移支付。
富镇的财力高于县平均数的,高出部分由县财政进行统筹,向低于平均数的穷镇转移支付,保证各功能区任务不同、发展基础不同,但保障相同、成果共享。
三是“差别考核”机制。
对乡镇主体功能区实施差别考核,加大重点开发区域和优化开发区域“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指标权重,适当降低适度开发区域和生态平衡区域“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指标权重。
比如,优化开发区域,要强化对经济结构、质量效益、资源消耗、环境保护、自主创新等指标的考核,弱化对经济增长速度、招商引资、出口等指标的考核;重点开发区域,要突出考核经济增长、质量效益、产业结构、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等指标;适度开发区域,要弱化对工业化城镇化相关经济指标的考核;生态平衡区域,主要考核污染“零排放”、大气和水环境质量等指标,坚决不考核产业发展、旅游收入等经济指标。
如此,乡镇政府可更好地落实功能区保护职责。
基础设施要共建共享
基础设施建设承担着推动经济发展和保障改善民生的双重任务,直接服务于人民的生产生活,发挥着支撑经济发展、引导生产力布局、促进城乡交流、扩大市场空间、拉动消费需求、保障社会稳定的基础性作用。
五中全会对“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空间”作出了系统部署,明确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信息、能源、电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管道、邮政等构成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城市供水供电供气地下管网和防洪防涝设施等。
经过多年发展,各镇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水平都有了明显提升,但从面上看,各镇之间在发展上的反差依然较大,特别是镇域发展在功能定位、社会治理和带动辐射能力等方面,都迫切需要将基础设施建设纳入财政收入上下平衡机制,力争在一定时间内有大的改观。
建议:加快构建“以县为单位,统筹资金筹集;以功能区定位,制定建设标准;以适度超前、量力而行原则,实行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建设总体框架,努力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共生共赢、公共服务同等同级、利益分配公平公正”。
在建设过程中,特别要注重科学规划、合理衔接。
以镇江为例,公路方面,要加快推进市域高速公路联网成环,打造市县镇之间“高速公路+快速干线+普通干线公路”的“高快普”复合通道。
铁路(轨道)方面,要加快推进连淮扬镇铁路、沿江铁路和宁镇扬轻轨等区域铁路干线的规划和建设,积极开展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加快实现“市县轨道全覆盖、干线城际双通道、枢纽联运多功能”的铁路现代化目标。
公交方面,要加快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早日建立以轨道交通为骨架、常规公交为主体、公共自行车和出租车为补充的现代公共交通运输体系,确保镇村公交开通率100%。
此外,还要因地制宜解决通水、通电、通气、通互联网等问题,特别是要加大区域供水和污水处理力度,保障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
创业就业机会要共建共享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包括就业竞争机会的公平、就业竞争规则的公正、就业程序的公正。
由于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就业面临着总量压力大、劳动力短缺的双重矛盾,公众的关注热度一直不减。
建议上下同心、综合施策来解决这个问题,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一要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劳动力素质关系创业就业能力,教育公平是创业就业公平的起跑线。
这次五中全会一个亮点,就是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全民素质。
近日,国务院专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从明年1月1日起,
我国将首次建立起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开启义务教育发展的新里程。
要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根本解决目前我国劳动力整体素质较低的问题。
二要实施终身教育培训。
这是人民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需求,是产业向中高端攀升、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支撑,也是当今世界最重要、最广泛的国际教育思潮之一。
实施终身教育培训,要把对象拓展到所有人,包括所有在职业技能的获得和提升方面有需求的人,尤其是要关注残疾、失业、无业青年等弱势群体。
要在普通教育阶段渗透职业教育内容,提高国民的动手能力、谋生本领、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特别是要密切结合市场,既要按照当前的社会需要去培养人才,又要前瞻性地设置未来需要的专业和课程。
三要完善创业扶持政策。
鼓励以创业带就业,建立面向人人的创业服务平台,构建创业扶持三要素:一是创业培训。
在终身培训的基础上,要把创业培训面向人人,让创业者指导创业的流程和基本技能。
二是组织会展。
将创业者的策划及时通过会展向社会展示,了解市场反应。
三是提供初创贷款。
对一无资产、二无资金的初创者,只要符合前两个条件,都要为他们提供有条件的第一次贷款。
(作者:江苏省镇江市委常委、秘书长李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