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上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出血怎么护理
消化道出血怎么护理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系统的重要症候群,在临床上比较常见。
消化道出血,可以以屈氏韧带为界限,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
引起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消化道自身的疾病,如炎症、溃疡、肿瘤等,也包括相邻器官病变累及消化道,如肝硬化而导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对消化道出血患者呕血、便血等现存及潜在问题的发现和处理,为其提供相应的生理、心理、社会的照顾,可以帮助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疗,改善预后。
一、引起上、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1.上消化道出血可由食管疾病、胃十二指肠疾病、胆道和胰腺疾病而引发。
其中,食管疾病可包括食管贲门粘膜裂伤、食管器械或化学损伤、食管憩室以及食管癌;胃十二指肠疾病包括消化性溃疡,急性出血性胃炎、十二指肠憩室以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胆道结石、胆道蛔虫病、胆囊癌或胆囊术后损伤等,均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或胰腺癌也可累及十二指肠,引起上消化道出血。
2.下消化道出血主要局限在肠道疾病,包括克罗恩病等肠道炎症,小肠间质瘤等各种良、恶性肿瘤,肠系膜动脉栓塞也可导致下消化道出血。
此外,结肠癌、肛裂、痔疮等也是导致结直肠出血的原因。
二、消化道出血护理措施1.止血、补血消化道出血失血量有多有少,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情况及时应用各种方式止血,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应使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
此外,还可经内镜或介入的方式来止血,部分患者应给予生长抑素等缩血管药物,用以收缩血管,通过减少血流量来达到止血的目的。
我们已经知道,如果消化道出血失血量极大,易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因此,对于这种患者,应及时补液,必要时应行抗休克治疗。
2.严密监测生命体征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血压、心率以及神志变化等,主要目的是为了及早发现患者休克症状,以便及时进行相应的处理。
在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过程中,有些患者会有呕血的症状,医护人员应将患者头部太高、侧卧,避免血液误吸入肺,引发吸入性肺炎,甚至可导致呛咳、窒息等严重并发症。
消化道出血
(3)辅助检查:血常规(血红蛋白<100g/L则表示红细胞已丢失 50%)、肾功能(消化道出血患者常出现肠源性氮质血症。若 尿素氮超过40mmol/dl,而肌酐正常,表明有大出血。)
4. 出血部位与病因的确定 (1)根据临床表现和有关检查,
临床上出现下列情况应考虑出血或再出血:
➢ 反复呕血,或黑粪症、便血次数增多伴肠鸣音亢进。 ➢ 经充分补液输血后周围循环衰竭表现仍未见明显改善,或暂时
好转后又恶化 ➢ 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和血细胞比容继续下降,网织红细
胞计数持续升高。 ➢ 补液和尿量足够情况下,血尿素氮持续或再次升高。 ➢ 胃管内抽出新鲜血。
3.现病史:呕血和(和)或便血的量、性状、颜色和次数。有无周围循 环衰竭、休克等血容量不足表现。出血早期可无贫血,出血后3~4小 时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消化道大量出血后3~5天内,多数患者出现 <38.5℃的吸收热。
诊断
1. 上消化道出血 呕血和黑粪症是其特征性表现。呕血颜色取决于出血量、出血时胃内 容物的量以及血液在胃内与胃酸接触的时间。
失血量约800~1000ml;指数>1,失血1200~2000ml。 (2)临床表现:一般成人每日消化道出血>5~10ml,大便隐血实验即可
阳性;出血50~100ml,可出现黑粪症;胃内积血达250~300ml,可引 起呕血。
a. 出血量<400ml时,一般不引起全身症状; b. 超过400~500ml时,可出现头昏、心慌、乏力等全身症状; c. 短时间内出血超过1000ml时,可致低血压等周围循环衰竭,
四、救治与护理
救治原则
正确评估失血程度,充分补液输血以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流 灌注,防止休克及脏器功能衰竭,控制活动性输血。
消化道出血
(三)出血是否停止的判断
继续出血或再出血征象: (1)呕血、黑粪情况: 反复呕血, 或黑粪次数增多 粪质稀薄,甚至呕血转为鲜红色 黑粪变成暗红色,伴肠鸣音亢进
(2)周围循环衰竭表现:经充分补液输血 后无明显改善,或虽暂时好转又恶化
(3)血像变化:Hb、RBC继续下降,网织 红细胞计数持续增高
(四)出血的病因诊断
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头昏、心慌、乏力、站立性晕厥、肢体冷感、心率加 快、血压偏低等 严重患者呈休克状态: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四肢湿 冷,呈紫灰花斑,施压后褪色经久不能恢复、体表静 脉塌陷;精神萎靡、烦躁不安,重者反应迟钝、意识 模糊;收缩压降至80以下,脉压小于25~30,心率加 快至120次/分以上。休克时尿量减少,若补充血容量 后仍少尿或无尿,应考虑并发急性肾衰竭
常见的出血病因:
消化性溃疡 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胃癌
一、病 因(Etiology)
(一)上胃肠道疾病: 食管疾病:食管炎伴糜烂、食管溃疡、食管肿瘤、食管静 脉曲张、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症、食管裂孔疝、各种化学刺 激引起的损伤等。 胃、十二指肠疾病:出血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胃 肠吻合术后空肠溃疡等
3、急性大量出血:肉眼观察到呕血、黑便或红色血便伴循环 障碍,可出现低血压或休克症状,需紧急处理性出血
二、下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
出血部位:Treitz 韧带以上的消化道: 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胰、 胃空肠吻合术后空肠病变
大量出血:短期内(数小时)超过1000ml或 循环血量的20%
临床表现:呕血、黑便、 急性周围循环衰竭、休克
立即配血,快速输液,必要时紧急输血 紧急输血指征: (1)体位改变出血晕厥、 Bp下降、心率增快 (2)失血性休克 (3)Hb<70g/L或血细胞比容低于25%
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症状,根据出血部位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和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原因;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上段病变所致出血亦属此范围。
屈氏韧带以下的肠道出血成为下段消化道出血.临床根据失血与速度将消化道出血分为慢性隐性出血、慢性显性出血和急性出血。
80%的上消化道出血具有自限性,急性大量出血死亡率约占10%;主要是持续性出血和反复出血者;60岁以上患者出血死亡率占30%-50%;而下消化道出血死亡率一般不超过5%。
【病因和分类】消化道出血可因消化道本身的炎症、机械性损伤、血管病变、肿瘤等因素引起,也可因邻近器官和全身性疾病累及消化道所致。
现按消化道解剖位置分述如下。
(一)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临床上最常见的出血病因是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胃癌,这些病因占上消化道出血的80%-90%。
1、食管疾病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食管憩室炎)、食管溃疡、食管肿瘤、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食管裂孔疝;器械检查或异物引起的损伤、放射性损伤、强酸和强碱引起的化学性损伤.2、胃、十二指肠疾病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胃炎(包括药物性胃炎)、胃黏膜脱垂、胃癌、急性胃扩张、十二指肠炎、残胃炎、残胃溃疡或癌.淋巴瘤、胃肠道间质瘤、息肉、血管瘤、神经纤维瘤、膈疝、胃扭转、憩室炎、钩虫病、杜氏病(Dieulafoy lesion)以及内镜诊断、治疗操作后引起的损伤.3、胃肠吻合术后的空肠溃疡和吻合口溃疡4、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门脉高压性胃病、门静脉阻塞、肝静脉阻塞(Budd—Chiari综合征)。
5、上消化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1)胆道出血:胆管或胆囊结石、胆囊蛔虫症、胆囊或胆管癌、肝癌、肝脓肿或肝出血管病变破裂出血,由十二指肠乳头部流入肠道。
(2)胰腺疾病累及十二指肠:胰腺脓肿、胰腺囊肿出血破裂、重症胰腺炎、胰腺癌等。
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定义:是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腺、胆道或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等病变引起的出血。
主要表现:呕血、黑便;以幽门分,幽门以上出血表现为呕血,以下出血表现为黑便。
潜血+5ml,++10ml,+++20ml;黑便:60ml;呕血:250-300ml;大出血:数小时内出血超过1000ml或占循环血量的20%。
咖啡色胃液是因为血液在胃内停留时间长所致。
柏油样便是因为血液中血红蛋白与肠液中硫化物作用所致。
轻度出血小于500ml;中度出血在800-1000ml;重度出血在1500ml以上。
出血大于500ml时,就有症状出现,如头晕、出汗、心悸等;出血大于1000ml时,可出现周围循环衰竭。
脉搏在每分120次,收缩压小于80mmHg(10.7Kpa),血小板小于70mg,发热,胃管内抽出胃液颜色为咖啡色或鲜红色。
输血指征:Hb小于70g,RBC小于350万。
发热:内致热源:白细胞致热源,作用于白细胞,使白细胞增高。
大脑皮层和丘脑协同调节体温。
常见发热原因:1、感染性:真菌、病毒等致热源。
各种细菌产生内毒素,本身就是致热源。
2、非感染性:A中枢性:一般在39度以上;B物理性:中暑(热射病)发热时寒颤是因为发热时骨骼肌收缩所致。
体温中枢在下丘脑。
产热中枢:视丘后部;散热中枢:视丘前部。
散热:皮肤、汗腺、血管、呼吸等;产热:肌肉痉挛、寒战等。
正常体温:口温36.3-37.3;腋温36-37;直肠36.5-37.5。
体温是指身体内部的温度。
发热是指病理性的体温升高超出正常波动范围。
体温不升:体温小于等于35度。
低热:37.4-38;见于伤寒;中度热:38.1-39;一般性的感染;高热:39.1-40.9,大叶性肺炎;超高热:大于41度;中暑,重度感染;热型:稽留热:39度以上,持续数日或数周,日差不超过1度。
见于伤寒、肺炎球菌性肺炎;间歇热:体温骤升至39度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时间,然后又很快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个间歇时间后,又再次升高,如此反复发作。
上消化道出血
病因和发病机制—发病机制
---消化道肿瘤出血是因为肿瘤组织缺血性坏死造 成肿瘤表面糜烂、溃疡使血管破裂。 ---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多因门静脉 压力增高所致。 ---胆道结石、寄生虫合并胆道感染引起胆管粘 膜炎症水肿、糜烂、溃疡是引起胆道出血的常 见原因。 ---血液系统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往往是因 为血小板数量减少,功能不全,凝血因子缺乏, 使凝血机制障碍、或血管渗透性增高而出血。
急性失血的全身症状消失;
血红蛋白和红细胞不再下降,网织红细胞数天内恢复
正常; 血中尿素氮浓度下降渐至正常; 黑便量减少,由稀软转为成形或较干硬,颜色由黑色 转为正常的黄色; 放臵胃管或三腔管者,抽出液清白,未见血液; 肠鸣音不亢进。
鉴别诊断:
与呼吸道出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鉴别
来自呼吸道的咳血常见有支气管扩张、 肺结核等病,血色鲜红,常混有痰液和 气泡,伴咳嗽,喉痒,无黑便。而来自 消化道的呕血常由消化系统疾病所引起, 血色呈咖啡色,常混有食物残渣,伴有 恶心、呕吐和上腹部疼痛,有黑便。
诊断---出血部位与病因的诊断
器械检查
若患者有胃镜检查禁忌症或不愿进 行胃镜检查,或经胃镜检查出血原因不明,疑 病变在十二指肠降段以下小肠段,可进行胃肠 钡餐造影、小肠灌钡造影检查。X线钡餐检查 多主张在出血停止和病情基本稳定数天后进行 为宜。选择性动脉造影、放射性核素99m锝标记 红细胞扫描、吞棉线试验及小肠镜检查等主要 适用于不明原因的小肠出血。由于胃镜检查已 能较确切搜寻十二指肠降段以上消化道病变, 故上述检查很少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
饮食不节,热蕴胃 肠或燥火伤阴
忧思恼怒,肝郁 化火 劳倦过度,肝病胃 病日久,脾胃虚弱 肝病、胃病日 久,气滞血瘀
上消化道出血
• 黄疸:黄疸寒战发热伴右上腹绞痛而呕血者→ • 皮肤粘膜出血:呕血或便血伴皮肤粘膜出血者→
五、诊断要点:
• 有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发病史 • 出现粪便隐血试验阳性或呕血、黑便
等。
(一)辅助检查:
• 血液检查:Hb、RBC反映出血程度; • 血尿素氮↑ :提示肠源性氮质血症; • 粪便隐血试验阳性:提示出血; • 内镜检查 :在出血后24-48小时内进
(四)贫血和血象变化
• 红细胞、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在急性出
血后3~4小时开始减少;
• 白细胞在出血后2~5小时升高,可达1万
~2万;血止后2~3 天才恢复正常;
• 血小板略升高 • 但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
者,如原有脾功能亢进,则白细胞、血小 板计数可不增高
(五)发热
• 出血24小时内发烧,多数在38.5℃以
肝动脉瘤等引起者以黄疸为主要表现
• 出血多较突然、凶猛,体检可及肿大
而压痛的胆囊
四、临床表现
(一)呕血与黑便:
• 一般来说幽门以下出血易致黑便,而幽门以上出
血易致呕血
• 如出血量少,血液在胃内未引起恶心、呕吐,则
全部向下排出呈黑便
• 如出血量大,在幽门以下血液反流到胃内引起恶
心、呕吐,亦可产生呕血
下,可持续3~5天。 发热机制尚不清 楚,一般认为是循环血容量减少,周 围循环衰竭,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 障碍,与肠道积血、代谢产物吸收无 关。
(六)其他:原发病的症状
• 上腹痛:反复发作的周期性和节律性上腹痛→ • 老年人出现无规律上腹痛、纳差和消瘦者→ • 肝脾大:肝脏明显肿大,质地硬并结节不平,
• 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
消化道出血(外科学)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消化道出血(外科学)概述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严重的症候。
消化道是指从食管到肛门的管道,包括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及直肠。
上消化道出血部位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以及胰管和胆管的出血。
屈氏韧带以下的肠道出血称为下消化道出血。
症状失血量的估计对进一步处理极为重要。
一般每日出血量在5ml以上,大便色不变,但匿血试验就可以为阳性,50~100ml以上出现黑粪。
以呕血、便血的数量作为估计失血量的资料,往往不太精确。
因为呕血与便血常分别混有胃内容与粪便,另一方面部分血液尚贮留在胃肠道内,仍未排出体外。
因此可以根据血容量减少导致周围循环的改变,作出判断。
一、一般状况失血量少,在400ml以下,血容量轻度减少,可由组织液及脾贮血所补偿,循环血量在1h内即得改善,故可无自觉症状。
当出现头晕、心慌、冷汗、乏力、口干等症状时,表示急性失血在400ml以上;如果有晕厥、四肢冰凉、尿少、烦躁不安时,表示出血量大,失血至少在1200ml以上;若出血仍然继续,除晕厥外,尚有气短、无尿,此时急性失血已达2000ml以上。
二、脉搏脉搏的改变是失血程度的重要指标。
急性消化道出血时血容量锐减、最初的机体代偿功能是心率加快。
小血管反射性痉挛,使肝、脾、皮肤血窦内的储血进入循环,增加回心血量,调整体内有效循环量,以保证心、肾、脑等重要器官的供血。
一旦由于失血量过大,机体代偿功能不足以维持有效血容量时,就可能进入休克状态。
所以,当大量出血时,脉搏快而弱(或脉细弱),脉搏每分钟增至100~120次以上,失血估计为800~1600ml;脉搏细微,甚至扪不清时,失血已达1600ml以上。
有些病人出血后,在平卧时脉搏、血压都可接近正常,但让病人坐或半卧位时,脉搏会马上增快,出现头晕、冷汗,表示失血量大。
如果经改变体位无上述变化,测中心静脉压又正常,则可以排除有过大出血。
三、血压血压的变化同脉搏一样,是估计失血量的可靠指标。
消化道出血有哪些症状?
消化道出血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消化道出血症状,尤其是消化道出血的早期症状,消化道出血有什么表现?得了消化道出血会怎样?以及消化道出血有哪些并发病症,消化道出血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消化道出血常见症状:粪便黑色并带有血液、呕血、腹痛、肠管出血、便血、低热、恶心、意识模糊*一、症状1.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早期识别若上消化道出血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征象的出现先于呕血和黑粪,就必须与中毒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或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以及子宫异位妊娠破裂、自发性或创伤性脾破裂、动脉瘤破裂等其他病因引起的出血性休克相鉴别。
有时尚须进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和直肠指检,借以发现尚未呕出或便出的血液,而使诊断得到及早确立。
上消化道出血引起的呕血和黑粪首先应与由于鼻衄、拔牙或扁桃体切除而咽下血液所致者加以区别。
也需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肺癌、二尖瓣狭窄所致的咯血相区别。
此外,口服禽畜血液、骨炭、铋剂和某些中药也可引起粪便发黑,有时需与上消化道出血引起的黑粪鉴别。
2.出血量的估计上消化道出血量达到约20ml时,粪便匿血(愈创木脂)试验可呈现阳性反应。
当出血量达50~70ml以上,可表现为黑粪。
严重性出血指3小时内需输箅1500ml才能纠正其休克。
严重性出血性质又可分为大量出血(massive bleeding)即指每小时需输血300ml才能稳定其血压者;最大量出血(major hemorrhage)即指经输血1000ml后血红蛋白仍下降到10g/dl以下者。
持续性出血指在24小时之内的2次胃镜所见均为活动性出血,出血持续在60小时以上,需输箅3000ml才能稳定循环者。
再发性出血指2次出血的时间距离至少在1~7天。
如果出血量不超过400ml,由于轻度的血容量减少可很快被组织过500ml,失血又较快时,患者可有头昏、乏力、心动过速和血压偏低等表现,随出血量增加,症状更加显著,甚至引起出血性休克。
上消化道出血
气囊压迫:压迫时间最长不应超过24h。
三、止血措施
内镜直视下止血(电灼、喷洒药物、注射硬 化剂、粘合剂、套扎器套扎)。
一、一般紧急措施 二、积极补充血容量 三、止血措施
抗休克、迅速补充血容量放在首位
一般紧急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静脉通路、抽血型血交叉备血。 2.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必要时测定中心静脉压测定。 3. 定期监测Hb、RBC、比容、尿素氮、肝功能、凝血功 能、血气分析。 4. 活动性出血期间禁食。
使胃内pH>6(血小板和血浆凝血功能的最适酸度值)
内镜 激光、热探头、高频电灼、钛夹、微 波和药物 手术 介入栓塞治疗 选择性血管造影及栓塞治疗(胃冠状 静脉栓塞)。
出血是否停止的判断
经数小时对呕血者的观察,无新的呕血与便血,脉 搏、血压平稳或只呕血一次,在48小时再无继续呕血 时,出血可能停止。黑粪不能作为继续出血的指标。 继续出血或再出血,应及时通知大夫给予处理: ①反复呕血或黑便次数增多,粪色稀薄,甚至呕血转 为鲜红色,黑粪变成暗红色,伴有肠鸣音亢进。 ②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经补液输液而血容量未见明显 改善,或虽暂时好转而又恶化。 ③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与红细胞压积继续下降, 网织红细胞计数持续增高。 ④补液与尿量足够的情况下,血尿素氮持续或再次增 高。
出血已 经停止的胃 底静脉瘤在 胃腔压力增 大后再次出 血,经过瘤 内注射组织 粘合剂后出 血停止。局 部可见外溢 的碘油和组 织粘合胶混 合物。
三、止血措施
外科和介入 选择性血管造影及栓塞治疗
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
正常成人食管长25~30cm,全长经过颈、胸、腹,门齿至贲门为40cm,有三个生理性狭窄:咽和食管交界处是第一个狭窄,距门齿15cm,既能防止食物吸入气管,又能防止空气进入胃;气管分叉水平是第二个狭窄部位,距离门齿25cm,是食管癌和异物滞留嵌顿的好发部位;膈食管裂孔处是第三个狭窄处,距门齿37~40cm,能防止胃内容物逆流入食管内。
UICC(国际联合抗癌组织,1987年)提议食管分4段:从门齿开始,起始于颈段环状软骨,终止于胸腔入口(15~18cm);上胸段:起始于胸腔入口,向下终止于气管分叉(18~24cm);中胸段:起始于气管分叉,向下终止于第8胸椎水平(24~32cm);下胸段:起始于第8胸椎水平,向下终止于食管胃连接处(32~40cm)。
食管的动脉和静脉伴行,门静脉系统接收胃冠状静脉血液,后者接收下胸段与腹段静脉汇合以后的血液;腹段食管动脉由胃左动脉供应。
由胃左静脉及其分支导致EV达60% [3]。
胃是整个消化道最膨大部分,在中度充盈时(成人胃)平均长25~30cm(胃底至胃大弯下端),1500ml是其常规容量,自下而上可分为幽门部、胃体部、胃底部、贲门部。
腹腔动脉发出胃左A.、肝A.、脾A.三个分支供应胃的血液供应:食管下1/3和胃右上部由胃左动脉供血;胃右下部由肝A.发出的胃右A.供血;胃底由脾A.发出的胃短A.和胃网膜左A.供血;胃大弯下部由肝A.分支胃十二指肠A.延伸的胃网膜右A.供血;胃网膜左 A.供应胃大弯上部血液。
回流静脉与供血动脉相伴,小弯侧回流到胃左静脉、胃右静脉,然后进入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血液接收胃网膜右静脉血液;胃短静脉、胃网膜左静脉→脾静脉→门静脉。
胃后静脉、胃短静脉使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发生率为60%,出血发生率是30% [3]。
肝硬化的形成与胃黏膜病变长期受损的肝脏灭活体内多种血管活性物质的能力下降,而门体侧支循环的形成,更避免其经过肝脏灭活,所以体内血管活性物质增多,他们通过作用于肝脏血管、血窦收缩,使血液进入肝脏受阻,或扩张内脏的血管,使其阻力减少,增加门静脉血流量,或者同时作用。
消化道出血有什么症状
消化道出血有什么症状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综合征,导致该疾病的因素较多,可由多种疾病所致。
对于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而言,不仅要承受较为严重的痛苦,还时刻危及生命,而消化道是指从食管到肛门的管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及直肠。
消化道出血可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对于这个怎么区分呢,所谓上消化道出血,就是十二指肠悬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以及胰管和胆管的等部位出现的出血现象。
而下消化道出血则是十二指肠悬韧带以下的肠道出血,消化道出血对人体的健康影响较为严重,因此患者出现相关的临床症状一定要第一时间就诊,那么有患者就会问到了,消化道出血的症状是什么?下面笔者就为大家整理一下。
一、消化道出血症状(1)最典型的的症状就是呕血,并根据出血量和出血部位的不同,临床症状也不同,慢性则为出血量在400ml以下、慢性出血并无其他症状,而急性则为大量出血,患者出现心慌、头晕、乏力、口干等症状,甚至出现四肢冰凉、休克等症状。
(2)脉搏以及血压的改变,急性出血的患者,其血量会突然降低,最初的机体代偿反应时心率增快,在休克的前期会出现血压升高,并随着出血量增多,血压逐渐降低,进入休克状态。
(3)腹痛、发热、肠梗阻、呕血、便血等,并且腹部存在包块。
(4)黑便,病变在幽门以下或者在幽门以上,但是出血量较少,速度较低。
(5)发热,持续时间在4d左右,并且体温在38.5℃以下。
(6)血中尿素氮含量升高,但是不超过6.7mmol/L。
以上都是消化道出血的常规症状,因此一旦出现上述症状,患者应第一时间进行治疗。
消化道出血的治疗,而导致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较多,出现下述疾病的患者,应时刻注意。
二、消化道病因(1)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3)急性胃黏膜损伤(4)食管、胃肠道等肿瘤,血管畸形或者存在消化道息肉。
(5)服用某些刺激性较大的药物。
但是有些疾病的症状和消化道出血的症状相似,因此应进行排除,应排除急性重症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异位妊娠破裂、自发性或者创伤性脾破裂等疾病引起的出血现象。
消化 道出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对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病人,除非已休克需要抢救外,应在较短的时间内,有目的、有重点地完成询问病史、体检和辅助检查,初步判断出血程度,确定出血部位(是上消化道出血还是下消化道出血,出血的准确部位)和原因,从而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
以下线索可帮助诊断。
(一)临床表现呕血和黑便或便血是消化道出血的主要临床表现,与出血部位、出血量和出血速度有关。
一般而言,幽门以上部分的出血多表现为呕血。
幽门以下的出血多表现为黑便或便血。
如果出血量小,血液在胃内未引起恶心、呕吐,血液向下排出而表现为便血,如果出血快、出血量大,幽门以下的血液返流到胃引起恶心、呕吐而表现为呕血。
血液颜色主要与出血量和出血速度有关,而出血部位是比较次要的。
出血量小时,血液在胃内滞留时间长,经胃酸作用转化成正铁血红蛋白,呕血呈棕黑色或咖啡色。
出血快、出血量大时,血液在胃内滞留时间短,呕血可呈暗红色或鲜红色,甚至伴有血凝块,出血常为动脉性出血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含氧饱和度较高的门静脉血。
黑便常表现为柏油样稀便或黑紫色,是由于血液除受胃酸作用外,还在结肠中与硫化氢结合成硫化铁的结果。
一次出血量超过50 ml,大便即可呈黑色。
大量出血时肠蠕动亢进,可排出暗红色血便。
一般说来,不同部位的出血有不同的特点。
根据这些特点,进而明确出血的部位,这对诊断出血的原因和手术时寻找出血部位有帮助。
上消化道大出血的部位大致可分为三个区域:①食管或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一般很急,来势很猛,一次出血量常达500~1 000 ml,常可引起休克。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呕血,单纯便血较少,采取积极的非手术治疗止血,短期内认可反复呕血。
②溃疡、出血性胃炎、胃癌引起的胃和十二指肠球部的出血,出血也很急,但一次出血量一般不超过500 m1,很少引起休克。
临床上可以呕血为主,也可以便血为主。
经过积极的非手术治疗多可止血,但日后可再出血。
③胆道出血,出血量一般不多,一次为200~300 ml,很少引起休克。
上消化道大出血
临床处理(12)
其他的治疗手段
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止血成功率44-96%) 胃镜下食管硬化疗法和静脉套扎术止血(成 功率>90%) 胃镜下喷药止血 急诊外科局部手术止血 外科脾切+断流术 介入治疗(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支撑器分 流术--TIPSS)
zhaochangpu
zhaochangpu
临床处理的补充说明
通常所指的六个通道
1.氧气管 2.输液管 3.鼻饲管 4.导尿管 5.输血管
6.善宁(思他宁)输入管
zhaochangpu
气囊压迫止血
经鼻腔或口插入三腔二囊管,进入胃腔后先抽出胃内积血, 然后注气入胃囊(约150-200mL), 向外加压牵引,用以压迫胃底, 若未能止血,再注入食管囊(约70-80ml),压迫食管曲张静脉
可根据下列表现来确定
意识由模糊转为清晰,心率由快转慢,血压升高至 正常范围,表示出血好转或停止,反之则表示仍在 出血 肠鸣增加,不断排暗红色粪便也表示出血未止 定期从检测的胃管或三腔两囊管中抽吸胃液,也可 了解出血是否停止 从血红蛋白、红细胞总数、红细胞容积及血浆尿素 氮含量测定来了解出血是否停止(临床上无明显脱水或肾功
zhaochangpu
临床处理(1)
一般处理(12条)
内科护理常规 一级护理 (暂)禁食 病危通知(家属签字) 留陪一人(家属签字) 记24小时出入水量 多参数监护(BP、P、T、EKG)
zhaochangpu
临床处理(2)
绝对卧床休息
持续低流量吸氧
建立2-3条静脉通道
患者出现昏迷状态时要留置导尿
zhaochangpu
病因病机(3)
三、门静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肝硬化:结节性肝硬化,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胆汁 性肝硬化等 门静脉阻塞:门静脉炎,门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受 邻近肿块压迫 肝静脉阻塞:肝静脉阻塞综合征(Budd-Chiari综合征)
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诊治
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诊治(四川省彭州市人民医院四川彭州 611930)消化道是消化系统的一部分,一旦它出现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消化系统的运转,如情况较为严重的,还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而消化道出血就是具有一定危险性的疾病,当出现了该种症状,寻找引发的原因是最为主要的。
只有了解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方能正确治疗。
那么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都有哪些呢?又该如何治疗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一、常见病因1、消化性溃疡:多数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多为中上腹疼痛,但是具体疼痛的位置、性质却有所不同,具体包括:(1)胃溃疡:多见于中上腹微偏高处,或剑突下和剑突下偏左处,发生疼痛的时间不规则,但常在餐后1小时内发生,经过1-2个小时后逐渐缓解,直到下次进餐时再次发生。
(2)十二指肠溃疡:疼痛的位置多见于中上腹部,或肚脐上方,或肚脐上方偏右,疼痛的时间多发生在两餐之间,且持续不减,直到下餐进食或用药后缓解。
(3)胃或十二指肠后壁溃疡:尤其是穿透性溃疡,会放射至背部。
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会导致上消化道大出血,主要表现为黑便、呕血。
当大出血暂停、血压稳定后,通过检查来明确出血的部位以及原因,一般在入院后12小时-48小时后,由胃镜检查鉴别是由胃食管静脉出血还是门静脉高压性胃病或溃疡病引发。
如果是因为静脉曲张引发的,则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
3、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又被称为急性胃黏膜病变,是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之一,主要是以胃黏膜多发性糜烂为特征的急性胃炎,约占上消化道出现的20%。
导致其发病的主要原因包括:长期大量饮酒、精神压力大、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大剂量使用非甾体类药物等。
4、胃癌:据统计,约有70%以上的早期胃癌患者无明显症状,等到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出现自觉症状,例如:反酸、上腹不适、早饱、嗳气等,多数都是非特异性的消化不良症状。
而进展期胃癌比较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1)上腹疼痛,且疼痛逐渐加重,与进食无明确关系,但是疼痛情况可在餐后加重。
上消化道出血中医文字
上消化道出血便血(吐血)的中医综述该病属于祖国医学“便血”(吐血)范畴,早在《内经》就对“便血”(吐血)的病因,病机和辨证有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灵枢·百病始生篇》“卒然多食饮则肠满,起居不节,用力过度,则络脉伤……,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素问·至真要大论》“太阳司天,塞淫所胜,……民病厥心痛, 呕血,血泄,……,岁少阴在泉,火淫所胜,民病注泄赤白,少腹痛,溺赤, 甚则血便”,“火气内发,上为口糜口烂、血溢、血泄”,《素问·举痛论》“怒则气逆,甚则呕血”,《素问·阴阳别论》“结阴者,便血一升,再结二升”认为“便血”(吐血)的病因病机主要是饮食失节,劳累过度,七情内伤及外感六淫致胃肠积热,肝郁化火,湿热下注和邪留五脏,但此时尚无方药记载。
《金匾要略》则较详细记载了便血,吐血的辩治规律,“病人面无血色,无寒, 脉沉弦者妞,浮弱手按之绝者,下血,烦渴者,必吐血”,“吐血不止者,柏叶汤主之”“心气不足,吐血蛆血,泻心汤主之”,“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先血后便,此近血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
总结“便血”的病机主要是两条:一是火热迫血妄行,二是虚寒气不摄血。
并给予具体治法和方药,其理论和方药对后世有深远影响,并一直沿用至今。
隋嘿元芳《诸病源候论·血病诸候》“夫吐血者,皆由大虚损及饮酒,劳损所致也……”, ,’,自主血,肝藏血,愁忧思虚则伤心,患怒气逆,上而不下则伤肝,肝心二脏伤,故血流散不止,气逆则呕而出血”,“热气在内,大便下血,鲜而腹痛, 冷气在内,大便血下,其色如小豆汁,出时不甚痛”,“远近者,病在上下焦也”,提出虚损,饮酒可致吐血,对七情内伤所致便血(吐血)作了更进一步综述,并对便血的出血部位和辩证论治作了准确的分析,与现代医学比较吻合。
唐《备急千金要方》创制了生地黄汤,犀角地黄汤治疗胃热吐血,以达凉血止血目的。
宋《济生方》提出治血四法“风者散之,热者清之,寒者温之,虚则补之”,认为风邪入肠胃也致便血,即后世所说的肠风下血,并提出用散风除邪以达止血目的。
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
●3.遵医嘱准确用药,观察药物的效果
●4.准确记录出入量:严密观察液体入量
●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本身疾病有关。
●预期目标;病人维持最佳的营养状态。
1.评估病人的营养状况。
2.随时观察胃液的颜色,量,性质,准确记录。
3.遵医嘱给予静脉输注氨基酸等营养药物。
5.有皮肤完整性受损危险 与长期卧床,大便次数较多有关。 预期目标;住院期间避免发生压疮 1.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无渣屑 2.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清理大便 3.准确评估压疮评分表,使用气垫和水垫 4.避免局部长期受压,1-2小时翻身一次 5.防止摩擦力和剪切力损伤皮肤,为患者更换床单和内衣时一定
要抬高患者躯体避免拖、拉、拽等动作 6.加强营养
6.感染 免疫异常机体抵抗力下降,尿管,胃管有关。 ●预期目标;患者住院期间有效的控制感染避免发生交叉感染 ●1.床头抬高30°,认真落实预防“三管”感染的各项护理措施,
做好各种管道的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做好手卫生。 ●2.定时给予翻身,叩背,限制探视。 ●3.每班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感染。 ●4.遵医嘱定期监测血常规,观察药物疗效与反应(抗生素)
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
概念
● 消化道是指从食管到肛门的管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 盲肠、结肠及直肠。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十二指肠悬韧带(Treitz韧带,译 为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以及胰管和胆管的出 血。下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下的空肠,回肠,盲肠,结肠以及直肠 出血。
命 体
机体代偿功能是心率加快,如果不能及 时止血或补充血容量,出现休克状态则 脉搏微弱,甚至扪不清。休克早期血压
征
可以代偿性升高,随着出血量增加,血
上消化道出血概念和常见症状
1.48小时未再出血,再出血的可能性小; 2.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较消化性溃疡出血
再出血可能性大; 3.出血量大、速度快者再出血可能性大; 4.有原发性高血压或动脉硬化者再出血可能
性大。
诊断
2.出血病因的诊断
1.病史、症状和体征
§反复规律性腹痛、黑便或呕血----消化性 溃疡并出血;
§剧烈恶心呕吐后呕出鲜血----食管贲门撕 裂症
34
诊断
▲ 出血量的估计
1.粪便隐血试验阳性-每日出血量5mL↑; 2.黑粪-每日出血量50-100mL; 3.呕血-胃内积血达250-300mL; 4.一次出血量400mL↓-无全身症状; 5.一次出血量400mL↑-头昏、心悸等; 6.短期内出血量1000mL↑-周围循环衰竭。
7. 8. 上述估计仅作参考
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症、十二指肠炎、食管炎等
恒径动脉综合症 (Dieulafoy病)
胃动脉出血
20
胃血管增生不良
21
食管贲门粘膜撕裂伴出血
• 剧烈呕吐、腹内压 骤增
• 贲门、食管远端粘 膜、粘膜下层纵向 撕裂大出血
• 急诊内镜可发现
22
食管炎症
24
三、临床表现:
1.呕血与黑粪 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
机制:肠源性;肾脏血流量减少,肾脏 排泄减少。
临床表现
5.血象
早期:
RBC、Hb、MCV——无变化
3-4小时后:RBC、Hb、MCV 均下降
2-5小时后:WBC 1-2万,2-3天恢复正常;
脾亢者WBC不升或降低。
24小时左右:网织红细胞↑、周围血中可见
晚幼红细胞。
四、诊断
1.早期识别:症状-头昏、心悸、出汗、口渴
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概述:(江永威)消化道出血英文名字:hemorrhage of digestive tract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严重的症候。
消化道是指从食管到肛门的管道,包括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及直肠。
上消化道出血部位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以及胰管和胆管的出血。
屈氏韧带以下的肠道出血称为下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消化道以屈氏韧带为界,其上的消化道出血。
大出血是指在短时间内的失血量超过1000ml或循环血容量的20%。
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血便等,并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障碍,是临床常见急症,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病因:(李俊兰)上消化道疾病及全身性疾病均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
常见为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胃癌、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症等。
常见病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食管疾病食管静脉曲张、食管贲门黏膜撕裂、食管糜烂、溃疡.食管癌。
2、胃部疾病胃溃疡、急性胃黏膜损害、胃底静脉曲张、门脉高压性胃黏膜变、胃癌、胃息肉、糜烂性胃炎。
3、十二指肠疾病溃疡、十二指肠炎、憩室。
4、邻近器官疾病胆道出血(胆石症、肝胆道肿瘤)、胰腺疾病(假性囊肿、胰腺癌等)、主动脉瘤、破裂人上消化道。
5、全身性疾病血液病(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尿毒症、血管性疾病(遗传性出血性血管扩张等)。
临床表现:(李俊兰)1.呕血和(或)黑粪;2.出血量400ml以内可无症状,出血量中等可引起贫血或进行性贫血、头晕软弱无力,突然起立可产生晕厥、口渴,肢体冷感及血压偏低等。
大量出血达全身血量30-50%(约1500-2500ml)即可产生休克,表现为烦躁不安或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口唇发绀、呼吸困难、血压下降至测不到,脉压差缩小(小于3.33-4kpa)及脉搏快而弱(脉率大于120次/分)等,若处理不当,可导致死亡;3.氮质血症;4.中度或大量出血病例,于24小时内发热,多在38.5度以下,持续数日至一周不等;5.体征:消瘦,左锁骨上凹淋巴结肿大、上腹包块者多见于胃癌;蜘蛛痣、脾大、腹水者多见于门脉高压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黄疸、胆囊肿大、剧烈上腹痛,呕血呈条状血块,提示肝外型胆道出血;皮肤粘膜出血提示有全身性疾病,如皮肤粘膜尤其颜面、上肢皮肤及口腔、鼻咽部粘膜有毛细血管扩张和毛细血管瘤,见于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6
出血型胃 炎
胃癌
消化道出血
呕血
三、临床表现
1、呕血与黑便 • 出血量>250ml,与出血的部位、量与速度有关, 一定是上
消化道出血 • 出血量大,胃内停留时间短,出血部位高(食管)-血色鲜红,混有血凝块或暗红色 • 出血量少,胃内停留时间长,出血部位低(胃、十二指肠) --咖啡色(Hb与胃酸作用形成酸化正铁血红蛋白) • 同时伴暗红色血便或黑便
3、胆汁淤积性黄疸发生机理示意图 4、临床表现:黄疸、 皮肤搔痒、 心动过缓、 大便
颜色变成陶土色
胆汁淤积性黄疸发生机理示意图
三、胆汁淤积性黄疸
• 5、实验室检查: • 1)总胆红素升高 • 2) 结合胆红素升高 • 3)粪胆素减少或消失 • 4) 尿胆原减少或消失, 尿胆红素升高 ,
尿色深
肝细胞性黄疸(Hepatogenous jaundice)
呕血(Hematemesis)
一、定义:是上消化道疾病(指屈氏韧带以上的 消化器官,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肝、 胆、胰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急性上消 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
呕血(Hematemesis)
二、病因 1、食管疾病:食道静脉曲张破裂、炎症、肿瘤、 溃疡、外伤。 2、胃十二指肠疾病: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粘膜病 变、胃炎、胃癌。
黄疸
4、胆红素的肠肝循环 结合胆红素进入肠道→回肠末端和结肠, 经肠道细菌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作用分解为 尿胆原
黄疸
1) 80-90%在肠道与氧接触,氧化为尿胆素,从粪便 排除,称为粪胆素
2) 10-20%重吸收,经肝门静脉回到肝内,大部分 转为结合胆红素,再次排泄到肠道,小部分进入 体循环,经肾排出
呕血
2、急性周围循环功能不全:心悸、出冷汗, 脉搏快而弱,血压下降。
• >10%-20%血容量—头昏、乏力、畏寒。 >20%血容量--心悸、出冷汗,脉快、四肢 厥冷。 >30%血容量--血压下降、神志改变、脉频 数、呼吸增快。
伴随症状
• 1、上腹痛:慢性、周期性、节律性——消化性溃疡 • 中老年、慢性无规律、厌食、消瘦——胃癌 • 2、肝脾大:脾大、肝掌、蜘蛛痣、腹壁静脉曲张、腹
坏产物的毒性作用→肝功能削弱血中非结合胆红 素升高
二、溶血性黄疸 (Hemolytic Jaundice)
3、溶血性黄疸发病机理示意图 4、临床表现:黄疸、 发热、 寒战、 头痛、 呕吐
Hb 尿、 急性肾衰、 脾大、贫血等
溶血性黄疸发病机理示意图
5、实验室检查
1)总胆红素升高 2)间接胆红素升高 3)粪胆素增多(粪色加深) 4)尿中尿胆原增多,而胆红素〔一〕 5)血红蛋白尿 6)贫血 7)骨髓增生旺盛
四、肝细胞性黄疸(Hepatogenous jaundice) 1、病因:1)病毒性肝炎 2)中毒性肝炎 3)肝癌 4)钩端螺旋体病 5)肝硬化
肝细胞性黄疸(Hepatogenous jaundice)
2、发病机制: 1)肝细胞受损→功能减退→非结合胆红素升高 2) 未受损肝细胞使非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
→部分进入胆道→部分经损害或坏死的肝细 胞反流入血→血中结合胆红素↑
肝细胞性黄疸(Hepatogenous jaundice)
3)肝细胞肿胀,汇管区渗出性病变与水肿以及小胆 管内胆栓形成→胆汁排泄受阻→反流入血→血中 结合胆红素升高
3、肝细胞性黄疸发生机制示意图 4、临床表现:乏力 、纳差、 厌油 、黄疸、 出血
黄疸,上消化道出血
黄疸
黄疸(Jaundice)
一.定义: 黄疸既是症状又是体征,是由于 胆色素代谢障 碍导致血液中胆红素增高,而致巩膜、粘膜、皮 肤及体液发生黄染的现象,若血中胆红素浓度增 高,而临床上尚没有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者,称 为隐性黄疸
黄疸(Jaundice)
二. 胆红素的正常代谢 1.胆红素的形成 1) 来源 ① 衰老红细胞的血红蛋白:80~85% ② 肝内含亚铁血红素的蛋白质 旁路胆红素 (15-25% ) ③ 骨髓中幼稚红细胞的Hb (bypass bilirubin)
呕血
3、肝脏疾病:肝硬化门脉高压所致的食道下 段、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4、胆道胰腺疾病:胆总管壶腹部肿瘤、胆道 寄生虫、急性胰腺炎、胰腺癌。
5、其他:流行性出血热,钩体病,尿毒症, 血液病等。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胃溃疡
食管静脉曲张
食管静脉曲张
•
图3
胃底食管 静脉曲张
胃底静脉曲张
•
糜烂出血性胃炎
黄疸
2)胆红素的形成
衰老RBC→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破坏和分解释放出
Hb(含血红素珠蛋白)→去掉珠蛋白→血红素
-co,-fe
胆绿素还原酶
胆绿素
胆红素
+2H
黄疸
2.胆红素在血液中的运输: 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 unconjugated bilirubin UCB) →血中白蛋白,部分与α及β球蛋白的结合→肝窦
黄疸
3.胆红素在肝脏的代谢 1) 摄取:肝窦→胆红素→肝细胞摄取→肝细胞
内与Y、Z蛋白结合→光面内质网的微粒体 2) 结合:非结合胆红素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与葡萄
糖醛酸结合形成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结合 胆红素conjugated bilirubin CB)
黄疸
3) 排泄:是一种主动的耗能的分泌过程,经高尔基 复合体运输至毛细胆管微突→细胞管→胆管→肠 道
二、溶血性黄疸 (Hemolytic Jaundice)
1、病因: 1)先天性溶血性贫血:海洋性贫血等 2)后天性获得性溶血性贫血:自免溶贫、新生儿溶
血
二、溶血性黄疸 (Hemolytic Jaundice)
2、发病机理: 1)红细胞破坏过多:超过肝脏的处理能力,血中
非结合胆红素升高 2)肝功能的削弱:RBC破坏→贫血 缺氧和红细胞破
三、胆汁淤积性黄疸
1、病因: 1)肝内胆汁淤积: ①肝内阻塞性胆汁淤积:肝内泥沙样结石、癌
栓、 寄生虫病等。 ②肝内胆汁淤积:毛细胆管型病毒性肝炎、药
物性胆汁淤积 、妊娠期黄疸等 2)肝外胆汁淤积性:胆总管狭窄、结石、炎症、
蛔虫及肿瘤等
三、胆汁淤积性黄疸
2、发病机理:胆道梗阻→压力升高→ 胆管扩张 → 小胆管毛细胆管破裂→胆红素反流入血→黄疸
5、辅助检查
4、ERCP:肝外胆管有无阻塞扩张,有无胰腺疾病 5、PTC:肝内胆管有无阻塞扩张及部位程度和范围 6、MRI 7、肝穿刺活检、 腹腔镜
六、三种黄疸的实验室鉴别
血清
总胆红素 非结合胆 结合胆红 CB/TB
红素
素
尿液
粪色
尿胆原 尿胆红素
溶血性 ↑↑↑肝细胞 Nhomakorabea性
↑↑
↑
胆汁瘀积 正常或轻
性
度↑
水——肝硬化,肝大、质硬、表面不光滑,AFP高——肝 癌 • 3、黄疸、寒战、发热、右上腹绞痛、呕血——肝胆疾病; 发热、出血倾向——感染性疾病 • 4、皮肤黏膜出血:血液系统疾病 • 5、头昏、黑蒙、口渴、冷汗:血容量不足 • 6、服药史、外伤、手术史:急性胃黏膜病变
问诊提示
• 1、确定是否为呕血 • 2、诱因:剧烈咳嗽、呕吐、饮酒、服药史 • 3、 颜色:与出血的部位、速度有关 • 4、 呕血量:根据全身情况准确估计 • 5、一般情况;估计血容量的丢失 • 6、伴随症状及过去史:胃病、肝病及服药
胆红素正常代谢示意图
黄疸
三、胆红素正常值: 总胆红素1.7-17.1μmol/L(0.1-1.0mg/dl) 结合胆红素0-3.42μmol/L(0-0.2mg/dl) 非结合胆红素1.7-13.68μmol/L(0.10.8mg/dl)
黄疸
四,病因、发生机制及临床表现 按病因学分类 1、溶血性黄疸 2、肝细胞性黄疸 3、胆汁淤积性黄疸 4、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倾向
肝细胞性黄疸发生机制示意图
肝细胞性黄疸
1、血中CB与UCB均升高(以前者为主)、 2、尿胆红素阳性 3、尿中尿胆原(+)或(-) 4、肝功能异常 5、肝炎标志物阳性。
5、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对黄疸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但是 有时还需借助器械检查来确定黄疸的病因,特别 是胆汁淤积性黄疸的部位和病因。 1、B超:肝内外阻塞 2、CT: 肝内外阻塞 3、X线
↑
正常或轻 <15-20% ++++ (-) 度↑
加深
↑
>30-40% +
+
变浅或
正常
浅,陶
↑↑
>50-60% -
+++ 土色
黄疸
• 黄疸的诊断步骤 • 1. 确定是否黄疸 • 2. 确定是什么性质的黄疸 • 3. 确定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黄疸
上消化道出血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上消化道出血
1 、 上 消 化 道 出 血 ( 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是指屈氏(Treitz)韧带以上 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及肝、 胰腺、胆道等病变引起的出血,包括胃肠 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排除口腔、鼻、 咽喉部出血和咯血。
史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