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系传动比计算(机械基础)教案

合集下载

轮系传动比计算(机械基础)教案

轮系传动比计算(机械基础)教案

轮系传动比计算(机械基础)教案第一章:轮系传动简介1.1 轮系的定义和分类定义:轮系是由两个或多个相互啮合的齿轮组成的传动系统。

分类:定传动比轮系、变传动比轮系、混合传动比轮系。

1.2 轮系的应用和特点应用:轮系广泛应用于机械传动、汽车传动、船舶传动等领域。

特点:传动平稳、噪声小、效率高、传动比精确。

第二章:传动比的计算方法2.1 定传动比轮系的传动比计算计算公式:传动比= 驱动齿轮齿数/ 从动齿轮齿数。

2.2 变传动比轮系的传动比计算计算方法:根据变传动比轮系的传动比曲线,确定所需的传动比值。

2.3 混合传动比轮系的传动比计算计算方法:分别计算定传动比轮系和变传动比轮系的传动比,相乘或相除得到混合传动比。

第三章:轮系传动比的实验测量3.1 实验目的和原理目的:验证轮系传动比的计算结果,提高实验技能。

原理:通过测量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转速,计算传动比。

3.2 实验设备和步骤设备:计时器、转速计、齿轮组。

步骤:安装齿轮组,调整转速,测量并记录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转速,计算传动比。

3.3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处理:计算实验测得的传动比与理论计算值的误差。

分析:讨论误差产生的原因,改进实验方法,提高实验精度。

第四章:轮系传动比的优化设计4.1 优化设计的目的和方法目的:提高轮系传动比的性能,降低成本。

方法:选择合适的齿轮材料、齿形和齿数。

4.2 齿轮材料的选择材料:钢、铸铁、塑料、陶瓷等。

选择原则:根据工作条件和要求选择合适的齿轮材料。

4.3 齿轮齿形的设计齿形:直齿、斜齿、螺旋齿等。

设计原则:根据传动比和负载要求选择合适的齿轮齿形。

4.4 齿轮齿数的选择齿数:根据传动比和齿轮尺寸选择合适的齿数。

选择原则:齿数越多,传动比越大,但尺寸和成本也增加。

第五章:轮系传动比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5.1 汽车传动系统中的应用案例案例:分析汽车变速箱中齿轮传动比的计算和设计。

5.2 机械传动系统中的应用案例案例:分析机械设备中齿轮传动比的计算和优化设计。

轮系 定轴轮系教案(2) (公开课)

轮系 定轴轮系教案(2) (公开课)

定轴轮系课程名称机械基础授课班级高二综合预科班授课地点教室(多媒体设备)课时6课时学习单元定轴轮系课题定轴轮系教学内容1.定轴轮系的传动比的计算方法及各轮回转方向的判定;2.定轴轮系末端带移动件的传动计算;3.定轴轮系中齿轮受力分析。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方法及各轮回转方向的判定;2.掌握定轴轮系末端带移动件的传动计算;3.掌握定轴轮系中齿轮受力分析。

【能力目标】1.知识的获取、消化和吸收;2.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3.利用分解组合法应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1.语言表达能力;2.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1.定轴轮系的识读、传动路线的分析。

2.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各轮回转方向的判定、末端带移动件的传动计算和齿轮受力分析。

教学难点定轴轮系各部分知识的综合运用。

行为能力分析【专业能力】熟练绘制定轴轮系,领会定轴轮系的识读,掌握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各轮回转方向的判定、末端带移动件的传动计算和齿轮受力分析。

【方法能力】知识的获取和消化吸收,分析判断、解决问题,分解组合应用,自学能力;【社会能力】语言表达、团队意识、展示技术。

教学方法任务式教学法、模块化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法、分解组合教学法、分组测试激励法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教学设计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任务发布与分解】【定轴轮系部分任务单】(该类题目为高考必考题)现有一定轴轮系,已知各齿轮齿数Z1=20,Z2=40,Z3=15,Z4=60,Z5=18,Z6=18,Z7=1,Z8=40,Z9=20,齿轮9的模数m=3mm,齿轮1的转向如箭头所示,n1=100r/min,请完成一下任务:【任务一】用箭头法判别齿条10的移动方向?【任务二】计算出传动比i18?【任务三】确定蜗轮8的转速n8为多少?(r/min)【任务四】计算齿条10移动的速度v6为多少?(m/s)(注:了解其他几种末端形式,并分别掌握其移动速度计算。

轮系传动比计算(机械基础)教案

轮系传动比计算(机械基础)教案

轮系传动比计算(机械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轮系传动的基本概念,理解传动比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机械传动系统的认识,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轮系传动的基本概念2. 传动比的计算方法3. 传动比的应用实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传动比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

2. 教学难点:传动比的计算方法及在实际应用中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轮系传动的基本概念、传动比的计算方法及应用实例。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传动比的计算过程和实际应用场景。

3.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思考,提高对传动比计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轮系传动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传动比在机械传动系统中的重要性。

2. 新课讲解:讲解传动比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实例。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应用中的传动比计算,让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

4.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了解学生对传动比计算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传动比计算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的巩固程度。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制作详细的课件,展示传动比的计算过程和实际应用场景。

2. 练习题库:准备一系列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知识。

3. 实物模型:准备一些传动比的实物模型,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传动比的概念。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讲解轮系传动的基本概念,引入传动比的概念。

2. 第2周:讲解传动比的计算方法,并进行案例分析。

3. 第3周:讲解传动比的应用实例,进行课堂练习。

4. 第4周:进行课后作业的讲解和评估,进行小组讨论。

九、教学反馈1. 课堂反馈: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轮系传动比计算(机械基础)教案

轮系传动比计算(机械基础)教案

轮系传动比计算(机械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轮系传动的基本概念,掌握传动比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机械传动系统的认识,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轮系传动的概念2. 轮系传动的类型3. 传动比的计算方法4. 实例分析5. 轮系传动在机械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轮系传动的基本概念、传动比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2. 利用多媒体演示轮系传动的工作原理及传动比的计算过程。

3. 开展小组讨论,分析实例,巩固所学知识。

4. 布置课后作业,检验学生掌握程度。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机械基础》、《轮系传动》等。

2. 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PPT等。

3. 实物模型:轮系传动模型。

4. 计算工具:计算器、草稿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轮系传动的概念及重要性。

2. 讲解轮系传动的基本概念:轮齿、齿轮、传动比等。

3. 讲解传动比的计算方法:即时传动比、连续传动比等。

4. 实例分析:分析实际工作中的轮系传动,如汽车变速箱、减速器等。

5. 课堂互动:提问学生,检查理解程度。

7.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轮系传动比计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交流和协作能力。

3.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问题的深度。

4. 模拟测试:设计相关的传动比计算题目,测试学生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介绍其他传动系统:如皮带传动、链条传动等,让学生了解不同的传动方式及其特点。

2. 探讨传动系统的设计: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实际需求设计传动系统,优化性能。

3. 参观企业:安排学生参观机械制造企业,实地了解轮系传动在生产中的应用。

八、教学难点与解决策略1. 难点:传动比的复杂计算。

轮系传动比计算(机械基础)教案

轮系传动比计算(机械基础)教案

轮系传动⽐计算(机械基础)教案教案⾸页科⽬:机械基础(第四版)授课班级:08级模具(1)班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室课时:2课时课题:§6—2 定轴轮系的传动⽐授课⽅式:讲授教学内容:定轴轮系的传动⽐及其计算举例教学⽬标:能熟练进⾏定轴轮系传动⽐的计算⽅法及各轮回转⽅向的判定选⽤教具:三⾓板、圆规、平⾏轴定轴轮系模型、⾮平⾏轴定轴轮系模型教学⽅法:演⽰法、循序渐进教学法、典型例题法第⼀部分:教学过程⼀、复习导⼊新课(约7分钟)(⼀)组织教学(2分钟)学⽣点名考勤,课前6S检查,总结表扬上次优秀作业学⽣,调节课堂⽓氛,调动学⽣主动性。

(⼆)教学回顾(2分钟)1、什么是轮系?2、轮系有什么应⽤特点?3、轮系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可分为哪⼏类?4、什么是定轴轮系?(让学⽣回顾上次课的内容)(三)复习,新课导⼊(2分钟)演⽰减速器、车床主轴箱、钟表机构等,我们看到的这些都是定轴轮系的应⽤,请问:我们⽣活中常见钟表⾥的时针⾛⼀圈,分针⾛了12圈,秒针⾛了720圈,那么由时针到秒针是如何实现传动的?时针把运动传到秒针时,其转速⼤⼩有何变化?具体⽐值如何确定?(四)教学内容介绍(1分钟)重点:定轴轮系的传动路线的分析、传动⽐的计算及各轮回转⽅向的判定。

难点:⾮平⾏轴定轴轮系传动⽐公式推导及各轮回转⽅向的判定。

⼆、新课讲解(约32分钟)(⼀)定轴轮系的传动⽐概念(2分钟)教师先展⽰定轴轮系模型,引导学⽣参与到演⽰教学中来,通过⼀对齿轮的传动⽐概念,教师提出问题:定轴轮系的传动⽐是否就是输⼊轴的转速与输出轴的转速之⽐?引发学⽣思考。

演⽰得出定轴轮系的概念:定轴轮系的传动⽐是指⾸末两轮的转速之⽐。

(⼆)知识分解(12分钟)对于定轴轮系,我们不但要能求出传动⽐的⼤⼩,还要能确定末轮的回转⽅向。

如车床主轴箱,我们知道了电动机的转速和旋转⽅向,主轴的转速和旋转⽅向从何⽽得?因此,我们先把定轴轮系分解为各对齿轮副,如果知道了各对齿轮副的传动⽐⼤⼩和回转⽅向,那总的传动⽐⼤⼩和末轮的回转⽅向就不得⽽知了。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第12章轮系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第12章轮系

第 12 章轮系(一)教学要求1、掌握定轴轮系,周转轮系传动比的计算2、了解其他新型齿轮传动装置(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1、定轴轮系转向判别2、转化机构法求解周转轮系传动比2、复合轮系的分析(三)教学内容12.1轮系的分类轮系:用一系列互相啮合的齿轮将主动轴和从动轴连接起来,这种多齿轮的传动装置称为轮系。

定轴轮系(普通轮系)周转轮系复合轮系定 +周(复杂轮系)周 +周12.2定轴轮系及其传动比计算一、传动比A ——输入轴B ——输出轴i AB W A n A W B n B二、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i 15W1W2W3 W4Z 2 Z3 Z 4 Z5i12i23i3 4i4 5Z1Z 2 Z3 Z 4W2W3W4W5所有从动轮齿数的乘积∴ i15所有主动轮齿数的乘积三、输出轴转向的表示1、首末两轴平行,用“+”、“ -”表示。

Z——惰轮:不改变传动比的大小,但改变轮系的转向2、首末两轴不平行(将轮 5 擦掉)用箭头表示3、所有轴线都平行i W1( 1)m所有从动轮齿数的乘积W5所有主动轮齿数的乘积m——外啮合的次数12.3周转轮系的传动比计算一、周转轮系F 3 4 2 4 22差动轮系: F=2行星轮系: F=1(轮 3 固定)(F 3 3 2 3 2 1)二、周转轮系的构件行星轮行星架(系杆)、中心轮基本构件(轴线与主轴线重合而又承受外力矩的构件称基本构件)行星架绕之转动的轴线称为主轴线。

ZK-H ( K —中心轮; H —行量架; V —输出构件)还有其他: 3K , K-H-V三、周转轮系传动比的计算以差动轮系为例(反转法)-W H(绕 O H—主轴线)转化机构(定轴轮系)i13H W1H W1W H( 1)Z 3W H W3W H Z13举例:图示为一大传动比的减速器, Z 1=100, Z 2=101, Z 2'=100, Z 3=99 求:输入件 H 对输出件 1 的传动比 i H1解: 1, 3 中心轮2, 2'行星轮H行星架给整个机构( -W H)绕 OO 轴转动i13H W1WH( 1)2Z2Z3 W3W H Z1 Z2周转轮系传动比是计算出来的,而不是判断出来的。

定轴轮系教案 (公开课)

定轴轮系教案 (公开课)

课程名称数控加工机械基础授课班级数控1授课地点教室(多媒体设备)课 时1课时学习单元定轴轮系课 题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教学内容定轴轮系的传动比的计算方法及各轮回转方向的判定;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熟悉定轴轮系的传动比的概念;2.熟练巩固定轴轮系中齿轮转向的判别;3.理解并掌握定轴轮系的传动比的计算公式;【能力目标】1.知识的获取、消化和吸收;2.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1.语言表达能力;2.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1.定轴轮系的传动比的计算公式的理解与应用教学难点 1.定轴轮系中齿轮转向的判别教学方法任务式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法教具多媒体课件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教学环节教 学 内 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和引课】1.一对齿轮传动类型:以上图为例进行复习,以提问的方式进行。

1、 各齿轮转向的判定2、 各齿轮副传动比的计算【新知】一.定轴轮系的传动比概念1.给每个学生发放一张任务单,并进行任务简单分析和分解。

接受任务单,了解任务定轴轮系的传动比是指首末两轮的转速之比。

(要求领会定轴轮系传动比概念)i AB=A/B=n A/n B(A、B表示轮中首轮和末轮)传动比的计算二.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重点内容)举例讨论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方法。

通过PPT展示定轴轮系模型,引导学生参与到演示教学中来,通过此例齿轮1到齿轮5之间的传动,是通过一对对齿轮一次啮合来实现的,求?分析传动路线:Ⅰ→Ⅱ→Ⅲ→Ⅳ→Ⅴ结论:轮系的传动比等于轮系中所有从动轮齿数的连乘积与所有主动齿轮齿数的连乘积之比。

m----表示外啮合齿轮副的数目注意点:(1)上式中只适用于平行轴圆柱齿轮传动的轮系。

表示首末两轮回转方向的异同,计算结果为正,两轮回转方向相同;结果为负,两轮回转方向相反。

(2)当轮系中有锥齿、蜗杆副时,不能用题得出定轴轮系的概念及其传动比的计算公式教师演示举例分析教师归纳,得出结论确定末轮回转方向,而只能用标注箭头的方法。

轮系类型与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课件)《机械基础》

轮系类型与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课件)《机械基础》
系 相互独立不
共用一个行
星架。
定轴+周转
周转+周转
知识小结
齿轮系:一系列相互啮合的齿轮组成的传动系统
分类:
机 1.定轴轮系

基 所有齿轮轴线位置在运转过程中固定不动

2.行星轮系
至少有一个齿轮的轴线绕另一个齿轮的轴线回转
3 2 O1 O1 H
3.复合轮系
O
O
1
由定轴轮系+行星轮系或两个以上行星轮系组成的轮系

齿轮系与减速器


---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一、学习任务
一、一对齿轮传动比的计算




二、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一、一对齿轮的传动比计算 1、一对外啮合平行齿轮的传动比计算
机 械
i12
n1 n2
=-
d2 d1
=-
z2 z1


一、一对齿轮的传动比计算
1、一对外啮合平行齿轮的传动比计算
i12
n1 n2
=
d2 d1
=
z2 z1




一、一对齿轮的传动比计算 2、一对圆锥齿轮的传动比计算
机 械 基 础
i12
n1 n2
=
d2 d1
=
z2 z1
一、一对齿轮的传动比计算
3、蜗轮、蜗杆的传动比计算
蜗杆的转向
右旋蜗杆


左旋蜗杆


右 以右手握住蜗杆,四指 手 指向蜗杆的转向,则拇
规 指指向的反向为啮合点 则 处蜗轮的线速度方向。
2. 分 类

轮系传动比计算(机械基础)教案

轮系传动比计算(机械基础)教案

轮系传动比计算(机械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轮系传动的概念及其在机械传动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掌握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方法。

3.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机械传动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轮系传动的基本概念2. 轮系传动的类型及特点3. 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方法4. 轮系传动比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轮系传动比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

2. 教学难点: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方法及在复杂情况下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轮系传动的基本概念、类型及特点。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轮系传动比的应用。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轮系传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轮系传动在机械中的作用。

2. 新课讲解:讲解轮系传动的基本概念、类型及特点。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轮系传动比的应用。

4. 知识拓展:介绍轮系传动在现代机械中的应用。

5.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轮系传动比计算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轮系传动比在机械传动中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轮系传动比计算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及相关例子的课件。

2. 教学素材:收集一些关于轮系传动的图片和实际应用案例。

3. 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轮系传动比计算的练习题。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了解学生的参与程度。

2. 练习题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正确率,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轮系传动比应用的理解程度。

八、教学反思1. 课堂讲解:反思教学讲解的清晰度和易懂性,考虑是否需要调整教学方法或补充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反思案例分析的适用性和效果,考虑是否需要更换或增加新的案例。

机械基础教案§4-2定轴轮系1(一)

机械基础教案§4-2定轴轮系1(一)

②箭头指向为齿轮可见侧的圆周速度方向2、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⑴由圆柱齿轮组成的定轴轮系 9个齿轮轮系中各对齿轮的传动比用双下标表示i12=-21nn=-12zzi23=-32nn=-23zzi45=+54nn=+45zzi67=-76nn=-67zzi89=-98nn=-89zz轮系的传动比I等于各级齿轮副传动比的连乘积师生分析i= i12·i23·i45·i67·i89=(-12zz)(-23zz)(+45zz)(-67zz)(-89zz)=(-1)486419753zzzzzzzz即:等于轮系中所有从动齿轮的齿数的连乘积与所有主动齿轮齿数的连乘积之比。

i =(-1)m齿数的连乘积各级齿轮副中主动齿轮齿数的连乘积各级齿轮副中从动齿轮⑵齿轮转向的判定①(-1)m在计算中表示轮系首末(主从动轮)两轮回转方向的导同。

②当定轴轮系中锥齿轮副,蜗杆副时,各级传动轴线不一定平行,不能用(-1)m来确定末轮的回转方向。

③惰轮只改变从动轮的回转方向,而不能改变齿轮副传动比的大小。

【课堂练习】在下图轮中,已知:z1=45, z2=75, z3=36, z4=81, z5=59, z6=54, z7=25,试求轮系的传动比并在图中标注出末轮的回转方向。

【小结】了解齿轮副的传动比计算公式和回转方向的判定。

理解(-1)m在公式中的作用及惰轮对轮系传动比的影响。

掌握传动比的计算。

【作业】课本P2 、3、4、7【教学后记】【预习指导】与学生一起总结出公式主主主主从从从从师生共同进行。

项目八任务1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01

项目八任务1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01

平面定轴轮系
定轴轮系
空间定轴轮系
三、合作讨论、教师点拨
讨论1:讨论下列轮系的类型
平面定轴轮系
三、合作讨论、教师点拨
讨论1:讨论下列轮系的类型
三、合作讨论、教师点拨
讨论1:讨论下列轮系的类型
三、合作讨论、教师点拨
讨论2:定轴轮系的应用
1.可获得很大的传动比
一对相互啮合的齿 轮,传动比一般为 i=3~5,imax≤8
一.选择题
1、轮系( D)。
A、不能获得很大的传动比 B、不适宜作较远距离的传动 C、可以实现运动的合成但不能分解运动 D、可以实现变向和变速要求
2、定轴轮系的传动比与轮系中惰轮的齿数( B )。
A.有关 B、无关 C、成正比 D、成反比
3、当两轴相距较远且要求瞬时传动比准确,应采用(C )传动
A带 B链 C轮系 D齿轮
项目八 齿轮系
任务一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课时1
长垣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一、导入新课、展示目标
◆创设情境 导入课程
一、导入新课、展示目标
汽车变速器
一、导入新课、展示目标
◆学习目标 掌握轮系的概念、分类和应用特点
◆学习重点 轮系的概念、分类和应用特点
◆学习难点 轮系的概念、分类和应用特点
二、自主学习,学生展示
获得较大的传动比
三、合作讨论Hale Waihona Puke 教师点拨2.可作较远距离的传动
三、合作讨论、教师点拨
3.可改变从动轮的转向
三、合作讨论、教师点拨
4.可实现变速传动
三、合作讨论、教师点拨
4.可实现变速传动
四、归纳总结 ✓轮系的概念(了解) ✓轮系的分类(掌握) ✓定轴轮系的应用(重点)

教学方案设计(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教学方案设计(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课题:“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授课教师:授课时间: 2013年3月6日授课地点: 11数控(2)班教室教案教学内容教学手段 及方法学生活动时间及 备注一、教师检查分组情况及宣布最优小组评价标准:一组: 赵金龙等6人二组: 钟钰强等5人 三组: 宣杭程等5人 四组: 楼烨珂等6人(注:每组名单的第一名同学为本组组长) 最优小组评价标准:1、组长的组织能力2、与教师互动情况3、回答问题时表达逻辑严密、引导问题回答正确4、表达声音是否宏亮5、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6、团队配合意识7、组员是否都在参与讨论及参加讨论的积极性二、复习提问:1、轮系有哪几种分类?轮系有哪些特点?三、任务布置通过复习,引出本课要解决的任务内容------计算定轴轮系的传动比大小和判断轮系中各轮的转动方向四、教学内容:(一)设问: 一对外啮合圆柱齿轮和一对内啮合圆柱齿轮的传动比如何计算?传动方向如何?传动比大小计算公式:121221n z i n z ==箭头法表示转向:用箭头表示齿轮可见侧的运动 方向。

(二)讨论锥齿轮、蜗杆传动等空间齿轮的转向检查法用PPT 播放评价标准 讲述法提问法用PPT 播放任务内容提问法用电子白板以PPT 播放内、外啮合圆柱齿轮简图各一对归纳总结法用电子白板直接在PPT 图上用箭头法标注转向,用公式表示传动比大小学生按分组情况就坐,组长组织好本组同学,准备上课。

学生认真听讲,争取评上最优小组学生注意听题,准备回答问题学生带着任务进入课堂学生分组讨论解决,各组学生代表回答问题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2min 2min多给表扬,少批评,提高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1min 8min及时点评各组的参与情况,对回答问题好的组给予表扬分,回答问题不积极的组要给予指点和引导。

表示(三)讨论、分析定轴轮系传动路线老师启发式边设问、边让学生完整下列传动路线:(四)设问:什么是定轴轮系传动比?老师讲述:定轴轮系的传动比是指首轮的转速与末轮的转速之比,即i1K=n1/n K(五)设问:如何求出定轴轮系传动比的大小值?1)引导学生完成独立作业:写出每对齿轮啮合时的传动比计算公式,老师做巡回检查,后用PPT演示练习结果i12=n1/n2=z2/z1i34=n3/n4=z4/z3i56=n5/n6=z6/z5 i78=n7/n8=z8/z7i89=n8/n9=z9/z82)设问:齿轮2与齿轮3、齿轮4与齿轮5、齿轮6与齿轮7是同轴齿轮,它们的转速大小与方向有什么关系?n2= n3 n4= n5 n6= n73)启发式提问:将上述传动比公式的所有左边相乘、右边相乘,观察到什么现象?讨论法讨论法讲授法练习法提问法讨论法先听题,后以组为单位讨论,组长做好组内的讨论结果汇总,各组代表回答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组长做好记录被提问到的学生回答问题,其余学生认真听。

机械基础教案轮系

机械基础教案轮系

机械基础教案轮系一、教学目标1. 了解轮系的功能和作用。

2. 掌握常见的轮系构造和工作原理。

3. 学习如何计算和设计轮系参数。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1. 轮系的概念和功能轮系是机械传动中常用的一种传动装置,它由多个相互嵌合的齿轮组成,用于传递动力和转速。

轮系的作用是改变传动的转速和转矩,并实现不同轴的连接。

2. 轮系的构成和分类轮系由齿轮、轴和轴承等部件组成。

根据传动方式的不同,可以将轮系分为直接轮系和间接轮系两类。

直接轮系是通过齿轮直接传递动力,常见的有直齿轮、斜齿轮和锥齿轮等。

间接轮系是通过链条、皮带或螺旋副传递动力,常见的有链轮、齿带轮和蜗轮蜗杆等。

3. 轮系的工作原理轮系的工作原理是基于齿轮的啮合和滚动运动。

当齿轮啮合时,传动端的齿轮将带动被传动端的齿轮进行旋转,在啮合过程中,齿轮齿面间的传递力矩和转速会发生改变。

4. 轮系参数的计算和设计在设计轮系时,需要考虑齿轮的模数、齿数、压力角等参数。

根据传动需求和工作条件,可以通过计算来确定最佳的轮系参数。

常用的计算方法有齿轮传动的几何计算、动力学计算和强度计算等。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讲解: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轮系的基本概念、功能和分类。

2. 实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不同轮系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引导学生理解轮系的工作过程。

3. 计算演示:通过示范计算和设计轮系参数,让学生了解如何应用数学和物理知识进行轮系设计。

4. 实验演示:进行轮系的实验观察,让学生亲自操作和感受轮系的工作特点。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1. 测验评价:通过开展小测验,检验学生对轮系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2. 作业评价: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计算和设计轮系参数,检查他们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3. 实践评价: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操作和观察能力。

五、教学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对轮系的构造、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进行全面的了解。

他们可以独立进行轮系计算和设计,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教学案例设计

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教学案例设计

87OCCUPATION2016 02教学探索S KILLS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教学案例设计文/周 颖摘 要:本文是教师进行教学研讨的一篇说课稿。

其对机械基础课程中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这一节重点内容,从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四个方面分别进行了阐述。

整个课堂设计,是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中心,以任务驱动为主线,通过五个子任务对难点进行了分解,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联系实际、边讲边练,既锻炼了学生知识组合与迁移学习的能力,又提升了其推理分析、归纳的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关键词:定轴轮系传动比 自主探究 做中学做中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翻转课堂在物流管理教学中的应用1.关于教学设计翻转课堂注重知识应用的创新,而对于物流管理教学,可用体验式、交互式等方式教学,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学生为中心来设计教学问题。

比如在讲库房选址和出入库等问题时,结合学生掌握的情况,合理设计问题,促进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将知识传授过程转移到了课下,教师给学生推荐学习资料,学生结合各自喜好可选择多种渠道自主完成学习。

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关注的问题重点讲解。

学生提出的疑问或是还没理解的知识,教师进行个性化指导,帮助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教师承担的是引导者的角色。

但是这种方法对学习不够自觉的学生作用不大。

那么结合物流管理的学科特点,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布置理实结合、具有应用性的学习任务,促使学生为完成任务必须先理解理论,探索理论如何用于实践,实践反过来如何体现理论意义。

2. 关于教学策略翻转课堂模式会用到协作学习和发现学习等方式,学习过程中,教师无需太多干预,只需要在必要时作针对性指导。

教师只是学生获取学习资源、处理学习信息、应用学习知识的助手。

所以,教师要做的是将教学策略合理设计,把更多的课堂时间交给学生,以便他们在交互中学习。

在这过程中,教师监督并及时评价学习效果,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更好地作出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首页科目:机械基础(第四版)授课班级:08级模具(1)班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一)室课时:2课时课题:§6—2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授课方式:讲授教学内容:定轴轮系的传动比及其计算举例教学目标:能熟练进行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方法及各轮回转方向的判定选用教具:三角板、圆规、平行轴定轴轮系模型、非平行轴定轴轮系模型教学方法:演示法、循序渐进教学法、典型例题法第一部分: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约7分钟)(一)组织教学(2分钟)学生点名考勤,课前6S检查,总结表扬上次优秀作业学生,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主动性。

(二)教学回顾(2分钟)1、什么是轮系?2、轮系有什么应用特点?3、轮系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可分为哪几类?4、什么是定轴轮系?(让学生回顾上次课的内容)(三)复习,新课导入(2分钟)演示减速器、车床主轴箱、钟表机构等,我们看到的这些都是定轴轮系的应用,请问:我们生活中常见钟表里的时针走一圈,分针走了12圈,秒针走了720圈,那么由时针到秒针是如何实现传动的?时针把运动传到秒针时,其转速大小有何变化?具体比值如何确定?(四)教学内容介绍(1分钟)重点:定轴轮系的传动路线的分析、传动比的计算及各轮回转方向的判定。

难点:非平行轴定轴轮系传动比公式推导及各轮回转方向的判定。

二、新课讲解(约32分钟)(一)定轴轮系的传动比概念(2分钟)教师先展示定轴轮系模型,引导学生参与到演示教学中来,通过一对齿轮的传动比概念,教师提出问题:定轴轮系的传动比是否就是输入轴的转速与输出轴的转速之比?引发学生思考。

演示得出定轴轮系的概念:定轴轮系的传动比是指首末两轮的转速之比。

(二)知识分解(12分钟)对于定轴轮系,我们不但要能求出传动比的大小,还要能确定末轮的回转方向。

如车床主轴箱,我们知道了电动机的转速和旋转方向,主轴的转速和旋转方向从何而得?因此,我们先把定轴轮系分解为各对齿轮副,如果知道了各对齿轮副的传动比大小和回转方向,那总的传动比大小和末轮的回转方向就不得而知了。

1、齿轮副的作图讲解轴承与固定齿轮的作图表示法,引出内、外啮合圆柱齿轮副、圆锥齿轮副、蜗轮蜗杆副和齿轮齿条的作图。

2、齿轮副的传动比和回转方向(重点内容) (1)一对圆柱齿轮: ①传动比i :外啮合:i =1221z z n n -=;内啮合: i =1221z z n n +=。

②回转方向:a 、用传动比表示:i 的结果为正值,表示两轮的回转方向相同;为负值,表示回转方向相反。

b 、用箭头表示:用相同指向的箭头表示回转方向相同;相反指向的箭头表示回转方向相反。

(口诀:外改内同)(2)一对圆锥齿轮: ①传动比i :i =1221z z n n =。

②回转方向:只能用箭头表示,箭头应同时指向或同时背离啮合点。

(口诀:同时指向或背离)(3)蜗杆蜗轮副: ①传动比i :i =1221z z n n =。

(口诀:左旋左,右旋右)②回转方向:只能用箭头表示,左旋用左手,右旋用右手。

(三)知识组合(18分钟) 1、定轴轮系的作图定轴轮系是由各齿轮副连接而成的,对于它的作图,只要把各齿轮副拼连而成即可。

2、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1) 分析轮系的组成:2) 分析传动路线:轮系中各对齿轮的传动比用双下角标表示,如i12=n1/n2=-Z2/Z1;i 34=n3/n4=+Z4/Z3;i56=n5/n6=-Z6/Z5;i 78=n7/n8=-Z8/Z7;i 89=n8/n9=-Z9/Z8。

轮系的传动比等于各级齿轮副传动比的连乘积,即i总= i12×i 34×i56×i 78×i89=(-Z2/Z1)(+Z4/Z3)(-Z6/Z5)(-Z8/Z7)(-Z9/Z8)=(-1)4 Z2 Z4 Z6 Z9/Z1 Z3 Z5 Z7。

式中轮系的传动比等于轮系中所有从动齿轮齿数的连乘积与所有主动齿轮齿数的连乘积之比。

根据上式,可得定轴轮系传动比的一般公式如下:1k=(-1)m各级齿轮副中从动齿轮齿数的连乘积/各级齿轮副中主动齿轮齿数的连乘积。

式中m——轮系中所有外啮合圆柱齿轮副的对数。

3、注意:(难点内容)①(-1)m表示首末两轮回转方向的异同,计算结果为“+”,表示末轮的回转方向与首轮一致;结果为“-”,表示末轮的回转方向与首轮相反。

此判断方法,只适用于平行轴圆柱齿轮传动的轮系。

②对于非平行轴的定轴轮系(即含有圆锥齿轮副、蜗轮蜗杆副),不能使用(-1)m 来确定末轮的回转方向,只能用标注箭头的方法来确定。

其传动比的计算公式可写成:i总=各级齿轮副中从动齿轮齿数的连乘积/各级齿轮副中主动齿轮齿数的连乘积。

4、惰轮及其的作用(重点内容)教师演示含有惰轮的定轴轮系,并引导学生思考:上题中的8齿轮有何特征?对计算结果有无影响?对末轮的回转方向有无影响?1)惰轮的概念根据我们的观察,定轴轮系如果增加8齿轮,9齿轮的旋转方向改变了,但没有改变7齿轮与9齿轮之间的传动比,因此惰轮就是在两齿轮之间的齿轮,该齿轮只改变该齿轮副中从动轮的回转方向,不改变该齿轮副的传动比大小。

2)惰轮的作用a:在齿轮副的主、从动轮间每增加一个惰轮,从动轮的回转方向就改变一次。

b:增加奇数个惰轮,主从动轮的回转方向相同;增加偶数个惰轮,主从动轮的回转方向相反。

三、误区导航(约6分钟)(一)易混淆问题一(3分钟)问题:在判断蜗轮蜗杆的回转方向时,注意带圆弧的箭头所代表的是旋转方向,学生弄不清箭头所指方向是指什么方向,经常说成是“顺时针或逆时针”;少部分学生弄不清蜗杆、锥齿轮旋转方向。

解答:教师演示含有蜗轮蜗杆的定轴轮系模型,请学生仔细观察各轮的回转方向。

1、问:蜗轮蜗杆的旋转是否在同一平面内?答:不是,它们的轴线相互交错垂直。

2、问:箭头的旋转方向是指向齿轮哪一侧?答:指向齿轮的可见侧。

结论:蜗轮蜗杆的旋转方向并不在同一平面内。

那么,我们就不能说哪一个是顺时针,哪一个是逆时针。

要掌握用箭头表示旋转方向,关键在于掌握箭头是指向齿轮可见侧的旋转方向,还要注意不可见的一侧圆弧线要与该轴线断开表示。

(二)易混淆问题二(3分钟)问题:在将齿数代入传动比公式进行计算时,少部分学生弄不清哪一个为主动轮、哪一个为从动轮。

解答:在分析传动路线时,先要让学生仔细观察轮系中的输入轴和输出轴以及各轮之间的作用关系,让学生判断传动中的主从关系,重点指出主动轮是带动从动轮旋转并使从动轮产生运动和动力的齿轮,并在分析传动线路时标注字母,注意主、从动轮确定,避免混淆。

四、课堂举例(约17分钟)如下图所示的定轴轮系,Z1=20,Z2=28,Z3=18,Z4=54,Z5=24,Z6=30,Z7=18,Z8=24,Z9=36,计算i19,并根据轮1的回转方向判定齿轮9的回转方向。

解题意见:首先分析传动线路,后根据题目中齿轮副的情况完成齿轮的旋转方向和主、从动轮,最后计算传动比。

解:1、分析传动路线:Z2/Z1→Z4/Z3→Z6/Z5→Z8/Z7→Z9/Z8。

2、解题思路:由于该轮系是平行轴定轴轮系,故旋转方向既可用符号表示,又可用箭头来表示。

3、传动比的计算i19=(-1)4(Z2 Z4 Z6 Z8 Z9)/( Z1 Z3 Z5 Z7 Z8)=(28×54×30×24×36)/(20×18×24×18×24)=10.5;4、各轮的回转方向如图中所标。

五、新课讲解综合应用(课堂练习)(约23分钟)(一)课堂练习下图所示的定轴轮系,Z1=2、Z2=42、Z3=24、Z4=72、Z5=20、Z6=40。

求该轮系的传动比i 并判断各轮的回转方向,在图中标注出来。

解题意见:首先分析传动线路,后根据题目中齿轮副的情况完成齿轮的旋转方向和主、从动轮,最后计算传动比。

解:1、分析传动路线:Z 2/Z 1→Z 4/Z 3→Z 6/Z 5。

2、解题思路:由于该轮系是非平行轴定轴轮系,故传动比公式前的符号不能表示旋转方向,只能用箭头来表示。

3、传动比的计算i =(Z 2Z 4Z 6)/(Z 1Z 3Z 5)=(42×72×40)/(2×24×20)=126;4、各轮的回转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

六、归纳小结、布置作业(约5分钟) (一)归纳小结(3分钟)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大小:i 1k = =转向:1、画箭头法(适合任何定轴轮系);2、(-1)m 法(只适合所有齿轮轴线都平行的情况)。

(二)布置作业(2分钟)习题册P32选择题第1、2、4题,P33判断题第1、2、4题,P33选择的第1、2、3题, P34计算题第2题。

第二部分:板书设计各级齿轮副中从动齿轮齿数的连乘积各级齿轮副中主动齿轮齿数的连乘积 n n k§6—2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三、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公式(知识点组合、作图略)1、传动比公式:1k =(-1)m 齿数的连乘积各级齿轮副中主动齿轮齿数的连乘积各级齿轮副中从动齿轮 2、平行轴定轴轮系直接利用上式进行传动比大小的计算,结果为正表 示末轮与首轮旋转方向相同,为负则相反,也可在 图上用标注箭头的方法表示旋转方向。

3、非平行轴定轴轮系直接利用上式进行传动比大小的计算,旋转方向则 在图上用标注箭头的方法表示。

挂图:略 课堂练习:略附教学设计过程:一、学情分析学生已在第四章齿轮传动和第五章蜗杆传动学习了一对圆柱齿轮内外啮合、一对圆锥齿轮、蜗轮蜗杆传动情况,其重点是传动比大小的计算,对两轮的旋转方向也有一定了解;对它们的简图符号表示没有提及,而定轴轮系的学习必须在能够绘制和识读传动系统简图的前提下,对定轴轮系的传动比才能进行计算和判定各轮的回转方向。

本课程是08模具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该专业的学生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不理想,学生重实际操作技能轻理论知识学习,对理论学习的兴趣不够浓厚,导致理论教学存在传授难。

二、教材内容的分析处理“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是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专业通用教材《机械基础》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章内容是前面几种机械传动的综合应用,也是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应用较广泛的一种传动。

本次课学习的“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是本章的核心内容,既是前面各章内容的综合应用,又是本章后续内容的基础,是培养学生推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过程。

根据授课内容特点,本节课的关键问题主要有两个:1、定轴轮系传动比大小等于轮系中所有各对齿轮的从动轮齿数的乘积与轮系中所有各齿轮主动轮齿数的乘积之比。

因此正确判断哪些齿轮是主动轮,哪些是从动轮是解题的关键;2、定轴轮系中包含着圆柱齿轮、圆锥齿轮、蜗轮蜗杆等齿轮,由于一对空间齿轮为非平行定轴轮系,不能说其亮轮的旋向相同或相反,因此,轮系中各轮的转向必须在图上永箭头表示出来,而不能根据齿轮外啮合对数(-1)m来确定输入轴与输出轴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