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新材料产业技术发展指南设计10032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新材料产业技术发展指南新材料是指新出现或已在发展中的、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一般分为电子信息材料、生物医用材料、新能源材料、纳米材料、先进复合材料、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智能材料、新型建筑及化工新材料等。为提升我省新材料产业前沿领域技术水平,促进特色新材料产业跨越式发展,特编制《安徽省新材料产业技术发展指南》(2010—2015年)。

一、发展现状及趋势

随着社会进步和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市场对新材料的种类和数量需求不断扩大,新材料已占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15-20%。新材料产业技术发展主要特点是:向智能化、多功能化、复合化、长寿命及用户订制化等方向发展,上游基础产业与下游新兴产业之间技术一体化,技术标准全球化,新材料的创新研发周期缩短,多学科交叉趋势显著,更加重视与生态环境及资源利用的协调性。

安徽省在新材料产业上具有一定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具备快速发展的条件。安徽有丰富的非金属矿产资源,现已查明非金属矿产79种,其中方解石型碳酸钙,凹凸棒石粘土在储量与质量上居全国前列,煤系高岭土、绢云母、膨润土、沸石等储量十分丰富。国风集团、铜化集团、中鼎集团、天润化学等一批新材料领域高新技术企业,在全国占有一定的知名度,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蚌埠玻璃设计院、中国科大等高校院所新材料

研发实力雄厚,建有国家玻璃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纳米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建有合肥、蚌埠、马鞍山、巢湖无为等建立了新材料产业基地,非金属材料深加工、水性高分子材料和纳米材料应用等一批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ITO (氧化铟锡)导电膜玻璃、TCO(透明导电膜)玻璃基板、球形石英粉、高纯超细硅酸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超级炭负极材料、纳米碳酸钙、陶瓷纳米粉体等产品性能处于全国先进水平。

二、发展思路

1.总体思路。以市场为导向,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支持我省具有比较优势的玻璃新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能源与节能等新材料产业,重点突破新材料的结构功能、集成器件和绿色制备技术,开发一批综合性能高、资源消耗少、环境负荷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材料产品,培育一批特色产业基地,促进我省新材料产业结构调整。到2015年,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1000亿元。

2.技术路线。围绕玻璃新材料、大宗非金属矿深加工材料、磁性新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特种电缆材料、LED(发光二极管)材料、太阳能电池材料、纳米材料等重点领域,坚持传统材料产业技术升级和新材料产业培育并重,加大研发投入,推进产学研结合,建立创新团队和创新平台,实现新材料产业低碳与绿色生产。

三、优先领域及发展重点

1.新材料低碳与绿色生产关键技术。围绕玻璃新材料生产,

开发富氧燃烧和全氧燃烧技术、玻璃配合料熔窑废气余热预热技术,开展熔窑燃烧空间、玻璃流体等有机结合的仿真模拟,缩短硅酸盐和玻璃形成时间,减少燃料使用量,提高熔化质量,增加熔窑产量和延长熔窑寿命,提高新材料企业能源利用率;开发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提高热效率,实现节能减排;研究磷石膏、粉煤灰等大宗非金属矿及工业废弃物回收处理和循环再利用关键技术;研究纤维、塑料废旧复合高分子材料的增容共混改性、回收造粒及应用技术,在保持材料高性能基础上,实现高分子材料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研究水泥、环保建材、工业填料等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关键技术。

2.纳米技术及其在新材料中应用。研究材料的链结构、聚集态结构等多层次微观结构对材料使用性能的影响,开发纳米材料在通用材料品种及具有重大需求的聚合物材料中的应用技术,实现材料的高性能化和功能化;开展纳米磁性材料研究,开发高红外光、电磁波吸收率的纳米吸波材料、电磁屏蔽材料以及体积小、功耗低的磁性传感器、微电子机械系统;开展纳米环保涂料制备技术研究,提高涂料耐磨、自洁性能;开展光学功能薄膜纳米涂层材料研究,为液晶显示器件提供增亮、偏光、防粘结等各种功能薄膜;开展纳米材料在改性塑料、阻燃塑料、改性橡胶、纤维材料等聚合物中的应用技术研究,提高橡塑材料机械强度,增加耐磨、耐油、耐热性能,扩展在机械、汽车等行业的产业化应用。

3.功能高分子材料开发及产业化技术。开发研究轻质、高性能、可回收的汽车、家电零部件用新型工程塑料、复合材料及其配件成型工艺;开发国产汽车高档面漆生产成套技术,以水性技术和粉末涂料替代当前通用的汽车和家电化学品,达到欧IV环保标准;研究水性溶剂高分子替代体系,开发水性聚氨酯合成革,实现高固含量(低VOC排放)、抗菌防霉、阻燃、耐久、耐寒、透气防水、易去污等高功能性和环保要求;研究超薄型耐高温聚丙烯薄膜、可金属化粗化膜、超高方阻金属化薄膜、聚烯烃微孔薄膜工艺技术及批量生产技术,提高产品的耐温性能和耐压强度,满足电力电子电容器和锂电池行业高电压、长寿命需求;研究高性能活性碳纤维、复合活性碳纤维制造技术,开发广泛应用在电子、医药、建筑、航天及飞机制造业的碳纤维系列产品;研究生物可降解塑料核心技术,开发十万吨级规模化生产工艺。

4.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化开发技术。开展硅石、工业硅、多晶硅、单晶硅、硅片、硅烷等硅太阳电池行业关键材料研究,开发相关先进制备技术,实现硅太阳电池1000兆瓦的产能;开发低价、长寿命、原料来源丰富的染料敏化太阳电池和铜锌锡硫等新一代化合物薄膜太阳电池关键材料,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开展高性能化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规模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解决性能不稳定,能耗高等问题,实现万吨级生产规模,材料比容量≥150mAh/g,循环寿命不低于2000次不低于初始放电

容量的80%;开展高比功率的超级碳材料规模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比表面积1800-2600m2/g,循环寿命超过10万次;进行功率型和容量型锂离子电池和超电容器等应用关键技术研究,实现在电动汽车和风、光发电储能系统等领域中成功应用。

5.磁性材料和稀土新材料研发及产业化技术。研发新型钙系永磁铁氧体及器件产业化技术,使其永磁特性高于目前传统的锶铁氧体及器件20%;研发高性能锰锌铁氧体与器件产业化技术,使其磁导率超过12000或功耗不大于410mW/cm3;研发抗干扰镍锌铁氧体及电感器件技术,链接安徽电子产业,在贴片式电感器实现产业化;研发各向异性粘结钕铁硼永磁材料技术,主要生产工艺、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研发磁电阻自旋阀传感器技术,灵敏度在±5Oe范围内输出信号大小为5~20 mV/V•Oe;研究稀土荧光材料、电光源材料、长余辉稀土发光材料及其他杂化及纳米混合稀土在照明行业的运用,开发新型的无污染节能型环保储光材料,使照明产品性能更好、质量更佳。

6.玻璃新材料开发及产业化技术。研究TCO导电膜玻璃制备工艺及其在大型连续磁控溅射镀膜线上生产技术,满足太阳能电池产业需求;研究高世代TFT-LCD基板玻璃制备工艺技术,开发出成套TFT-LCD基板玻璃生产线;研究高强耐热硼硅酸盐玻璃,开发成套规模化连续生产高强耐热硼硅酸盐平板玻璃的浮法技术与装备;研究高密度ITO靶材成型、烧结工艺,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