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先锋厉以宁人物事迹介绍

合集下载

219480242_厉以宁:经邦济世不老心

219480242_厉以宁:经邦济世不老心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素材活用\开讲啦□编辑/王莹2023年2月27日晚,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教授因病逝世,享年92岁。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曾如此评价厉以宁教授:经邦济世,心系民生,从股份制到《证券法》,从民营经济到扶贫开发,从林权改革到低碳经济,每件大事的推动都折射出其心血和智慧。

身体力行,做思想的启蒙者厉以宁出生于战火纷飞的抗战时期,目睹社会乱象的他决定走“工业救国”的道路。

1948年被保送到金陵大学时,他选择了化学工程系,但阴差阳错被北大经济系录取,从此走上了经济理论的研究道路。

但毕业后足有二十年的时间,他的观点始终不被认可,他逐渐被边缘化,被扔在资料室坐冷板凳。

回想起那段时光,厉以宁并不沮丧,反而用“受益匪浅”来形容,面对资料室里大量的中外经济学原著,他一头扎进去,接触各种经济学观点。

改革开放后,正是靠这些“家底”,他担起中国经济学界领路人的重任。

1980年4月,在劳动就业座谈会上,厉以宁首次大胆地提出股份制,他说:“中国的问题在于没有真正的企业,这主要是产权不明确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要做的应该是产权改革,要通过股份制来实现。

”那个年代,这是石破天惊之语。

面对质疑,他不卑不亢:“正常的学术争论是学术繁荣的必由之路。

此后,他多次为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疾呼,实地考察了16个省的农村,总结推广农村地区的改革经验。

社会最终肯定了厉以宁的功绩,股份制理论从提出到获奖用了近30年,这30年的经济腾飞是对他最好的致敬。

此时,他已经开始投身于民营经济的研究,数十年间,每年全国“两会”上都有这位经济学家的身影。

他的一言一行是媒体关注的焦点,也曾身陷争议,不过他不以为意,在他看来,经济学家应该有勇气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厉以宁:经邦济世不老心李凤成20开讲啦\素材活用可以不说话,但不要说假话厉以宁的一生,见证并参与了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经济体制改革的每一次前进与彷徨。

厉以宁:探索股份制改革理论第一人

厉以宁:探索股份制改革理论第一人

厉以宁:探索股份制改革理论第一人王建柱他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最早提出股份制的学者之一,人称“厉股份”;他从教几十年,桃李满天下;他寄情诗词创作,书写诗意人生;他虽已八十有三,但仍活跃在教学、研究第一线,其“旺盛精力和工作热情,让很多年轻人都望尘莫及”。

他就是全国政协常委、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

“股份制”的积极倡导者经济学家的名字往往与一些新名词紧紧相连,比如“吴市场”(吴敬琏)、“杨承包”(杨培新)、“有计划”(有林)、“曹破产”(曹思源),等等。

而“厉股份”是厉以宁在20世纪90年代被冠以的一个非常有特征的别号,这是由于当时的他正在中国积极倡导股份制。

厉以宁回忆,“股份制”的产生缘于一次重要的会议。

1980年,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召开了就业问题座谈会。

在这次会议上,厉以宁首次提出了股份制改革的主张。

厉以宁解释说,那时的就业压力比后来因为国企改革裁员造成的“下岗工人”再就业压力要大得多,矛盾非常突出。

于是厉以宁在会上提出,可以号召大家集资,兴办一些企业,企业可通过发行股票扩大经营,以此来解决就业问题。

会议期间,他还写了一首诗:“隋代不循秦汉律,明人不着宋人装。

陈规当变终须变,留与儿孙评短长。

”诗中流露出了他的改革精神,可谓是有感而发。

当时他的提议并没有引起反响,但他坚信“陈规当变终须变”。

在3个月后的中央一次专门会议上,他再次提出要实行“股份制”。

会议结束后,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万里说,可以用股份制解决北京知识青年的待业问题。

当时的北京市委第一书记段君毅说,我们要考虑一下。

过了几个月,段君毅说不用了,我们通过银行贷款都已经解决了。

其实,这时候股份制已经开始在农村萌芽。

在厉以宁看来,是当时的返城知青客观上催生了股份制的诞生,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股份制提出后的几年,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理论界就开始了关于股份制的激烈论争。

争论的焦点集中在股份制是不是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这个大方向问题上。

厉以宁积极主张以股份制作为国企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半月谈是政治】专访厉以宁:成功的改革不可逆转

【半月谈是政治】专访厉以宁:成功的改革不可逆转

军转干考试【半月谈时事政治】专访厉以宁:成功的改革不可逆转毫无疑问,他是中国最著名、最能影响决策的经济学家之一。

虽然已是83岁高龄,嗓音也有些沙哑,但他每次亮相、每次发言,都会引起人潮涌动、各界关注。

他的观点严谨、独到、鲜明。

从“厉股份”到“厉民营”,在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从他学术观点中提炼出的名号,总代表着当时讨论的焦点——他就是厉以宁。

2013年10月10日,在被寄予厚望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厉以宁受记者邀请,参加了“2013中国民营经济论坛”。

在全场潮水般的掌声中,他缓步走上讲台,从手腕上摘下手表,放到桌上,然后直奔主题。

讲到问题时,他表情严肃,提高声音。

正是在这次演讲中,他再度语出惊人,公开批评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失职”,认为“中国的转型,前提是思想解放”。

演讲结束后,厉以宁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一落座,他就请自己的学生帮忙,把忘在讲台上的手表取回来,放到身边的桌子上,并对记者解释道:“做什么事,时间都要控制好。

演讲也是,得给后面的人留足时间。

”采访中,厉以宁就国资改革、民企转型、城镇化道路等一系列问题与记者展开交流。

谈到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期待,他说:“改革是不能停顿的。

我对新一届领导充满信任,相信在党的领导下,风气是会改变的。

”国资委不要直接管企业9月中旬,厉以宁率团对德国、西班牙进行了为期7天的学术访问。

他说,之所以会有此次欧洲之行,是因为国外近来唱衰中国,认为从2010年第一个季度开始,中国经济增长率连续13个季度放缓。

今年7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甚至表示,如果中国不能提高内需在经济结构中的作用,到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可能会下降至4%左右,面临“硬着陆”风险。

记者:您认为中国会“硬着陆”吗?如何看待西方针对中国的悲观论调?厉以宁:中国经济吸取了世界各国应对危机的经验和教训,完全可以避免“硬着陆”,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今后,经济指标虽然不可能像过去那样实现两位数增长,但应该能保持7%—8%的增长率。

厉以宁80岁的创新者

厉以宁80岁的创新者

厉以宁:80岁的创新者作者:杨春来源:《人民文摘》2010年第03期一位80岁老人,在他生日那天,获得到了一个以“创新”命名的大奖……2009年11月22日,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

2009中国经济学家年度论坛暨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颁奖典礼在这里举行,厉以宁接受了2009年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

获奖者这一天的颁奖,是经济学家们的盛事,也是中国经济界的大事,参加者甚众。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李源潮以私人身份出席了颁奖礼,他的位置被安排在首排,厉以宁的左手边。

坐上位置上的时候,李源潮发现,他的面前放着一张写有“首长”的名牌。

他叮嘱工作人员将这个名牌撤去,换上了“李源潮”三字。

“在厉老师面前,我永远是学生,不是首长。

”说完,李源潮向坐在身旁的老师深深一鞠躬。

从1988年至1991年,李源潮曾在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科学中心(现光华管理学院)就读硕士在职专班,师从厉以宁。

在颁奖会场,李源潮说,今天是厉老师八十华诞,我作为一个学生,对我亲爱的老师,在他的八十华诞获得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感到高兴。

“我要在这个场合,给我的老师敬个礼!”厉以宁获奖的理由是“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理论”(以下简称“股份制”)。

颁奖那天,厉伟也坐在参会者之中。

看着自己已是耄耋之年的父亲上台致词,没有人比他还清楚,为了“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理论”,父亲厉以宁付出的有多少。

自1986年开始,中国经济学界对中国未来经济体制改革一直存在两种不同的思路。

后来人们把两种不同主张分别称为“价格改革主线论”和“企业改革主线论”,厉以宁一直是后一主张的代表。

1984年以来,价格改革先行、放开物价曾经成为影响国策的指导思想,但两种主张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

“80年代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期间,很多人对父亲的观点持有不同看法,他也逐渐被边缘化。

但父亲坚持‘可以不说话,但不改变自己的观点’。

”谈起这段历史的时候,厉伟只用了“乐观”二字对父亲的人生观做了总结。

1980年,厉以宁第一次提出“股份制”,到1997年十五大上“股份制”才得到承认。

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先锋厉以宁人物事迹介绍

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先锋厉以宁人物事迹介绍

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先锋厉以宁人物事迹介绍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中,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授予100名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

厉以宁获得“经济体制改革的积极倡导者”的荣誉称号,下面小编就来分享一下他的人物事迹吧,赶紧来看看吧!厉以宁是我国最早提出股份制改革理论的学者之一,参与推动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主持起草证券法和证券投资基金法,参与推动出台非公经济36条以及非公经济新36条,对我国经济改革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另外,在国有林权制度改革、国有农垦经济体制改革以及低碳经济发展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荣获教育部第六届及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

“经济改革的成功并不取决于价格改革,而取决于所有制的改革,也就是企业体制的改革。

”在1986年北大“五四”科学讨论会上,厉以宁表述了他对于经济体制改革路径选择的基本观点。

此后,他多次为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疾呼,推动中国经济改革方向逐渐明朗,被称为“厉股份”。

厉以宁密切关注民营经济发展,努力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建言献策。

因此,又有了“厉民营”之称。

在担任全国政协常委期间,他参与推动“非公经济36条”,这是首部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主题的中央政府文件。

近日举行的第二十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上,他再次与年轻的学者、企业家们一起分享民营企业未来的改革发展之路。

“中国的民营企业自身必须进行长期的结构调整,要不断有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品牌创新。

”他说。

厉以宁一路走来,曾面临过质疑,也遭受过挑战,但他坚定如一。

他说:“作为读书人,总有些正心、齐家、改善人民生活的想法,这是我坚持至今的动力。

”如今,厉以宁仍然坚持在产权改革、股份制改革、企业改革等领域深入研究。

他说,中国经济在继续前进,对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一定要回忆这一路是怎么走来的,这样才能把经济建设搞得更好。

特别是在产权改革和产权保护领域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我们一定要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

厉以宁:无悔今生不自愁

厉以宁:无悔今生不自愁

厉以宁:无悔今生不自愁作者:暂无来源:《领导文萃》 2019年第23期陆正明“股份制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减员增效从宏观来说,是根本错误的”“道德是仅次于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的第三种力量”……近40年来,厉以宁的声音总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节拍传入人们耳中。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厉以宁“改革先锋”称号。

在获得褒奖时,厉以宁说:“作为读书人,总有些正心、齐家、改善人民生活的想法,这是我坚持至今的动力。

”北大时光1951年8月,厉以宁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

第二年,传来了院系调整的消息。

北大经济系大部分并入新成立的中央财经学院,小部分留在北大,政治经济学是唯一专业。

当时有人提出厉以宁不适合学这门学科。

代理系主任陈振汉教授和张友仁老师讲了好话,他才得以留在北大。

厉以宁说:“陈振汉先生在听课的学生中注意到了我,要我有空到他家里去坐坐。

也许是因为我课间课后喜欢提问吧!”厉以宁“有空去坐坐”的还有赵迺抟先生的家。

赵先生又推荐厉以宁结识了专攻西方经济史的周炳琳先生。

周炳琳曾言:如果没有经济史基础,经济理论是学不好的;如果没有对西方经济史的研究,工业化会走弯路。

厉以宁说:“这两句话影响了我一辈子的研究和学习。

”1977年,厉以宁正式登上讲台,很快成为大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有时连走廊上也挤满了人,以至有学生提前领号,凭号入场。

人称“厉股份”自称“厉非均衡”20世纪80年代初,就业成为经济、社会的突出问题。

1980年夏,厉以宁在全国劳动就业会议上提出,可以用民间集资的方法,组建股份制企业,为解决就业问题开辟新路。

他的意见没有被采纳。

1986年,价格“双轨制”的负面影响日趋显现。

4月26日,厉以宁在北京大学纪念“五四”学术讨论会上,首次提出了所有制改革。

9月,厉以宁在《人民日报》发文,再次为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大声疾呼。

有海外中文报纸给他起了“厉股份”的外号。

数十年后,厉以宁在谈到这个外号时说:“有人称我是‘股份制的首创者’,这不符合事实。

厉以宁关于改革开放的故事

厉以宁关于改革开放的故事

厉以宁关于改革开放的故事
厉以宁总是先到赵教授家,再到周教授家,借书、谈话、受教。

北大四年,厉以宁打下坚实的经济学和经济史基础。

1955年毕业后,厉以宁被留在北大经济系做资料员,从事经济史资料的编译工作。

得知他能留在北大,赵乃抟很高兴,又安慰他:“你没有当教员,当了资料员,心里要想开些,不要计较名分,只要有真才实学,名分算个什么?”对厉以宁留校十分欣喜的周炳琳,则直接分派起任务。

他知道厉以宁自学俄语,且水平不错,就让他翻译苏联学者论述西欧经济史的资料。

厉以宁曾回忆。

“那时又正值“三年困难时期”的起点。

厉以宁日后回忆。

然而,未及出版,“文革”开始,厉以宁先是在经济系接受监督劳动,最后被下放到江西鄱阳湖畔鲤鱼洲农场和北京大兴劳动。

对于那一时期,厉以宁甚少提及,只在解释自己经济思想及研究方向转变时说:“我个人经济思想的转变,并非开始于三年困难时期,而是开始于鲤鱼洲农场下放劳动期间。

厉以宁的个人资料介绍

厉以宁的个人资料介绍

厉以宁的个人资料介绍厉以宁,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经济学界泰斗,下面就随店铺一起来了解下厉以宁的个人简介吧!厉以宁的个人简介人物年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职务:北京大学国家高新战略研究院院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执行副理事长。

研究领域:西方经济学、中国宏观经济问题、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

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后留校任教。

1985-1992年任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系系主任。

厉以宁1988~2002年,任全国人大第七届、八届、九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3~2007年,任全国政协第十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1993-1994年任北京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

1994年至2005年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

1998年获香港理工大学荣誉社会科学博士学位。

曾获得孙冶方经济学奖、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贡献奖(个人最高奖)、国家教委科研一等奖等。

曾主持《证券法》起草、《证券投资基金法》起草。

2005年至今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

2008年至今任全国政协第十一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还担任: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北京大学管理科学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国际交流协会顾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执行副理事长、中国企业投资协会副会长、中国企业发展研究中心名誉主任、贵州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组长。

2013年起,任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2013年3月当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2013年第十四届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终身成就奖。

人物绰号在中国30年改革开放的征程中,厉以宁是一个不可忽略的人物,这位北京大学的教授,以他具有建设性的经济学著述奠定了他在中国学术界的地位。

厉以宁:难忘的大学生时期

厉以宁:难忘的大学生时期

厉以宁:难忘的大学生时期我于1951年暑假在湖南长沙参加高考,被北京大学录取后于1951年8月底由长沙来北京,成为北京大学经济系的学生。

从1951年到2012年,已经61年,我一直在这里学习、工作。

即使1958年一年在北京门头沟区西斋堂村下放劳动,1964—66年,在湖北荆州江陵和北京朝阳区高碑店两度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以及1969—71年将近两年的时间内在江西南昌鄱阳湖边的鲤鱼洲农场劳动,但我始终没有离开过北京大学。

到2012年,我82岁了。

在北京大学学习和工作占据了我四分之三的岁月,我忘不了北京大学,忘不了培养我、教育我的北京大学经济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前身)。

61年来,北京大学处处使我留恋,事事使我难以忘怀。

而至今给我印象最深的,则是1951—1955年的四年大学生时期。

作为对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一百周年院庆的纪念,我写下了这篇带有回忆录性质的文章“难忘的大学生时期”。

文章共分五段:一、回忆总是美好的二、引路人:我的老师们三、重在启迪和相互切磋四、北京大学图书馆——知识的宝库五、把美好的日子留在诗词中一、回忆总是美好的我1951年进入北京大学时,北京大学还在城里沙滩校园。

红楼是我们上课的地方,北楼是法学院所在地,经济系办公室也设在那里。

除了有北京大学图书馆外,法学院有一个图书室,收藏的是法律、政治、经济方面的图书,主要是教师阅览图书的地方,也对大学生开放。

不过,我们这一年级(1951年入校的)是当时仅有的留在学校学习的年级,因为二、三、四年级的学生都去广西参加土地改革工作队,要到1952年才回校,法学院的教师大多数也到广西去了,所以法学院图书室是空荡荡的,没有多少读者。

经济系一年级的课不多。

除了外语(任选一门外语)以外,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经济地理、中国通史、会计学和作为政治课的新民主主义论,还有体育课,这些都是必修课。

另外可以选一门选修课,有选文学的,也有选第二外语的。

功课虽然选得很满,会计学还有习题,但星期日比较空闲。

我们所怀念的厉以宁

我们所怀念的厉以宁

4| 人物 | 2023年2月27日,著名经济学家、“改革先锋”奖章获得者、经济体制改革的积极倡导者厉以宁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心不变,道尤宽”。

倾注毕生心血,走在中国城乡土地上;拨动思想密码,将学术科研融入生命中。

只为“广厦城乡大众安”,所谓经世而济民,正是他一生的写照。

“作为读书人,总有些正心、齐家、改善人民生活的想法,这是我坚持至今的动力。

”厉以宁如是说。

从工业救国到经世致用之学厉以宁从小爱好文学,熟读中外经典名著,读中学时,他便开始创作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

高中时,在一流的数理化老师们的熏陶下,他的兴趣逐渐从文学转向自然科学。

毕业前夕,一次去大型化工厂参观,给厉以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了解到化肥生产对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决心走“工业救国”的道路。

因此从金陵大学附中被保送到金陵大学深造时,他选择了化学工程系,立志实现工业救国抱负。

新中国成立后,厉以宁将目光投向了首都北京。

他委托在北京的同学赵辉杰代他报名高考。

我们所怀念的厉以宁□红 星赵辉杰认为厉以宁选学经济系最为适合,就替老同学做主,把北京大学经济系填报为第一志愿。

1951年8月,厉以宁接到了北大录取通知书,从此拉开了他终生致力的经济理论学术生涯的序幕。

多年后,厉以宁曾深情回忆这段往事:“至今,我愈来愈觉得赵辉杰代我填报的第一志愿是最佳选择。

”在巨人肩膀上成长为学术之星上世纪50年代初的北大经济系(现北大经济学院)群星荟萃,陈岱孙、陈振汉、赵抟等众多学术大家为厉以宁开启了知识的大门,“每个人把自己的所长都教给我,我也肯学习,我是踩着巨人的肩膀上来的。

”大学生活期间,在老师们的影响下,厉以宁的研究目标和领域就明确了下来:探索现代经济的规律,服务祖国和人民。

1955年毕业,厉以宁以优异的成绩留在北大经济系工作。

他在经济系的资料室从事编译工作,一干就是二十年。

改革开放之后,厉以宁多年的积累有了用武之地,他开始了新的教学生涯。

在未名湖畔,厉以宁的名字日益成为学生们头脑中的“关键词”,厉以宁的经济学讲座成为学生们心中北大环球掠影|人物风度的代表。

厉以宁活力解码

厉以宁活力解码

厉以宁活力解码傅旭刘泉《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4月12日第 10 版)他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最早提出股份制的学者之一,人称“厉股份”;他从教几十年,桃李满天下;他寄情诗词创作,书写诗意人生;他虽已八十有三,但仍活跃在教学、研究第一线,还担负了大量的社会工作,其“旺盛精力和工作热情,很多年轻人都望尘莫及”。

他就是全国政协常委、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

让我们追随他的人生轨迹,从他所创作的诗词歌赋中探寻其“活力密码”。

“笑游桃李林”1955年,经过4年艰苦的大学学习,厉以宁以优异的成绩留校工作。

毕业前夕,他写下《鹧鸪天》一首,鞭策自己:溪水清清下石沟,千弯百折不回头。

兼容并蓄终宽阔,若谷虚情鱼自由。

心寂寂,念休休,沉沙无意却成洲。

一生治学当如此,只计耕耘莫问收。

这一50多年前的自勉,也为他一生治学所遵循。

厉以宁留校后不久即被贬到经济学资料室当资料员,除了1962年-1964年有机会被排上讲课之外,他在资料室的时间前后竟长达20年。

期间厉以宁经历了“文革”、下放等磨难,但他始终乐观、豁达,即便奉命在北大红湖畔扫地,他还“偷赏小鱼自在游”。

正是这种“花开转瞬间”的坚定信念,使厉以宁在身陷囹圄时仍不忘报国之志,改革开放后更是如鱼得水,为国家发展尽一生之所学。

已在燕园度过半个多世纪的厉以宁,始终秉持“莫问收”的辛勤耕耘,收获的首先是桃李满天下。

他培养的数百名学生遍及世界各地,有的担任政府重要领导职务,有的是跨国公司总裁,有的在教育领域辛勤耕耘。

纸上应留墨迹,书山总有知音。

处世长存宽厚意,行事惟求无愧心,笑游桃李林。

那是2000年的一个周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多功能厅人声鼎沸,厉以宁的历届弟子三四百人从世界各地、祖国各地赶来齐集这里,为厉老师的70寿辰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诗歌朗诵会。

厉以宁登台即兴朗诵了自己的这首新作《破阵子·七十感怀》,那份为人师表的自豪与自信跃然纸上。

始终与青年学生相伴,他能不充满活力?“钟声何必似当年”作为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最早提出股份制的学者之一,厉以宁“厉股份”的名号久传中国大地。

改革先锋厉以宁: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把脉者

改革先锋厉以宁: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把脉者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厉以宁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经济体制改革的积极倡导者。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但过去四十年里,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始终是争论的焦点。

体制的力量也无法准确把握住这里的边界和尺度。

于是,就有了经济学家在一旁把脉,帮助中国“摸着石头过河”。

而厉以宁是把脉准确的那一位——主张常被高层采用,从而改变历史轨迹。

同学代填志愿改变其一生1930年11月22日深夜,在中国历史名城南京,一个可爱的男婴降临世间,家里人为之取名为——厉以宁。

“以”是排行,“宁”指出生于南京。

改革先锋厉以宁: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把脉者他,是中国最著名、最能影响决策的经济学家之一。

他,是中国股份制改革倡导者。

有人说,没有他的股份制理论,就没有今天的中国股份制改革;也有人说,他的一席话,可以震动中国证券市场,影响“熊”“牛”的大决斗,动摇股市涨跌。

他,从1978年思想解放开始,见证参与了改革开放40年中的每一次前进与彷徨,每一次探索和成功。

他,就是厉以宁!C over P eople封面人物本栏目冠名:东莞鸿企机械有限公司他4岁时随家庭迁居上海,先后在上海两所著名的小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1941年,厉以宁考上竞争激烈的上海南洋模范中学,1943年又随家迁居到湖南沅陵,以优异成绩考上湖南名校雅礼中学。

从小学到中学,厉以宁一直偏爱文学,曾熟读中国古典文学《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聊斋志异》和诗词;爱读外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莫泊桑、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人的作品,以及中国现代文人鲁迅、巴金、茅盾、沈从文等人的作品。

长期的读书生活陶冶了厉以宁的性情,开阔了他的视野,扩大了他的胸怀,催使他的思想人格日趋成熟。

他将心中的情感用诗歌、散文、杂感和短篇小说等文学形式表现出来,每当他完成一个作品,同学们都争相传阅。

1946年,厉以宁重返南京,转到南京金陵大学附中读高二。

厉以宁:探索股份制改革理论第一人

厉以宁:探索股份制改革理论第一人

厉以宁:探索股份制改革理论第一人作者:王建柱来源:《党史文苑·纪实版》 2014年第1期王建柱他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最早提出股份制的学者之一,人称“厉股份”;他从教几十年,桃李满天下;他寄情诗词创作,书写诗意人生;他虽已八十有三,但仍活跃在教学、研究第一线,其“旺盛精力和工作热情,让很多年轻人都望尘莫及”。

他就是全国政协常委、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

“股份制”的积极倡导者经济学家的名字往往与一些新名词紧紧相连,比如“吴市场”(吴敬琏)、“杨承包”(杨培新)、“有计划”(有林)、“曹破产”(曹思源),等等。

而“厉股份”是厉以宁在20世纪90年代被冠以的一个非常有特征的别号,这是由于当时的他正在中国积极倡导股份制。

厉以宁回忆,“股份制”的产生缘于一次重要的会议。

1980年,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召开了就业问题座谈会。

在这次会议上,厉以宁首次提出了股份制改革的主张。

厉以宁解释说,那时的就业压力比后来因为国企改革裁员造成的“下岗工人”再就业压力要大得多,矛盾非常突出。

于是厉以宁在会上提出,可以号召大家集资,兴办一些企业,企业可通过发行股票扩大经营,以此来解决就业问题。

会议期间,他还写了一首诗:“隋代不循秦汉律,明人不着宋人装。

陈规当变终须变,留与儿孙评短长。

”诗中流露出了他的改革精神,可谓是有感而发。

当时他的提议并没有引起反响,但他坚信“陈规当变终须变”。

在3个月后的中央一次专门会议上,他再次提出要实行“股份制”。

会议结束后,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万里说,可以用股份制解决北京知识青年的待业问题。

当时的北京市委第一书记段君毅说,我们要考虑一下。

过了几个月,段君毅说不用了,我们通过银行贷款都已经解决了。

其实,这时候股份制已经开始在农村萌芽。

在厉以宁看来,是当时的返城知青客观上催生了股份制的诞生,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股份制提出后的几年,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理论界就开始了关于股份制的激烈论争。

争论的焦点集中在股份制是不是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这个大方向问题上。

厉以宁简历厉以宁家族暴富史和厉以宁简历资料

厉以宁简历厉以宁家族暴富史和厉以宁简历资料

厉以宁简历-厉以宁家族暴富史和厉以宁简历资料相信列位在搜寻厉以宁简历的时候已经发觉网络疯传的厉以宁家族暴富史资料,作为一个一般人对此不了解、也没有什么好的观点,在我眼里厉以宁是经济界四大泰斗之一,不管是投资仍是创业的人,稍有留意就会明白厉以宁家族故事。

不过,网友对厉以宁的认识却是:现在走红的就是这些人,媒体上经常露面.发表一些可以左右时局的讲话。

多年以前厉以宁就反对对富人收高税,说对富人收高税是“杀富济贫”,虽说对富人收高税是世界先进国家早已实行且历经济学家是心知肚明的。

【厉以宁简历】厉以宁作为国内著名经济学家,迸发了他自己的能量,提出了自己的理论,虽然家族暴富史被当作丑闻一样流传,但他在我心目中依然是中国经济学界泰斗之一。

厉以宁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系,1955年毕业后留校工作、任教至今。

现为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企业发展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日在2016年第十四届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晚会上荣获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终身成就奖》。

【厉以宁的学生】中间的一些热血沸腾的我就直接省略了,因为高潮要到了,2016年度经济人物终身成就奖——厉以宁,厉老得奖确实实至名归啊,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在众多的称谓中,厉老最喜欢的是老师,厉老以身作则,诠释了什么叫做榜样,他最大的希望就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是现任总理李克强的博士生导师,他的弟子还有李源潮等,桃李满天下的厉老的名言很多,在此与众位共勉:“一生治学当如此,只计耕耘莫问收”“陈规当变终须变,留与儿孙评短长”“几度险情终不悔,一番求索志难移,此生甘愿做人梯。

”【厉以宁令人敬佩的精神】最让我佩服的是已经83岁的厉以宁,依然平均每月外出调研一次。

今年11月,过完83岁生日的第二天,他又远赴浙江,调研林权改革。

他说“不联系中国实际,经济学是没有出路的。

”厉老的书斋不在未名湖畔,而是在调研第一线。

厉以宁_精品文档

厉以宁_精品文档

厉以宁厉以宁是一位致力于推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重要作家和文学评论家。

他以深厚的文学造诣、独特的创作风格和独到的文学批评眼光享有盛誉。

本文将介绍厉以宁的生平事迹、主要作品和影响,以及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厉以宁生于1952年,出生于中国湖南岳阳。

他自幼便展现出对文学的浓厚兴趣,尤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代文学的热爱。

在读完初中后,厉以宁决定进入湖南省善化师范学校学习,并在此期间开始投身文学创作。

他的早期作品主要是诗歌和散文,充满了对生活的热情和对人性的思考。

1979年,厉以宁获得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学位,并开始在该校任教。

在这段时间里,他与其他一些作家建立了深厚的交情,并积极参与文坛的交流与活动。

他的散文和小说作品慢慢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并逐渐在文学界崭露头角。

厉以宁的文学作品主题多样,既有抒情诗、散文和小说,也有文论和评论。

他的作品风格独特,语言简练,思想深邃。

他善于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叙述手法,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对人性的独特洞察力。

他的作品情感真挚,文字质朴,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厉以宁的代表作品之一是《梦回岳阳楼》。

这部小说以现实生活为背景,通过主人公在日常生活中的遭遇和心灵历程,展现了对传统文化和人文思考的独特见解。

作品中渗透着诗意的表达和对人性的深入描绘,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

该小说获得了许多文学奖项,并被广大读者誉为一部现代文学经典之作。

除了创作之外,厉以宁还积极参与文学评论和研究工作。

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通过他的评论和批评,为很多作家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启示。

他的文论和评论作品集成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性的思考,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理论体系。

厉以宁的影响力不仅体现在他的作品上,也反映在他的学生和后辈作家身上。

他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生,他们中的很多人后来成为了杰出的文学家和学者,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作品和理论对中国文坛产生了延续的影响,激发了无数文学青年的创作热情和思考力。

[名人故事]股份制改革泰斗——厉以宁

[名人故事]股份制改革泰斗——厉以宁

[名人故事]股份制改革泰斗——厉以宁股份制改革泰斗——厉以宁厉以宁,中国著名经济学家,经济史学家。

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系,1955年毕业后留校工作、任教至今。

曾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现为国民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管理科学中心主任,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委员、中日关系学史学会会长。

1998年被香港理工大学授予荣誉社会科学博士学位。

第七、八、九届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主同盟第七、八届中央副主席,第九届中央名誉副主席,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经济学评议组成员。

获奖情况:1984年获国家突出贡献奖;1987年获中国经济改革“金三角奖”;《中国中期经济体制改革纲要》获1989年孙冶方经济学奖;《教育经济学研究》获1990年国家教委科研成果一等奖;《股份制与现代市场经济》获1998年教育部科研成果一等奖;《西方经济学》获2002年教育部优秀教材一等奖。

厉以宁教授长期从事经济研究,对经济学和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都做出了重大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在对中国以及其他许多国家经济运行的实践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非均衡经济理论,并用这一理论解释了中国的经济运行。

他将非均衡分为市场不完善条件下的非均衡和市场不完善以及企业缺乏预算约束条件下的非均衡,认为中国在整个经济转型过程中是处于第二类非均衡,提出了实现由第二类非均衡向第一类非均衡过渡的步骤与措施。

同时,还提出实施渐进式改革,实现经济稳定发展的观点。

二.提出了中国经济改革的首要任务是所有制改革。

在对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80年代中期在中国经济改革实践中占支配地位的价格改革优先的观点提出批评,认为“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并不取决于价格改革的成功。

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必须取决于所有制改革的成功”,在中国经济界产生很大的影响,并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得到学术界和政府部门的普遍认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先锋厉以宁人物事迹介绍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中,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授予100名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

厉以宁获得经济体制改革的积极倡导者的荣誉称号,下面小编就来分享一下他的人物事迹吧,赶紧来看看吧!
厉以宁是我国最早提出股份制改革理论的学者之一,参与推动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主持起草证券法和证券投资基金法,参与推动出台非公经济36条以及非公经济新36条,对我国经济改革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另外,在国有林权制度改革、国有农垦经济体制改革以及低碳经济发展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荣获教育部第六届及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

经济改革的成功并不取决于价格改革,而取决于所有制的改革,也就是企业体制的改革。

在1986年北大五四科学讨论会上,厉以宁表述了他对于经济体制改革路径选择的基本观点。

此后,他多次为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疾呼,推动中国经济改革方向逐渐明朗,被称为厉股份。

厉以宁密切关注民营经济发展,努力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建言献策。

因此,又有了厉民营之称。

在担任全国政协常委期间,他参与推动非公经济36条,这是首部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主题的中央政府
文件。

近日举行的第二十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上,他再次与年轻的学者、企业家们一起分享民营企业未来的改革发展之路。

中国的民营企业自身必须进行长期的结构调整,要不断有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品牌创新。

他说。

厉以宁一路走来,曾面临过质疑,也遭受过挑战,但他坚定如一。

他说:作为读书人,总有些正心、齐家、改善人民生活的想法,这是我坚持至今的动力。

如今,厉以宁仍然坚持在产权改革、股份制改革、企业改革等领域深入研究。

他说,中国经济在继续前进,对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一定要回忆这一路是怎么走来的,这样才能把经济建设搞得更好。

特别是在产权改革和产权保护领域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我们一定要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