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操作题(自己总结)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题

五年级科学实验题一、实验名称:物体的沉浮实验目的:观察物体的沉浮实验材料:槽、水、塑料、小刀、泡沫、橡皮、萝卜、曲别针等各种材料实验过程:实验一:取小石头、木块、橡皮、针等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二:1、把水槽放在展台上,从袋中取出泡沫、回形针、萝卜等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2、把小石块、橡皮、泡沫块、萝卜分别切成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实验结论:木块、塑料、泡沫在水中是浮的;小石头、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
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二、实验名称: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实验目的:研究物体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材料:水槽、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型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一套同体积不同重量的球、一套同重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小瓶子、潜水艇实验过程:实验 1.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实验2、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实验结论: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三、实验名称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实验目的橡皮泥排开水的体积实验材料水槽、水、塑料、小刀、泡沫、橡皮、萝卜、曲别针等各种材料实验过程实验一:找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形状的实心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二:1、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用上面同样大小的橡皮泥,改变它的形状,即把橡皮泥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的,橡皮泥就能浮在水面上。
2、取一个量杯,装入200毫升的水,记录橡皮泥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
实验结论1、实心橡皮泥质量不变,形状改变,体积也不变,橡皮泥的沉浮不会发生改变。
橡皮泥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四、实验名称造一艘小船实验目的比较哪种船载物多实验材料水槽、若干橡皮泥、若干垫子、玻璃弹子、有关图片实验过程一、准备 1.决定造一艘什么船;2.准备需要的材料。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题-人教版(已排好版)-五年级奥数实验题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题-人教版(已排好版)-五年级奥数实验题实验一:测量导体的电阻材料:- 30cm 长的铜导线- 桥式电阻计- 电阻箱- 电池和电源线实验步骤:1. 将铜导线两端分别插入到桥式电阻计的插座中。
2. 通过电源线将电池与电阻箱连接起来。
3. 将电阻箱上的电阻调节到最大值,然后逐渐减小电阻值直到能够观察到电流通过铜导线的指示灯亮起。
4. 用桥式电阻计记录下通过铜导线的电流强度。
5. 计算出铜导线的电阻值。
实验目的:通过测量导体电阻的方法,了解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实验二:观察鱼的鳞片材料:- 一条新鲜的鱼- 放大镜或显微镜- 切片刀和载玻片- 听装的甲醇和甲苯实验步骤:1. 用切片刀将鱼的皮肤切割成小块。
2. 将切割好的鱼皮肤块放入听装的甲醇中浸泡一段时间。
3. 用镊子将浸泡好的鱼皮肤块取出,放在载玻片上。
4. 使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鱼的鳞片。
5. 重复以上步骤,但使用甲苯代替甲醇。
实验目的:观察鱼的鳞片在不同溶剂中的变化情况,了解溶剂对生物组织的作用。
实验三:测量温度的变化材料:- 温度计- 冰块- 热水实验步骤:1. 将温度计放入冰水中,等待几分钟使温度计的指示停止变化,记录下冰水的温度。
2. 将温度计放入热水中,等待几分钟使温度计的指示停止变化,记录下热水的温度。
实验目的:通过测量不同温度下的水的温度,观察温度计指示的变化情况,了解温度对物质的影响。
实验四:观察种子的发芽材料:- 大豆或其他种子- 盆栽土- 盆或花盆- 水壶实验步骤:1. 将盆或花盆填满盆栽土。
2. 在盆栽土中挖几个小孔,每个孔深度约为种子直径的两倍。
3. 将种子放入挖好的孔中,轻轻覆盖盆栽土。
4. 用水壶浇适量的水,保持土壤湿润。
5. 每天观察种子的发芽情况,记录下发芽的时间和数量。
实验目的:观察种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的发芽情况,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
实验五:测量物体的重量材料:- 电子天平- 不同重量的物体(例如:书、铅笔、石头等)实验步骤:1. 将电子天平放在平稳的桌面上。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操作汇总

五年级下册实验操作汇总检验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实验材料】澄清的石灰水、烧杯、玻璃管、打气筒。
【实验步骤】1.用打气筒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内充气,观察现象。
2.直接用嘴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内吹气,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用打气筒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内充气,石灰水没有大的变化。
直接用嘴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内吹气,石灰水变浑浊。
解剖花的方法【实验目的】认识花的内部构造。
【实验材料】几朵完整的花、镊子、白纸。
【实验过程】1.取几朵具有雄蕊和雌蕊的花,用镊子由外向内逐层剥下花的各部分。
2.将它们按照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的顺序,自上而下粘在白纸上,避免损坏。
【实验结果】一朵完整的花由花萼、花冠、雄蕊、雌蕊几部分构成。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实验材料】光聚座、凸透镜、纸屏、蜡烛、火柴等。
【实验步骤】1.把点燃的蜡烛、凸透镜、纸屏依次放在光聚座上(若没有光聚座就固定在桌面上),使它们在一条直线上,并使火焰、镜面、纸屏的中心高度大体相同。
2.适当调节凸透镜与纸屏的距离,在纸屏上可以看到蜡烛的像?像是什么样子?3.研究:像的大小可以变化吗?有什么规律?【实验现象】利用凸透镜形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
当凸透镜距纸屏近、距蜡烛远时,形成的是缩小的像;当凸透镜距纸屏远、距蜡烛近时,形成的是放大的像。
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材料】试管两支、烧杯、碘酒、温水、淀粉液。
【实验步骤】1.分别向两只试管倒入少量稀淀粉液,在其中的一个试管中加入一些唾液摇匀,把两只试管同时放在约40℃的温水中。
2.过了一会,分别向两只试管滴入2~3滴稀释的碘酒,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加入唾液的试管中没有什么变化,没加入唾液的试管中的淀粉呈现蓝色。
眼睛成像的模拟实验【实验材料】光聚座、凸度不一样的凸透镜、纸屏、蜡烛、火柴等。
【实验步骤】1.把点燃的蜡烛、凸度大的凸透镜、纸屏依次放在光聚座上(若没有光聚座就固定在桌面上),使它们在一条直线上,并使火焰、镜面、纸屏的中心高度大体相同,调整距离使纸屏上出现清晰的蜡烛的像。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五年级下册7 实验名称:杠杆的平衡实验器材(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1分):杠杆尺、钩码实验步骤:5分1) 确定杠杆尺一侧的一个点为阻力点,挂一定数量的钩码。
1分2) 在另一侧确定动力点的位置,看看在不同位置上需要挂多少钩码才能使杠杆尺保持平衡,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2分3) 改变阻力点的位置,重复第二步。
2分实验现象:钩码挂在不同的位置上杠杆有时平衡,有时不平衡。
1分实验结论:通过实验知道了杠杆尺的平衡规律: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钩码数=动力点到之点的距离× 钩码数1分一分钟自由发挥 1分整理好实验器材 1分8 实验名称:探究轮轴实验器材:(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1分)轮轴实验器材、钩码、皮筋秤实验步骤:5分1) 组装实验装置。
2分2) 将两个钩码挂在皮筋秤上,观察并记下皮筋伸长的长度。
1分3) 在轴上挂两个钩码,把轮的线绳下端系在皮筋秤钩上。
手握皮筋秤向下拉动轮子,观察并记下皮筋伸长的长度。
1分4) 在轮的线绳上挂两个钩码,轴的线绳上挂皮筋秤,再做上述实验,观察皮筋伸长的长度。
1分实验现象:把钩码挂在轴上时,皮筋伸长的长度最短。
1分实验结论:把重物挂在轴上带动轮转动,轮轴有省力的作用。
1分一分钟自由发挥 1分整理好实验器材 1分9 实验名称:研究定滑轮的作用实验器材(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1分):定滑轮实验装置、弹簧秤、钩码、细绳实验步骤:5分1) 组装好定滑轮实验装置。
2分2) 直接用弹簧秤测量一个钩码的重量,记下读数。
1分3) 在绳子的一端挂一个钩码,绳子的另一端挂在弹簧秤上,通过定滑轮装置匀速使钩码上升,记下读数。
2分实验现象:通过实验,发现定滑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方向。
1分实验结论:定滑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方向。
1分一分钟自由发挥 1分整理好实验器材 1分10 实验名称:探究动滑轮的作用实验器材(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1分):动滑轮实验装置、弹簧秤、钩码、细绳实验步骤:5分1) 组装好动滑轮实验装置。
新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实验汇总实验专项

新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实验汇总实验专项实验一:测一测反应速度【实验目的】测定自己的反应速度,比较不同学生的反应速度。
实验材料:尺子【实验步骤】(1)学生2人一组,一名为测试者,另一名为受测者。
(2)测试者手握尺子刻度最大的一端,受测者拇指和食指对准尺子刻度为0的一端,但不要接触尺子。
(3)测试者一旦松开手,受测者尽快用拇指和食指夹住尺子。
记下夹住尺子的刻度。
(4)小组成员轮流测试,每人至少测试3次。
注意事项:①同学间密切配合,认真记录。
②测量时,关闭教室里的电风扇,保证教室内无风。
③测试者要让尺子竖直自由落下,受测者的肘关节要固定在自己的桌子上、防止手臂上抬或下移去夹尺子,导致测量数据不准确。
④受测者夹住尺子后,读取手指上侧对应的数值。
【实验现象】有的学生夹住尺子时的刻度值小,有的学生夹住尺子时的刻度值大。
【实验结论】夹住尺子时的刻度值越小,反应速度越快;不同人的反应速度不同;反应速度随实验次数的大量增加而逐渐加快。
实验二:头盔可以保护脑的模拟实验【我的猜想】头盔的外壳很硬,戴头盔可以保护脑。
【实验材料】头盔、西瓜、塑料袋【实验方法】(1)相同条件:将两个重量差不多的西瓜装入塑料袋内,距离地面的高度相同。
(2)不同条件:一个西瓜放入头盔内(3)让两个西瓜同时做自由落体运动,观察撞击地面之后西瓜的状态。
【实验现象】放人头盔中的西瓜完好无损,另一个西瓜被摔裂了。
【实验结论】戴头盔能保护脑。
实验三:同一个人的脉搏在不同的情况下有变化吗?【我的猜想】同一个人的脉搏在不同的情况下会有变化【实验材料】秒表【实验过程】(1)静止状态下,教师计时,学生测自己脉搏跳动次数。
(2)轻微运动后,教师计时,学生测自己脉搏跳动次数。
(3)剧烈运动后,教师计时,学生测自己脉搏跳动次数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频率和心率一致。
人在情绪激动、从事体力劳动、参加体育运动时心率会明显加快。
若人体某一器官发生病变,也常会使心跳发生快慢、强弱变化。
粤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操作题

粤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操作题粤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操作题一、实验题:1、证明地球形状的实验?答:实验资料:地球仪、小船模型。
实验过程:将小船模型贴着地球仪表面来回挪动,从地球的另一侧察看小船。
实验结果:船只消逝在海平面,说明地球是球型的。
2、日夜交替产生的实验?答:实验资料:地球仪、手电筒。
实验过程:在光芒暗的屋内,摆放一个地球仪,把翻开的手电筒搁置在地球仪水平面的地点,慢慢转动地球仪,察看地球仪表面明暗散布。
实验结果:日夜交替的原由是地球自转惹起的。
3、直射、斜射有什么差别的实验?答:实验资料:两块大小同样的金属片、温度计、大镜子。
实验过程:在两块大小同样的金属片反面粘贴一支温度计,用一块大镜子反射太阳光,使它能照在两块金属片的正面上。
我们把此中一块金属片直对着镜子反射来的阳光,另一块金属片斜对着镜子反射来的阳光。
每隔 3 分钟察看记录。
4、被虫蛀过的菜豆种子和未被虫蛀过的菜豆种子哪一种能抽芽实验?答:实验资料:一些被虫蛀过的菜豆种子和未被虫蛀过的菜豆种子、吸水纸、两个盘子。
实验过程:在两个盘子内铺上吸水纸,分别放入被虫蛀过的菜豆种子和未被虫蛀过的菜豆种子。
每日向纸上加水,保持润湿。
连续察看几日,记录。
实验结果:未被虫蛀过的菜豆种子基本抽芽。
5、唤醒种子里的生命实验?答:实验资料:三个杯子、土壤、一些菜豆种子。
实验过程:在装满土壤的三个杯子里分别放一些菜豆种子,第一杯不浇水,保持土壤干燥。
第二杯浇适当的水,保持土壤润湿。
第三杯浇许多的水,使土壤浸在水中。
察看哪个杯子里菜豆种子会抽芽。
实验结果:第二杯里的种子抽芽了,第一杯和第三杯种子没有抽芽。
6、察看种子萌生的过程实验?答:实验资料:塑料杯、吸水纸、菜豆种子。
实验过程:在透明的塑料杯里放一圈吸水纸,而后装入一些土壤,将菜豆种子塞到吸水纸和杯壁之间距杯口较近处。
每日往杯子里淋一些水,让土壤保持润湿,连续察看记录。
7、子叶在幼苗生长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实验?答:实验资料:两盆菜豆幼苗。
小学五年级教师科学实验总结(通用31篇)

小学五年级教师科学实验总结小学五年级教师科学实验总结(通用31篇)小学五年级教师科学实验总结篇1一、工作回顾开学以来,始终严格按要求开展实验教学活动,按实验计划的实验目录认真开展实验教学工作,基本完成实验计划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并填写了相关的表册资料,学生分组实验还填写了学生实验报告单。
在认真开展实验教学的同时还注意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不但在实验室里完成各项实验,还让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为了上好实验课,每上一节课实验老师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研究教材,熟悉实验的操作步骤,考虑实验中的安全因素,坚持“课前准备,课后整理”的原则开展实验教学。
对实验仪器的保管和使用都有严格的规定,严格按有关规定操作,并教育学生在使用中加强注意,对易损、易坏仪器小心轻放,从而降低了仪器的损失率。
二、具体做法1、实验教学完成情况开学初,严格按下发实验目录,结合本校实验仪器配备情况,拟定实验教学工作计划和学生分组定期完成实验进度表,理清实验教学思路,从而指导实验教学的开展,顺利完成了本册教材中的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和课外实验。
并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进行了考核登记,评定了学生的实验成绩。
2、仪器的使用与保管随着实验室的建成,实验仪器的保管有了良好的条件,进而更好的推动了实验教学开展,仪器开出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在教学中,我对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给学生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使学生了解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并且对易碎的玻璃等仪器要小心轻放。
从而降低了仪器的损失率。
同时还对学生进行实验安全教育,使学生注意实验安全事项,因而降低了实验安全事故的发生。
3、表册资料的搜集整理对表册资料的搜集,主要采取了“课前填写,课后整理归档”的方法进行。
虽然实验管理员和实验教师为同一人,但课前应填写的“实验通知单”、“仪器借(领)还登记表”等都能如实填写,然后进行整理归档,装入档案备查。
三、存在的问题在实验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学生动手能力差。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操作试题1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操作试题一、操作题实验一:橡皮泥由沉变浮的秘密实验材料:油性橡皮泥、刻度杯、200ML水、记录表。
实验步骤:1、把橡皮泥实心团放入200ML水中观察沉浮,并记录排开的水量,再捏成实心的其它形状,完成同样操作〔再捏一种实心形状即可〕。
2、把橡皮泥捏成能浮在水面上的多种形状:①把橡皮泥捏成碗形,并记录排开的水量。
②把橡皮泥捏成盘形,并记录排开的水量。
③把橡皮泥捏成船形,并记录排开的水量。
④把橡皮泥捏成盒形,并记录排开的水量。
⑤……。
〔每个方法2分,做出两种即得总分值4分〕比拟数据,得出结论:橡皮泥由沉变浮的原因在于它的重量不变,而是排开的水量增大了。
实验二:验证液体、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材料:装有红色液体的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烧杯、冷水、热水、记号笔、锥形瓶、气球。
实验步骤:1、利用所提供的实验材料验证液体是否有热胀冷缩现象。
2、利用所提供的实验材料验证气体是否有热胀冷缩现象。
3、实验结论: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实验三:热是怎样传递的实验材料:金属棒、蜡烛、凡士林、塑料小棒或火柴棍。
实验步骤:1、把热学实验盒中的金属棒支好。
2、把塑料小棒的一端用凡士林依次粘在金属棒上。
3、用蜡烛给金属棒加热。
从离蜡烛最近的一端塑料小棒依次落下。
4、实验结论:热能沿着物体传递,从温度高的局部传到温度低的局部。
实验四: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实验材料:秒表、相同轻重的摆锤3个、摆绳、铁架台。
实验步骤:1、摆绳一端固定在支架上,摆锤与摆绳另一端连接,。
2、摆绳长短不变,改变摆锤的重量,观察记录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做三次〕3、摆锤重量不变,改变摆绳的长度,观察记录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做三次〕4、汇报结果:摆的快慢跟摆锤的重量无关,跟摆绳的长短有关,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二、问答题1、说说潜水艇的原理?答:潜水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
潜水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翻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水,潜水艇会下潜〔重力大于浮力,物体下沉〕;翻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水艇开始上浮〔重力小于浮力,物体上浮〕。
五年级下学期科学实验题

五年级下学期科学实验题通过对不同生态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和比较,了解不同环境对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影响。
1.在校园内选择不同的生态环境,如花坛、树木周围、草坪等,共选择5个不同的地点进行调查。
2.使用放大镜或手机相机等工具,观察和记录每个地点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
3.把所观察到的生物分类,可按照昆虫、植物、鸟类等进行分类统计。
4.将调查结果整理成表格,并用柱状图或饼状图进行图表展示。
根据实验结果,比较不同生态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不同环境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有所不同,表明生态环境对生物分布有一定影响。
2.花坛等繁花盛开的地方,往往有更多的昆虫和鸟类出现。
3.树木周围的环境可以提供更适合鸟类栖息的条件,因此可能观察到更多的鸟类。
4.草坪上的生物种类和数量相对较少,可能受到草坪管理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热传导能力,了解物质的导热性质及其应用。
1.烧杯2.冰棒3.金属勺子4.木勺5.塑料勺子1.准备好冰棒、金属勺子、木勺和塑料勺子等实验材料。
2.将一根冰棒插入烧杯中,并用温度计测量冰棒的温度。
3.将冰棒取出,立即用金属勺子、木勺和塑料勺子分别接触冰棒的一端,计时。
4.记录每种材料接触冰棒后,冰棒另一端的温度。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金属勺子的导热性能最好,冰棒另一端的温度下降最快。
2.木勺次之,塑料勺子的导热性能最差。
3.这说明金属是一个良好的导热材料,而塑料具有较低的导热性能。
4.这种差异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的意义,例如在烹饪中选择合适的器具。
以上是五年级下学期科学实验题的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教科版五下科学实验操作题目汇总

套在锥形瓶上的气球在热水杯中鼓起来了,在常温水杯中瘪下去了,在冰水杯中更加瘪了。
实验结论
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空气热胀冷缩。
11.实验名称
摆锤重量与摆的快慢的研究
实验材料
铁架台、线、螺帽三个、秒表,记录单
方法和步骤
1.把细绳固定在挂钩上,下端挂1个螺帽,让摆小幅度自由摆动。
观察到的现象
实心团排开的水量小,沉;船型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大,浮。
实验结论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6.实验名称
测量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码、橡皮泥、烧杯、水
方法和步骤
1.把钩码用橡皮泥固定在烧杯底部,往烧杯里加水。
2.用绳子拴住泡沫塑料块,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它在空气中的重量。
实验结论
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10.实验名称
空气的热胀冷缩实验
实验材料
3只烧杯、热水、常温水、冰水、锥形瓶、气球
方法和步骤
1.把气球套在锥形瓶口。
2.3只烧杯中分别装入半杯热水、常温水、冰水。
3.把锥形瓶按顺序依次放入热水、常温水、冰水中。
4.观察现象。
观察到的现象
下沉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实验结论
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有关,体积(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9.实验名称
观察水的体积变化(水的热胀冷缩)
实验材料
烧杯、平底烧瓶、带细管的橡皮塞、带色的冷水、热水、记号笔或者橡皮筋
方法和步骤
1、在烧瓶中加满带色的冷水,塞紧带细管的橡皮塞;标注起始刻度。
2.测出用1个螺帽做摆锤的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重复3次。
最新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题目以及答案

最新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题目以及答案1. 实验题目:测量水的沸点实验题目:测量水的沸点实验材料:水、耐高温玻璃、烧杯、温度计水、耐高温玻璃容器、烧杯、温度计实验步骤:- 将适量的水倒入耐高温玻璃中。
- 将温度计放入水中,并确保温度计的底部浸入水中。
- 使用火源将水加热,同时观察温度计的指示。
当温度计的指示不再变化时,记录下温度,即为水的沸点。
实验答案:水的沸点为100°C。
水的沸点为100°C。
2. 实验题目:制作简易电磁铁实验题目:制作简易电磁铁实验材料:电池、铜线、大头钉、铁钉、铁块、磁铁电池、铜线、大头钉、铁钉、铁块、磁铁实验步骤:- 将铜线沿铁钉缠绕几圈,形成线圈。
- 将线圈的一端连接到电池的正极,另一端连接到电池的负极。
- 将大头钉插入铁块中。
- 将线圈的另一端靠近大头钉,观察铁块是否会被线圈吸附。
实验答案:当电流通过线圈时,铁块会被线圈吸附,并起到电磁铁的作用。
当电流通过线圈时,铁块会被线圈吸附,并起到电磁铁的作用。
3. 实验题目:测量光的折射角实验题目:测量光的折射角实验材料:光线、透明介质(如水)、尺子、直尺光线、透明介质(如水)、尺子、直尺实验步骤:- 将光线从一种介质(如空气)射入透明介质(如水)中。
- 改变入射光线的角度,并观察光线在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 测量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之间的角度,即为折射角。
实验答案:光的折射角与入射角之间遵循斯涅耳定律。
光的折射角与入射角之间遵循斯涅耳定律。
4. 实验题目:观察种子的发芽实验题目:观察种子的发芽实验材料:种子、湿纸巾、透明塑料袋种子、湿纸巾、透明塑料袋实验步骤:- 将湿纸巾折叠好,并在其上放置适量的种子。
- 将湿纸巾和种子放入透明塑料袋中,并将袋口密封。
- 将透明塑料袋放置在温暖的地方,并观察种子的发芽情况。
实验答案:种子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会发芽生长。
种子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会发芽生长。
5. 实验题目:测试物体的浮力实验题目:测试物体的浮力实验材料:不同体积的物体(如橡皮球、小石头、铅块)、水、不同体积的物体(如橡皮球、小石头、铅块)、水、容器实验步骤:- 将中注满水。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题及答案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试验题及答案本册教材共5个单元,典型的试验操作有17个,其中,演示试验1个,学生制作试验5个,学生分组试验11个。
第一单元《人体内部的隐私》试验1: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第一课食物到哪里去了)试验类型:演示试验试验材料:两支试管、淀粉液、37℃的温水、水槽、滴管、碘酒。
试验步骤:1、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其中一支加入少量唾液,并摇匀。
2、将两支试管放入37℃的温水中。
3、过一会儿,分别往两支试管中滴入2-3滴碘酒。
视察现象。
试验现象:加入唾液的试管中没有什么变更,没加入唾液的试管中的淀粉呈现蓝色。
留意事项:1、保持试管的水温在37℃左右,唾液发挥正常的消化作用。
2、加入碘酒后摇匀。
链接:1、由于淀粉具有遇到碘酒变蓝的性质,所以没加唾液的试管中淀粉变蓝。
而加入唾液的淀粉液中的淀粉,被唾液中的酶分解成了麦芽糖,所以没有变蓝。
2、假如淀粉没有完全反应,则会显蓝色,但比未加唾液的试管中淡。
试验2:检验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其次课我们的呼吸)试验类型:分组试验试验材料:水槽、玻璃管、集气瓶、澄清的石灰水、气球、烧杯、火柴等试验步骤:1、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人呼出的气体,用玻璃片盖严。
2、把装有呼出气体的瓶口上的玻璃片移开一条小缝,将燃着的火柴深化瓶内,视察看到什么现象。
试验现象:火柴燃烧变弱,并很快熄灭。
留意事项:用排水法收集人呼出的气体前,先深吸一口气,呼出一部分后,在往集气瓶里吹气。
链接:1、排水集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取一广口瓶,装满水,用玻璃片从一侧推过盖严,倒着立在水槽中,然后掀起瓶口,把胶管一端伸入广口瓶内,用手扶住瓶子,从胶管另一端向瓶内吹气,用排水取气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在水中用玻璃片把瓶口盖严,将瓶子取出,口朝上放在桌上。
2、可以干脆用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吹气看是否变浑浊的方法检验呼出的气体比吸进的气体含有的二氧化碳多。
详细方法如下:在广口瓶里装着澄清的石灰水,用胶塞固定直玻璃管和弯玻璃管,首先通过弯玻璃管吸气,让瓶外的空气经石灰水进入人体,视察石灰水变更,再通过直玻璃管向石灰水吹气,视察石灰水变浑吗?通过资料提示可以知道,呼出的二氧化碳多。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技能操作测试试题

试题二实验名称:探究吸进和呼出气体的成分有什么不同实验材料:集气瓶、玻璃片、玻璃管、水槽、水等。
实验方法:1、先收集一瓶人吸进的气体用玻璃片盖好,再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另一瓶人呼出的气体用玻璃片盖好。
2、将点燃的火柴先后放入两瓶气体内,观察其燃烧现象。
我的发现:把燃烧的火柴放入人吸进的气体后能继续燃烧,放入呼出的气体后立即熄灭。
我的结论:吸进和呼出气体的成分不同,吸进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多,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多。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技能操作测试试题试题二探究吸进和呼出气体的成分有什么不同实验报告考点:场次:抽签号:考号得分:监考员签名:1、实验材料:集气瓶、玻璃片、玻璃导管、水槽、水等。
(1分)2、实验现象:把燃烧的火柴放入人吸进的气体后能继续燃烧,放入呼出的气体后立即熄灭。
(2分)3、实验结论:吸进和呼出气体的成分不同,吸进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多,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多。
(2分)实验三实验名称:唾液能否消化淀粉实验材料:水槽、试管、试管架、温水、碘酒、滴管、温度计等。
实验步骤:1、取两支试管,分别左右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唾液,并摇匀。
2、将两支试管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
3、过一会儿分别往两支试管中加入一滴碘酒,观察现象。
我的发现:没加唾液的淀粉液变成了浅蓝色,加了唾液淀粉液没有变色。
我的结论:唾液能消化淀粉。
1、用测力计垂直提起小车,记下所用的拉力。
2、垫上一个木块与木板搭成一个斜面,用测力计在斜面上拉动小车,记下所用的拉力。
3、垫上两个木块与木板搭成一个斜面,用测力计在斜面上拉动小车,记下所用的拉力。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技能操作测试试题试题五实验名称:研究杠杆的作用实验器材:杠杆尺、铁架台、钩码等。
实验步骤:1、把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
2、在杠杆尺的两端各选一点挂上钩码,当杠杆平衡时,记下物重、拉力、重点到支点的距离和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我的发现:1、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使用杠杆省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操作题(大全) 1、画出小铁块、小木块在水中的受力图示。
2、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沉入水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的这一假设。 研究的问题:沉入水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 实验器材:测力计、钩码、水槽、水 实验步聚: ①在空气中,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的重量,做好数据记录。 ②把钩码全部浸入水中,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的重量,做好数据记录。 ③比较两组数据的大小。 实验现象:①钩码全部浸入水中后,测力计测量到的重量比在空气中测量到的重量大。 ②钩码在空气中重量-浸入水中的重量=钩码所受水的浮力。 实验结论:沉入水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 3、把物体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情况用线连接起来。 潜艇挤完压载舱里的水 马铃薯放到水中 下沉 马铃薯放到浓盐水中 塑料块放到食用油中 上浮 软木塞放在水中 软木塞放在食用油中
4、把各种物体在不同液体水中的沉浮情况用线连接。 蜡烛 木块 橡皮 在清水中是浮的 铁块 马铃薯 在清水中是沉的 小石头 回形针 咸鸭蛋 5、请用线将事物和对应的改变物体在液体中沉浮的方法连接起来 淹不死人的湖 改变物体的大小
铁 块 木 块 钢铁造的轮船 改变物体的重量 潜水艇 改变液体的密度
6、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器材:一个铜球和一个铜球刚好能通过的铜环。烧杯、酒精灯、火柴、水。 操作步骤: ①铜环固定好,使铜球放在铜环上时,铜球能顺利穿过铜环。 ②移除铜球,用酒精灯给铜球加热2-3分钟,再让铜球去穿过铜环。发现铜球不能穿过铜环。 ③将铜环用冷水冷却后,再通过铜环。发现铜球能顺利穿过铜环。 实验说明: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中应注意事项:①注意使用酒精灯的安全。②禁止触摸铜球,加热后的铜球会烫伤皮肤。 整理器材。 7、物体传热
实验器材:铁架台、铁棒、酒精灯(或蜡烛)、火柴、凡士林、小木棍 实验步骤:
①把铁棒固定在铁架台上,把小木棍的一端用凡士林依次粘在铁棒下。(注意:凡士林用量要相同,小木棍粗细要相同) ②点燃酒精灯,对铁棒的一端加热。 ③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小木棍会按照距酒精灯由近到远的顺序依次脱落。 实验结论: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 整理好实验器材 8、测量水温的变化 实验器材(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1分):100毫升烧杯、100毫升锥形瓶、2支温度计、热水、冷水、铁架台、纸板。 实验步骤: ①向烧杯中加入280毫升热水(80摄氏度左右),向锥形瓶中加入80毫升冰水。 ②将锥形瓶放入烧杯中,用纸板盖住杯口,在纸板上打两个孔。 ③将两支温度计分别放入热水和冰水中。 ④观测两个容器中水的初始温度和间隔1分钟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实验现象:把冷水放入盛有热水的容器时,冷水逐渐变热,热水会逐渐变冷,最后达到共同温度后一块变成室温。 实验结论:热在冷水和热水中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 整理好实验器材 9、为什么温度计能测量温度 实验材料:酒精温度计、冷水、热水、冰块、烧杯、铁架台 实验方法: ①、将烧杯放在铁架台上,酒精温度计竖直悬挂在烧杯正上方,调节温度计高度,使其玻璃泡接近杯底,且不与四周杯壁接触; ②、缓缓向烧杯倒入热水,使温度计玻璃泡全部浸没水中; ③、等温度计中液柱不再上升后,放入适量的冰块; ④、等杯内冰块全部熔化后加入适量热水 实验现象: ⑴、在步骤②中观察到温度计中红色液柱不断上升; ⑵、在步骤③中观察到温度计中液柱开始下降,直到液柱面与0℃相平时,液柱不再下降,这时杯内冰水共存。 ⑶、在步骤④中观察到温度计内液柱又开始上升。 试验分析: 第一次放入热水后,温度计玻璃泡内酒精受热膨胀,使上部管内液柱上升; 第二次放入冰块后,温度计玻璃泡内酒精遇冷收缩,使上部管内液柱下降;等到杯内呈现冰水混合状态时,温度计玻璃泡周围液体温度不变,所以上部管内液柱面稳定在0℃处; 第三次再放入热水后,水温上升,温度计玻璃泡内酒精再次受热膨胀,使上部管内液柱上升; 实验结论:温度计内液柱的升降与外界温度变化一致,当外界温度不变时,温度计内液柱高度也不变。 10、请你设计一个保温杯。(写出材料、制作方法,并画出草图) 实验材料:保温杯1个,泡沫塑料1块(比保温杯体积大),刻刀1个,酒精灯1盏。 制作方法:
①用酒精灯加热刻刀,在泡沫塑料上刻一个刚好容纳下保温杯的空间,并刻出保温杯盖; ②把保温杯嵌入泡沫塑料,在加盖泡沫塑料盖。
草图:
4、下图是一条呈“中”形的铁环。如果在A点处用酒精灯加热,B、C、D、E各点上的蜡烛油会先后熔化。请写出B、C、D、E各点蜡烛油会熔化的先后顺序。( B )、( E )、( D )、( C )。
6、这是一条呈“M”形的铜条。在H点处用酒精灯 加热。A、B、C、D、E、F各点上的蜡烛会先后熔化。请写出各点处蜡烛油熔化的先后顺序: ①( C )②( D )③( B ) ④( E )⑤( A )⑥( F ) 针对这种现象请做出解释? 答:热在固体中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传向温度较低的一端。
A B C E D
H A B C F 11、保温效果实验记录表 开始温度 10分钟后温度 20分钟后温度 1 无盖的杯子 95℃ 65℃ 50℃ 2 杯子外包毛巾无盖 95℃ 73℃ 62℃ 3 杯子外包毛巾加盖 95℃ 81℃ 74℃ 4 杯子嵌入塑料泡沫加盖 95℃ 85℃ 80℃ 注:以上几个杯子材料和大小以及水量都相同。 (1)、保温效果最好的是( 4 )号,保温效果最差的是( 1 )号。 (2)、如果要研究杯子外包材料对保温效果的影响,你选择( 3 )号和( 4 )号,如果要研究有无外包材料对保温效果的影响,你选择( 1 )号和( 4 )号。 (3)、通过该实验的数据,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①保温效果最好的是4 号。 ②保温效果最差的是1号。 ③温度开始时下降速度快。 (4)、通过以上数据,你能发现温度下降的规律吗? 答:温度开始时下降速度快,到最后越来越慢。 12、设计实验证明 “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材料:烧瓶,带孔胶塞,玻璃管,水槽 步骤及现象:将玻璃管插入胶塞,把胶塞塞在烧瓶口。注意一定要塞紧。在水槽内装适量水,将玻璃管口没入水面下。用手捂烧瓶,会发现玻璃管口有气泡产生,过一会把手移开后,发现有一段水柱上升。 结论: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3、归类。 陶瓷、铜丝、橡胶手套、铝勺、木头、不锈钢管、玻璃棒、铁丝、皮革、塑料直尺 热的良导体:(铜丝、铝勺、不锈钢管、铁丝) 热的不良导体:(陶瓷、橡胶手套、木头、玻璃棒、皮革、塑料直尺)
14、我的水钟: 将两个塑料瓶去头去底进行组合,就可以制成一个简易水钟。设计制作的一般步骤为: 1、先选择制作水钟的类型(受水型还是泄水型)2、确定总水量,3、使水的流速保持一样。受水型(使水流成水滴或使总水量保持不变。)泄水型(使水流成水滴)4、测出一分钟的水量。5、推测出其余十分钟的水量。 15、机械摆钟: 一条细绳,上端固定,下端挂一个小重物,就组成一个简易的摆。 16、做一个钟摆: 在不改变摆绳长度的前提下,摆锤的长度发生变化,发现摆锤越长,速度越慢,得出结论,摆的速度与摆的长度(摆绳加摆锤的长度)有关。摆越长,速度越慢。在摆锤最下面悬挂一个重物,发现挂了重物的摆比不挂重物的摆速度要慢。都挂了重物的摆在比较时发现:摆的速度与重物的位置有关,重物越往下,摆的速度越慢,越往上,摆的速度变快。我们要调整一个摆的摆动速度只需要调整重物的位置变可以了。由慢变快,重物上移,由快变慢,重物下移。 17、制作一个一分钟的计时器: 计时器的组成:齿轮控制器、支轴、长针短针、摆锤、齿轮、垂体。齿轮控制器由摆来控制、齿轮由垂体来控制。设计一个分钟的计时器,可以制成水钟、摆钟等。 18、摆的摆动快慢可能与(摆锤的重量)、(摆动的幅度)、(摆绳的长度)等因素有关。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因素进行研究。 研究的问题: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吗? 我们的猜测:有关。摆绳越长,速度越慢。摆绳越短,速度越快。 实验的材料:摆锤、摆绳、铁架台、秒表 相同的条件:(摆锤的重量)、(摆动的幅度) 不同的条件:(摆绳的长度) 实验的步骤:1、做一个摆长为30厘米的摆,测量1分钟摆动的次数。2、做一个摆长为15厘米的摆,测量1分钟摆动的次数。 3、比较两次实验的数据,得出结论。 实验的结论: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 19、小明在平地上竖直插了一根竹竿,阳光下的竹竿在地面上投射出一道影子。下表是他在4小时内收集的竹竿影子的长度变化数据。 时间(小时): 0 0.5 1 1.5 2 2.5 3 3.5 4 影长(厘米): 100 85 70 55 40 25 40 55 70 (1)根据竹竿影子的长度变化数据表,绘制竹竿影子的长度变化折线图。 (2)请你预测4.5小时和5小时后的影子长度,并在图中用虚线画出影长变化趋势。我的预测:4.5小时后影长为( )厘米,5小时后影长为( )厘米。 (3)观察折线图,写出你获得的信息(至少写出2条)。